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宜宾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

学生姓名:牛世豪学号:200724450118

专业:金融学0702

设计(论文)题目: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分析

指导教师:余妙志

2011年 5 月

摘要

近几年来,基于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机构也在进一步完善,建立村镇银行就是为了弥补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空缺,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货币供给,创造竞争环境以解决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不充分,从而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是村镇银行尚属方兴未艾之际,其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希望通过了解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外村镇银行发展模式,分析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当前问题,然后通过剖析当前问题,以及借鉴国内外优秀村镇银行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提出促进现阶段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并分析浙江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浙江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对策建议前景分析

引言 ............................................................................................................................................. - 4 - 1 相关理论概述 ......................................................................................................................... - 5 -

1.1定义................................................................................................................................ - 5 -

1.2发展历程........................................................................................................................ - 5 -

1.3主要模式........................................................................................................................ - 6 -

1.3.1孟加拉村镇银行简介 .................................................................................... - 6 -

1.3.2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 .................................................................................... - 6 -

1.3.3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总结....................................................... - 7 - 2.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 - 8 -

2.1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8 -

2.1.1浙江村镇银行数量现状................................................................................ - 8 -

2.1.2 浙江村镇银行贷款现状............................................................................... - 8 -

2.1.3浙江村镇银行的资金规模............................................................................ - 9 -

2.1.4浙江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 10 -

2.2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 - 10 -

2.2.1政策支持力不够........................................................................................... - 11 -

2.2.2村镇银行普遍遇到吸收存款难的问题..................................................... - 11 -

2.2.3贷款需求旺盛,存贷比过高。 ................................................................. - 12 -

2.2.4经营成本高,金融创新不足...................................................................... - 12 -

2.2.5盈利能力弱,企业股东话语权小,热情下降 ........................................ - 13 -

2.2.6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其持续服务“三农”难................... - 13 -

3.解决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14 -

3.1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 14 -

3.2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自身吸血,促进外部输血 ............................................. - 14 -

3.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创新步伐 ............................................................ - 15 -

3.4加快村镇银行网点建设,形成网点间互联 ........................................................ - 16 -

3.5加快建立涉农政策性担保和保险机构................................................................. - 16 -

3.6在银行内部建立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相似的监管机制 ....................................... - 16 - 4.前景分析 ............................................................................................................................ - 17 -

4.1村镇银行将成为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 ........................................................ - 17 -

4.2村镇银行将成为改善“三农”问题的润滑剂.................................................... - 17 -

4.3村镇银行将成为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 17 -

5.总结....................................................................................................................................... - 18 -

6.致谢....................................................................................................................................... - 19 - 参考文献................................................................................................................................... - 20 -

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

村镇银行的成立正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于农村金融的改革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局限性以及村镇银行的自身缺陷,村镇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农村金融深化还需要实践证明,但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进步是需要我们呵护和鼓励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本文一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村镇银行的相关理论概述;第二部分介绍我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村镇银行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最后第四部分是对村镇银行的前景分析。

1 相关理论概述

1.1定义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宗旨是“支农、支小”。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其性质属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1.2发展历程

近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学习借鉴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村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经验,征询了中农办等有关部门建议,最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组成单位。自2007年3月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 2009年9月末,全国已经有13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有1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1.3主要模式

1.3.1孟加拉村镇银行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源于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的小额信贷试验, 1983年被政府允许注册为民间银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的生活疾苦, 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的境遇,他立志帮助他们,他把自己的 27美元借给了42个贫困农村妇女,从此小额信贷便诞生了。从借贷27美元给42个赤贫农妇起步, 开始创建孟加拉乡村银行,用了30年时间,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拥有400万借贷者( 96%为妇女)、1277个分行、12546名员工、贷款总额达40亿美元的庞大银行网络, 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而还款率也达到97%以上。帮助了数百万人口成功脱贫。2006年, 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证明:穷人更讲信用。

1.3.2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具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其主要特点为:第一,孟加拉乡村银行专营小额信贷, 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小额信贷金融服务,贷款对象以穷人为主,多为贫困群体,主要是农村贫困妇女。第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本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成员储蓄。第三,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组织系统由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借款人组织机构两部分组成。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 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分为三级,即会员中心-会员小组-会员。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农户自助组织,通常按 30- 50人组建一个中心, 5人为一个小组。中心有定期的每周中心会议制度,即时交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会员小组,小组成员都需要取得以下共识:承担在其他成员发生还款困难时相互帮助的义务,即如果贷款者无法按期还款,则中心小组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其他成员负有相应的连带还款责任。第四,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额度由成员个人所在小组的表现、个人在乡村银行的总储蓄额及个人意愿决定,总额度不低于个人储蓄总额的150 %。还款期限可选择按周或按月还款。对按期参加活动、按期还款的,其贷款额度逐步增加;反之则递减。第五,孟加拉乡村银

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短期的小额贷款,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股东。

1.3.3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总结

第一,以穷人为对象提供以免担保贷款为主体的综合服务

小额信贷首先是信贷额度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是穷人。其次贷款只能是

免担保的,并且为了提高贷款偿还率,就必须围绕小额信贷开展吸收存款、办理保险、选择发展项目、进行教育与技术咨询等综合业务,以提高贷款对象的还贷意识和能力。第二,以自愿为原则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自愿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责任连带、高效运行的特点,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提高还款率,同时也增加穷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

第三,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建立依赖于市场化经营的组织体系

尽管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都有政府支持,但以NGO为主体,以金融市场规则为基础独立运行是其基本特征和当前主流。

第四,以政府支持为前提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孟加拉国不仅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态度和政策上是宽容和支持的,而且村镇银行始终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对乡村银行的合法性和资金支持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第五,乡村银行贷款产品多样且功能上不断创新

从最早开始为穷人们提高生产性贷款,到后来不断挖掘穷人贷款需求,开始重视消费性贷款,并且推出了具有人性化多样性的消费性贷款,以其优惠的贷款期限与灵活的利率水平,深受成员的欢迎。比如住房贷款、教育基金、养老基金等等,为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水平的提高,指导成员投资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第六,乡村银行培养了一批素质和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团队

每个基层工作人员要在每周走访两次所管辖内的贷款成员。乡村银行第二代总体系统引进绩效“奖星”制度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乡村银行的成功。

2.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

2.1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组成单位。自2007年3月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 2009年9月末,全国已经有13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有1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2.1.1浙江村镇银行数量现状

浙江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第二批试点省份,自2008年4月第一家村镇银行---长兴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6月末,浙江省成立村镇银行共计18家。

上表是浙江2009到2011计划试点的村镇银行数量,从实际进程来看,到2010年6月,浙江设立的18家村镇银行达到计划要求。2011年至今,浙江庆元泰隆村镇银行、浙江缙云村镇银行、蕲春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浙江磐安村镇银行、新昌浦发村镇银行等数家村镇银行分别开业,截止今年5月份,浙江省村镇银行数量也达到了2011年的计划试点总数。从数量上来看浙江省村镇银行达到了银监局颁布的09-11的三年总体工作安排,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率。

2.1.2 浙江村镇银行贷款现状

从浙江村镇银行的贷款发放来看-----截至2010 年5月末,浙江省村镇银行存款余额54.55亿,贷款余额62.53亿,不良贷款167万,占比仅为0.03%。贷款发放总数

以及不良贷款率都比较优异。

从贷款发放对象上来看-------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主要发起人都是优秀的农村合作银行,所以有着良好支持三农与中小企业的理念与习惯,因而从成立开始就把信贷支持的重点放在“三农”和中小企业客户上。以首批试点的长信、玉环和象山三个村镇银行为例:

其次作为一家商业银行,上表所示的户均贷款是相当小的。长兴联合村镇银行的户均贷款要明显低于同在一地的湖州市商业银行(200万元左右);玉环和象山两行,则低于浙江稠州商业银行(100 万元左右)。截至2010年5月末,浙江全省村镇银行户均贷款76.55 万元,体现了村镇银行“支小”的市场定位;贷款发放对象的构成中,农户贷款 22.71亿,占比36.32%,中小企业贷款35.54亿,占比56.83%,也吻合“支农”的市场定位。

2.1.3浙江村镇银行的资金规模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省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普遍较高,一些甚至超过了商业银行。其中长兴联合村镇银行有2亿元,是我国目前注册资本金额最大的村镇银行;其

中5家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超过了国内某些城市商业银行(如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金额只有 1.1 亿元);象山国民村镇银行虽然只有8000万元,但是在全国的村镇银行中也是比较大的。丰厚的注册资本为村镇银行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

2.1.4浙江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以首批试点的长信、玉环和象山三个村镇银行为例:

从股权结构看,这三家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分别持股36%-40%,均为第一大股东,若加上主发起人所在地的企业的股份,则达到50%以上这样的股权结构是比较合理的,确保了主发起人银行的主导地位,这对村镇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2.2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总体看来村镇银行的出现,创新了农村金融贷款运行模式,在为三农提供金融供给和资金支持方面成效显著,其信贷决策链条短,发放贷款快,经营机制灵活,丰富了农村金融供给,为农村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基本达到了《意见》中,引导各类资本到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不足、金融竞争不充分的地区,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目的。并且,村镇银行的出现有效激活了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促进了供给主体的市场竞争。

然而,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同样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运营成本高、公司治理不完善、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来源不足等。

2.2.1政策支持力不够

浙江村镇银行 2008 年开始设立,在起步阶段,政策支持力度应该是相当大的,然而村镇银行虽定位是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但是其银行性质定位为“商业银行”,因此没能及时享受其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优惠待遇,其中财政扶持、税费减免、农贷贴息、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不力或不明确。

如上表所示,在农信社和村镇银行试点期间,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村镇银行是参照商业银行5%的标准,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仅为3.3%;村镇银行按商业银行25%的标准缴纳所得税,而农信社在浙江试点期间,享受所得税减半的优惠政策。另外财政对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但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没有明确规定进行贴息。

直到2010年,村镇银行期盼已久的税收扶持政策才报经国务院同意并出台,村镇银行开始执行3%的营业税率,另外凡是单笔贷款在5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贷款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减计按90%计,即所得税税基减少10%;

综上所示,政府对于村镇银行的配套优惠政策比较滞后,没有及时出台配套政策。

2.2.2村镇银行普遍遇到吸收存款难的问题

浙江村镇银行设立注册资本普遍大于1亿元,最多 2 亿元,按规定村镇银行可以向社会公众吸储,理论上资金供给不成问题。但是,浙江各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吸储难”的现象,比如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到2009年 6 月,银行存款余额为 14 亿元,整体经营规模已位居全国村镇银行的最前列,但是储蓄存款仅占 2%。其原因主要有:①成立时间短,缺乏社会的认知度。新设立的村镇银行与以往的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相比,缺乏农村居民的信赖度,因此在吸存市场上竞争力先天不足。②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由于这个“条件”至今未明确,村镇银行尚无法以直联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导致其客户无法在银行之间直接划账、全国支票不能结算,企业愿意到村镇银行存款的很少。③由于银联入网费用高昂等原因,银行卡业务进展缓慢,目前

浙江还没有一家村镇银行发行自己的银行卡。一张银联卡从申请到初审,到系统验收,再到卡验收、ATM机验收,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且入网费用高。而没有银行卡,在吸存市场上的竞争力无疑又减弱了。④村镇内部资金流失严重。村镇银行网点少,银行卡业务缺失,支付结算渠道不畅,农民有限资金转存到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而邮政等银行只储不贷,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农民资金外流严重,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

2.2.3贷款需求旺盛,存贷比过高。

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具有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只需几天时间,如果村镇银行认可的信用客户,提供保证担保抵押等到位,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这对区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农户、小型企业、个体种养殖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贷款需求很大。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吸存困难等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浙江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中只有规模最大长兴村镇银行,约有 14 亿元存款;有些村镇银行半年只吸收3000 多万元存款,稍微好些的有2 亿——3 亿元存款。现在村镇银行贷款形势很好,存贷比超过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 75%的红线,有的存贷比甚至超过 150% ——200%。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 5 年内逐步达标。村镇银行存贷比过高,一方面反映了农村贷款需求旺盛,村镇银行设立符合农民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2.2.4经营成本高,金融创新不足

二十世纪末,国有大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说明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是没有出路的,新设立的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特别要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但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金融机构,这一规定可以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同时,大中型银行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容易把村镇银行办成母行的一个支行,使村镇银行失去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农村金融市场因农户居住分散,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贷款期限短,金额少,缺乏抵押担保物等,导致贷款

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照搬成熟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业务决策流程,贷款还款方式在农村市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必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担保和抵押方式创新步伐,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

2.2.5盈利能力弱,企业股东话语权小,热情下降

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 ,浙江各类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持股比率最少的是建设银行 35%,一般都在5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由于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或者网点效益高;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性不高,浙江只有建行设立 3家,工行1家。此外,民营资本认为现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银行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市场不利。

2.2.6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经营环境决定其持续服务“三农”难

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它与国家政策性银行不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实行的是商业性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工作,然而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高风险低效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设立的办行宗旨。

3.解决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由于受到农村区域位置,信用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农户贷款数额小、笔数多、缺乏抵押物、风险大、成本高,难以取得较好的经营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由于村镇银行试点期间没有政府的财政贴息,所以个人建议浙江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出资建立奖励基金,对发放涉农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给予奖励,并允许村镇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其次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和支持,区别制定本省村镇银行的利率浮动幅度,准备金缴存比率,再贷款等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开办初期经营成本,促进其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到村镇银行开立账户,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壮大其资金实力。

3.2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自身吸血,促进外部输血

对于村镇银行吸存难的问题,个人建议其一,要多利用媒体和平台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比如通过当地的电视台,县、镇中心的街道横幅,增强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存款信心。另外在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增设储蓄网点,并发挥村镇银行区域优势,从方便农户,服务农户出发,吸引农村各类储蓄资金。其二,引导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和当地有实力的投资者追加资本,适当放宽发起人的资格限制,以增强自身的“吸血”,比如:通过稀释股权,增加企业在村镇银行中的话语权,提高企业追加投资的积极性。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建设村镇银行,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转为村镇银行,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公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村镇银行格局。其三,创新支付结算渠道,解决支付渠道不畅的问题。比如可以找其他商业银行代理支付系统,像长兴联合银行就是由兴业银行代理大额支付系统。另外建议通过自身努力,尽早与其他银行间实现通存通兑,从多方面解决支付结算的瓶颈。其三,建议政府区别对待村镇银行的银联入网费用,帮助村镇银行尽快开通银行卡业务,增强村镇银行在吸存市场上的竞争力。

3.3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创新步伐

农民创业贷不到款,银行有钱不敢贷给农民,根本原因是农民缺少有效贷款抵押物和信用体系没有建成。所以我建议将村镇银行纳入商业银行的信用系统,或者建立自己的区域信用系统。比如借鉴浙江丽水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可以通过对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和综合授信工作,建立市、县两级联网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将农户基本信息、资产信息、不良记录以及资产信用等级等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让各涉农金融机构共享。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评价结果,发放惠农卡,丰收小额贷款卡,破解村镇银行和农户信息不对称难题。另外可以借鉴孟加拉银行的机制,根据信用等级不同,区别贷款的额度及利率,促进农户自发维护自己的信用。然后逐步将“信用户”评定机制推广到“信用个体户”,“信用小企业”以及“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广“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适当放宽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和期限。同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利率改革,在加强村镇银行利率报备制度基础上,扩大农村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下限;明确制定具体的鼓励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奖励政策,疏通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的渠道;督促村镇银行明确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对偏离这一市场定位的行为,应采取监管措施及时纠偏。其二,鉴于农户贷款可抵押物缺乏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尽快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农户及微小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比如借鉴丽水经验,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通过创建以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资产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价机构为核心的森林资源流转平台,根据实际推出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三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以林权IC卡信用贷款形式,实现以林权抵押贷款推动森林资源流转变现模式。规范农房流转变现问题,为农房抵押贷款铺平道路,利用农村熟人社会的特殊环境,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以此为基础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探索承包经营权担保融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仓单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贷款,农产品质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权益抵押贷款等适合农村融资的担保形式推广以农民信用评估为基础的普惠型农民小额信用贷款,摒弃农民贷款必需抵押担保的传统模式,建立“银行 +企业 +保险银行+供销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方式,实现农村资金渠道和商品物流通道的高效融合,突破农民贷款难题,实现村镇银行和农户共赢。

3.4加快村镇银行网点建设,形成网点间互联

鉴于村镇银行因营业网点少,服务范围小,缺乏有效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低,影响其业务有效开展的现状,监管部门应鼓励村镇银行在同一县城内增设多家分支机构,在做好单点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其机构向县城内和其他乡镇延伸,扩大服务半径,使其与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形成良性竞争,有效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3.5加快建立涉农政策性担保和保险机构。

个人建议通过晚上相关的保险措施,降低农户因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而产生的损失,从而降低贷款风险,减少村镇银行放贷顾虑。保费的分担上可以由农户承担,政府给予保险补贴支持。另外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

3.6在银行内部建立与孟加拉乡村银行相似的监管机制。

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的诀窍在于它独特的信贷制度,即“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信贷制度。基于对孟加拉传统农村社会的理解,尤纳斯要求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的人组成的支持小组,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证支持小组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相互支持关系。在支持小组的基础上,孟加拉乡村银行还鼓励各支持小组形成更大的联盟,即“中心”。“中心”是村子里八个小组组成的联盟,每周按时在约定的地点与银行的工作人员开会。中心的负责人是由所有成员选出的组长,负责中心的事务,帮助解决任何单个小组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并与银行指派到这个中心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当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某一个成员村民在一次会议期间正式提出一项贷款申请,银行工作人员通常会向支持小组组长和中心负责人咨询,组长与中心负责人在决定贷款中担负很大的责任,也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利。中心会议上的所有业务都是对外公开的,这有效地降低了来自银行的腐败、管理不当以及误解的风险,并使负责人与银行职员直接对贷款负责。在商业银行频繁爆发内部腐败丑闻的今天,孟加拉乡村银行公开透明的“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程序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种金融机制创新,有效降低了由

腐败与无效率带来的金融风险。我国目前的村镇银行依旧是遵循商业银行的监管机制,容易产生寻租,不利于监管,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说明上述机制对银行的监管是非常有效的,值得学习及借鉴。

4.前景分析

4.1村镇银行将成为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

由于小企业自身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账率低、收益高等优点。

不同于大多数金融机构重大轻小的情况,定位于农民和小企业贷款的村镇银行,贷款门槛较低,贷款额度小,致力于解决小企业的切身问题;并且其重大意义被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因而,在这一金融机构创新过程中政府、村镇银行和小企业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加强风险控制。相信只要措施得当,村镇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4.2村镇银行将成为改善“三农”问题的润滑剂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都与日俱增,在广大农村地区,我国的农村金融长期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使他们陷入贷款难的境地,潜在地损害着他们的利益和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村镇银行就是顺应这个需求产生的创新性金融产物。

村镇银行的建设立足于“三农”,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是国家站在农民权益保护的立场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体系问题的创新之举,也是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的必经之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4.3村镇银行将成为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但是由于其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会影响利率政策的实施、投机性强等。村镇银行的建立可以将分散的民间资本纳入到规范的金融系统,使得非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得到明显降低,从根本上保障民生利益。最后,有利于留住农村的资金,真正实现为农民谋利益的目的。我认为作为新生事物的村镇银行尽管正受到筹资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的困扰,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村镇银行的优势和机遇,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助于改变农村金融格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村经济服务,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因此,应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大力推广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的目标。

5.总结

三年多来,浙江省村镇银行有了一定的发展,其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之中,村镇银行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正在朝着农村金融机构“零空白”的目标前进,村镇银行的发展对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无疑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但是村镇银行的推出实际上是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匆忙的、应景式的推出来,所以村镇银行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国外村镇银行发展经验,所以在村镇银行“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制约了它的发展。首先,从浙江省的村镇银行发展现状来看,其最大的问题是资金来源的问题。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浙江省银行普遍吸存困难,发展压力大。相对而言,国外的孟加拉银行并没有吸存难的困扰,主要原因是孟加拉银行资金渠道主要是政府的低息贷款,国际机构贷款,以及接受国外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捐赠,最后才是成员的储蓄,其资金来源渠道比浙江省村镇银行广泛。其次政策支持不足,上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村镇银行虽然作为专业“支农”,“支小”的银行,但因为其“商业银行”的本质,在税率方面与其他商业银行并没有区别对待,甚至没有享受与农村合作银行相同的优惠政策。其三,浙江省村镇银行的业务进展缓慢,从上文的论述中可见,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渠道不通畅,银行卡业务进展缓慢,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吸存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其四,金融监管制度需要创新,村镇银行本身的特点是机制灵活,发放贷款的决策速度应该比较快,但是村镇银行本质为“商业银行”,遵循的是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风险,村镇银行会丧失本身的特点,关于这点可以借鉴孟加拉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事实证明孟加拉银行的“互助小组”

制度,能更好地让银行了解其贷款成员的信誉。其五,村镇银行的服务能力需要提升,孟加拉银行被称为“田野上的银行”,原因是它们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到农户身边提供服务,而不是等客户上门。这样做不仅能推广村镇银行的知名度,而且能让农户切身感受到村镇银行就是他们的银行,增加客户的归属感,这对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当然,三年来的发展中,浙江省也不乏优秀村镇银行的代表,2009年举行的首届“全国村镇银行发展高峰论坛”上,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被中国民建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马培华评价为“全国金融机制最活、管理最规范、存贷款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自开业以来,积极探索创新支农信贷特色产品,先后推出“农易贷”、“特易贷”和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等系列产品,并与县有关部门共同推出“2215”党员创业贷款、残疾人创业贷款、职工创业贷款等。上文指出,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非常不便,针对这一状况,长兴村镇银行行花大力气、大投入,先后开通了湖州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柜面通(通存通兑)业务、兴业银行代理大额支付系统,以及与省联社系统的业务通存通兑。几个系统的开通,基本解决了支付结算瓶颈。此外,长兴联合村镇银行还建立了高效的授信审查、审批机制,对小额农户、个体工商急需的贷款实行“绿色通道”和“双线”(审贷同时进行)调查,贷款发放高效、快捷。

综上所述,浙江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比较明确,其中资金来源和政策性因素占主要地位,另外对于村镇银行这样的新兴事物,在发展中创新很重要,长兴银行解决支付结算问题和创新支农贷款产品的方式以及孟加拉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都值得省内村镇银行学习。村镇银行要在坚持“支农”的服务目标下,完善商业化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农村金融的现代化。

6.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余妙志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四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0(4)

[2]刘楠楠.《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0(5)

[3]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10)

[4]张军,姜志德.《村镇银行设立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

2010(2)

[5]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7)

[6]张国春.《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9)

[7]李海燕.《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浙江金融,2009(11)

[8]熊德乎.《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M].《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1)

[9]赵敏.《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8)

[10]章芳芳.《村镇银行的界定与特点分析》2009(8)

[11]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9)

[12]高钰.《基于SWOT分析法探讨我国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发展战略》[J].中国商界,

2009(10)

[13]李文新、方玲玉.《村镇银行: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8)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置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股本设置欠合理且村镇银行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李德2010-11-05 摘要: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信贷投放,政策支持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弓J》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一)宏观政策波动过程中隐含的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中西部地区城镇快速扩张和经济落后地区对“三高一剩”产业的承接,给村镇银行的信贷投向造成潜在风险。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使村镇银行发展面临新的考验。三是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给已设立村镇银行的股权稳定性带来不确定风险。 (二)成立时间短、含金量不高和社会认知度低等,凸显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由于自身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民间资本的参与,造成一些城乡居民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或将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相混淆,认为将钱存在村镇银行有风险,导致村镇银行吸收资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普遍注册资本金少,经营规模小,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较低,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的吸收和补充能力薄弱,而一旦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三农”定位风险。“支农支小”是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但村镇银行的商业性和参股股东的逐利性,又使其必然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贷款会投向盈利性高的企业,这可能导致其偏离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四)内控不完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易引发操作风险。村镇银行大都沿用原发起行的各项制度,存在着制度不匹配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再加上员工素质低和培训不到位,易形成案件风险。同时,一些村镇银行存在高管人员“兼职化”倾向,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和检查不及时,隐藏着较大操作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大多信息科技软硬件设施薄弱,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业务系统多为发起行的“廋身”或“淘汰”系统,这些都影响着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问题,易形成关联风险。一是股权结构中存在“隐性”关联,股权制约机制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二是虽然村镇银行也都按股份公司治理制度建

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变革历程及展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历程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商业银行金融活动全球化、组织机构虚拟化、业务经营全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创新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或阶段。1979~1993年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诞生和成长期,在这个时期,与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商品和市场转化相适应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1994~199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质性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通过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为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创造了条件;1997年~2003年是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体系实现了分离,不良贷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政府控制银行和银行财政化经营机制开始扭转;2003年至今是中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时期,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并上市实施产权多元化,市场化经营和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一)1979-1993年:基本建成多元化金融业组织体系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这种银行体制承袭了前苏联的银行体制模式,具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银行体制。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处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初始阶段,我国金融体制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单一银行体制不再适应经济改革开放对金融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呼吁银行体系的多元化和金融业大发展;二是,刚刚诞生的专业银行带有的强烈政府行政色彩与放开搞活的改革要求不相适应,改革要求银行自身走出政府行政序列进入市场;三是,经济改革呼唤金融市场的成立,金融市场建设亟待“零”的突破。在此期间,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改革发展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促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萌芽和银行间竞争的发端。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恢复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3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同年3月、8月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中国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同月,已开展基建和拨改贷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脱离财政部,正式归入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的金融体系。1984年1月,组建专门从事信贷和储蓄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自此,

征信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意义

征信对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渠道和新方式。通过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建行服务“三农”的平台得到了拓展。截至##年末,建行主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共计13.4亿元,涉农贷款占比88%,不良贷款保持为零,开业满一年的两家村镇银行均已实现盈利,对支持当地“三农”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行于##年1月试营业以来,已经累计发放贷款超1亿,每笔贷款发放之前,都要到泰兴人民银行查询其信用记录,严控信贷风险。泰兴人民银行在我行试营业以来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怀和帮助,因为我们是一家新型的商业银行,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但是在风险防控方面我们全行上上下都是有一定的警惕性的。 我行至今已经多次组织员工学习征信知识,让大家了解征信对银行防控信贷风险的意义。周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是以金融为轴心运转的,金融活动实质就是信用活动。信用是一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通行证。信用活动已成为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行所有员工对征信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每个合法居民都有一份资信公司做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如果你有了不良个人信用记录,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无法抹去,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将对你拒之门外,给你造成贷款、生意的极大困难,甚至会影响其社会声誉。因此,在西方人们都非常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视信用为生命。信用资信证明俨然已经成为了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在我国没有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前,缺乏相关的公民信用记录,对银行来说每一笔贷款都是新的业务。这个就造成了严重的信贷隐患,因为没有信用记录一个公民可以轻易贷款不还再转行、跨行贷款、不动产重复抵押等。这给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我们村镇银行而言,规模小,对信贷风险的承担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信用水平高低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我行业要逐步构建自己的个人征信体系,优化个人信用管理,推动我行个人信贷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提高在泰兴地区的竞争力。 由于我们是村镇银行,有着服务“三农”的特殊使命,所有我们会跟很多农户打交道。由于部分农户在人行没有信用记录或者是空白的,这个就对我们的征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在发放贷款前,我们会走访农户所在村镇,进行一定的信息采集工作,事实上也得到了各村村委会、村干部的大力支持。我行还成立了农户征信信息采集调查小组,由信贷主任担任组长,力争每笔涉农贷款都清楚客户资源,全面、准确掌握客户信息。而对有信贷需求的客户,工作小组按采集的信息,初步评定其信用等级。自小组成立以来,对周边部分农村展开了多次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涉农贷款客户至今为止每月都按期还息,信用良好。 感谢人民银行一直以来对我行征信工作的支持,我们会严格遵守相关条例,积极配合人行工作,严控信贷风险。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银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建设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就是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投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包括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应当始终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大爱战略。大爱是一种文化。因为面向低端客户群的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弘扬大爱文化就是首要的战略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用大爱文化教育员工,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为三农发展殚精竭虑。 二是创新战略。要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深度研究三农需求,不断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不断地集群化营销业务。要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3 d2 H 三是联动战略。村镇银行和作为母行的商业银行要联动。在科技、大额贷款等方面加强与“母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抓银团贷款,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把村镇银行的牌子用好用足。只有联动,才能克服小的劣势;只有联动,才能始终吸收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联动,才能做到商业、可持续。晋城商行作为太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投

安徽利民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思考解析

安徽省利民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的 分析与思考 学院(部):经济与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 学生姓名:孙书义 学号:3111351051 2011年12月18日

特别说明:本文是我发表在杂志《决策》2010年第10期的基础上结合村镇银行最新的发展情况以及结合目前国内发展较好的村镇银行修改而成。 目录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4 二、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状况-----------------------------5 三、调研情况-----------------------------------------5 (一)安徽省凤阳县村镇银行的概述---------------------5 (二)调研情况----------------------------------------6 1 股本结构---------------------------------------6 2人员构成----------------------------------------6 3凤阳县利民村镇银行经营状况----------------------6 3.1 开展的业务范围分析---------------------------6 3.2存贷款业务状况分析---------------------------6 3.2.1存款业务分析----------------------------8 3.2.2贷款业务分析----------------------------7 4金融创新---------------------------------------8 5风险控制状况-----------------------------------8 6股东回报---------------------------------------8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年一1952年): 1951年8月成立中国农业合作银行。【也就是建国后的第三年,是新中国关 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一次尝试】 主要任务:按照国家计划办理农业的财政拨款和一年以上的农业长期贷款,扶持农村信用合作的发展。 1952年,撤销。原因是农业合作银行成立后财政拨款和长期贷款业务基本没有展开。【农业发展的落后和合作化运动,使得农村根本就没有贷款业务的金融需求。】b5E2RGbCAP 第二阶段(1955年一1957年): 1955年3月,成立中国农业银行。 主要任务:办理财政支农拨款和农业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贷款对象主要限于生产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民,贷款用途限于农业生产,其他农村金融业务仍由人民银行办理。p1EanqFDPw 195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 第三阶段(1963年一1965年): 1963年,再次设立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贯彻国民经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中,国家采取加强农业的措施,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支援。DXDiTa9E3d 1965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合并。【精简机构】 第四阶段(1979年一1994年): 1979年2月,决定正式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恢复设立中国农业银行是】RTCrpUDGiT 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 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再也没有撤销过。 第五阶段(从1994年4月-1997年7月): 以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的《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基础,要求通过改革逐步建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督和管理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5PCzVD7HxA 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农业银行中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商业银行功能、农村信用社进行分离,分离的结果是:1994年4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中国农业银行分设成立,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等政策性业务与农业银行分离,农业银行开

村镇银行四季度信贷工作安排

村镇银行四季度信贷工作安排 我行自2014年7月12日正式开业以来,在人民银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存贷款业务稳步增长,同时在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我行自开业以来共发放贷款263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1800万元,占比68.44%。进入四季度我行将进一步加大市场调研及客户营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掘客户,营销客户,增加信贷投放量。 一、立足乡镇,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农户需求,增加农户贷款投放。充分发挥我行信贷审批机制灵活,小额贷款方便、快捷的服务优势,扎实做好信息收集、评级授信和客户回访等基础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不断扩大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辖区内农户和个体商户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同时,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慢、贵的问题。 二、立足工业园区,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园区小微企业逐户走访摸底,将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可持续经营的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 三、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对贷款审批流程进行一次梳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合理设置各环节时限,简化程序,提高办贷效率。另外,利用交通路牌、站牌、社区公开栏等,面向社会公开贷款种类、条

件、流程、利率、办结时间和监督方式等,实行全程阳光操作,限时办贷。 四、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将信贷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常态化。双管齐下,着力打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适应村镇银行发展需要的信贷队伍。一是实行信贷上岗考试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信贷知识考试,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强培训教育,由业务发展部牵头,结合信贷人员工作特点和现实需要,从基础业务知识、风险识别能力、行业产业分析、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对信贷员分批次培训,不断提高信贷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贷工作需求。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七不准” 1.不准以贷转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2.不准存贷挂钩(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3.不准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4.不准浮利分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变相提高利率) 5.不准借贷搭售(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 6.不准一浮到顶(笼统地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7.不准转嫁成本(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四公开” 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效用功能公开、优惠政策公开。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年4月26日,##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镇银行”)获准筹建,为应对成立后的战略发展环境,规划发展任务和目标,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实现把##村镇银行发展为区域精品银行、品牌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各级监管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行##-##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精神为纲要,以银监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具进,强化内控管理、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的新型农村金融企业。 二、制定原则 1、客观性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务前三年的实

际情况,结合地区发展和GDP增长速度,制定本行三年发展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既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又满足监管标准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各项业务发展速度,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审慎性原则。确定业务发展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确定财务目标时,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增加财务目标的可实现程度,降低投入资本的风险。 三、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工具,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确立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思想,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努力造就文化个性鲜明、管理精细、服务一流、资产质量优良、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企业凝聚力较强、在工商企业和规模经营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和个人金融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企业,争取发展成为全国一流村镇银行。 四、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将以“林州人自己的银行,做林州人身边的银行”为目标,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以城乡居民为基本客户、微小企业为主要客户、中小企业为重点关注客户,建设成一个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 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 储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 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 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 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 的建 议。 、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 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 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 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 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 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 2005) 。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

交通银行发展历史

交通银行发展历史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交通银行始建。 李经楚 1908年任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理[2]中华民国成立后,交通银行受中央银行委托,与中国银行共同承担国库收支与发行兑换国币业务。 1928年,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交通银行条例》,交通银行成为扶助农矿工商的专责银行。交通银行成立之初,总行设在北京。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接管了位于上海公共租界外滩14号的德华银行的文艺复兴风格的4层大楼。 1928年,随着全国政治中心从北京转移到南京,交通银行也将总行迁到上海外滩14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将总行迁到重庆。 1946年-1947年,上海总行重建为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 1951年交通银行总行于迁回上海,上海外滩14号行址由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 早期发钞行[2]1958年除香港分行仍继续营业外,交通银行国内业务分别并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和在交通银行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现称中国建设银行)港交所:0939。 1986年7月24日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作为金融改革的试点,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 1987年4月1日,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江西中路200号(原金城银行大楼);现时,交通银行总行已迁往上海浦东的银城中路188号。 2004年6月,在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务院批准了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的整体方案,其目标是要把交通银行办成一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金融企业。 200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投资了近17亿美元,收购了交通银行19.9%股权。 2005年6月23日,交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

村镇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模版

信贷基本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履行职能,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结合**村镇银行(以下简称融丰银行)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是信贷营运与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类信贷营运与管理制度、办法、流程、指引、意见等的基本依据;是对整个信贷营运与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各环节的管理规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信贷包括为客户提供的各种贷款类信用业务和非贷款类信用业务,是一切信用活动的总称,但本制度重点对贷款类信用业务作出规定。 第四条信贷营运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银行监管当局的有关规定,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信贷营运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围绕全行总体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实现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信贷营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坚持审慎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的信贷管理组织体系和完善信贷政策,对信贷业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减少或避免信贷资产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第二章信贷管理体制与机制 第六条实行民主决策。对信贷营运与管理的重大决策,应根据情况分别召开行长办公会议、行务会议或党委会议进行决策;或设立相关的委员会(信贷管理委员会、信贷决策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等)进行决策。对各种决策机构或组织形式,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则。 第七条实行审贷分离。根据审贷分离的原则建立信贷组织体系,按照不同的职责分工设立相关部门。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划分权限职责。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层次和不同部门承担,分级、分权限进行营运与管理。 第八条实行授权管理。根据统一的授权管理办法,综合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各级分支机构的信贷营运与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进行信贷统一授权和差别授权。对常规信贷业务进行基本授权,对非常规信贷业务和因经营发展带来的特殊要求进行特别授权。 第九条实行有权审批人审批制度。各级行的行长或主持工作的副行长作为有权审批人。如行长或主持工作的副行长因合理原因不能履行审批权的,必须书面授权其他副行长审批。要明确有权审批人的审批权限,包括范围、种类、金额等。 第十条实行部门合作。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建立一个统一、合作、高效的信贷管理系统。

【关注】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商银行未来发展9大趋势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在2001年11月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拉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的序幕,随后有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相继改制建立;2004年下半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农商行改革试点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加速。 自改制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都得到迅速攀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得益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后,它们将面临的风险管理仍不容忽视。加上实际存在的“影子银行”、“民营银行”、与及快速发展的农村市场,都使得农商行所面对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点。 目前,农商行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正呈现逐年放缓趋势,本地市场增长受限,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侵蚀。另一方面,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其收入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率仍待改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的有效实施。 农商行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区域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不仅是其银行规模增长与业务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过跨区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风险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52536379.html,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作者:侯鹏梁晨星 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05期 摘要:村镇银行设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务三农,缩小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差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村镇银行已经偏离了这条道路,本文分三个部分行文,第一部分讲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及其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讲述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待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改革发展 一、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性,为加大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于2006年允许相关的资本进入运作,许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将业务延伸到农村经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开始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150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呈现出积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较多。以下是主要的发展现状的概要: (一)增长速度快,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民间 自从2006年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接近1500家,各种资本积极投入到村镇银行的运作之中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主要是一些股份制企业以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居多,如南充市商业银行设立发起的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等。 (二)信贷速度快,手续便捷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所以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速度比较快,相关的审批手续简单便捷,额度较小一般为2到5万元不等。更加有针对性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三)布局不合理存在偏差,集中于经济发达的 我国村镇银行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中部发展停滞,西部缓慢的趋势,就是现在所谓的“东快中西慢”,这个现象几乎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几乎是一样的。我国开放村镇银行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矛盾的就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小各种金融体系机制健全,所以我们说布局分布不合理。 二、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村镇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方案计划办法

平舆玉川村镇银行农户小额 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平舆玉川村镇银行村个人信贷业务基本规程》等信贷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户小额贷款是指我行按照普惠制、广覆盖、商业化的要求,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每户农户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员申请农户小额贷款。 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含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住户、国有农(林)场职工、农民工、农村个体工商户等,但不包括居住在城关镇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的住户。 第三条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坚持控制风险、有效发展、循序渐进、适度盈利的原则,努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第四条农户小额贷款原则上由客户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管理水平、贷款不良率、贷款定价等因素对农户小额贷款审批实行差异管理、动态调整。 第五条农户小额贷款的调查、发放、管理、收回等环节应该依靠客户部门完成,可以借助但不得委托村委会、专业合作社等其他外部组织机构对农户进行贷款的调查、发放、管理、收回工作。

第二章贷款用途和准入条件 第六条农户小额贷款用于农户生产、生活的融资需求,主要包括: (一)从事农、林、牧、渔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职业技术培训、子女教育、医疗、购买耐用消费品、修缮房屋等生活消费。 第七条申请农户小额贷款的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且申请借款时年龄和借款期限之和不得超过60(含60);在农村区域有固定住所,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证件。 (二)根据平舆玉川村镇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客户的信用等级评级结果为达到60分以上; (三)应具有稳定的收入及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四)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五)品行良好,申请贷款时无逾期未还贷款。 (六)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根据平舆玉川村镇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满足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户,可视风险程度和经营现状直接归为良好级:(一)采用合法、足值房地产抵押,且所抵押房地产位置处于市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1、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2、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

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3、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4、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本文来源: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