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合成培养料配比:

1. 单独使用稻草或稻壳或麦秸或玉米秸秆100%、营养土适量。

2. 稻草或麦秸50%,稻壳50%,营养土适量。

3.玉米秸秆(粉碎)50%,稻壳50%,营养土适量。

4. 稻壳85%,木屑15%,营养土适量。

5. 稻壳70%,大豆杆(粉碎)30%,。

6. 稻壳或稻草(切段)70%,出过菇耳的滑子蘑、平菇、香菇、木耳等废料菌糠及污染料(经发酵处理)30%,多菌灵0.1%。

7. 稻壳(稻草)85%,草炭土15%。

在自然气温20℃以内的环境条件下,单独使用稻草、稻壳或麦秸经浸水适度后,就可以使用进行生料栽培,工本费用低,但产量偏低。浸草方法:可将稻草投入沟池中,引入干净水进行浸泡48小时后捞出沥水,也可以将稻草铺在地面,采用多天喷淋方式便稻草吸足水分,每天多次喷浇水、翻动多次,使稻草吸水均匀,含水量达到70—75%。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一把、将其拧紧,若草中有水滴渗出而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若拧紧后无水滴浸出,说明含水量偏小。稻壳调水方法:大水喷淋,边浇水边用铁耙子、铁锹翻拌,使稻壳润透水,无干料,含水量易大不易小。稻草或稻壳经调湿适量度,在低温期就可以铺料播种了。

外界自然气温高的投料季节,由于生料铺床播种后,料垄中易产生发酵生菌,造成栽培损失。合成培养料要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培养料堆积发酵的好坏与育菌成品率及产量密切相关。

具体堆积发酵方法:

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

首先将堆积场地用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全面杀虫处理,将调湿适度的培养料堆成底宽3米左右,高1.5米,长不限的梯行堆,堆表呈平面,避免大底尖堆形,堆小不易升温,料堆过大,中心易缺氧,影响发酵效果,料堆好后从料堆顶面向下打孔洞至地面,孔距40厘米,粗度10里面以上,并在料堆两侧面间距40里面扎两排孔洞至料堆中心底部,防止料堆中部和底部缺氧产生酸度。

料堆扎孔洞透氧技师常年跟踪技术指导

料堆四周用草帘封围,顶部不封盖,不能用塑料布封盖,大约3—4天堆内开始升温。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5℃时,开始计时,保持48小时以上,当料内有白色粉末状高温放线菌出现,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内层温度较高的部位料翻到地面层,表层及地面领近的低温料翻到高温层位置,不能无规则的混翻。重新建堆后扎孔洞,当料温再现55℃以上时,再保持2—3天,检查培养料理化程度,当料呈茶褐色,料中有大量粉状白化物,无氨臭及料酸味,质地松软即为发酵好的标志。发酵好的料要及时散堆,降温调水,准备铺料播种。如长期堆积、发酵过头、使料中营养过分消耗、极不利于菌丝正常生子,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在散堆时,要进行一次调水降温,使料含水量补足到75%左右,当料温降到25℃以下时方可铺料播种使用。

培养料堆积发酵目的:合成培养料内含有大量霉菌、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及害虫的虫卵和成虫体,培养料通过加水调湿进行堆积,料中有宜微生物高温放线菌等嗜热微生物乘机大量繁殖,产生料堆内部呼吸热量,一定量温度的增递和持续,可使料中的杂菌孢子萌发成菌落被杀死或直接杀死部分不耐高温的杂菌芽孢,杂菌丝体达到巴氏消毒目的而被直接杀灭,害

虫及虫卵在一定温度的持续下也会被杀死,料中温度在55-70℃的持续条件下,基质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可得到充分降解成低分子可溶性物质,理化结构发生变化。通过进一步熟化、降解了杂菌最易吸收利用的单糖类物质,使杂菌在缺乏单糖类物质的条件下不易生长,在发酵过程中料中会产生抗生物质,又可抑制杂菌的繁生。料中产生的粉末状白化物是有宜微生物的菌体蛋白。球盖菇可充分转化利用这些氮源物质进行健旺生长,起到了以菌克菌、诱导灭菌、转化营养、杀灭害虫、改良培养料理化性能,在铺料播种后的料床不易升温的综合目的。

四、温室大棚、林地栽培技术要点

1.大棚内场地环境处理

清理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平整土地,种植前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土层呈颗粒状最好。翻耕前要对地面、棚顶/

温室大棚新型大棚骨架(坚固、价格低廉)后墙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灭菌杀虫处理,减少病虫危害,用克霉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杀虫药进行喷地处理。棚顶覆盖的塑料膜、草帘封盖完毕。

2林地选择与整理

林地要选择交通便利,近水源或能打井的地块,地势略平坦,地面平整,人工杨树林地最好是四年以上的成年林地,野生杂木林地应选树荫遮密性好,便于清林整理,松木林地栽培效果较好,松树林地表覆的当年落叶含单宁松香油物质要清除,底层的枯枝败叶是大球盖菇菌丝分解利用的较好培养基质。林地在投料种植前要清除杂草或林地的小杂树,开好排水沟,对林地进行全面的杀虫处理。用2000倍液辛硫磷喷施,无近水源的地块要提前打井,喷水设备齐备,提前进行作床畦,呈行的杨木林地要以树木为床中心,可防止取土创伤树根,畦床宽1.3 米,作业道宽40-50厘米,作畦取土深度2-3厘米,放在作业道上,用于料垄表层覆土,实际作床的形式可根据林地情况灵活掌握。

3、大棚内作床、铺料、播种

(第二层铺料)

南北走向作畦床,床宽1.3米。首先向地面挖土深3—4厘米取土,将土放在畦床间隔的作业道上,以供覆土用。床面修整呈中间略高的龟背型,防止床底积水。床面用白灰粉和辛硫磷喷撒,撒白灰床面见白即可。当培养料调水达到75%,料温度降至25℃以下时开始铺料。

(第一层铺料播种) (第二层铺料穴播菌种)

首先将料铺厚度8厘米左右、宽1.2米,然后将1.2米的料床分成两垄,两垄间距12厘米左右,双垄南北两头用料封围,增加投料量、增加出菇量,且垄沟两侧封堵后便于灌水。

双料垄两头要封堵料层薄厚均匀

整理料层要平整,厚度均匀,宽窄一致,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块状、每小单垄横向播放三穴,菌块间距10厘米,顺垄依次三行点播,菌种块间隔10厘米,完成第一层播种后,在每个单垄上再铺厚度8厘米的培养料,整理呈拱形垄状,然后将菌种按入表层料内2厘米深处,顺料垄三行依次穴播,菌块间距10厘米,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两垄间距12厘米左右的沟内要少量铺料厚3厘米,利于沟内大量出菇。

(两垄间沟内易大量出菇)

两垄侧面呈斜面坡形,不能立徒,防止覆土时滑落。一床双垄通过技术标准整形后,用木板轻轻拍平,然后进行覆土。取作业道上的土,覆盖料垄厚度2.5厘米,土呈颗粒状好。料垄覆土层用0.1多菌灵溶液和2000倍液辛硫磷喷施一次,防止土层杂菌、害虫的危害。然后从料垄两侧面扎两排3—5厘米粗的孔洞至料垄中心下部床面,呈品字型,孔洞间隔15—20厘米,使料垄中心有充足的氧气,并防止料垄中心升温伤菌。最后在料垄上覆盖一层

稻草,利于避光、保湿,稻草要覆盖到位,以见不到覆土为准,采用稻草顺床覆盖方式,料垄边缘要封盖严密,防止阳光直射土层向料内传导热量。

4、林地铺料播种

阔叶林地做好畦床,经灭虫处理后就可铺料播种。松木林地的当年针叶要清除,新的松枝针叶含松油等单宁物质对球盖菇有抑制作用,底层的腐熟枯枝败叶不必清除,是球盖菌丝能充分利用转化的有机好营养,铺料的厚度适量降低,可节省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培养料经调水降温后方可使用,为了方便运料及铺料,稻壳原料最好将培养料装入编织袋内运往栽培场地。首先将床宽1.3米内铺料厚度8厘米左右,然后将1.3米宽床分成两个料垄,垄间距10-12厘米,实际每个单垄宽50-55厘米,形成一床双垄模式,这种窄条幅双垄模式增加了投料量,林地利用率高,是在福建等地采用大宽床、厚料栽培模式常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进行改革演变过来的新模式。由于自然气候的高温突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持续高温易造成菌床内部升温缺氧,造成栽培损失。双垄窄床铺料方式能有效防止料床温度升高且透氧性能好,有助于球盖菌丝正常健旺的发育生长。球盖菇易在畦床边缘密集出菇的习性特点,使一大床分成双垄又能增加两个边缘,增加了出菇效应,从而提高了产量。第一层料铺完整理规整后,进行穴播种,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块状顺床宽穴播三点,菌块间距8-10厘米,顺料垄长依次三行排放菌种,菌种块间距也是8-10厘米,穴位菌块要均匀排放。点播完第一层菌种后,进行第二次再铺料,厚度达到7-8厘米,整理料垄呈龟背形,两料垄间不能过近,间距10-12厘米处可铺2-3厘米厚少量料,该垄沟最易大量出菇且菇的质量最好。

利于散热透氧,加速菌丝生长,是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料床宜早不宜晚,结合扎孔洞进行浇水降温。具体预防措可因势利导,灵活掌握,按专职技术员现场查检后实施技术处理,决不能轻信不懂球盖菇特殊生理习性的所谓专家进行歪理邪说去误导,要深刻领会、勤咨询,当菌丝逐步繁育,快长至培养料三分之二时,基质内菌丝开始爬升土层,要求覆土层湿度保持湿润即可,不能过大水喷浇,使菌丝不易上土。如土层过于干燥,菌丝更不能爬升土层,使出菇迟缓、延续. 特别提醒大家:秋季高温育菌期作业道沟必须勤灌水,降低床温,有效防高温退菌,但水不能过多流入垄畦底淹死菌丝。运用以上综合调控空气、湿度、温度、光照这四大要素管理,不能顾此失彼。大约30—40天料垄菌丝吃透覆土层充满菌丝体,覆土层内和基质表层菌丝束分枝增粗,通过营养后熟阶段后即可出菇。

6、出菇管理

出菇管理是喜获收成的黄金时节,经过前期的认真细致的管护,球盖菌丝向土层爬升,并向覆盖稻草上生长蔓延,覆土层中有粗菌束伸延,菌丝束分枝上有小米粒大小白状物是幼菇的菇蕾,是出菇前兆。在出菇前用1500倍液辛硫磷溶液再次杀虫处理,防止出菇期害虫危害子实体。每天喷两次水,视覆土层湿润即可。常保持稻草湿润保湿,每次少喷,采用少量多次喷水的原则,可根据天气变化及料垄湿度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一律大水喷浇,顾此失彼。移动覆盖稻草,让爬生稻草上的菌丝倒伏,迫使从营养阶段向生殖转化。菇蕾发生初期呈白色黄豆大小,子实体幼菇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丛生或群生,少量单生。随着菇体逐渐逐渐长大,菌盖逐渐变成红褐色或酒红色,菌盖有鳞片点缀,随着子实体长大逐渐消失。

菌肉肥厚,色白,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褶密集直生,初为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着菌盖开伞平展,变为褐色或紫黑色,菌柄圆柱形,长5-20厘米,粗2-6厘米,靠近菌盖部位呈淡粉色,中下部白色,菌柄早期和中期内实有髓,成熟后中空。黄豆大小幼菇出现后,以保持覆土层及覆盖稻草湿度为主,每天小水喷浇,不能大水喷浇,易造成幼菇死亡,正在迅速膨大生长的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空气湿度,则生长速度减慢,有的造成子实体菌盖或菌柄裸裂。出菇期喷水原则:诱导幼菇发生时,少喷勤喷,幼菇长大时少量多次,菇多多喷、菇大多喷、晴天风大多喷、阴天雨天可少喷或不喷。正常温度下从幼菇露

出白点到成熟需5-7天。

大球盖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0-25℃,低于4℃或超过30℃不能出菇。温度低时,生长缓慢,但菇体肥厚,不易开伞,腿粗盖肥。温度高虽然生长快,但朵小,盖薄柄细,易开伞,遮荫不好的林地要将稻草覆盖厚些,但稻草要膨松、不紧密,用叉子挑悬空透进一定量的光线,

并能有效防止因林地风大吹干裸露的菇体。天气在晚秋初冬温度降低时更要加厚覆盖管理,利于在上冻前多出一茬菇。当菇体达到采收质量要求时要及时采摘,

采摘后的菌床要停水三天,让料垄基质营养休养生息,充分储蓄营养,检查料垄中心的培养基是否偏干,由于料中心偏干,子实体在料垄表层发育时,基质中部及底部的菌丝体营养难以输送,导致下茬菇只吸收表层的基质菌丝营养,使菇体细小易开伞,整个料垄的营养不能得到全面利用和转化,影响整体栽培质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由于料垄表面覆土板结,再加上稻草覆盖,保湿时浇的水会被稻草或覆土层少量吸收后滑落在作业道中,停水时,料垄表层又蒸发和浇水等量的水分,造成可需水分大部分流失而并没浸入料垄中心吸收,造成料垄中心基质偏干,营养难以转化输送,并且料垄中心菌丝稀疏,不像料垄表层及边缘底部料中菌束那样粗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发现料垄中心偏干时,要采用两垄间多灌水,让两垄间水浸入料垄中心或采取料垄扎孔洞的方法,目的是让水尽早浸入垄料中部,达到相应的湿度标准,使偏干的中心料在适量水分作用下加速菌丝的繁生,形成大量菌丝束,满足下茬菇对营养的需求。但也不能过量大水长时间浸泡或一律重水喷灌,避免大水淹死菌丝体,使基质腐烂退菌,以度求量。

更多食用菌栽培技术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f02801827.html,/shiyongjun/

《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文稿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球盖菇等,在食用菌的分类中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是国际菇类贸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人工种植食用菌之一。 大球盖菇的口感柔和清香、脆嫩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根据专家测定,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都包含在子实体中,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多糖含量丰富,具有抗肿瘤活性功能。经常食用大球盖菇可以有效防治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如麦草、稻草、豆秸、玉米秸等约5亿-6亿吨,但其利用率却相当低,而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大球盖菇这项新技术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一新技术把菌物化解秸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用秸秆种植大球差菇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下面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特色食用珍菌——大球盖菇。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大球盖菇的子实体是单生的,只有少数为丛生,它们的个头中等偏大。菌盖为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菌盖的外观近似半球形,其直径大约为5厘米左右。幼时嫩子实体为白色,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随着子实体的逐渐长大,菌盖逐渐变为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还生长有纤维状的鳞片,它们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大球盖菇的菌肉肥厚,颜色雪白。它们的菌褶是直生的,并且排列的非常密集,最初为污白色,以后逐渐变成灰白色,随着菌盖的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它们的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的地方较为膨大,柄长大约为5~10厘米,柄粗为0.5~4厘米。菌环以上颜色污白,比较光滑,菌环以下的部分带有黄色的细条纹。菌柄中实,有髓。菌环膜质,较厚,位于柄的中上部,为白色,上面还具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就已经消失了。它们的孢子印为紫褐色,孢子光滑,为棕褐色,椭圆形,还具有麻点。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厚壁,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还有一个小突起。 2、生态习性 野生大球盖菇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人工栽培的在10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出菇期。 3、分布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如福建、江西、浙江、云南等地。 4、栽培参数 A、发菌菌丝培养温度为21~27℃;培养料含水量要求70%~75%;培养时间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1922年美国人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大球盖菇。1930年在德国、日本等地也发现了野生的大球盖菇。自1969年在当时的东德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成功以后,逐渐成为波兰、匈牙利、前苏联等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1980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从波兰引进菌种,并试种成功。 通过几年来的引种试验推广,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由于适种时间长,有利于调整在其他食用菌或蔬菜淡季时上市;其四,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丰富,作为新产品投放市场,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菌盖近牛球形,后扁平,直径5—45厘米,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细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厘米,柄粗0.5—4厘米,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 1.2 生态习性 大球盖菇从春至秋生于林中、林缘的草地上或路旁、园地、垃圾场、木屑堆或牧场的牛马粪堆上。人工栽培除了7—9月未见出菇外,其他月份均可长菇,但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和次年3—4月上旬出菇多,生长快。野生大球盖菇在青藏高原上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在攀西地区生长于针阔混交林中。 1.3 分布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十二)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章栽培管理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一、栽培季节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方法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与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黑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 3 发菌期的管理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 4 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键是水份的管理。 三、采收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

大球盖菇栽培及管理技术

大球盖菇栽培及管理技术 (程显好) 一、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 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ow] 又称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 Basidomy cota)、层菌纲( Hymenomycetes)、伞菌目( Agaricales)、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 Stropharia)。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是欧美各国人工栽培的著名食用菌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在国际食用菌市场上交易广泛,在国内的栽培范围与规模逐年递增。 1、形态特征 大球盖菇在PDA培养基上的气生菌丝相对较少且呈白色丝状,紧贴培养基蔓延生长,双核菌丝具有锁状联合。 大球盖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 5.5~15.0(~25.0) cm,较大的可以达到30 cm。初期近半球形,后平展,子实体生长初期为白色,随着进一步的生长发育,菇盖颜色渐变为红褐色至暗褐色或葡萄酒红褐色,成熟的子实体菌盖边缘内卷并在菌柄与菌盖之间有白色菌幕残片。菌褶密集排列且直生。大球盖菇鳞片呈白色纤毛状,湿润时的菌盖平滑、稍黏表面平滑。菌肉肥厚,白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变深褐色或紫黑色,稍宽,褶缘有不规则的缺刻。菌柄初期呈白色,待成熟之后渐变为中空,长9~15cm,直径1~4cm,表面平滑,白色至淡黄褐色。菌环厚,膜质,环上有深沟纹,深裂或星形,易脱落。孢子印紫褐色。孢子椭圆形,12.0~15.0 ×6.5~9.0μm,顶端具明显芽孔,壁厚。褶侧囊状体为典型的黄囊体,棍棒状,顶端小突起24.0~53.0 ×6.5~13.5μm,具褶缘囊状体,比褶侧囊状体稍小。 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集中于亚欧等地域,国内广泛分布于西南及东北等地,在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等地均发现有野生的大球盖菇,通常在春天和秋天生长于树林边缘、树林中的草地上或者道路旁、园地中、木屑堆上、垃圾场旁或者在牧场的马牛粪堆之上。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2011年第3期 2011 №3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 of Liaoning Forestry Science&Technology 大球盖菇俗称粗腿蘑、益肾菇,是国际菇类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菇体色泽艳丽,食味清香、细腻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是具有“素中之荤”之称的营养保健品。 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生产林下大球盖菇,建立了大球盖菇示范基地规模6.67hm2,菌种场用液体菌种机(微生物培养器,400L,产地:大连富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繁育菌种,实现了自繁菌种、示范种植、产品加工、专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格局。2009年、2010年大球盖菇试种均获得成功,出菇量达到10kg/m2,成本低、效益高,已注册为“锦宝牌”商标。现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供试菌种 供试菌种2008年由盘锦市大洼县引进,2009年由朝阳市全禾食用菌研究所引进,2010年由江苏省徐州市引进“宏宝一号”。 2栽培季节 林下栽培[1]秋季播种在8月末或9月中旬气温降至25℃以下开始投料播种,10月下旬开始出菇,在上冻前出1~2茬菇,越冬后第2年春天起再出3茬菇。春季在土壤解冻后,4月初开始投料播种,6月份起大量出菇。 3选择林地 选择林地可因地制宜,应选用通风良好、便于排灌、交通便利、遮阳密度好、近水源或能打井的林地。4备料发酵 一般采用稻壳、稻草两层栽培模式,育菌成品率及产量明显突出,单独使用稻草出菇后劲不足,料垄疏软,生物转化率低。单独使用稻壳,由于覆土封压再加上基质中透氧量不足,料垄中心及上部易升温,导致退菌,菌丝向土层伸展缓慢。采用堆积发酵的稻壳培养料铺床8~10cm,上层再铺7~8cm发酵后调水适中的稻草。稻壳用量7.5~10kg/m2,稻草用量5~7.5kg/m2。 4.1浸草方法 可将稻草投入池沟中,引入干净水进行浸泡48h后捞出沥水,也可将稻草铺在地面采用多天喷淋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每天多次喷水,多次翻动,使稻草吸水均匀,含水量达到70%~75%。 4.2稻壳调水方法 大水喷淋,边浇水,边用铁耙子、铁锹翻拌,使稻壳润透水,无干料,含水量宜大不宜小。稻草或稻壳经调湿处理适度,在低温期就可直接播种了。因外界自然气温高,由于生料播种后,料垄中易发酵,造成损失。 采用稻壳、稻草两层栽培模式,需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合成培养料要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其方法为:对堆积料场地用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全面杀虫处理,将调湿的培养料堆成宽3m左右,高1.5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料堆好后从料堆顶面向下打孔至地面,孔距40cm,粗度10cm以上,并在料堆两侧面间距40cm扎两排孔洞至料堆中心底部。料堆四周用草帘封围,顶部不封盖。大约3~4d堆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孙士东,李华,李长军,张健 (盘山县林场,辽宁盘锦124000) 摘要: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后接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获得成功。其栽培过程包括确定主栽品种和栽培季节、配制培养料、铺床接种、发菌管理、出菇采收等几个主要环节,效益分析表明林下种植可收益12~18万元/hm2,适宜林区推广栽培。关键词:林下;大球盖菇;栽培 中图分类号:S75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714(2011)03-0052-03 收稿日期:2011-03-17 — —52

大球盖菇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利用葡萄枝栽培大球盖菇菌种筛选及实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可 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葡萄种植面积不断的不断扩大,在葡萄园管理中,冬季节修剪出的葡萄枝条越来越多。但传统上,葡萄枝条被随意堆放或焚烧,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进行葡萄枝条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及循环利用,开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是农业与工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紧密结合形成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的飞跃高效益发展,给现代农业经济快速步入新的生财轨道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新品种的开发,新法栽培模式的创立,科技不断进步,销售市场不断拓宽,人们对食品向着高品位营养保健方面追求,这就为新、奇、特食用菌品种带来美好的前景和极具优势发展的平台。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最新崛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其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干菇香味浓郁,有着野生菇的清香适口,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10倍,有预防冠心病帮助消化和缓解精神疲劳和抗肿瘤活性等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 目前湖州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三万多亩,每年冬季修剪的葡萄枝可达5 000多吨,绝大多数被当做薪柴烧掉,将其做为培养大球盖菇的基质,利用葡萄园冬季地空闲栽培大球盖菇,既新颖又有价值,种菇时能把葡萄园翻耕、通沟、地表消毒、除草、施肥等操作过程多兼做了,兼顾前后作,不误农时。林地更是随时随地四季皆宜。栽培的大球盖菇,既可鲜销又可粗加工,耐贮藏,销路广,可出口,投资时间短,见效快(正常栽培40~45天出菇)有利于推广和发展。在生长过程中食用菌与葡萄树各自利用的养分和途径不同,不但互不争夺养分,还能给葡萄树树和土地增肥制造养分,种菇后的废料又是优质的有机质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生产和开发、为果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创导节约型社会,建立循环、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业,均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图示

大球盖菇栽培管理技术 环境选择 大球盖菇栽培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的规定,周围无污染企业、无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选择出菇期时林地50%~80%郁闭度、行距1米以上的林地作为栽培场地,排灌方便、不易积水、土质肥沃、偏酸性的壤土较好,忌透气透水性差的黑土地和漏水漏肥的沙土地。栽培一定要远离猪舍、家禽养殖区、化粪池、厕所等污染源,且在使用前均要进行杀虫杀菌消毒处理。 2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发酵料用水应符合灌溉用水的规定,出菇期喷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规定。 3 栽培季节的选择 播种时节应该根据大球盖菇特有的生活习性和不同地区的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场所环境条件不同而灵活确定. 北方地区室外栽培: 春季地面解冻时至3月初可铺料播种,在4-7月份出菇, 秋季栽培可以在9月份至上冻之前进行铺料播种,11月中旬起开始出菇,在12月份或第二年春季结束。 棚内栽培: 在10月中旬起开始投料播种,12月份或元旦起开始大量出菇,春节前出完两茬菇,正月期间出三茬菇,二月期间出四茬菇。如果投料播种过早,大棚内温度高,容易造成热害伤菌。冬闲塑料棚要求避风、向阳有水源、排水方便不积水,可在大棚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 4 栽培前准备

场地处理 清理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平整土地,种植前可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灌一次透水。用克霉灵、多菌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敌百虫等杀虫药,对地面、林下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灭菌杀虫处理,减少病虫危害。注意消毒时场地周边的消毒杀菌处理。 场地处理2天后,用石灰粉打线,标示出垄和走道的位置,畦宽,床间留30厘米左右作业道。取表层壤土做3-5公分做覆土材料,走道起土起垄,垄高5-10公分(若地势低易积水起垄高一些)。覆土选用无杂草、无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无病虫的壤土或黏壤土,必须含有腐殖质,且质地疏松,可用50%的腐殖土加50%的泥炭土,勿用砂质土和黏土,可掺入5%的干牛粪,pH值。辅料前整个床面撒一层石灰粉(见白)。 设施设备 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需要水分,因此栽培地周围应有充足的水源,栽培前需安装一个水泵,到达栽培地附近分开多个管道,每个管道安装喷带延伸贯穿整个栽培地。管道通过变径维持一定的水压,使喷带覆盖范围合适,水滴雾状较小、均匀。 5 发酵 培养科配方 培养料配方:稻壳40%,木屑30%,玉米芯30%。在基料中加入5%的土搅拌均匀以便菌丝凝结。需要严格的发酵处理。每亩用料量5-6吨。初秋5吨,菌床薄一些,秋季温度低于25度时可加大用料,增加产量。 如当地其他秸秆原材料资源丰富可提前说明调整配方成分及含量。 培养科堆制与发酵 培养料的处理方法: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标准规程图示样本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标准规程图示

大球盖菇栽培管理技术 1 环境选择 大球盖菇栽培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的规定,周围无污染企业、无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等。选择出菇期时林地50%~80%郁闭度、行距1米以上的林地作为栽培场地,排灌方便、不易积水、土质肥沃、偏酸性的壤土较好,忌透气透水性差的黑土地和漏水漏肥的沙土地。栽培一定要远离猪舍、家禽养殖区、化粪池、厕所等污染源,且在使用前均要进行杀虫杀菌消毒处理。 2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发酵料用水应符合灌溉用水的规定,出菇期喷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规定。 3 栽培季节的选择 播种时节应该根据大球盖菇特有的生活习性和不同地区的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场所环境条件不同而灵活确定. 北方地区室外栽培: 春季地面解冻时至3月初可铺料播种,在4-7月份出菇, 秋季栽培可以在9月份至上冻之前进行铺料播种,11月中旬起开始出菇,在12月份或第二年春季结束。 棚内栽培: 在10月中旬起开始投料播种,12月份或元旦起开始大量出菇,春节前出完两茬菇,正月期间出三茬菇,二月期间出四茬菇。如果投料播种过早,大棚内温度高,容易造成热害伤菌。冬闲塑料棚要求避风、向阳有水源、排水方便不积水,可在大棚顶部加上一层塑料遮阳网适当遮光,也可以另加草帘等创造半遮光、保湿、保温的环境。 4 栽培前准备 场地处理 清理杂草及其他植物根茎,平整土地,种植前可用旋耕机将地翻一次,灌一次透水。用克霉灵、多菌灵等杀菌剂和辛硫磷、敌百虫等杀虫药,对地面、

林下及周边环境进行一次灭菌杀虫处理,减少病虫危害。注意消毒时场地周边的消毒杀菌处理。 场地处理2天后,用石灰粉打线,标示出垄和走道的位置,,床间留30厘米左右作业道。取表层壤土做3-5公分做覆土材料,走道起土起垄,垄高5-10公分(若地势低易积水起垄高一些)。覆土选用无杂草、无石块、具有团粒结构、通透性好、保湿性强、无病虫的壤土或黏壤土,必须含有腐殖质,且质地疏松,可用50%的腐殖土加50%的泥炭土,勿用砂质土和黏土,可掺入5%的干牛粪,。辅料前整个床面撒一层石灰粉(见白)。 设施设备 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需要水分,因此栽培地周围应有充足的水源,栽培前需安装一个水泵,到达栽培地附近分开多个管道,每个管道安装喷带延伸贯穿整个栽培地。管道通过变径维持一定的水压,使喷带覆盖范围合适,水滴雾状较小、均匀。 5 发酵 培养料配方:稻壳40%,木屑30%,玉米芯30%。在基料中加入5%的土搅拌均匀以便菌丝凝结。需要严格的发酵处理。每亩用料量5-6吨。初秋5吨,菌床薄一些,秋季温度低于25度时可加大用料,增加产量。 如当地其他秸秆原材料资源丰富可提前说明调整配方成分及含量。 培养料的处理方法: 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的稻、麦草、豆桔和玉米秸、玉米芯在使用前应碾压、打碎,有利菌丝繁殖。秸杆要经过粉碎可粗一些,牛粪应晒干(最好是暴晒)碾碎。 操作步骤:原料预湿—拌料—建堆—多次翻堆—发酵完成。 首先将堆积发酵场地用辛硫磷1500倍液进行全面杀虫处理。 (1)预湿:将各种配料按比例用量称好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部分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加入1%生石灰预湿1~2天吸足水分,—。 (2)建堆:建成底宽1 、、高1-2m、长度适宜的发酵堆,温度较高时建小堆,温度较低难升温时建大堆。每堆投料冬季不少于500千克,夏季不少于300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定稿

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环球盖菇,属于草菇科的珍稀使用菌,大球盖菇菇色鲜红,菌盖半球形,朵形大,菌盖6-10厘米。大球盖菇菇嫩滑柄脆,味道鲜美,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并具预防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国际和国内菇类市场畅销的十大菌之一。 1.原料:大球盖菇栽培原料来源十分丰富,主要原料有稻壳、稻草、玉米杆、麦草、大豆杆及不含松木的木屑等均可生料栽培,这些原料在农村极易找到,且成本很低,栽培的废料还是优质的有机肥,可有效的改良土壤。 2.栽培季节与场所安排:根据大球盖菇的生物特性与当地气候和栽培设施等条件而定,在中欧各国,大球盖菇是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开始栽培,而我国东北地区,除短暂的严冻需要大棚栽培外,几乎常年可安排生产。如春秋夏季可安排苹果树下、葡萄架下或成行的杨树地进行套种,也可以秋后的玉米地内栽培,对于成片栽培的应搭建拱棚或凉棚,以利遮荫保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环境选择也是大球盖菇产量的关键。①宜选择近水源,而排水又方便,但场地在下雨的时候不可积水,以保证大球盖菇的正常生长。②选择土质肥沃,富有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土壤菌床上种植,有利早出菇和提高产量。③宜选择避风、向阳,而又有部分遮荫的场所。 3.培养料配方:①稻壳75%、木屑20%、麦夫5%,②稻壳95%、麦夫5%,③玉米杆50%、大豆杆50%,以上配方的含水量均应达到65%-70%。 4.浸草预堆 ①稻壳浸水在建堆前稻壳必须先吸足水分。把净水引入水沟或水池中浸泡,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稻壳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让稻草充分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中的pH值。 ②对于浸泡过或淋透了的稻壳,自然沥水12~24小时,让其含水量达最适湿度70~75%。可以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稻壳一小把,将其拧紧,若壳中有水滴渗出,而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如果水滴连续不断线,表含水量过高,可延长其沥水时间。若拧紧后尚无水滴渗出,则表明含水量偏低,必须补足水分再建堆。 5.发酵:大球盖菇的产量高低跟发酵料有密切关系,培养料发酵的好,则出菇肥胖、均匀,反之则出菇不成茬、奇形多、产量也低,做好发酵料应掌握以下几点: ①第一遍:将浸透水的培养料堆成底2.5-3.0米宽,高1.0-1.2米长不限的梯形料堆,然后用直径3-4厘米的木棍每间隔50厘米进行打孔透氧,上下孔形最好逞品字形,以利透氧,打孔完后用草帘遮盖堆料表面。 ②第二遍:当堆料温度升至60-80℃时开始计算,延续24-48小时进行一次翻堆,倒堆的过程是将堆料表面10-20厘米先刮到一边,把中间发酵好堆料铺底和封面,待堆形做好后,按第一次堆形做好,当料温再次升至50-60℃时,按上次翻堆规律依次3-4遍,降温至30℃以下即可下种。 6.做畦播种

大球盖菇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

利用葡萄枝栽培大球盖菇菌种筛选及有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行 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葡萄种植面积不断的不断扩大,在葡萄园治理中,冬季节修剪出的葡萄枝条越来越多。但传统上,葡萄枝条被随意堆放或焚烧,造成资源严峻白费和环境污染。如何进行葡萄枝条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及循环利用,开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进展相当迅速,是农业与工业、生产与消费、都市与农村紧密结合形成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的飞跃高效益进展,给现代农业经济快速步入新的生财轨道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新品种的开发,新法栽培模式的创立,科技不断进步,销售市场不断拓宽,人们对食品向着高品位营养保健方面追求,这就为新、奇、特食用菌品种带来美好的前景和极具优势进展的平台。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

菇科球盖菇属,是最新崛起的一株明亮的食用菌新秀,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向进展中国家推举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明亮的食用菌新秀。其菇体色泽鲜艳,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丰富,干菇香味浓郁,有着野生菇的清香适口,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10倍,有预防冠心病关心消化和缓解精神疲劳和抗肿瘤活性等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 目前湖州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三万多亩,每年冬季修剪的葡萄枝可达5 000多吨,绝大多数被当做薪柴烧掉,将其做为培养大球盖菇的基质,利用葡萄园冬季地空闲栽培大球盖菇,既新颖又有价值,种菇时能把葡萄园翻耕、通沟、地表消毒、除草、施肥等操作过程多兼做了,兼顾前后作,不误农时。林地更是随时随地四季皆宜。栽培的大球盖菇,既可鲜销又可粗加工,耐贮藏,销路广,可出口,投资时刻短,见效快(正常栽培40~45天出菇)有利于推广和进展。在生长过程中食用菌与葡萄树各自利用的养分和途径不同,不但互不争夺养分,还能给葡萄树树和土地增肥制造养分,种菇后的废料又是优质的有机质肥料,可增加土

大球盖菇露地栽培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02801827.html, 大球盖菇露地栽培技术 作者:高志国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1期 宽城的食用菌栽培产业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已由当初的平菇一个品种到现在的香菇为主,杏鲍菇、双孢菇、平菇、灵芝、滑子菇等为辅的多品种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规模也由当初的不足十万袋,发展到2016年1.2亿袋,产值7.8亿元,对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出台,以木屑为主要原材料的木腐菌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因此,笔者于2016年开始引入大球盖菇进行试验栽培,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现在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珍稀食用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菇亩产鲜菇1000-2000kg,净收入可达5000-10000元。可在设施棚室、林下、高秆作物套种和露地等均可栽培。大球盖菇栽培是低投入、高产出的好项目,可以作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环保高效的项目推荐。 1、生物学特性 大球盖菇菌丝在5-36℃的范围内最宜生长,最适合温度则是23-27℃之间.温度是决定菇体生长快慢的重要因素,温度低时,菇体生长較慢,朵形会比较大,菇柄相对粗而肥厚些,菇的品质也是最优良的,此时的朵形不容易开伞;相反如果温度偏高的话,就会生长快,朵形小,易开伞。大球盖菇是喜气性菌类,新鲜的空气有利于促进发菌和子实体的健康生长,如果在出菇期间菇场通气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则菇柄会伸长,导致菇质量明显下降。菌丝的生长期间通常是不需要光照的,在实际栽培中,菇场最宜三分阳七分阴,可以人为创造最适宜的出菇环境。大球盖菇在微酸性环境最宜生长,以pH值5-7最为合适。在偏碱性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缓慢。大球盖菇菌丝发满后需要进行覆土,如果不覆土就会出现出菇少甚至不出菇现象。覆土最好采用腐殖土最佳,土壤适宜的pH值为5.5-6.5。 2、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大球盖菇最佳的播种气温是14-25℃,气温在9-28℃时都可以选择播种,从播种期到出菇期至收获期,整个过程需要3-4个月的时间。 (2)栽培条件可以选择林下、大田或保护地栽培,亦可选择与玉米套种栽培。

大球盖菇栽培研究进展

大球盖菇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大球盖菇是一种稀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糖,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我国仅有小规模栽培,其制种、栽培技术等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从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环节中的栽培模式及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大球盖菇栽培技术。 关键词: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栽培模式及管理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别名酒红大球盖菇,皱环球盖菇,裴氏球盖菇,皱环盖菇。大球盖菇肉质细嫩,柄脆,色泽鲜艳,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干菇浓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享有“山林珍品”的美誉。是欧美各国人们所喜爱的菇种之一,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新菇种,成为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大球盖菇不仅是含有很高营养价值的食用真菌,而且还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药用真菌,据报道,该菇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小白鼠 S-180肉瘤及艾氏腹水的抑制率达70%以上,其所含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可以有效防治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保健食品。大球盖菇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可直接利用农作物秸杆进行栽培获得良好的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一名贵真菌在我国及贵州省广大农村的种植规模,以及对其更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大球盖菇自然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等地,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西藏以及东北的吉林等省区。在春季到秋季时期,生长于草丛、林缘、路旁、园地等含有丰富腐殖质的土地上,有的还生长在牧场区的牛马粪上。 2生物学特性

利用葡萄枝栽培大球盖菇菌种筛选及实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利用葡萄枝栽培大球盖菇菌种筛选及实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葡萄种植面积不断的不断扩大,在葡萄园管理中,冬季节修剪出的葡萄枝条越来越多。但传统上,葡萄枝条被随意堆放或焚烧,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如何进行葡萄枝条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及循环利用,开始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是农业与工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紧密结合形成的新兴产业。食用菌产业的飞跃高效益发展,给现代农业经济快速步入新的生财轨道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新品种的开发,新法栽培模式的创立,科技不断进步,销售市场不断拓宽,人们对食品向着高品位营养保健方面追求,这就为新、奇、特食用菌品种带来美好的前景和极具优势发展的平台。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最新崛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较突出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世界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其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细腻脆嫩,爽滑可口,营养

丰富,干菇香味浓郁,有着野生菇的清香适口,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是甘蓝、西红柿、黄瓜的10倍,有预防冠心病帮助消化和缓解精神疲劳和抗肿瘤活性等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 目前湖州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三万多亩,每年冬季修剪的葡萄枝可达5 000多吨,绝大多数被当做薪柴烧掉,将其做为培养大球盖菇的基质,利用葡萄园冬季地空闲栽培大球盖菇,既新颖又有价值,种菇时能把葡萄园翻耕、通沟、地表消毒、除草、施肥等操作过程多兼做了,兼顾前后作,不误农时。林地更是随时随地四季皆宜。栽培的大球盖菇,既可鲜销又可粗加工,耐贮藏,销路广,可出口,投资时间短,见效快(正常栽培40~45天出菇)有利于推广和发展。在生长过程中食用菌与葡萄树各自利用的养分和途径不同,不但互不争夺养分,还能给葡萄树树和土地增肥制造养分,种菇后的废料又是优质的有机质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生产和开发、为果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创导节约型社会,建立循环、生态、高效的新型农业,均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葡萄枝资源丰富,且纤维化程度高,枝条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葡萄枝作为葡萄种植业的废弃料,可以用作栽培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