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案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 学会使用刻度尺。

2 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前的准备

编好实验小组,指定实验小组长,讲明实验规则,指出做好物理实验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

学生按实验小组就坐,然后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实验室的秩序,爱护实验器材,不要乱动仪器设备。

1 新教学

[板书1]二、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目的]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器材]刻度尺,三角声(2块),铅笔,物理本,分硬币,细铜丝。[步骤]

A.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B.测物理本的长度。测量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本的长度

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板书2]表一

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师:现在我们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

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板书3]表二

实验小组线圈长度线圈数铜丝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错误读数和不认真测量的作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并请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同将测得结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实验数据若有错误,可以让这组同学讲一下如何测量的,教师帮助他们查出测量错误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学习测量物理本的边长和细铜丝的直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完成得也较好。现在我们学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有什么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并提出测量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纳,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师提出一种测量方法如图3-1,将测量方法图画在幻灯片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学提出图3-1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说我们把某同学的测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

如图3-1所示,将硬币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夹住硬币,并保持两个三角板都有一个直角边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记下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处直尺的刻度。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硬币的直径。我们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将表三画在黑板上

[板书4]表三:五分硬币的直径

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

239厘米240厘米241厘米

师在:三个小组记录的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确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准确的。这三组数据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读值。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第×小组的同学,尽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与24厘米对齐,但他们仍在估读数上写上0,这种记录方法是正确的,说明2和4两位数是准确的,0是估读的。2、4、0三个数字都是有效的。只记24厘米,就会被认为2是准确数,4是估读值。所以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及教学反思

(封面)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及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

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banzhuren)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讲体积的测量

第三讲体积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4、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 1、体积的单位及换算。 2、体积的测量工具及选择。 3、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4、体积的测量方法。 基本知识点巩固 (1)体积 a.体积的符号: b.体积单位:国际上体积的单位是,符号 ,一般液态物体常用、来表示。 c.体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立方毫米 1 m3= dm3= cm3= mm3米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2)体积的测量: a.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 体积=长×宽×高。 b.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排水法)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 c.量筒的使用:测量前,量筒应放在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注意:量筒读数要注意最小刻度! 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d.排水法测小石块体积的步骤: ①测出量筒中适量 V ; 1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加入量筒水中,并,测出水面的刻度值(即水和石块

的总体积)V ; 2 ③即为石块的体积。 e.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 ①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 经典例题 例1、 3.5dm3=()cm3 20L=()dm3=()m34250cm3=()dm3 3.6L=()ml=()cm3 0.79m3=()dm3 4.08L=()L()ml 3.05dm3=()cm3 700dm3=()m3 8.6m3=()dm3 6270cm3=()dm3 7.94m3=()dm3 2090cm3=()dm3 举一反三 1、学校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A、200米3 B、200千米3 C、200分米 3 D、200厘米 3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米 3、分米3、厘米3。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A.10 B.100 C.1000 举一反三 1、下列所示测量工具中,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刻度尺B.天平C.量筒 D.弹簧测力计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 引入 提问:什么是温度?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一下子很难回答。那我们先来感受下温度。 小活动: 让一位学生先把手浸入冷水的烧杯中,说下自己的感觉,再把手浸入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再说下自己的感觉。 预设:冷的,冰的。 提问:什么是温度? 预设:温度就是能够表示有多热,有多冷。物体的冷热程度。 再请一位同学感受下冷水,确认是冷的,再感受下冰水混合物,确认是冰冷的。(稍微停留一段时间。再把手放到冷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预设:水是热的。 原来那杯冷水,为什么你说它是热的呢?这到底是冷还是热? 师: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 师:那么我们必须借助工具。什么工具?温度计。 新课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下温度计,看看它有哪些结构。 (按照顺序,出示玻璃泡、玻璃管、液柱、刻度) (板书)结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让学生观察酒精柱的变化。(观察到下降) 提问:里面酒精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吗? 预设:体积变小了。 师:如果,我把温度计放到一杯热水中,里面酒精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体积变大了。 提问:那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热胀冷缩。 (板书)物质的热胀冷缩。 师:我们可以根据液柱上升的高度就能知道温度的高低,液柱高一点说明温度高一点,液柱低一点说明温度低一点。那这样能不能测量温度的高低? 预设:还无法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师:回忆一下,在长度测量时,我们把1米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其它的长度都和1米这段长度在进行比较。在温度测量时,我们把1℃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 师:但是公认的标准不能随便规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一定的稳定性,最好找到一个永远也不会变的标准。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师:科学家们做实验时候,把一支玻璃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他们发现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里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无论是谁,都是这个结果。 这是不是很奇特?这个温度就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点。 科学家们又把这支玻璃管放到沸水中,只要水在沸腾,他们发现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的液面就是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是不是也很奇特?这个温度又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又找到了一个固定的点。 师:这一段温度,是不是不变的? 师:科学家为了简便也为了直观,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这之间划分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规定是1℃。 师:只要里面的液体膨胀,每上升一小格,就表示温度就上升……(1℃)?液体一收缩每下降一小格,就表示温度下降……(1℃)。 师:那么我们平时说的我们今天温度29℃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师:其实很简单,就是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了29℃,也就是在温度计里的液体能够膨胀这些体积。 PPT 认识下液体温度计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 按照表单上的要求填写。 师:比较两支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 1、体温计测量的范围要小,酒精温度计要大。 2、体温计测量的要精确,酒精温度计要差些。 师:测量时,我们可以拿一支体温计去测一杯热水吗?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自学P24 学生先说,老师后归纳,再练习。 【活动二】使用温度计 1、测气温 2、测水温 每组上一位同学来取水。 3、测体温 学生先演示,让学生指出问题,再老师指出问题,解释,最后学生操作,结束后汇报。看看根据数据是否有错误。 三、其它几种温度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课题 科学测量 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4、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5、提高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 重点、难点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考点及考试要求1、知道长度、体积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它们的测量。 2、能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来进行定量测量。 3、掌握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教学内容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③ 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倾斜会造成 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 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 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

最新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 案精编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学生自备各种各样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由拉力器引出课题与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力的原因) 同学们,认识老师带来的物品吗?(是拉力器)谁会用?请两位同学来试一下吧。通过两位同学来拉拉力器,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位力气大一位力气小)?是怎么判断力气大小的?(弹簧拉伸的长短)<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看来弹簧的这个特点可以帮我们测试出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 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专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它的里面也有弹簧存在,所以叫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也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初步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在我们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时,先来了解一下它吧。请同学仔细观察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猜想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提出观察要求:A、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观察任务。B、小组成员一起观 察,共同讨论。C、讨论结束放下手中的测力计,迅速坐 好,举手示意老师。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3)老师总结(出示课件) 2、重点讲解测力计中的刻度。 (1)观察测力计上面的数字与符号,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两个单位“牛顿”“克力”) 讲解: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的力(2)再观察:测力计中1小格代表多少牛?1大格代表多少牛? (3)学读测力计中的数据:1牛、2.5牛、4牛。 (4)感受测力计1牛与5牛的力大约是怎样的。 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演示使用方法,共同来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其中一位同学的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7浙教版

第1章第6节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时间的存在,时间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汁量 2.知道时间单位及换算,学会停表的使用,感受时间的长短 3.体会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4.体会时间的计量在生活、生产等各方而的重要意义。 教学安排:建议1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古今中外人们用于计量时间的方法,同时自己也讨论设讣一些计时方法。机械及电子停表,一段音乐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时间的计量方法 问:从哪些现象中你可以体验到时间: 参考答:“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几年后,我会长高。树的影子过一会儿变短。…… 问:你已经了解了哪些人们计量时间的方法? 参考答:古人用漏壶,日畧等器具来计时。 (观察日畧图1—43并简述日畧计时原理)但方法粗略。 人类利用天体在天球上的运动规律来计量时间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俐略观察发现比萨城里的一座教堂里的吊灯在室中摆动时具有等时性,而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利用等时性制成摆钟。(每天误差几秒至几分) 石英表(利用石英晶体的震荡来代替钟摆的运动制成的) 问:你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计量时间?(每个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 参考答:用燃烧香的办法(即用香制成测量时间“尺子”表述制作办法) 利用水流…… 总结:为什么水的流动、香的燃烧、日畧、吊灯的摆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尺子” 呢?因为它们都体现了一种运动。可见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econd)符号S 常用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

他们的换算关系 1时二3600秒 1分二60秒 1亳秒二0. 001秒 练习:3时20分二 秒 5天二 时 秒 感受:1秒钟你可以大约走多少距离,1分钟的时间有多长呢?(脉搏约跳动70次) 你可 以做什么事? 2、 计时器 停表:用途:用于计时 观察:可以准确到 _______ 秒,故为较精密的讣时器 使用方法:(测量一段音乐的播放时间)各小组汇报读数,解决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 问题 问:停表与生活中的使用的手表有什么区别吗?(引岀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停表只能il 虽时间,手表可以讣量时刻也可以计量时间 3、 时刻、时间(也称时间间隔) 这两个物理量与我们交往太密切了。根据同学们各自的理解,举一些关于时间、时刻的 例子。 参考答: 几点钟开会,几时上课,几点发车……这都是时刻,而会议长达2个小时, 这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实践间隔等等。 师:如果把时刻、时间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含义就一目了然:(指出时刻、时间间隔在数 轴 上的表示特点、时刻表示为一点,时间表示为一线段。)。 一、时间应用: 问:时间的测量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呢? 参考答:可以知道一节课什么时候下课,还可以知道机器是否正常工作。用在计算导弹的发 射 与拦截。交通运输业与时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几点开车,几点到目的地,开几小 时……) 问:下而是一张火车时刻表。济南某同学想去上海旅游 (1)根据时刻表有 _____ 趟车可供选择。你帮他选择乘坐 次车合适,理由是_ (可以从运行时间长短,发车,到站时的时间,停站的时间及火车运行的时间段……考虑) (lh 二3600s) (lmin 二60s) (lms=0. 001s)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 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 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 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 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 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 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 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 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 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 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 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 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 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 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 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 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 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 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 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 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 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 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重点 1.时间的单位,停表的正确使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 停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动手实验、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提前收集有关记时间测量工具的资料。教学器材:常用的计时器、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时间的单位 用停表测时间

国际单位简介 复习巩固 思考并回答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相互合作学习。 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 同桌相互总结并补充完善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个别答疑 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精讲 安排课外查找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下节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提问: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人都拥有的东西是什么( 启发并允许学生有多种回答,最后点明是时间) 讲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那么到底什么是时间呢时间又应该用什么来测量呢请同学们自学回答如下问题:1。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二、新课教学 学生以学习小组(4人一组)的形式交流自己提前收集的有关古今中外的记时工具和方法,相互合作学习 时间测量的工具和方法

古代:日晷,燃香,沙漏 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在记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和主义教育。 常用:手表、闹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原子钟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秒、分、时、天、月、年…… 1小时=60分1分=60秒 设问:你知道现在最先进的计时方法什么吗? 教师简介:世界时、铯原子钟(也可以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教师根据情况补充) 设问: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呢? 3.时间的测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同桌相互总结并补充完善 实验室常用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 使用方法:回零、开始、停止,读数。 读数方法:机械表中的短针读出的是分,长针读出的是秒,注意每大格,每小格各代表多少。 学生练习: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间。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 强调:机械停表用完之后要放弦,电子停表长时间不用时应取下电池。 教师简介:国际单位制。

科学测量教案1

。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5.通过对微小事物累积测量的过程,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强勇于探索新问题的意识。 【教材导读】:你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2.定性测量有步距、指间距等,测量工具有卷尺、皮尺、三角板、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等。高科技测量手段有声呐、雷达利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距离及激光测距等。 3.长度的单位有、等 1千米(km)=米(m) [记为:103米(m)] 1米(m)=分米(dm) 1分米(dm)=厘米(cm) 1厘米(cm)=毫米(mm) 1毫米(mm)=微米(μm) [记为:103微米(μm) ] 1微米(μm)=纳米(nm) [记为:103纳米(nm)]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 (1)知道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刻度尺读数时一定要平视。 (3)“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5.可以减小误差。 二、特殊长度的测量 1·用自行车当做里程表测量路程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先测出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再计算圈数。 2.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提示:测量一张的厚度可以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但用普通刻度尺需要用累积法,即测 量n张相同的纸的厚度,再除以n。 3.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提示:可以用多个三角板“组合测量”。 4.测量一根细铜线的直径。

提示:可先测量n根细铜线直径的长度,再 除以n。 【例题精讲】: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 例l:右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为。 例2: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 厚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最小刻度是0.5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在计算课本的张数n时,应包括封面和封底 c.测量课本总厚度时,先把封面、封底除外,再把课本压紧,然后用刻度尺准确测出 D·用总厚度除以课本的页码(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就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例3:给你一个圆柱体、一张纸条、一枚大头针、一把刻度尺和两只三角板,想办法测出圆周率Л的值。 【尝试练习】:相信你能行!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楼每层楼高约32 ;(2)课桌高度大约是70 ;(3) 一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地大小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文档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 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4、课外拓展,做橡皮 筋测力计。本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最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学习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在教学之中。 教学策略: 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实用文档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 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沙、橡皮筋测力计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在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 今天我们俩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掰手腕,举重,拔河}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同学们看,你们认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教案2 (2)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 学会使用刻度尺。 2. 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课前的准备 编好实验小组,指定实验小组长,讲明实验规则,指出做好物理实验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 学生按实验小组就坐,然后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实验室的秩序,爱护实验器材,不要乱动仪器设备。 1. 新课教学 二、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三角声(2块),铅笔,物理课本,5分硬币,细铜丝。 A.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B.测物理课本的长度。测量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长度 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C.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表一 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表二

三年级科学用工具测量教案

三年级科学用工具测量教案用工具测量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学生仔细观察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

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 指导学生认识书中介绍的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测量物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测量物品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 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 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 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 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 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 科学测量 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 2 课时体积的测量 A夯实基础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量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 ,且刻度是下密上疏 B .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C .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人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 D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3 .小明量取 80mL 水,下列量筒最合适的是( ) A .量程是 50mL ,最小刻度值为 1 mL B .量程是 100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 C .量程是 100rnL ,最小刻度值为 2mL D .量程是 50omL ,最小刻度值为 1mL 4 .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 A .细棉线 B .量筒 C .刻度尺 D .水 5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 48 mL 的水,最好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A . 100mL 的烧杯 B . 50 mL 的量筒 C . 100 mL 的量筒和滴管 D . 50 mL 的量筒和滴管 6 .一量筒中有 50 毫升水,当里面放人一木块,一半浸人水中,量筒的读数是 56 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 . 6 厘米 3 B . 0 . 6 分米 3 C . 12 分米 3 D . 12 厘米 3 7 .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 B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C .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 D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熊使用量杯 二、填空题 8 .给下面的一些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 55 。 ( 3)电冰箱的总容量大约为 0 . 175 _。 9 .单位换算: ( 1 ) 900毫升= 升; ( 2 )0.5 立方米= 升; ( 3 ) 500毫升=_立方米。 10 ·小明在超市里发现:销售的“海飞丝”洗发露有两种包装,瓶装:容量为 400mL ,单价 24 元/瓶;袋装:容量为 5mL ,单价0. 5 元/袋。其中“ mL”为_的单位,从价钱上讲通过计算得知(填“袋装”或“瓶装”)更为经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4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长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相当于“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的是() A .东方明珠电视塔 B . 468 米 C . 1 米 D .测量用的尺子 3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 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 1 . 8 米=1 . 8 ×1 000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1 . 8 米×1 000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1 . 8 米×1 000 毫米=1 800 毫米 D . 1 . 8 米=1 . 8×I 000 毫米=1 800 毫米 5 .如图所示,测量铁钉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 A B ¥ C D 6 .下列长度中接近1 分米的是() A .指甲宽 B .铅笔芯直径 C .手掌宽 D .地球直径 7 . (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A .量程15 cm ,最小刻度0 . 5 mm B .量程10m ,最小刻度1 dm C .量程30 cm ,最小刻度1 mm D .量程3m ,最小刻度1 mm 8 .下列几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1 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A . 0 . 00158 千米 B . 5 . 0 米 C . 7 . 26 分米 D . 32 毫米, \ 9.某同学先后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 . 73 厘米、1 . 75 厘米、1 . 71 厘米、1 .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 . 1 . 78 厘米 B . 1 . 765 厘米 C . 1 . 77 厘米 D . 1 . 73 厘米 二、填空题 10 .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 1 )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 300 ; ( 2 )小明的身高为172 ; ( 3 )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 . 2 ; ( 4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 . 5 ; 11 .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 . 724m ,那么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如果改用cm 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cm 。 12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乙图中长方体长度是 ;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Big class science lesson plan: circle measurement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2.通过滚动、包围、两个对应点间测量等方法测量圈的 周长和直径,对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能大胆交流。 教学重点: 探索学习包括测量、对应点间测量以及滚动测量的方法。教学难点: 滚动测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自然测量。

物质准备:大小相近两个圈、绳子、记录表、笔、纸筒、彩纸、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圈类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说说是什么?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中间怎么样?(空的)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像圈一样,圆圆的,中间是空的。 (评析: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充分了解圈类物品,知道圈类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围绕,中间是空的。本环节旨在让幼儿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圈)这儿有两个圈,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2.(出示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这两个圈呢?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地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2.3《用手来测量》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条,圆头剪刀,记号笔,软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脚迈步,手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一拃就是我们手掌展开,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离)。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呢?——因为它们的长度是大致保持不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