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思考

卷首语

名师心得

精品课程为谁而建:除了努力教好学生,我不知道建设精品课程还有什么别的诀窍。让抽象变得自然,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定义出发,就是我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经验和特色,这个经验在我的教学中取得了好的效果,这个特色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我申请精品课程就获得了成功。

——李尚志教授

精品课程申报和建设要充分挖掘特色和优势:从2001年开始,陆老师所在的教学组就将“教”、“学”、“考”互融作为考试模式的探索目标。为了做到这一点,工程制图课的考试方法除了普通的卷面考核外,还有“面试免考试”、“设计代考试”、“自行命题考试”,各种方法都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从而创造出“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的“三自”新模式,并将其成熟化,最终成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新的考核方式。

——陆国栋教授

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思路:我的精品课程主要有三个特色:有一支学科传统深厚、学科发展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有一条明确的课程改革新思路——“文学理论的双向拓展”;有一个独特而执著的教学新目标——通过双向互动式教学培养具备中文专业素质、人文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技能的创新人才。

——王一川教授

一流的教学团队要过三关: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说到底是由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有成就的教师来实现的,所以注重对整个教学梯队的培养是法理学教学发展的根本途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的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荣获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张教授认为这得益于他们平时反复强调的三关,也就是他们在培养教师的时候,注重的三方面的训练:第一是写作关,也就是对教师在做论文方面的训练,这同时也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反映;第二是教学关,他们要求老师不但能够讲选修课、专题课,还必须能讲基础课。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教师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每一位教师必须能够系统地讲授法理学,正是这种系统的讲授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吸纳各种有益的东西到法理学教学中来;第三是管理关,要求所有教师不但有很强的授课能力,还必须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以为他们将来可能承担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准备。——张文显教授

要创建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我们设计形成了包括基础性教学内容和选择性教学内容两大教学模块的新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在新型的教学大纲指导下,目前已形成了“主线相对稳定—框架基本成型—内容动态发展”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新体系。

——李健教授`````

关于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

共享机制的思考

朱剑萍

高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成为专业知

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本专业的技术行家。对于精品课程师资队伍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与整合现有师资资源,达到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精品课程的“高品质”要求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高职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一支由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还要具备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师和实验教师;因此,精品课程师资队伍中不仅要有具备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还要有具有较高实践技能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教师梯队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师资力量配臵要更加科学。

高职精品课程“技能型”的特点要求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当前我国各类职业院校教师来源仍然比较单一,大部分来自各大中专院校,有人称之为“近亲繁殖”。精品课程“共享”的特点要求师资队伍来源多样化精品课程具有示范、演示、指导、纠错等多项职能。由于实行网上共享,精品课程所面对的人员不仅有高职学生,还有可能面对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甚至要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出国劳务人员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国内先进技术的应用情况,也应了解国际技术发展状况。

精品课程建设的“长期性”要求师资队伍数量稳定、结构合理。仅仅依靠课程负责人一个人,或者课程负责人是唯一的授课教师的课程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因为一个人很难使某门课程具备精品课程的底蕴和水平,而且只有一个负责人的精品课程,如果负责人因故不能上课,而其他教师又不能胜任教学,那么这门课程就必然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

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常见形式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文,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社会各界也对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性形成了一定共识:

一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实现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力量,是高职办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是“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力量,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三是“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主力军;

四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注重培养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如实施“双导师制”,让教师在实验室或企业的生产一线岗位进行技能实训,使他们熟悉相关操作规程,了解掌握本专业生产一线的最新信息。缩小学校教育与生产一线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

进修深造选派教师参加高职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校企合作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健全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训机制与考核标准,不断拓展校际、校企、校所之间的合作,为理论课教师提高实践技能创造条件。

高职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的设想:

针对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高职院校应成立“资源库”管理机构,健全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共享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搭建学校、企业行业与社会团体合作的平台,实现精品课程与师资队伍“双共享”。这也是对精品课程功能的发展与延伸。

摘自:《职业教育研究》 2009-04-08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夏东盛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重要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树立和宣传优势院校、优势专业、优势学科的强势地位和成功经验,带动和促进院校的自身发展,同时利用当今发达的信息技术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成果共享,从而带动全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改革。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于本科院校,主要体现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把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践教学条件、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等方面。精品课程的定位应体现为“职业性、技术的应用性和示范性”。

三、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的特色:理念和模式。

该课程应该是有自己特色与理念的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出来的课程模式。

2.课程本身在课程体系中要占据重要

`````

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3.课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案。

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等。

4.课程师资要突出双师素质,体现团队意识。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与本科院校不同,应突出“双师型素质”、“企业工作经历”等特点。

三、本标准可推广程度

1.本标准制定依据

商务英语专业标准是以“市场调研+

教职委指导+师生讨论+企业参与制订+系

级教职委邀请学院学委会、行业企业专家论证上报学院确定+校企合作再次论证+校企合作实施教学”的途径完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整个标准经过“LG订单班”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多次论证“订单模块”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在考评过程中再次论证,经过多次校企领导小组共同协商与论证,方出此标准,因此,这种循环论证途径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保障了该方案制定的科学性。

2.推广成功案例

本方案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学院示范性建设和专业对应岗位的能力素质需求,人才定位符合社会需求和示范性建设目标,培养目标明确,足以支撑商务英语专业绝大多数岗位目标和职业发展要求,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和市场多元需求。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参照本专业标准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将本方案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3.本方案的局限性

由于本标准实施范围目前仅限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且从制定到实施只有五年,实验样本只限于05级一届毕业生,可向兄弟院校逐步推广,但尚未有一所学院整体照搬此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标准的成效尚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而借鉴、推广和应用本标准的专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应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因地制宜地逐步加以推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臵、实习实训安排等,从而收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另外,在实施订单模块培养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学校、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所在区域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加以实施。

摘自:《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

高职精品课的多样化教学设计

张宪立马延军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 一流的教学内容, 一流的教学方法, 一流的教材, 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这五个“一流”中, 一流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能够生动展示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情境设臵等教学设计现代社会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计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案例教学设计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化呆板为生动, 这种教学设计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然后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情境设臵教学设计是先创造授课背景, 营造学习氛围, 如音乐、画面等, 然后导入课题。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激发学生的情感, 与课程内容融为一体, 给人一种如临其境之感。从学而知之变感而知之。

二、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模拟教学和实际操作等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职业性技能人才,精品课的模拟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三、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比教学、类比教学和角度教学等教学设计教学中巧用对比和类比, 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类比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学会在不同事物的类比中先找出共同点, 然后由甲事物已知的结论从而推出乙事物的未知结论。角度教学设计可以就一个问题多地点、多角度、多指向讲解或设臵疑问, 锻炼学生用发展眼光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或者培养学生解决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四、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潜科学、内容不完全、研讨辩论、社会探究等教学设计

潜科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和技法。例如, 由形象到本质探究法用的是哲学, 由已知探求未知运用的是几何证明,由特殊到一般运用的是逻辑。在种方法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对知识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设计网络教学, 方便快捷, 给学生制造了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教师可以网上教案、网上出作业题、网上批改; 网上建立题库, 网上考核, 网上阅卷。学生可以网上给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高职精品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培养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自:《职业技术》 2007-11-10

`````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李广宇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高等职业院校, 在实现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教学质量及内涵建设, 力争打造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办学、特色办学的品牌, 建设出高水平、高质量,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一、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 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过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 强调的是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因此,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尺度, 突出技能的培养, 且具有直观性。对于教学计划、大纲、教材、教案的内容要协调一致, 要能体现本门课程的特点,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二)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在教学上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与效果。精品课程的内容应该实行动态管理, 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相配套的教材

却不可能做到及时修改, 所以采用动态教

材或电子教材也是非常可取的。

(三) 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

学方法等都具有先进性,应该建设一支结

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造诣高、具有丰

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

队伍来负责精品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精

品课程的建设体现了一个教研室、一个系、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在教学实际中, 对教材的选择、对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主讲人的确定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独

立成的。对学术前沿的把握、对学生创新

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开拓, 也离不开

教师间的互相配合。因此, 建设一支优秀

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

的。

(四)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直

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精品课对教学效

果极为重视, 要求教学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为此, 在精品课中要充分运用网络技

术和多媒体技术, 以期实现对传统教学方

法的突破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课堂上师生的良性互动, 以取得最佳

的教学效果。

二、精品课程的实施

`````

建设精品课程在于实施精品课, 而精

品课的实施又在于精品课的设计。教师和

学生是课堂上的两个不同的角色, 只有将

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发挥精品课

的作用。

(一) 精品课中对教师的要求

精品课的主讲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和实践经验, 能够将知识、理念、能力、甚至是个人的道德情操进行融会贯通, 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充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将精品课程先

进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精品课中对学生的要求

精品课程的实施应该改变学生被动学

习的状态,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收

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职

院校的教育质量, 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

简单的“课程设计”, 而是一项实实在在

的系统质量工程。建设精品课程最终的成

果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学生为社会所能

创造的价值上。只有达到这些目的, 我们

的精品课建设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摘自:《职业技术》 2008-07-10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

组织实施策略

周玉芬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管理规划,前提保障

精品课程建设应循序渐进。学校可采取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三级管理规划模式,配备各级课程申报、遴选、评审的制度与标准,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夯实基础,积淀、培育精品课程。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不同,其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也有所区别。它不强调本科的学科性及“重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而是要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为理念,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内涵建设,本位核心

课程建设是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的素质与水平,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总体建设。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的主体,通过课程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具有先进教学理念、高教学水平、强科研能力、良好合作

`````

精神的教师队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科学研究,营造和锻炼“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形成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深入全面地研究课程体系结构,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程教材建设工作。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建设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辅助,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共享型、立体化教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课程类型恰当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互动。

规范管理机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监督机制、交流机制和新的用人机制等。构建良好的实施环境,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在科学制度的框架下,得以有序高效进行。

三、资源建设,厚积薄发

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遵循“泛性教学资源-优质课程资源-精品课程资源”三级资源体系的建设方案进行,厚积薄发。以多媒体资源建设为切入点,为优质课程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持。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丰富了课程内涵。

四、团队作战,分工合作

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包括规划管理组、课程教师组、教育技术组。

规划管理组主要由行政部门承担,是课程建设的规划者,从全局上把握精品课程建设,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质量把关等。课程教师组由课程专业教师组成,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全面负责课程内涵建设与课程教学实施。包括教学载体和条件的建设,即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环境手段等的建设,也包括教学工作状态的建设,即教学工作文件、课堂教学、教改措施、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考试制度等的建设,还包括教学主导力量———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技术支持组由教育技术人员组成,是精品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工作具体包括:前期调研、技术培训、网站编程、美术设计、视频制作、网络维护等。

五、教学实践,以用促建

精品课程网站不仅仅只是一个展示的形象工程,它已逐步成为在诸多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积累、培育,经过精细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网络课程。

`````

在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强调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第二,强调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三,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网络环境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共同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课程表现,锦上添花

精品的课程内涵需要精彩的表现形式。可采用ASP技术、远程文件保存技术、数据库技术、客户端动态Html技术、在线网页编辑技术、Word冗余代码清除技术、Css技术、动画技术、流媒体技术等。模块设计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还应增设能够充分反映高职特色的自有栏目。如实验实训、工学结合、学生作品、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模块,应该在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上重点突出,专门设计,多下功夫,做深做透。突出资源的可视化和多媒体化。精品课程网站不仅要内涵深厚,还应赏心悦目。进行专业美术设计,结合课程特性与内容特性,美化精品课程网站;所有材料、资源的展示尽可能多媒体化,加强可视性。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

教育教学改革

王成方

一、“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是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反映在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就是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什么?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传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多以学科为依据设定,固定而又严密,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本依据设定的。怎么学?指的是学生通过什么途径去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在传统的本科教育环境下,学生主要通过领会获取知识、能力和素质。学生经过老师的课堂教学获取一定的信息量,并通过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加以消化,或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这是一个不断理解、消化的过程。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体会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和素质。

二、加快改革,努力构建高职教育课程新体系在教育部2008 年度高职高专国

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被列为精品课程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的重要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能成为动力也能成为阻力。

说教师能成为动力,是因为广大教师

`````

的行动、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效果和质量;说教师能成为阻力,是指教师一般习惯于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要他们改变这种状态,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课程改革还应结合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一线工作,熟悉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了解其变化及发展趋势。不仅如此,高职院校还要经常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参与课程建设,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亲身感受,帮助教师合理地选取、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又一重要问题。

三、系统设计,不断丰富高职教育教学新内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设计。课程改革的要素包括课程设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等。教育部2008 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

指标对这些要素赋予了新的内涵,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秩序,提高课程的整体设计能力。

1、课程体系的设计。

2、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设计。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4、教学队伍的规划与建设。

5、实践教学的设计。

四、强化特色,充分凸显高职教育教学新亮点

比较2007 年度与2008 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可以发现后者有诸多新的变化。

第一,评审指标将所评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考察,体现了参评者整体课程设计能力;

第二,强调精品课程不仅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第三,提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要求,明确区分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培训;

第四,强调课程建设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突出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特色;

第五,对教师提出执教能力的要求,规范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六,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不仅看数量,更重要的看规划、布点和功能,并且提出要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需要的要求;

第七,申报材料的说课录像主要介绍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等,以全面考察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线就是强化特色,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摘自:《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V ocational Education 》2009年01

`````

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郑渊王浩苏本知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个层次。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难度是最大的,但是一旦申报成功,对所属专业的支撑作用也是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无法比拟的。

1 深刻理解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鼓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由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主讲专业技能课程。”这两段话实际上为我们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建设方向,我们的精品课程申报书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必须将这些理念和指导思想体现出来。应该做到在评审专家浏览我们的精品课程网站时,先不管具体内容如何,最起码认同我们的建设思路,否则就像写作文跑题一样,具体内容再好也很难申报成功。

2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应该具有五个“一流”

教高[2003]1号文件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而对于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来讲,还应包括“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能力培养手段”。

2〃1 一流的教师队伍

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2〃1〃1 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

2〃1〃2 具有合理的专兼职教师比例,教师队伍中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应为30%-50%。

2〃1〃3 在教学录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风范。主讲教师讲课应该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思考、联想及具有创新思维。

2〃1〃4 应有一定数量、等级的论文、技术成果、职业技能证书、奖励等材料

作为佐证材料,将之链接到精品课程

的网站上供评审专家查看,以增强说

服力。

2〃1〃5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提升他们的专

业和理论素质。比如定期派教师到企

业生产一线实习,参加相关的技术培

训班,到大学深造等等。

2〃2 一流的教学内容

`````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参照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将教学内容解析为相互联系的几个模块,明确每个模块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求,合理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好做到每部分理论都有相应的实践部分与之配合,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2〃1 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用在哪里、怎么用。

2〃2〃2 让学生明白他所学的某个技能包含什么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3 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现以《港口电气控制》为例,可采用以下方法:

2〃3〃1 体验性教学法

在《港口电气控制》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带到港口参观实际生产过程,了解装卸工艺流程和港口大型电动装卸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大型电动装卸机械,了解大型机电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观察一些电器设备在大型机电设备上的位臵、外形、功能及作用等,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2 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法采用课堂与实验、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验、实训和实习地点,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授课讲解示范与学生动手穿插交替进行,随讲随练。在讲理论时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可马上到旁边的实验实训设备上观察、操作一下,实践时对某个现象的出现不理解,再马上把学生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讲解其原理。这样,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同步,学生们在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3〃3 工学交替教学法

在《港口电气控制》实习中,学生白天在港口大型装卸机械上实习,跟着工人师傅一块从事维修保养等工作,晚上则由企业技术人员或学院专业教师结合白天的实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学生们一方面通过实习巩固技能、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习中进行印证,实习与学习相互交叉,相得益彰。

2〃4 一流的教材

2〃4〃1 选用高职高专系列的优秀教材。比如面向21世纪系列高职高专教材等等。2〃4〃2 与企业合作编写教材。我院的《港口电气控制》

课程因为其特殊性,缺少现成的优秀教材,我们和青岛港的一线高级技术人员合作,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需要编写了教材,使用后学生反映良好。

2〃5 一流的实践教学条件

2〃5〃1 实验实训设备先进,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且必须形成一定的规模,实验实训设备应该和生产实际基本保持一致,实训设

`````

备的设臵应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2〃5〃2 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先进,边讲边练,教、学、做三位一体。实践教师应该具备双师素质,通俗地讲,就是“下了讲台能拿螺丝刀干活,放下螺丝刀能上讲台”同时应该很好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采用课堂、实验、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内容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同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5〃3 开放实验实训室。单纯靠计划安排的实验和实

训课时未必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该开放实验实训室,学生可凭借实验老师开出的实验单自行到实验实训室动手操作,巩固实践技能。

3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3〃1 网站内容必须齐备

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录像要充分反映教师的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

3〃2 网站运行速度快,网页设计简洁大方,方便专家浏览

网站设计应简洁明朗,不宜太过花哨,网站必须保持畅通,速度要快,尤其是视频内容,最好能够拖动播放,因为专家未必有耐心从头到尾看完一段录像,很可能是挑着看。网站的设计应该本着方便评审专家和学生浏览的原则。

3〃3 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应有专人长期负责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专业教师不擅长网站的设计,而负责网站建设的人员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专业教师的设计意图因此双方必须相互配合,将网站的建设更新与维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摘自:《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15

`````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摘要: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事关学校课程改革,关系着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以职业实训为导向,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指导、方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数字资源 一.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1.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关系着职业院校教学与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势必会筹集和配置最优质的团队师资力量,最优质的学科资源,以少数特色专业带动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方向改革,以精品课程建设来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逐渐改变传统的、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方式,青年骨干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直接推动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带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职业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职业院校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高校有着明显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有所不同。职业院校只有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一批具有极具特色、强大优势的精品课程,才能为职业院校提升一定的知名度、吸纳更多的优质生源、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职业院校精品课程虽然耗费了学校最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势学科和高额的经费投入,但精品课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院校采用远程教学、信息化教学、开展数字化教育的进程。职业院校建设的精品课程是一种数字开放教育资源,其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职业院校开放数字教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程度,关系着职业院校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发展中的贡献程度。 二.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1.教学内容。精品课程选择和建设的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要素之一。选择正确和合适的课程课题,不仅有利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深受师生的广泛欢迎和接受,这样的课程才开始起到了应有的效用。由于精品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案的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笔者认为,精品课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置,要坚持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即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重点突出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精品课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②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容设置和选取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接受能力。课程内容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也不能停留在表层、肤浅的层面,为此职业院校精品课程不宜选择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作为首选。③职业院校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建设应该利于推广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的建设是职业院校进行广泛和深入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试行,只有先行的课程改革进行的顺利,才能有效地促使教育主管者积极主张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2.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任何教学团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只有一支业务素质强、教学水平优、团结奉献责任感高、教师职业道德高尚的团队才能打造出一批出色的精品课程。职业院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师资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结项验收报告.doc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纲及试题说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让学员在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能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及考试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共安排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形式,开卷。 三、关于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说明 往届经济管理班学员使用的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张德主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此书特点是:面广、内容多,全书总共分16 章,417页。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领导科学方面的内容在内。比如,领导如何沟通、面对冲突、怎样协调、如何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只有24学时,在短暂的面授期间让学员学完这本书也不现实,尚且有关领导科学的知识,学员还要专门学习《领导科学原理》的课程,也就是说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与《领导科学原理》一书在内容上有交叉;而现用的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一书是由中央党校李蕾副教授主编的。这本书有效地克服这方面的不足,从学科体系上看更精炼,全书只有九章,230页。但不足是国外一些理论及流派介绍不够。本次面授只讲前六章,第七章薪酬管理,并入到绩效管理讲;第八章员工培训,并入第一章;着重回答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九章职业生涯管理;学员自学。 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框架及讲授内容的说明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真正有效的管理没有激动人心的事件。”就是日常管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日复一日向着既定目标的努力最终创造了组织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一书的编写特点,就是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思想和基本方法,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快的手法呈现给我们读者的。它让我们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源头出发,沿着理论的逻辑思路一直前行。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框架 我认为这本书的总体框架是: 第一讲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三讲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孙国荣刘健 (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 256624) 摘要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出发,指出精品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并在建设中克服几种错误的做法。阐述了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应重视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精品课程高职 Ponder and practice of work-study Superior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Jian liu(Binzhou vocational college,Shandong Binzhou 2566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ocation of work-study Superior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point out that building of Superior Courses must closely round the train objective and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And more important is to give prominence to work-study.Then several wrong procedures in th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overcome.In addition,five question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 work-study Superior Courses V ocational college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为了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启动了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这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课程发展的机遇,其深层背景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为岗位群的零距离对接,也就是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 1

人力资源课程北京大学《人才测评学》全书02

第二章人员素质测评的历史 第一节我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思想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对人才的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很多人才识别的思想和方法,称之为“识人法”或“识人术”。“识人法”或“识人术”的形成过程大致代表了人员素质测评研究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 孔子把人分为两类:“君子”和“小人”,并从思想心态和外在行为两方面提出其分类标准。思想心态方面,君子的标准用四个字来概括:德、义、刑、泰,小人则是土、利、惠、骄。 孟子特别重视对人的考察,他同齐宣王的一段对话中曾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人的心理能力和个性特征的差异是可以被测量出来的。这包含了对人的心理进行测量的数量化意识。 同样重视人才考察的还有墨子,墨子说:“听其言,迹其形,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故可使治国者,使治国,可使长官者,使长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墨子·尚贤中》)墨子主张通过观察人的言行,考察人的能力之后,根据能力大小再授予官职。这包含了人—职匹配的思想。 韩非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较早地发现考核的作用和意义的一位思想家,他主张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工作能力。 至三国时期,刘邵写出了我国的第一部人才专著《人物志》。作者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关于识人的思想与方法,对人才识别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精辟见解。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德才关系,刘邵对人才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他把人才概括为“三类”、“十

二材”。“三类”即“兼德、兼材、偏材”,也就是德行高尚者、德才兼备者和才高德下者。这比孔子的“君子”与“小人”的分类更全面。“十二材”是指:(一)“国体”,兼有德、法、术三材,宜“三公之任”等;(二)“器能”,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宜“冢宰之任”等;(三)“清节家”,德行高妙,容止可法,宜“师氏之任”等;(四)“法家”,建法立制,强国富人,宜“司寇之任”等;(五)“术家”,思通道化,策谋奇妙,宜“三孤之任”等;(六)“臧否”,具有辨察是非之能,宜“刻削之政”(批评时政);(七)“伎俩”,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有理烦纠邪之能,宜“司空之任”;(八)“智意”,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有赞明计虑之能,宜“冢宰之佐”等;(九)“文章”,属文著述,宜“国史之任”等;(十)“儒学”,能够传圣人之业,不能干事施政,宜“安民之任”等;(十一)“口辩”,应对资接,宜“行人之任”等;(十二)“雄杰”,胆略绝众,材略过人,宜“将帅之任”等。 第二,传统儒家重德轻才,法家重才轻德,刘邵对这两家思想进行了融合,提出不同职位对德和才的要求各有侧重。同时,刘邵又列出了十二种类型的人才所各自适合担任的职位。刘邵认为,人材“能各有异”,“材能既殊,任政亦异”。这比墨子的人职匹配思想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我国古代代表性的测评方法 (一)周文王提出了六征法(见《大戴礼记·文王观人篇》)。六征法就是观察人的六个方面的特征。一曰观诚:观察验证一个人是否真诚;二曰考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心志;三曰视中:考察一个人的内心;四曰观色: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五曰观隐:观察一个人隐藏伪托之处;六曰揆得:考察度量一个人的道德。 (二)孔子提出了“鉴人九法”。即“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天空教室高层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f62965531.html,) 一、精品课程应该如何共享? 现有的精品课程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评奖可以获得荣誉、地位、经费;共享缺无明显利处: 1、学校:无法解决开课数量不足的问题 2、教师:无法从共享中获得经济收益或者社会声誉 3、学生:无法获得学分 精品课程中的学生模型:发自内心热爱学习的学生 视频共享的误区:谁需要视频?应该由谁来管理视频? 二、精品课程的共享如何突破?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精品课程公共学习体系。只有把精品课程转变为一门可以选修的课程,这样的共享才有价值。如何实现网络选修? 三、传统跨校选课模式的不足 以学校-学校为轴心,跨校学分互认,跨校选课。学校对学校的多对多模式:解决选课、学分、费用问题。缺乏教师和第三方服务机构: 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如果教师从跨校选课中无法收益,这种学习模式将很难长久;跨校学分互认增加了普通院校与重点院校的合作难度;难以接受把课程放置在别的学校服务器上;N-N合作模式极端复杂,交易成本太高。 四、新模式:跨校授课 外校教师受学校邀请,跨校为另一所学校的学生授课,称之为:跨校授课模式。改变跨校主体,由学生跨校变为教师跨校,上的是本校的课程。学生在本校选课系统中选课。外校教师通过网络授课,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支付授课费用。由第三方机

构而不是学校来承担协调工作与费用问题。由第三方平台来提供网络课程的托管与运行。第三方平台应该与教师在本校日常教学所用平台一致,可以无缝迁移课程,实现“教师资源的自由流动”。 五、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 精品课程能否成为跨校选课的推动者可能比较小,因为精品课程负责人事情太多,经费太多。但《百家讲坛》带来了启发:应该是平台捧出明星教师,明星教师带热平台;关键不在于名气,而在于用心,共享与评优其实是两套体系。 六、跨校授课的利益分析 全国现有2400万大学生,如果每位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选一门外校教师的课程,按2个学分计算,每个学分向授课教师支付50元讲课费用: 2400万*2*10=24亿 学生在校学习年限按平均3.5年计算,每年的总额是:6.8亿 第三方服务平台抽取20%:1.37亿元,教师可以获得5.43亿元的授课费用,远远超过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总投入,共享热情会得到最大激发。 七:精品课程总投入分析 精品课程带动全国各级投入在10-20亿的规模: 1、国家级:4000门,4亿。 2、省级:江苏省超过1000门,全国总计:1-3万门,每门1万,预计最少在1亿-3亿之间。 3、校级:600所学校参与国家级评审,每所学校100门计算:6万门,每门1万元,最少在6亿。 八、精品课程的现状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已经走入一个误区,过于强调界面个性化,忽视网站的实际功能,忽视网站的可维护性与可持续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标准中完全没有一条设计到界面与外观的指标。

精品课程建设学习心得

精品课程建设 一、精品课程的提出 我国教育部自2003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正式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建设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各高校建设的精品课程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通过精品做好示范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整个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国家教育部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和普及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000门,由此拉开了新一轮精品课程建设的大幕。 二、精品课程的概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下简称精品课程建设。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 高等学校建设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要由本领域影响力较大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 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职高专教育要特别重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7.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各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学生评教制度,促使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网络协议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对各种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开发网络应用,使学生初步具有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伴随计算机学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的不断推进而发展。80年代初,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卢锡城、窦文华、龚正虎等几位青年教师被学校派往国外一流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主攻计算机网络。他们回国以后,立即参与银河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以及高速交换机的研制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大奖。与此同时,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从1986年开始,计算机网络作为主干课列入本科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实验内容都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建设,课程质量全面提升。90年代中期,网络就是计算机成为共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强大应用需求与自身一系列重大教学与科研工程的成功实施,使计算机网络学科方向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计算机学院最主要的学科方向之一。 1997年启动的“211工程”项目“军用网络与分布计算技术实验室”建设,对提升本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985工程”、“211工程”二期建设计划的推进,该专业方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整体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成为全国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与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2002年,我们重新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实验等得到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2004年,我们率先在国内成立网络工程系,设置网络工程专业,使得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及教学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该专业首批本科学员已于2006年毕业。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形成以高水平科研作支撑,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稳定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奠定逐步进入国际一流的坚实基础;优秀的教学团队,为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的鲜明特色。2007年,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 (1) 以科研促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人才 我们将科研看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途径,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员申请国

(人力资源知识)人力资源精品课程北京大学人才测评学全书

第八章基于情境的测验 第一节公文筐测验 一、什么是公文筐测验 (一)公文筐测验的概念 1.公文筐测验(in-tray test),又叫文件筐测验,是让被试在所安排的假定的情境中扮演某种管理者的角色,对事先设计的一系列文件进行处理,进而针对被试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结果等进行评价。 2.公文筐测验是一种情境模拟测验,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和分析资料、处理各种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的工作活动的一种抽象和集中。测验在假定情境下实施。该情境模拟一个公司所发生的实际业务、管理环境,提供给受测人员的信息包括涉及财务、人事备忘录、市场信息、政府的法令公文、客户关系等十几份甚至更多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是放在公文筐中的,公文筐测验因此而得名。 (二)公文筐测验的优点 1.具有灵活性,可以因不同的工作特性和所要评估的能力而设计题目。 2.作为一种情境模拟测验,它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做直接的观察。 3.由于把人置于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去完成一系列工作,为每一个被试都提供了条件和机会相等的情境。 4.它能预测一种潜能。这种潜能可使人在管理上获得成功。 5.由于公文筐测验能从多个维度上评定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它不仅能挑选出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还能训练他们的管理与合作能力,使选拔过程成为培训过程的开始。 6.在实践中,公文筐测验除用作评价、选拔管理人员外,还可用于培训,提高管理人

员的管理技巧、解决人际冲突和组织内各部门间的摩擦的技巧,以及为人力资源计划和组织设计提供信息。 (三)公文筐测验的取材 1.在测验材料的设计上,主要围绕管理者的能力取材。管理者(这里特指组织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自身素质基础、社会实践体验、所掌握的有关知识。管理能力的水平和发展取决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整合的结果,故管理能力是复合性能力。如果以偏重知识性的、或经验性的、或智力性的具体能力为主要测评内容,则难以保证较好的评价效果。 2.管理者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的管理技术知识和业务性知识,虽然对现实管理能力有较大影响,但不作为公文筐测验的主要测评内容。其主要理由是: (1)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可以通过其他简便有效的办法评价; (2)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易于通过培训、锻炼等形式提高; (3)知识欠缺的弊端一般可以通过其有效的管理活动弥补。 管理活动与人的认知思维活动一样复杂。因此,在目前科学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有现实意义的是对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水平进行结构化的测评,它可以为管理人才的评价提供比较有效的客观依据,并加深我们对管理能力本身的认识。 第八章基于情境的测验 第一节公文筐测验 二、公文筐测验的应用 (一)公文筐测验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

高职院校电气电子专业精品课建设方案

《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精品课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本课程XX年立项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该课程在课程设计、基本资源、拓展资源等资源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1.课程设计 根据XX开发区和XX市装备制造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包装印刷行业等行业设备转型升级的要求,课程定位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机械、气动、传感器、电机与拖动、电子电路、电气控制、PLC及网络控制等诸多知识和技能,是对以上领域的一体化、系统化处理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合作开展了一些实训项目教学案例。 2.基本资源 本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设计、多媒体课件、学习情境、试题库等基本完成,已上传到网上。 3.拓展资源 本课程经过近2年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拓展资源素材。比如工控产品手册及相关软件、职业技能鉴定库、职业技能竞赛资料、工程案例及图片视频库等。 4.课程授课录像 已完成说课和气动技术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教学录像工作,多媒体课件已基本制作完成,正在准备课程授课录像工作。 5.教学团队 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专职教师有5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其中专职教师中工程师2人,讲师3人。主讲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人。

近三年来,教学团队主持XX市科技项目5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市级教研项目2项,院级教研项目3项,已出版教材1本。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1.建设思路 以原有的院级网络课程为基础,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本要求来建设《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精品资源共享课,与我院生产性实训校区和XX开发区的自动化类企业合作,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引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开发课程和制定课程标准,以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作为基本资源来建设;引入技术文献资料和工程资料,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辅助资源(如图片、视频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素材等)作为拓展资源来建设。以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为保证,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为基础,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2.建设目标 以本课程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的建设为契机,带动本专业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自动化类企业对生产、设计、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引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来开发教学内容通过对自动化类企业调研,确定岗位群,对岗位群所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量化,根据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零距离”上岗、职业岗位“变化”和职务的“晋升”奠定基础。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采取“引、聘、送、下、带”以及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期内,培养专职教师4名,“双师素质”专职教师达到100%,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3)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本要求建设基本资源,引入技术文献、工程资料,建设拓展资源以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资源作为基本资源来建设,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学习活动和交流互动、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引入技术文献、工程资料,以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 教高厅[2003]3号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党政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有关高等学校要在经费投入、人员保证、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保证国家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区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补助建设经费的方式进行。教育部将建立“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发布与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标准、通知等信息,并接受网上申请,开展网上评审、网上公开精品课程等工作。 一、申报方式 1.申报条件。国家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课程必须已在高等学校(含高职高专院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主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有关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已经上网。同时,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还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 2.申报步骤。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公文内容应包括申请学校名称、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主讲教师姓名等,不再附申请表格和说明材料。另由申报课程所在学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通过“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直接提交课程的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以及课程上网的网址(包括进入密码)等。教育部不直接受理高等学校提出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申请。 3.申报时间及受理机构。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起,连续评审5年,每年评审一次,申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9月15日(2003年将根据情况适当延期)。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受理机构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二、评审方式 教育部将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评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资格审查,网上教学资源评审,教学效果评价(学校举证、审看录像、网上学生评价)和公示材料(包括申请表格、说明材料、上网资源、学校举证、教学录像、网上学生评价意见)30天。情况特殊的也可委托专家到校现场复审。公示期内如无异议,由教育部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三、运行管理 1.课程上网。由有关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保证“国家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确因技术原因需要中断的,必须在“中国高教精品课程网站”中注明原因。所在学校和课程人员应及时排除问题,尽快恢复上网课程的正常运行。 2.年度检查。国家精品课程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工作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和专家在

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型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62965531.html, 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型课程 作者:李晓敏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1期 摘要:“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拟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多年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扶持建设约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其中就包括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名师教学团队,科研实力雄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丰富,再加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学校的重点帮扶,因此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作者简介:李晓敏(1982-),黑龙江巴彦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讲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成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意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哲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GZ201212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继续将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建设和改革推向深入,提出立足原国家精品课程,力图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优化结构,打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黑龙江大学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型课程的建设活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建设就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中。 一、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长远目标与最终任务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教育部力图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使高等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一次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以此打破旧有的知识传播壁垒,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质、特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顺应新形势下终身学习的人才发展模式,最终为知识创新型社会提供更强而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品资源共享课大体上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3个门类,课程资源系统、完整、连贯,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整体上适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宣讲。作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浩大而繁复的长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院校的多方努力,共建共投。只有如此才能建成包括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在内的复合型优质、特色课程体系,为广大高校师生和社会上有志于学者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

高校优秀课程建设方案

《酒店管理》优秀课程建设方案酒店管理优秀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着,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优秀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学院积极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酒店管理》课程作为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八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自学院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开办以来,一直是酒店管理学院重点建设的课程。 一、建设前提 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体系优秀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因此,优秀课程的建设必须加强建设规划意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院在《酒店管理》优秀课程的建设中,首先是制定详尽的规划体系,从积累、准备、申报、发布、应用、评价等环节进行了认真的规划。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的要求,安排时间表,成立了资料收集、课程建设、文稿撰写、技术保障、对外联络等若干小组,落实具体负责人,各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精益求精,保证逐步推进、逐层落实、逐项实现、各个突破,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为《酒店管理》优秀课程的申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建设目标 我院在开展“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深入委托企业开展专项调研,与企业共同设计教学过程,制定相关教学文件,并根据酒店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操作规范与业务标准调整课程内容,实现了专业教学与社会资源的优势互补。我院还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组成联合教学团队,使学生在订单企业接受现场教学,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工学交替,进行顶岗能力的锻炼,增强了职业意识、培养了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提前融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充分落实了“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全方位落实《酒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争取成为山西省精品课程。 三、建设内容体系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提高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层次和“双师”素质,实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不断提高本课题组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尤其注重提高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鼓励青年教师进修。请校外专家学者和企业相关管理者担任兼职教授,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较弱的问题。努力培养出1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学科带头人、理论课授课名牌教师1-2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自评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申报人力资源管理市级精品课,有助于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该门课程的建设和推进有关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此,提供自评报告如下: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沿革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属于继其他管理学课程之后,引入较晚的“舶来品”。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开始设立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从而引入并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学课程。天津商业大学自1996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2000年将本科开始的劳动人事管理课程改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管理学院为本科生开设,成为专基础课程。因此,在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教史长、起点高、师资厚的特点。 在较早的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由于起步早,时任天津商学院院长的领导同志亲自挂帅,主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并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较高的基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集聚了当时天津商学院管理学科最高水平的教学队伍。 伴随本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日益完善。在

课程建设方面,除了按教育部统一部署,采用教育部21世纪统编教材外,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立足于国际,大力移植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直接移植发达国家出版或应用于高校教学不超过5年的最新同名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甚至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以此保证在国际水准上不落伍。二是立足于本土,大力移植课程组相关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果,实现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实践性和本土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为支撑,强化教学效果,典型措施是:1)将理论创新与前瞻性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搬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2)将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中的前瞻性、争议性的专业问题和焦点问题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讨论中;3)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生动鲜活的案例搬到课堂教学中,积极组织或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4)将科研课题中的部分实验,融入到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5)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组织学生带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而直接融入到社会中,达到实习的效果;6)将老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作为学生的SRT(大学生研究培训)题目及毕业选题,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集中了一批来自不同院校、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富有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使该课程在精深、实用、操作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努力,天津商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顺利地成为校级精品课,在2007年天津市教委组织的新专业专家验收中,顺利通过评价。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类、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同名专业、双学位、中澳合作办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每年

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第三版)) 龚沛增 杨志强 陆慰民 编 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

教学安排

程序设计概述 概述第1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1.1 Visual Basic 简介 1.2 VB集成开发环境 1.3 创建应用程序过程 1.4 VB帮助系统

1.1 Visual Basic 简介 1.1.1 Visual Basic的发展1.1.2 Visual Basic的特点1.1.3 如何学习Visual Basic

1.1.1 Visual Basic 的发展BASIC BASIC((Beginner ’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 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发展概况语言的发展概况((四阶段阶段):): 1.1.初级初级初级Basic Basic Basic::64~7474,,Basic Basic语言问世语言问世 2.2.微机微机微机Basic Basic Basic::75~8585,,微机上固化微机上固化Basic Basic Basic语言语言 3.3.结构化结构化结构化Basic Basic Basic::86~9090,,结构化的结构化的Basic Basic Basic语言语言 4.4.可视化可视化可视化Basic Basic Basic::9191至今至今至今,,VB VB((微软推出微软推出))

Visual Basic 的发展 19911991年 年Microsoft Microsoft公司推出公司推出Visual Basic1.0,以可视化工具为界面设计可视化工具为界面设计、、结构化结构化Basic Basic Basic语言为基语言为基础,以事件驱动为运行机制以事件驱动为运行机制。。从19911991年的年的年的VB1.0VB1.0VB1.0至至19981998年的年的年的VB6.0VB6.0VB6.0的多次版本升级的多次版本升级的多次版本升级,,功能更强大功能更强大、、完善,应用面更广应用面更广。。 2000年发布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f62965531.html, ,2005年发布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成效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成效 摘要:教育部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对推进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就我们打造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成效,以及今后设定的目标进行了汇总,希望与同行讨论。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质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发展契机,使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在2003年和2006年进行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中,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分别占了评审总数的18%和28%,两轮评审中高职高专所占比例尽管无法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但它使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为了推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现将我校从观念更新、机制保障、全程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和成效汇总如下,希望与同行进行讨论。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尝试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重组合并的专科学校。组建3年来,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宣传精品课程对学校建设所起的作用,2006年学校向黑龙江省申报的“大学语文”课程,经专家评审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精品课”。该课程获得的殊荣对我们具有百年光荣历史的师范教育学校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借此为契机,学校积极开展了转变观念、夯实师范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基础,开创高职高专师范教育新体系的课程建设工程。 首先,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品课程对于我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它需要教师拓展教学思路,重新准备新的课程内容。从“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的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需要从规模效应向质量、精品效应转型,精品课程建设是专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只有观念更新,强化精品意识,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才能提高专科学校的教学水平。对此,学校首先抓了系级、校级专业课程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 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促进我校课程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并适应高职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学院决定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此方案。 —、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高起点、大手笔的改革举措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在我院建设一批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品课程。 根据教育部的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我院拟在2012—2015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5-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 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专门召开一次精品课建设会议,讨论新申报院级精品课的评审立项,在建精品课的检查、验收以及省、国家级精品课的选择立项、申报组织等事宜。 各系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负责本系精品课程的布点、规划、实施等工作。 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学院精品课建设实行学院立项、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等工作。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等方面,我院精品课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学院负责统一管理及指导,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