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2018年,全县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粮经饲比例由68.8:29.4:1.8调整到68.2:29.7:2.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

1.4: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

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1、优化农业结构。巩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全县稳定小麦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250万公斤以上。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突出抓好鸡泽辣椒等区域特色农业。巩固生猪、蛋鸡养殖,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建设规模养殖示范场5个。

2、推进质量兴农,实施“农业质量年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2018年,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7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推进“三品一标”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加施产品标识码,纳入农产品追溯

平台。2018年,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整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3、发展科技农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现有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新增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力争创鸡泽县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积极与国家、省科院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到县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同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院长邹学校(全国唯一以辣椒新品种为研究对象的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全方位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5、发展绿色农业。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约,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完后季节性休耕和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18万亩;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334吨以上和6.06吨以上。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加快秸秆全程量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大力宣传鼓励地膜回收,推广可降解地膜。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2018年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6、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农业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高端人才,2018年全县引进1-2家大型企业(集团)在农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11、加强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下。实施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持续开展“绿美邯郸”攻坚行动,2018年营造林面积7635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5个百分点。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最新)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最新) 近年来,X省X市X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积极推进“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互融、互促、互补发展的道路,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试点县。 一、建立以高品质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生长型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一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农药化肥“全域减量”“区域禁用”,全面推进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行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培育46个高品质生态农业基地,建成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自然农法农产品专柜、生态农产品集市常态化运营,探索家庭定制生产供应模式,建立“订单式”“定制式”渠道,多环节引导、培养、推广有机生活方式。二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精准确定“高品质、小众化、中高端”的发展定位,系统推进全

县域慢行系统和八条全域乡村旅游路线建设,建成先锋书店、大木山茶室、石门圩廊桥、独山驿站等一批高品质精品示范项目,建成红糖工坊、豆腐工坊、白老酒工坊等农业特色工坊。目前,全县近120个村庄植入了民宿、农家乐、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近三年旅游收入年均增幅54.3%,排名全市第一。三是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复兴地”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推广中草药野化抚育,探索建立集种植、医疗、康养、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开展养生基地建设,打造了李坑、上梅、象一等一批养生村,碧云天、仙人源、正德和等一批养生企业。依托茶园、绿道、古村落等资源,发展培育赛事经济,举办国际天空跑、亚洲山地竞速赛、中国·田园X半程马拉松、X省自行车公开赛等高等级赛事。 二、建立自然生态与村庄形态和谐融合、全面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推动乡村生态宜居。一是注重乡村意蕴维持。坚持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最有效的人工干预,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点规划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核心区严控建新房,外围区域建房注重建筑布局、高度、风格、色调上与村庄传统风格相协调。二是注重

某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总结

某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总结 一、谋划准备情况 今年2月份以来,中央和省市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我们认真研读文件,谋划区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此项工作时间跨度大,工作涉及面广,区委区政府决定由常务副区长张士银牵头主抓,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拟定了我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构建了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架构,领导组下设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改革、民生保障等7个专项工作组,一一对应区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分别由农委、住建局、宣传部、组织部、政法委、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牵头负责实施。制定下发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分解表,确定了44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工作推进情况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作,中央和省市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取得决定性进展,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18年,作为我区乡村振兴起始年,

脱贫攻坚“摘帽”决胜年,在六大任务中又将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作为今年重中之重来抓,紧抓江淮果岭建设、“三大革命”、脱贫攻坚“夏季攻势”和“消危行动”等重点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1、农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划定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完成增粮工程建设2万亩。新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完成1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规划,“XX清水”牌“稻田虾”品牌创建成功。新增蔬菜“三品”认证品种10个,新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984家,家庭农场68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省级联合体1家。 江淮果岭发展加快。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脱贫的绿色发展新道路,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进江淮果岭建设,研究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文件,努力把“江淮果岭”打造成分水岭治理的品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区、丘岗地区脱贫攻坚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今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建成5个XX脆桃交易市场、7个配套冷库、7个标准化果园,配套果园砂石路50公里,全面启动欣沃、木南、金冲3个田园综合体。目前全区共有桃园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10亿元。 农村电商巩固提升。上半年区农村产品网销额达 1.25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任务清单类别序号名称责任单位 重大规划(项)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农科院 实施梅州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农村水利治理规划市水务局 农村物流建设发展规划 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 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 市工商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 理局、中国邮政集团梅州市分公 司 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 住房城乡建设局 重点任务(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培育农 村百亿新产业新业态行动 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 局、市农科院 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 局、市农科院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百家新 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市农业局、市供销社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 监管局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气象局、 市农业科学院 构建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 理局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市委农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 发展改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 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卫 生计生局、市质监局 开展创建百个美丽特色村庄行动连 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连片连线推进 乡村旅游 市委农办、市旅游局、市住房城乡 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局、 市农科院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局、市 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 1 / 5

类别序号名称责任单位 重点任务(项) 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 市发展改革局、市住房城乡建设 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科技 局、市体育局、市城乡规划局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百佳乡 风文明村评选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加强农村先进文化阵地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妇联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 市文明办、市监察委、市民族宗教 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公安 局 健全乡村党组织体系市委组织部 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市委组织部 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市委组织部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 村治理体系实施百村善治示范工程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司法局 建设平安乡村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市编办、市民族宗教局 激发基层和农民主体作用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办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市农业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团市委 实施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和“客 家菜师傅”工程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 局、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住房 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局 推进科技人才下乡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农业科学 院 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 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 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局、市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卫生计生 局、市外事侨务局 推进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全覆盖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 局、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 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水务 局、市卫生计生局 2 / 5

建设xx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要点

建设xx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要点 一、项目名称: 共建xx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规划要点(简称示范县) 二、主办单位 1、xx县人民政府 2、xxx大学 三、承办单位: 1、xxx生态农业研究院 2、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xxx控股有限公司 4、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5、xxx科学院经作所 四、支撑单位: 1、xxx乡村振兴促进会 2、xxx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xxx省有机农业协会 4、xxx省民营经济协会 五、背景 xxx县位于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南麓,珠北江上游、浈江中游。全县面积2174.12平方公里、人口26万,包括汉、瑶、畲等多民族。地处亚热带,属于农业、土地、林业、矿山、生态和文化旅游丰富的县域经济。全县农作物面积32.4万亩,其中粮食15万亩。林业面积254万亩(毛竹面积2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8.6%,森林覆盖率76.6%。为此、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车八岭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最美小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等许多美誉。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岀:将xx打造xxx省生态文明示范县战略发展目标。如何发挥生态优势、保护生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宜居宜业宜旅中国最美小城;建设大湾区高端菜蓝子工程大农场发展模式?创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高端特色示范县模式,是xx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六、xxx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模式要点 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综合性科学体系建设模式。根据xx县生态资源优势和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创建xx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县建设新模式,主要建设现代六大系统工程,即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林经济、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旅游等,也是建设六大品牌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1、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总目标系统工程。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保护和建设xx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融贯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与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始兴县建设一个崭新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新模式。 2、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系统工程,彻底结束化学农业发展历史。即以现代生物农业的生物肥工业化和生物农业科技为基础,实施修复土地、提高土壤自然生产力、重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低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彻底改变石油化学农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汚染等不可持续的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3029263.html,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析 作者:赵兴伟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5期 【摘要】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农村与农业的高效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发展高 效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分析调研影响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现状,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高效生态农业的提出,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农产加工技术不足的突出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的发展策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振兴。 一、制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因素 首先,影响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专项资金投入的不足和先进性劳动资源的缺乏。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其在前期设备购入和后期的生产运营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由此可知,高效生态农业有着投资周期长、效益回收缓慢的特点。因此,生态农业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方面的支持。但是,实际情况下,各级政府对生态农业建设的补贴力度有限,使得生态农业的发展很难取得规模效益。而金融服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对生态农业的贷款支持不够,部分贷款期限较短,难以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基于生态农业的特点考虑,高效生态农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显然目前情况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剩余劳动力基数不足,技术水平也难以达到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而使得农村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次,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低下,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过于重视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而对于农业生物技术的关注力度显然不足,进而导致了农业生态技术的严重落后,有机肥料的应用、农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运用尚未成熟,进而难以达到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此外,由于生物技术水平发展的限制,农业生产人员在耕种土地时,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污染问题,也使得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在农产品的包装、检测和防腐处理方面也存在技术水平不达标的问题,难以实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进而影响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2017年11月12日来源:微信feekr_trip 徐林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兴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同学们: 很高兴出席今天的论坛并作发言,我没有充分的准备做学术阐述,也没有专门的PPT演示给大家,只能就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有关论述,谈一个学习体会和观点,供大家参考批判。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有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十九大报告全文没有一处提及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对此表示疑惑,认为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不再重要了?或是被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代了?还有人担忧,我国城镇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会有上亿人口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并离开乡村,此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投入更多资源用于人口正在持续流出的农村地区,会不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对此,我的看法是,城镇化战略不仅依然重要,而且要更好发挥作用,更强有力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一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绝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我国已经进入逆城镇化阶段。我国城镇化继续推进,是由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的。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还有2.7:1的倍差,如果把城乡居民之间公共服务差距考虑进去,城乡差距比收入表现出来的差距更大。从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看,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4倍多。这一明显的差距,决定了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劳动生产率更高和收入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转移就业并居住。这是我国城镇化的根本驱动力。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撑。我国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比重高达27.7%,而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大都低于10%。农业人口的人均占有资源偏低,这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并缩小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巨大差距,必须依靠工业化的和城镇化进一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农民收入构成看,我国农民收入的60%以上已经来源于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农民要提高收入,农业的空间不大,必须靠非农产业来拓展增收渠道。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科技服务和支撑,也主要来源于城镇地区的科技机构和服务人员,也离不开城镇。因此,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城镇化战略来带动和支撑。此外,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村人口的现代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可以通过在非农产业就业接受技能培训、开拓眼界,可以向农村传递城市现代文明,可以使农村远离封闭和愚昧,城镇化毫无疑问是农村人口现代化的助推剂。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恰恰是因为城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好发挥城镇化对乡村振兴作用的角度,提出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目的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的完善,促进城乡要素和资源的双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要素能够更多配置到农业和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并真正实现乡村的振兴。 其次,我们来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城镇化的内容文字不多,主要就是两句话,一句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另一句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两句话都放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来阐述。这不是简单的文字或内容摆布的调整,而是具有深刻的涵义政策表达,体现了党中央对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有2.7亿左右的农村异地转移就业人口,这些转移人口主要是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可以使那些符合条件并具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镇户籍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那些不能落户或不愿意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也可以获得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使他们更加稳定地在就业所在地就业、居住、生活。这样的结果可以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最新)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个发展战略之一,而在其他六个以往已经提到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包括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然而,脱离新型城镇化战略而独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恐怕会收效甚微。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地矛盾。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最近几年虽然有所降低,但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的务工收入所做的贡献。中国现有2.8亿农民工,至少一半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算作城镇常住人口,他们的收入平均在3000元以上,如果把他们的收入算在城镇居民里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定是扩大的。而国家统计局实际上是把农民工寄回或带回家去的收入算作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缩小了。

另外,尽管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会如期完成,但中国目前贫困线是以2011年2300元不变价为基准,2016年约为3000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1.9美元的贫困标准。考虑到中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将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若应参照2.5美元/人/天的较高贫困标准,则中国贫困人口规模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所以说,农村扶贫脱贫永远在路上。 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从中国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失衡来看,2017年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增加值只占GDP的7.9%,但是农村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算还有41.48%,若按照户籍人口,还有57.8%,至少1/3的劳动人口还在农村就业,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三、第二产业。 中国的粮食单产,以2014年为例,按实际耕地面积计算的粮食耕地单产440公斤,只及气候生产潜力相近的日本、荷兰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英国、法国、韩国70年代中期以及德国80年代中期,美国9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且也只相当于中国农业大学提出的单产潜力的36%。以农业就业人数和农业增加值来衡量,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f43029263.html,ki.scyj.2019.01.015经济观察 MARKETING RESEARCH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双轮驱动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颜家瑶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而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本文以新型城镇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出发点,以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简略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路h。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双轮驱动 _、弓I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单纯关注 规模增长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乡村“空心”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文件的 颁布旨在实现城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目 标、路径以及战略任务做出具体规划部署。与传统城镇化有所 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以积极推 进农民市民化转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等作为其主要任务内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 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最为突出 的表现就是乡村发展滞后性明显。我国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实 现最终发展目标,就需要对现存的这一不足进行很好的弥补。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发展目标、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了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体制等的切实建立、健全与完善;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促进城 市资源要素更多地配置到农村,实现了新型工业化、言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发展新型城镇化期间,实现 了农村产业、乡村建设的全面性综合性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 由此得到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全面 振兴乡村的发展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从中不难看出乡村 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并非独自运行,而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是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城乡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空心”问题严重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传 统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作为城镇化载体的超大城 市、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已经面临着城市发展饱和的状态。城镇 化虽然能通过发挥其产业、人□的集聚效应帯动所在区域内 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移人□增收,但也容易对迁出地产生负 面影响,如新“三农”问题。城镇化造成的空心村庄面临着农村 人□的“空心化”和居住结构的“空心化”。前者指的是中青年 农村劳动力集中涌向城市。而其他留守劳动力生活在农村地 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者指的是空心村庄面临原始农村空间的混乱布局,缺乏住 宅功能和不协调的城乡空间的问题。新“三农”问题成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短腿短板。 (二)城镇化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题 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与城镇化作用必然伴随 土地占用规模增加的刚性需求的基本规律,一些地方政府在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进行耕地违法幵发,长期以来粗放的城镇 化发展方式所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经严重威胁着国家粮食安 全和生态安全。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 地幵发的“占补平衡”,严格遵守1)亿亩耕地红线,但每年耕 41

心得体会:以生态振兴促进乡村发展良性循环(最新)

心得体会:以生态振兴促进乡村发展良性循环(最新)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让土地长出金元宝,优美农村生态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秀美山村成为聚宝盆。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树牢绿色发展意识,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决不能再延续下去。要引导和鼓励群众走种养循环发展之路,切实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要调整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与清洁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监控与管理,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不滥用农药、乱丢塑料薄膜,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发展种植业要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保证一块地能循环种植,既兼顾产业发展又要保护一抹绿色,同时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的生态修复效果。发展养殖业要注意对河道、水田、土壤的排污管控,鼓励发展可循环的种养殖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结合村情实际,认真研究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管理的问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但不滥用资源。要突出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在保护环境

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业,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农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现,探索更多高附加值、多产业链的生态农业模式,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同步与良性互动。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业,创建农业品牌,把环保作为农业产品的品牌价值不断深化,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严格落实环保措施。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继续加强人居环境治理,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理,不能任意漫灌排放,要进行有效处理、合理利用,实现废弃物质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给农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河道两侧禁止发展养殖业,坚决关停没有通过审批、大规模养殖、畜禽污水大量排放的养殖场,对造纸厂、民营洗煤厂等高污染企业,一旦发现复产,要及时报告,坚决制止。尤其是在引进产业的时候,注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有可能损害农村环境的,坚决不能引进,要签订环保责任书,配套建设完善的排污系统和污染物处理系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以贵州金沙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例 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是政府调控县域村镇空间资源,指导村镇发展和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金沙县城乡可持续发展,金沙县城乡规划局特委托浩丰规划设计集团编制《金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金沙县有1400 余年的历史,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东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交汇处,坐落于乌江与赤水河之间,是黔中经济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本次规划的范围是2015 年底金沙县所辖的行政范围。金沙县下辖25 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528 平方公里。 一、县域城镇体系现状评估 城镇发展不均衡,但发展潜力大

我们经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金沙县城镇体系呈现出“乡镇职能相对单一、城镇发展重点不突出、城镇化水平落落后、发展不均衡、乡村经济较为薄弱”等特征。但是近年来金沙县城乡面貌已经逐步改善,城镇化发展较快,新农村建设走在贵州省前列。我们与当地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后,认为金沙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梳理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历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五类旅游资源。 二、总体发展目标 立足于生态文明及新型城镇化建设 基于上述研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将金沙县打造成为贵州省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能源深加工基地、黔西北区域重点商贸城市、西部30强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203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管理体制、城乡收入分配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三、规划编制重点 以宏观、区域协调与整合为主 ①解读金沙县发展条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②解读金沙县域产业发展条件,确定城乡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③合理确定县域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确定城镇化战略与目标。 ④合理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结构与用地布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考试名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考试总分:100及格分:70 您的得分:94 一、判断题(共10 题,共20 分),答对9 题,共18分 第1 题、乡村振兴就是要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保障(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 2 A . 对 B . 错 第2 题、29、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 0 A . 对 B . 错 第3 题、44、改革开放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我们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4 题、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片面地依靠化肥、农药等各种各样化学品投入的农业。(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5 题、赋予农民土地权益,这对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6 题、45、现在,中国人民已经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7 题、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的直接后果就是粮食减产。(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8 题、推动脱贫攻坚,要把那些最有能力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人,选拔为深度贫困村的发展带头人。(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 2 A . 对 B . 错 第9 题、4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二十年。(分值:2)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第10 题、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关乎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关乎农村的村容村貌,更加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小厕所,大民生,推进农村厕所改建工作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分值:2)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2 A . 对 B . 错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附件7: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特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月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18〕7号),中央和自治区两级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方式、路径和突破口,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实际,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桂发〔2018〕7号),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农

业局牵头起草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实施意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抓贯彻落实。贯彻中央、自治区文件精神,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桂林市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二是注重可操作性。对照中央、自治区文件精神,将扎实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现代特殊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和谐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惠民富民工程、乡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人才振兴、强化和完善乡村振兴各项保障等任务,逐项细化实化,力求做到可行管用。三是体现我市特点。在中央意见、自治区决定的基础上,注重与我市“十三五”规划任务、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试验示范区、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等相衔接,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实施意见》经市领导多次审议,并下发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三次征求意见。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共分九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2018年,全县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粮经饲比例由68.8:29.4:1.8调整到68.2:29.7:2.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 1.4: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9%。 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 1、优化农业结构。巩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全县稳定小麦种植面积25万亩以上,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0250万公斤以上。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优化种养结构,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突出抓好鸡泽辣椒等区域特色农业。巩固生猪、蛋鸡养殖,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建设规模养殖示范场5个。 2、推进质量兴农,实施“农业质量年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标准体系,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2018年,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57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推进“三品一标”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生产档案,加施产品标识码,纳入农产品追溯

平台。2018年,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整体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3、发展科技农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现有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升级改造,新增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力争创鸡泽县辣椒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积极与国家、省科院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到县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同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院长邹学校(全国唯一以辣椒新品种为研究对象的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全方位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 5、发展绿色农业。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农业节水节肥节约,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和节水技术,完后季节性休耕和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18万亩;落实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334吨以上和6.06吨以上。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加快秸秆全程量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大力宣传鼓励地膜回收,推广可降解地膜。支持规模养殖场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2018年年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6、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水平。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深入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