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技工教育主要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把课程设置成文化理论课、专业技术理论课和专业技术实习课。它的最大优点是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每个学科或课程都自成体系,知识层次性强,容易灵活进行教学安排和调度,并能缓解实习压力,降低教育成本。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专业技术理论课与专业技术实习课不同步,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

一、“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有两种模式

为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地技工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其中,融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教学于一体的“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将有关理论知识和实习技能分为若干模块,模块之间知识和技能又有递进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平面递进式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原劳动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教材,有一部分已经是成熟的一体化教材,如《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技能训练》《电气维修操作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工艺与技能训练》等。“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科型,某一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如《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技能训练》等,此模式是通过边学边练,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非常适合中级阶段的技校

教学:二是综合型,把专业各课程知识融在整个技能训练之中,适合高级阶段的技校教学。

然而,“模块化、一体化”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永远走不出学校教育的圈子。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追求最大利益,摆脱生产辅助项目等原因,使企业不再有岗前培训。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教学与生产互融,课堂进入企业生产现场,企业生产进入学校课堂,学校与企业面对面直线式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校、企两方面优势。

二、科学选择企业、产品

坚持以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向为立足点,以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和一般行业的重点企业为对象,以与学校专业对口的企业为切入点,选择合作企业。

选择企业文化深厚、技术力量雄厚、加工设备精良、产品工艺多样化的企业,使学生从动手能力、职业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选择互补性较强的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增进各层面生产知识,全面锻炼技术能力。

选择产品固定并专业相符的企业合作,有利于教学课题的可行性、稳定性和连贯性。

三、精心组织、逐步实施

学校要结合自身设备特点,对师资力量、教学组织进行全面统筹。通过导入技术、导入工序、引入产品等手段,尽量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符合企业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产品。

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熟练掌握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同时要求企业派驻技术人员到校进行帮助指导,以提高产品转化的成功率。

根据教学条件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合理调整实习设备。按照专业教学特点,开辟独立的专业教学区,吸引企业八校,引入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专业教师根据产品工艺扩展理论,将产品分解,制成教学课题。根据难易程度分解教学任务,由不同年级学生按工序分层次承担。

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质检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零灾害”管理。通过管理使学生适应产品教学的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将锻炼合格的学生分批派到不同的企业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独立生产加工的能力。

四、处理好产品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

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课

程调整,将企业生产的各环节融入课程中。把企业的产品分解成多个教学课题来组织实施,既要兼顾课题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注意产品在课题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要找准合作定位,尽量选择市场发展潜力大、学生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和项目开展合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总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给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气象,走出了一条切命实际的教学之路。同时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推动技工院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