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

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
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

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

姓名:谭冰

学号:2014032026

系别:生物技术1401

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

摘要:

集合种群( metapopulation )也称为异质种群。 Levins ( 1969 )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组种群构成的种群” ( a popula tion of populations ) 。通常用局域种群( local population ) 来表示传统“意义上由一群个体组成的种群,用集合种群表示一组局域种群构成的种群。

集合种群是当今国际数学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前沿,其研究为濒危物种及种群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理论依据,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和生境破坏对物种造成的伤害做出预测和度量,并与空间技术(3S,包括GIS、GPS和RS)相结合,为景观生态学提供深层次的生态与模型机理。

Abstact:

Collection populations (metapopulation) also known as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Levins (1969) for the first time put forward this concept, it is defined as a set of populations of species "(a population of populations). Usually use local populations (local population) to represent the traditional" sense consists of a group of individual species, with collection said a group of local populations of species population.

Set population is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ecology, theoretic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a major research front, its research for endangered species and population of the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novel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habitat destruction of species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damage caused and the measures, and space technology, 3 s, including GIS, GPS and RS), the combination of deep ecology and landscape ecology provides mechanism model.

关键词:

集合种群; 生态;生物多样性

引言:

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

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构成生态学理论至关重要的组成成分。种群及群落空间动态的经验性研究也是极富于挑战性的。

这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过程必然影响越来越多物种的种群动态。因此,空间生态学的应运而生是毫不奇怪的。空间生态学有三种不同的研究途径。首先是集合种群研究。集合种群生物学对研究对象的主要提炼是将空间看成由生境岛屿构成的网络。其次是理论生态学家采用的大量数学模型研究。这类研究大多考虑连续空间内有局部相互作用和有限运动的生物个体。它们假定空间不仅是连续的而且还是均一的,但困难在于无法证明种群动态过程是导致复杂动态和空间模式出现的唯一原因。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将这些模型应用于自然种群———现在仅刚刚开始。最后是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家从与理论生态学家相反方向来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空间生态学。他们强调环境的复杂物理结构,对复杂景观中个体(及物质)的运动进行描述、分析和建模,并探求不同空间尺度上异质物理环境所产生的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生态后果。

正文:

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物进化链索上的基本环节 , 由占有一定空间的、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力的种群(或居群)所组成 , 而且与该种群的其它群体在生殖上隔离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 它包括以下几种含义:(1)特定地理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 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物种多样性;(2)特定群落及生态系统单元的物种多样性 , 是从生态学角度对群落的结构水平进行研究 , 强调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3)一定进化时段或进化支系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演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随时间推移呈现特殊的变化规律不仅生物物种本身以及物种的集合(分类单元)有起源、发展、退缩和消亡的过程 , 就是物种多样性整体也有自己特定的演化规律。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 有533 科、3184 属,27000 余种高等植物, 脊椎动物347种 , 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 和14%。

Allee效应:Allee效应是种群动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种群大小过小时,会引起种群群体功能的紊乱、寻找配偶困难以及遗传变异的丧失,从而使种群灭绝。在集合种群中,每一局域种群本身就是小种群,并且在空斑块中建群时,其先锋迁移个体数量很少,建群效应强烈,在遗传、个体、群体以及集合种群水平都会出现一系列的瓶颈问题。集合种群Allee 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建群困难,二是扩散损失.当集合种群过小时,迁移个体数量也将很小,这些个体在迁移过程中会有死亡风险,使得到达空斑块的数量降低,在斑块内就会发生传统意义上的Allee效应。因此可以说,集合种群的Allee效应,是众多局域种群上Allee效应在区域尺度上的综合表现。

援救效应:援救效应是指迁移个体如果到达一斑块,而此斑块中已有局域种群,那么迁入的个体会起到降低该局域种群灭绝风险的作用,即对局域种群有援救作用。集合种群越大,迁移个体也就越多,从而援救效应也就越强。在实际中,由于援救效应,常常会使空斑块比例降低,从而也使我们容易低估集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可行斑块数量。

竞争共存机制:竞争共存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它的研究也是集合种群研究的重点之一 .竞争能力较弱的集合种群,要想在整个区域上实现稳定共存,必须在侵占能力上强于竞争能力强的物种.将这一结果扩展到多物种集合种群,可以得到:一个物种在竞争能力上的排序必须和它在空斑块侵占能力的排序正好相反才能使它在群落中与其它物种共存,即使其所处的环境是均质的.可见多物种集合种群要实现稳定的竞争共存,就必须在竞争能力和侵占能力之间达成妥协。

灭绝债务:灭绝债务反映了由目前生境破坏造成未来的生态损失。例如,当生境已有90%被破坏后,多破坏1%的生境将比在已破坏20%生境中多破坏1%灭绝的物种数多8倍。因此表明,在已经破碎化的生境中,继续破坏会威胁更多的物种。

达尔文指出 , 如果在一块土地上仅播种一个草种 , 同时在另一块相像的土地上播种若干不同属的草种 , 那么 , 在后一块土地上能够生长更多的草种 ,收获更大重量的干草 ,亦既有更高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群落, 会有更高的初级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 ,态学家一直认为 , 更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营养关系复杂性会增加种群与系统的稳定性。例如 , Macarthur认为 ,随着食物网中链环数的增加稳定性提高。Elton 指出 , 如果生态系统变的比较简单, 那么它们的稳定性就会差;Odun指出 , 较大的多样性意味着较长的食物链、更多的共生和对负反馈控制的更大可能性 , 这就减少了波动并因此提高了稳定性;Glowka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正相关关系;Tilman等在美国147个试验点的研究结果表明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有积极影响。

然而,自从Garther 和Asbby 及 May向稳定性随物种多样性增加而提高的普遍看法提出挑战以来,一些科学家的想法逐渐开始转变。例如, Gilpin争辩说,他们的研究结果不支持自然历史学家们多样性产生稳定性的普遍看法; Woodward认为 , 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并不总是意味着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功能;根据他在实验区的实验结果认为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较大的多样性有较高的稳定性;

Beeby认为高度多样化的群落似乎更脆弱。生物多样性与连通性在严格数学推理的基础上, 构造了一个可用于所有多边形最大半径距离(从中心运动到最远点的距离)的通用数学表达式 , 并由此推导出了景观连通性模型。按照该连通性模型的构造过程 ,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有关研究成果可表述为:景观连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正相关关系。1997年在欧洲召开的两次会议上, 一个日本学者和一个欧洲学者也报告了相同的结论。然而, 景观连通性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 , 它们是否确实正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自然界中,许多濒危物种的种群已经非常小,可能不允许我们对这类物种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一个替代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集合种群理论和方法,寻找一个在生态学上与濒危种类似的常见种进行研究,估计得出模型参数,然后再用于模拟濒危物种的集合种群动态,从而指导濒危物种的就地或易地保护。

集合种群的存活时间随着保护区数目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即保护区的数目维持在中等大小时最有利于种群在集合种群水平上的存活;自然保护区大小的最优值与种群的Allee 效应有关。如果保护区的规划者面临的是建立一个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某种生物,那么,最佳决策不是建立一个大的保护区,而是建立多个相对较小的保护区,并在各保护区之间建立或保留通道使得各保护区之间能够有迁移发生。而且如果被保护的生物受较大的Allee效应的影响,则保护区的最佳个数更为严格。

相对于迁移能力弱种群数量小的物种来说,栖息地片断化有重要影响,因为栖息地片断化造成种群分布的隔离,除了直接对动物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引起种群交流受阻,势必阻碍种群间的基因流动和杂交,久而久之,近亲繁殖增加,导致种群生存能力下降种群退化,物种有走向灭绝的可能对种群数量小且其栖息地已经片断化的珍贵濒危物种采用集合种群理论进行研究,了解其栖息地受胁的现状,对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种群生态学的数学模型遗传学的遗传漂变和

生物进化论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结论:

综上所述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 也是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而生物的多样性建立在集合种群的基础上,所以对集合种群的研究进展前沿有着重大的生态学意义。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第一章绪论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德国,HAECKEL,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美国Odum,1983);生态学是研究影响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加拿大Krebs,1985)。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 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区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前沿科学领域与热点问题: (1)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机制 (2)生态系统服务 (3)生态健康与生态修复 (4)全球变化 (5)生态环境变迁与重大疫病和人群健康效应 (6)转基因生物释放的生态效应 (7)生态入侵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 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第二章植物的生存环境 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物资和非生命物质的枢纽正是由绿色植物所组成的植被。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物理环境所组成的总体,是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的产物所集中的圈层。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区域环境:由于地球环境的非均一性而形成的区域环境,各个区域都是气候和地

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生态)

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 鸟类通常是带羽、卵生的动物,有极高的新陈代谢速率,长骨多是中空的,所以大部分的鸟类都可以飞。鸟类最先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爬虫类和鸟类的始祖究竟是什么生物,在古生物学家中仍很有争议。 最早的鸟类大约出现在2.2亿年前。他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体温恒定,肌胸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有气囊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没有膀胱则可以减少身体重量。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应飞翔。 鸟类群落生态学早在50年代有所研究,现已成为鸟类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由于鸟类区系、进化、分布、系统分类、种群和行为等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在动物学研究中居于前列,以及鸟类活动相对比较容易被观察,因而鸟类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群落生态学的概念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鸟类群落的组成 鸟类群落组成的研究是进行鸟类群落研究的第一步。物种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环境和历史因素对群落的综合利用,因此物种的组成情况能够作为不同生态环境差异的衡量指标。许多鸟类构成了鸟类群落,而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群落内物种的增加和减少过程中的一个瞬间的平衡。现存的鸟类群落是经过长期的物种增加与消失过程,也就是形成群落的动态过程而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群落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物种库、资源、鸟类的扩散能力、栖息地和中间关系等。,因此群落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鸟类群落的多样性 2.1鸟类群落多样性的介绍 鸟类群落多样性是指鸟类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包括演替和波动)方面的多样化。采用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比较某一特定时间不同栖息地中鸟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或不同季节同一栖息地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是群落生态研究的主要内容。 2.2、鸟类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大部分鸟类在全球或地区性的分布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在水平分布上,鸟类的群落组成常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企鹅分布于南半球,海雀只分布于北半球。在同一区域,混交林、阔叶林、竹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浅谈植物生活史策略的研究现状 XX (学号:XXXXXX) (植物生物学X专业,XXXX级) 摘要:随着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植物生殖对策,生活史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也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生活史策略;繁殖对策;保护生物学 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植物生活史对策对环境的适应就是植物在其生活史过程中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及其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生态过程、生态格局改变的适应。本文简述了植物生活史对策关系的研究状况。 1 生活史对策的定义 植物种群生活史就是指植物种群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应包括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各个阶段的生活史特征以及与同一生境内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一个典型的植物生活史应包括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和营养生长3个基本阶段,其保障是能量的供应与分配,其实质是子代从亲代获得一套完整包含子代生长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DNA,由此实现植物延续后代的基本目的。植物生活史是植物适应所处的特定生境并形成一定的生态幅而得以完成的。植物在自身的生态幅内适应生境的程度为适合度,定义为遗传物质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传递能力的尺度,表现为植物的繁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植物生存和繁衍后代所作的贡献大小[2]。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于生态异质性的存在,环境筛的选择强度不同,植物的适合度是不同的,故植物生活史的类型,即植物生活史型也是多样的,且表现出连续的动态变化特征。而生活史对策就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各种生活史特征表现出来的适应对策,即由自然选择塑造了生物体外形和习性[3],是种群生活史各阶段特征(种子散布与萌发、补充和生长、有性与无性繁殖)对特定生境的综合适应式样,也称为生态对策。由于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不同阶段个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同,可利用的光合产物有限,因此生长、繁殖和防御等各种功能对有限的资源始终存在着竞争问题,即有限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而植物必需权衡这些功能间的资源分配[4~7]。故资源分配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生活史特征[8],而生活史对策就是这种不同功能间权衡资源

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1)(1)

安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学位)论文 姓名:王婷婷 年级: 2 0 0 7级 专业:环境科学 论文题目: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 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完成日期:2011年4月27日 指导老师:潘少兵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婷婷指导老师:潘少兵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摘要: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存在场所,它承载了大部分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在各种生态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微生物多样性与执行生态功能能力的联系却研究的很有限。这篇文章以微生物多样性在植物群落方面的作用为基础,探讨微生物群落在执行生态功能中的冗余现象。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功能冗余;植物多样性 Advancement of Effect of Microbial Diversity on Plant Diversity Autor:Wang Tingting Instructor: Pan Shaobi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Anqing Teachers’College,Anqing 246011,Anhui) Abstract: Microbes are abundant in soil and comprise a large portion of Life's genetic diversity. Soil microbes play key roles in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ant ecosystem process- es. But the relativity betwee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s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approach the functional redundances during soil microb- es influencing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based on the various roles that they play in plant diversity. Key words:microbial diversity, functional redundances, plant diversity 引言: 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存在场所,微生物在土壤养分转化与腐殖质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壤生态系统是保证动植物生存、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1],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土壤中的活性组分, 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病毒和小型藻类[2],每克土壤中栖息着大约100 亿个微生物[3]。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如养分转化、有机物的分解、土壤基本结构的维持、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化工与材料学院 材化081—18 程如清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程如清 (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几种比较主流的阳离子乳液的聚合方法,并且介绍了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 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以及在建筑业的应用,并对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和发展作了 展望。 关键词:阳离子乳液聚合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应用研究进展 1. 引言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对正负电荷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 用于纸张上浆剂[1, 2]、粘合剂[3,4]以及染印、钻井、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5- 7]。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或聚合物本身带正电荷,早在60 年代阳离子乳液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已有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要赋予乳胶粒或聚合物正电荷,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 2.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 2.1 常规乳液聚合法 用乙烯基单体、阳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乳化剂, 在自由基引发剂或阳离子型引发剂作用下, 按常规乳液聚合法可以合成阳离子乳液。如sheetz[8]用十二烷基氯化铵作乳化剂, 在H2O 2- F3+e , pH= 2 中制得了稳定的阳离子聚合物乳液; Sarota 等[9]用十二烷基吡啶氯化铵作乳化剂, 加入少量的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合成了稳定性良好的PSt 阳离子胶乳; 李效玉等[10]研究了利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醇,N ,N - 二甲基,N - 十二烷基,N - 苄基氯化铵,N - 甲基,N - 十六烷基吗啉硫酸甲酯季铵盐(CMM ) 等对合成的阳离子乳液的稳定性、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CMM 作乳化剂, 聚合转化率最高, 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2.2 转换法 转换法是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两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某些阴离子胶乳进行转换而制备阳离子胶乳。如Heinz 等[11]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聚苯乙烯、丁二烯胶乳进行转换, 得到了阳离子胶乳;B low [12,13]在研究天然胶乳与阴离子合成胶乳时, 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胶乳稳定性和胶粒表面电荷的影响, 发现加入阳离子乳化剂使胶乳的稳定性降低, 但是在搅拌下把稀胶乳加到过量的阳离子表面活化剂中, 非常成功地转换成阳离子胶乳; 恩知钢太郎[14]采用烷基取代胺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为阳离子乳化剂, 对用转换法生产阳离子丁苯胶乳进行系统研究, 所用的乳化剂除具有同阴离子乳化剂混溶性好的特点外, 还可与胶乳微粒进行交联, 在该转换中, 乳化剂用量占胶乳中聚合物的3- 5% (重量) , 并且边搅拌边向阴离子胶乳(pH 为9- 12) 中定量加入浓度为30% 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pH 值调到8 以下, 从而完成转换过程。 2.3 微乳液聚合法 微乳液聚合法是一种特殊的乳液聚合法, 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分布窄、胶乳粒径小等特点, 通常利用可交联的功能单体作共聚单体, 以防止粘度增加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5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资助项目6*!####:=>#7;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6?@%A 5B #=B !;致谢<本文承洪德元院士C 陈家宽C 葛颂C 贺善安等教授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谨表谢忱收稿日期B #>8修订日期?8:@?A ?8: 2B C C B 2B B 6D ;U K O H I 3B K 3G H 40G S 65""R D5""7;2G S J F G S K M H S J R /O U K 3H 3R O 0U R J 3H 34O P 0H R K 3J 1+S/H J 3H U /T 3U R /F 3H S O /H F G U H /S /S L /F F /S H 3T O 0G U H /S R /S U K 33S J G S T 3H 3J 3L /0/T H L G 04H /L 3R R G S J U K 3P H /0/T H L G 0L K G H G L U 3H H R U H L R /O U 3S J 3S L K U /3S J G S T 3H 3J R U G U O R 2U K 3T 3/T H G 4K H L J H R U H H P O U H /S 2U K 3K G P H U G U L /S J H U H /S R 2U K 3 4/4O 0G U H /S J K S G F H L R 2U K 3L K G H G L U 3H H R U H L R /O R 3Q O G 0H 34H /J O L U H /SG S J G R 3Q O G 04H /4G T G U H /S/O 5#3S J G S T 3H 3J R 43L H 3RJ 3H 3H 3I H 3J 3J L /F 4H 3K 3S R H I 30K 1&K 3L /F F /S H 3T O 0G U H /S RR O L KG R4K /U /R K S U K 3R H R 2U H G S R 4H H G U H /S 2H 3R 4H H G U H /S/O U K 33S J G S T 3H 3J 40G S U R H SU K 3J H O O 3H 3S U L /S J H U H /S R J 3H 3J H R L O R R 3J 1&K 3F /J 30H S T/O U K 3)3R 0H 3 F G U H H Q 2U H F 3R 3H H 3RG S G 0K R H R O /H 4H 3J H L U H S T4/4O 0G U H /S J K S G F H L R 2O H G L U G 0U K 3/H KO /HJ 3R L H H P H S T4/4O 0G U H /S J H R U H H P O U H /S4G U U 3H S 23S O G U H /S R /O )/T H R U H L R O /H 4/4O 0G U H /ST H /J U K/O 5#3S J G S T 3H 3J 40G S U 4/4O 0G U H /S R J 3H 3 L /F 4H 3K 3S R H I 30K 3Q 40G H S 3J 1Q H /F U K 3L /F 4H 3K 3S R H I 3G S G 0K R H R 2T 3S 3H G 04/4O 0G U H /S3L /0/T H L G 0H 3T O 0G U H /S R /O U K 33S J G S T 3H 3J 40G S U R J 3H 3R O F F G H H I 3J 2G S J R /F 3/O U K 3H 3T O 0G U H /S R /H L K G H G L U 3H H R U H L R U K G U J 3H 3O S L 03G H /H J H J S /U G 443G H 3JO H /F U K 3R /0H U G H K R U O J KO /H /S 3R 43L H 3R 2J 3H 3L 03G H 165;&K 3J H R U H H P O U H /SG H 3G R /O U K 3 3S J G S T 3H 3J 40G S U R 43L H 3R P 30/S T 3J U /U K 3R K G 43/O H R 0G S J /H R U H G H U G H 3G J K H L KG 00J 3H 3L /S U H G L U H S T 86!;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3 万方数据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综述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综述 摘要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种群是连接个体和群落的纽带,研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可以进一步揭示种群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系,对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和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美好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lant population mainly have three forms, include random distribution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gathered distribution. plant population is a ties which connected to the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Research th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can further reveal the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 This article in purpose of expou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plant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lant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existence question 1.引言: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对于确定种群特征、揭示种群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开展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对确定种群特征、种群间相互关系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测定植物分布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群落的特征与本质十分必要[1. 2.3]。研究种群分布格局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格局分析是研究植物种类空间相互关系、种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集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 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 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频度:某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 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 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细乳液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第49卷第8期2019年8月 涂料工业 PAINT&COATINGS INDUSTRY Vol.49 No.8 Aug.2019细乳液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钟瑞英,付长清%申亮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涂料与高分子系,南昌330013; 2.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南昌330013) 摘要: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乳液聚合法的发展创新趋势较为明显,其聚合过程对 商品聚合物的生产至关重要,所制备出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和胶粘剂等。文中具体介 绍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设计方法、聚合过程及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在高固含量 细乳液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聚合物空心球或 微球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细乳液聚合;应用;制备;进展 中图分类号:TQ630.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12(2019)08-0081-07 doi:10. 12020/j.issn.0253-4312. 2019. 8.81 Recent Progress in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Zhong Ruiying,Fu Changqing,Shen Liang (1.Department of P olymer and Coating ^Ji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ehang330013, China;2.Jiangxi Waterborne Coatings Engineering Laboratory,Nanchang33001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lymer synthesis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s more obvious.Now it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 available polymers.The emulsion can be directly used for waterborne coatings and adhesives,etc.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focusing on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inie—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solid content polymer mini-emulsion,nanocomposite(fluorescent polymer nanoparticles,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and hollow or microspheres polymer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application;preparation;development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Lehigh大学的Ugelstad 等学者发现m,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生成的主要方式 可以为珠滴成核,但单体珠滴必须分散得足够细。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助稳定剂十六醇 (CA)/十六烷(HD)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强力的均化作 用,可以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直径为亚微米(50?*500 nm)级的细乳液,并提出了新的粒子成核机理—在亚微单体液滴中引发成核'开发了细乳液聚 合技术。 与常规乳液聚合相比,细乳液聚合在体系中引 进了助乳化剂,并采用了微乳化工艺(简称MP),这样 使得原本较大的单体液滴(直径1 〇〇〇?5 000 nm)被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拔尖人才项目(2016QNBJRC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3011) *通信联系人

蜜蜂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蜜蜂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王波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摘要:通过与种群数量动态相关的出生率、死亡率、性比、日龄结构和生命表等种群特征来综合论述了蜜蜂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蜜蜂;种群生态学;种群动态;出生率;死亡率;性比;年龄结构;生命表;研究进展 蜜蜂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此研究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是蜜蜂种群性比,此外部分涉及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日龄结构等种群特征,但对于蜜蜂种群生命表包括的存活曲线、生命期望和关键因子分析等内容的研究少见。 1 蜜蜂种群性比的研究进展 蜜蜂种群性比的概念为雌性蜂与雄蜂的比值,现有的文献中多将蜂王和工蜂视为雌性蜂[1-11]。蜜蜂种群性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性比调控;二是研究蜜蜂性别投资。 1.1 蜜蜂种群性比的调控 蜜蜂种群性比的调控是由工蜂主导还是由蜂王主导在还在争论中。 曾志将等采用以定期割雄蜂蛹蜂群与不割雄蜂蛹的蜂群比较蜂群生产力、繁殖力、分蜂性及群势,两组的各项观察数据均差异不显著。不割雄蜂蛹的蜂群的性比值为83:1~96.1:1,雄蜂数量也未过多[2-4],说明蜂群具有调控雄蜂数量的能力。 曾志将通过性比法则、亲属选择理论等假说尝试计算“理论性比值”,并由此推论蜜蜂种群性比由工蜂调控。巢内环境因素(如温湿度、CO2浓度、O2浓度等) 能调控工蜂的生理变化(如激素、血淋巴中的离子浓度等),然后由生理变化使工蜂表现出调节蜜蜂性比的行为[5],工蜂可能利用清洁产卵巢房和哺育幼虫的职能来调节蜜蜂性比[5-7]。 持蜂王调控蜜蜂种群性比的观点认为,蜂王为了提高后代的适合度,在产卵时能根据外部条件的暗示潜在控制后代的性别[12],可以根据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

《植物生态学》(含植物学)考试大纲 注:请考生以考试大纲为复习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中所列“852植物生态学”,包含“植物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含植物生态学)是自然保护区学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自然保护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出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参考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细胞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及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根、芽、茎、叶的类型,构造与生长发育;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及应用。 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结构和发育;开花传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产生和发育;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发育过程;传粉与受精;胚、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注意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植物的分类单位、命名和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各基本类群的特点、相互之间的联系及进化历程中的地位。 第七章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及重要区别点: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特点相近科的区别。 第二部分植物生态学部分 第一章环境与生态因子 植物的环境及相关概念,生态因子的分类和作用规律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

木本植物的构型及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的进展3 陈 波 (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36) 宋永昌 达良俊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Woody Plant Architecture and Its R esearch in Plant E cology.Chen Bo (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 ,Hangz hou Norm al Col 2leage ,Hangz hou 310036),S ong Y ongchang ,Da Liangjun (Depart 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 al U 2niversity ,S hanghai 200062).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2,21(3):52~56. Major contents of plant architecture and branching patterns within the crow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Plant architecture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morphological diversity.Major researches on branching patterns include not only devel 2opment and growth of shoot and bifurcation density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and genetical mechanism ,meristem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modules at the level of shoot and their integra 2tio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for revealing adaptive strategy of plant architecture at different habitats.K ey w ords :plant ,architecture ,branching pattern ,adaptive strategy.关 键 词:植物,构型,分枝格局,适应策略中图分类号:Q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890(2002)03-0052-05 3973项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若干优势种的替代分布及其环境解释” (G200046801)资助。作者简介:陈波,男,31岁,2001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环科系生态学专业博士毕业。目前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发表论文10篇。 一般认为,木本植物的植株结构由枝系和根系两个亚系统构成[5,38]。其地上部分的枝或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通过不断重复的、持续的活动产生新的分枝,构成了复杂的枝系结构和多样的形态特征。传统的植物学研究中曾以树木的形态特征作为植物形态学、分类学和植被类型划分的依据。由于植物种群生态学中构件理论的提出[6,41],人们已经意识到植物体的各构件单元之间的关系和等级结构,认为木本植物地上部分存在着两种尺度的整合,即各构件单元在枝条水平上的整合以及各枝条构成的冠幅复合体[1,21]。植物体不同的枝系特征以及枝上各构件单元的配置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反映了植物种对空间、光等资源的利用和 适应策略[6~9] ,植株的枝系结构不仅涉及到植物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研究,而且与植物间的竞争、群落的 演替有密切关系[8,10,14,21] ;在生产实践上,作物的选栽和园林绿化树种的筛选等也要涉及到对枝系结构和特征的分析[14,37],因而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运用前景。1 植物的构型和构型模式 植物在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结构的不同以及生境条件的差异,它们在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会产生趋同或趋异适应的特征,特别是表现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在20世纪70年代,Halle 等[14,31]通过对热带地区植物形态外貌特征与 分枝格局的长期系统的研究,在注重枝系的形态学 和发育的基础上,结合分生组织的分化、寿命和初生生长、枝轴转向、枝的生长期、花或花序的位置等,正式提出了树木的构型概念并总结出热带树木的23种构型模式,同时编制了分析热带树木构型的检索表。他们认为每种植物的个体都有一个精确的并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生长方案”,即构型模式;植物在任何一个发育阶段,其内部生长方案的表达形式都可用构型来表示,因此构型是树木内在遗传信息在一定时间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树木的生长方案则是其构型的抽象表达,并且与植物个体的大小无关,因为乔木和草本植物可能拥有相同的生长方案,但它们最终在个体大小上差异较大。显然,一个特定的构型模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树冠形态,而不同的构型模式又可以产生相同的树冠。构型不同于传统的生活型概念,因为后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并且描述的是植物生长的“最终成果”形式,如草本、灌木、乔木等。对乔木树种构型的分析主要以树冠和树干为基础,研究枝系的发育、形态、生长动态以及枝上其它构件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等。 生态学杂志 2002,21(3):52~56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一、教材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的基础是小学已学过《生物与环境》的有关内容及前五册的有关生物知识,未来的衔接是高中重点内容,将加深和拓展。9年级科学力求通俗、联系实际,多举实例。通过挂图、实验、校园小生境的观察,认识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专业述语较多,老师要通过图示举例、分析、讨论,使学生达到理解和见识,要抓落实,这节内容是学习第2节“生态系统”的主要基础,为以后学习各种生态系统做铺垫,应予以重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②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生物群落 ③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密度、年龄结构、性别、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④了解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⑤了解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技能目标:①学会观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的镜观察,培养学生的生态观 ②通过实验观察的观察酵母种群,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③通过对生物群落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①体验生物群体对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②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意识 ③通过种群特征和生物适应现象的学习,渗透人口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种群的特征 四、教具准备:1、制作课件2、投影片3、有关VCD 五、课时安排:5+1(实验) 认识生物种群2课时;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酵母种群1课时;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1课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课时。 六、教学方法:学生读图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引言:大约距今38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原始生命,经过漫长进化历程,形成了当今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生物。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彼此关系如何呢?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又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新课: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生活在群体中,彼此相互影响,而种群与群落就是两类不同的生物群体。 一、认识生物种群: 地球上生活着的许多生物,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50多万,动物150多万,但尚有许多生物未被命名或未被发现。 读图:2----1、2-----2问:图中的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