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虚拟水_资源诅咒_效应检验_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刘红梅

中国农业虚拟水_资源诅咒_效应检验_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刘红梅
中国农业虚拟水_资源诅咒_效应检验_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_刘红梅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参照“资源诅咒”假说,在考虑经济现象的时间和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虚拟水

“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以中国29个省份(地区)1988~200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确实存在;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负效应主要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及对外开放度的影响而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其中,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投入,再次为对外开放度。

关键词:资源诅咒

虚拟水

传导机制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

一、引言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房林等,2008)。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丰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其相关关系形成的原因为何?引致这种关系的传递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已引起发展经济学界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经济学理论基本上均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但是,二战后绝大多数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并没有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飞速发展起来(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及富产石油的海湾地区等),尤其是经历资源繁荣后,其发展速度反而低于很多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实证分析的新学说———“资源诅咒”(curse of resources )假说。“资源诅咒”指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①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相对于自然资源贫乏的经济体,自然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反而呈现出较差的经济发展绩效。自Sachs 和Warner (1995)开始对“资源诅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以来,对于自然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就一直是一个活跃而充满争议的领域(Brunnschweiler ,2007)。

“资源诅咒”效应的实证研究集中于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产品、矿产品等更新周期相当长(储量相对固定)、点状分布(地区分布不均匀)的自然资源丰度之间的关系,对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实证研究还没有看到。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管理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的首要问题(Shuval ,1992)。水资源短缺也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根据《21世纪中国水供求》的预测,2010~2050年中国缺水量在100亿~318亿立方米之间(张兴榆等,2006)。对于缺水国家或地区而言,“虚拟水”(Virtual water )作为一种水资源管理战略,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畜产品以及工业产品,在其生长或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因此产品中相当于以虚拟形式包含了大量的水,称为“虚拟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水密集性产品给其他国家,实际上就是以虚拟水的形式出口了水资源。农业虚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红梅

李国军

王克强

*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CZZ01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09YS177)、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感谢上海财经大学湛学勇博士对本文提出的修改建议。

拟水是指农产品(包括种植作物和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农业用水占总用水的70%左右,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比如1年),每个地区用于农业生产的可循环水资源的量也基本是固定的,而且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可以表征地区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禀赋水平。农业虚拟水资源是否存在“资源诅咒”效应呢?本文以农业虚拟水资源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存在与否,可以为国家在制定更好的政策以促进国内农业虚拟水贸易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提供参考。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要检验的命题;第三部分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存在的可能性进行初步统计观察;第四部分通过对检验“资源诅咒”效应所采用的计量模型的梳理,设定本文要使用的模型,并给出基本假设和变量说明;第五部分进行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实证检验分析;第六部分进行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第七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启示。

二、文献回顾

目前来看,根据对自然诅咒效应的存在性所秉持的观点,可分为两大阵营(Davis,2008)。以Jef-frey Sachs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作为“资源诅咒”假说的主流,相信该效应的存在性;而以Lederman和Maloney为代表的世界银行派认为,长期来看,自然资源诅咒效应并不存在。尽管Lederman和Maloney 学派目前处于该领域的边缘境地,但其支持者却在增加;在自然资源诅咒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双方的分歧在于对衡量自然资源丰度的指标的选取等方面。

程志强(2008)对研究“资源诅咒”假说的主流文献进行了条理清晰的说明:以往文献分别从理论解释和经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着重研究“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机制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Auty(1993)将资源丰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即自然资源充裕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成反比。随后,Sachs和Warner(1995,1997,1999,2001)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检验,以95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以初级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反映资源禀赋水平,利用1970~1989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使将更多的解释变量纳入回归方程,如制度安排、区域效应、价格波动及地理气候等因素,负相关仍然存在。其他很多学者如Leite和Weidmann(1999)、Gylfason(2000,2001)等也得到了与其一致的结论。

相关文献着重就“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将其概括为:(1)贸易条件波动。Auty (2001)、Sachs和Warner(1997)等提出,初级产品往往具有价格波动大的特点而导致需求波动,政府财政收入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使经济产生大起大落从而不利于整个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2)“荷兰病”效应。Gorden和Neary(1982)、Gylfason(2000)等指出,制造业部门具有技术外溢和“干中学”的特征,而初级产业部门则缺乏外部性及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较低,因此会导致人才外流致使经济衰退。资源丰富可以产生资源转移效应、相对价格效应和支出效应而使制造业逐渐衰落。(3)挤出效应。Gylfason(2001)、Papyrakis 和Gerlagh(2006)、Stijns(2006)等加以解释,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那些能够正向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储蓄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创新行为等产生了挤出效应。(4)政治制度弱化效应。Krueger(1974)、Torvik(2002)等从制度质量考虑,认为自然资源提供了一种收取经济租金的简单方法,并增加了为获得资源租金而向行政人员行贿的回报,从而容易滋生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和腐败行为。这些行为弱化了政治制度的质量,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有学者从理论上对“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探讨,如Wenar(2007)认为引起该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源产权不清晰。

否认长期自然资源诅咒效应存在性的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Davis(1995)对“荷兰病”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通过对91个矿产丰富的国家的1970~1991年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的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丰度之间并无确切的负相关关系。Brunnschweiler(2007)在考虑制度质量的同时,通过选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资源丰度,以1970~2000年间42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对自然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丰度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结论,结果也不支持制度质量可以作为资源丰度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途径的观点。Lederman和Maloney(2007)以世界银行报告中的11篇文章集中阐述了他们的观点和研究结论。

国内学者对于能源部门所引起的“资源诅咒”效应,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都有相关的实证分析,如徐康宁、王剑(2006)、胡援成、肖德勇(2007)对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的“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验证;邵帅、齐中英(2008)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诅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也有学者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探讨(汪戎、朱翠萍,2008)。但到目前为止,尚鲜见专门对于农业部门中水资源“资源诅咒”效应问题的实证研究,没有见到专门对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问题的实证研究。

“虚拟水”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由Tony Allan(1993)提出来的。2002年以后,虚拟水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王克强等,2007)。荷兰的国际水文和环境工程研究所(IHE)、世界水资源委员会(WWC)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日本的一个研究组等组织分别对虚拟水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虚拟水含量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对于地区间通过产品和服务贸易方式所进行的虚拟水流量的计算(Chapagain and Hoek-stra,2005;马静等,2005)和水足迹(国家或地区生产本地居民所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水资源需求总量与该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虚拟水总量的代数和)的计算(Chapagain and Hoekstra,2007)。

国内学者对“虚拟水”的研究从各个方面展开。周姣等(2008)、杨阿强等(2008)对虚拟水量化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刘红梅等(2008)对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马静等(2008)研究了粮食国际贸易对中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邹君、毛德华(2008)提出区域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田贵良(2008)对虚拟水战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通过衡量地区水密集型产品的产出量,可以评价该地区虚拟水资源的丰度。农业虚拟水资源是农业部门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区农业虚拟水产量通过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包括种植作物和畜产品)进行计算;如果某地区农业虚拟水产量大,表明该地区农业虚拟水资源相对丰富,该地区农业相对发达。王江(2008)在其硕士论文中,根据FAO提供的Penman-Monteith公式②,对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虚拟水产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各大区域占全国的比重进行了总结。本文基于其对农业虚拟水产量的计算结果,对农业虚拟水是否也存在“资源诅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三、初步统计观察

在采用动态模型对“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之前,先对中国各地区1988~2006年间样本数据进行初步统计,以确定地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样本数据时间跨度大,重庆市的统计数据不能覆盖整个区间,因此将重庆市数据并入四川省;鉴于西藏地区数据与其他地区相差较大,作为异常值加以舍弃。

资源丰度既可指单项资源的丰度,也可指某类资源组合的丰度(程鸿,1998);可以用地均资源占有量或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表示(杨萍果,2008)。从现有“资源诅咒”效应实证研究文献来看,或以资源类产品出口量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衡量(Sachs and Warner,1997),或以资源类产品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表征(邵帅、齐中英,2008)。地区虚拟水产量既能反映该地区水资源的存量水平,也能反映固定时间段(1年)内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流量。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角度,并保持与其他指标的一致性,本文采用地区农业虚拟水产量占该地区GDP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表征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即每百万元产值中所包含的农业虚拟水产量,单位为107米3/107元)。

参照Sachs和Warner(1997)及邵帅、齐中英(2008)的研究方法,以1988~2006年间各地区(省份)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为经济增长变量(用meanY表示,其计算公式为ln(GP2006/GP1988)/19)。分别作meanY与1988年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用E_88表示)及meanY与1988~2006年间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的平均值(用meanE表示)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散点图(详见图1、图2)。

图1和图2表明,1988~2006年间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无论是跟初始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还是跟这期间平均的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均存

在负相关的关系。由此可见,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具有引起“诅咒”效应的可能性。

四、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定

“资源诅咒”假说实证检验所采用的模型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为了检验经济增长与资源丰度的关系,需要将资源丰度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初期的文献(Sachs

and Warner,1995;Papyrakis and Gerlagh,2004)中所采用的经典模型框架为:

ln(y(T)/y(0))/T=α0+α1ln(y(0))+α2Z+ε(1)

模型(1)采用截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y(0)和y(T)分别为0~T间期初和期末的经济增长率水平,因此,等式左边为0~T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基于经济理论,向量集Z用来表征各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一般包括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科技投入及制度因素等。(1)式的核心假设是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描述为按一定的动态路径向其稳态收敛的过程。式中的α1用来验证这个假设,如果α1为负,则经济增长率向其稳态值的调整路径为凹的,即在初期的时候发展较快,因为这时其状态离稳态值最远。向量Z包含了影响经济稳态值进而影响其增长率的各种经济因素,“资源诅咒”假说试图验证的是资源丰度因素是否也包含在Z中。

利用模型(1),可以考察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与期初资源存量的相关关系。随着计量方法的发展,面板数据模型被越来越多地加以使用。邵帅、齐中英(2008)对西部地区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时所采用的面板数据模型为:

(2)(2)式中,i对应于各个省份截面数据;t代表年份;y i t表示人均GDP增长率;ln GP t-1表示滞后一期人均GDP的自然对数;E为能源开发强度(资源丰度);Z为将要加入的其他控制变量所组成的向量集;α0为常数项向量,α1、α2、α3为系数向量;ε为随机扰动项。模型(2)中引入了“滞后一期地区GDP的存量(ln GP t-1)”,可以反映地区当期的经济增长率与前一期存量之间的关系,为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提供了参照。

模型(2)称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其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中的误差项为独立同分布,然而,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证明,地区间经济发展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同一地区各期经济增长率也存在相关关系;表征各经济变量的数据不能被看作是从独立同分布的同一总体中产生的(Anselin,1988)。即地区经济增长率本身在时间序列上及在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称为时间自相关和空间自相关。计量方法的不断发展使得用于实证检验的模型愈加符合实际,为了表示这种时间及空间差异性,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通常引入两个虚拟变量μi和νt(Hausman,1981)。其中,μi用来表征不随时间改变的个体固定效应,νt用来表征只随时间而变化的时点固定效应,但这种做法只能反映该差异性的共性部分,却无法全面反映每个地区独特的个体差异性(Arbia et al.,2005)。

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增长率本身在时间上的相互影响,本文所采用的模型为:

(3)该模型称为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白仲林,2008);为反映地区经济增长率本身的空间相关性,所采取的模型为:

(4)该模型称为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pure recur-sive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Anselin,2001)。

模型(3)中将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引入模型,用以解释因变量在时间上的自相关性;模型(4)中将因变量的一阶空间滞后项引入模型,用以解释因变量自身的空间相关性③。上述两模型中的误差项虽也假设为独立同分布,然而,因变量的一阶滞后项的引入,分别反映了因变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其自身的影响。由于模型由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变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因而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要求采用新的估计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对应于模型(3),本文进行实证检验所采用的具体的回归模型为:

模型(5)中,系数α3的符号度量了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与否,其绝对值度量了该效应的程度。如果α3<0,说明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丰度成负相关关系,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存在;系数α3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效应越大,否则该效应越小。

将空间效应纳入模型,对应模型(4),所采用的具体的回归模型为:

(6)式中,W为最近邻居空间权重矩阵④。模型(6)中引入了被解释变量的一阶空间滞后项,可以反映临近地区经济增长对本地区的影响程度。系数α2表征了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方向和程度。

(二)变量选择及说明

对“资源诅咒”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的众多学者都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进行了分析和建议。根据相关文献,控制变量Z(模型中的Z i t,Z i,t,Z t,i)包括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及经济制度条件等。借鉴这些文献,选取下列控制变量,利用模型(3)和(4)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1)用农业虚拟水产量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衡量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用E表示)。农业虚拟水产量根据农产品中的种植作物和畜产品产量来计算,农业虚拟水产量越高,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说明该地区农业部门产出相对较大。

(2)物质资本投入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GDP 的比重来衡量(用Inv表示)。该指标越大,表明该地区当年对基础设施、装备等的投入越大,更加有利于各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提高第二、三产业的产出,从而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3)对外开放度可用来衡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用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来表征(用Ope表示)。贸易量越大,表明外贸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强,以及地区在贸易政策支持、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程度较高。

(4)人力资本投入用人才指标来衡量,以拥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地区年底总人口的比重来表征(用Edu表示)。当年该地区新增大中专以上人口越多,说明该地区教育投入即人力资本投入越大,从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越大。

(5)技术创新用科技投入来衡量,以科技三项费用占地区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表征(用RD 表示)。投入科研的经费越多,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从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强。

(6)制度因素用职务犯罪来衡量,以职务犯罪立案数占地区年底职工总数的比重来表征腐败度(用Cor表示)。职务犯罪案件越多,说明制度的有效性越差,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利的影响。

以地区经济增长作为因变量(用y i,t表示),选取的指标为地区人均GDP增长率(ln(GP i,t/ GP i,t-1));自变量均选取相对值指标来度量。

研究的数据集包含了中国29个省份(地区)1988~2006年19年间的样本观察值。进行虚拟水产量计算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和科技投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力资本投入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职务犯罪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监察年鉴》,贸易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及各省份统计年鉴。各样本数据均按可比价格进行了换算处理。

五、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

效应实证检验

在上节选定了模型和设定了变量后,本节分别使用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一)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及结果

根据模型(5),现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

为了避免虚假回归,对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白仲林,2008),在此基础上采用GMM(广义矩)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分别控制各个经济变量,基于模型(5)的6个方程(方程Eq51~Eq56)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在考虑滞后一期人均GDP增长率和滞后一期人均GDP的自然对数的前提下,当只考虑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时,如表1中Eq51的回归结果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α3为-0.99537。但这还不足以说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存在,在此,尚需考虑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检验负相关关系是否依然存在。

首先加入的变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变量。从在表1中加入变量Inv后Eq5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非常显著(系数为0.43482),而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的系数α3依然为负(-0.80494),但其绝对值有所降低。α3的绝对值降低,表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发展过程,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拉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但不能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一个地区的农业虚拟水资源越丰富,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更多。

表1中,Eq53的回归结果是加入了描述经济制度条件的对外开放度变量Ope之后的情况。对外开放度变量表明中国市场的发展程度,说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表中结果说明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0.07855),在此情况下,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的系数α3仍为负值(-0.91939),但其绝对值变大了。众所周知,由于粮食安全是关系一个国家稳定的大事,因此,各国政府都对粮食进出口以及粮食价格进行管制,中国也不例外。这种管制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农产品的进出口没有像第二、三产业的产品那样有大幅度的提高。尽管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有正向拉动作用,然而这种作用对于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比那些农业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更加明显。在固定资产投入和对外开放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一步增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证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关键性因素。表1中,Eq54的回归结果证实了这个结论:教育投入变量E-du的系数都为正;而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的系数α3保持为负值,但绝对值略有降低(-0.89713)。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共同作用,使得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略有减弱。这个结果说明这些年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对社会经济各部门都有益处,对于降低地区差异有一定作用。

表1中Eq55的回归结果虽然显示科技投入变量RD的系数为正,但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另外,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的系数α3的绝对值变大(-0.99361),说明中国科技投入对第二、三产业的贡献更大些,加剧了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

表1最后一列是加入腐败度变量Cor之后Eq56的回归结果。该结果表明腐败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0.00067),为弱负相关(但不显著)。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变量E的系数α3几乎没有变化,这是由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反映的是农业部门的产出,而在该部门中,腐败程度的影响没有在其他部门中那么明显。

(二)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

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揭示的经济现象的空间效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应集中表现为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效应

(也称空间异质性),如图3所示,2000年各

地区的人均GDP呈现正的自相关(总体自

相关系数为0.1886,在剔除异常值江西省

后,自相关系数达到0.6145)⑥,且几个大的

区域表现为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

现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基于模型

(6)的6个方程(方程Eq61~Eq66)进行回归的

结果如表2所示。

空间递归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得到了与

时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相类似的结果。尽管

临近地区对本地区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不显

著),地区经济增长率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

度之间依然存在负相关关系。

表2中Eq61回归的结果表明当只考虑

滞后一期人均GDP自然对数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α2为-0.79010。

加入固定资产投资变量Inv后的方程Eq62的回归结果中,系数α2的符号依然为负,但是绝对值有所降低(为-0.63139)。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即使农业大省,也由于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而使得其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农业虚拟水的“资源诅咒”效应。

Eq63的回归结果反映了加入对外开放度变量Ope后的情况。系数α2的符号依然为负,但绝对值有大幅提高(为-0.90993)。

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以及

对外开放政策对第二、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出来,使得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远快于农业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致使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增强。

加入人力资本投入变量Edu后的方程Eq64的回归结果中,α5(为0.02790)表明了教育投入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普适性。虽然系数α2的符号依然为负,但绝对值略有下降(-0.90538),说明教育投入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有削弱作用,从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异。

Eq65的回归结果中,科技投入变量RD的系数α6说明其对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仍不显著。此时,系数α2的符号没有变,但绝对值变大了(为-0.91114)。这说明,科技投入对经济的弱正向拉动作用,对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相对于其对农业产业的贡献更为明显,因而,使得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得以加强。

Eq66的回归结果中,α7为腐败度变量Cor的系数,该结果不显著。此时系数α2的绝对值稍有上升(为-0.91290),说明腐败程度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有弱的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农业虚拟水产量较大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农业虚拟水产量较小的地区,存在着所谓的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下面,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削弱这种效应的途径。

六、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

效应传导机制分析

“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途径可以通过相应的各个替代变量与资源丰度变量之间的关系被反映出来。借鉴文献(Papyrakis and Gerlagh,2007;邵帅、齐中英,2008)的研究方法,建立如下的线性回归方程:

Z i,t=β0+β1E i,t+μi,t(7)

鉴于科技投入变量和腐败度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此处的Z i,t分别代表固定资产投资变量(Inv i,t)、开放度变量(Ope i,t)、人力资本投入变量(Edu i,t)。

(一)传导途径分析

利用1988~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基于模型(7)的3个方程

进行回归的结

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

以看出,农业虚

拟水资源丰度

对所考察的3

个变量均存在

不同程度的负

相关关系,说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确实通过它们进行传导,从而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首先,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通过降低固定资产投入而发生作用(系数为-2.53403)。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快速增长与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战略是分不可的,这是由于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比较中国1990~2007年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说明这一点(见图4)。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必要基础,这可从该期间中国三次产业中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化得以印证(见图5)。从逻辑上讲,农业虚拟水产量较大的地区为了发展第一产业,必然挤占了其用于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导致其产出相对较低。

其次,农业虚拟水资源的相对丰富不利于对人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力资本的投入(系数为-6.97365)。这是由于农业虚拟水产量较大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相对较多,而该部门的工作对人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在这些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中国西部某些地区一直以来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盲人口比重偏高,人才流失和断层情况严重,绝大部分人力资源依附于第一产业,依附率高达61.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以2003年为例,西部教育投入只相对于东部教育投入的40.68%,西部教育所获得的财政资金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5.39%;中国西部某些农业大省高学历人口比重偏低的事实说明了这种效应的存在(邵帅、齐中英,2008)。

再次,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影响对外开放度,这也成为其对经济增长负效应的一条传导通道(系数为-1.36090)。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每年8%~10%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Tsakok and Gardner,2007)。由于国家从宏观调控的角度限制粮食出口,农业虚拟水产量较大地区用于出口的产品相对较少,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无法发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途径为通过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对外开放度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下面接着分析各传导途径的影响程度。

(二)传导途径影响程度分析

借鉴相关文献,利用表1和表3的回归结果,进行传导途径影响程度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第2列为表1中方程Eq56回归结果中对应各变量的系数,第3列为表3中3个方程分别回归得到的回归系数β1,两者乘积(见第4列)表示了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通过各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绝对影响程度,最后一列给出了各种传导途径的相对影响程度,为各绝对影响程度占总影响程度的比重。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入的影响程度最大,达到75.62%,人力资本投入和开放度的影响分别为17.02%和7.36%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资源诅咒”效应,主要是通过其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及对外开放度这3个途径实现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间接传导作用最强,其次是人力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度。

(三)传导机制分析

为了更加明确地分析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即丰富的农业虚拟水资源如何导致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滞后,通过建立简化的投入产出模型加以分析。

首先,对丰富的农业虚拟水资源影响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机制进行分析。假设地区只包含两个部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简化的两部门投入产出模型见式(8)~(11):

q i=y iA+y iNA(8)

y iA=f1(x iA)(9)

y iNA=f2(x iNA)(10)

s.t.x iA+x iNA≤E(11)

其中,q i为地区i的总产出,y iA为地区i农业部门的产出,y iNA为地区i非农业部门的产出,x iA为地区i农业部门的投入,x iNA为地区i非农业部门的投入。假设地区i所拥有的资源禀赋E为一常量。地区i要在两个部门间进行资源分配,即x iA+x iNA≤E。

对地区i,若将资源等量地投入两个部门,即x iA=x iNA,则有y iNA≥y iA。因此,对地区i而言,将资源投入农业部门,相对于将其投入非农业部门,机会成本要高。对于拥有相同资源的两个地区i和j,如果地区的农业部门比较发达,则有q i≤q j;反之亦然。

由于农业部门的机会成本较高,该地区有将更多资源配置到非农业部门的动力,以提高其总体产出水平。设其用于非农业部门的最大可能的资源为d max,有d max≤E。每个地区都有动力使其分配于非农业部门的资源d i→d max,以实现地区总产出水平最大化。

假设地区i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地区j为农业虚拟水资源欠缺地区。对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因资源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农业部门相对发达,因而其产出水平较低,影响了地区财富积累的水平(q i≤q j),进而使得其用于再投资的资本相对不足,无法扩大对机会成本较低的非农

业部门的投入

(d i≤d j);虽然地区自身有增大非农产业部门投入的内在动力,然而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从宏观调控角度所制定的政策要求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保护并发展农业部门,限制其对于非农部门的再投入(d i<d max)。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相对不足,尤其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非农业部门的投入不足,形成负反馈机制,造成这些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滞后于其他地区。

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对地区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与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类似。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的财富积累速度慢,水平低,其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较低;另外,农业部门对高素质人力资源要求较低,更多的人力资源被投入到农业部门,难以发挥高素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致使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市场开放度高,市场发育良好,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高,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就大。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农业部门比较发达,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从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及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角度,必然对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加以限制,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受到影响。这是丰富的农业虚拟水资源通过影响市场开放度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七、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实证地考察了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并进一步对该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在控制经济变量之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始终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说明丰富的农业虚拟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资源诅咒”效应确实存在。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的大小,表征了各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部分解释了不同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潜在因素。

通过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传导机制的分析,表明丰富的农业虚拟水资源不仅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负效应,还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及对外开放度3个间接传导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作用最强的传导因素,其次是人力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度。

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证明了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的观点;但鉴于本文研究所采用的样本取自中国1988~2006年间的数据,实证分析结果仅能反映该段时间内地区经济增长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认为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是一个阶段性的规律,是跟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联的。至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未来该效应是否存在,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从广义资源的角度,如果把资本也看作一种资源的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很大,不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现象,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所揭示的是一种针对特定对象(自然资源)的、阶段性的规律。对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进行检验及其传导机制的分析,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虚拟水资源,引导其对地区经济增长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从而缓解、削弱这种效应。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缓解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是需要在新农村建设框架下认真探讨的一个命题。除了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灌溉投入等技术手段之外,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调节和行政管理手段,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

本文的研究所带来的政策启示是: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由于将更多积累用于农业部门,第二、三产业相对落后,从而导致地区经济增长率的落后,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势必导致地区差异加大。(1)鉴于这些地区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需要政府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用以补偿这些地区在本地区经济增长方面的损失,才不至于影响其积极性。(2)由于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固定资产投入相对不足,需要政府对其加以支持,从而完善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其经济增长。(3)要加大对农业虚拟水资源丰裕地区的教育投入,并施行优惠政策吸引留住高素质人才,促进人力资本积累。(4)国家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不可能大规模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可以发展农产品国内贸易,既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又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月刊)

2009年第9期

可持续发展。

对于农业虚拟水“资源诅咒”效应间接传导机制的深入分析,从而找到化解该效应的更加确切的措施,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刘红梅,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李国军、王克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责任编辑:程漱兰)

注释

①此处的自然资源涉及能源和农业领域,包括诸如耕地、渔业、矿产、石油等。

②Penman-Monteith公式:

式中,ET0为参考作物的土壤水分蒸发量(mm/d);R n为作物表面的净辐射(MJ/m2d);G为土壤热通量(MJ/m2d);T为作物生长地区平均温度(℃);U2为作物生长地区2米高度处的风速(m/ s);e a为饱和的水蒸气压力(kPa);e d为实际的水蒸气压力(kPa);△为饱和水气压-温度曲线的斜率(kPa/℃);r为干湿表常数(kPa/℃)。

③上述两模型中其实也包含μi和νt,这里没有列出。

④本文采用4-最近邻居权重矩阵,即考虑距离最近的4个邻居对该地区的影响。

⑤回归结果所显示的回归方程及系数较高的显著性,本文认为是由于所采用的样本数量较大的缘故。

⑥I为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 I,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Y i为地区i的观察值,

n为地区总数。

⑦产业拉动指GDP增长速度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

⑧该结果与邵帅、齐中英(2008)对西部地区能源工业“资源诅咒”效应验证的结果不同,这是因为农业虚拟水资源丰度代表了地区农业部门的产出,而能源工业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工业部门的缘故。

参考文献

(1)白仲林:《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行为的经验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程志强:《资源诅咒假说:一个文献综述》,《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总第292期)。

(3)程鸿:《资源丰度和资源有效空间——

—中国农业资源丰度综合估算方法的探讨》,《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第1期。

(4)房林、邹卫星:《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6期。

(5)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

—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4期。

(6)刘红梅、王克强、刘静:《虚拟水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经纬》,2008年第2期。

(7)马静、张红旗、李慧娴、张秝湲:《粮食国际贸易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资源科学》,2008年第11期。

(8)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

—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9)田贵良:《农业虚拟水战略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学家》,2008年第5期。

(10)汪戎、朱翠萍:《资源与增长间关系的制度质量思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1)王克强、刘红梅、刘静:《虚拟水研究文献综述》,《软科学》,2007年第6期。

(12)王江:《中国国内农产品虚拟水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上海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13)徐康宁、王剑:《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4)杨萍果:《基于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的石家庄市农业资源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4期。

(15)杨阿强、刘闯、赵晋陵、于伯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概算》,《资源科学》,2008年第7期。

(16)张兴榆、曹明明、雷敏:《农业虚拟水域农业虚拟水战略研究进展》,《水资源研究》,2006年第2期。

(17)周姣、史安娜:《区域农业虚拟水贸易计算方法及实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4期。

(18)邹君、毛德华:《中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评价》,《资源科学》,2008年第8期。

(19)Allan J. A.,1993,“Fortunately There are Substitutes for Water Otherwise Our Hydro-political Futures Would be Im-possible”,Priorities for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London:ODA,pp.13~26.

(20)Auty,R.M.,1993,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cs: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London:Routledge.

(21)Auty,R.M.,2001,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2)A.O.Krueger,1974,“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4,No.3, pp.291~303.

(23)Anselin,L.,1988,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4)Anselin,L.,2001,Spatial Econometrics,Ch.14in:A Companion to Theoretical Econometrics,ed., B.H.Baltagi, Blackwell Publishers Lte.,Massachusetts.

(25)Brunnschweiler,C.N.,2007,“Cursing the Blessings?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Institutions,and Economic Growth”,World Development,Vol.36,No.3,pp.399~419.

(26)Chapagain, A.K.and A.Y.Hoekstra,2005,“The Global Component of Freshwater Demand and Supply:An As-sessment of Virtual Water Flows Between Nations as a Result of Trade in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Products”,Water Interna-tional,Vol.33,No.1,pp.19~32.

(27)Chapagain, A.K.and A.Y.Hoekstra,2007,“Water Footprints of Nations:Water use by People as a Function of Their Consumption Pattern”,Water Resource Manage,21,pp.35~48.

(28)Davis,Graham A.,1995,“Learning to Love the Dutch Disease:Evidence from the Mineral Economies”,World Develop-ment,2(10),pp.1765~1779.

(29)Davis,Graham A.,2008,“Book Review:Escaping the Resource Curse”,Edited by Macartan Humphreys,Jeffrey D. Sachs and Joseph E.Stiglitz,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pp.xviii+408,index,Cloth,$29.95,ISBN: 9780231141963,Resources Policy,33:pp.240~242.

(30)Giuseppe Arbia,Roberto Basile and Gianfranco Piras, 2005,“Using Spatial Panel Data in Modelling Regional Growth and Convergence”,in:Working Paper No.55.

(31)Gorden,W.M.and J.P.Neary,1982,“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Economic Journal,92,pp.825~848.(下转第90

页)

(上接第79页)

(32)Gylfason,T.,2000,“Resources,Agriculture and Eco -nomic Growth in Economics in Transition ”,Kyklos,vol.53,No.4,pp.545~580.

(33)Gylfason,T.,2001,“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pp.847~859.

(34)Hausman,J.and W.Taylor,1981,“Panel Data and Un -observable Individual Effects ”,Econometrica,Vol.49,No.6,pp.1377~1398.

(35)Lederman,D.and W.F.Maloney,2007,“Natural Re -sources:Neither Curse nor Destin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C (The World Bank,and Palo Alto,CA ).

(36)Leite C.and J.Weidmann,1999,“Does Mother Nature Corrupt?”,Natural Resources,Corru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IMF Working Paper,No.99/85,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ashington,DC.

(37)Ma,J.,Hoekstra,A.Y.,Wang,H.,Chapagain,A.K.and D.Wang,2006,“Virtual Versus Real Water Transfers With -in China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361(1469),pp.835~842.

(38)Papyrakis, E.and R.Gerlagh,2004,“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2,pp.181~193.

(39)Papyrakis,E.and R.Gerlagh,2007,“Resource Abun -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E -conomic Review,51,pp.1011~1039.

(40)Shuval,H.,1992,“Approaches to Resolving the Water Conflicts Between Israel and her Neighbors-a Regional Water for

Peace Plan ”,in Water International,17,pp.133~143.

(41)Papyrakis,E.and R.Gerlagh,2006,“Resource Abun -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an E -conomic Review,4,pp.253~282.

(42)Sachs,J. D.and A.M.Warner,1995,“Natural Re -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No.5398,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Cam -bridge,MA.

(43)Sachs,J. D.and A.M.Warner,1997,“Fundamental Sources of Long-run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7,pp.184~188.

(44)Sachs,J. D.and A.M.Warner,1999,“Natural Re -source Intens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Mayer J.,Chambers,B.and A.Farooq (Eds.),Development Policies in Natural Re -source Economics ,Edward Elgar,Cheltenham,UK..

(45)Sachs,J. D.and A.M.Warner,2001,“Natural Re -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 -sources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45,pp.827~838.

(46)Stijins,J.,2006,“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World Development,Vol.34,No.6,pp.1060~1083.

(47)Torvik,R.,2002,“Natural Resources,Rent Seeking and Welfa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7,pp.455~470.

(48)Tsakok,I.and B.Gardner,2007,“Agriculture in Eco -nomic Development:Primary Engine of Growth or Chicken and Egg?”,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Vol.89,No.5,pp.1145~1151.

(49)Wenar,L.,2007,“Property Rights and the Resource Curse (Parts 1–4)”,https://www.360docs.net/doc/f53567368.html,/.

!!!!!!!!!!!!!!!!!!!!!!!!!!!!!!!!!!!!!!!!!!!

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扶贫政策与农村收入差距中国农村发展论坛

农业水资源管理系统

农业水资源管理 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及地均占有水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 2. 什么叫农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种植业灌溉、林地和草场灌溉,畜牧水产养殖用水等大农业的生产用水,目前,全国农业用水量为3900×108m3/a。 农业灌溉用水是指种植业的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 3. 什么叫土壤潜育化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4. 什么叫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水输送过程中蒸发漂移、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大小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总水量的比值。 5. 什么叫灌溉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从水源引水到田间形成土壤水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从渠首引进灌溉水量扣除渠系和田间损失水量后与总引水灌溉水量的比值,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6. 地面灌溉一般要经过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消耗水3个过程,定义 输配水主要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对土质渠道而言,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会渗漏损失掉。 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将分配到一定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深层渗漏损失,一部分水会通过土壤蒸发损失,还有一部分水量可能会从地表流失。如果田间灌水方法不当,用水管理粗放,田间水量损失可以占到进入田间水量的30%—40%。 作物消耗水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层中吸取水分供其生长,并最后形成作物产量的过程。如果灌水过多,棵间蒸发量大,作物腾发量过多,也会造成水量损失。 7.平整土地的作用 土地平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田块满足灌溉要求,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有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增强农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及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沟、渠、路的重新规划和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加快农田水利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8. 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常规土地平整措施和激光控制平地技术。 9. 平整土地的基本要求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科学家是: A. 鲍林 B. 拜尔 C. 范特霍夫 D. 凯库勒 2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碳的杂化态有几种: A. 3种 B. 1种 C. 4种 D.

2种 3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的π-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自由旋转 B. 有机物结构中的所有化学键可同时为π-键 C. 不能自由旋转 D. 键能高于σ键,易发生化学反应 4 【单选题】(10分) 苯的熔点和沸点比环己烷高,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哪条正确: A. 苯是极性分子 B. 苯的分子量大,色散力大 C. 苯分子间有氢键作用 D. 苯分子间色散力大

5 【单选题】(10分) 有机分子的极性取决于: A. 键能 B. 键级 C. 键长 D. 分子对称性 6 【单选题】(10分) 在醛酮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电性效应为: A.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B. 超共轭效应 C. 诱导效应 D. 共轭效应

7 【单选题】(10分) 甲基自由基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态为 A. sp4 B. sp C. sp3 D. sp2 8 【单选题】(10分) 乙醇生成乙醚的反应属于: A. 均裂反应 B. 消除反应 C. 缩合反应 D. 氧化还原

9 【单选题】(10分) 丁烷有两个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此处的异构体含义为: A. 构像异构 B. 官能团异构 C. 构型异构 D. 构造异构 10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C-C键的自由旋转,产生异构为: A. 构造异构 B. 镜像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构像异构

(法律法规课件)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

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 关键词: 中国;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 内容提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生存的先决条件,而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取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维系农业生产的支撑。没有水就没有农业。中国能以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其根本条件之一就是有40%的耕地是灌溉农田以及在灌溉条件下的农作物多熟制,使中国在世界创造了奇迹。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水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六位。可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也是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户。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随着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争水的矛盾及天灾人祸造成的农业水资源严重缺失,已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侯。有专家预测,21世纪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可能超过耕地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国民生存的心腹之患。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与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挑战,尽管中国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控、治理,但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的偏差,“软环保与经济发展硬指标的冲撞”,

“运动式的治污、治水”,使本来就已十分脆弱的农业水资源雪上加霜。笔者认为: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业水资源、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及应对措施应对挑战,是摆在中国政府及国民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针对水资源对人类的挑战及中国农业水资源的现状,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层次的分析,在借鉴国外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农业水资源法律调控的设想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剧增,农业水资源短缺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全球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不仅影响到各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危机各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因为农业水资源纠纷的大量产生,危及社会安定与秩序。目前,世界和中国已经认识到农业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一、中国农业水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中国农业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全球十三个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短缺、贫乏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不到这个数字的1/4,是美国的1/5,日本的1/2,加拿大的1/50。在全球范围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考研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考研经验 我2011年考研,有幸被中农食品录为学术研究生。大约在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刚刚接触考研,感到十分迷茫。考研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抉择,但他又不同于高考,没有老师带着我们走,所有的信息以及学习都要靠我们自己摸索。我是在网上浏览了许多帖子,问了许多学长和同学,才对考研有了大概的认识,才安下心来学习,但是这样花费了我不少时间。我写这篇帖子希望我的经验能对考中农食品的学弟学妹和再战的朋友有所帮助。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有用信息,节约学习时间。也希望12年考研成功的同学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下一级。注: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中农食品初试考什么? 一般4门。政治、英语一、数学二、专业课二选一(食品科学基础和806生物化学)。其中食品大综合包括食品化学和食品工程原理。 二.专业课选择什么好呢? 每个人的特质不同,我觉得大家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课,不要盲目跟风。不要盲目听信“生化简单”等谣传,我见的这样的前车之鉴还是不少的。当然,中农忽略当年专业课生化和食品综合难易的差别,按总分统一排名,势必会造成某种程度的不公平。但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我们所能够把握的是我们自己。 此外,告诉大家以我的了解10年生化较易,而11年考食品科学基础的较沾光,但是11年食品综合的大题变成了填空题的形式,我觉得这样的改动使试题偏易,试题的改革不够成熟,很难保证来年中农考试形式不变。但是变来变去,考察的内容还是基本不变的。11年考研我选择的是食品大综合,集中做真题的时候大家也许有这样的感觉,食工的题目最近几年考的有些变化,重复率没有前几年高,但是这些大部分都是在框架里的变动。我们最好少存侥幸心理,扎实复习,以不变应万变。 三.考食品,专业课我们手中应该有什么资料呢?(食品科学基础) 我觉得手头应该至少有以下材料: 1.课本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李云飞、葛克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食品化学》(第二版)阚建全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化工原理》,比食工难度高、透彻。真题中有些题型可以在这里找到,而在食工课本中找不到。

农业水资源应用

农业水资源利用 【绪论】 1、简述我国水资源状况与发展灌溉的关系。 我国水资源不足、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土资源分布和组合很不平衡,各地作物组成和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全国分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年均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年均降水量大于1000mm 的水稻灌溉地带三个地带。 2、农田水分布有哪几种形式?其对植物的生长有效性如何? 农田土壤水分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汽态。 液态水是土壤水分存在的主要形式,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3类。 吸着水作物一般不能利用,重力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易流失。 3、造成农田水分布不足与过多的原因与控制措施? 1)、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A、降水量不足 B、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 C、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失水量大 调节措施:灌溉,采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2)、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A、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 B、洪灾、涝灾、泽害 C、地下水位过高,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 D、地势低洼,导流条件不好 调节措施:2-1防止高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低地汇集 2-2加速地表、地下径流的导出 2-3排出滞留在作物根系薪水曾土壤中的过多水分 2-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 4、简述推广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4-1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人均持水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工农业发展需水量需求量日益增大,且水污染严重 4-2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尚有较大发展潜力,水分生产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5、简述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节水农业体系:节水灌溉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以及节水管理技术和措施。 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渠道防渗工程技术 大多数国家采用,用于渠道衬砌材料多为刚性材料、膜 料和土料。我国的防渗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灌溉渠系管道化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 (三)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 (四)喷、微灌技术 世界最先进的灌溉技术,发展方向为低压节能,多目标 利用,标准化系列化 (五)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大面积推广水稻的“薄、浅、湿、晒”控水灌溉技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 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 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 45%。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 3—4 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 1200 亿元以上。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59],中国 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 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 20多亿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 14%。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由于水资源污染日益加剧,部分公共水体的承载能力被突破,出现严重的水质的退化,导致了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进一步减少,使原本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3.1.3 水资源开发失序 许多地区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倾向,往往以牺牲水资源环境和持续利用为代价支撑经济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水资源被严重透支,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 50%,其中海河已近 9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 40%,打破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平衡,河流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再生能力被严重破坏。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纷纷转而开采地下水资源,这一趋势在农村尤为明显,甚至出现“越缺水——越开采——越缺水”的恶性循环。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全国形成区域性漏斗 100 多处,面积达 15 万平方公里,约有 50 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原有的水利设施被迫报废,工农业生产成本成倍上升,并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透支,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体被海水或污水倒灌、地表水退出使用、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等诸多问题。 3.1.4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1)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全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调查与常见节水模式介绍

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调查与常见节水模式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农乃天下之本”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调查: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列世界第四。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匮乏,按照14亿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000立方米左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 m3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m3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m3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 m3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m3。 我国水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低,还存在着地理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问题,具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呈现“五多五少”的局面,即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山区多、平原少。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国水资源不平衡的情况。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依赖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产业,我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业用水也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用水为3869亿立方米,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例约为55%,较2000年的63%降低了不少,但是农业依然是第一用水大户,全国农业年均缺水量达到300亿立方米。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大但总体利用率较低。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2,这意味着使用1立方米的水仅有0.532立方米被农作物吸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利用系数,农业节水迫在眉睫。 以色列是全球节水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平均每立方水可产2-3公斤粮食,是我国的2-3倍,其水肥利用率达到80%-90%。美国则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25%的玉米、60%的马铃薯、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三、我国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 1)分布不均匀,水源较分散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气候特征,水源分布较为分散。天然降水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比如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耕地占全国40%,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8%,同时我国旱涝灾害较为频发,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这些问题使得农业水资源不能更好的利用,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不同,浪费与紧缺共存。 2)农业用水不科学,用水效率不高 我国农业用水受限于供水基础设施不完善,渠系完好率较低,工程配套差,灌溉方式粗放等问题,渠道灌溉区用水效率仅为30%-40%,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孙景生;康绍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1我国水资源与农业用水现状 1.1水资源现状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年均降水量为630 mm,低于全球陆面和亚洲陆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水量仅2 300 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贫乏的13个国家之一;耕地水资源占有量28 500 m3/hm2,为世界平均数的4/5。另外,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山区多平原少,雨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81%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地区人口和耕地占我国的45.3%和64.1%,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9%,人均占有量为517 m3,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1/5和世界人均量的1/20,水资源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的程度突出,土地沙漠化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的新疆、青海等地的大面积戈壁滩,因无灌溉,也就没有农业。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雨量过于集中,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难度很大,非汛期又水量缺乏。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悬殊,使水旱灾害频频发生,甚至同一地区有时旱涝接踵而至,交替成灾。 1.2农业用水现状 从全国对水资源量总的需求来看,在出现中等干旱的情况下,全国总需水量为5 500亿m3左右,缺水量为250亿m3左右。若考虑供水中的地下水超采和超标准污水直灌等不合理供水因素,则全国实际缺水量在300~400亿m3之间。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但有效性很差,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渠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左右,井灌区也只有60%左右,每m3水生产粮食不足1 kg。而一些发达国家水的有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每m3水生产粮食大体都在2 kg以上,其中以色列已达2.32 kg。由此说明,我国各种节水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程度还十分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这也使我们看到了在中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2农田灌溉节水途径 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4个环节。首先是从水源取水,通过输水、配水等一系列工程设施把水送到所需灌溉的作物地块;其次是通过田间灌水技术将水源来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三是通过作物根系吸水,由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最后是通过作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形成作物产量。每一环节都会有水的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探讨各个环节的节水途径、技术措施及其潜力,尽可能地减少每一环节中的水的无效损耗。前两个环节涉及如何将作物所需水量从水源送到田间并转化为土壤水,与作物的生理过程不直接相关,靠减少输水损失、提高灌水均匀度和减少田间深层渗漏等工程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用水的节水灌溉制度措施,设法提高土壤储水量与水源取水量的比率和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储水量的比例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这两个环节存在着很大的节水潜力,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主要方面。后两个环节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利用土壤储水的问题,属基础节水范畴,靠减少棵间土壤蒸发无效损耗和作物奢侈蒸腾的各种农业技术措施,设法提高蒸腾量与耗水量、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堆肥发酵接种剂及规模化生物有机肥产业化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堆肥发酵接种剂及规模 化生物有机肥产业化 成果简介 本项目针对当前我国城镇普遍存在的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展开,重点通过开发一种微生物发酵接种剂,开展城市污泥、农村畜禽粪便的好氧堆肥快速生物处理,这对于保障生态环境,推动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大批生物有机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项目已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主要技术成果包括: 1、完成了7种不同功能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驯化,首次构建并研制成功稳定的堆肥接种剂优化组合,进一步完成了不同发酵规模(1和50L、1t)的工业化小试和中试研究,取得了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参数,为该产品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不同固体废弃物为堆肥原料,深入研究了使用堆肥接种剂下的优化发酵条件及发酵机理;并针对不同作物开展了堆肥产品的肥效试验,增产幅度在5%-25%之间,同时作物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3、该堆肥接种剂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已获得农业部微生物菌剂登记,目前实现了从原菌到年产500t商品菌的生产规模。 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合理,方法可靠,数据翔实,研究方向具有前瞻性,该发酵菌剂的研制和产业化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市场分析及投资预算 本项目顺应国家对各地污水处理厂及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的政策要求,从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角度入手,采用环境生物技术,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保障农村环境健康和安全,同时为生态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资源。 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各类有机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高达27亿t。根据预测,全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好氧发酵,未来从事这些有机废弃物处理的堆肥企业将前景广阔。 本项目可以帮助开展如堆肥厂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和初步设计、堆肥发酵工艺调试和设备选型、菌种供应及提供有机肥配方等。该类项目在目前各地均属于市场急需和政府支持性项目。一个年产1万t的有机肥厂年利润在200万元左右,若处理废弃物如污泥还可获得政府补贴,则经济回报十分可观。 投入设备及必备条件 主要设备为翻堆机、混合粉碎、造粒以及烘干冷却和筛分等设备。 必备条件包括:原料、场地、水电等。 推广前景及意义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治理的加强以及社会资金对该行业的关注,城镇各类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以及有机肥生产必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按照国家发展政策方向以及全国生态农业的不断推进,本项目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农业综合开发水资源论证报告

文登市2012年度 农业综合开发界石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项目区水资源论证报告 界石镇位于文登市西北部,东临米山水库,气候相对于其他地区较湿润,属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水文和气象受季风影响非常显著,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春季风多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为788毫米,地下水埋深一般在3-30米之间,含水丰富,大部分地区地下浅层地下水量充足,水质较好。 一、界石镇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位于界石镇西北部,土地为丘陵和缓坡地。根据《文登市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利区划报告》,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66.8mm,50%保证率径流深度238.6mm,75%保证率径流深度182.8mm;多年平均地下水净补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1.63万m3,50%保证率地下水净补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0.94万m3,75%保证率地下水净补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8.64万m3。 项目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17.6万立方米,其中有地表水资源225.71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98.39万立方米,重复水为6.50万立方米;在50%保证率下水资源总量为288.8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201.8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92.55万立方米,重复水为 5.60万立方米;在75%保证率下水资源总量为223.2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154.6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73.09万立方米,重复水为4.52万立方米。

二、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项目区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地区坡地面积较少,项目区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由于地形问题,地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地表水以地面径流的方式流走;二、农田灌溉浪费严重,农田灌溉大部分仍才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灌溉水利用率低,利用系数仅为0.5-0.6,浪费严重;三、管理滞后,多年来,由于体制等原因,管理漏洞较多,水利工程认为破坏严重,造成用水量不均衡,影响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项目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区规划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主要涉及旸里后、烂木沟、赵家庄、丑家屯、王家庄、小界石和鞠北庄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000亩,以种植粮食、水果为主,生活和工业用水较少,规划年水资源供需如下表所示(具体计算过程详见可研报告第四章)。 项目区规划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表(万m3)

智慧树知道网课《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大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科学家是: A. 鲍林 B. 拜尔 C. 范特霍夫 D. 凯库勒 2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碳的杂化态有几种: A. 3种 B. 1种 C. 4种 D. 2种

3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的π-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自由旋转 B. 有机物结构中的所有化学键可同时为π-键 C. 不能自由旋转 D. 键能高于σ键,易发生化学反应 4 【单选题】(10分) 苯的熔点和沸点比环己烷高,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哪条正确: A. 苯是极性分子 B. 苯的分子量大,色散力大 C. 苯分子间有氢键作用 D. 苯分子间色散力大

5 【单选题】(10分) 有机分子的极性取决于: A. 键能 B. 键级 C. 键长 D. 分子对称性 6 【单选题】(10分) 在醛酮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电性效应为: A. 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 B. 超共轭效应 C. 诱导效应 D. 共轭效应

7 【单选题】(10分) 甲基自由基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态为 A. sp4 B. sp C. sp3 D. sp2 8 【单选题】(10分) 乙醇生成乙醚的反应属于: A. 均裂反应 B. 消除反应 C. 缩合反应 D. 氧化还原

9 【单选题】(10分) 丁烷有两个异构体正丁烷和异丁烷,此处的异构体含义为: A. 构像异构 B. 官能团异构 C. 构型异构 D. 构造异构 10 【单选题】(10分) 有机物中C-C键的自由旋转,产生异构为: A. 构造异构 B. 镜像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构像异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化学期末考试

学长护学妹 一票学弟滚粗。 第一章水分 名词解释 ①结合水:存在于溶质或其他其他非水成分附近的、与溶质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②化合水:是那些结合最牢固的、构成非水物质的组成的那些水。 ③自由水: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 ④水分活度:反应水与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量。 ⑤滞后现象:同一种食品按回吸的方法和解析的方法制作的MSI图形也不互相重叠的现象叫滞后现象。 ⑥单分子水:在MSI区间Ⅰ的高水分末端(区间Ⅰ和区间Ⅱ的分界线,αW=0.2~0.3)位置的这部分水,通常是在干物质可接近的强极性基团周围形成1个单分子层所需水的近似量,称为食品的“单分子层水(BET)”。 7 疏水相互作用: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简答题: 1 简要概括食品中水分存在状态 答:食品中的水分有着多种存在状态,一般可将食品中的水分分为自由水(或称游离水、体相水)和结合水(或称束缚水、固定水)。其中,结合水又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可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自由水可根据这部分水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也可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但强调的是上述对食品中的水分划分只是相对的。 2 简述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性质的区别 答:食品中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性质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食品中结合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大,其蒸汽压也比自由水低得很多,随着食品中非水成分的不同,结合水的量也不同,要想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需要的能量比自由水高得多,且如果强行将结合水从食品中除去,食品的风味、质构等性质也将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②结合水的冰点比自由水低得多,这也是植物的种子及微生物孢子由于几乎不含自由水,可在较低温度生存的原因之一;而多汁的果蔬,由于自由水较多,冰点相对较高,且易结冰破坏其组织; ③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 ④自由水能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所以自由水较多的食品容易腐败。 3 简述MSI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 MSI即水分吸着等温线,其含义为在恒温条件下,食品的含水量(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αW的关系曲线。它在食品工业上的意义在于: ①在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αW有关; ②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③测定包装材料的阻湿性的必要性; ④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⑤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的含量关系。 当W一定,T上升。AW上升。 当AW一定,T上升,AW下降。

中国农村水资源保护

我国农村水资源保护研究 --以枝江市农村地区为例 学生:郑亚洲,政法学部公共管理系 指导老师:马君,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摘要 中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农村地区的水资源蕴含量多,开发利用潜力十足。但是由于受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科技发展滞后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存在着重大的问题。在全国各个地区的千差万别的水资源问题中,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两个方面,这一点在枝江市表现得尤为显著。枝江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虽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客观地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水资源保护和改革措施,伴随着这些保护和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枝江市农村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得到了一定得改善。但是,枝江市的水资源改革之路仍然在不断地探索中,要想使水资源问题得到真正彻底地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以枝江市农村地区为例,探讨农村水资源问题现状,知晓农村水资源问题分为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浪费两种类型,明白了其各自的表现形式,比如农村生产污染、乡镇企业工业污染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等,明白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最后,从理念上、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一些确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为解决农村水资源问题提供方案。 关键词 农村;水资源;污染;浪费;保护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枝江市农村地区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3) (一)枝江市现有水资源现状分析 (3) (二)枝江市农村地区存在的问题 (4) 1.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 (4) (1)农业生产污染 (4) (2)乡镇工业生产污染 (5) (3)农村生活污染 (6) 2. 农村水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6)

食品科学专业学校排名

1、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特色】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采用两段式培养方案。基础阶段,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进入专业阶段后,划分为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畜水产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 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部分可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 2、江南大学 【专业特色】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是中国食品工业最著名的学府之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 学院建有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在本科生中推行导师制,通过师生双选,学生可自二年级起每人有1位导师给予专业指导。实施精英教育,组建试点班。学业优异者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3、南昌大学 【专业特色】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食吕科学

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南昌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 建设学科和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 本学科发展具有浓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点。其江西中德联合研究院、江西南大 中德食品工程中心,是中德政府科技合作项目。 本学科在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贮 藏方向上形成了自身特色。 近5年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69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奖,发明专利7项。 4、上海交通大学 【专业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机电、化工等多学科 交叉渗透的学科。 从2003年起,农业与生物学院按“生物技术”和“环境生态类”两个专业招生。第二学年末,按学生前两学年的成绩、个人志向、社会需求预测等,经个人申请,院 校批准,可在学院所属专业中选读某一个专业。第一学年末,部分优秀学生可跨 学院重新选择专业。 此外,大多数学生可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第7学期,一定比例的优秀生可直接攻

小度写范文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模板

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研究 摘要: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之一。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缺水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城市缺水状况,越来越加剧。黑龙江省水资源属于中国北方较多地区,但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和夏涝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农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优先发展水稻。农业水资源较少的地区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应优先选择菜瓜果类高效益作物和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种子苗木等。其次是扩大玉米催芽坐水种面积。第三是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农业;黑龙江省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131-02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比重大。在非农业用水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和气候变暖等相关因素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支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较丰富,农业发展空间大。黑龙江省内分布有相对独立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个水系。全省水面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8%左右。黑龙江全省地表水资源量6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273亿m3,扣除两者间的重复计算,水资源总量为772亿m3。黑龙江省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比全国高出25个百分点,这对于发展发展灌溉农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黑龙江省主要的江河干流水库和拦水坝数量过少,单位面积水库数量与全国平均值相比相差5~6倍,与吉林省和辽宁省相比相差也很大,径流水控制率不到30%。黑龙江省今后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有:(1)嫩江和松花江干流水,上游吉林、内蒙古和辽宁三省区径流水汇入嫩江和松花江干流,

略谈农业水资源生态保护措施

略谈农业水资源生态保护措施 1.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在农业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为原则,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过去单纯的施工管理、单纯的考虑工程效益转变为施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全面管理,寻求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优组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使得生态系统能够继续维持协调运作。在实施农业种植时应建立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关系,从而能够做到实现合作共存、互利互惠,相得益彰。 2.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完善用水户参与管理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水资源,对生态实施保护,积极促进用水户参与管理这一模式的只用,必须要不断进行实践,并且不断对问题进行总结,首先要明确参与式管理所具有的意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灌区的管理单位必须要对用水户参与式管理具体的意义以及内容,进而采取一个积极地措施来促进开展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支持以及培育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这样能够划清责权利界定,使运行效率更高。 其次,要完善灌区产权的界定,水资源量缺乏性使得用水户和灌区之间、用水户之间竞争程度不断增强,十分容易产生利益的冲突,所以,必须要完善灌区的产权界定工作。 最后,要实施全方位宣传,将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大力推进用水

户参与管理,这已经密切关系到了农民自身的利益,每一个级别的水利部门都必须要加加强其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形式、电视形式以及报纸形式来实施深入的宣传,进而形成一个关注农村用水户协会发展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氛围,要重点加强对于广大农民用水户宣传工作,使他们能够充分明白改革的意义、好处以及目的,对当地农民用水户自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便能够吸收更多的用水户来参与到改革之中来。 3.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强是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形成一种城乡水资源统筹管理这样的制度,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涉及到生产生活关系、产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充分运用系统的方法以及思维来实施管理,进而从本质上加强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统一配置以及统一规划,加强黑龙江省城乡水务一体化的进程,必须要将城乡分而治之的局面彻底改变,努力从本质上实现从农村供水管理转向为需水管理,从无序开发、过度开发转向有序开发以及合理开发,加强实施水资源的管理,将市场机制积极引入,因此,必须要积极探索我国水权流转,不断建立和健全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充分运用价格的杠杆,将水资源价格机制进行完善。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对生态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又从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完善用水户参与管理以及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这三个方面对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生物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节单糖(monosaccharides) 单糖的种类很多,单糖在结构上、性质上差异不少,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从数量上讲以葡萄糖(glucose)最多,分布也最广,其中葡萄糖结构具有代表性。 一、单糖的分子结构 (一)链状结构 1、葡萄糖链状结构的确定: 元素组成:经验式为CH2O 测定分子量:180 1)葡萄糖能被纳汞齐作用还原成山梨醇,而山梨醇是右边结构从而证明了六个碳原子连成了一条直链。2)葡萄糖能和福林试剂(醛试剂)反应:证明其分子式中含有醛基。(-COH) 3)葡萄糖和乙酸酐反应产生五个和乙酰基之的衍生物,证明糖分子中有五个羟基。(-OH) 2、葡萄糖的构型(configuration) 1)不对称碳原子的概念: 一个碳原子和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时,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也称手性碳原子、不对称中心 或手性中心,常用C*表示。 2)构型 不对称碳原子的四个取代基在空间的相对取向。 这种取向形成两种而且只有两种可能的四面体形式,即两种构型 如甘油醛把羟基在左边规定为L-型,羟基在边右规定为D型。 甘油醛从糖的定义上判断是最简单的单糖 凡在理论上由D-甘油醛衍生出的单糖为D-系单糖,由L-甘油醛衍生出的糖为L-系单糖。 天然的单糖大多只存在一种构型,例如葡萄糖、果糖(fructose)、核糖(ribose)都是D-系单糖。 3、与链式结构相关的概念: 6 镜象对映体(antipode):两类物质彼此类似但不同它们互为镜像但不能重叠这两类结构相化合物称为一对对 映体。 2)差向异构体(epimers):仅一个对称碳原子构型不同,二镜向非对映体的异构物称为差向异构体。 3)旋光异构现象和旋光度:当光波通过尼克梭镜时,由于尼克梭镜(nicolprism)的结构,通过的只是某一平面 振动的光波,光波其他方向的都被遮断这种称为平面偏振光。 当它通过具有旋光性质某异构物溶液时,则偏振面会向左旋转或者向右偏转。 旋光度是作是旋光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它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一个常数。(条件、温度、浓度、而波长、旋

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 趋势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趋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贺伟程张象明卢琼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国际组织甚至将中国的水资源供应能力和粮食安全自给能力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据有关部门研究,1997 年,仅华北地区各城市,因缺水造成的工业和农业损失达 2000 亿元,相当于当地当年 GDP 的百分之三。从全国水旱灾害统计来看,1997 年,我国水旱灾害的成灾面积达四亿亩,其中水灾面积约一亿亩,旱灾三亿亩。其它年份我国水旱灾害的情况也类似,旱灾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洪涝灾害。因此,保障社会经济用水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文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总体的评价,对我国水资源保障和粮食自给等战略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见解。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两万八千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从用水量上说,从 1980 年到 1999 年,我国社会经济总用水量增加了约四分之一,从 4437 亿立方米增加到 5591 亿立方米。但是,不同的行业用水增长趋势不同。农业用水由占总用水的八成下降到七成,而同期工业用水比例由一成上升到两成,生活用水比例由 % 上升到 %。这说明我国用水的结构在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