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一、古代西亚(两河流域)

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定一部世界上体系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旨在维护奴隶制度(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二、古代埃及(尼罗河)

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法老是最高统治者,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最大是胡夫金字塔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一、古代印度(印度河)

1、雅利安人入侵后建立种姓制度(等级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2、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教义: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

二、黄河与长江流域

第3课古代希腊文明

一、希腊城邦与雅典民主

1、城邦:因地形原因形成“小国寡民”特点

2、雅典:伯利克里改革

(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3)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事的公民发放津贴。(仅适用于雅典的男性成年公民)二、亚历山大东征

雅典内斗,斯巴达与雅典衰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趁机占领,而后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作用: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

三、古代希腊文化

雅典帕特农神庙,供奉雅典娜,多利亚柱式建筑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10---公元前27年)

与迦太基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6年消灭迦太基。

2、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元首制”

二、基督教兴起

约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提倡平等、博爱、互助、鄙视富人权贵。4世纪初获得合法地位。

三、罗马的衰落

1、原因:经济上农业、手工业衰落。政治上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2、分裂: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毁灭。

四、古罗马的文化

圆形竞技场、万神殿。罗马法。儒略历

第5课中古欧洲

一、千年帝国拜占庭

公元395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建立。《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兼容并包了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明。对阿拉伯文明、斯拉夫文明、文艺复兴有重大影响。

二、查理大帝

1、建立:481年建立法兰克王国。800年查理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称查理曼或查理大帝。

2、分裂:843年,《凡尔登条约》,分裂为三部分,奠定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的雏形

三、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发展

392年成为罗马国教。教皇体制。14世纪王权加强,教皇势力相对衰落。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一、领主与庄园(9——13世纪)

结构: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公共区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农奴无人身自由,归领主所有,缴纳各种苛捐杂税。采用劳役地租

二、中古西欧的城市

1、公元10世纪前后,城市复兴(主要在意大利)

2、城市自治:通过赎买获得特许状

三、知识的殿堂

法国巴黎大学(欧洲大学之母),教授“七艺”(语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数、音乐、天文)。英国牛津大学

第7课阿拉伯帝国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麦加,穆罕默德。

教义:安拉为宇宙天地间唯一的真神和造物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通称“穆斯林”。

2、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麦地那622年)

3、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横跨欧亚非)

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地跨欧亚非,奠定哈里发国家疆域基础。1258年被蒙古所灭。

三、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

文化中心: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天方夜谭》。清真寺

第8课古代日本

一、大化改新

1、时间:646年遣唐使

2、内容

政治: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设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

经济:实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3、作用: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基础。

二、武士与将军

武士:9世纪,地方领主组织同族为核心的私人武装用于对抗地方长官“国司”,镇压百姓。幕府:将军政权与天皇并存。1192年镰仓幕府(开始)、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德川家康)

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背景

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2、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特点

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三、实质

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时间:14—17世纪(持续了近300年)

五、爆发地:意大利——扩展到西欧所有国家。

六、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①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②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10课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一、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

2、直接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二、条件

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对地球的了解(主观条件)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客观条件)

三、时间:15—17世纪

1、积极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打破了相互隔绝的局面,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2)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消极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六、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1、主要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

方式:抢劫、垄断殖民地贸易、不等价交换

2、罪恶的奴隶贸易(“三角贸易”)

欧洲(廉价工业品)---非洲(黑奴) ---美洲(黄金、白银、烟草)---欧洲

影响:欧美国家积累了原始资本;非洲失去大量人口,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时间:1640—1688年

二、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四、两大对立阵营: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以资产阶级、新贵族为代表的议会。

五、过程

1、开始标志:1640年重新召开议会

2、共和时期:1649年,克伦威尔(护国公)

3、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推翻了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制

定《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六、影响:

1、国内: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国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被马克思誉为“欧洲范围的革命”。

七、《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

2、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3、内容:①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

②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4、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第12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时间:1775年——1783年

三、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四、战争的经过:

1、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组织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3、独立: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了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

地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结束:1783年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标志独立战争结束。

五、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国内: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国际: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推动了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六、评价华盛顿:美国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

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

七、《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马克思称为“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人权宣言”。

八、“1787年宪法”

1、内容:实行联邦制;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政体

2、影响

积极性:联邦政府权力加强,巩固独立战争成果,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

确立的总统制共和政体,三权分立原则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局限性:保有奴隶制、种族歧视、妇女未获得与白人男子同等权利

第13课法国大革命

一、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二、性质: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经过

1、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2、结束: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大革命结束。

四、影响: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反封建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②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传播。

五、革命成果:颁布《人权宣言》人生来且始终是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主权来源于

国民,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六、拿破仑帝国

1、帝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政变”,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2、制定法典

(1)目的:加强统治,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2)三部法典:

《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意义: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世借鉴)《刑法典》、《商法典》。

3、对外战争

强迫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对英国“大陆封锁”

(1)性质:前期:反抗反法同盟对法国的侵略。(正义战争)

后期:侵略欧洲其他国家。(非正义战争)

(2)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积极影响: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3)兵败滑铁卢:1815年6月18日,兵败,遭到流放

失败原因:长期战争给法国带来经济困难,国内人民厌战,被奴役各国的反抗,外国势力联合绞杀。欧洲封建势力大于法国资本主义势力(根本原因)

七、评价拿破仑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典范。对外战争中,早起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并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了所征服国家,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后期战争则是侵略性战争,侵犯了别国人民权益,并造成法国国内经济困难。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首先爆发于英国,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于纺织业,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工业革命爆发在英国的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三、工业革命重大发明:

1、凯伊飞梭,提高织布速度

1、哈格里夫斯(英国人)发明珍妮机: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瓦特(英国人)改进蒸汽机: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面貌,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富尔顿(美国人)发明蒸汽汽船,在水路交通方面取得突破。

4、史蒂芬孙(英国人)发明蒸汽机火车(1814年“布拉策号”),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人们活动范围。

四、工业革命性质: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又是一场社会变革。

五、影响:

①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影响)

②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的过渡。

④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取代了农业与乡村为主的经济体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也出现重大社会问题。

⑤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第15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

1、背景: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领域)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欧美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较少干预经济。

2、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1)内容:工人提出《人民宪章》(文件),要求取得选举权。

(2)地位: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3、欧洲其他地区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重要人物:马克思、恩格斯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1)内容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b、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c、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d、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意义:标志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三、国际组织

1、背景: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让欧洲无产阶级认识到需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

2、成立:1864年,伦敦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四、巴黎公社(注:本部分内容新版已删除,等待新考纲出来后再行定夺)

1、原因:国际:《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

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2、措施: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限制公职人员工资

3、失败原因:客观:敌强我弱。主观:无产阶级不够成熟。

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的进步主流

4、意义:无产阶级用武力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促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16课殖民地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1804年海地独立,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2、南美独立战争:

(1)原因:西班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激起当地除欧洲白人外所有人民的不满与反抗。(2)领导者:玻利瓦尔,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与他齐名的还有圣马丁,被授予“拉丁美洲解放者”的称号。

(3)成就:1813至1825年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厄瓜多尔。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3、独立的潮流:到19世纪30年代,除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数百年的殖民统治全部结束。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的殖民扩张:

(1)殖民活动:1600年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并以私人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管理。

(2)影响:对英国:掠夺大量财富和生产资料,转化为生产资本

对印度:冲击了印度社会

2、印度的民族起义(1857——1859)

(1)背景:掠夺财富、欺压民众引起印度各界不满

导火线的事件:涂油子弹事件

(2)经过:1857年,,爆发土兵起义,领导者封建王公,杰出人物章西女王。

(3)影响:1858年英国直接管理印度事务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内容:

政治:设参政院。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文化:发展教育,改革习俗

2、意义:

积极: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增强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开启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只学习了技术和军事理念。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时间:1861年

5、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2)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

(3)农奴可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6、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

进步性(1)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局限性(1)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

(2)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3)近代化步伐依旧沉重而缓慢

第18课美国内战

一、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西进运动中,南北方在新建州实行何种劳动制度上存在分歧(黑人奴隶制成为矛盾焦点)

二、原因

1、根本原因:南方黑人奴隶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三、过程(1861-1865):

1、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四、南北战争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统一(林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五、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六、意义: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经过战争,美国南北方政治制度统一起来,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为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北方胜利的原因(待定)

林肯政府颁布法令获得人民支持。北方在人口、财力等方面占有优势。

第19课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一、原因

内忧: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对内封建统治,对外闭关锁国

外患:美国等国的入侵。黑船事件。(直接原因)

二、时间:1868年起,人物:明治天皇和中下级武士

三、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俄国)

四、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统治,富国强兵。

五、措施: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废除关卡、行会制度,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派遣留学生,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制度,建立常备军。

4、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设立新式学校,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派出岩仓使团出访欧美

六、影响:

1.积极性:摆脱了民族危机,迈入近代社会,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局限性: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也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二、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五、影响:

1、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

导到重工业主导。电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

2、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

3、文化方面: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4、消极:工业污染加剧,自然资源破坏,城市贫富分化严重。

第21课近代自然科学

1、近代科学创始人:(波)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

影响:打击宗教神学宇宙观,解放了天文学

2、近代科学集大成者:(英)牛顿:“现代科学之父”;创立牛顿力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系统阐述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物种起源的探索者:(英)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并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

影响;第一次将生物学放在科学基础上,为生物学和其他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电磁理论创始人:(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建立卡文迪什实验室;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

第22课近代文学艺术

一、文学:

1、现实主义:欧洲相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19世纪30年代之后各国社会矛盾频发,影响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

2、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法国人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6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3、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因擅长细致的心理描写,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二、音乐殿堂的乐圣

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开创浪漫主义先河,他创作了众多交响曲,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五交响曲》(又称作《命运交响曲》)

2、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有《春之声》《蓝色多瑙河》等诸多代表性作品,他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三、用生命作画的人

荷兰著名的画家梵·高,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作品《向日葵》。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与产生

1.文艺复兴:⑴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⑵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先驱是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神曲》(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②意大利的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③英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⑶作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4)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是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的经济发生了重要变化。

2.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欧洲远洋航行)<释读《新航路开辟》地图>

3.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随之开始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⑴目的:限制王权。⑵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独立宣言》:⑴内容: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⑵意义:宣告美国的诞生。(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人权宣言”)。

6.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美国是总统制、联邦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7.《人权宣言》:⑴内容: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⑵意义: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794年的热月政变)

8.《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9.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概况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世界步入资本主义门槛(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1.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多次打败反法联盟军队;传播法国革命的思想;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二、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1.工业革命:⑴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⑵概述: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轻工业)开始。⑶实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⑷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⑸动力变化:人力→水力→蒸汽力⑹能源:煤炭⑺时代特征:蒸汽时代。⑻重要发明:①1783年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②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③1825年英国史蒂芬孙研制成火车(作用: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⑼影响: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②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④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⑽工业革命对世界面貌(格局)的影响: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⑾对英国的影响: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2)对中国的影响: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13)英国成为世界强国(世界霸主)的原因

①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②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③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

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2.英国对印度殖民:⑴概述: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代表人物:克莱武。⑵英国对印

度殖民的影响:①对英国: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

条件之一);②对印度:使印度沦为殖民地,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发展,但客观上也促进了

印度向近代化迈进。 3.三角贸易:⑴最先开始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⑵路线: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⑶实质:奴隶贸易。(三角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⑷影响:①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

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给非洲带来

了沉重的灾难,造成非洲的长期贫穷落后。

4.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A.印度民族大起义:⑴原因: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⑵★领导阶级:封建王公;代表人物:章西女王。⑶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

屈精神。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⑴领导人:玻利瓦尔(称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维亚因其命名)。⑵原因: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⑶斗争目的: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

民族独立。

5.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A.宪章运动:⑴政治纲领:《人民宪章》。⑵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⑶性

质: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运动(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⑷ 影响: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

B.《共产党宣言》:⑴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⑵发表的时间:1848年2月。⑶★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欧洲

美洲 非洲

武器、工业品

(出程) 黑人 (中程) 金银、烟草 (归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C.巴黎公社:⑴国家:法国。⑵意义(性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⑶结果:“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的失败成为《国际歌》创作的背景,《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狄盖特。)

三、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彼得一世改革:作用: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并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地位: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改革运动。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⑴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⑵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⑶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②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必须出钱赎买一块份地。(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⑷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⑸作用: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认识: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⑹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美国内战:⑴根本原因:南北经济制度水火不容(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⑵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⑶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⑷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⑸主要措施:①颁布《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主要内容: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以上措施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⑹作用: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⑴原因: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②幕府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激化。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⑶领导人:明治天皇。⑷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⑸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②经济上:殖产兴业,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作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作用: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⑹作用: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

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⑺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8)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相同点:①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②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措施;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点:①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8)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倒幕派就是改革派,天皇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强大,不敢发动群众。(9)向西方学习的一系列措施是使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原因。

4.第二次工业革命:⑴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⑵时代特点:电气时代。⑶新能源:电力和石油。⑷重要发明:①美国人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②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③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了飞机。⑸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⑹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地质破坏,对外侵略扩张加剧,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6.交通工具的影响: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1)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9世纪前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

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最终形成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进一步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

经济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同时,对外殖民扩张也造成了被侵略地区人民的灾难,激起了反抗。

四、思想文化与科技

1.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

2.科技与文化:

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建立的完整近代力学理论体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⑵.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⑶.美籍德国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提出著名的“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⑷.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⑸.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

⑹.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命运交响曲》。⑺.巴尔扎克,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代表作品《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是西方文学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2014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2014.11 第一课文艺复兴 1.14—17世纪,欧洲兴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3.实质: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文艺复兴先驱的是但丁(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5.达·芬奇:意大利画家,也是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和《蒙娜丽莎》。 6.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奥赛罗》。 第二课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⑴主观条件:欧洲人对黄金等财物的渴望; ⑵客观条件:①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对地球的了解(“地圆说”的传播); ③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在欧洲传播。 2.15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为寻求东方财富,开始了新航路开辟的探索。 3.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主要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他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误认为那里是印度,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4.麦哲伦及其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太平洋就是他命名的。 5.如何评价哥伦布? 答:哥伦布既是一个杰出的航海家,也是一个殖民强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6.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①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②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侵略活动也开始了;③使资本主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第三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最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关键是区分物质的变化前的状态和物质的变化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t):在1标准大气压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T=(t+273)k 4、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上述4个事注意事项,可能出实验题的错误判断或出选择题)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玻璃、沥青、松香、和蜂蜡。(记忆并会识别熔化凝固图像) 8、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9、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表面空气流通速度。 10、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白气”是态?是发生而形成的!) 12、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常见的例子:樟脑球(也叫卫生球),分析白炽灯变黑所发生的物态变化) 13、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重点理解一下):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雾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14、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16、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 1、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的产生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有关,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水银应与凸液面的顶部保持水平) 4、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物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

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1、鸦片流毒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直接 危胁到清朝的财政。3、军队丧失战斗力。1839年6月3日, 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林,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意义: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 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国际禁烟日) 二、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侵略者:英国。 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结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 三、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时间:1842年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内容:a、割香港给英国b、赔款2100万元户c、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 的税款中国须向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领土完整受到破坏;政府财政吃紧,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失去官税自主权。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国家政治腐败导致落后,闭关锁国、科技落后也会被动挨打。我们要富国强兵,状大国力,走向富强。 二、魏源与《海国图志》 1、生活年代:鸦片战争时期。 2、突出贡献:“师夷长技以制夷”编成〈海国图志〉。(睁眼看世界) 3、思想主张: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企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要罪行:(1)※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2签订《北京条约》,增开汉口、南京、天津通商口岸。※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爱珲条约》《尼布楚条约》,并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3、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动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 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 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 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 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 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实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 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 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 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 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8、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 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北师大版:检测(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检测(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 解析:选D从对图腾崇拜到对祖先、祖宗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 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 解析:选A武王分封先代贵族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先代贵族后代,不是分封功臣,也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D项错误。 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 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 解析:选B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与材料中诸侯平定部族反抗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诸侯受封后,需要平定当地部族反抗,重新建国,可知分封制初期具有开拓领土,确定疆界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与当地部族对抗,不是诸侯之间的争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周天子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4.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解析:选A材料中孝王和夷王的继位均反映了血缘宗法制在权力继承中的地位,故A 项正确;B、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信息,故D项错误。 5.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2018年高中历史综合质量评估北师大版选修1

综合质量评估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梭伦关于社会等级制度的改革() ①实现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真正平等②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③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梭伦改革实行的是财产等级制度,财产的不平等决定了社会成员之间不可能有真 正的平等。将带①项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 2?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选项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商鞅变法触犯了人民利益,题肢中的四项全部反映了这一问题, 故选A项。 答案:A 3.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 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解析:题目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孝文帝通过整顿吏治,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 答案:C 4. 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 太学的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 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解析:A、B、C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改革;D项属于“庆历新政”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远古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前,发现地点是云南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群居。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第2课氏族聚落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 多年,位于黄河流域,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 1、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蚩尤为首的部落。(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禹是传说时的治水英雄,被称为大禹。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整数和小数 1.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4.小数的分类: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5.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二.数的整除 1.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约数、倍数: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 3.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4.按能否被2整除,非0的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按一个数约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都有2个约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合数至少有3个约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 1~20以内的合数有“4、6、8、9、10、12、14、15、16、18 6.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7.质因数: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北师大版(2018)九历史上第4课 古代罗马文明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罗马的建立,了解三次布匿战争的经过,知道罗马帝国建立及衰亡的基本史实,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教义的演变,知道古代罗马文化的代表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和解读地图,梳理出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通过了解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基本教义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罗马帝国兴起、扩张与衰落,知道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而从中借鉴其历史经验教训;罗马帝国建立后,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通过学习古代罗马文化,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帝国的衰落。 【教学难点】 基督教的兴起,古代罗马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罗马文明兴起于西地中海世界的意大利半岛。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的产生之间有什么联系?罗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又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二、新课讲授 (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教师讲解: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在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城,成为罗马的第一个王。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推翻了王的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不断向周边扩张。 2.教师讲解:罗马共和国在扩张过程中,遇到了西地中海世界的另一强国迦太基,它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了迦太基,开始走上称霸地中海之路。观察教材第16页《布匿战争图》,简要叙述三次“布匿战争”的经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 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 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 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 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 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 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 二、北京人 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 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 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三、山顶洞人 1.距今年代: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 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 生动物。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课外扩展 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2.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化石就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人类的钥匙。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在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5.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的作用:①照明②御寒③熟食④驱兽⑤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 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聚落:①黄河流域----半坡聚落②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 使用磨制石器,以出现农业、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修建村落为特征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 1.距今年代:约6000 多年 2.发现地点:陕西省西安半坡村 3.生产特征: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粟)③会建造房屋(半地穴式)④过着定居生活⑤ 使用彩陶器皿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 1.距今年代:约7000多年 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特点:①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②会挖掘水井③会建造房屋(干栏式)④会烧制黑陶 4.地理位置: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 三、大坟口的原始居民(黄河流域下流)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全)

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柱,:???侧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底面是多边形棱体柱体,: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面圆锥,:???侧面都是三角形底面是多边形棱锥锥体,:?????????有理数?????---)3,2,1:()3,2,1:(ΛΛ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Λ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Λ如正分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2. ¤3. 球体:由球面围成的(球面是曲面) ¤4.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①几何体与外界的接触面或我们能看到的外表就是几何体的表面。几何的表面有平面 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得到线; ③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5.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 ※6.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7.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8. 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人们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 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9.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10. 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两个相同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连成。 ¤11. 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扇形连成。 ※12. 设一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n≥3,且n 为整数),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可以把n 边形成(n-2)个三角形;这个n 边形共有 2 )3(-n n 条对角线。 ◎13. 圆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弧是一条曲线。 ◎14.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 ¤15. 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都属于多边形。有弧或不封闭图形都不是多边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 表示有理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 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图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 正切: 定义:在Rt△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记作tanA ,即的邻边 的对边 A A A ∠∠= tan ;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 ④初中阶段,我们只学习直角三角形中,∠A 是锐角的正切; ⑤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 ∠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二. 正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斜边 的对边 A A ∠= sin ; ※三. 余弦: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斜边 的邻边 A A ∠= cos ; ※余切: 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的对边 的邻边 A A A ∠∠= cot ; ※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 ①)90cos(sin A A ∠-?=; )90sin(cos A A ∠-?= ②)90cot(tan A A ∠-?=; )90tan(cot A A ∠-?= ※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 0o 30 o 45 o 60 o 90 o sin α 0 1 cos α 1 0 tan α 1 — cot α — 1

北师大版六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上溪小学604班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 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 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把0.25化成分数,即1/4,再把1/4这个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1/0.25等于4,所以0.25的倒数4,因 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 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北师大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二、革命的经过 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 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 特征: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 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

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 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2、为打退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战争是正义的。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4、苏俄军民的奋勇斗争。 三、革命的意义 1、性质: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意义)A、是人类历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E、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F、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你如何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

北师大版四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上溪小学604班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

北师大版政治九年级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感受时代脉动 第1课认识社会巨变 1.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遇到百姓生活变化(过去…现在…)鲜明对比的文字、数据或漫画材料, 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出这个结论。 2. 现今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表现: 人们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 文化产品越来越多样化, 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活的丰富, 人们开始注重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育兴趣爱好, 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3.我国国家实力增强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4.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改革开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等。 第2 课了解经济生活 1. 改革的意义: 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了活力;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改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成分及地位: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对增强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5.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面对丰富的商品和多样的服务,我们应如何学会选择? (1)从实际出发,在消费选择时,不要盲目攀比、赶时髦、片面追求高消费;(2)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对一些稀缺资源应当适当节制;(3)消费要有计划,事前要作出合理安排,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更加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4)学会依法维护自己作为消费着的合法权益。 6.学会科学理财的意义: 学会理财,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为家庭增加收入,也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 3 课参与民主政治 1、人民代表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如何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可能13亿人都直接管理家,而只能由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