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

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
论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

摘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如此方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问题设置;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的课堂导入如同经典音乐剧的序幕环节,总是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观众带来最极致的视听感官盛宴。”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初中生物课堂导入充分发挥其应该具备的良好效果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设置问题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通常情况下,问题是促使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产生内在探究驱动力与学习兴趣的重要依据。在疑难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积极迸发出思维与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而这些都将推动他们自身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该问题背后所蕴含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通过在课堂导入中设置一些疑难问题不失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人体的呼吸”这一知识点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边说笑边吃东西时,很容易导致正在食用的食物误进入器官,这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强调“吸烟有害健康”?

冬天若是教室的门窗关闭得比较严实,一段时间之后,教室中的学生就会接连出现“打呵欠”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这样一来,就借助上述几个问题使得学生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我再向学生点明:“上述问题其实都与将要学习的人体呼吸内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此,便能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这节生物课具体要学习到的知识点浓厚的探究兴趣以及求知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任何学科都与社会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社会生活是一切学科知识的最根本来源。初中生物同样也不例外。对此,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用初中生所熟悉社会生活经验或者热点话题,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也能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自身对于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笔者在自身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如,在教学“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穿插了如下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在同患有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一起聚餐时,人们通常会将该患者的碗筷单独摆放,并对其使用的餐具进行非常严格的消毒。

经仔细确认某名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之后,医生对该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此同时,将其进行一定时间内的单独隔离,直到传染性疾病的警报得到解除。

医院还对该患者在就诊前密切接触的人进行预防性治疗。

……

如此一来,借助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就能意识到原来所学的生物知识内容同各自的现实生活实际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这既使他们坚定了认真学习生物的决心与意念,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而这就很好地证明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积极优势与重要作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各阶段各学科中的运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其在显著优化学科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同时,无疑也为各学科的实际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

效果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撑。

初中生正处在追求新鲜事物的敏感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以及积极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恰当运用就很好地满足初中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与最佳化。

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环节中就积极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手段,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这一节内容时,一上课我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依次为学生播放了我国当今的环境污染问题幻灯片以及相关视频。从多媒体教辅设备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当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也使得他们拉响心中的警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很明显,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独特视觉、听觉等效果带给屏幕前的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更引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焦点话题的充分重视与关注,而这都为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节课具体知识点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万事皆有法,但教无定法。相信,只要初中生物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所教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能动地采取具体的课堂导入策略,就必定能在提升课堂导入效果的同时,真正为初中生物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切实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新初中生物教学常规(规范)

初中生物教学规范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了解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第2条认真学习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十个一级主题的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和50个重要概念的内涵;了解课程的教学建议、评价策略。 第3条通读整套教材、细读所教年级教材。了解教材体系、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分析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想一想,议一议”“调查”、“小资料”等栏目所起的作用,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4条按照三维目标和生物学课程性质的要求,合理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5条根据学生现有基础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和设计师生活动。包括探究活动的指导、提问内容与次数、媒体的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注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第6条设计科学的教法、学法,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体现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精心准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第7条倡导集体备课,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按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每个教案内容详实、结构完整、要求恰当,并超前备课2课时以上。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设计低成本实验。实验中既要重视先进手段和技术的利用,又要重视自制实验器材的开发。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和制作实验器材。 第9条做好实验准备,注意实验安全教育。每个实验都要在课前操练一遍,确保课堂实验成功率。实验操作要规范。必须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明确的提醒,排除安全隐患。 第10条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创新实验。 第11条倡导以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或现代科技等“问题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第12条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深度,学生经过思考、交流又能解决。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别人的意见。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今年是我对初中生物教材的第二轮教学。在前面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弱视”。虽然现在初中生物需要统考,也不断有消息称统考将会计入中考,但是不论怎么强调,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这门学科不重视。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要求他们课后再花时间去复习是不可能的,因此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尽可能地记住重要知识点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下是我这一年来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体会。 一、课前 1、优化教材组织,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先根据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 另外,教材内容主要以文字媒体表现的,虽然涵义明确,但有的内容教学特性不强,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对教材知识结构的“顺序”及表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结构。例如,七上生物教材学习了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后,可以接着学习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把光合作用的知识点掌握好了,再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 2、把零散的知识网络化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

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有点连成线,有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例如:七下的生物课本中介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可以与前面的两章《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结合在一起,分析人体内运输的物质是有呼吸和饮食中吸收而来的,最后运输到细胞中,通过“呼吸作用”为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样就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也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把学过的知识点复习巩固。 二、课堂 1、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生物,愿意去学,那么自然就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效率就能提高。众所周知,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形象、生动、真实感,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外,生物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也可以利用投影、视频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他们处于一种快乐的学习情绪中,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脉络清晰的板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板书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我在前面两年的教学中忽视了板书的作用。而这一年来,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了,我尝试把知识点重新归纳精简,用板书呈现出来,发现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很多。例如:七下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艺术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1 引入新课的作用 1.1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1.2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 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1.4 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xxxxxxxx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初中生物课堂新课导入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生物课堂新课导入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初中生物课程目标的主要基地,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话题和焦点。生物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八个方面论述了生物新课的导入方法,分别是结合生活导入法、激趣导入法、图片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俗语、名言引入新课、故事导入法等。并对导入语的使用提出了几条建议。 关键词:新课导入有效性探究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否能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导入新课时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的导入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新课导入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结合生活导入法 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导入: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在我们呼吸的时候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这样以来地球上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又是谁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氧气。教师顺势可以设疑:那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可以产生氧气以外,还能产生什么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又需要哪些原料呢?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导入到新课当中。 生物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课堂上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在讲《眼和信息》这一节中我们可以这样导入:“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怎么近视后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知识,学生求知迫切。 这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不仅让学生觉得学起来轻松,而且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学习起来就更有针对性了。而对于老师而言,更能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 二、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时如果能以“趣”入境,使学生对学习的主 题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增加趣味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学为“乐”,保持整堂课注意力的集中。例如在讲《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昆虫的多样性》的视频,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到昆虫的话题上,然后顺势提出:“美丽的蝴蝶是由肥胖的毛毛虫变来的,你们相信吗?”这个极具冲击力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给同学展示“蝴蝶的一生”,然后教师引导:看了蝴蝶的一生,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吧,看看它们到底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三、图片导入法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与学 摘要:教学是教与学共同活动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平台和主阵地,也是学生“想学”、“会学”的练兵场。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把教学推向纵深的基本动力。教学的本质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调查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目的是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把握教学主动权,为下一步纠正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做好理论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教与学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热爱,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这是生物课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可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中,揭示生物现象本质。如在讲述《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时,最好把注意力放在事实和现象的联结点上,即“在阳光下每一片绿叶都在进行生命活动”。科学家利用实验的方

法探索这种奥秘,并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利用这种生命活动实现粮食生产的工厂化还处于探索阶段。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仔细想想,这种生命活动是怎样依靠土壤、空气中的物质生产有机物质的,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环境与生活的,并畅想“绿色与我们未来的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地位体现出来。“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都是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所以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牢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与方向。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doc

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 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简化属性研究。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要注意灵活调度,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普及生物研究史。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

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普及生物研究历史,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总之,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胡秀芝 初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教材中充满了问题、观察、实验、探究、讨论和信息浏览的任务,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使初中生物课堂符合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交流合作为形式,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走向高效的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初步探索了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五环节范式”,即: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信息阅读、反馈评价。 下面以五个环节中的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探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问题呈现:问题呈现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和情景引出文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问题提出应重点呈现学生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炼问题,学会归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 案例1 七年级《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生物课上,我首先出示了这样一份问题表格: 生物体的结构由什么构成的 1 如何使用显微镜? 2 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什么差异? 4 细胞中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5 什么是dna? 这些问题主要根据学生学习生物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欲望设计的,符合学生生物课上探究规律。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问题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以让学生寻找解决的办法。问题1让学生学会了制作临时装片;问题2让学生画出了细胞结构图;问题3 让学生明白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与不同;问题4 让学生知道了细胞核的作用;问题5 让学生初步明白了dna的主要作用。 通过问题呈现,学生找到了学习生物的路径,把握了生物的知识,激活了课堂的活力。 2、对话交流: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一种对话。课堂上,应让教师与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对话,使问题解决逐步引向深入。“对话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捷径和平台。教师要从合理营造对话环境,有效构建对话关系,有序组织对话交流,及时进行归纳整合,让问题进一步凸现和明了,使对话层层深入,实现对话效益最优化。 案例2 七年级《植物体的组成》 生物课本p25页有一个讨论题:通过观察,你发现叶片是由哪几种组织构成的?每种组织的功能一样吗?在观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了分组讨论,相互交流看法,接着我们师生展开了如下对话: 师:如果一棵树的树皮被剥了,这棵树能活吗? 生:不能活了。 师:你有什么依据吗? 生:树皮是植物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它的作用就是保护、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停止了这种保护和物质交换,树的生命就会衰竭,最后死亡。 师:真聪明。 这种对话,跳跃了书本情景,又切合了书本原理,在更高层次上显现了学生的理解,在实际情景里,体现了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运用。这种对话视角独特,让学生品尝了生物学习的价值。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导入初探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导入初探-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导入初探 摘要: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依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及自身的教学经历,初步探讨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如何体现趣味性、多样性和整体性,使课堂导入更为有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导入;趣味性;多样性;整体性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通常在刚上课的3~5分钟,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统称为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是拉近师生关系、沟通已知到未知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唤醒注意力、激发思维动机的兴奋剂与推进器。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他们善思善学的良好习惯,所以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而评价课堂导入的标准中有三项非常重要,即趣味性、多样性、整体性,以下以本人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案例为基础,探讨如何在课堂导入中体现以上三项特性。 一、巧设悬疑——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一般仍停留在前一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上,如何快速高效地吸引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注意力,让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课程,展现自我,合作探究知识要点,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导”。巧设悬疑,一方面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将这些问题作为学生进一步深学细究的“导火索”,通过

层层拨开导入问题的面纱,最终直指知识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以《生物的无性生殖》为例,笔者参照“谁动了我的奶酪”模式,设置课题“谁动了熊猫咪咪的早餐?”开题就将悬疑概念导入,引发学生猜想,而开篇后随着“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的歌声,以及教师“为什么歌中的熊猫会没有早餐,你能在歌词中找到答案吗?”的提问,通过接二连三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回忆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进一步思考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区分这两个概念。对比传统导入时,先复习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然后由教师给出无性生殖的概念,接着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比较这一方法,学生由原来的概念的识记者,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自主的构建新知,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很好地体现,学得更扎实也更愉悦,正如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的:概念的建立过程比概念本身还重要。 二、活用资源——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导入设计中,许多老师常常会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活中隐藏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时时刻刻关注和留意一些生活细节,挖掘身边的“宝库”。 比如说,近年来一些综艺节目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例如《最强大脑》和《爸爸去哪儿》等。如果能挖掘其中的资源运用于课堂导入,则往往会很受学生欢迎。在《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中,可以将《最强大脑》中的“盲指过天桥”调整成在课堂上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个挑战活动(60个红绿板块随机组合成天桥,参赛者必须按顺序记忆每一个板块的颜色,记忆时间为1分钟),并以此导入新课,

(完整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考试题

▽▽▽▽▽▽▽▽▽ ▽▽▽▽▽▽▽▽▽ 线 ▽▽▽▽▽▽▽▽▽ ▽▽▽▽▽▽▽▽▽ ▽▽▽▽▽▽▽▽▽ 装▽▽▽▽▽▽▽▽▽ ▽▽▽▽▽▽▽▽▽ ▽▽▽▽▽▽▽▽▽ 是研究 和 的一门学科。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 。 2、根据近年来生物教学改革探索积累起来的经验,我们可以从教学活动方式、方法的视角,把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分为 型、问答型、学导型、 型、 种现代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 的重要课题。 6、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学习和 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存在价值,彼此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7、科学思维的方式包括 思维、 ▽▽▽▽▽▽▽▽▽ ▽▽▽▽▽▽▽▽▽ 订 型五种类型。 思维、 思维和 ▽▽▽▽▽▽▽▽▽ ▽▽▽▽▽▽▽▽▽ ▽▽▽▽▽▽▽▽▽ ▽▽▽▽▽▽▽▽▽ ▽▽▽▽▽▽▽▽▽ ▽▽▽▽▽▽▽▽▽ ▽▽▽▽▽▽▽▽▽ ▽▽▽▽▽▽▽▽▽ ▽▽▽▽▽▽▽▽▽ ▽▽▽▽▽▽▽▽▽ ▽▽▽▽▽▽▽▽▽ 3、生物课程标准包括 、 、 、 四部分。 4、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第 3 页(共 16 页) 第 4 页(共 16 页) 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 评价相结合, 思维等。 8、课程目标是 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指所有初中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 学习应 当达到的目标。 9、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 ▽▽▽▽▽▽▽▽▽ 第 1 页(共 16 页) 第 2 页(共 16 页)

▽▽▽▽▽▽▽▽▽ ▽▽▽▽▽▽▽▽▽ 线 的,即 、 和 。 10、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 念和科学习惯,它包括 、 、 和 四个方面。 11、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 、 、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 交流。 1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 ,激励 和改进教师教学。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生物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生物学( )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录《生态系统》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并感受一下《美丽的大森林》。(播放一段视频) 师(强调):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大家要认真听里面的解说,并思考森林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 师(看完影片并经学生思考后总结):这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一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该怎么称呼呢? 二、联系实际,探索新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地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师:同学们看完了《美丽的大森林》的影片,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水的世界。(课件展示:一个水族箱)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族箱,你们认为这个水族箱能称做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 师(强调):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这样你们对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23页插图,并讨论其中的思考题。老师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师: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组成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播放《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影片录像。要求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问题: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随着动物摄食的过程,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细菌和真菌:它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把动物的残体及其他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份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 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它们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三、列举实例,加强说服力 师(举例说明):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边的泥巴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泥巴,它实际上是一种藻泥。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而且链头都是生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