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1-1)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1周测试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11周测试

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

2015级高三(上)Array历史复习测试(13)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2.有学者认为:“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本质特征是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据此判断,下列属于小农经济范畴的是( )

①千耦其耘

②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合作社经济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③

3.右面高雄市苓雅区行政区划部分截图突出反映了( )

A.政府对基层民众的严格管理 B.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D.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4.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5.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

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

6.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7.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8.当时,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自己那里去。这种状况表明当时美国

A. 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B. 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C. 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思想

D. 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9.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官员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

A.政府对议会的决策有一定影响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10.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11.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C、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D、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12.2006年4月27日,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采访了“总统府”,当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对于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1949年,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C.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

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3.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4.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5.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6.在清政府决定利用义和团反帝之后,清廷主管外交的大臣许景澄、袁昶联名上书道:“今朝廷方与各国讲信修睦,忽创灭洋之说,是为横挑边衅,以天下为戏。……团民非义民,不可恃以御敌,无故不可轻与各国开衅”。对这份上书最准确的理解是

A.义和团运动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加剧

B.两人反对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

C.清政府内部关于是否开展反侵略斗争矛盾尖锐

D.两人反对清政府支持义和团运动“灭洋”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这反映了

A.美国积极关注义和团运动的动态

B.美国打算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

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

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利益

19.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2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22.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A.清末新政的实施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戊戌变法的失败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3.恩格斯在甲午战争进行时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他认为“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将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4.“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国成立后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C.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5.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4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

27、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1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1、【解析】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中央官制,当时宰相位高权重,不符合“合理”、“互为节制”,故A项

错误;魏晋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相权能适当节制皇权,皇权又能通过有效政府机制来控制相权,比较符合“合理”“互为节制”,故B项正确;内阁制度是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逐渐形成的辅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清朝的军机处已经达到君主专制的顶峰,原有的宰相对皇帝权力的限制几乎完全丧失,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B

2、【解析】①是奴隶社会集体劳作的表述,②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③是新中国在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时实行的集体经济,④是在公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②④符合小农经济的特点,选择C 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路、里、街,无法反映政府对基层民众的严格管理,故A项错误;图片无法反映商

业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图片无法反映的是高雄市苓雅区行政区划,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项错误;从“仁政里”、“人和里”、“仁义街”等信息可知,里、街命名与儒家思想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材料不能表明“联系性”,故A项错误;“在哲学上”、“在生物学领域”、“在《物理学》一

书”,表明研究领域宽广,“不主张放弃现实”、“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指出具体事物是”表明注重客观实际,故B项正确;“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涉及人文主义,但不能表明其科研的主要特点就是“浓厚”的人文主义,故C项错误;“家学”、“遗传影响”均未涉及,故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里斯提尼没有建立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破了血缘,打破了

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二者的措施有利于集权,故C项错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 项错误。

【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根源在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故选A;材料中体现了自由贸易的信息,排除B;材料体现的自由主义思想,排除C;由“美国各州”,可知美国实现了统一,排除D。

9、【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责任内阁制下,政府官员参加议会会议,会对议会的决策

有一定制约作用,故A项正确;议会始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而非决策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行政部门对议会的监督,故C项错误;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行政机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10、C略

11、D略

12、D略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实力对

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最终取胜的依

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洋务运动中虽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

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

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

所以B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D项说

法错误。

14、【答案】D

【解析】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津条约》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定的,故B项正确;《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故C项错误;而《辛丑条约》虽然和美国有关,但却是在1901年签订,故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16、【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是否利用义和团进行反帝,清政府决定利用,而这两人反对。

17、【答案】C

【解析】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根据材料中“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说明B项正确。A项中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00年;B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9、【答案】C

20、【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D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新式教育与科举融为一体,故B项错误;C

项说法本身错误,故可以排除;材料反映的现象科举制度影响的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阶段特征。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项“义和团运动时期”和D项“辛亥革命时期”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C项时间不符;《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错误;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内容有废除科举、编练新军,很多读书人觉得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现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主,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3、C略

24、A

解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人民对封建帝制的不同态度,辛亥革命前认为反对帝制的人是疯子,辛亥革命后则认为坚持帝制的人是疯子,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知现在A项。

25、B

分析:A项不正确,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C项内容的前半部分说法错误,与中国历史发展不符合。D项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国字的解释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国字中间是个王字,表明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想推翻清政府后自已成为最高的统治者“王”。

26【答案】

(1)战略价值: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4分)

变化: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2分)

原因: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4分)

(2)理由: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1)“战略价值”依据材料逐句进行分析概括,从新疆的地理位置对俄国当时政治、经济的作用来概括;“变化”依据材料从第一句“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和最后一句“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可以得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年代当时俄国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的要求思考。学#科%网

(2)“理由”可以依据材料“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得出,西北边患严重,依据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得出,新疆的战略地位重要。从而总结出左宗棠提出新疆建省的理由: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27、一等(11—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试题分析:此题未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做到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在材料中找到一个观点;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点评: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解题思路为:

1、找(紧扣评论对象,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