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

第23卷第3期2011年8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Vol.23,No.3Aug ,

2011收稿日期:2011

05

25;修回日期:20110628

作者简介:纪志成(195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物联网技术、电气传动、风能系统、智能控制等,E -mail :zcji@jiangnan.edu.cn

文章编号:1005-

1538(2011)03-0048-0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

纪志成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物联网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和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交叉渗透的产物,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其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并且在社会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应用。针对当前博物馆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设计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扩展灵活等优点。构建的测试平台验证了该系统良好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关键词:物联网;环境监测;博物馆;无线传感器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文物分布遍及全国,文物保护任务复杂而艰巨。当前,因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很多文物被损坏或丢失,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是文物管理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的博物馆环境监测手段,基本上以人工巡检为主,并通常要在监测区域内部部署大量的线路,体积庞大、造价高,特别是在电源供给困难、工作人员不能到达的区域或是无通信网络的区域,监测的难度大大增加。此外,一旦线路部署完毕,就很难根据监测的需求改变监测任务,以至系统可重用性差。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成功应用,为文物保护与管理提供新的途径。所谓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是利

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RFID )、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协议,通过互联网与电信网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 、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进入

21世纪后,物联网更朝着体积更小,能耗更低、能量利用率更高的趋势快速发展。物联网在军事、国防、

工农业、环境监测、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

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巨大的实用价值[1]

。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博物馆环境监测的优势[2]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传感器节点的体积小且整个网络只需要部署一次,传感器网络部署对所监测环境的影响很小;(2)传感器节点数量大,分布密度

高,具有数据采集量大,精度高的特点。(3)传感器

节点本身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存储与通信能力,可以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进行较为复杂的监控,并且在节点间进行协同监控。此外,应用于环境监测的传感器网络,一般具有部署简单、便宜、长期不需更

换电池、

无需派人现场维护的优点。通过密集的节点布置,可以观察到微观的环境因素。因此,将物联网应用于博物馆环境监测中,通过传感器网络监测得到环境数据为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探索适合文物生存的环境特点提供数据支持,并且在监测文物环境过程中可以智能发布预警警告,既能提高文物的保护水平,又能节省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

1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需求

系统的设计目标为: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博物馆中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要求传感器节点在监测区域内构成网络,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并将采集所需的数据实时地传送给监

第3期纪志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49

控终端,使博物馆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监控终端查询所需的数据。其需求可以具体归纳为:

(1)具有远程访问的功能,管理人员可以远程监控传感器网络的状态和数据;

(2)作为环境监测,需要有足够长的网络生存期;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传感器网络的部署和工作不能影响文物;

(4)具有感应和搜集数据能力。传感器网络能够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等参数进行采集;

(5)数据存储能力。它能将大量的传感数据存储到远程数据库,并能够进行离线的数据访问。1.2系统的体系结构

一个适用于环境监测的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应该是一个层次型的网络结构,最底层是部署在实际监测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向上依次是基站,最终连接到Internet[3]。通过监测区域部署传感器节点来完成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的采集,各节点以自组织方式构成无线网络。各传感器节点收集到的信息经汇聚节点汇聚后,通过Internet送给监控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了对温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将该监测系统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数据采集模块和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由传感器节点对环境因素进行采集,例如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等。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统一的路由协议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发送到网关,由网关通过互联网将数据发送到后台数据中心,使用监视软件对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参数进行动态实时监测。

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拓扑图

Fig.1The topology of museum interi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2硬件设计

2.1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每一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和无线通信功能,传感器节点由传感模块(由传感

器和A/D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模块(包括

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数据传输模块及

能量供应模块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

2.1.1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获取博

物馆室内的环境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

感器模块中可应用的传感器种类很多,有温湿度传

感器SHT11[4]、光照度传感器TSL2550D、振动传感

图2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组成

Fig.2The sensor hardware

50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23卷

器ADXL202等,分别采集博物馆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振动等参数。

2.1.2处理模块处理模块由嵌入式操作系统构成,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数据并负责协调传感器节点各部分的工作。处理器模块还具有控制电源工作模式的功能,实现节能。处理器模块还负责处理由其它节点发来的数据。

目前,传感器节点的处理器模块多采用STM32F103C处理器[5],它采用了Cortex TM-M332位的RISC内核的新型ARM。工作频率可达71MHz,内置高达512kB的闪存和64kB的SARM,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具有高达90MIPS的处理速度。该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 总线的外设,有2个12位ADC(16通道),3个通用16位定时器,并具有CAN总线接口,SPI总线接口,USB接口和USART控制器等多种通信接口。Thumb-2指令集带来了更高的指令效率和更强的性能,内置紧耦合的嵌套矢量中断控制器,能够处理多达43个可屏蔽中断通道和16个优先级,对中断事件的响应比以往更迅速,工作电压可以在2.0 3.6V之间,能够实现耗电最优化。该增强型处理器芯片支持睡眠、待机、停机三种低功耗模式,可以在要求低功耗,启动时间短和多种唤醒事件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非常适合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2.1.3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处理器输出的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及传输网络传送给远程的控制中心。解决无线通信中载波频段选择、信号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编码方式等,并通过天线进行节点间、节点与基站间数据的收发。目前,在无线通信领域应用较多的无线通信模块有Chipcon公司的CC2420[6]。CC2420是首款符合2.4GHz IEEE80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该器件包括许多额外功能,是第一款适合用于ZigBee产品的器件。它基于SmartRF03技术,以0.18μm CMOS工艺制成,只需极少外部元器件,性能稳定且功耗极低。CC2420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超过了IEEE802.15.4标准的要求,可确保短距离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此芯片开发的无线通信设备支持数据传输率高达250kbps可以实现多点对多点的快速组网。

该芯片除了具有工作电压低、能耗低、体积小、组网灵活等特点外,还具有输出强度和收发频率可编程的特点。外部采用类似于SPI的接口,可以和微控制器直接相接,非常适合于低能耗和小体积的场合应用该模块,它提供了一个12针的与处理器模块相连接的接口。

2.1.4能量供应模块能量供应模块为传感器中其他几个模块提供工作电源。一旦能量耗尽,节点就退出网络,其他的节点将重新组网,原来的路由将改变,通过能量决定了网络节点的寿命。在用于博物馆环境监测的系统中不适宜采用常规的交流供电方式,因为在展厅内铺设电线可能会增加火灾安全隐患,所以常采用两节五号电池组成。电源管理单元用于选通所用到的传感器,常采用多路器芯片ADG715BRU,在I2C总线的控制下选通所用到的传感器,即让传感器在使用时才带电,不使用时处于休眠状态,使节点更节能[7]。

2.2汇节点的设计

系统中的汇节点用于收集物理位置相对集中的一些展厅内的传感器节点上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汇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送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汇节点向各个展厅内的传感器节点发布查询和监视命令。本研究所述的汇节点采用Crossbow 公司的MIB520网关,它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站,提供的2个独立端口:一个用于在线Mote编程,另一个用于USB数据传输。MIB520带一个板载处理器,可运行MICA处理器、射频板。由于应用USB 总线,故无需外部供电电源。基站通过无线点和其他节点通信,通过端口和服务器通信。这样,基站在主机系统和其他的网络上提供了一个发送和接受信息的桥梁。它构成了网络的一部分,并且是数据从各节点直接穿到它上面。对网络上的其他节点来说,基站节点能无功耗的向PC主机发送信息。

3协议的设计

无线通信模块CC2420中的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协议符合802.15.4规范[8]。物理层(PHY)主要在硬件驱动程序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传输和数据的管理。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受,管理服务包括信道能量监测,链路质量监测、空闲信道评估。它工作在全球统一、无须申请的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频段2.4GHz 频段,传输速率为250kb/s。此外,它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的方式,调制方面采用了正交相移键控(QPSK)的调相技术。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采用的也是IEEE.802.15.4定义的标准。IEEE802系列标准把数据链路层分成了逻辑链接控制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层)。MAC层的主要目的是定义数据包在介质上怎样进行传输,包括无线链路怎样建立、设备的维护与断开、帧传送与

第3期纪志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51

接收、信道接入和控制、帧校验和快速请求重发、时间间隔管理和广播信息的管理等。其主要功能是处理所有对物理层的访问,并负责完成信标的

同步、

支持个域网络关联和去关联、提供MAC 实体间的可靠连接、执行信道接入的CSAM-CA 机制等任务。

在IEEE802.15.4标准中没有定义高层和互操

作行的底层,

但是一个定制的协议应该获得用户和无线网络之间最大的交互,这种协议包括[9]

:(1)控制信息(如:脉冲,应答信号),用于检验网络状态;

(2)管理信息,用于访问网络中的部分配置并改变

一些重要的监控参数;(3)数据信息,

接收无线网路中的数据;(4)错误信息,用于探测系统故障,如低

电量或者通信故障。

为了提高系统中能量的利用效率,本系统开发了一个新型的基于定向天线、休眠和激活状态的MAC 协议,每个节点和网关均需配备指向网关定向天线,

每个天线管表面有4/5被金属覆盖。一旦部署好网络,

每个设备被唤醒,进入初始空闲状态(初始化),这使得CPU 运行并完全启动设备需要一段时间。接着设备进入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处于监听模式,对时间间隔T set -up 进行监听。在这个阶段期间,

网关开始向每个节点的天线(金属化的表面)广播一条HELLO 信息并发送它的ID 号,一定的时间

后退出这一阶段。发送完信息之后,

等待一个设定的时间,搜寻节点信息并转换到随后的设备中,重复

这个过程直到T set -up 结束。每个节点都执行一样的过程。很显然,每个节点只利用天线发送、接收信息。此外,每个节点只接收网关发来的HELLO 信息并丢弃其它的信息。当探索阶段结束后,每个设备进入管理阶段并且开始它的工作周期,监听和睡眠分时段定期交替。根据先前网关发送的HELLO 信息,每个节点以单一的方式向网关发送HELLO 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输阶段是监听状态下发送机再次要求工作之后的时间间隙。相反的是,根据先前的传送阶段的节点的HELLO 信息,网关以单一的方式向不同的节点天线发送HELLO 信息。每个设备都保持在状态直到电池耗尽,然后进入切断阶段。

图3反映了能量的使用效率,表明了网关作为

网络中大量节点函数的相对使用期,

横坐标表示节点的数量,纵坐标表示网关的相对使用期。这是通

过使用全向天线的四个标准化的天线(4个金属化的表面)获得的。通过定向天线提供的信息注意到:特别是网关的相对使用期随着节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值达到100%

图3网关的相对使用时间VS 节点的数量Fig.3

Gateway relative lifetime vs.number of nodes

4系统测试

本系统选取了多个适用于监控博物馆环境因素的传感器节点,这些节点分别对环境因素数据不断地进行实时收集。首先在PC 机上安装Mote-View [10]软件,并且在该软件上对这些传感器节点进行ID 选择、频率控制、端口号等属性设置。用户通过USB 接口将MIB520(网关节点)与PC 机相连,将

其电源打开,可以在PC 机上通过MoteView 完成以

下功能:

1)观察网络的拓扑结构。将传感器节点分别放在室内各个不同的位置,通过上位机上的Mote-View 软件的Topology 界面可以观察该无线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实验发现,当改变节点的位置时,MoteView 上的拓扑显示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52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23

图4网络拓扑结构

Fig.4

Network topology structure

2)实时收集各种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感器在感知覆盖域采集数据,然后将感知的数据通过单跳或多跳路由传递给数据汇聚节点。数据交递的频

率取决于算法所采用的模式。在本网络中,PC 机采取的是连续模式收集各传感器的数据。收集到的数

据与阈值进行比较。若超过阈值就在现场进行报

警。轮询的时间间隔可由用户通过MoteView 的参数设置条件进行修改。图5为目前各传感器节点所监测到的数据。图6将数据更直观地以曲线图表示出来

图5采集数据显示

Fig.5

Acquisition data

shows

图6数据图表显示

Fig.6

Data shown in the chart

通过在PC 机上通过Moteview 软件中的Alert Manager 功能对每个传感器节点进行报警条件、报警动作及报警信号间隔的设置,为各传感器节点设

定报警阈值。如:对温度传感器节点的报警条件进

行如下设置:当温度值连续10分钟超过20摄氏度时,节点开始每个小时都给管理员发送警报E -

mail ,

第3期纪志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53

这样即使管理员出差也可以对博物馆中的环境进行

监测。同时,通过该管理界面,还能进行节点报警的状态进行调整、增添或删除等操作。管理与邮件发

送界面分别如图7与图8所示

图7

报警阈值设置

Fig.7

Set the alarm threshold

value

图8邮件的发送Fig.8

Sent the E -mail

5结论

本工作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地给出

了网络中各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以及上位机监控软件的功能设计,建立的演示系统表明本博物馆环境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测量准确

性,

传感器节点所采集到的环境因素的数据达到了预计数据的收集效果。此外,系统具有网络节点体积小,安装和拆卸方便灵活、节点功能扩展性强,通过增加相关的传感器实现其他监测功能等优点。相

比传统文物环境监测,

该系统不仅在数据采集精确度上显示出了优越性,而且在数据收集、管理和数据

结构化存储方面体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为文物保护管理与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杜晓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工程应用[M ].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

2010:5-7.DU Xiao -tong.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M ].Beijing :Mechanical Indu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0:5-7.

[2]曹明华.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和应用[D ].

兰州理工大学,

2009.CAO Ming -hua.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D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9.[3]任丰原,黄海宁,林

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 ].软件学报,

2003,14(7):1281-1291.

REN Feng -yuan ,HUANG Hai -ning ,LING Chuang.Wireless sen-sor network [J ].J Software ,2003,14(7):1281-1291.

[4]岳鹏霞.基于ZigBee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8):181-184.

YUE Peng -xia.Based on ZigBe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J ].Mod Computer (profes ed ),2009,(8):181-184.

[5]STM32F103datasheet.[S ]意法半导体(ST )公司,2007,11.

STM32F103datasheet [S ].ST Corporation ,2007,11.[6]占

宇,段智敏,杨华栋,等.基于CC2420模块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6):18-18.

54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23卷

ZHAN Yu,DUAN Zhi-ming,YANG Hua-dong,et al.Wireles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based on CC2420module[J].Sci Technol Innov Herald,2010,(26):18-18.

[7]何文德,杨凤年,刘光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安防科技,2007,(7):71-73.

HE Wen-de,YANG Feng-nian,LIU Guang-ca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n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J].Secur Saf Technol Mag.2007,(7):71-73.

[8]王秀梅,刘乃安.2.4GHz射频芯片CC2420实现ZigBee无线通

信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5,(3):59-62.

WANG Xiu-mei,LIU Nai-an.2.4GHz RF chip CC2420realize ZigB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sign[J].Int Electr Elem,2005,(3):59-62.

[9]Luca B,Giovanni C,Davide Di P,et al.An embedd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ystem for cultural heritage

monitoring[C]∥2010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or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2010:185-190

[10]MoteView用户指南[S].Crossbow公司,2007-06-19.

MoteView user guides[S].Crossbow Corporation,2007-06-19.

Indo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museum based on IOT technology

JI Zhi-cheng

(Jiangnan University,Jiangsu,Wuxi214122,China)

Abstract:Internet of Things(IOT)is the intersectional product of multi-disciplines such as sensor technology,wireless communication,network and embedded computer technology.The IOT technologies with rapid growt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areas as soon as the concept of IOT is put forward.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curr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museum,an overall solution design based on IOT technologies is proposed to monit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 of museum.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plans of sensor node and sink node which has the characters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low cost and good extensibility are given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overall solution.Furthermore,a testing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to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design solution.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useum;Wireless sensor nodes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环境监测的定义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许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综合技术,可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前苏联学者曾提出,生态监测是生物圈的综合监测。美国环保局把生态监测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2 、生态监测的对象 生态环境监测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它是以监测生态系统条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趋势,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监测的对象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另外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提出了生态监测的因子。 3 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2个基本的空间尺度,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两大类。 (1)宏观生态监测。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等进行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制图技术等进行监测。 (2)微观生态监测。其监测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它是对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集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起主导作用,且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4 、生态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的交叉,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领域。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因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复杂变化过程,受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自然因素等的影响,长期监测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其还具有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生态监测系统性强。生态监测本身是对系统状态的总体变化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实现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实现研究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和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又一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物联网是通信网络的延伸,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借助通信网络随时获取远端的信息。而作为物联网技术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在严酷环境中对环境参数的检测和采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几种关键技术,如节点供电、自组织路由,以及和互联网的连接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路由设计等。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环境监测、ZigBee、TinyOs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2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环境监测典型应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无线采集节点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节点结构及功能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硬件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节点路由协议实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无线网关设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网关与上位机通讯协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 网关路由协议实现............................................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上位机通信与数据分析处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1上位机通信软件结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结束语..................................................................................... 错误!未指定书签。1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被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又一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美国研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163 电子技术 1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系统等硬件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监控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突破,尤其是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环境监控中的硬件设备等等,在当今物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趋势下,随着环境监测监控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下一步环境监控的重要手段,把符合“物物相连”等要求的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纳入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数据采集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相互协作,完成相关的环境监测业务。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类型环境要素接入时系统要求高、传输方式单一、数据采集可靠性低的问题。 2 系统介绍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万 军1 ,张新婷2 (1.科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1500;2.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 210098)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解决了多种类型环境要素接入时系统要求高、传输方式单一、数据采集可靠性低的问题,具有多种类型环境要素可同时接入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数据可靠、有利于判断数据的正确性、便于用户使用和升级、传输方式多样、适用于不同环境监测场合。关键词: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f34063581.html,ki.37-1222/t.2017.12.147 图1 是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上传至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 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采集锅炉负荷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上传至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控制指令包括废气污染物控制指令、废水污染物控制指令、设备运行控制指令、室温控制指令、室内湿度 控制指令。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还包括网关,网关用于目的地址解析。 由于采用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采集锅炉负荷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网络拓扑结构合理,数据准确性高,便于用户使用和升级。 由于物联网用于采集终端和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的数据传输,使得多种类型环境要素可同时接入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由于物联网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3 小结 (1)采用物联网用于采集终端和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的数据传输,使得多种类型环境要素可同时接入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 (2)由于采用了废气连续在线监测仪、锅炉运行负荷采集装置、废水在线监测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多种采集终端接入的技术手段,多种环保数据的采集为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3)上传采集终端自身的工作状态包括废气连续监测仪自身的工作状态和废水在线监测仪自身的工作状态,使得用户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判断数据的正确性以及系统的维护。 (4)采用包括环境监测服务器、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物联网、环保数采仪、采集终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废气污染物的数据、采集废水污染物的数据、采集锅炉负荷数据、室温数据、室内湿度数据以及自身的工作状态并上传至环保数采仪,环保数采仪用于将接收的环保数据汇总后上传至经物联网上传至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将接收的环保数据保存至环境监测服务器,用户经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监测环保数据并发出控制监控指令至采集终端,环境监测服务器用于向用户提供环保数据,网络拓扑结构合理,数据准确性高,便于用户使用和升级。 (5)采用环保数采仪的技术手段,由于环保数采仪允许多种协议输入,统一格式输出,解决了传输方式单一的难题。从整体上说,本系统布局合理,连接简单,适用于不同环境监测场合。 作者简介:万军(1982-),男,江苏南京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机场,楼宇,工业园区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

lora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 解 决 方 案

一、系统背景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为此创羿兴晟研发了多款lora产品,例lora控制终端CY-LRB-102、lora检测终端CY-LRB-101、lora控制终端CY-LRW-102、lora检测终端CY-LRW-101等产品型号,还有多款产品正在研发中,通过lora窄带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场所内环境,包括pm2.5、CO2含量、光照、粉尘颗粒物浓度、环境温度气压等的监测,打造lora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实现对环境状态的提前预警,实现从被动承受到主动防御的转变。 一台lora控制终端可连接16-32个环境传感器。Lora远距离通信,大大减少了中继的成本。本系统可应用于机场、车站、工业园区、居民区、学校等各种需要监测实时环境状态的场景,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提前预警。 二、系统组成及总体设计 lora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由各种环境传感器、lora控制终端CY-LRB-102、lora检测终端CY-LRB-101、DDC设备及云数据管理平台等几个部分组成。 系统总体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环境数据管理中心、lora控制终端CY-LRB-102、lora监测终端CY-LRB-101以及DDC 设备,该系统lora控制终端CY-LRB-102与各类传感器以有线一对多方式相连,采集传感器的模拟量数据;lora控制终端CY-LRB-102与lora监测终端CY-LRB-101采用lora无线一对一的通信方式,传输传

感器的模拟量数据;lora监测终端CY-LRB-101与DDC设备以有线多对一方式相连,将环境信息发送给DDC设备,并将数据上传到环境数据管理中心。 lora控制终端CY-LRB-102向下与传感器根据modbus通信规约通过RS485方式连接,向上借助lora网络的超长距离无线通信能力与lora监测终端CY-LRB-101通信;lora监测终端CY-LRB-101向上与DDC设备根据baet通信规约通过RS485方式连接,将采集的环境数据通过DDC设备传回环境数据管理中心。lora控制终端CY-LRB-102与lora监测终端CY-LRB-101内都有modbus/baet通信规约机制,可根据需要转换通信机制。若遇障碍物严重遮挡,导致lora控制终端CY-LRB-102与lora监测终端CY-LRB-101不能正常通信时,可增加中继节点以使采集的数据传输至Lora监测终端CY-LRB-101。 环境数据管理中心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智能分析每个接入传感器的状态,并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供授权用户访问使用。由此可见,该系统可实现上电即用、网络简单、数据上传、数据下发、抗干扰等功能,实现环境数据的采集与管理。该系统不仅为环境数据管理中心提供查询和管理的便捷,还能提供智能决策,帮助管理中心提高服务水平。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平台.doc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平台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点污染源排放状态的自动监控,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采用了计算机、通讯和自动化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构建新一代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检测(监控);平台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2009年12月举行,许多国家希望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协议。与此同时,各国都陆续将物联网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旨在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实现节能减排,成就低碳经济。物联网作为低碳经济革命的技术创新之一,是要在能源流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能源生产率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社会的特点是要建立能源互联网,使得不同形式、不同时空的能源可以得到聪明的使用。这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 拟采用三层架构:底层节点包括信息采集设备等;中间层由车载设备节点或多跳转发设备构成;上层由位置固定的网关节点组成。 1.2 平面型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一是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缩小尺

寸,简化电路,与应用整机相结合,这也是气体传感器一直追求的目标。二是增强可靠性,实现元件和应用电路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MEMS技术,发展现场适用的变送器和智能型传感器。 1.3 环境与气象监测信息处理中心及通讯终端 监控中心采用标准的B/S系统架构,同时采用通用的软、硬件产品,并规范数据存储格式,使系统具有兼容性强、规模易扩展的特性。定制移动终端采用CPU+DSP核的硬件架构,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外部接口和高亮度大屏幕,坚实的外壳能很好满足特殊要求。终端采用VISION公司的VISION225+TI公司的OMAP5910构成的硬件平台。 2 系统技术难点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平面型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 2.1 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 信息采集节点:由传感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组成,能够自组织成无线网络的节点。传输距离50-100米,功耗休眠期10mW,工作时间100mW,传输距离可扩展为500米,接口包括模拟4-20MA和RS485接口。车载节点和多跳转发节点:是具有较强数据收集能力的中心节点,把传感节点汇集来的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传输距离500-1000米,功耗随传输距离变化。网关节点:把车载节点和多跳转发节点通过Internet转发给中央控制系统,具有无线接入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功能。终端设备:是由能够上网的PC、PDA或智能手机构成,实现远程浏览。中央控制管理:通过节点收集的各类信息最终汇总到中央控制系统,自主设计开发的中央控制系统

HJKJ2014060015 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 梁艳,俞旭东,谢凯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南京211106) [摘要]:基于物联网的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集传感器、测控、通信、计算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管得好”的总体目标,可为水环境管理、水功能区管理、污染物减排和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系统可方便接入其他业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环保部门环境监察、管理能力,增强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满足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的业务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水环境监测;水环境分析 0引言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及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将物联网与环境监测融合已成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新的发展趋势[1]。环境参数、设备状态、视频监控等信息通过具有定位功能的传感器、智能监测分析仪器等感知设备进行采集后,经由网络设备和通道实时传输至信息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实现环境管理部门对水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控,同时实现其对监测站点测控、数据传输装置及排污口闸门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工况监测,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和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与管理更加便利和准确[2-3]。 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以实验室监测为主,还包括便携式仪器现场人工取样检测和固定监测站点连续取样监测[4],各方式分别具有其优缺点。如实验室监测响应时间长,检测频次有限,但监测参数全面且分析结果精确;自动在线监测投资运行成本高,但监测及时,预警能力强等。物联网将3种监测手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快速有效获取大范围(甚至是整个水域)水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挖掘利用,作出整体有效的评价[5-6]。水质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以及数据的高效利用是水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运用的关键。 水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在物联网先进感知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Web发布技术,以智能传感器为基础,结合自由组网传输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环境业务数据中心。系统对业务应用进行扩展,其业务应用模块依据水质规范,对监测项目各种动态数据进行综合性地分析和评价,实现有效的监控预警;并且根据内置的各种水质模型,为污染物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提高环境管理部门监察监管能力,增强其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环境监测管理“测得准、传得快、说得清和管得好”的总体目标。

根据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实现研究

-`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实现研究 戴礼森

摘要 近年来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和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又一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物联网是通信网络的延伸,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借助通信网络随时获取远端的信息。而作为物联网技术基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研究了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尤其是在严酷环境中对环境参数的检测和采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几种关键技术,如节点供电、自组织路由,以及和互联网的连接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路由设计等。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环境监测、ZigBee、TinyOs

目录 1 前言 (3) 2物联网与无线传感网 (5) 1.1.环境监测典型应用 (5) 3 物联网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7) 3.1无线采集节点设计 (7) 3.1.1节点结构及功能设计 (7) 3.1.2 硬件设计 (10) 3.2 节点路由协议实现 (12) 3.3 无线网关设计 (16) 3.3.1网关与上位机通讯协议 (17) 3.3.2 网关路由协议实现 (21) 3.4 上位机通信与数据分析处理 (23) 3.4.1 上位机通信软件结构 (23) 4 结束语 (27) 1前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被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又一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形成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通信业务。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物联网智能环境监测系 统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

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物联网简介 (4) 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可靠性需求 (6) 开放性需求 (6) 可扩展性需求 (6) 安全性需求 (6) 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1引言 物联网简介 物联网是一种新兴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信息的高速获取和交换,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理念,却非凭空产生,而是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目前的传感器已经能够实现对温度,湿度,声音,光线,辐射等多种环境信号的采集;物联网技术领域也出现了一种Wifi,CDMA以及Adhoc等高速网络接入和容错组网的方式,使得高速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控制;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海量数据处理和融合不再成为控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探究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探究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激烈,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例如水系污染、饮水安全以及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都对后续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诸 多阻碍。因此,针对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构件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是进一 步推动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也可改善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逐 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改善人们现有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一、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环境监测的概念是贯穿在环境质量整个监测的过程中的,以前的环境检测对象都是相对单一的,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的范围必须要扩大发展方向,要加 上对于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的监测。其中环境监测的主要流程包括现场调查、样品收集与处理、样品保存、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数据分析后必须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综合评价,这 样的形式也为今后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先进技术将待 识别物体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可以做到对这些事物的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 二、环境监测中物联网的作用 1.物联网技术与空气质量监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系空气质量,"灰霾天气"中PM2.5、有害气体含量等成了大众所关 心的话题。传统的监测是监测人员直接观察并记录,从数据入手分析各污染物的含量是否满 足国家标准。这种方式往往耗费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缺乏动态性。由此本文提出基于物 联网的空气远程式的监测系统,系统原理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实现对空气情况实现实时 监测、传输和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对空气的质量有一个实时全面的监测,根据反馈回来的数 据对空气污染成分分析及对污染来源进行追溯,确保预防工作和消除污染措施的落实,因此 物联网技术在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溯源应用中的作用十分重大。 2.物联网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占据重要位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水质监测概念 设计到相当大的范围。水温、溶解氧以及电导率等是传统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开展工作时间测 的主要对象,同时不能忽略浊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重要性。生活水以及水污染是我 国开展水质监测与检测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检测过程中,传统的检测方式需要在每段时 间内通过反复取水的方式了解水质,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 现象的改善。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科学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满足实时、连续、准确监测 水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有效掌握水域的变化状况。检测所得的数据会直接与调度中心来回 传输,通过自动储存与取出的方式判断目标水域。如果有问题出现,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 在便捷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三、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的系统设计 1.架构设计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其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层次: (1)感知层目的是全面感知 利用传感器技术等感知、捕获采集物体的各种信息;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探究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9-04-04T15:06:21.57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3期作者:王斌[导读] 物联网技术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一种产物,在各个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环境监测工作也已经逐步实现与物联网技术的充分融合。在构建环境监测系统时,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满足方位全面、层次多元这一需求,利用相应的技术科学检测各项环境参数。改善环境污染检测随机性较强的问题,这不仅可实现对环境监测难度的有效降低,同时也可提升监测质量,将更为全面的技 术提供给环境监测工作。 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激烈,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例如水系污染、饮水安全以及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都对后续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诸多阻碍。因此,针对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构件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前提。也可改善我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逐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改善人们现有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一、环境监测与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环境监测的概念是贯穿在环境质量整个监测的过程中的,以前的环境检测对象都是相对单一的,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严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环境监测的范围必须要扩大发展方向,要加上对于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的监测。其中环境监测的主要流程包括现场调查、样品收集与处理、样品保存、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数据分析后必须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数据的综合评价,这样的形式也为今后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先进技术将待识别物体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可以做到对这些事物的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 二、环境监测中物联网的作用 1.物联网技术与空气质量监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系空气质量,"灰霾天气"中PM2.5、有害气体含量等成了大众所关心的话题。传统的监测是监测人员直接观察并记录,从数据入手分析各污染物的含量是否满足国家标准。这种方式往往耗费许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缺乏动态性。由此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空气远程式的监测系统,系统原理是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实现对空气情况实现实时监测、传输和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对空气的质量有一个实时全面的监测,根据反馈回来的数据对空气污染成分分析及对污染来源进行追溯,确保预防工作和消除污染措施的落实,因此物联网技术在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溯源应用中的作用十分重大。 2.物联网技术在水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在环境监测中,水污染监测占据重要位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水质监测概念设计到相当大的范围。水温、溶解氧以及电导率等是传统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开展工作时间测的主要对象,同时不能忽略浊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的重要性。生活水以及水污染是我国开展水质监测与检测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在检测过程中,传统的检测方式需要在每段时间内通过反复取水的方式了解水质,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科学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满足实时、连续、准确监测水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有效掌握水域的变化状况。检测所得的数据会直接与调度中心来回传输,通过自动储存与取出的方式判断目标水域。如果有问题出现,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在便捷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三、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环境监测技术的系统设计 1.架构设计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其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目的是全面感知 利用传感器技术等感知、捕获采集物体的各种信息; (2)网络层就是传输数据 通过各种互联网将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远距离的传输;应用层即智能处理:利用各式各样的智能数据处理技术,对下两层采集、传输上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及处理,使用具体的作业场景来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等。 2.具体系统组成设计 这个系统也很大程度的精简了工作的人员数量,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政策。基于物联网的环境远程监测系统可以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对相关环境进行监测,并且与专业人员的合理配合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相应的环境状况对于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感知层 主要目的就是收集相关数据,根据具体的环境监测的对象我们应该先确定需要采集的信息,例如对大气空气质量的监测我们就需要监测各种气体的浓度和温度等参数。为了采集这些信息布置相应的传感器,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应确保对监测区域有一个很好的覆盖。这些个传感器节点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再通过ZigBee技术等近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来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向上层传送。 (2)网络层 这部分是将上一步的数据等打包再传送到环境检测中心等终端,也就是说网络层是联通感知及应用层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网络层的工作方式为:先存储于现场数据库之中、再上传至位于公网云计算网络中的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接收现场服务器根节点上传的数据集,并存储于数据中心数据库,实现现场实测数据向公网中数据中心数据库的传输和迁移。在网络传输方面涉及到一系列的远距离网络技术譬如GPRS、3G、4G等,综合各方面的优势,通过对比选择一种适合系统且经济实惠的远距离网络传输技术来对下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并且安全的传送,数据全面、不重不漏的传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应用层 对于该系统的应用层方面主要的目的就是利用远程监测平台完对环境监测的各种信息数据的接收、处理和显示等,这一部分是对下面两层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立体的展示,通过各种数据库以及组态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有一个动态的曲线、趋势之类的展示,目的就是让环境监测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看懂所监测的环境的具体信息,好做出一些相关的结论和分析。以上框架设计好之后就着手搭建相应的软硬件的平台来确保改远程环境监测功能的良好实现。

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

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 核心提示: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是一个新生产物,是在延续传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优势基础上,研发而成的,可以实现自动监控系统中安全可靠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纳入物联网系统,并且它们直接可以互联互通、实现自主组局域网,相互协作完成特定的业务(比如河流上中下游数据的一致性检查和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的故障诊断等等)。可应用于各种行业的自动监控,作为信息采集、处理和通信终端应用产品。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系统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监控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突破,尤其是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环境监测监控中的硬件设备等等。山东省的环保信息化工作在全国一直走在前列,相关部门不断探索环境监测监控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当今物联网技术大发展的趋势下,我们探索出了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中,把符合了"物物相连"等要求的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纳入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数据采集终端设备之间能够互相通信,相互协作,完成相关的环境监测业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之间通过相互协作,进行河流的上中下游相关监测数据的一致性检查和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的故障诊断。采用代码分发机制,通过各种类型数采终端的主节点向其余节点分发软件升级程序,在最快、最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一次网络系统的升级。该系统可应用于各种行业的自动监控,作为信息采集、处理和通信终端应用产品。产品应用范围广阔,可应用于环保、电力、热力、工矿、电信、市政、水务、燃气、交通等工业和公用事业中的各种类型自动监测站的数据采集与传输领域。为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系统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