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教学

百分数教学
百分数教学

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这几部分的内容。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概念和相关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本单元内容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要求:

1、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垃圾分类。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第1课时折扣

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例如: “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

“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按原价的90%出售,就是“九折”。

按原价的85%出售,就是“八五折”。

例一: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

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是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现价=原价×折扣

例二:已知原价和折扣,求便宜的钱数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便宜的钱数=原价一原价×折扣便宜的钱数=原价×(1-折扣)

例三: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

羽绒服打折促销期间,王阿姨花了520元买了一件打六五折的羽绒服。这件羽绒服的原价是多少钱?

原价=现价÷折扣

例四: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

这款冰箱原价4800,现价4560,现在打几折销售?

折扣=现价÷原价,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同时在答语中要体现出来。

总结

2.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1)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 现价=原价×折扣

(2)已知原价和折扣,求便宜的钱数: 便宜的钱数=原价一原价×折扣,

或便宜的钱数=原价×(1一折扣)。

(3)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 原价=现价÷折扣。

4)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 用现价除以原价,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同时在答语中要体现出来。

一、1.五五折改写成百分数是( ); 70%写成折扣是( )

2.一张餐桌打六折出售,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

3.一套图书现价是原价的95%.表示现在打( )折出售

4一个书包原价是40元,打七五折后售价是( )元

5一个篮球打八折后售价是2元,这个球的原价是( )元

二1.根据原价算打折后的价钱

原价15.00元, 七折:

原价5000.00元, 九折:

原价800.00元,六八折:

原价760.00元,八五折

2根据打折后的价钱算原价

现价八五折:1700元,原价

现价五折:40.00元,原价

现价九折:1080.00元,原价

现价八折:320元,原价

三、一件衣服原价180元,现打九折出售,现在的价钱是多少元?比原来便宜了多少元?

四、“十一”小长假,利民商场示办优惠活动,一种电饭煲原价200元。现在只卖120元,这种电饭煲打了几折?

五、一件商品的进价加上40元是售价,如果顾客以该售价的八折购买该商品,商场还可以赚12元,这种商品进价是多少元?

第2课时成数(找到单位1)

二成、三成、五成的意义是什么?

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今年进口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今年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五成。

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一成”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是10%

“二成”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是20%

“三成五”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是35%

30%是“三成”,40%是“四成”

30%是“三折”,40%是“四折”

折扣:三五折

35%

成数:三成五

例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今年的用电量比去年节约25%

总结

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2.“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成几”就是十分之几点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

3.解决成数问题时,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百分数问题完全相同。

第3课时税率

1.纳税的含义: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用途: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3.税收的种类: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4.税收的相关概念:

墩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例一:已知营业额和税率,求应纳税额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税率)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应纳税额=营业额x税率

例二: 已知应纳税额和营业额,求税率

一个商场9月份的营业额是400万元,缴纳营业税20万元,缴纳营业税的税率是多少?

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100%

例三:已知应纳税额和税率,求营业额

杨叔叔经营的超市6月份的全部收入都按5%缴纳营业税,共缴纳税款1500元。杨叔叔经营的超市6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营业额=应纳税额÷税率

总结

纳税问题的解题方法

(1)已知营业额和税率,求应纳税额的方法

应纳税额=营业额X税率

(2)已知应纳税额和营业额,求税率的方法

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100%

(3)已知应纳税额和税率,求营业额的方法

营业额=应纳税额÷税率

第4课时利率

储蓄意义:把钱存入银行叫做储蓄

活期:可以随时支取,随时存入。

整存整取:一起存入一定钱数,存期到时支取。

银行存款的方式〈定期

零存整取:每月存入一定钱数,存期到时支取

定活两便:存款时不确定存期,一次存入本金,随时可以支取。

储蓄的好处:

①可以支援国家建设。

②使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

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储蓄的相关概念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单位时间(如1年、1月、1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利率按年计算的,称为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为月利率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

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例:2016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存入银行,存两年,年利率是3.75%,请问到期可以取回多少钱呢?

百分数练习

一、计算(37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0.77+1.33= 20×70%=70÷1.4= 19+29= (0.18+9)÷9 =

10-0.09= 45÷90%=23÷6= 12.6-1.7= 200×(1-40%)=

2.求未知数x:(15分)

χ-65%χ=70

120%χ-χ=0.8

49+40%χ=89

3、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12分)

80÷(1-84%) 0.25×32×12.5%

79 ÷ 115+29×511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

1、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140千克比( )千克多40%; 5千克减少20%后是()千克;5千克减少()%后是3千克。

2、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80%,()的人数是单位“1”的量。如果男生有160人,求女生人数。列式为:()

3、王叔叔看中一套运动装,标价200元,经过还价,打八五折买到,王叔叔实际付了()元买了这套运动装。

4、动物园里有斑马x只,猴子的数量是斑马的6倍,动物园有猴子()只,猴子比斑马多()只。

5、小强的妈妈在银行存了5000元, 定期两年,年利率是4.50%,到期时,她应得利息()

6、陈老师出版了一本《小学数学解答100问》,获得稿费5000元,按规定,超出800元的部分应缴纳14%的个人所得税。陈老师应交税()元。

7、六(3)班某天的出勤人数50人,病假4人,事假1人,这天的出勤率是()。

8、六年级某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9 ,那么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9、一本书定价75元,售出后可获利50%,如果按定价的七折出售,可获利()元。

10、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

11、李阿姨看中了一套套装原价1200元,现商场八折酬宾,李阿姨凭贵宾卡在打折的基础上又享受5%的优惠,她买这套套装实际付()元。

12、今年稻谷的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比去年增产()成。

13、小红把300元钱存入银行2年,按年利率4.50%计算,到期时她可得到本金和利息共()元。

14、把5千克糖平均装8袋,每袋占总重量的()%,重()千克。

三、选择:(5分)

1、我班有95%的同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没有订的同学占()

A、5%

B、15%

C、50%

2、东门中心小学今年的学生数量比去年增加10%,今年的学生数量是去年的()

A、90%

B、110%

C、10%

3、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六(3)班人数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都不是

4、张叔叔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4.25%,到期后从银行取回()元

A、5000×4.25%×3

B、5000×4.25%

C、5000×4.25%×3+5000

5、某种商品打七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75元,这件商品原价()元。

A、525

B、225

C、250

D、150

五、解决实际问题(共38分)

1、学校四月份付水费是2000元,五月份比四月份节约500元,节约了百分之几?(5分)

2、一辆摩托车打九折出售,售价6300元,这种摩托车的原价多少元?(5分)

3、王强在中国建设银行存入两万元,存期5年,年利率5.76%,到期后王强应得利息多少元?(5分)

4、一本故事书的原价21.5元。现在按原价的六折出售,便宜了多少元?(5分)

5、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的松树是柏树的25%,松树比柏树少150棵,柏树有多少棵?(6分)

6、王叔叔买了一辆价值160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钱?(6分)

7、下面是我国2005年公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的,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 超过500~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 张兵的爸爸月收入2400元,妈妈月收入1800元。他们各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6分)

《正比例》教学案例及反思

《正比例》教学案例及反思【案例背景】: 本案例取材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9-21页的内容,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同时,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活动,能自主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并尝试概括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案例是我在校教学研讨活动中选上的一节观摩课。 【案例主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数学“生活化”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内容,同时用获得的活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必须走出王宫,走向大众,走下金字塔,走进生活实际。数学“生活化”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描述】: 《正比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学时从不同的角度(实际生活、图形)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索并理解正比例意义的情境,因此,我特别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过程。 我抽取了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教学片段一: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

【强烈推荐】六年级奥数:比和比例

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 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 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 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意义】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性质 >>>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分配

百分数 教学反思

《百分数》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我深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又感叹它的难教。要想学生真正理解,会熟练解答,非下苦功夫不可。此类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既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有以下一些典型方法。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这里的数形不是指中学的函数和解析几何,而是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如: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很遗憾,我的线段图和分数式子贴不上去,下同,所以例题只好不举了) 二、对应思想 分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分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分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

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的是部分量不变,有的是总量不变。 五、假设思想 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 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临海市的最后一题许多都可用方程解。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姚明精彩十佳球视频)播放时简单介绍:姚明是大家非常喜欢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淘气最爱的运动也是打篮球,并且水平也非常高,想不想了解一下淘气打篮球的水平怎么样?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淘气姚明 投进 17 13 师:淘气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3个,所以淘气认为淘气比姚明还厉害,由此淘气也想到NBA去打球,大家给淘气参谋一下行不行? 生:肯定不行 师:为什么? 学生:还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就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大屏幕出示) 淘气姚明 投进 17 13 投球总数 50 20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设计意图:调节学习情绪,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知学习作准备。]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淘气厉害,淘气也不打算到NBA打球了,幸亏大家帮了淘气一个大忙,要不然去了多丢人呐。大家还真厉害,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大家能再帮一次吗?(能)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有)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 出示:

最新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精编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精编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P9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比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等相关内容充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是学生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函数做准备。正、反比例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应用题学习中反复强调过的。但要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比例关系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是不变的。 二、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人教版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进一步弄清正、反比例诺曼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体会正、反比例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什么 是不变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珠能力。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与校本考研主题的关系 我班学生基础较差,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本学期我制定了多渠道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一校本考研主题。由于我们六年级使用的是老教材,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这就给我们一线工作者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多渠道挖掘课程资源。正巧,这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微机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发现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非常高,我就抓住这一根线,将数学课堂看得到了计算机教室,将历年来各省市毕业会考题整理,做成练习型课件,既巩固了知识,又通过“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要加把劲呀”、“要仔细呀”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参与扫,效果还真的不错,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四、教学个案: 片断一:(复习了成正比、反比例的量后) 师: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例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家里铺地板砖时,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x需要的块数。 片断二 1、热身训练 课件展示P97做一做 1-4题 (本节课,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数量关系上,而是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因此,我让学生大量复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后,又联系教材复习了教材及练习中涉及到的一些数量关系,渗透了难点) 2、冲刺会考 学生在计算机教室,利用计算机自主解答,检验过关情况。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3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看似简单,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以及求“百分率”。也没有什么很容易出彩的地方,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采取例举生活中的百分率,学生在这个环节,激情教高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回答问题也合情合理,且想法很有创意。突破了重点,难点。 1.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学生在讲到生活中的百分率时,有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正确率、优秀率、出勤率、投篮的命准率、本办期中考试的及格率等。所以我抓住时机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及格率= 及格人数÷全班人数×100%;树苗的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对他们的回答予以有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3.精心设计练习环节,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练习这一环节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班级同学情况编一道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所提的问题就不再像许多课本上或课外练习书上常看到的“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说先调查一下班级中同学们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再算一算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有的说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同学家中有养牛,算一算养牛的家庭占全班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几,也有的说统计一下我班的独生子女数,算一算班中家庭做生意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确实体现了当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时,它必将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将真正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认识百分数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认识百分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喜欢打篮球么?喜欢看篮球赛么?他是谁呀?(出示照片)这里有一项关于姚明的数据统计:姚明在NBA比赛中的罚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两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达81%,但上赛季下降到了78.3%。

2、大家认识红色的数吗?认识的举手,真不错,我们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么?板书:认识百分数 二、例题教学,引出概念。 例1:学校篮球队组织投篮比赛,我们来看看比赛的数据显示。(出示表格) 姓名投篮次数投中次数 李星明 25 16 张小华 20 13 吴力军 30 18 1、如果你是评委,根据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你能判断出谁是冠军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想法。 2、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如:谁投中的次数多,谁的成绩就好一些;谁失球的次数最少,谁的成绩就好一些;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增加一栏)再比较这几个分数,谁大就表示谁的成绩好一些。

那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投中的比率。出示投中的比率 3、口答三名队员投中的比率(出示完整的表格)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能比较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板书。现在能很快看出谁投中的比率高一些?(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 5、表示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再让学生说一说、的实际含义。 说明: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显示) 6、这是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自学课本99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 你觉得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板书:6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骆驼的体温变化表 表格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4:长方形的长6厘米,那么面积和宽的变化表如下: 1、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4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4张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4张图分别表示那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表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c a x)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2、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那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自来水每吨2元,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 ()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明家2月份的水费和用水的数量的()相同, 所以()和()成正比例。 2、根据第1题的回答,说说下面的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东东和爸爸的年龄 (3)、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和还没看的页数 4、从下面的公式中,把两个量成正比例的公式找出来 C=2(a+b) (a一定) C=4a C=∏d

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案例 贾玲利 清海希望小学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P97。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比各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等相关内容充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是学生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函数做准备。正、反比例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数量关系并不陌生,在以前应用题学习中反复强调过的。但要让学生明确,这两种比例关系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是不变的。 二、教学目标确立分析 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人教版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进一步弄清正、反比例诺曼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体会正、反比例在数量发生变化时,有什么变化规律,什么什么是不变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珠能力。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三、教学个案: 片断一:(复习了成正比、反比例的量后) 师:你能举出一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吗?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例子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家里铺地板砖时,每块砖的面积与需要的块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x需要的块数。 2、家里用同一种小麦磨面时,面粉和小麦重量成正比例,因为出粉率(一定)=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生活发现还真不少,如:通过常见的家庭装修铺地板砖和家庭磨面时出粉率等问题准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充分挖掘生活这一课程资源。) 师:你能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生:能。 师:看来,同学们对正反比例的了解还真不少,为了更系统地滓,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展示学生作品: 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①比值(商)一定 ②积一定 这两种量叫做 ①成比例的量 ②成反例的量 1、表格 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同点: 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正比例和反比例不同点: (1)、比值(商)一定 (2)、积一定x×y=k(一定)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把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

百分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我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教师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一)、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二)、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萌生很大的自信,然后说都会了就不用学了,下课,然后在打他个措手不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到底还要学什么?由学生引发思考,进入深刻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引出百分数的教学目标,读写问题,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搜集到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由此为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打下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百分数的读写比较简单,所以只是稍作说明,孩子们稍加练习就可以解决问题。学生已初步感悟出百分数的含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请学生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环节,我设置了小组活动,学生们讨论手中的百分数并说明含义,然后汇报。这种一人一例的方法,与全班共同研究一个例题的方法相比,好就好在“迫使”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独立思考,都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中回答相同的问题,既需要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随时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或同伴请教。大量的实例有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百分数的概念和意义,体会它的作用和好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应试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的教学最简捷、最有效、最出成绩的教学方法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案例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2009-03-17 20:33 阅读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设计思路: 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比例关系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通过正比例的教学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解决一些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渗入了函数思想,所以本节的内容比较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我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入手,复习一些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打破了传统的正比例意义教学“复习——教学例1——教学例2——揭示概念——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总结出新知的尝试,本节课的教学依据“自学——反馈——探究——应用”这一课堂基本模式设计,结合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氛围下学习,以求在理想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使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1、课件(复习材料、例1、例2两组表格材料,例3) 2、学生分组(每六人一组,八小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自学 课件出示以下两组材料: 1、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2、一种圆珠笔,枝数和总价如下表 观察上表,填写表格并思考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分别是什么?比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以学生常见的数量关系入手,以表格并附思考问题的形式出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且填且思,为学生积极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二)反馈: 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材料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3.6比和比例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初二数学第三章 3.6比和比例第(3)课时连比 第三章 3.6比和比例(3)连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连比的意义。 2、能由两个两个的比求出三个的连比。 3、会运用连比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由两个比求出三个的连比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连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比的基本性质 2、化简下列各比: ①45:60 ;② 0.875:0.25; 3、求下列各式中的x: ①;②3x:2=2.4; 二、新授内容: 1、三个数的连比 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水果,去年年底按投资的比例进行分红,甲分红5万元,乙分红4万元,丙分红3万元。思考下面的问题: (1)甲的分红:乙的分红=_________; 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___。 (2)按照上面的结果,可以把甲、乙、丙三人的分红的比写成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___:___:

___。 你知道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吗? 在“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这两个比例中,“乙的分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前一个比例的后项与后一个比例的前项是相同的,因而可以把这两个比例连起来写在一起,得到甲的分红:乙的分红:丙的分红=5:4:3。 我们把这种形式的比叫做连比。 对于三个数的连比也有比的基本性质。 A:B:C=am:bm:cm(m 0) 2、根据下列条件,求x:y:z。 ①已知x:y=3:4,y:z=4:7;② x:y=3:4,y:z=6:7 [②的关键是把前后二式中y的份数化成相同。] 3、把下列各连比化为最简整数比 ①80:120:160;② 0.2:0.4:0.6;③ [化简三数连比,要注意每一项都要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 4、某工厂有三种主要产品的年产值分别是1250万元、950万元、150万元。求这三种产品的年产值的比。 5、用150克硝酸钾、30克木炭、20克硫磺配制成一种黑色火药。试写出 (1) 硝酸钾与木炭的比;(2) 木炭与硫磺的比;(3) 硝酸钾、木炭、硫磺三者的比。 6、三角形的周长为52厘米,三边长的比是3:4:6,求三条边的长。 三、小结 1、化二数比为三数连比; 2、化三数连比为最简整数比。 四、作业

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本人一改往日应用题教学的枯燥、抽象之面貌,而是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理解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 1、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中,我大胆地改变了教材中的知识例题,重组和创设了“实验活动”这样一个情境,从而引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即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实际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更好地为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2、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题从学生的游戏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又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研究解决生活的其它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例题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创设民主氛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前提条件。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更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课堂实录 【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去年的冬季运动会的投篮比赛还能记得吗? 生: 师:对!昨年我们班的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今年你们认为选那几个同学参加比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师:若果你是你是老师的话,将会安排哪位同学去参加比赛呢? 生1:王施杨! 生2:李成! 生3:王琦! 师:你为什么安排王施杨去? 生1:王施杨在十强赛中进球最多! 师:那你为李成去? 生2:李成的最高! 师:(看着生3)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3: 师:三位都言之有理。那究竟安排哪位去参加呢?我想,老师会比较一下队员中谁进球的情况,然后再定夺。你认为呢? 同学们点头称是。教师出示以下表格: 投球总数进球数 王施杨2522 王奇2018

李成5043 师: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谁去最好?为什么? 学生大多说"王奇"。 生4:我觉得应让王施杨来主罚,因为他罚球最稳、最准。 生5:我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去,所以安排去。 师:有道理。失球数是25-22=3,失球数是20-18=2,失球数是50-43=7,这样看来是应让去。同意这一理由的,请举手。 全班学生都举手了。 师:考虑好了吗?不改啦? 生齐:考虑好了!不改啦! 师: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投1个球,可投偏了。我的失球数是1-0=1,最小,那倒该我不成? 学生们都笑了。笑过之后是思考,少顷-- 生6:我会安来。 因为踢25个进了22个,照这样计算,100个会进88个; 投20个进了18个,那么,100个会进90个; 50个进了43个,那么,100个会进86个。 这样一比较,我是安排范志毅去踢这个点球。 师:是个好主意!乍看不明白,照这样计算之后,都投满100个球就一目了然。 生7:(抢着说)应算进球数与投球总数的百分比。王施杨是88%,王奇是90%,李成是86%,所以应让王奇去。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2.理解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会求比值、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我们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吗?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知识梳理(一) 李阿姨是剪纸艺人。平时李阿姨每天工作6小时,剪出72张剪纸;节假期间,李阿姨每天工作8小时,能剪出96张剪纸。 (1)写出李阿姨平时和节日期间剪纸张数及相应工作时间比。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三、知识梳理(二) 1.把下面的比化简。 2 0.7:0.25 4: 5 2.求下面比的比值。 2 0.7:0.25 4: 5 3.想一想,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

四、知识梳理(三) 1.填空。 ()()()3:4:9920==÷= 五、尝试练习。 1.判断题。 (1)把36: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12。( ) (2)2:3的前项和后项都乘6 5,它们的比值不变。( ) (3)因为5a=7b ,所以a:b=5:7。( ) (4)25,10,1.6,和6.4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2.填空。 (1)把1g 药放入100g 水中,药和药水的比是( )。 (2)6:3 2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3)如果a ×3=b ×5,那么a:b=( ):( )。 如果a:4=0.2:7,那么a=( )。 (4)一杯牛奶,牛奶与水的比是1:4,喝掉一半后,牛奶与水的比是( )。 (5)4:15=12:( )=(4+8):(15+ )。 六、拓展思维。 如果5 43c b a ==,那么a:b:c=( )。

《百分数的认识》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励耘小学车娜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64-66页“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 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读写百分数。 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等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课时安排】 2课时(以下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由于承担了这次联校教研的教学研讨任务,我展开了百分数的认识的磨课之旅。几经研读教材,组内研讨,试教,修改,最终呈现出

一节较为满意课。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课堂的亮点源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本节课练习中,我将百分数与图形,估算,可能性知识相联系,和成语相联系,教学不是单一的百分数概念,而给了百分数一个广阔的应用外延,极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作为数学教师随时随地的注意数学知识之间联系,随时随地的进行数感,符号感以及数图结合等各种数学思想的培养与渗透,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潜移默化的培养。坤中巷小学曹老师评价:“我自己上过百分数一课的公开课,网上也看过许多这节课的视频,而这节课能把百分数与估算,可能性相联系,还是第一次看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对我教学设计的肯定,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只有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观其花,探其枝,挖其根,才能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还你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不足之处: 让数学教师全身遍布数学素养,从规范严谨的教学语言做起。 1、课堂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对于现在五年级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看到百分数,会说出这是百分数,知道生活中经常有“*%”的存在。因此这节课知识生长点是建立在学生完整掌握分数意义、并对百分数已经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感知基础上,通过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欲望: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的优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我们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编排,不从百分数的产生入手,而是由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入手。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评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两部分内容,它是在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其核心内容是百分数意义的教学。在一次教学能手评选中就该课题听了几节课,参评的每位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争采用不同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经过听后整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案例一: 1、判断谁的命中率最高。 师:大家都喜欢打篮球吗? 生:喜欢。 师:学校为了普及这项活动,要求各班成立篮球兴趣小组,然后再选出投篮比较准的同学组建学校篮球队。下面是几位同学的投球情况:李明投中16个,张华投中13个,王伟投中18个。你认为谁投的最准? 生:仅凭每个人的投中个数是不能判断的,因为不知道每个人投的次数。 师:李明投了25次,张华投了20次,王伟投了30次。 师:根据这些数据大家会判断吗? 学生有的用小数表示、有的用分数表示、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看分数 表示形式 、 。 学生摇头。 师:如果不能,那应该怎么办呢? 通过通分得到 。 师:现在能判断吗?为什么? 生:分母都是100的分数,能清楚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也便于比较。

2、引出百分数的定义。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64%、65%、60%。这样的数就叫百分数,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课题: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的是一种比例关系。 师:在生产、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分数呢?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案例二: 1、情境导入: 师:大家喜欢打篮球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哪个篮球运动员? 生:姚明。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打篮球,非常喜欢姚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姚明参加NBA比赛中的一段视频,大家想看吗? 课件播放约2分钟NBA比赛视频,,学生看的群情激昂。 师:同学们,你想知道姚明这一赛季的得分情况吗? 课件出示姚明的赛季得分数据表: 师:谁能说一说这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实际意义吗? 学生试说含义。 师:(指着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1

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教学案例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是相关联的量的例子,你认为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以用图像、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它。 二、导入新课 1、下面请同学拿出第一组表格,每个小组的同学试着把每个表格都填完整。并讨论每一个表格中的两个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表格1:骆驼的体温变化表 表格2: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变化

表格4:长方形的长6厘米,那么面积和宽的变化表如下: 1、如果把两个互相依赖的量叫做两个相关联的量,我们分别把上面4张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点做成4张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分别猜猜这4张图分别表示那一个表格相关联的量。…… 三、探索新知 1、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第二组的两张表格。从这两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表格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形式的路程和时间如下,把表格填写完整表表格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把下表填写完整。(c a x) 2、填完表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表格作对照,讨论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 (3)、谁是定量? (4)、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比较上面的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师:请同学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再复述一下以上两个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2、回头看看第一组表格。找找在这一组表格中,那一个表格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为什么?如果让你用关系式表示的话,可以怎样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