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_

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需要翻译工作者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素养。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语言都体现一定的文化特征,故文化因素对不同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汉语与英语都是承载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只有将翻译与文化自然融合,才能达到民族间的真正交流。本文在阐述文化和翻译概念的基础上,试从中西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性,包括不同的文化内涵、生活方式、认知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两种语言翻译中应注意的文化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因素;影响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is one activity of language, what needs translator to have various 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To some degree each language represen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o cultural factors conduct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translation of various languages.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two languages bearing the weight of strong culture, the re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alities can be achieved only if th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re combined naturally. This article trie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 what cultural factors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cluding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fe-style, mode of cognition and thinking, outlook on values in foundation of explaining idea of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KEYWORDS: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Cultural Factors;Effects

一英汉翻译前述

英国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

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E.A.Nida指出:“语言在文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Nida 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而造成的。各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差异对其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英汉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语言和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这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限于篇幅,就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论述。

二文化和翻译

在论述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造成哪几方面的影响之前,先对文化以及翻译的概念进行一个简单表述。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涵盖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人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

(二)翻译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翻译则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它包括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和同一种语言内的翻译。翻译理论家张培基说:“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美国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则把翻译定义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虽然他们的措辞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是这些定义有一个共同点,即翻译是翻译意义的过

程。

中西文化有其共同点,比如对人要有礼貌,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说话可用命令式;而反之则不能用生硬的方式,应用更委婉、礼貌的语言形式。同时,中西文化因其产生的条件的不同,又必然存在差异。如按中国传统文化,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但在西方文化中则不同,不仅小辈可直呼长辈姓名,而且可以取和长辈相同的名字。在实际翻译中往往碰到的困难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而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问题。可见,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除精通相应的语言形式外,还要扎实地学习该语言对应的文化知识。

三影响英汉翻译的因素

(一)文化内涵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1宗教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是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背景,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多有“玉帝”、“菩萨”、“佛祖”等宗教词汇,与此有关的习语也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

把《红楼梦》中的“阿弥陀佛”译成了“God bless my soul”,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把“天诛地灭”译成了“stand condemned by God ”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取代。信基督教的人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来自尘土。因此,英语中的creation往往

指“上帝”,而dust或clay则常指“上帝创造的人“。

2历史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某些含历史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仅仅懂得单字和句子原意是不够的。只有对语义对等后面的文化含义和历史背景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真正达到音、形、意三方面都“天衣无缝”的翻译境界。

如“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Boston Tea Party?”,如果你知道1773年底波士顿居民为反对英国垄断茶叶贸易而集会抗议,并袭击了停泊在港内的三艘英国货船,将船上的数百箱茶叶倾倒入大海中的事件,就会把“Boston Tea Party”译为“波士顿倾茶事件”,而不是什么“波士顿茶叶党、茶话会”之类了。

汉语中的“鸿门宴”应译为Hong men feast with a trap for the invited,若不了解中国楚汉相争时的历史背,就可能会直译为Hong men Feast,此译法就会令西方人士莫名其妙,不能确切理解。

我们只有在熟悉这些习语中具有的浓厚民族、地方色彩的文化知识后,才能找到让读者准确理解的表达方式。

(二)生活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与语境、与文化、与社会是不能分割的。不同的名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物质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以及社会宗教文化的哲学渊源不同,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名族个性,使语言富有浓厚的名族色彩。

文化离不开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习俗道德等都是为了利用和适应自然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环境的因素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英语中有大量有关航海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例如:“able seaman”(一级水平),“be left high and dry”(陷于困境),“give sb. or sth. a wide berth”(远远地躲开)等。可见这些谚语多和航海有关,代表岛屿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以陆地为主,“树”、“蝼蚁之穴”、“路”、“前车之覆”等都体现着陆地文化。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

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三)民族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民族,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的语言文字,无疑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表现出人类的共性。但是,几乎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思维方式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汉英两个名族也不例外,在观察事物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因思维概念不同,便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人开会迟到了,发现的是后面的位置已经坐满了,离主席台较近的前排座位是空着的,在西方则会刚好相反。我国著名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美国放映,看得老外直摇头,问起原因则曰:“太累了!十八里相送,Miss祝对Mr.梁暗示表达爱情,那么多言语,为什么不直接说‘I love you’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们东方人以为含蓄是美,而西方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直截了当才是美。再比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也有许多不同的概念。汉语“红糖”英语译为“brown sugar”(棕色的糖);汉语“红茶”,英语译为“black tea”(黑色的茶);汉语“黄色影片”,英语译为“blue film”。

在中国,一个人抢了另一个人的饭碗,是指一个人使另一个人失业。“He’s taken the bread out of my mouth.(他从我嘴里拿走了面包)”就把“抢饭碗”这个行为非常生动形象地翻译出来了。吃醋be jealous在中国,说某人“吃醋”了,指的是这个人心里产生不愉快、嫉妒的情绪。因此把吃醋译成“be jealous(嫉妒)”比较合适。

(四)价值观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人一般都鄙视狗,于是在语言上便常用“狗”来比喻可恶的人和事,贬义色彩十分明显。如“丧家犬”、“落水狗”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

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 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贸然拜访某人;Even reckoning make long friends ( 明算账,友谊长) ;Tell money after your own father (亲父子明算账 ) 等,这些都表明西方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如应对You speak excellent English,中国人常说“no, no ”;而西方人崇尚自我奋斗,常会对别人的赞扬乐于接受并表示感谢,积极地回答“Thank you! ”。

四对于翻译文化的总结

文化差异常常导致文化理解中的误解,进而给语言交流带来很大的障碍。而且,在文化上难于接受的语言和行为或由文化的原因造成的障碍与错误,比语言本身用词不当、造句不当造成的障碍与错误更为严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对英汉语言的研究和分析,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它们的发展与演化,使我们对语言及文化的异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以实现跨文化语言沟通的顺利进行。第二,要通过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多接触西方文化,多了解西方文化,从而创造条件,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王鸽平.关于《中国文化概况》中名词的翻译问题[A].语言文学与文化[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3]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4]潘绍中.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2004,(3).

[5]王振亚.语言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杨自检主编,英汉比较与翻译[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10]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封面

学号G0942218 姓名潘妮

班级商务英语二班指导教师鲍秋红

论文题目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