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榆林市农民工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度榆林市农民工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度榆林市农民工调查分析报告

2010年度榆林市农民工调查分析报告

白海亮雒胤淇

关于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在农村,身份是农民,农村有承包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方案规定,农民工包括三部分:一是指外出农民工,即外出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二是本地农民工,即从事本地非农活动,包括非农务工和非农自营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三是举家外出的农村劳动力。

一、榆林农民工2010年总体形势的基本估计

榆林是农业市,2010年全市有常住人口334.7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1.17万人,占85%以上。农村劳动力167.26万,占到乡村总人口的57.44%。2010年度榆林全市农民进行过非农生产活动人数总量达到100.61万人次,占到榆林乡村人口34.55%。榆林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内干旱少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煤、气、油、盐等地下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促进榆林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为农民工进城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榆林城市消费水平渐高,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使榆林农村成为农民工重要的输出地,榆林城镇成为榆林农民工就近外出打工的重要输入地。

为了摸清榆林农民工总体规模,2010年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帮助下,在全市12个县(区)范围内抽取了70个样本村,700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榆林农民工总体规模。依据调查

推算:2010年度榆林全市农民工总体规模达70.06万人,占到榆林乡村人口的24.06%。其中,外出农民工33.51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7.83%,占全市乡村总人口11.51%;本地农民工11.35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6.21%,占乡村总人口的3.90%;举家外出的农村劳动力25.19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5.96%,占乡村总人口的8.65%。

(一)农民工特点

1.男女比例。男女比例分别为75.72%、24.28%。男劳力超过七成。

本地农民工男女比例为69.11%、30.89%。

外出农民工男女比例为77.96%、22.04%。

不论本地还是外出农民工均是男性劳动力占主要地位,相对来说从业方面男性更占有优势。

2.年龄段分布。中青年占榆林农民工的比例大。榆林农民工中16-25岁的青年农民工占43%;26-50岁的中年农民工占4

3.83%;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占13.17%。中青年占据了总量的86.83%,成为榆林农民工的“主力部队”。

⑴本地农民工中,16-25岁的青年农民工占12.2%;26-50岁的中年农民工占61.79%;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占26.02%。

⑵外出农民工中,16-25岁的青年农民工占53.44%;26-50岁的中年农民工占37.74%;50岁以上的老年农民工占8.82%。

从年龄结构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年老农民工的退出,青年农民工的增加,榆林农民工队伍将更加趋于年轻化。

3.受教育程度偏低,接受培训率更少

⑴受教育程度:农民工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到11.93%,高出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比例(6.35%)近1倍;高中文化程

度占到19.75%,是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13.23%)的约1.5倍;初中文化程度占到53.29%,高于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44.58%)8. 7个百分点;而小学及以下仅为15.02%,大大低于农村劳动力整体比例(约35.84%)。

继续细化观察本地与外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进行对比,外出和本地农民工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分别到13.22%、8.13%,高中文化程度占到18.46%、23.58%,初中文化程度占到53.99%、

51.22%,小学及以下为14.33%、17.07%。

⑵受培训比例:总体农村人口有68.46%没有任何培训经历,高于农民工中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数量(47.12%),本地农民工没有任何培训经历的有59.35%,高于外出农民工中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比例(42.98%)。

从受教育文化程度来看,农民工明显高于总体,外出农民工高于本地农民工。充分说明了外出的比本地的高,农民工比总体乡村人口受教育程度高。而培训情况来看受过培训的人员在外出从业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

4.整劳力与半劳力方面。

整劳力和半劳力分别占农民工总量的84.77%和15.23%。本地农民工中,整劳力占68.29%,半劳力占31.71%。外出农民工中整劳力占90.36%,半劳力占9.64%。

从本地和外出农民工分别看出,农民工普遍以壮劳力为主,说明了他们所从事行业对体能的要求颇高。侧面反映了榆林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的不足,缺乏在体力方面要求稍低的高端行业里从业的竞争力,导致仍未摆脱了单纯的体力劳动占主要成分的从业形势。

5.地域分布。就近外出打工是榆林农民工的首选。

据调查推算,2010年度榆林70.06万名农民工中,有11.35万名农民工选择在本乡打工,成为本地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 6.21%。外出农民工33.51万名,占农民工总数的47.83%。举家外出劳动力25.19万名,占农民工总数的35.96%。

⑴外出农民工中有79.89%在省内打工,约26.77万人。加上本地打工的农民工38.12万人,农民工在本省内从业人数占农民工总量的54.41%。

另外举家外出这部分劳动力外出从业地域不可考,因此榆林农民工还是就近从业占据了多数。

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从业的乡外县内有41.72%,县外省内的是58.28%。

⑵外出农民工90%以上输入在西部地区。

东、中、西部,分别占6.34%,3.03%,90.63%。

陕西、内蒙古、山西、宁夏、天津、广东、北京、江苏、山东等地成为榆林农民工外出的主要方向,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97. 52%,其中在陕西省内从业人数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79.89%。

⑶外出地区类型中县级地区比例最多。

直辖市占2.2%,省会城市占9.92%;地级市占22.31%;县级市占35.54%;建制镇占23.69%;其它地区占6.34%。

从农民工外出地域分布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西部,本省内以及陕西省周边地区较多。地区类型中城镇规模三、四线地区占到了大多数。其主要原因是,榆林老区人的思想观念不够开放,乡土观念比较强,以及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战略重心不断西移,榆林地下资源的开发,榆林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化快速推进,建设战线不断延长,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劳动力

价格持续上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打工者,使这些地区成为农民工打工的热点地区。可以预见,随着省政府确定的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成,榆林吸引外来打工者的热度将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6. 低层次职业是榆林农民工主要的职业特点。

⑴从事行业:2010年度榆林农民工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占农民工总数的0.41%。在第二产业就业的人数占38.48%。其中,建筑业占23.25%,采矿业占7%,制造业占6.5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5%。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占61.1 1%。其中,居民服务业占20.78%,住宿餐饮业占10.91%,批发零售业占10.7%,交通运输业占9.47%,其余各类共占9.26%。建筑业是榆林农民务工的最热门行业,其次是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

⑵从事职业:2010年度榆林农民工从事职业种类中,低层次职业人员占到总数的67.49%。其中,服务业人员占19.55%,生产人员占23.25%,其他人员占24.69%。较高层次职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私营业主仅占0.82%,企业经理占2.47%,个体经营户占11.11%,专业技术人员占8.02%,办事人员占3.91%,商业人员占6.17%。

职业层次不高,充分说明榆林农民工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才能跻身于收入较高的高端行业。

7.自发性占农民工外出务工方式的半数以上。

调查显示,2010年度榆林农民工自发外出者超半数,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55.1%。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37.74%。然后是政府组织和其他形式,均为外出农民工总量的2.

75%。最后是中介组织介绍,仅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1.65%。这些数据与2010年上半年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相当接近,构成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全部方式。

自发外出是榆林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方式,而亲朋好友介绍也是重要渠道,这种方式的风险在于一旦发生意外,权益受损时,农民工难以得到及时的援助,给农民工的维权造成困难。但自发外出和亲朋好友介绍仍然是现阶段农民工外出采取的最主要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榆林地处偏僻,城乡差距大,农村信息渠道单一,信息覆盖面狭窄。以地缘结合,以亲缘联网,自发性组成的社会信息网络仍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自发性外出,亲朋好友介绍没有成本,成功率高,获取信息直接,是榆林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而政府组织、中介组织介绍虽然信息准确,信息量大,选择面宽,但成本高,手续相对复杂,加之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认同感不足,短时期内仍然不会成为榆林农民工外出的主要方式。近年来,榆林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着眼于组织劳务输出,信息服务和渠道拓展方面的工作。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劳务中介市场,提升农民对中介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政府牵头进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有效降低可能发生的劳务纠纷给各方面带来的损失,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利保障,使农民外出务工成为又一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

8.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榆林农民工显著的从业特点。农民工和城市产业工人最显著的区别是人与户籍分离,身份与职业分离,家庭与工作分离,而且短时间内难以统一,也难以转换。农民工工作在城市,家庭在农村;职业是工人,但身份却是农民;居住在城市,但户口却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工城市有工作,农

村有承包地;有定居城市成为市民的期望,但也有随时回到农村的心理准备;在城市打工有收入,在农村有耕地,有产业。农村是农民工最后的退路。现实决定了农民工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就是双向流动,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平时进城打工,年终回家过年,农闲进城打工,农忙回家务农。农民工的职业稳定性差,这点从2010年度榆林全市农民进行过非农生产活动人数总量达到100.61万人次,但全市农民工总体规模仅达70.06万人就可见一斑。

(二)榆林农民工的巨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榆林农民工和全国农民一样,冲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将榆林的城市和农村,将地处落后地区的老区榆林,和全国发达地区连在一起,优化配置了劳动力资源和生产力布局,榆林各级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榆林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有机结合,这是发展榆林经济,解放榆林农村生产力的有效举措,为榆林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农民工为解决榆林“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开创了新的渠道。榆林地处西部经济边远地区,农村发展慢,农业产量低,农民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究其主要原因是榆林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农村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农村人口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人口较多。特别是1996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村劳动力得到又一次解放,富余劳动力增多。而此时走出农村,闯出了一条进城务工的路,成为了必要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农民增收,也为榆林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事实充分证明,“输出一个,脱

贫一户;输出百个,脱贫一村”。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榆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途径。榆林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榆林农民工使城市更美好,是榆林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成为宝贵的人力资本财富,为榆林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今天的榆林,道路的拓宽,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商业服务业不断繁荣,城市居民安居乐业。这些背后都闪动着农民工的影子。据调查,城市的环卫工人、家政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城市建筑工地、乡镇企业、宾馆酒店无不活跃着农民工的身影。城市中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大部分是农民工来承担。农民工已成为榆林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成为榆林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是城市需要接纳的对象,而且有不少的农民工,已经走出了榆林,走进各大中城市,成为企业有生力量。在北京、西安、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到处都有榆林外出农民工的身影。

3.榆林农民外出务工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形式。近年来,随着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开发,榆林城市发展不断加速。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榆林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榆林的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他们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获得的收入,除用于必须的生活消费支出外,其余部分带回了农村,为农村发展增添了后劲。农民工进城务工,打通了城乡之间资金流通渠道,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使人们对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希望。

据对全市700个样本户调查,2010年度榆林外出农民工带回寄回现金273.35万元。据此推算,2010年度榆林全市33.51万个外出农民工从城市带回农村的资金大约在25.23亿元左右。事实证明,这部分的总量是相当可观的,成为政府支农以外的有效补充形式。这是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无法比拟的。这些资金回到农村以后,为促进榆林农业发展,改善榆林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振兴榆林农村经济无疑会产生巨大推动力。对于正在逐步实施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产生积极地作用。

4.农民外出打工是培养农村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农村相比,城市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功能齐全,是促人进步、锻炼人才的环境。农民工进城以后不仅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增加了见识,更主要的是更新了观念,转变了生活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网络,提升了自身价值以及竞争力。据调查,201 0年榆林外出从业的农民工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个体经营、企业经理、私营业主等高层次从业人员占到全部外出农民工的22.4 3%。随着未来农民工队伍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高层次从业者的比例还将不断扩大。这些在城市市场经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有经营头脑和专业技能的农民,回乡后,必将成为未来榆林农民创业先进者,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农民展开自主创业,对榆林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潮冲破了城乡界限和地域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榆林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

力资源机制的形成。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大规模、大范围跨区域流动,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对城市社会管理体制、对户籍管理制度、对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面对农民工问题,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管理理念、行为方式都在悄然转变,传统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发生变革。

(三)未来榆林农民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榆林农民工规模将呈继续稳定扩大态势。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常用耕地面积10年比09年增长了1.3个百分点,而10年与09年相比人口自增率为4.89,农村人口数量上升快过耕地面积的增加,导致榆林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占有的耕地下降。每个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的下降,使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预示着榆林农民工规模将会稳定增加。二是随着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成,榆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必然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必将产生更大的劳动力需求。这必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种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将使榆林农民工数量规模稳定扩大。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榆林农民工的流动态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尽管将有部分农民工,随着城市务工环境的改变,务工收入的增加,在城市定居。但从总体看,在较长时间内,榆林农民工还将继续保持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平时进城,过年回乡,农闲进城,农忙回乡的流动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农民工低微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承受城市高额房价和城市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房屋价格居高不下是榆林农民工进城定居的最大障碍。此外,还有医疗、教育以及生活消费等

等都成为制约农民工定居城市的障碍。因此,农民工问题将是榆林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将要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榆林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进城务工,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民工的务工环境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从总体看,榆林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农民工工资待遇较低。主要体现在

1.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以外出农民工与单位从业人员为例做个比较,2010年榆林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是1989元,而单位从业人员刨除住房、医疗、养老等等之外平均月收入约为2500元。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占单位从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的79.56%,仅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七成左右。而且要注意到,农民工从业的不稳定性,从事的某些行业有季节性的约束,或者根本就是临时工,随时面临失业,没有机会干满一年12个月,所以人均年收入比例应该更低。

2.农民工工资标准调整缓慢。城镇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总是随着国家工资改革,物价水平的上涨有计划的调整,以保障城镇职工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受影响。而目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主要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调整幅度并不因物价水平的上涨有计划的调整。这主要是由于榆林农村人口比例大,地处经济落后地区,农民工市场供大于求,预计短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榆林农民工工资难以跟上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和调整步伐。

3.农民工进城打工,生活在城市,但户口不在城镇,缺乏劳动保障,要以低微的收入水平,在子女教育、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比城市人口要承受更加繁重的负担。

(二)劳动保障普遍缺失

1.保障项目单一。目前榆林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是参保率最高,保障覆盖面最宽的社会保障项目。据调查,2010年全市农民工中,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例达到97.94%。覆盖面几乎接近1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几项社会保障项目,参保率低,覆盖面窄,形同虚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2010年榆林农民工中,16岁以上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口仅占14.8 1%;不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人口达80.66%。

2. 榆林农民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缺乏是重要特点。榆林农民工参保率最高的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榆林外出农民工97. 94%以上在农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而城镇用工单位为农民工提供的社会保障却普遍缺失。据调查,2010年外出农民工中,用工单位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仅占11.02%,缴纳医疗保险的占

3.58%,缴纳失业保险的占2.2%,缴纳生育保险的占0.83%,缴纳养老保险的占2.48%。因此形成了工作在城镇,而保障在农村的局面。

3.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维权难。超过半数的农民工没有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这主要是一些企业单位不愿意和农民签订用工合同,将农民按临时用工对待。而农民工自身的合同观念淡漠,法制意识差,也是造成合同签订率低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率低,农民工自身法制观念差,维权意识淡薄,一旦发生劳动纠纷,维权行动便困难重重。处于城市的边缘、体制的边缘、产业的边缘。农民工难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政治权利和民主权利。

(三)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差,不管工作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不良好

1.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往往缺乏有效的劳动保护。他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从事建筑施工作业、井下采掘、餐饮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而且,农民工大多数是在条件较差的小企业就业,缺乏防护措施,劳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配备不到位。

2.农民工居住和生活质量差。大量的农民工在工地工棚、生产场所居住,条件异常艰苦。据统计,2010年外出农民工人均居住支出87.76元/月,人均生活消费约5888元/年。只能穿最廉价的衣服,用最廉价的商品,吃最廉价的食物,住最廉价的房子,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3.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卫生医疗难以保障

⑴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渐突出。据调查推算,2010榆林外出农民工33.51万人与举家外出的农村劳动力达25.19万人,二者合计榆林外出农民工,58.7万人。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必然引起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大量农民工子女进城,使农村中、小学校大量空壳化,农村教师流向城镇中心小学,城镇教师流向大中城市,引起优质教育资源倾向城市。农民子女上小学要到镇上,上中学要到县城,上大学要到省城。从而导致原本就十分拥挤的城市公立中小学更加拥挤,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更为紧张。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只能选择私营学校就学。而私营学校的教育费用无疑又增重了农民工的生活负担。

⑵同样道理,计划生育、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难以享受到城市及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体制根源。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同为一

国国民,遵守同一部宪法,而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工长期被边缘化,处在城市公共服务范围之外。农民工无法成为城镇职工,无法成为产业工人,难以享受市民待遇。

2.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力不够,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因素。许多法律法规明确的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农民工群体有法律保护条款。《劳动法》、《劳动监察条例》、《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农民工作为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工伤医疗保险、劳动时间、休假权利和民主权利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事实上却存在普遍执行不力的现象。

3.政府管理理念陈旧和职能转变不到位,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机制障碍。各级政府应将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主人对待,重点是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4.农民工组织化程度低。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民工群体自发性强,缺乏组织,依法维权的组织体系不健全,维权渠道不畅,维权环节复杂,维权成本过高,法律援助不力,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5.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较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规范,不熟悉城市生活情况,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工作,在社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201 0年榆林农民工中,中专以上的农民工只占11.93%,高中占19.7 5%,初中占53.29%,小学及以下占15.02%。

综上所述,农民工是榆林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最活跃,但同时又是最弱势的群体。农民工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必将对榆林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榆林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榆林农业发展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必

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识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解决榆林的农民工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知识改变命运,技能创造未来

1.大力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展开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扶持民营类的培训机构。增强我市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2.大力发展国民基础教育,加大对社会教育的投资力度。如果说搞好培训是专为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农民工问题的话,发展教育事业将是对全市整体国民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未来的总体受教育水平,培养下一代未来国民整体综合素质,提升未来从业人员的的竞争力。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整个城市形象的提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软件及前提条件。

(二)让城市接纳他们,培养建立归属感

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收入偏低的特性,保证其在流动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障权益也能得到保障,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增设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社会,实际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及医疗保障方面遇到的问题,使他们真正能够很好的融入城市当中。从根源上改变他们就医难、就医贵的局面,增加公众对生活城市的幸福感、归属感。如果同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他们子女的入学教育、医疗卫生保障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不会对这个城市产生幸福感以及归属感。如果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享受不到应有的城市公共服务的权利,将会累积社会矛盾。这种

状况不解决,不仅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处理不好可能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组织输出,就地转移

加强本地经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适宜于本地且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龙头项目,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渠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建立和加强农民工管理机构,要健全和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结合社会力量,进行劳务输出。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与企业、地方展开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签订劳务输出意向书,进行有组织地劳务输送。有计划的科学合理的安排调配劳务输出方向,避免一拥而上造成某地某行业的劳动力供大于求,而使劳动力资源价值“贬值”局面发生。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免费的岗前培训工作,包括法制教育。对于组织输出的劳工进行有效的法律援助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农民工能尽量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四)防范胜于补漏,执行硬过口号

许多法律法规明确的对于农民工作为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工伤医疗保险、劳动时间、休假权利和民主权利等都有规定,但事实上却存在普遍执行不力的现象。

1.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政府定期组织多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务合同是否履行到位的监测力度。提高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对劳资双方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

2.整顿劳务中介市场,规范各类中介行为,形成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强化服务,规范市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对于劳务过程

中出现的不合法、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解决的予以纠正,净化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工对于中介组织的信任度。

(五)推动政策的变革,打破体制的束缚

推进城乡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体制障碍。要制订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开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大力发展针对农民工的服务项目和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作者分别系国家统计局榆林调查队调研员、科员)

关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关于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范文(一)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响应国家号召,关心“三农问题”,同时为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的精神,把大学生的热情奉献给社会,服务于人民,展示当代大学生大良好精神风貌。经过精心准备,在本暑期(7月15日-21日)在**市机加工地针对农民工工资问题通过走访、展板宣传和调研问卷的形式展开调研活动。 通过现场走访和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问题大部分方面得到较为理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文。

1、每个月的工资在何水平?(800元以下)10%在、(800-1500元)85%、(1500-3000元)5%, 2、每个月的消费多少?(300元以下)40%、(300-500元)40%、(500-800元)20%、(800元)以上0%, 3、工作时间,(8小时)22%、(10小时)23%、(12小时)10%、(13小时)45%,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6、年龄?(15-19岁)5%、(20-29岁)10%、(30-39岁)10%、(40-49岁)25%、(50岁以上)5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现在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结果显示大部分工资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这相对过去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仍有部分工资在800元以下,在这个物价上涨,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时代这800元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大部分农民工担负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800元又能否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 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下面有整 理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经过一周多紧张有序的走访、调查以及宣传,迎来了我们暑期社会实践的~结束,我 们按计划完成了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的了解。我们走访了劳动局、就业保障局,在xx局长等的交谈下了 解到了黄陂区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并且了解到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的条件 以及贷款金额,就业培训的相关部门及政策,农民工个人保险灯政策。而且我们拿到了黄 陂区劳动局根据自身情况编目的关于农民工的政策与指导,因还未出版,没有具体的书名,只是一份稿件。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 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 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 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其次,我们走访了阳光电脑培训中心、黄陂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了解到了机构培训 的对象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一)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低保对象家庭的生活水平。根据座谈大家认为:确定低保标准应该以农村低保对象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来确定。根 据市场菜篮法测算,全县农村居民年最低消费支出1180元,建议农村低保标准定在1200元,平均补差额在750元。这个标准既可以保障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可以缩小与 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 再次,我们通过xx区劳动局的介绍,走访了xx养猪场及其附近的凉亭村、晨龙电子 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岗村、同建电子公司及同建村,从城市来到边远地区,再回到城市边缘 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与村长交谈了解本村的政策、农民工就业等基本情况,通过与 农民工及其家属的交谈更直接的了解了他们的现状与需求,并介绍了政府的相关政策。另外,我们还大范围的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具体数据来科学的分析农民工的现状与需求,更 具有科学性、真实性。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的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中央电视广播大学 年级:09级秋季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0914001461605 调查者:乔菲 完成日期:2011年12月10日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问卷的调查报告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这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目前中国的农民人口估计约为9亿左右,其中两亿多,也就是其中四分之一为农民工,我们对这其中的一部分进城农民工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情况、就业情况等,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能加深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情况的了解。 由于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建筑工地。在调查访问卷中发现,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但对目前现状不满意,很想改变又累又脏工资低的工作,对学习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切实去了解农民工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扶植他们去就业,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的条件,是任重道远的,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

(2)、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0--2010年11月15日 调查方式:个人调查 经调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这部分的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高职学历,而就职以后也是最底层的职位。而外出务工是农民工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提高农民工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劳动机会,产生更多的经济收入,有助于提高整个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 (一)、农民工就业情况 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 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临时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城市环卫工人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有些甚至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是城市居民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没有休息日、工作超时、没有加班补贴更是家常便饭,比比皆是。 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情况的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加大了建筑行业、加工制造业等农民工相对比较集中的企业的监督管理,现在签订劳动合同、临时雇佣合同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但还是有不签合同的情况,往往出现在打短工、由熟人介绍工作、以及在无照经营的个体经营加工户打工的农民工身上。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有订合同这回事,有的是根本不把签合同当回事,还有的则是因为老板根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之一

返乡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之 一 20__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伴随着危机进一步蔓延,对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增加,务工收入下降,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严峻,给我市农民持续增收带来压力和困难,引起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关注。为了及时了解我市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情况,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决策依据,近日,市统计局采取全面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及农民工非正常返乡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到稳定发展期,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__年底全市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6万人,占全市农村乡村从业人员比重XX.X%。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凤台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3.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潘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8.7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毛集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1万人,占全市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XX.X%),

大通区、谢家集区、田家庵区、八公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及所占比重分别为:2.1万人、XX.X%;1.9万人、XX.X%;1.7万人、XX.X%;0.4万人、1.3%。 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建筑业。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当前农村劳务经济的影响 据调查,截止到20__年12月底,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农村外出打工劳动力非正常返乡人数2.1万人,仅占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的XX.X%,目前尽管从数量上来看还并未形成大批民工返乡潮,但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真正对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将在春节后,应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因所在单位裁员或停产、收入明显减少成为农民工非正常返乡的主要原因。 据对全市5XXX名非正常返乡人员的问卷调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2.1万非正常返乡人员中因为收入明显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减少而返乡的占XX.X%,所在的公司(单位)因订单减少而裁员或停产返乡的占XX.X%,在外生活成本提高,继续外出打工不划算返乡的占XX.X%,所在公司(单位)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倒闭返乡的占XX.X%,认为所处的打工环境明显不适应(包括:住宿不方便、孩子上学不方便、当地人岐视民工、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兑现、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政策不配套、在当地受老板欺负等)返乡的占XX.X%,认为其它原因返乡的占XX.X%。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至今,从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到重庆、贵阳等内陆地区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它的背后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供给问题,同时还有更深层次的经济内涵。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度回升至0.97,接近2007至2009年时期的历史最高点。“用工荒”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普遍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有所改善。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对农民工的重视和保护,我对惠东县当地的农民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希望本次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工。 二、调查人员:*** 三、调查时间:*** 四、调查方法: 1.文献调查法:网上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 2.实地考察法:实地去观察当地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作文字记录和实地 拍照记录。 3.调查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关于农民工的调查问卷。 4.访谈调查法:采访当地农民工,村委,村民,向他们了解农民工的相关情况; 采访老师,向老师了解农民工的有关知识。 五、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站,搜集了解农民工产生的背景,存在的问题等,记录对调查有帮助的资料。 第二阶段:确定以惠东县城里的黄甫、吉隆为主,平海、港口等作为补充展开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 第三阶段:发放调查问卷,到吉隆、黄甫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并作记录。在学校里对栾海平校长(地理科惠州市首席教师)了解有关农民工的 有关知识。 第四阶段:整理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等,分析研究,以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第五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在班级里开展关于关注农民工生活、工作的主题班会。 六、调查研究分析: 1.农民工的来源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自2000年以来,大量的农民涌进城市,在不同的行业从事最苦的工作,但工资却是最低的。他们分布在建筑工地、工厂以及一些服务行业中,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正式版_3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正式 版

关于农民工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了解人民疾苦,尽我们的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内容: 时下正值酷寒的严冬季节,当大多数市民呆在暖乎乎的被窝里时,而那些民工兄弟却饱受严寒的在冰冷冷的工地上干工,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

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 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书上看到一篇报导,跟5个老乡租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面临一些基本社会问题。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缺乏技能,所以工作辛苦劳累,每天长时间劳作,很少有休息日,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最底层人群。 2、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负担不断加重、等问题,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3、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进军城市,农民工的问题也伴随而生。农民工的劳动力是很低廉的,多数民工认为钱是谋生的基本条件,说明目前金钱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起到的是基础作用,金钱、知识、技能是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工收入大工为:2800/月,小工为:2400/月,技工为:2600/月,这些都反映出农民工的收入偏低。而他们每天的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在调查的农民工中,65%为高中学历,30%为初中学历。如此低的学历决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从事技术性的高薪职业,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是务工的首选行业。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由于没有很高的学历,农民工的收入都很低,他们收入中有一半用于支出,其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其中,食物支出与住宿费用是两项比较大的开支,合计占总支出的55%,文化娱乐支出很少。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所以,家庭困难、经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首要原因

农民工收入调查分析报告

农民工收入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农民工收入调查报告 导言: 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是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类特殊的群体。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大约有两亿的农民工。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生产上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他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和生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暑假期间,我走访了长株潭部分农民工的集中地区,调查了他们的就业状况,薪酬状况,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农民工的工作薪酬在长株潭地区内还是有待改善的,与本地工人的薪酬相比,农民工的工资相对较低,而且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大多是在建筑及服装等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行业,这些地方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也相对较大。经过国家最近几年对农民工的关怀与帮助,我们也发现,像类似于拖欠工资与工伤赔偿等劳务纠纷问题也相对少了许多。另外,农民工在类似于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等工作待遇上与本地劳务工人并没有享受同等待遇,他们大多没有这方面的保障。最后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教育这方面也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再次呼吁社会对农民工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实际的帮助,为农民工兄弟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调查背景及目的: 现在中国有两亿多农民工,他们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事着各个职业,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一群人,他们工作勤劳刻苦,但往往得不到最公正的待遇,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同时他们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城市的正常运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这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们,对于他们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暑假期间,我对长株潭地区就本地的农民工工作生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从中发现农民工们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更加了解现实,同时引起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兄弟,为农民工兄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一视同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锻炼我的调查能力,观察能力,协调交际能力等工作能力,为以后出身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2013年8月1日至8月7日 调查地点:湘潭市株洲市长沙市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 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情系农民工 一、前言 二、提出问题 三、问卷调查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专题研究 1.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及工作环境 2.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及子女教育 3.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及解救措施 六、总结与感想 组长: 组员:前言

随着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社会成员为追求更高利益从事的搬迁运动导致了农民工问题的出现。所谓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不离开家乡的农民,狭义上是指外出进入城镇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离开家乡的农民。此调查报告中所指农民工为狭义上的农民工。据相关调查,中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已达1.2亿人左右。农民工,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为中国城市化建设挥汗如雨的同时,却面临着种种尴尬和窘境,忍受着歧视、饥饿和种种的不公,她们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将经过对中国农民工现状的分析,引发人们对农民工问题的思考,号召大家共同关注农民工。 一.提出问题 农民工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作出了诸多贡献,但在现实社会中,却面临着以下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一是劳动安全无保障,工伤事故不依法处理。二是社会普遍缺乏善待农民工的观念,不单单是城市市民,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其人格尊严缺乏基本的尊重与保障。三是滥收费、乱摊派严重,赞助费、城乡增容费、治安费、子女入学集资等,名目繁多。四是因非城市户籍,很难在城市解决住房、婚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这种现状使农民工的社会贡献与法律地位存在着严重的扭曲,利益

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

农民工调查报告范文 所谓城市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或非城镇非农村户口的劳动者(即因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办公占地所产生的农转非农民工)。他们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处境却相当地困难,游离在城市和农村边缘,得不到基本的身份认同,现在,在许多城市,为了改变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提出尊重农民工,把农民工改称为"新市民",从地位上把农民工与市民同等起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值得重视和探讨。笔者就目前农民工情况做一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来源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富余的劳动力,自**年以来,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在不同行业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但工资却最低,同时分布在建筑业,工厂,一些服务业当中,从此,农民工遍布了大江南北。建筑工地的工人、宾馆的服务员,小区的保洁员、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农村,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据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口都是从事建筑、美发、保洁、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到达城市打工的37%的民工中,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打工的。 二、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状况 1、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入极困难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2、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跟同龄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他们缺乏务工青年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据我们了解到的务工青年一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其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xxxx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0.8万人,外出务工年均6.5万人左右。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的影响,沿海及发达城市一些资本少、技术装备程度低的企业陆续停产或倒闭,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冲击。如何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成为影响我县当前发展与稳定的重要问题。近期,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就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农民工就业情况分析 (一)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发达城市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倒闭,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而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三是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四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资源限制,我县农业经济的现状不能容纳,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二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县许多农民从高山搬迁到城镇、社区集中居住,原耕地无法耕种,为这一部分群众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我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原本就近务工的农民必须寻求新的就业岗位。 (三)农民工就地创业人员增多。调查表明,部分返乡农民工不愿再外出,希望在本县经济发展中寻找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不想再务农,由于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想在家乡自主创业,搞一些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各镇涌现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种、养殖的农民工,以传统养殖业养猪、鸡、羊为主,也有部分从事梅花鹿、孔雀、野猪等特色养殖,这部分人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积极关注市场和信息,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期望政府能够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多给予扶持。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2015-07-10 03:00:26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如下文 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8月至9月 调查地点: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目的:调查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探讨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开展社会服务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序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调查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的人选择逛街,%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调查显示,目前在汕头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初中毕业占%,高中毕业占%,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

2020关于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2020关于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注重的问题,作为一名土 木工程系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都很注重。正好借着这次在寒 假往返的列车上近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民工,在与他们 的谈话中,我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的不易与艰辛! 一、农民工主要问题 (— )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很多民工一年的辛苦钱打了水漂,家里 的生活没了着落。据调查,拖欠民工工资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在建 筑攻打的民工劳动强度大,劳动和生活条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动性 比较大,相关部门管理相对困难,很多民工工资被拖欠和克扣。这个 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注重,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在外卖苦力,挣的 是“血汗钱“和”活命钱“,拖欠民工工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 义上讲,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广大农民工对建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没有他们的付出,取得今天的建设成果是不可想象的,我想,拖 欠农民工工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尤其是一些包工头恶意拖欠,行为特别恶劣,令人气愤。 是什么原因造成拖欠民工工资的事件屡见不鲜呢?据调查,拖欠民 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市场不规范。有的建筑队为了揽工程垫 姿施工;而垫姿款也有可能是贷款来的,一旦发生资金短缺,很容易拖 欠劳动者工资,损害民工权益。有的工程层层转包,加上监管不利, 很容易发生“包工头“卷款逃逸,让辛辛苦苦一年的民工们血本无归。 我认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标本兼治“,要使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综合治理,一是布置各地认真清查,对查出或被投诉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要责令其即时补发。对据不补发的,要与相 关部门一起协助农民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对严重拖欠农民 工工姿的施工企业,依法给予制裁和惩处,作为不良记入企业信用挡案;性质恶劣的资质年检时按不合格处理,按低一级资质认定,三是因 建筑单位拖欠企业工程款导致拖欠工资的,要会同相关部门追究建设

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 调查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5435 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on the employment of migrant

工作报告| Work Report 调查报告农民工就业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新型产业大军。如何在“xx”期间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大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民工就业工作。 一、强化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就业广开门路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开辟更多的就业门路。第一,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主动深入用人单位和私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工发布,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及时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择业机会。第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加强乡一级劳动保障站、所建设,发挥基层信息灵通的特点,及时为农民工提供用工信息。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人力资源市场应加强软件建设,在大厅内设置大屏幕滚动发布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息,通过人力资源网站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招工信息。第四,鼓励已就业的农民工带动农民工就业。通过老乡带老乡、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村邻带村邻等形式,帮助、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第五,加强劳务合作对接工作。鼓励、支持劳动力输出地与劳动力输入地建立劳务对接平台,建立双方劳务合作关系。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管理服务协调配合,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衔接,开展多种形式 第2页

第二章市场调查内容

第二章市场调查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市场调查的内容,了解各个环境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微观环境调查内容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内容: 一、市场宏观环境调研 宏观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调研等。 1.人口环境:人口是市场的第一要素。 人口因素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有重大影响。 主要指标有:人口总量、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家庭结构组成、人口性别比例、人口教育水平、民族分布等。 人口数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生产总规模,人口的地理分布影响着企业的厂址选择;人口的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需求的结构,进而影响社会供给结构和企业生产;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家庭户数及其结构的变化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和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而也就影响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规模等。 现在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向表现为: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早已突破50亿大关,意味着消费将继续增长,世界市场将继续扩大,我国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2.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生率开始下降,儿童减少;3.许多国家人口趋于老龄化,我国也有这种倾向,老年人市场逐渐形成。4.许多东方国家的家庭状况发生变化,如家庭规模减小。5.在西方国家,非家庭住户也在迅速增加,非家庭住户包括单身成年人住户、暂时同居户和集体住户。 2.政治法律环境调研。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和法律法规等。这些因素常常影响制约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政治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特点是: 直接性: 不可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993-23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其合法权益,使 他们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样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岳 麓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政协委员十分关注 的问题。为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现况,政协 西湖联络处组织政协委员于XX年8~9月,分组对西 湖街道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现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 采取了举行座谈会、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共 召开农民工座谈会4场次,走访农民工家庭89户,发 放调查问卷78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基本现状 1.人员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职业分布比较单一。 随着城市扩容力度的不断加大,进入西湖街道范 围就业谋生的农民工人数也越来越多,已逐步形成了

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经调查统计,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在西湖街道范围务工的农民工已达2.5万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进入城市后,由于受文化和技能的制约,农民工大多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和技术含量不高的重复劳动,职业工种比较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从事技术工种的占8%;服务员工种的占13%;生产工人占6%;建筑工人占22%;一般人员占11%;专业技术人员占7%;管理人员占8%;家政服务人员占7%;商务人员占4%;其他职业占14%。其中,建筑工人所占比例最高。 2.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财产积累比较缓慢。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经调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月平均收入约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仅有四成超过1500元,农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农民工大都省吃俭用,除日常的住宿费用、衣食费用、出行费用外,其余都寄回农村用于子女教育、

农民工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工进城问题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点话题,它关系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1年暑假放假期间,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到社会上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民工一些真实的状况,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南宁市当地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在如何提高农民工城市生活保障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农民工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一.研究方法: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16日至9月19日。在我的高中同学的帮助下,对南宁市30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部分调查情况如下: 1.到城市生活会不会觉得自卑 A.会74% B.不会26% 2.为什么选择进城 A.想出来见世面22% B.为了给孩子提供进城读书的机会36% C.因为城里挣的钱比较多 42% 3.您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 A、受伤 19% B、失业后找不到工作8% C、生活困难4% D、养老22% E、无钱供孩子上学24% F、生病23% 4.平时娱乐活动多吗 A.偶尔19% B.几乎没有40% C.从来没有41% 5.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备将来养老 A、在老家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 B、在打工的单位参加了养老保险22% C、购买了商业保险7% D、定期存钱养老21% E、养儿防老9%G.未采取任何措施31% 6. 您生病后通常会怎么做立即 A、上正规医院检查、治疗12% B、去街头的小医院、私人诊所、游医进行检查、治疗17% C、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外向型企业,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外向型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批工人被裁,致使农民工返乡。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的泗水县,是否受其影响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现象,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县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44万农业人口,劳动力总数为24万余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共有外出农民工16.7万余人,分布在全县591个村中的62000余户家庭。其中大中型城市务工人员13.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天津、北京、青岛、烟台、济南等地区,少数在上海、广州等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从事机械加工,服装、建筑、制鞋、玩具加工,餐饮服务业等。出国务工人员3100余人,主要分布在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有机械制造、电子、水产、建筑、农业等。市内县内就近就业2.7万余人。 春节期间,因受金融危机及其它影响,我县大量农民工返乡,原因是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提前放年假,也有个人原因提前返乡,回家过节等。春节之后农民工陆续外出,至二月中旬,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人数5234人,包括在国外打工非正常返乡的200多人。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没有出现大批农民工返乡,没活干的现象,农民工做到了有序就业。原因如下: (一)争取主动,及时输出一批。面对企业减员,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我县劳务输出部门超前做工作,春节前就与劳务输入地区联系,与外省市的86个用工单位洽谈,争取到4.5万个用工岗位。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用工信息,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春节后,返乡农民工及时外出,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二)诚信敬业,原单位保留一批。泗水农民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深受用工单位的赞誉,部分农民工打工时间长,已成为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得到企业的信任。有的企业减员,但技术骨干及管理人员仍得到留用。另外,泗水的农民工很讲信誉,愿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面对企业降低工资,工资降低幅度在200—400元,仍愿意在企业打工,如苗馆镇李家坡村农民工徐家臣,在维坊海花集团打工,工资由1800元降到1300元,本人春节后又返回原单位继续打工,类似这种情况的农民工人数占60%。 (三)挖掘潜力,本地安置一批。依托本地用工企业,如华金集团,柘沟石材加工,圣水峪乡花生米加工、黄沟乡玩具加工等企业安置一批。特别是花生米加工厂、玩具加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雇佣三、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以上的农民就业,既可在工厂集中生产,也可在家里生产,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建筑工人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建筑业农民工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某市建筑业农民工情况 调研报告 近年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频发,进而引发了不少的社会矛盾。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强建筑业农民工管理,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研究解决建筑业存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城乡规划建设局建管科以泓泰臵业有限公司工地为例对我市的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状 (一)我市建筑业企业主要用工形式 我市建筑业企业使用农民工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农民合同制职工,基本上是长期跟老板合作的农民工,此种农民工与老板要么是同乡,要么是家族关系;或者是有技术的施工员、预算员。二是"包工头式用工",此种用工临时性较强,基本上是当地农民工,因工程需要,临时在当地聘用。 (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1、劳动合同签订率。总体来说,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据统计,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20%。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5%。不同的用工形式,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对农民合同制职工,企业大多与之签订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包工头式用工的,包工头与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包工头与农民工多为口头协议。 2、劳动合同内容。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中,只有少数明确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安全生产责任、用人单位的有关规定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资待遇等;多数只对工作任务、工资支付时间和安全生产责任作了约定;个别的劳动合同条款还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三)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包工头对农民工普遍实行计件工资制。大多数包工头能按照约定按时支付工人工资。包工头主要使用的是施工员和材料员,这两个人一般是合同制的,工资也是按月约定工资,这两个人的工资大部分能够按月足额发放。其它的农民工一般与包工头下面的各工种的班组长打交道,包工头把工资发给各工种班组长,由班组长把工资发给农民工。因受建筑工程施工、验收和结算阶段性的影响,普遍采取按年节预支,年底或工程结算后全部兑付的工资支付办法。预支付工资数额能够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农民工急需用钱时,可以向包工头预借。(四)农民工的现状 1、已出现年龄断档趋势。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施工现场的机械化作业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替代和解决施工现场的手工操作问题。现在所使用的农民工大都在40-55岁之间,而30-40岁的农民工已不多见。从年龄上看,已出现断层,带来用工荒的问题。由于从事建筑施工生产的工人出现青黄不接,农民工作为建筑业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对建筑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已构成威胁。 2、技术技能水平不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工持证上岗率约为10%,大部分没有进行过操作技能培训。放下手中的农具,来到施工现场,就成了建筑工人。虽然在施工前,都有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技术口头交底,但很多工序因为之前从未干过、更没见过,难以提高其技术技能水平。 3、安全意识不高。根据调查统计,从建筑工地出现安全事故频率来看,60%的农民工受到过伤害。在施工作业之前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但现场经常看到农民工不戴安全帽,将安全帽丢在一边,休息时将安全帽当成临时凳子使用。从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4、施工质量和效率较低。农民工来自农村,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也一无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