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知母的鉴别

石膏、知母的鉴别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相同点:

◇清热泻火,除烦:

●气分实热证,常相须为用。

●肺热咳嗽。

◆不同点:

◇石膏:泻火力强。

?气血两燔。

?热病伤津。

●重清肺胃实火:

?肺热咳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配麻黄。

?胃火上炎,头痛、牙痛、消渴。

●生肌敛疮(煅):溃疡不敛、水火烫伤。

●注:先煎。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

●重滋润肺胃:

?肺燥咳嗽,配贝母。

?肠燥便秘。

●滋肾降火: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黄柏。

?阴虚消渴。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石膏的功效和作用 1、石膏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 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升煮米熟汤面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石膏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50克知母20克生甘草15克玄参15克犀角10克白粳米—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3、石膏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200克(轧细) 生粳米250克.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4、石膏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为极细末每服5~15克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15克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 5、石膏治伤寒发热涎潮上厥伏留阳经头疼眩晕不可忍者:石膏(煅研细) 每服葱白点茶凋下10克.小儿量大小加减与之.(《三因方》玉屑散) 6、石膏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痛壮热涎潮惊悸多哭气粗心烦及治气壅膈节不通:石膏、寒水石各50克脑麝各半字.上为末灯

心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红桃散) 7、石膏配桑叶,清宣肺热;石膏配桂枝,表里双解;石膏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石膏配知母,清热除烦;石膏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石膏配甘草,清肺止咳;石膏配竹叶,清热除烦。 8、石膏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9、石膏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10、石膏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11、石膏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12、石膏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石膏的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

石膏的传说

石膏的传说:应城石膏又纯又白,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全国享有盛名,这个地方有“膏都”之称。 关于石膏,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一直在广泛流传。 传说,很早以前,应城西北有座天灵山,山水浓荫覆盖,云雾缭绕。天灵山下住着一个贫穷的孩子叫柴娃,他手脚勤快,心地善良,又特别讲孝心。柴娃的爹娘在世时,自己忍饥挨饿,把砍柴换来的一丁点吃的都供奉给父母。爹娘死后,无钱安葬,就把父母合葬在天灵山的山洞里,自己在洞里守孝三年。有一天,柴娃砍柴回来,发现山洞里白晃晃的,进去一看,从洞穴的最里头一块石头上,长出一砣洁白的东西,那东西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柴娃壮着胆子走拢去,禁不住用舌头舔了一下那东西,觉得又香又甜又软,味道可口,心中大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口大口吃起来。真怪!不管怎么吃,那东西老是那么长,一直等到他吃得饱饱的,才一下子不见了。第二天,柴娃砍柴回家,那东西又出现了。从此,柴娃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回来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不知是什么时候,这事传到了山下,财主知道了洞里有一种可以吃的“石糕”宝物,就带着一批狗腿、家丁上天灵山,逼柴娃交出宝物,柴娃任他们怎么拷打也不吭声。贪婪的财主恼羞成怒,就叫家丁在天灵山上掘地三尺,一定要把宝物挖出来。。眼看就要挖到柴娃父母的坟前了,突然旋风四起,电闪雷鸣,“轰”的一个炸雷,洞里又现出了洁白的石糕,但眨眼功夫就不见了。财主索性雇人来挖,谁知挖地一寸土长二寸、挖二寸长四寸、挖呀挖呀,挖了三年六个月,累死了三千六百人,土越挖越厚,终究没有把宝物挖出来。传说这石糕是柴娃父母怜悯儿子而变化出来的,石糕的味道之所以甜美,是因为里面渗进了母亲的乳汁。后来玉帝为了惩罚财主的贪心,就命令操山之神长出厚土把石糕藏起来。石糕就离地面几十丈深了,而且慢慢变得坚硬、苦涩,于是成为了今天的石膏。 知母的传说 从前有个孤老太婆,无儿无女,年轻时靠挖药为生。由于她不图钱财,常把药草白送给生病的穷人,所以毫无积蓄。到年老体衰不能爬山采药时,她只好沿乡讨饭了。老太婆终日愁眉苦脸,这倒不是因为苦日子难熬;她担忧的是,自己认药的本事无人可传,一旦自己闭上了眼睛,谁给乡亲们挖药治病啊!想来想去,老太婆决心找一个可靠的人传授本事。于是,她逢人便说: “谁认我做妈,我教他认药草。” 过了些日子,有个贵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学会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条巴结官宦的路子吗?”他把老太婆请进府中,说: “老太太,我愿意给你当儿子,快告诉我什么药草治病吧!” 老太婆瞥了贵公子一眼,说:“急什么?先看看你怎么对待我这个…妈?再说。” 贵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腾给老太婆,又给她换上新衣,端来可口的饭菜。可是,一连过了十几天,并不见老太婆提起药草之事。贵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声:“妈”,说: “该传药给我了吧!” “时候还早。” “那得等到什么日子呀?”

经方方剂化裁方歌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汤柴胡枳桔陈皮茶,黄芹生姜与半夏;邪郁腠理胸满痛,辛开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宽胸截疟疴。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朮甘苓;厚朴生姜同煮煎,热多寒少温疟平。 调和肝脾 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朮草加姜薄。 丹栀逍遥散更有丹栀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朮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连芩,干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生姜泻心汤干姜减量生姜配,水热互结消痞灵。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加重草,主治气痞腹中鸣。 黄连汤黄连汤证上焦热,中寒腹痛欲呕哕;半夏泻心加桂枝,减去黄芩散寒邪。 清气分热 白虎汤白虎汤清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白虎加人参汤热渴汗出兼气虚,白虎加参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汤身热欲呕骨节痛,加入桂枝疏经脉。 白虎加苍朮汤湿温身重汗出多,方加苍朮湿热减。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清营凉血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减去丹参银连地,清宫更加莲子心。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清热解毒 黄莲解毒汤黄莲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泻心汤泻心大黄与连芩,主治黄疸血妄行。 凉膈散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干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化斑汤化斑玄犀和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神犀丹神犀丹中犀玄参,芩蒲地银板蓝根;翘豉金汁天花粉,紫草合治热毒深。

石膏--起死回生之药

石膏--起死回生之药 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汉后历代医家多秉承前贤经验而各有发挥。笔者根据多家本草及临床医家应用生石膏之经验,将其归纳为12大功用,现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解肌发汗,主温邪郁肺 《名医别录》论石膏“解肌发汗。”后世医家张锡纯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发现石膏确有此功效。并明确指出:“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张氏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大热者,即用石膏粳米汤,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 张氏治一初春得温病患者,前医以温药发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剧。其凭脉察证,投以大剂白虎汤加连翘、蝉衣,“服药后遍体得凉汗而愈。”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

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有解肌发汗的功效。 2.清热泻火,主气分大热 《名医别录》谓:“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所以伤寒阳明病,或温病邪在气分,症见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凉撤热,除热盛之烦躁;配知母苦寒而润,清热养阴,治气分烦渴。柯韵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用白虎汤清热泻火。 总结历代名医如余师愚、江笔花、顾松园等之论述,白虎汤中生石膏当重用并先煎。张锡纯力主石膏必须生用,煅用内服有毒。近贤黄汝绍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阳明气分高热,救垂危之证。 3.清肺平喘,主肺热实喘 《名医别录》载石膏能治“腹胀暴气,喘息咽热。”所以肺热喘嗽者多用之。风寒化热,热邪壅肺,肺气闭塞者,用麻杏石甘汤清热平喘。姜良铎教授指出:“清热指清肺气之热及痰中蕴积之热。根据“热”与“痰”的侧重而决定生石膏与麻黄的用量。重用生石膏直清里热,伍麻黄开泄肺气,止咳平喘。临床应用本方宜轻用麻黄,重用生石膏。麻黄与

石膏浅识

石膏浅识 2008-12-01 11:20 一、热病金丹 石膏是治疗外感热病极重要的一味药,自张仲景创立白虎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诸方之后,千百年来,用之对证,如响斯应。仲景之后,善用石膏者,代不乏人。如明之缪仲淳,清之顾松园、吴鞠通、余师愚,近人张锡纯、郭可明等。顾氏曾治医人汪缵功,伤寒发呃、肢厥,顾断为热深厥深,毅然投以大剂白虎汤,石膏每剂用至三两,数日内终于使患者转危为安。郭氏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用白虎汤治疗乙脑,使病死率降低至5 %以下,皆其例也。由于石膏在热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所以被誉之为“热病金丹”。浅学如我, 在四十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也常用石膏,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本文仅就热病用石膏这个话题,与同道交流。 二、石膏的性味 《神农本草经》说石膏“(味)辛, (性) 微寒”;缪仲淳《本草经疏》、李时珍《本草纲目》直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录》,都说石膏味辛,并由“味辛”而推论出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具发表之性”。吴鞠通更称白虎汤为“辛凉重剂”。我年轻时读过的一部本草书,还说石膏是一丝一丝的连在一起,像人的肌肉,所以它能解肌透表,云云。实际上,石膏并无一点儿辛味,这只消煮点石膏来喝喝就知道了。我觉得《医学启源》说它“味淡,性寒”倒是实事求是的。说石膏味“辛”,是为石膏有“达热出表”的功用编造理论根据。的确,伤寒也好,温病也好,当用石膏时,用后往往可收汗出热解之效,但这个热,是里热,是在肺胃的无的热邪。犹记我在乡下作医生时,盛夏奔走于烈日长途是常事,口鼻吸受暑热之气,于是烦躁,心跳,气喘,口渴,无汗。迫不及待地走向农家水井,舀一瓢新汲水喝下,顿时周身大汗出,烦热立解。这不就是达热出表么? 所以我体会,石膏是没有辛散解肌的作用的。外感疾病初起,其病在表,如无里热,是不能用石膏的。石膏虽说不像大黄、黄芩、黄连那样苦寒沉降,但如果病在表,不从表解,一见发热,就投以石膏,也会造成凉遏而冰伏其邪。仲景说:“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伤寒论》1 70 条) 就是这个道理。 三、仲景热病方中石膏的配伍. 1.石膏配麻黄:麻杏石甘汤即其范例。麻黄、石膏两味药为方中主药,麻石相配,其治在肺,而不在胃。麻黄在此方中的作用,不在发汗,而在宣肺平喘,石膏则用以清肺经之热,降肺气之逆。辅药杏仁,其性通利,既能助麻黄宣肺,又能助石膏肃肺,于是共收宣肃并治之功。越婢汤亦麻黄与石膏同用,粗看与麻杏石甘汤相差无几,不过是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姜枣而已,仔细比较,越婢汤麻黄用6两,约合今12g ,石膏用半斤, 约合今50g ,故用于风水恶风,发热,全身浮肿,旨在发越水气;麻杏石甘汤麻黄之量仅为越婢汤的三分之二,目的就在宣肺泄热了。: S3 a7 E3 w0 W) k* o 2.石膏配麻桂:首见于大青龙汤。麻黄与石膏相配之理已为上述,此方更有桂枝的介入,则因风寒束表,所以麻、桂并用,且麻黄的用量较麻黄汤增加了一倍,故解表发汗之力增强。“烦躁”,是里热为外寒所束,不得发越,故用石膏。如此,则外寒可散,里热可透,一汗而表里两解。麻桂并用,麻黄量大,即是为表实证重而设,但寒凉的石膏会不会阻碍麻黄桂枝解表之力? 我想仲景在这一点上有所考虑,所以多用麻黄,而石膏的用量相对于白虎纯是里热者也打了点折扣,而生姜大枣,过去注家泛泛而言是调和营卫,实际上我看是为了减弱石膏之寒凉,使不致遏表。对石膏且如此,遑论大苦大寒了。小青龙汤之用石膏,也在于清泄里热。张锡纯说,在北方干燥之地,无论有无烦躁,都宜加石膏,是因为石膏可减桂麻辛之燥热。此中道理,殊堪玩味,以见前人的匠心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

中医入门基础方剂(古籍教材版)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药施,发热恶寒头项强,伤寒无汗煎服之。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麻桂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寒热两解此方良。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急,姜桂麻黄芍药草,细辛半夏五味齐。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去麻黄。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葛根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依。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头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疼悉平康。(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欧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法良,四药组合有擅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效果彰。第二节温中祛寒剂 理中汤 理中汤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黑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真武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肉颤保安康。四逆汤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利脉沉微,救逆回阳赖此方,人参加入四逆内,益气固脱救阴伤。或益姜葱参芍桔,通阳复脉力能当。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见奇勋。导气汤 寒疝痛用导气汤,川楝茴香与木香,吴萸煎于长流水,散寒通气和小肠。肾着汤 肾着汤内用干姜,茯苓甘草白术襄,伤湿身痛与腰冷,亦名干姜苓术汤。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鉴别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鉴别。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徐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溃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

解析最新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真题(下)

解析最新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真题(下) 配伍选择题(62-72小题) [62-64] A.延胡索 B.莪术 C.川芎 D.三七 E.白及 62.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皱纹,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的药材是 63.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标色点状须根痕,断面类白色,角质样的药材是 64.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片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绿不整齐,呈蝴蝶状的药材是 参考答案:AEC 解析:因为延胡索呈不规则扁球形,表面有不规则网状皱纹,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 白及呈不规则扁球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表面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标色点状须根痕,断面类白色,角质样。 川芎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黄褐色或褐色,有皱缩纹;横切片可见明显波状环纹或多角形纹理纵切片边绿不整齐,呈蝴蝶状。 [65-67]

A.知母皂苷 B.人参皂昔 C.龙胆苦苷 D.雷公藤甲素 E.甜菊苷 65.属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是 66.属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是 67.属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是 参考答案:BCA 解析:因为人参皂苷属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龙胆苦苷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知母皂苷属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68-69] A.葛根素 B.莪术醇 C.芦丁 D.紫杉醇 E.薄荷醇 68.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是 69.属于单萜类化合物的是 参考答案:BE 解析:因为葛根素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莪术醇属于倍半萜类化合物;芦丁属于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紫杉醇属于二萜类化合物;薄荷醇属于单萜类化合物。

[70-72] A.水丸 B.糊丸 C.浓缩丸 D.蜜丸 E.滴丸 70.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含有刺激性中药的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 71.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具有滋补作用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 72.按照中药丸剂的特点,通常具有消导功效的中药处方宜制成的丸剂是参考答案:BDA 解析:因为糊丸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同时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含毒性饮片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蜜丸常作为滋补药剂,或用作慢性疾病治疗。 水丸较易溶散,吸收、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和消导制剂。 配伍选择题(73-83小题) [73-75] A.润湿剂 B.崩解剂 C.吸收剂 D.润滑剂 E. 黏合剂 73.硬脂酸镁在片剂处方中常用作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经方一得】顽痹克星——桂枝芍药知母汤 按语:对慢病、久病不要一味追求“一剂知,二剂已”,辨治方向认准,恒久用功,方可滴水穿石,我们要耐得住性子、守得住火候,才能拿得住疗效!在跟诊团成员邵晗畅医生分享的两则跟师抄方案例中,我们要体会和借鉴这一点。在此感谢邵医生的无私分享!正文: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痛疼,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此方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加桂枝及生姜用量以祛水气、降逆,去大枣之壅满,加麻黄、防风之发散表风邪水气,加知母以利水消肢肿,用白术、附子之除湿解痹,附子有强壮温经、散寒止痛之用。全方治疗风湿关节痛、肢体肿而气冲呕逆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案例一:杨女士,女,67岁,初诊2013年11月30日。 类风湿20余年,手足指关节变形、疼痛、色暗瘀,足底前掌痛,晨僵不甚,(服激素甲波尼龙日每日两粒已数月)。饮水则汗出,口干,纳呆,恶心,腹胀欲吐,乏力,精神差,

大便不成形量少2日一行,饮多溲多,夜尿4-5行,既往1996年行胆囊切除术,长期无舌苔。舌淡无苔脉细。 方药:小柴胡合五苓散去泽泻加陈皮(因为激素干扰人体抗病机制,故嘱患者逐渐停用激素)。 二诊2013年12月7日,患者停激素药后病情无缓解。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 中间数诊略。 近诊2014年6月14日,类风湿,头及上臂处结节消减好多,稍有点红,手足关节痛减,时口干,稍恶风寒,大便少2日一行,夜尿2,苔薄白脉细弦。 证解:关节痛久恶风寒为表阴证,即少阴,风湿结节红及口干为里阳证,即阳明,大便少及夜尿2次为里虚寒有饮,为太阴。故辨六经: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茯苓生石膏大枣(冯老多改白术为苍术,改防风为防己)。用药: 麻黄6克,桂枝12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防己10克,知母20克,苍术30克,川附子60克(先煎),生黄芪15克,生石膏45克,茯苓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七剂 此患者停激素期间病情多有反复,尚有发展趋势,患者在头上及上臂尺侧有风湿结节出现,头上结节有红肿痛,且有悲伤欲哭等现象出现。冯老以八纲为纲,执六经辨证之牛耳,

石膏粉的功效与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石膏粉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石膏粉主要是用来做基层处理使用的。好比填平缝隙,或者是阴阳角调直,还有毛坯房墙面等第一遍腻子找平等等。使用腻子不仅仅是在这些地方使 石膏粉主要是用来做基层处理使用的。好比填平缝隙,或者是阴阳角调直,还有毛坯房墙面等第一遍腻子找平等等。使用腻子不仅仅是在这些地方使用,其实在医药上也是使用到比较多,可是石膏粉的作用究竟包含哪些呢。 因为石膏粉的作用比较多,这种石膏粉属于一些长块或者是不规则的结晶集合体,大小是不一样的。全体白色或者是灰白色。大块的话,上下两面十分的平坦,没有光泽甚至纹理。长块状或不规则形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至灰白色。大块者上下二面平坦,无光泽及纹理。体重质松,易分成小块,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并有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以块大色白、质松、纤维状、无杂石者为佳。烧之,染火焰为淡红黄色,能熔成白色磁状的碱性小球。烧至120℃时失去部分结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状或块状的嫩石膏。 石膏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300克(生用) 粉甘草50克.上为极细末每服5~15克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15克亦妙。 石膏配桑叶,清宣肺热;石膏配桂枝,表里双解;石膏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石膏配知母,清热除烦;石膏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石膏配甘草,清肺止咳;石膏配竹叶,清热除烦。 因为这种石膏粉的作用比较多,所以,我们在使用石膏粉的时候不仅仅是只有室内墙面才可以使用的,上述对于石膏粉的作用认识了之后,一定要多加予以了解,才是最合理的一点,我们还是要谨记才可

老中医:治疗痛风的基础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西医学认为,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急性发病患者大多与饮食相关,常在进食海鲜、动物内脏或者饮酒后发生,或者是劳累,剧烈运动后发作。中医学认为,痛风当属于痹病范畴。何以谓痹?《说文》曰:“痹,湿病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结合门诊大量临床实践,提出痛风之病机特点如下。 1.湿邪为基础 痛风患者多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受累关节、肌肉常麻木重着肿胀,且舌质偏淡,苔白厚腻,正合湿性重着黏腻难去之特点,故湿邪为痛风发病之基础。 2.寒邪为关键 痛风发作时常关节疼痛难忍,且固定不移,与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之特点相合,故寒邪为发病之关键。 3.风邪为诱因

临床上,痛风患者常因天气变化或受风而发,且关节疼痛常有游走的特点,时而这个关节疼痛,时而其他关节又疼痛,正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特点,故风邪为发病之诱因。 根据对痛风病机之分析,余在临床提出治疗痛风当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特点如下: 1.祛湿三焦分治:方中麻黄、生姜发表祛上湿而宣痹,白术健脾祛中湿而除痹,知母利下水而消肿。 2.止痛温通为主:中医学认为,不通则通,通则不痛。痹病之痛乃是由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那么何以为通呢?气血之通赖之以温,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痹病止痛当以温通为主,方中桂枝温经通络,附子温阳除痹,即是此意。

薄层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操作注意事项 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样品处理方法、薄层板制备技巧、点样方法、展开剂的遴选、温湿度的掌控等等很多方面,在这里对其操作要点作一下简单介绍: 1铺制薄层板: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出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表面较粗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别的影响不是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 2点样: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大,点样斑点扩散大。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薄层色谱用于定量时,点样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供试液的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洗脱力,所以在点样的同时,样品在原点就可是成环形展开,原点直径的扩散促进了这种展开,Kaiser称之为“上样环形色谱效应”。如果样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变成空心环。这种效应对随后的先行展开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也会改变展开的选择性,特别是供试液的溶剂与展开剂的极性相差较大时更明显。再者,亲水性溶剂残留在原点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特别在高湿度环境)对色谱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点样时的同步干燥或继后干燥以除去原点残存的溶剂是需要的。但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加热,如用吹风筒加热,样品变为固态后,部分或全部强烈的吸附在吸附剂的颗粒上,而促进了硅胶的有催化作用的活性表面故态化学反应,导致样品的变性(尤其热不稳定物质),至少移动相在展开时对这部分样品的溶解速度比移动速度慢得多而形成拖尾(斑点拖尾的原因之一)。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痛风4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Gout Treated by Guizhi Shaoyao Zhimu Decoction 王兰Wang Lan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灵宝472500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ngbao,Lingbao,Henan,China472500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急性期给予对症治疗,缓解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结果:46例患者中,显效3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9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痛风疗效满意,且并未发现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uizhi Shaoyao Zhimu Decoction in treating gout.Methods:46gout patient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acute stage,while Guizhi Shaoyao Zhimu Decoction was given for the remission stage.Results:A-mong46patients,35cases were cured,7cases were improved and4cases were ineffective with an efficiency rate of91%.Conclu-sion:Guizhi Shaoyao Zhimu Decoction could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gout,and no adverse reactions are found.关键词:痛风;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湿行气血;通经络利关节 Key words:gout;Guizhi Shaoyao Zhimu Decoction;relieving rheumatic conditions and promoting the flow of qi and blood;smoothing the meridians and joint movement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59.897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1)08-0997-02 痛风是由于尿酸排泄或(和)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它可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和结石,累及血管壁引起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在传统医学中,痛风属“痹症”“脉痹”“历节风”的范畴,多由脾肾亏损而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积久化热、气血瘀滞所致,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其特点。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具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故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6例均为本院门诊男性患者,年龄32-45岁。体型肥胖合并高血压病或高脂血症或糖尿病者43例,体型正常者3例,均以第一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热痛起病,血尿酸值>420μmol/L,平素均有大量饮酒及长期高蛋白饮食的诱因。全部符合美国风湿协会于1997年修改制定的关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关于湿浊瘀血阻络的辨证标准,证见:关节疼痛、肿胀、重着或关节僵直变形、或皮下结节、活动不利,神疲肢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或细弱。 1.2治疗方法 急性期均给予对证治疗,缓解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基本处方:桂枝20g,芍药15g,知母10g,麻黄10g,生姜1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6g,附子15g(先煎30 min)。随证加减:风气胜者即关节疼痛、移走不定,上下左右,或红或肿,此处关节疼痛将止、别处关节疼痛又起者加羌活10g,独活10g;寒气胜者即寒气凝结,阳气受阻,四肢挛急,关节浮肿、冷痛加细辛3g,肉桂10g;湿气胜者即四肢缓弱无力,关节肿痛,肌肉麻木不已加薏苡仁25g,苍术10g,黄柏10g,土茯苓15g,萆薢15g;热气胜者即关节红肿热痛、剧痛不可触加生石膏15g,黄柏10g,制乳香20g,制没药20 g。用法:1剂/d,水煎早晚服。每5剂为1疗程,连服4-6疗程。并注意禁食高蛋白和高嘌呤食物,节制酒量及禁食刺激性食物,控制体质量并适当锻炼。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血尿酸值、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血尿酸值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尿酸值基本降至正常水平;无效:症状、血尿酸值均无改变。 2结果 经治疗的46例患者中,显效35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91%,说明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痛风疗效满意。所有患者服药期间血尿酸值均降低,无继续增高反应,血常、肝功能、肾功能无明显改变,故未见不良反应。 · 799 ·

薄层色谱鉴别

章节题目实验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难点: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课前准备 仪器:电吹风、薄层板、烧杯、磁力搅拌器、玻璃棒、天平、容量瓶、分液漏斗、刻度试管、具塞三角瓶、研钵、层析缸、量筒、毛细管、烘箱、移液管等。 试剂:丹参粉末 材料:硅胶G、CMC-Na、蒸馏水、乙醚、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等 对照品: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II A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真实性)定性鉴别中使用最多的色谱法之一。 三、新课教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 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实验内容] 1、薄层板的制备 制薄层板的主要原料是吸附剂和粘结剂。吸附剂:最常用于 TLC 的吸附剂为硅胶 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本实验用的吸附剂为硅胶 G 。 粘结剂:一般用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也有用淀粉的。CMC-Na 为粉状固体,用时先加水,水浴上熬成糊状,配成0.2%-0.5%水溶液。 制板: 将1份硅胶G 加3份0.4% CMC-Na 水溶液,研磨混合均匀后(在平铺玻璃板上能晃动但不能流动),将其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 10X 10),厚度为0.2-0.3mm ,为使其坦平,可将载玻片用手端平晃动,致坦平为止,放在干净平坦的台面上晾干,然后放入110℃烘箱活化30分钟,分干燥器备用。 制备好的薄层板要求表面平滑、均匀、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 ,加乙醚5ml ,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 ,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

方剂趣味

一、解表剂--8 辛温解表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辛凉解表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扶正解表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二、泻下剂--6 寒下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温下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润下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逐水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三、和解剂--6 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调和肝脾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调和肠胃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四、清热剂--17 清气分热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清营凉血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清热解毒 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6.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石膏知母黄芩竹叶犀角甘草元参桔梗川连连翘生地赤芍丹皮栀子) 8.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黄芩牛蒡子白僵蚕马勃黄连薄荷连翘桔梗陈皮甘草板蓝根生麻元参柴胡) 10.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陈甘归乡(穿山甲贝母皂角刺防风没药天花粉金银花白芷赤芍药陈皮甘草当归乳香) 清脏腑热 11.导赤散--草地牧主(甘草生地木通竹叶) 12.龙胆泻肝汤--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黄芩生地木通栀子龙胆草当归泽泻柴胡甘草车前子) 15.泻白散--赶白骨精(甘草桑白皮地骨皮粳米) 16.清胃散--生母当皇帝(升麻牡丹皮当归黄连生地) 17.玉女煎--师弟卖母牛(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18.葛根黄芩黄连汤--秦莲割草(黄芩黄连葛根甘草) 19.芍药汤--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甘草官桂芍药黄芩木香黄连当归大黄槟榔) 20.白头翁汤--百翁练琴(黄柏白头翁黄连秦皮) 清虚热 21.青蒿鳖甲汤--庆贾母诞生(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 23.当归六黄汤--弟弟骑白龟练琴(生地熟地黄芪黄柏当归黄连黄芩) 五、祛暑剂--3 2.香薷散--猴想炒扁豆(厚朴香薷炒白扁豆) 3.新加香薷饮--香花逗俏猴(香薷银花扁豆花连翘厚朴) 6.清暑益气汤--师母深夜卖黄瓜和糙米(石斛知母西洋参竹叶麦冬黄连西瓜脆衣荷梗甘草粳米) 六、温里剂--7 温中散寒 1.理中丸--草人赶猪(甘草人参干姜白术) 2.小建中汤--姜姨要草枣汁(生姜饴糖芍药甘草大枣桂枝) 4.吴茱萸汤--乌江找人(吴茱萸生姜大枣人参) 回阳救逆 5.四逆汤--将干父子(干姜甘草附子) 6.回阳救逆汤--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陈皮附子人参半夏茯苓甘草五味子麝香干姜白术肉桂) 温经散寒 7.当归四逆汤--肝大的同志要当心(甘草大枣** 通草桂枝芍药当归细辛) 8.黄芪桂枝五物汤--姜只要大旗(生姜桂枝芍药大枣

生石膏的功效

生石膏的功效 (介绍生石膏的药性) 甘淡微辛,大寒,而入足阳明,兼入手太阴、少阳。质重降火,气轻泄热,为伤寒热表里不解、热郁烦渴专药。煨熟则不伤胃气,但可清火,不能泄热为异。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汉后历代医家多秉承前贤经验而各有发挥。将其归纳为12大功用,现叙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解肌发汗,主温邪郁肺《名医别录》论石膏“解肌发汗。”后世医家张锡纯通过长期临床验证,发现石膏确有此功效。并明确指出“解肌者,其力能达表,使肌肤松畅,而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发汗者,言解肌之后,其内蕴之热又可化汗而出也。”张氏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大热者,即用石膏粳米汤,生石膏60g,生粳米75g,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张氏治一初春得温病患者,前医以温药发其汗,然汗出而病益加剧。其凭脉察证,投以大剂白虎汤加连翘、蝉衣,“服药后遍体得凉汗而愈。”孔伯华在《石膏药性辨》中指出“石膏是清凉退热,解肌透表之专药。”有解肌发汗的功效。 2.清热泻火,主气分大热《名医别录》谓“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所以伤寒阳明病,或温病邪在气分,症见壮热汗出,烦躁口渴,脉洪大等症。重用石膏寒凉撤热,除热盛之烦躁配知母苦寒而润,清热养阴,治气分烦渴。 柯韵伯指出“石膏性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能沉内,辛能走外,此味两擅内外之能,故以为君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用为臣。”用白虎汤清热泻火。总结历代名医如余师愚、江笔花、顾松园等之论述,白虎汤中生石膏当重用并先煎。张锡纯力主石膏必须生用,煅用内服有毒。近贤黄汝绍善用本方,更重用生石膏。除阳明气分高热,救垂危之证。

中药汤方

中药汤方 下面中药汤方以后会经常更新以备用,将会不断增加新的进来。这些都是经验方: 葛根汤:怕冷、怕风、咽乾、喉咙痛、脖子硬、头痛、发烧 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生姜各9克,桂枝、芍药、炙甘草各6克,大枣12枚 桂枝汤:有汗、发烧、怕风、头痛 桂枝汤:桂枝(去皮)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6, 白虎汤:高烧不退、不怕冷怕风、燥渴、饮水不止渴 白虎汤:石膏30克,知母9克,炙甘草3克,粳米15克 麻黄汤:怕冷、无汗、发烧、全身骨节酸痛 麻黄汤:麻黄、杏仁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小青龙汤:怕冷、无汗、咳嗽、(清鼻涕)白痰、不渴、发烧 小青龙汤:白芍9,干姜9,炙甘草5,细辛5,五味子5 半夏9,麻黄9,桂枝9, 大青龙汤:怕冷、无汗、咳嗽、(黄鼻涕)黄痰、口渴、发烧 大青龙汤:麻黄10g,杏仁9g,生石膏(先煎)30g,桂枝、甘草各6g,大枣12g,生姜9g 大建中汤:呕吐酸水、蛔虫、肠胃炎、下痢、肚子痛 大建中汤:饴糖30克,酒炒白芍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小建中汤:腹痛下痢、怕风、不吃东西 小建中汤:白芍(生)12,桂枝9,炙甘草9,生姜10,大枣6,饴糖15, 大柴胡汤:忽冷忽热、胸痛、不大便、发烧、两眉中心痛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枳实、制半夏、白芍各9克,大黄6克,生姜4片,大枣4枚 小柴胡汤:忽冷忽热、胸痛、偏头痛、恶心 小柴胡汤:柴胡12,黄芩9,半夏(制)9,人参6,炙甘草6,生姜6,大枣6, 射甘麻黄汤:发烧咳嗽、呕水出、气喘、短气 射干麻黄汤:射干9,麻黄12,五味子6,紫菀9,半夏9,大枣6,款冬花9,细辛9,生姜12,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发烧、咳嗽不止、喉痒 苓桂术甘汤:茯苓12,桂枝9,白术9,炙甘草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