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人大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人大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课堂笔记

宏观西方经济学(根据老师课堂整理)

第首章宏观经济学定义

1、什么是宏观西方经济学:了解:加总个量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产量、就业、价格水平)

2、金融系统:提供宏观流动性,将资源从一期转移到另一期;

3、选择题:哪些属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即包括一个经济体所有生产的、可以在市场上合法销售的产品和劳务。)其有如下特点:

(1)法定的和市场交易的(博彩不算,家庭劳动不算,因数是违法的、没有交易的)(2)最终产品(如面包是,但面粉就不是,因为面粉是中间产品,价格仅计一次)

(3)产品和服务(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的服务,如理发、清洁、医疗)

(4)生产的(指当前生产的,不包括过去生产的交易,如收藏品就不算;土地大部分不算,因为是自然存在的,不是生产的)

(5)地区或地域限制(不管生产者的国籍,都在国内生产的,进口的和国外生产的就不算,但出口的算)

(6)在某个给定的期间内,一季、半年、一年

4、GDP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核算各行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即最终产品的价值(总产值减成本)或=各生产阶段增加值的总和)、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和)和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

5、GDP支出法核算:Y(GDP)= C(消费) + I(投资) + G(政府购买) + NX(净出口) 即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6、计算实际GDP,定义是名义GDP: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而实际GDP是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公式是:实际GDP=计算年的数量*基年的价格(视同价格不发生变化)。

例子:计算计算每年的名义GDP;利用2006年作为基年计算每年实际GDP.

(2)2008年实际GDP=30*1050+100*205=52000

理解:名义GDP 的改变可能由于价格变化或者产品数量变化,而实际GDP 的变化仅仅由于数量变化。

7、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用某一年商品篮子的价格除以基年商品篮子的价格,乘以100,获得指数。(如2001消费指数=2001年价格水平/2000年价格水平) 8、实际和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指数相对于前一期的百分比变化。 10、不同时期的货币值

11、名解:奥肯定律,(1)表示失业下降1%伴随着实际GDP 增加2%;(2)周期性失业与产出成反比。

第十三章 收入支出模型

1、名解:均衡产出(又名均衡国民收入)

(1)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2)与社会总支出相一致的产出; (3)总需求就是总支出。

2、名解:消费函数 (区别于微观中的个人消费)

(1)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 C=C(Y),0

(2)线性消费:C=α+βY (消费C 与收入Y 的关系,其α是指没收入时也可以消费,而

β又叫边际消费倾向)

3、计算:两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即没有G ,有G 就是三部门) (1)由右边公式,Y=C+I ,和C=~

(2)得到Y=α+βY+I (I 是投资) (3)

4、名解:投资乘数,及如何计算

(1)定义,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增加一个单位引起产出增加量)。 (2)表达式:K=△Y/△I = 1/(1-β)

(推导过程:其中△C/△Y 相当于对C 函数求导=β

(3)例题1 计算题

1. 已知消费函数为c =60+0.8y ,投资为自主投资,i =59

1)均衡的国民收入y 为多少?

2)如果投资变为i =100,均衡的国民收入(y)变为多少? 3)本题中投资乘数k 为多少? 答:(1)均衡条件为Y=C+I ,这意味着:Y=60+0.8Y+59 所以均衡收入为595.

CPI - 1CPI

2=

100

1CPI

?第2年的第年的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年的2001190120011901177

80,00015.2

931,579

=?

=?

=年价格水平工资工资年价格水平¥¥Y C I

C Y αβ=+??

=+?

(2)由Y=C+I ,得出:Y=60+0.8Y+100 所以均衡收入为800

(3)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在本题中,边际消费倾向为0.8,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为0.2,因此投资乘数为5。

解:(1)由I=59时,y=C+I+G=60+0.8y+59,得出0.2y=119,即均衡的国民收入y=595; (2)由I ’变动为100时,y ’=C+I ’+G=60+0.8y+100,得出0.2y=160,y=800;

(3)投资乘数K=△Y/△I=(800-595)/(100-59)=5或者K=1/(1-β)=1/(1-0.8)=5 (注,按以上的三步解,理解,记住两公式:消费函数和国民收入函数(消费函数是说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有钱了就可以消费了;国民收入函数是说投资加消费加政府支出等于国民收入,这里政府支出不计入),然后计算已知的消费和投资求出国民收入Y ,最后变动的Y 除变动的投资I 得到投资乘数。(也就是政府投资多少钱可以产出多大的GDP 倍数)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名解:什么是投资函数

(1)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或利率与投资是反方向变动的)

(2)I= e-dr 或I=I(r)= e-dr (I 是投资,e 是自发投资,r 是利率,d 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即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

2、二部门模型的均衡条件

(1)均衡条件,是Y=E,即收入=支出 (支出的英文是expense ) (2)推导出Y ,即IS 曲线公式 3、三部门即C+I+G

4、名解:IS 曲线

(1)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I 和利率r 的组合;(或是一条反映利率r 和收入I (理解投资I 就是储蓄S ,储蓄S 就是收入Y )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 = 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r →I →S →Y ,桥的两端是利率与国民收入,桥梁是I 与S ) (2)这个曲线的斜率,收入Y 和利率r 呈反向变化,或曲线向下倾斜;

(3)曲线的位置,由财政政策决定,当扩大财政支出(会引起利率下降)和减少税收(会增加投资,利率也下降)时,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曲线向外偏或右上方移(收入y 增加)。

(第五版书P420)

()()Y E C I C Y Y

I r e dr αβ==+??

=+??=-?1e dr Y αβ+-=

-

5、名解:什么叫货币流动性偏好

(1)人们出于货币的流动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把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手边。) (2)包括交易动机、投机动机、谨慎动力需求;

(3)投机需求与利率变动成反比,而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和利率无关,与收入成正比。

6、货币供给的测量

C 现金、M1活期存款、M2定期存款(简单理解)

7、名解:什么叫LM 曲线 (L 是货币需求量,M 是名义供给量,而m 是实际供给量) (1)LM 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收入与利率的关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组合) (2)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LM 位置与货币量M (名义货币量)决定,越多向外移,越少向内(钱越多,收入高,利率大)

8、名解: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井)

(1)即LM 曲线水平的部分;

(2)在这一部分货币需求量无穷大,不会由于利率变化(理解,这部分资价格特别高,利率很小,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而不购买资产)

9、名解:古典区域:LM 垂直的部分,这部分Y 是常数,为最大。

10、计算IS-LM 分析,及均衡点 (1)记住公式:均衡条件时, 货币需求量L=实际供给量m 实际货币量m=名义货币量M/价格指数P

例子:3.以下等式描述一个经济(C 、I 、G 表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单位是10亿,i 表示利率,按照百分率计量,5%的利率意味着5i =,t 表示税率)

()0.810.25900508000.2562.5500

C t Y t I i G L Y i M P =-==-==-=

12L m

M m P L L L kY hr M

kY hr

P =???=??=+=-??=-??

(1) 推导IS 曲线 (2) 推导LM 曲线

什么是均衡收入水平与均衡利率水平 (14章) 解:(本题考查的是IS-LM 模型。IS 曲线意味着产品市场均衡时候的产出和利率组合,利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即可获得。LM 曲线意味着货币市场均衡时候的产出和利率组合,利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即可获得。二者联立获得均衡收入水平和均衡利率水平。) (1)IS 曲线意味着 ,Y C I G =++,代入,得到:()0.810.2590050800Y Y i =-+-+ 即 340.008i Y =- ; (2)LM 曲线意味着,M

L P

=

,代入,得到: 0.2562.5500Y i -= 即 0.0048i Y =- ;

(3)均衡条件为IS=LM ,所以340.0080.0048Y Y -=-,均衡收入Y=3500,利率为6%。 (理解,由IS 曲线得到i 与y 的函数,即利率成为收入的函数;由LM 曲线得到i 与y 的函数;当IS 与LM 相等时,即市场均衡条件,解出均衡收入Y 和均衡利率i )

第十五章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1、简答: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区别于微观中的需求曲线) (1)什么叫总需求曲线,当一般价格水平p 发生变化时社会总支出(需求总量)y 如何改变(一般价格水平与总支出的关系);

(2)总需求曲线是怎么来的?价格P 下降引起实际货币供给上升(M/P ),从而利率下降,投资增多,而投资是支出的一部分,从而引起总产出增加。 (3)因为投资与利率成反比,所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计算题

假定一个经济的消费函数是 8000.8C Y =+,投资函数为2200100I r =- 经济中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0.5250L Y r =-,若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600M =。 (1)求IS 曲线 (2)求LM 曲线

(3)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15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假定投资函数为()I I r =,储蓄函数为()S S Y =,货币需求为()()12L L Y L r =+,货币供给为M

m P

=

。在名义货币量M 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LM 模型得到: ()()()()12I r S Y M L Y L r P

?=??+=?? 从中消去利息率r ,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解:(1)经济中的IS曲线为Y C I

=+,即:

8000.82200100

Y Y r

=++-

得到:

300.002

r Y

=-

(2)经济中的LM曲线为

M

L

P

=,(M是名义货币供给,M/P是实际货币供给,需要转换

一下)即:

600

0.5250

Y r

P

-=

得到

2.4

0.002

r Y

P

=-

(3)利用IS-LM曲线(联立方程)消去r得到总需求曲线为

600

7500

Y

P

=+。

第十六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1、名解:失业类型,长期和短期,失业的自然率和周期失业

失业率是指劳动率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

2、为什么有人失业,因为总有人辞职,总有人不能立即找到工作;

3、摩擦型失业: 由工人寻找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引起;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扩张步伐放慢所产生的失业。

5、奥肯定律:

(1)奥肯定律表示失业下降1%伴随着实际GDP增加2%

(2)周期性失业与产出成反比。

6、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1)通胀由货币供给迅速增长引起(需求拉动型,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2)通胀由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即指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3)结构性通胀,即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4)因为预期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即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公众产生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要求涨工资并且将通货膨胀率写进合同)来对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它强调现在对未来的影响。通货膨胀出现以后,由于惯性而不易制止,从而使通货膨胀持续,它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来源有限,增加税收会触动有关的利益集团。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融资,中央银行增发钞票导致通货膨胀,实际是向所有人普遍征收了一种税收,即通货膨胀税。)7、名解:菲利普斯曲线

(1)是英国统计学家菲利普斯发现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反向关系(低失业率总是与高货币工资增长率联系在一起,而高失业率总是伴随着低货币工资增长率)

(2)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用通货膨胀率替换了货币工资增长率,从而将曲线引申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就低;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就低)(理解因为通胀率高了,说明发的钱多了,工人工资高了,因此失业率低了) (3) 通胀=预期通胀率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两都相减是周期失业率)

8、控股通胀的方法

(1)提高失业率来降低通胀,或制造经济衰退; (2)通过降低总需求来降低通胜,控制工资增长; (3)控制预期通胀,改变预期;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1、什么叫挤出效应

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政府支出增加,提高利率、减少投资)

2、简答:说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19章)

解析:本题考查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混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增长的源泉是要素积累,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扩展了对于技术进步的分析,将增长的分析扩大到技术进步。因此,从政策角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就更重视政府对于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答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些内生因素也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2)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与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一样,技术进步是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自主最优选择的结果,从而技术进步是内生决定的。(3)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使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而且正是这种外部性构成了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4)由于外部效应的作用,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通常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即经济的均衡增长率通常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5)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从政策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建议政府对物质资本、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增加投资,同时鼓励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大科技投入。例如,通过减少预算赤字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和提供税收激励来增加投资;鼓励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即在教育和培训上花费更多的资源;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研究与开发支出提供税收激励等。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理论 1、 名解:哈罗德-多马模型 是哈罗德和多马两人研究的模型;

()n E u u ππβν

=--+

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计算均衡点(图形交点)

(1) 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为总产出,N 和K 为总量劳动和总量资本 (2)把总量函数变为人均形式,两边同除以人口N ,即Y/N=F(K/N) (3)如ppt 例子: 得到每工人生产函数,除以L (上式公式中的N ),

利用小k 和小y ,即y=Y/L 和k=K/L ,得到,记为人均产出y ,与人均资本k 的关系 新古典经济函义

记公式 即资本深化?k=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当?k=0时,为稳态,即sy=(n +δ)k

在经济处于稳态时,人均投资和人均产出不变,但总产出是随人口同比例增长。

(中间公工,Y=C+I ,I=sY, Y=C+sY )

3、.考虑新古典增长模型。假设生产函数为112

2

Y K N =。人口增长率n 为0.05,折旧率δ为0.05。如果储蓄率s 为0.1。

(1)试求人均生产函数

(2)试求稳态人均资本和稳态人均产出 (3)试求稳态时候的人均消费量(19章)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本题的关键点为将总量生产函数转化为人均量表示的生产函数()y f k =,然后代入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态条件()()sf k n k δ=+,获得稳态人均资本存量,通过人均生产函数获得稳态人均产出。人均消费是没有用于储蓄的部分。 答案:(1)为了获得人均生产函数,对与总量生产函数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人均表示的生产函数为;

12

y k =

其中Y y N =

为人均产出,K k N

=表示人均资本。 (2)新古典增长模型稳态条件为()1

2

sk n k δ=+,代入数值,得:

()12

0.10.050.05k k ?=+?

因此,稳态人均资本*

k 为1。代入人均生产函数12

y k =,稳态人均产出为1。

(3)稳态时候的人均储蓄为Sy=0.110.1?=,所以,没有用于储蓄的人均消费(y-sy=1-0.1=0.9)为0.9。

4、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有鼓励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增加劳动供给。

)

,(K N f Y

===

=1/21/2

(,)Y F K L K L ??

== ???

1/2

1/21/2Y K L K L L L ==1/2

()y f k k ?k = s f(k) - (n +δ)k =sy-(n+δ)k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090527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林正静 [摘要]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与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中理解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严格训练和培养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开展宏观经济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推行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对学习本课程虽然有较大兴趣,但普遍存在一定障碍,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宏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探讨和分析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宏观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它是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论总结和实践依据。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宏观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多个的发展阶段。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分析,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l、完善的体系和派别林立并存。从研究的基本内容分类,宏观经济学从整体经济状况的角度阐述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问题。概括地说,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同时也是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仅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就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过多的学术排斥和对立也给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2、抽象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并存。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需要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它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影响因素,而这对于一些社会阅历简单、社会实践有限的学生而言无疑会带来相当的误解和困惑。其次,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也大量地充斥着宏观经济学教材。

史蒂芬-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最新Solution-CH5

Chapter 5 A Closed-Economy One-Period Macroeconomic Model Textbook Question Solutions Questions for Review 1. A closed economy is easier to work with. Opening the economy does not change most of the properties of an economy. The closed economy is the correct model for the world as a whole. 2. Government levies taxes and purchases consumption goods. 3. In a one-period model, there can be no borrowing or lending. There is therefore no way to finance a government deficit. 4. Endogenous variables: C , N s , N d , T , Y , and w . 5. Exogenous variables: G , z , K . 6.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chooses C and N s to maximize utility. The representative firm chooses N d to maximize profits. Market-clearing: .s d N N N ==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T = G . 7.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equal to .N MP ? The slope of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is also identified as ,,l C MRT ? where ,l C MRT is identified as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eisure and consumption. 8.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s Pareto optimal because it lies at a tangency point betwe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and a representative consumer’s indifference curve. 9. The first theorem: A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can be Pareto optimal. This theorem assures us that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is a good outcome. The second theorem: A Pareto optimum is a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This theorem allows us to directly analyze Pareto optima with the assurance that these points are also competitive equilibriums. The second theorem is useful because Pareto Optima are often easier to work with than competitive equilibriums.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6章 通货膨胀)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6章 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通货膨胀()11100t t t P P t P π---=?[Inflation ()11 100t t t P P t P π---=?] 答: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人们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计算通货膨胀率,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和GDP 紧缩指数。通货膨胀率即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1=100%1t t t t --?-年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水平 通货膨胀年年的价格水平 2。通货膨胀的类型: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strains of inflation :low ,galloping ,hyperinflation ) 答:按照严重程度不同,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三类: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1)低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愿意签订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长期合同。 (2)急剧通货膨胀是指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二位数或三位数的速率上涨时的通货膨胀。这种急剧的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扭曲。其特点为:一般地说,大多数经济合同都会实行指数化;货币贬值非常迅速,人们仅在手中保留最低限度的货币以应付日常交易所需;金融市场逐渐消亡,资本逃向国外;人们囤积商品,购置房产,而且绝对不会按照很低的名义利率出借货币。 (3)恶性通货膨胀是指各种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一百万,甚至百分之万亿的惊人速率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影响(再分配,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impacts of inflation (redistributive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 )] 答:(1)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一般说来,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将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分配给债务人,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债务人而有害于债权人。如果通货膨胀率出现不可预期的下降,那么所产生的效应就正好相反。但在更多时候,通货膨胀只是将收入和资产搅合在一起,随机地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重新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宏观经济学讲稿 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 第一章总产出 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GNP或GDP减折旧;等于—— 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 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 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重点上课讲义

曼昆宏观经济学笔记 重点

第23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 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 (用Y 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NX ):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 与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 100?=GDP GDP GDP 实际名义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 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 5 GDP 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 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 括进来,特别是,GDP 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 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 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 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基年一篮子的价格 格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100 1001122?-=CPI CPI CPI 年底年第年第年的通货膨胀率第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 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 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 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 化而不断变化。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精)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_宏观经济学_课程教学改革_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 Ξ □陈银娥,王毓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 根据发达国家《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设置的实际,目前,在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 改革中,应注意加强教材建设,选择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教材,而且要配合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资料,包括引进版的教材;同时,应适当增加课堂教学时数,布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安排测验,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此外,还需要有数学、经济学基本原理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支持。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课程改革;课堂外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10)02-0107-04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如一国G DP 、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宏观经济学》也是我国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因而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与《微观经济学》等其他同类课程相比,《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加抽象,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如何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就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理论界关于《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宏观经济学》本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方法,即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研究包括张宝贵(2006),欧阳强(2007),李新宇(2009)等。也有一 些成果主要研究某种具体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李艳丰(2009)具体分析了研讨式教学在本科《宏观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认为,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不仅仅只是课堂上45分钟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材选择、课程安排等课堂之外的内容。同时,《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实的情况下,重点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院校《宏观经济学》本科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本文将从课堂之外教学安排的角度,结合“M IT 开放式课程”中本科《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课程设置,对我国《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一、教材及阅读资料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生使用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 (宏观分册);二是直接采用引进的外文版《宏观经济学》教材,如布兰查得、多恩布什、萨缪尔森等人编写的不同版本的《宏观经济学》;三是使用部分院校的自编教材,这些自 Ξ[收稿日期]  2010-03-01 [基金项目] 200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 (立项编号为2008103) [作者简介] 陈银娥(1966-  ),女,湖南湘阴人,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福利等;王毓槐(1987-  ),男,湖北鄂阳人,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外国经济思想史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10第31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31No.2

宏观经济学讲义全

第六章消费 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第二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随机游走消费理论/随机游走股票价格理论

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1.1两个基本模型 我们的理论出发点是两个基本的模型,拉姆齐模型和迭代模型,他们提供了宏观经济学大多数优化模型的框架。 1.1.1拉姆齐模型 ●拉姆齐1(1928)提出,卡斯(1965)和库普曼斯(1965)发展。 ●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第一个基本模型,旨在确定社会的最优储蓄率。 ●大量相同的竞争性厂商租用资本雇佣劳动以生产并销售产品,大量相同的长生不老家庭 供给劳动、持有资本、消费并储蓄。 ●不考虑市场的不完美性以及由异质家庭和代际关系造成的所有问题。 1Ramsey Frank P.(1928),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Saving.” Economic Journal 38, No.152 (Dec), Pp543-559.

1、行为人最优化 行为人的效用函数: 0'',0',)(0<>=∑∝ =u u C u U t t t β 其中,β代表主观贴现率,10<<β。 行为人面对的生产函数: 0'',0'),(<>=f f K f Y t t t t t K I K )1(1δ-+=+ 其中,δ代表资本折旧率,10<<δ。 行为人面对的预算约束为: t t t t I C K f Y +==)( 行为人的最优化:

t t t t t t t K K C K f t s C u )1()(..)(max 10δβ--+=+∝=∑ 转化为: } ])1()([])1()([max{])1()([max 121111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K K f u K K K f u K K K f u δβδβδβ C O F ..(对1+t K 求偏导) )]1()('[)(')('11δβ-+=++t t t K f C u C u 经济含义: (1)跨期消费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行为人主观收益率和资本实际收益率的乘积。 (2)主观收益率和资本实际收益率的乘积大于1,投资有利可图,减少现期消费。 典型的行为人代表整个经济,这个行为人既有家庭的性质,又有厂商的性质。所以行为人的最有选择等于整个经济的最有选择,也就是拉姆齐模型的社会最优解。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全要素生产力增长(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Solow residual)) 答:全要素生产力增长也称为索洛剩余,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全要素生产力增长是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考虑典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N αK β。则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A Y N K A Y N K ????=-?-?αβ式中,ΔY/Y 为总产出增长率,ΔN/N 为劳动的增长率,ΔK/K 为资本增长率,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份额和资本份额,ΔA/A 为索洛余量。因此,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力增长就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2.跨期预算约束(intertemporal budget constraint) 答: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它是费雪模型中的一个概念。跨期预算约束表示为:

221111C Y C Y r r +=+++这说明两个时期的消费和两个时期的收入有关。 3.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 答:费雪效应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用来阐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用费雪方程式表示为:i=r+π(其中i 代表名义利率,r 代表真实利率,π代表通货膨胀率)。费雪效应揭示了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的调整。 由于货币在长期中是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不会影响真实利率。由于真实利率不受影响,所以名义利率必然根据通货膨胀的变动进行一对一的调整。根据费雪方程式,通货膨胀率上升1%引起名义利率上升1%。 4.货币非中性 答:货币非中性与货币中性论相对,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理论,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这是因为,从短期来看,价格不可能立即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同比例的变动。相反,各类价格会以不同的速率对某种货币变化做出反应,进而影响相对价格体系并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化会造成实际收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分配的变化。价格的骤然下跌会导致债务人的大批破产,对国民经济产生有害的影响。短期货币非中性是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产生于下述论断: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的状况下,价格并不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上涨,由此而造成的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归纳

经济学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考研笔 记重点(5)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最新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品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结合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立足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宏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而缺少本土案例引入、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用人招聘的选考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经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就业、收入及消费等问题。尽管本科阶段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不是太复杂,但理论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到一起,不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与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学生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明确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 目前,涉及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这些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为教材的高校居多[1]。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叙述清晰,比较符合国内本科生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内容间逻辑较为严密,同时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这本教材对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涉及较少,理论更新较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笔记纲要

宏观经济学 所属院系:金融学院货币经济系 使用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版。 课程简介: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的学科。本课程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总收入-总支出模型、IS-LM曲线模型、总供求模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目前存在的分歧和共识。 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以及其研究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总量概念,能够运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简单的国民收入核算,重点理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 1、定义 2、分析 3、缺陷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⑴消费(C) ⑵投资(I) ⑶政府购买(G) ⑷净出口(X-M) 2、用收入法核算GDP ⑴工资、利息和租金 ⑵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⑶公司税前利润 ⑷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 ⑸资本折旧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六、名义GDP与真实GDP 【作业与练习】 1.解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真实国内生产总 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总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存 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 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3.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5.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 6.什么中间产品,它与资本品有何区别? 7.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之中? 8.用GD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 9.为什么在实际中往往采用真实GDP而不是名义GDP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 10.简要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11.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 1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⑴国内生产净值; ⑵净出口; ⑶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⑷个人可支配收入; ⑸个人储蓄。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思想和均衡产出的概念,熟练掌握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乘数论,了解其他消费函数理论和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并对现实问题能够进行一定的分析。 【主要内容】 一、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2、均衡产出的概念 3、投资等于储蓄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定器

2018考研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在稳 定器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研向我们徐徐走来。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结构,“万众创业”、进民企、考公务员、靠研究生各占相当比例。对不少大学生而言,与其说考研是追随兴趣增长学识,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就业手段”。特别是有些人,试图在所从事的领域建功立业,那么报考研究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内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 内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其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最后,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举例来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消费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联社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K1=KG=1/[1-0.75×(1-0.2)]=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革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