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罗特利斯的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

(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

(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

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

(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

(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

(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

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1)亲缘与朋友关系

(2)斗争和等级关系

(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

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

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

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

(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

(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

(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

3、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

(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

(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

(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及注意点?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

(2)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

(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手段:是指用以进行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

2、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

3、整体效应:是指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

三、问答题

1、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

(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2)交往手段(3)交往环境(4)交往目的(5)交往过程(6)交往内容

2、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有哪些?

(1)利益因素(2)情感因素(3)尊严因素

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

(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

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

2、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

3、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4、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5、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

6、法律关系: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

7、宗教关系:是指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

三、问答题

1、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

(1)生产关系(2)分配关系(3)交换关系(4)消费关系

2、政治关系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

(1)原始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关系

(2)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

3、怎样理解道德关系?

(1)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2)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3)新出现的道德关系问题一起全社会的关注

(4)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

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2、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

3、群体:是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们的联合体

4、社会制度

(1)社会形态:广义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2)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家庭制度

(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狭义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制度、门诊制度

三、问答题

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仪表风度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什么是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1)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

(3)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

3、什么是魏斯的社会关系律?

1974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

(1)依附需要(2)社会整合需要(3)价值保证需要

(4)可靠同盟需要(5)需求指导的需要(6)关心他人的需要

4、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

(1)气质

(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通过你叫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5、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

(1)人的需要(2)人的动机(3)需要、动机与交往行为

(4)兴趣(5)理想和信念(6)价值观和世界观

6、自我概念的含义、构成、特征?

含义: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构成:(1)反映评价(2)社会比较(3)自我感觉

特征:

(1)其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

(2)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

(4)具有缓慢的变化

7、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社会地位

A、其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

B、其制约或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

C、其制约或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

(2)职业类别

A、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

B、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类型

C、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

(3)知识层次

A、科学文化相近、知识层次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多

B、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少

第七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原则:一般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定的行为准则

2、礼貌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谦虚、恭敬、相互尊重的原则

3、互利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对物质、精神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原则

4、人道原则: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原则

5、择善原则:指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原则,即择善而交,择善而从的原则

6、适度原则: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

7、相容原则:指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的原则

8、积极原则:指交往中以主动,热情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以获得对方反映的原则

9、理解原则: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

10、自律原则:指在人与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则

三、问答题

1、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

(1)解除困惑(2)有据可依(3)增强自信(4)缓解抑郁(5)改善关系

2、如何树立正确的平等观?

(1)平等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A.平等是有条件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B.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

(2)平等时现实的

A.平等具有时代性

B.平等具有地域性

C.平等具有文化性

D.平等是发展变化的

第八章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

一、名词解释

1、羞怯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2、自私心理:是指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和集体利益,以我为中心的心理。

3、报复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的方式发泄对他人的不满和怨恨的一种情感体验。

4、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5、交往互动: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相互作用产生共鸣行为的过程。

6、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7、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或个性。

8、自我修养:是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三、问答题

1、羞怯心理有哪些表现及形成的四种情况?

(1)天性(2)受挫经历(3)文化因素(4)社会影响

2、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自身生理、性格(2)客观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3、嫉妒心理特点及其危害性?

特点:

(1)普遍性(2)指向性(3)对等性(4)潜隐性(5)变异性(6)社会危害性

危害性:

(1)嫉妒心理者或被嫉妒心理者的生活、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2)伤害了双方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也会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3)嫉妒者记恨、愤怒、不满、气恼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4)被嫉妒者由于受到不公正的攻击、诋毁、中伤甚至人身伤害,使其身心疲惫。

(5)有的由于不堪忍受欺辱、诽谤而轻生或被对方残害致死的事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极恶劣的影响

4、自傲心理有哪些表现形式?

(1)自认为才智过人(2)自认高人一筹(3)自以为是

5、报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1)主观因素:与个性特征有关,过度自卑、嫉妒心、猜疑心重的人的记恨和愤愤不平的情绪达到不可遏制的状态时,就会实施报复行为或侵犯行为

(2)客观因素:与遭受挫折和失败有关

第九章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

一、名词解释

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2、报复水平:是指个人对自身成就目标的预期水平。

3、制怒:就是克制怒气,是指避免或者消除自我在人际交往中上火发脾气的现象。

4、驱惧:就是驱除或克服自我在人际交往时的心理恐惧。

5、说服:是指人们用以引起他人态度转变的手段。

三、问答题

1、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1)利用自我认识

A.自我的观察

B.自我的思想

C.自我的感受

D.自我的意图

E.自我的行动

(2)利用自我比较

A.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过去相比

B.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相比

(3)利用社会比较

A.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己

B.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2、怎样正确对待自己?

(1)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2)实事求是地否定自己(3)尽量避免自我挫伤

3、自我介绍要注意什么?

(1)争取主动(2)克服羞怯(3)保持镇定(4)注意简繁(5)把握分寸

4、适度自我暴露的技法?

(1)控制最夹量(2)把握深浅度(3)注意暴露的性质

(4)掌握暴露的时机(5)认清暴露的对象(6)以事实为主

5、得体的自我防卫技法?

(1)以合理化解(2)以补偿消除(3)以升华转移(4)针峰相对(5)委婉曲折(6)诙谐幽默

6、驱惧技法?

(1)追溯根源,对症下药(2)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3)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4)扩大知识面,激发兴奋点

(5)分析客观情况(6)积极参与

7、制怒技法?

(1)善于忍耐(2)平等待人(3)转移怒气(4)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

8、自我形象优化涉及到哪些方面?

(1)优化生理自我形象(2)优化心理自我形象(3)优化外在自我形象(4)优化文化自我形象

第十章基本人际关系的调适技法

一、名词解释

1、同学关系:是指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同校、同年级或同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

2、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群体。

3、亲戚: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

4、朋友:彼此有交情的人.

三、问答题1、高校同学关系的特点和倾向是什么?

(1)同学关系的主流是健康的

(2)同学交往关系的内容丰富多彩

(3)同学交往关系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变性明显增强

(4)交往发展不平衡

2、提高自我认识管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从别人评价中认识自己(2)从经常的自我反省中认识自己(3)从人际交往中认识自己

3、同学相处如何以诚相待?

(1)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

(2)要把这种愿望付诸于行动

(3)同学之间应坚持做到在同学为难的时候支持他;顺利的时候关心他,监督他;当他行为越轨的时候批评他、帮助他;寂寞苦恼的时候同情他、安慰他;当发生矛盾的时候劝导他。

4、怎样对待男女间的交往关系?

(1)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正常的人际交往

(2)要正确区分男女生之间的友情和爱情

(3)男女生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5、失恋后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理智思考法(2)志趣转移法(3)寻求社会支持法(4)精神自慰法

6、同事关系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与人共事,坦诚第一(2)学会理解他人

(3)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4)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5)顾全大局,不记私怨(5)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7、夫妻关系调适的方法有哪些?

(1)互敬互爱,相敬如宾(2)互信、互勉、互慰(3)互帮、互让、互谅

(4)爱人有外遇:头脑冷静,正确面对;耐心劝导;真诚的信赖;积极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第十一章特殊人际关系交往技法

一、名词解释

1、代际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一定年龄层的一代人同其他年龄的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即共存于一定社会中相邻几代人的关系。

2、代沟:是指不同代人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爱好、行为取向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3、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和他人争胜的一种行为。

4、涉外:是指一个国家的个人或群体与其他国家的个人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即涉及外事交往关系

三、问答题

1、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异性交往应坦然大方

(2)异性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在公共场合的异性交往切忌过于随便:

A.着装不可随便

B.言谈举止不可随便

C.在娱乐场所不可随便

D.谈心不可随便

E.增

强防范意识

(4)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女下属与男上司的交往技法

A.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B.自尊自重

C.警惕诱惑,注意自我保护

D.尊重和关心上司,注意方式方法

(5)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男下属与女上司的交往技法

A.尊重女上司

B.消除偏见

C.戒骄戒躁

D.维护女上司的尊严

2、60年代出生人的特点?

(1)有理想、爱祖国,愿为振兴中华干一番事业

(2)渴望人才,有强烈的求知欲

(3)关心国家大事,渴望改革,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4)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表意见

(5)渴望政治开明、社会民主,憎恨腐败,敢于抨击社会一切不正之风3、调适代际关系的技法?

(1)老青相依,和睦共处

A、坚持老青相依、密切合作、和睦相处的和、基本原则

B、尊老爱幼上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关键

C、求同存异是两代人和睦相处的前提

(2)搞好家庭养老,建立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

A、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证

B、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C、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特殊要求

D、关心和支持老年人的各种未了心愿的实现

E、防止厌老宠幼,保持代际平衡

F、树立老当自强的老年观,增强自我养老能力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课程代码03291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 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 6、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 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4)人际关系的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期末复习题库管理学

第1章管理及其产生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C )顺序排列。 A、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 C、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观念技能 2. 现在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将管理分为四项基本职能(C)。 A.计划、组织、领导、激励 B.计划、组织、决策、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D.计划、协调、领导、控制 3.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了(A)的观点。 A.社会人 B.经济人 C.管理人 D.复杂人 4. 梅奥指出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D)。 A.销售组织 B.生产组织 C.行政化组织 D.非正式组织 5. 提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学者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 德鲁克 6、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 C ) A.艺术性与科学性 B.科学属性与社会属 C.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D、普遍性与重要性 ?7、韦伯研究的行政组织形式是( D )。 A.神秘性组织 B.传统组织 C.现代组织 D.理性化、法律化组织 ?8、最先提出组织的外部环境问题并强调其重要性的是( B )。 A.系统学派 B.权变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 D.组织文化学派 ?9、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 D提高劳动生产率 10、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 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 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11、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C) A等级原则 B协商原则 C跳板原则 D秩序原则

最新10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弗罗姆 B.马斯洛 C.亚当斯 D.修茨 2.帮助个体摆脱自己内部的紧张状态的态度功能是( )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3.发现“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的心理学实验是由________做的。( ) A.威尔逊 B.尼斯贝德 C.雅可夫 D.罗森塔尔 4.“行为吞没场”效应最早是由心理学家________指出的。( ) A.罗特 B.戴维斯 C.海德 D.费斯汀格 5.习的性无助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 ) A.稳定 B.肯定 C.相反 D.以上都不对 6.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强化的主要方式?( ) 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中性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7.我们喜欢让我们感到情感满足,心情愉快的人是因为( ) A.强化 B.相互作用 C.得失理论 D.吸引 8.提出利他行为的生物学理论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B.洛伦茨 C.拉塔内 D.亚当斯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形式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接近-回避型 C.回避-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10.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对于交往结果满意的程度可以用________表示。( )

A.抱负水平 B.比较水平 C.预期价值 D.效用-价值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 2.将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是集中型的沟通传递。( ) 3.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态度与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含义大致相同。( ) 4.失调是一种令人不舒服的紧张状态。( ) 5.韦纳认为,能力是一种内在、不可控的归因结果。( ) 6.自我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 ) 7.反模仿的人并没有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 8.我们喜欢与自己类似的人是因为强化。( ) 9.冲突不一定产生消极的结果。( ) 10.自我服务偏见长期以来对个体是不利的。(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____________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关系。 2.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减少失调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认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影响服从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寻找目标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选择目标和____________。 5.人际冲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内化 2.自我障碍 3.社会惰化 4.人际吸引 5.人际冲突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2.简述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印象形成的整合模式。 4.简述利他行为决策过程的步骤。 5.简述诱导服从的前提因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试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2.试述态度转变中的沟通要素。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选择题 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 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 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

2011年01月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这反映的是( B )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 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 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类型中的(C ) A.“服从型” B.“拒绝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西蒙 D.戈夫曼 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 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 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 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 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D )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 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 D.利益、情感和尊严 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C )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 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B ) A.交往手段 B.交往环境 C.交往目的 D.交往内容 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A )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C ) A.心理学家莫·雷诺 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C.心理学家雷维奇 D.心理学家P·贝尔斯 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B ) A.社会关系律 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1.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 B ) A.需要与动机 B.社会地位与知识层次 C.理想与信念 D.世界观与价值观

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o)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创立的人际关系评估法被称作()A.心理测评法B.参照测量法C.人物推定法D.社会测量法 2.运用PAC人格结构模式来改善人际交往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保持自己的()A.“父母”心态B.“成人”心态C.“儿童”心态D.“青年”心态 3.1927年,组织哈佛大学部分教授与西方电器公司的有关成员开始霍桑试验的人是()A.梅奥B.巴纳德C.西蒙D.法约尔 4.优美、回报和得失是指形成人际关系的具体条件中的() A.相互接触B.相互近似C.相互悦纳D.相互补充 5.下列不属于导致双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 A.相知B.相似C.互补D.诱发 6.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人际关系功能中的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表现在() A.消除孤独,交流情感B.消除压力,增强自信C.减轻痛苦,增加快乐 D.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7.交谈和独白属于交往手段中语言手段类的() A.辅助语言B.体态语言C.类语言D.有声语言 8.经济关系是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关系,经济关系中又包含多种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 9.人际交往中,存在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它是() A.竞争—合作型B.主从—合作型C.主从—竞争型D.主从—合作一竞争型 10.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女性在认知方面优越于男性的是()A.空间知觉、分析综合能力B.对实验的观察、推理和历史知识的掌握 C.语言表达、形象思维与记忆力D.操作能力方面,不论是速度还是正确性

中国式人际关系学

中国式人际关系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古代,人们并没能认识到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也未能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但从实际的 社会经验中,人们已开始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社会生活 及个体成长的重要作用。儒家思想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几千年: 它强调人际关系要以仁义道德为基本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谦恭、互助与和谐,提倡孝仁,要求避免冲突与对立,并以仁爱之心来达 到社会和谐统一。它认为人伦是中国社会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共同 准则.从古至今,中国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循着儒家思想的价值取向 发展的,时至今日依然打着深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 (一)伦理道德判断: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伦理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一直以来, 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从道德或伦理的 角度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对人物和 事件进行评价时,总是将其纳入一个伦理道德价值的框架中进行判断。特别是发生人际冲突时,中国人往往习惯以伦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即便是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场上买卖双方的契约关系、社会 热点问题引发的全民大讨论等等,无一不。渗透着长期积淀下来的传 统道德伦理因素的内容。人们习惯以伦理道德要求审视、规范、约 束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以道德舆论的力量防止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发生。尽管当代中国的价值判断已经渗入了“经济”、“利益”等因素,但伦理道德判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谦恭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谦恭,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视“谦虚”为美德,并将之作为自己与人行事的标准。在面对别人的真诚赞美时,大 多数人不会欣然接受,而往往会、摆摆手、微笑着予以否定并自嘲一番,同时将赞美转移给对方,甚至给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夸张赞美。这

自考2010年1月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A.血缘关系 B.利益关系 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 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期望 C.角色扮演 D.角色实现 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 A.霍曼斯 B.戈夫曼 C.马斯洛 D.伯恩内 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语言”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足以说明的是( )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 A.依附阶段 B.吸引阶段 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 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 A.语言手段 B.物质手段 C.经济手段 D.法律手段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B.交往频率 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 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括 ...() A.兄弟关系 B.夫妻关系 C.代际关系 D.业缘关系 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 A.较弱 B.较强 C.适度 D.因人而宜 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括 ...() 第 1 页 (共 4 页)

2018年10月03291《人际关系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卷 (课程代码0329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允,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体现的是 A.人际关系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的客观性 D.人际关系的情感性 2.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A.利益 B.政治 C.道德 D.地缘 3.现代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舒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 A.社会关系律 B.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C.人群关系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4.为角色理论奠定基础的学者是 A.美国学者乔治·赫伯特·米德 B.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雅各布·莫雷诺、拉尔夫·林顿 C.美国学者舒茨、马斯洛 D.美国社会学家乔治·C·霍曼斯 5.马克思、恩格斯曾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论述“交往与生产力”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 .《共产党宣言》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6.“保护公众权益的、不公开的物价检查员”指的是不协调角色中的 A.告密者 B.雇员或仆人 C.职业侦探 D.中介入或调解人 7.“上帝耶和华用了五天造出山川树木,飞禽走兽,第六天用泥土造出一个男子取名 亚当,再从亚当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如一个女子取名夏娃,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繁 衍人类”。这一说法出自 A.基督教经典《圣经》 B.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C.佛教经典《大藏经》 D.道教经典《道德真经》 8.人际关系恶化的开始阶段是 A.漠视阶段 B.冷淡阶段 C.疏远阶段 D.分离阶段 9.个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意识,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意识是自我意识中的 A.初级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社会自我 10.拿破仑回忆录中“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 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

人际关系学整理

人际关系 第一章 一、人际关系概?念和实质 1、概念: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 ?关系。 2、实质:利益;【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生产 关系、道德关系、政治和法律?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二、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地位上的尊?卑; 三、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的更明显,更强化。 客观性: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四、人际关系学? 1、概念:把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际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作用等作为?研究 对象所?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 2、学科性质: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3、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机构与功能?; 人际关系的?类型;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以?及调试技法?; 完善主体,影响客体,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 人际关系的?研究方和评?估方法。 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 理论: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 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有助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与庸俗?关系学的界?限; 实践:协调优化人?际关系; 预防消除人?际障碍; 建立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系统性,客观性,发展性,统一性。 6、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 文献法:查阅文献目?录索引;专家、信息管理员?咨询法;网上查询;抄录与复印?(印刷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总题数:20,分数:20.00) 1.既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又是可以借以评估人际关系的方法是()。 A.社会调查法 B.统计法 C.实验法 D.社会测量法√ 2.法律的建立就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表明的是()。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他们往往知道双方的秘密,却又似乎是双方的同谋者”,指的是不协调角色中的()。 A.告密者 B.雇员或仆人 C.职业侦探 D.中介人或调解人√ 4.“在一个人采取的所有行为中,如果某一个行为经常获得奖励,则该行为越可能重复出现”。属于人际交换理论基本原则中的()。 A.价值原则 B.成功原则√ C.满足原则 D.理性原则 5.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有这样一种需要: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这种需要是()。 A.认识与理解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追求完美的需要

6.依据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当甲说:“独生子女都娇得很”。乙说:“可不,这年头都这样”。其表现的人际交往行为类型是()。 A.“PC”对“CP” B.“CA”对“AC” C.“AP”对“PA” D.“PP”对“PP”√ 7.奴隶社会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是()。 A.血緣关系 B.依附关系√ C.宗法关系 D.金钱关系 8.能够体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特征的阶段是()。 A.吸引阶段 B.融合阶段 C.注意阶段 D.依附阶段√ 9.虞晓骏先生列举的网际关系的特征不包括()。 A.多维性 B.虚拟性 C.无国界性√ D.不确定性 10.“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中“知己”一词,归属于影响人际关系的()。 A.利益因素 B.情感因素√ C.尊严因素 D.交往主体因素 11.在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中,体现“人要脸,树要皮”的要素是()。 A.生理因素 B.情感因素 C.尊严因素√ D.价值观因素 12.对“宗教信仰自由”正确的理解是()。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到各种场所宣传宗教教义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人际关系学案例

《人际关系学》案例分析题 “地盘经济”,源于日本的相扑运动。相扑最重要的就是抢占地盘,千方百计选好位置,进而将对手推挤出去。日本厂商依循“地盘经济”的策略,最初采取国人相互合作的基本态度,共同将他国公司排挤出市场之外,然后才开始瓜分市场,展开彼此的竞争。此外,日本公司在研发技术上,也发展出不同层次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为基础科学的研究费用庞大,非一家公司所能单独负担,所以采取“基础合作,应用竞争”的模式,许多大厂合作开发某项技术,再站在共同的基础上相互竞逐产品的开发速率及成绩。如此一来,对大家都是利大于弊。今天,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单独投资的风险,增强竞争力,纷纷寻求同行之间的相互支援,打破了过去相互对立的游戏规则。请根据案例回答问题: ①这则案例反映了什么人际关系学原理?(2分) ②怎样做才能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8分) 周恩来总理生前是遵循礼貌原则的典范。北京饭店的朱师傅给周总理理发二十几年,一般情况下,周总理总是自己到饭店来理发。有时工作实在太忙了,才通知朱师傅去中南海。朱师傅每次来,周总理总是亲切地说:“老朱师傅,又让你跑一趟,耽误你的工作了。”理完发,他又总是说声:“谢谢。”一次在刮脸时,周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毫无准备,刮了个小刀口。他怕朱师傅不安,马上安慰道:“这不能怪你,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子躲得快。”最后,周总理又请朱师傅在家里吃了饭。 ①请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礼貌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人际交往的要求。 ②请结合实际,谈谈礼貌原则的核心。考试大收集整理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雨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背。考前做此梦,有些深意,他去找算梦的解梦。算命一听就说:“不要考了,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白菜不是白费劲吗?戴了斗笠还打着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脱光衣服躺在一起,却是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回店准备不考回家,店主一听秀才的解说,马上对秀才说:“我会解梦,我觉得你一定会考上,你想想,墙上种白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着雨伞不是双保险吗?跟表妹脱光衣服背靠背躺在一起,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问:案例中秀才的遭遇说明了什么?请用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自考2011年1月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 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这反映的是()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 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 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 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 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 类型中的() A.“服从型” B.“拒绝型” C.“独裁型” D.“民主型” 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巴纳德 C.西蒙 D.戈夫曼 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 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 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 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 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 D.利益、情感和尊严 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 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 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 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 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 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 A.交往手段 B.交往环境 C.交往目的 D.交往内容 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 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 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 A.心理学家莫·雷诺 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 C.心理学家雷维奇 D.心理学家P·贝尔斯 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 第 1 页 (共 4 页)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201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课程代码03291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 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 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 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 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 明显、更强化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 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人际关系学

1、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的社会性。 2、在人际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3、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4、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5、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6、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7、社会测量法是指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 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际关系的主体—人;人际需要;人际接触或互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 3、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 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 4、研究人际关系学应坚持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 名词解释 1、维度:维,在这里指的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度,指的是依照计算标准划分的单位。 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 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指的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 5、社会调查法:是指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6、统计法:是指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简答 1】什么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 3、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4、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 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2】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等新特点。 3】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 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4】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 4、人际关系的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6、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7、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 8、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 9、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8)

. 浙江省2006年1月自考试题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文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C 3、B 4、A 5、 A 6、A 7、D 8、A 9、C 10、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三 2、顺应、防御 3、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4、自我服务偏见 5、计数法 6、奖励或惩罚 7、个人、群体8、内在、外在 9、控制作用、指导作用10、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 11、情感强化、人际吸引12、建设性、破坏性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 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 2、答: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 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无助。 3、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其目的 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4、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现象就是合作。 5、答: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广义的社会关系,指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狭义的社会关系,指社会生产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 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3分)但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的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所以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2分) 2、答:凯利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1)实体的特异性,指某个人对不同刺激或不同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 程度;(2分)(2)一致性反应,是指其他人对这个实体都这样反应的程度;(2分)(3)一贯性,是指个体对于这种刺激在其他的时间和其他的场合下以同样方式反应的程度。(1分) 3、答:特点: 第一、包含的内容很广;(1分) 第二、表现的方式独特;(1分) 第三、变化的速度很快;(1分) 第四、受崇拜对象影响;(1分) 第五、时尚的象征特征;(0.5分) 第六、时尚的层次高低错落(0.5分) 4、答:(1)时空距离(1分) 第一、距离(1分) 第二、交往频率(1分) (2)结群(1分) (3)体验(1分) 5、答:首先,这个理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把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把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换关系,忽视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支援、无私贡献,甚至献身的行为,贬低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3分)其次,在交往结果= 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2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1)旁观者效应(1分)。 (2)情景的模糊性(1分)。 (3)榜样人物的作用(1分)。 (4)求助者的特点(1分)。 (每小题有展开说明,酌情加1—6分) 2、答:(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1分) (2)归因(1分) (3)报复(1分)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历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人际关系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4.换位思考答:就是站在对方的地位或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间题,就是以心换心,将心比心。 5.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进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思想情感结合得最密切,相互影响最大的群体。 6.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7.人际沟通需要是指个体参与群体的需要,是人们关于形成和保持满意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8.代际关系代际关系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一定年龄层的一代人同其年龄层的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9.择善而交是强调在人际交往中与何人交往要慎重,要有所选择、坚持择善而去恶的价值取向。 10.亲戚因婚姻关系形成的亲属我们称为亲戚,亲属包括亲戚,但亲戚不等于亲属。 11.制怒是克制怒气,通俗地说,是指避免或消除自我在人际交往中上火发脾气的现象。 12.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指人们在第一次交往中对他人形成的印象最深刻,难以改变,往往影响和左右以后的交往。13.交往手段是交往主体为实现自己的交往目的,将自己的活动施加于交往对象而采取的方式或方法。 14.角色冲突是指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 15.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6.人际关系的结构是指构成人际关系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现实中,构成或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又可以区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 17.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8.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或者说兴趣是人的个体倾向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19.适度原则: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愉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 20.同学关系:是指同一个学校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同校,同年级或同班的学生之间关系。 21.代沟:是指两代人之间在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广义的是指青年一代和老年一代, 狭义的是指父母与子女两代。 22.朋友:指彼此有交情的人。 23.不透明窗格:也可叫茫然区或茫然的自我。这个窗格或区域代表的是关于自我的人知、自不知的信息。 24.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25.角色绝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竞争:竞争就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 兄弟姐妹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是由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亲密关系。 隐蔽的窗格:隐蔽的窗格,也可叫隐蔽的区域或隐蔽着的自我。这个窗格或区域代表的是有关自我的自知、人不知的信息。先决条件: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 剧班: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超个体行为:超个体行为是指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希望与人建立密切情感联系,但这种行为则是担心不能引起他人真正好感、喜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亲属: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