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

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
执业中药药学综合重点考点归纳

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1、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本思路:辨证论治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

2.1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2.2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2.3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

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3.(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

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

(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3)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4)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4、/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黄湿长夏胃口涎唇甘中脾思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白燥秋大肠鼻涕毛辛西肺悲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黑寒冬膀胱耳唾发咸北肾恐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5.五行相生治法:(1.)滋水涵木法(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

(2.)益火补土法(温肾健脾法)火指命门之火而非心火,指肾阳

(3)培土生金法(补养脾肺法)健脾气以养肺气

(4)金水相生法(补肺滋肾法)养肺阴以滋肾阴

五行相克治法:(1.)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

(2.)培土制水法补脾利水

3.)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

(4.)泻南补北法(泻火补水法)心主火,火属南;肾主水,水属北

6、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

7.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

8. (1.)肝: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恶抑郁.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腑合胆.

(2)心:主血脉,主神志.阳脏,喜通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腑合小肠.

(3)脾:主运化,脾气主升,主统血.喜燥恶湿.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腑合胃.

(4.)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朝百脉,肺主治节.喜润恶燥.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在腑合大肠.(5.)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纳气,濡养温煦脏腑.有"先\后天之精",故称为"

先天之本".封藏为主.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腑合膀胱.类似功能:心主血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肺朝百脉

9..肺主气、肝主疏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主纳气

10.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

11. 1.心与肺的关系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

4.心与肾的关系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水火既济)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心肾相交)

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6.肺与肝的关系气机的调节。

7.肺与肾的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金水相生。

8.肝与脾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

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10.脾与肾的关系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

12.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肺与大肠的关系: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气虚便秘"

脾与胃的关系:(1)纳运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不和"。(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3)燥湿相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两脏燥湿相合

肝与胆的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

肾与膀胱的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13.呼吸:肾\肺

消化:肝\脾

水液代谢:肺(上焦)\脾(中焦)\肾(下焦)

脑活动:心\肝\肾

气的生成:肺\脾\肾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14. (1)元气-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中精气,分布于三焦.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各脏腑、经络(2)宗气-脾肺“气海、膻中”,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行呼吸\气血.语言、声音、呼吸、视听、心搏

(3)营气-脾胃“荣气”,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脉中之气,化生血液,营养全身(4)卫气-脾胃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控制汗孔开合和汗液排泄,维持体温.脉外之气.

15.气逆:面红目赤气滞:闷胀疼痛气闭:不省人事气脱:汗出不止气陷:子宫下垂

16.血的功能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养气)

津和液:质地较清稀,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质地较稠厚,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

17. 督脉的基本功能为:①调节阳经的气血(阳脉之海)②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任脉起基本功能为:①调节阴经气血(阴脉之海);②主持妊养胞胎(任主胞胎)。

冲脉基本功能为:①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脉之海);②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带脉基本功能为:①约束纵行诸经;②主司妇女的带下。

18. 偏阳质与发病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偏阴质与发病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19.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不通;寒性收引,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

湿: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肢水肿。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疡。

疫: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20. 病机:

(1)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导致真实假虚现象,称为:大实有嬴状(2)由于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导致真虚假实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

21.阴阳互损: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

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

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阴寒之邪雍盛于内,可见阳浮于外之症,称为: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邪热过盛,格阴于外,称为:真热假寒之证。

22.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控制疾病传变)

23.康复原则:形神共养:①养形重在养精血保胃气。②养神重在调神护神。

调养气血阴阳:①调养气血。②调养阴阳。③协调脏腑。④疏通经络。

第二章中医诊断基础

1.中医诊断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因

青色主寒证、惊风证、瘀血证、痛证黑色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痛证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苔:表证,寒证积粉苔:毒热内盛,常见于瘟疫或内痈黄苔:热证,里证舌淡胖苔黄而华润:阳虚水湿不化灰黑苔:灰黑而润滑:寒湿证灰黑而干燥:里热证

口苦------肝胆实热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肝胃不调;或食滞于胃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

反治: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虚药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实性通泄症状真实假虚证

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藏药:五元:土、水、火、风、空三因:隆、赤巴、培根三化味:甘酸苦蒙药:三根:赫依(气)、希日(火)、巴达干(土和水)三秽:稠、稀、汗

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尿胆红素(BIL)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

指标肝炎、肝硬化、肝损伤、胆管炎

2.尿淀粉酶:增高:急性胰腺炎发,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胃溃疡穿孔

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

3.粪胆原:增加:在溶血性黄疸减少:阻塞性黄疸

4.淀粉酶(AMY)速率法:血清80~220U/L

增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到高峰,3~4日恢复正常。

降低:肝癌、肝硬化、糖尿病

5.磷酸激酶(CPK)男性25~200U/L女性25~170U/L

增高: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急性脑外伤

6.肾功能检查的项目有血清尿素氮血肌酐

7.血尿酸:参考范围:155~428μmol/L酶法

男性180~440μmol/L女性120~320μmol/L

增高:核蛋白代谢增强减少:恶性贫血、范科尼综合征,高糖、高脂肪饮食8.血糖(GLU)空腹:成人3.9~6.1mmol/L(70~110mg/dl)儿童3.3~5.5mmol/L(60~100mg/dl)餐后2h:血糖<7.8mmol/L(140mg/dl)

增高:胰岛素功能低下降低:胰岛素β细胞瘤,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艾迪生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

9.糖化血红蛋白(Ghb)竞争免疫比浊法4.8%~6.0%

增高见于糖尿病、高血糖降低见于贫血、红细胞更新率增加

10.血清总胆固醇(TC)--3.1~5.7mmol/L

11.甘油三酯(TG)--0.56~1.70mmol/L

1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1.9~3.61mmol/L

1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与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 1.04~1.55mmol/L

14.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

临床检查为大三阳的是HbsAg HBeAg HBcAb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临床检查为小三阳的是HbsAg HBeAb HBcAb传染性小,不需要隔离。

第六章中药学文献信息与咨询

一次文献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加工,按一定规则编排而成,如书目、题录、文献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特定专题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基础上编写的文献,如论文综述、专题评论、教科书、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

图书信息一般比期刊晚3-5年

1.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张仲景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张仲景著;

■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元方著;

■瘟疫论--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吴又可著。.本草典籍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陶弘景著;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保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张存惠著;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李时珍著。 3.方书典籍:

■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

■备急千金要方--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

■千金翼方--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

■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

■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典,宋代官府颁行;

■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药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三部,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药用辅料,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药学服务目的: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

药历内容包括:用药方案、用药经过、用药指导、药学监护计划、药效表现、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监测、各种医学实验室数据、对药物治疗的建设性意见、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发布药历书写的原则与推荐格式:患者基本情况;病历摘要;用药记录:无既往病史;用药评价:无药物治疗的成本计算。

医师用药咨询: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新药信息,合理用药信息)降低药物治疗风险(不良反应;禁忌证;相互作用)护士用药咨询:药物剂量、用法;注射剂配制溶媒、浓度、静脉滴注速度;输液药物的稳定性;配伍禁忌。

第七章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处方前记医疗机构名称门诊或住院病历号年龄,性别,科别或病区和病位号临床诊断及开具日期等

处方正文以Rp或R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处方后记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术语处方当天有效,最多不超过3天

1.炮制类:酒蒸大黄、蜜炙麻黄、炒山药;

2.修治类:远志去心、山茱萸去核、乌蛇去头和鳞;

3.产地类:怀山药、田三七、东阿胶、杭白芍、广藿香、江枳壳;

4.品质类:明天麻、子黄芩、左牡蛎、左秦艽、金毛狗脊、鹅枳实、马蹄决明、九孔石决明;

5.采时、新陈类:绵茵陈、陈香橼、陈皮、嫩桂枝、鲜芦根、鲜茅根、霜桑叶;

6.颜色、气味类:紫丹参、香白芷、苦杏仁。

5.饮片的正名、别名:

正名的依据:《中国药典》一部;部颁《药品标准》;部颁《炮制规范》

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白果--银杏;佩兰--省头草、醒头草;肉苁蓉--淡大芸;香附--莎草根;千金子--续随子;前胡--岩风;杜仲--木绵;首乌藤--夜交藤;辛夷--木笔花;莱菔子--萝卜子;细辛--小辛;海螵蛸--乌贼骨;青果--橄榄;蛇蜕--龙衣;牵牛子--黑白丑;大黄--川军、生军、锦纹、将军;藜芦--山葱、鹿葱;淫羊藿--仙灵脾;穿山甲--鲮鲤;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三七--参~、旱~、田七、滇七、金不换;山茱萸--山萸肉、杭山萸、枣皮;马钱子--番木鳖、马前、马前子;槟榔--海南子、玉果、大腹子;罂粟壳--米壳、御米壳;北沙参:辽~、东~、莱阳~,辽东莱阳北(杯);南沙参:泡~、空~、白~、白参,南(难)泡(抛)空白参(身);天冬:天

门冬、明门冬;百部:野天门冬,与天冬区别开;艾叶:炙草、冰台,与甘草的炮制品炙甘草区别开;甘草:粉甘草、皮草、国老;龙眼肉:益智,与益智仁区别开;大血藤:红藤、血藤、活血藤,与鸡血藤区别开;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茜草:地血、活血丹、血见愁;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草河车;拳参:紫参,与紫丹参区别开;丹参:紫丹参、赤参;木蝴蝶:云故纸、白故纸,白云木;补骨脂:破故纸,补破;蒺藜:刺~、白~;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红花:草红花、红蓝花;瓜蒌:药瓜。并开药名:二蒺藜、潼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四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龙牡:煅龙骨、煅牡蛎;全紫苏:紫苏子、梗、叶;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处方应付:清炒品:果实类、种子类;麸炒品:术蚕壳;炮制品:河后无远炮(毒性较大的、远志、吴茱萸、厚朴、何首乌);煅制品:各种石;醋炙品:延胡索;烫制品:烫三甲(穿山甲、鳖甲、龟甲);炭制品:干漆炮姜炭、蒲黄榆(遇)侧柏;蜜炙品:蜜怕兜铃(枇杷叶、马兜铃);盐炙品:补骨脂、益智仁。分类重要考点记忆技巧清炒品(蔓荆、苍耳、牛蒡、白芥、紫苏、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 2芽,多子,找人留2005A 麸炒白术、僵蚕、枳壳2012A(术、蚕、壳)炮制天南星、何首乌、草乌、川乌、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一般有毒(天星,乌三父子,质朴,无语)烫制龟甲、鳖甲、穿山甲烫三甲2011A煅制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矿石,钙盐高温分解炭制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止血蜜制枇杷叶,马兜铃止咳2004B醋制延胡索活血行气2004B盐制补骨脂、益智仁补肾2010A

配伍禁忌

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芒硝,“流氓”水银畏砒霜,反应狼毒畏密陀僧,狼与和尚的事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乌角(屋角)芒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小三,桂枝)人参畏五灵脂(生灵)

妊娠禁用药:

1.勤奋雪莲煮二乌豆造霜喂千牛、雄羊轻粉、天山雪莲、莪术、(川乌、草乌)、巴豆、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雄黄、洋金花

2.土鳖黑马急盯,上路扮大脚,命玄土鳖虫、黑种草子、马兜铃、(京大戟、红大戟)、丁公藤、商陆、斑蝥、大皂角、玄明粉

3.三员天仙千金,随驸马至公社,2闹三棱、芫花、天仙子、千金子、甘遂、附子、马钱子、水蛭、蜈蚣、麝香、马前闹、闹羊花

妊娠慎用药:-活血祛瘀、破气行滞、攻下通便、辛热及滑利类;

雄黄青草饿八川:雄黄、轻粉、草乌叶、莪术、巴豆、制川乌;

草子悬命急忙盯:黑种草子、玄明粉、京大戟、芒硝、丁公藤;

土鳖上路扮男性:土鳖虫、商陆、斑蝥、天南星;

天仙随父至公社:天仙子、甘遂、附子、水蛭、蜈蚣、麝香;

雪莲造霜喂千牛:天山雪莲、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

三员千金马前闹;三棱、芫花、千金子、马钱子、闹羊花。

(人工牛黄、牛黄、大黄、玄明粉、芒硝、片姜黄、三七、川牛膝、牛膝、王不留行、制川乌、肉桂、白附子)

汤剂的内服次数:2次,重病急病可隔4小时服药一次。

煎出量:250~300毫升。

服药时间:饭后服:一般药、健胃药、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饭前服:滋补药;

空腹服:驱虫药、泻下药;

睡前服:安眠药。

煎出量:250~300毫升。

黄酒:活络丹、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姜汤:藿香正气、附子理中;淡盐水:六味地黄、大补阴丸;鲜芦根汤:银翘解毒;清茶:川芎茶调;米汤:四神丸、更衣丸。清开灵注射液不能联用(出现抽搐、胸闷、呼吸抑制):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硫酸美芬丁胺。

滴注速度:儿童20-40滴/分钟,成人40-60滴/分钟

毒性药:不可内服:水银、红粉、白降丹、生雪上一支蒿;内服慎用:雄黄、轻粉、生川乌、生草乌、斑蝥、生白附子、生藤黄;

青光眼、高血压及心动过速者禁用:洋金花、天仙子;

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雪上一支蒿;

炮制后使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白附子;

炮制后入丸散:斑蝥、生马钱子、生甘遂。

■矿物类:红粉、轻粉、雄黄、砒石、砒霜、水银、白降丹;

■动物类:斑蝥、蟾酥、天仙子、青娘虫、红娘虫;

■植物类:闹羊花、洋金花、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雪上一支蒿、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

千分之一级:砒石、砒霜--0.002~0.004g。

百分之一级:蟾酥--0.015~0.03g;斑蝥、青娘虫--0.03~0.06g;砒石--0.03~0.075g;雄黄--0.05~0.1g;天仙子--0.06~0.6g;雪上一枝蒿--0.06~0.12g。

十分之一级:轻粉--0.1~0.2g;红娘虫--0.1~0.3g;洋金花、生马钱子、生藤黄--0.3~0.6g;生甘遂--0.5~1.5g;闹羊花--0.6~1.5g。

克级:生千金子--1~2g;生白附子--3~6g;生半夏、生天南星--3~9g;生附子--3~15g。

三至六,生白附;少生马藤和洋金;最少就得搬青娘(斑蝥、青娘虫)。

麻醉药品--罂粟壳:用量一般3~6g,不易常服;儿童禁用;处方三年备查;不准生用,严禁单味零售;凭医生处方使用;禁止在中药材市场销售;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中药调剂:体积松泡而量大的先称,粘度大的后称;特殊处理的药品单包,鲜药分剂量单包;

一方多剂采用逐剂复戥、等量递减原则;每一剂重量误差控制小于±5%;质地坚硬的需要临时捣碎;

■中药斗谱排列:

最高层: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五加皮、千年健、地骨皮;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

中上层: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麦冬、天冬、北沙参;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防风、荆芥、白芷;柴胡、葛根、升麻;砂仁、豆蔻、木香;黄芩、黄连、黄柏;厚朴、香附、延胡索;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酸枣仁、远志、柏子仁;苦杏仁、桔梗、桑白皮;天麻、钩藤、蒺藜;陈皮、枳壳、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山药、泽泻、牡丹皮只有金银花是在中上层,其他花都是最高层

较低层:质地沉重的矿石、化石、贝壳类和易污染的:如磁石、赭石、紫石英;龙骨、龙齿、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石膏、寒水石、海蛤壳;藕节炭、茅根炭、地榆炭;大黄炭、黄芩炭、黄柏炭;艾炭、棕榈炭、蒲黄炭

最底层:质地松泡且用量较大的药物:如芦根、茅根;茵陈、金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灯心草、通草;竹茹、丝瓜络;薄荷、桑叶;荷叶、荷梗

■可同放于一个药斗:经常一起配伍、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性能相似、处方的药对

■不可同放一斗中:属配伍禁忌的药、形状类似而功能各异。山药与花粉、炙甘草与炙黄芪、当归与独活、菟丝子与苏子、熟地与黄精、知母与玉竹、蛇床子与地肤子、玫瑰与月季、韭菜子与葱子、血余炭与干漆炭

■特殊存放的药品:放在加盖瓷罐中保持清洁:熟地黄、龙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黄、乳香面、没药面、儿茶面、血竭面。

有恶劣气味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斗中:阿魏、鸡矢藤。

贵细药品专柜存放:牛黄、麝香、西红花、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虫夏草、海龙、海马。

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账、专人管理。

中成药处方调配妊娠禁用:人参再造丸

消导类:槟榔四消丸、香砂养胃丸、大山楂丸,具活血行气、攻下之效,故易致流产。

理气类:木香顺气丸、气滞胃痛冲剂、十香止痛丸,因其多下气破气、行气解郁力强而成为孕妇的禁忌药。

理血类:七厘散、小金丹、虎杖片、脑血栓片、云南白药、三七片等,因其祛瘀活血力过强,易致流产。

开窍类:如安宫牛黄丸、行车散等因为内含麝香,辛香走窜,易损胎儿之气,孕妇用之恐致堕胎。

驱虫类:为攻伐有毒之品,易致流产、畸形等,如囊虫丸、驱虫片、化虫丸等。

祛湿类:如利胆排石片、胆石通、结石通等,因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功效,故孕妇不宜服用。

疮疡剂:如祛腐生肌散、疮疡膏、败毒膏等含红花、当归,而百灵膏、消核膏、百降丹含剧毒药较多,恐致流产。祛风湿痹痛类:虎骨木瓜丸,因有活血之牛膝及辛热之川乌有损胎儿。抗栓再造丸则因大黄攻下,水蛭破血。

泻下类:十枣丸、舟车丸、麻仁丸、润肠丸等。围攻下之力甚强,有损胎气。

清热类:如六神丸在孕早期服用可引发胎儿畸形,孕后期服用易致儿童智力低下等后果。牛黄解毒片、片仔癀、败毒膏、消炎解毒丸含有牛黄等成分的中成药,因其攻下、泻火之力较强,易致流产。

中药汤剂的煎煮煎煮前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温度不超过60℃,水量高出药面3~5厘米;煎干的药宜加新水重新煮,煎煳了则重新煮;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一般药一煎20分钟,二煎15分钟;总煎出量:500~600ml,分2~3次服用;煎液无霉烂、酸败味,煎出的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

■煎药的水:可以用自来水、甜井水;不能用反复煮过的水、保温瓶中的隔夜水、被污染的水。

★先煎: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寒水石、生石膏、生石决明、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角霜、生磁石、生牡蛎、生赭石、自然铜。

2.有毒饮片:生川乌、生草乌、制附子。

★后下: 1.气味芳香类: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 2.久煎后有效成份宜被破坏的饮片: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番泻叶。

★包煎: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旋覆花、枇杷叶。 3.花粉等微小饮片: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烊化: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

★另煎: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羚羊角、水牛角。

★对服: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冲服:雷丸、蕲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

★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

药物煎煮时间:用火—先武后文煎好后残液量不超过残渣量的20%

一般药物:一煎沸后20分钟,二煎沸后15分钟

解表药(用武火):一煎沸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

滋补药:一煎沸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

第八章中药的贮藏与养护

1.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虫蛀:(含淀粉、糖、脂肪、蛋白质)大黄、白芷、桑螵蛸、北沙参、娑罗子、前胡。

*虫蛀大白纸,桑蛸杀娑湖

(2)泛油:含挥发油:当归、丁香;含脂肪油:柏子仁、桃仁、杏仁;含糖:牛膝、麦冬、天冬、熟地、黄精。

* 白(柏)杏归香桃,二冬赎(熟)精牛含脂肪油、挥发油、粘液质、糖类易泛油(3)霉变:车前草、马齿苋、独活、紫菀。车前献独子

(4)变色:由浅变深: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

由深变浅:黄芪、黄柏;由鲜艳变暗淡: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5)种子、根、叶、花气味散失:肉桂、沉香、豆蔻、砂仁。

(6)风化:胆矾、硼砂、芒硝。

(7)潮解:青盐、咸秋石、芒硝。

(8)粘连:芦荟、没药、乳香、阿魏、鹿角胶、龟甲胶。

(9)腐烂:鲜类药。

2..制剂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

1.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阿魏在贮存中容易发生软化融化

2.霉变:蜜丸、膏滋、片剂

3.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4.挥发:芳香水剂、酊剂

5.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3.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

(1)自身因素:水分---高:虫蛀、霉烂、潮解、软化、粘连

水分---低:风化、走味、泛油、干裂、脆化淀粉---虫蛀、霉变

黏液质---发霉、生虫油脂---产生异味:桃仁、杏仁

引起酸败现象:刺猬皮、狗肾挥发油---气味散失:白芷、当归、荆芥、薄荷、肉桂、樟脑、姜黄、山柰色素---发霉变色:月季花、玫瑰花

(2)环境因素:温度在30℃以上时,气味散失,易发生霉变、虫蛀; 35℃以上易泛油;20~25℃时虫害、霉变易发生。如阿胶、乳香。

湿度绝对含水量7%-13%,应控制在70%以下。75%30℃以上,易发生霉变,且盐类易潮解等。60%以下,含结晶水的药物失水风化。日光对含色素的药物引起变色;但能帮助杀灭真菌。空气加快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散失气味,盐类药风化等

第九章中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中成药的合理联用

第十章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

老年人中药的使用肝肾及免疫功能较成年人降低1/3-1/2,用药宜从最小剂量开始。

■甘草1-3g调和药性,5-15g益气养心,大量可出现水肿、低血钾、血压升高。

■大黄1~5g泻下,小剂量0.05~0.3g收敛而便秘。

马兜铃酸制剂:慢性肾功能衰竭;

黄花夹竹桃制剂:洋地黄样蓄积中毒;

胖大海:大便溏泻、饮食减少、脘腹胀闷、消瘦;

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紫雪丹、至宝丹:慢性汞中毒。

增加毒性:麝香保心丸与地高辛等强心类药物联合用药;

影响吸收:法莫替丁等抗酸药与含黄酮类药(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银杏叶片),应分时服用。

降低疗效:培元通脑胶囊、益心通脉颗粒、活血通脉片等含有甘草、人参、鹿茸等成分与降糖药二甲双胍、消渴丸、阿卡波糖和胰岛素产生拮抗,必要时增加剂量。

疮疡日久、大失血患者慎用解表药(即使有表证)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禁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实热证、精血亏虚者

忌用温里药妊娠患者:体温上升1.5度可致胎儿畸形;舒筋活络酒(乙醇50%-57%)禁用。

藿香正气水(40-50%)、柏子养心丸(朱砂3.8%)

哺乳期患者:应慎用中药,复方甘草口服液含有可待因,以不用为好。

婴幼儿患者: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宜健脾和胃之品: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

凉肝定惊之品:钩藤\蝉蜕\僵蚕\地龙;

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1.植物类:生物碱类: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子、麻黄、北豆根,急性肾衰;含雷公藤制剂:~片、~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急性肾衰;含其它成分类: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含蛋白类(巴豆)、挥发油类(土荆芥)、皂苷类(土牛膝)、蒽酰苷类(芦荟)、其他苷类(苍耳子)。

2.动物类:斑蝥:肾毒性极强;蜈蚣、蜂毒:严格控制剂量;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蚂蚁丸、蛔虫散。

3.矿物类:含砷: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朱砂、升汞、轻粉、红粉。

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慢性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率降低50%,剂量应减少1/2

1.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雷公藤、苍耳子、千里光、鱼胆、棉花子、艾叶、苦杏仁、蟾酥、木薯、广豆根、北豆根、砒石、石榴皮、地榆、密陀僧、铅丹、铅粉、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雷公藤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2.可致胆汁郁积性肝炎或混合性肝损害的中药:苍耳子、绵马贯众、黑面叶、蓖麻子、油桐子、望江南子、红茴香、金果榄、白花丹参。

归纳:肝、肾均有损害作用的是:蓖麻子、雷公藤、北豆根、铅粉、砒石。

第十二章中药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因素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特异质反应和变态反应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一、乌头类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一般中毒量为0.2mg,致死量为2~4mg。

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

中成药:木瓜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正天丸、追风丸、追风透骨丸、三七伤药片、祛风舒筋丸、小金丸、祛风止痛片、风湿骨痛胶囊、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记忆:木瓜(一家)大小整天追风,三七伤,输尽,小金,知痛中毒解救:肌注阿托品0.5~

1.0mg。

二、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毒性大。成人服用※5~10mg即可中毒,一次服用※30mg 即可致死。药

物: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伤科七味片等。

※记忆:马钱七味疏风,山药九分舒筋中毒解救:对症治疗:痉挛时可静注苯巴比妥钠

0.2~0.3g。

三、蟾酥: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大剂量则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药物: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2010、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而死亡。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中毒解救:对症治疗:注射阿托品,服用颠茄合剂等。

四、雄黄:含二硫化二砷(As2S2),其毒性较大,进入体内分布于体内各组织,首先伤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药物:牛黄解毒丸(片)、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追风丸、蟾酥丸、醒消丸、紫金锭等。

记忆:六神蟾酥(阐述)追风牛黄,紫金(指定)醒消(行销),惊心宫抱毒牛黄,六神消金追蟾酥

中毒表现:①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腔咽喉干痛、烧灼感、口中有金属味、流涎、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类似霍乱。②各种出血症状。③肝肾功能损害而引起转氨酶升高、黄疸、血尿、蛋白尿等。④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⑤长期接触可引起皮肤过敏,出现丘疹、疱疹、痤疮样皮疹。

中毒解救:二巯基丙醇类

五、朱砂、轻粉、红粉

药物:牛黄镇惊丸、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抱龙丸、抱龙丸、牛黄千金散;紫金锭、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苏合香丸、紫雪丹、更衣丸、复方芦荟胶囊、活络丸、蟾酥丸、追风透骨丸、人参再造丸、磁朱丸。

记忆:牛皇正经倾心安宫,抱龙千金。紫禁(城)天王诛杀苏合香,紫雪更衣,路会活络丸,阐述,风透,再造

中毒解救:可用二巯基丙醇磺酸钠类、硫代硫酸钠等解毒。

六、雷公藤药物: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

中毒机理:与所含的生物碱及有细胞毒的二萜环氧化合物有关

七、黄药子及含黄药子的中成药中成药:壮骨关节丸等。

中毒机理:黄药子所含有毒成分直接作用于肝脏,损害肝细胞而发生黄疸。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舌、咽喉烧灼感、流涎等。

中毒解救:保肝治疗尤为重要。

解救药物硫代硫酸钠:汞中毒、朱砂、轻粉;苯巴比妥:马钱子;阿托品:乌头、蟾酥;二巯基丙醇磺酸钠:雄黄、朱砂、轻粉、红粉;含朱砂和雄黄的成药:牛黄清心丸、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含乌头碱和朱砂;六神丸:蟾酥和雄黄。

中药不良反应症状与原因分析:番泻叶致急性尿潴留(剂量过大、个体差异)板蓝根冲剂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含靛苷水解成靛蓝致敏)六神丸致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含牛黄、麝香、蟾酥、珍珠、冰片、雄黄,有显著毒性)外用足光粉致严重过敏,在脚气严重感染、局部溃烂及创伤期间禁止使用。

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在15个工作日内报告,世卫组织要求3个月内报;因果关系评价分6级,评价原则有5条。

范围: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进口药品自首次批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进口药品满5年的报: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炮制学重点知识(学习相关)

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 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 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 四、炮制的历代称谓。 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 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 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 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 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 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 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2例说明。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生品毒大,外用,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 ⑵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煅石膏。 ⑶增强药物疗效。如羊脂炙淫羊藿可以增强补肾壮阳;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 ⑷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升提—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菔子—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⑸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醋制入肝,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 ⑹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紫苏、藿香;个大的药材—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 ⑺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泥沙、杂药、芦头、

中药药剂学重要知识点:表面活性剂

中药药剂学重要知识点: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2017年中药药剂学的重要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以下相关知识点,帮助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提高复习效率。 (一)中药药剂学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最大,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最小。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一般比较轻微,其中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通常较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更小。 (二)中药药剂学起昙和昙点 定义: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大,但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医。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出现混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清变成混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 原因:由于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与水所形成的氢键在温度升高到昙点后断裂,从而导致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混浊或分层。 表面活性剂的昙点可因盐类或碱性物质的加入而降低。有些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如普朗尼克F-68,极易溶于水,甚至达到沸点时也没有起昙现象。 (三)中药药剂学胶团和临界胶团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尽管其浓度继续增加,但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已不再明显增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CMC)。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四)中药药剂学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能力的强弱,常用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简称为HLB值)。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要求不同的HLB值医。如增溶剂的HLB值的最适范围为15~18以上;O/W型乳化剂的HLB值为8~16;W/O型乳化剂的HLB值为3~8等。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药药剂学重要知识点-表面活性剂的全部内容,更多中药药剂学专业知识请关注我们!

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汉)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 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药典 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新增药物最多 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寒热温凉(平) 二、五味:1、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腻膈碍胃 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 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伤津伐胃 5、咸,(海带)能软,能下 6、涩,同酸 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 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 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 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1、相须:相似药物+(同一章节)——夫妻增效 2、相使:主+辅——主(不同章节)——主仆 3、相畏(A+B——A毒性→→小偷怕警察减毒 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 5、相恶:A+B——A效用↓减效 6、相反:A+B——A毒性↑增毒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节:中药材产地 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 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方法: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 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 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回潮):您回朝选后续种——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 6、干燥:怕成分流失不超过60度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大学本科药学院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单药简答问答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3)抑瘤 青蒿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青蒿素、青蒿琥酯 (5)抗疟原虫:青蒿素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2015年中药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

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寒凉药(阴)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温热药:(阳)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 二、五味:是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有酸、苦、甘、辛、咸等味,此外还具有淡味和涩味。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甘味药大多能腻隔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涩。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能泄(通泄大便、降泄肺气、清泄内火)、能燥(湿)、能坚(泻火存阴、厚肠止泻)。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食盐类咸味药不宜多食,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当如此。 淡:渗湿利水。过用伤津,阴虚津亏者慎用。 涩:收敛,固脱。邪气未尽者慎用。 芳香味能散、能行、能开,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等作用。亦能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慎用。 三、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一)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 2.药物的气味厚薄: 3.药物的性味: 4.药物的效用:药物疗效 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五)影响因素 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五、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六、有毒与无毒 所谓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 ①药物的总称。即“毒”与“药”通义。 ②药物的偏性。

执业医师药师中药学考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

?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药:麻黄 ?鼻渊头痛之要药:辛夷 ?治寒饮伏肺之要药:细辛 ?治项背强痛之要药:葛根 ?治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要药:柴胡 ?升阳举陷的要药:升麻 ?治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要药:石膏 ?治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要药:夏枯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生地黄 ?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 ?治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要药:黄连 ?治肝经湿热,实火之要药:龙胆草 ?治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要药:大青叶 ?治肺痈之要药:鱼腥草 ?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山豆根 ?治疗痈肿疔毒之要药:蚤休 ?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 ?治疗肠痈之要药:红藤、败酱草 ?治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要药:大黄?治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要药:芒硝?治疗寒积便秘之要药:巴豆

?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威灵仙 ?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要药:木瓜?治风痹或痹证痛重之要药:徐长卿 ?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桑寄生 ?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要药:藿香 ?治湿阻中焦之要药:苍术 ?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厚朴 ?湿热淋证之要药:瞿麦 ?诸淋涩痛之要药:海金沙 ?治疗膏淋之要药:萆解 ?治砂淋、石淋之要药:金钱草 ?治湿热黄疸之要药:茵陈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附子 ?温中散寒之要药:干姜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要药:肉桂 ?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吴茱萸 ?胃寒呕逆之要药:丁香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治痰的要药:橘皮 ?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要药:枳实 ?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木香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 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 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 (2)燥指苦 能燥湿,如苍术。(3)坚:①坚阴,即泻火存阴; ②坚厚肠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5.咸:能软、能下, 6.涩:能收、能敛,习惯将涩附于酸。 涩味药大多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炙法——盐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盐制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药物与盐共同拌炒,炒后去盐使用,利用盐做加热介质,明代后已基本不用。另一种是盐水与药物拌匀后再经炙炒、蒸、煮等处理。近代多用盐炙法,利用盐本身的治疗作用,下行入肾,增强补肝肾、泻相火、利小便等作用。辅料的选择与用量《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煎炼白色,乃良。”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操作方法1.先拌盐水后炒药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药物多采用此法,如黄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为度。2.先炒药后加盐水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或变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注意事项1.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食盐的4~5倍为宜,亦应视药物的吸水情况而定。若加水过多,则盐水不能被药物吸尽,或者过湿不易炒干;加水过少,又不易与药物拌匀。2.含黏液质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不宜先与盐水拌润。因这类药物遇水容易发粘,盐水不易渗入,炒时又容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质地变疏松,再喷洒盐水,以利于盐水渗入。3.盐炙法火力宜小,采用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操作方法时,更应控制火力。若火力过大,加入盐水后,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但杜仲盐炙时,要选择中火,以便于炒至规定程度。4.盐炙药物一般应炒干即可,但也有些药物需炒至规定程度。如杜仲应炒至棕褐色,易断丝为度;补骨脂炒至微鼓起,迸裂并有香气时取出。5.近代入肾经的药物多盐炙,但对部分脾肾阳虚和肾阳虚衰的水肿病人,不宜用盐炙中药治疗,因为水肿与钠离子的代谢有关,中西医对水肿病人都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或忌盐。

中药药剂学(云南中医学院)考试重点

二.问答题 ★1.简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及应用。 湿热灭菌法是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湿热灭菌时蒸汽的比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因而具有灭菌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应用: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和低温间歇灭菌等。 ①热压灭菌法:在高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适用于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特别是附有冷水喷淋装置后,适合输液剂的灭菌。 ②流通蒸汽灭菌法与煮沸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是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蒸汽加热100℃进行灭菌。适用于不耐高热的药品和1-2ml注射剂的灭菌。 ③低温间歇灭菌法:此法是将待灭菌物品60℃—80℃加热1小时,杀灭其中细菌的繁殖体,然后在室温或37℃恒温箱中放置24小时,让其中的芽胞继续发育成为繁殖体,再进行第二次加热,将其杀灭。这样循环操作3次以上,至杀灭全部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为止。 适用于必须用热压灭菌法但又不耐较高温度的药品。(一般繁殖期微生物比衰老期的微生物抗热能力小,而细菌的芽胞耐热性较强。) ★2. 什么是增溶,简述增溶的机理。及增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P169 增溶是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机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当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胶束。被增溶的物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胶束结合。从而达到增溶作用,可以使被溶物的化学势降低,使整个体系趋向稳定。 3.片剂包薄膜衣的优缺点。P.371 优点:①节省物料,操作简单,工时短而成本低; ②衣层牢固光滑,衣层薄,重量增加不大; ③对片剂崩解的不良影响小; ④片剂表面的标记,包衣后仍可显出,不用另作标记。 缺点:①操作时有机溶剂不能回收,有害于环境卫生和劳动保护; ②由于衣层薄,片剂原来的颜色不易完全掩盖起来,所以不如糖衣美观。 4.哪些药物适宜包肠溶衣?试述肠溶衣片的原理。 ①遇胃液变质的药物,如胰酶片; 对胃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如口服锑剂; 作用于肠道的驱虫药、肠道消毒药,或需要其在肠道内保持较久的时间以延长作用的药物,如痢速宁片等都需要将它们包上肠溶衣,使其安全通过胃到肠内崩解或溶解而发挥疗效。原理:肠溶衣片系指在37℃的人工胃液中2小时以内不崩解或溶解,洗净后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片。 5.硬胶囊和软胶囊剂各填充什么药物?哪些药物不适宜装胶囊? 硬胶囊:混合均匀的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 软胶囊:各种油类或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混悬液。也可以填充固体药物。 不宜制胶囊的药物:①水、乙醇溶质;②易溶解、刺激性强的药物;③易风化药物; ④易吸湿药物; ★6. 栓剂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与口服剂型比较有何特点? ①栓剂在直肠吸收闭口服吸收干扰因素少,药物不受胃肠道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③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同时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④便于不能或是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使用⑤栓剂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中药制剂分析期末重点复习归纳

考试题型及分值: ①填空题1x10 ②单选题1x20 ③配伍题1x5x2 ④多选题2x10 ⑤对下列方法得画线部分做出解释(变相问答题)3题(共20) ⑥计算题3题(共20):一题必为杂质限量 第一章绪论 ☆中药制剂分析得主要内容(了解):①中药制剂得鉴别 ②中药制剂得检查 ③中药制剂得含量测定 ★掌握中药制剂分析工作得基本程序、取样得要求与基本原则 中药制剂分析检验得程序一般可分为取样、供试品溶液得制备、供试品溶液得测定(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书写检验报告等【1】。 取样得要求:取样必须符合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得要求; 取样得基本原则:均匀合理,所取样品具代表性; ★我国现行得质量标准就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与局(部)颁标准,二者军事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与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药典包括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相应解释得内容就是什么? ①凡例②正文③附录④索引 现行版药典为2015年版,分成四部。 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与提取物、成方制剂与单味制剂等 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 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为总则 凡例:就是解释与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质量检验得基本指导原则,对一些与标准有关得、共性得、需要明确问题以及采用得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用条文加以规定,以帮助理解与掌握药典正文并避免在文中重复。 正文:为药典得主体,包括所收载得全部药材与制剂品种得质量标准、 附录:收载本版药典得制剂通则,药材与饮片检定通用法,物理常数测定法,通用法,专项测定法,生物检定法,试药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指示液、滴定液以及对照品与对照药材,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等项内容。 ★凡例中需要特殊记忆得知识点 ①常温系指10-30℃,乙醇未标明浓度时,均系指95%(ML/ML) ②取样量得精确度:称取“0.1g”系指称取量可为0。06-0、14g; 称取“2g”,系指称取量可为1。5-2、5g; 称取“2、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5—2、05g; 称取“2。00g”,系指称取量可为“1.995-2、005g”、 ③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千分之一。 ④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得百分之一。 ⑤取用量用“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得±10% ⑥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得差异在0、3mg以下得重量。 ☆外国药典:(1)美国药典(USP)(2)英国药典(BP)(3)欧洲药典(EP)(4)日本药典(JP) 第三章中药制剂得鉴别 ★中药制剂得鉴别得内容包括?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与生物鉴别等。 ★显微鉴别得概念、所针对得鉴别对象

执业药师各科目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各科目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各科目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考试真题、模拟题尽收其中,千名业界权威名师精心解析,精细化试题分析、完美解析一网尽!在线 做题就选针题库: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执业药师职责和执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考试内容分为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和药事管理法规两个大单元。其中的细目与要点:是与执业药师执业活动直接相关的具体内容,纳入考试的范围。 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考试内容以本考试大纲为准。国家新修订的或新颁布的药事管理法规,需要纳入考试内容范围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管理机构在当年考试的6个月之前予以公布。 大单 元 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药事管理相关知识(一)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 与国家药品 安全规划 1.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医药 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和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 (1)基本原则、 总体目标 (2)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的主要 内容 (3)药品供应保

障体系的要求和内容 (4)实施方案中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内容(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人才保障机制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配套文件(1)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 (2)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的规定 (3)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 (4)基本药物电子监管的规定 3.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1)发展目标(2)主要任务(3)保障措施 (二)药事管1.药品监督管理(1)国家药品监

理体制机构督管理部门的 职责 (2)药品监督管 理其它相关管 理部门的职责 2.药品技术监督管理机 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三)药品质量及其监督检验1.药品的质量特 性 (1)药品及其质 量特性 (2)药品的特殊 性 2.药品质量管理 规范和药品质量 监督检验 (1)药品质量管 理规范的名称、 制定目的和适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 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 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01-0.1g:10倍散 0.001-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2020年最新版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知识点复习归纳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思想:整体观念基本思路:辨证论治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病: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即是"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依据。 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推动、温煦、兴奋统属于阳;凝聚、滋润、抑制统属于阴。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

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实则泻之。如:阳胜则热--“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寒者热之”。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治疗时采用泄其有余、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阴阳互根理论:阳中求阴能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中求阳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 青风春胆目泪爪酸东肝怒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 赤暑夏小肠舌汗面苦南心喜火曰炎上温热、向上(升腾)、光明、茂盛

中药药理学重点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主要复习四气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的现代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的影响?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特点: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热性: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内分泌腺的功能、增强物质代谢、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提高cAMP含量、增加脑内兴奋性递质Adr、DA、DβH含量。 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β受体。?寒证、热证:与热性相反(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 …)。痛阈值、惊厥阈值,兴奋性神经递质(DA、NA),抑制性神经递质(5-HT)。?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反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血压)。植物神经递质、受体。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小檗碱、黄芩苷、知母皂苷等多种成分?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碘和无机盐。?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效与归经:肝经:抗惊厥;止血。大肠经:泻下。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3H-川芎嗪:肝、胆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补肾助阳:Zn、Mn、Fe。肝经:Zn、Mn、Cu、Fe。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的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乌头碱。?蟾蜍、罗布麻叶:类似洋地黄中毒(强心苷类) 消化系统:决明子、大戟、青木香、苦参、了哥王、鸦胆子、甘遂、芫花、常山、苍耳子、巴豆:胃肠刺激 肝肾毒性:桑寄生、姜半夏、蒲黄、苍耳子、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黄丹、铅粉:肝脏。斑蝥、云南白药、木通、泽泻、肉桂、苍耳子:肾。 过敏反应:地龙、五味子、金银花、三七、冰片、大青叶、板蓝根、丹参、桑椹、附子、苦参、穿心莲、鹿茸等。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致畸。槟榔、款冬花、紫草、藿香、石菖蒲、巴豆油:致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道地药材”?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影响。 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制剂与煎煮方法:煎煮方法和条件:先煎、后下、分煎、合煎等---如大黄?配伍与禁忌: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禁用药:水蛭、虻虫等 慎用药:大多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的药?机体因素:生理状态(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