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王奋宇何光喜马缨邓大胜赵延东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王奋宇何光喜马缨邓大胜赵延东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王奋宇何光喜马缨邓大胜赵延东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与政策需求?

王奋宇 何光喜 马缨 邓大胜 赵延东

摘要:本文根据一项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两个月后进行的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全面描述了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政策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是灾区居民最急迫的需求;失去房屋和土地的居民有较强的迁移意愿,但更倾向于就近搬迁;灾区居民心态普遍较稳定,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较高;居民在灾害中体现出的互助、互信、共建家园的精神和决心,将成为灾区重建中重要的“社会资本”。

关键词:灾区快速需求快速调查 汶川地震 生活状况 政策需求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此次地震强度之大,损失之惨重,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之罕见。汶川地震属于构造地震,震源浅,烈度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震感,受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灾区涉及多个省市,其中,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受灾尤为严重。灾后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也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加大了救援工作的难度,这些都使得此次地震灾害成为建国以来西部地区发生的破坏程度最大、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据统计,截止2008年9月8日,汶川地震中已确认遇难人数为69226人,失踪17923人,受伤37464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行动,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灾害发生当天,温家宝总理就亲临受灾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此后,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到灾区现场指挥部署救援重建工作。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把5月19日至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这是我国第一次为普通公众设立哀悼日,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和重视。以人为本、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也反映在政府的各项救援活动中。大批解放军、警察和消防官兵被派往受灾地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群众。截至5月27日,中央军委已调集了各军兵种的13.7万部队官兵,从陆上、空中和水上齐头并进,争分夺秒抢救伤员、转移灾民、恢复交通。为了安置和安抚灾民、保障灾民生活,各级政府和救援部队免费为灾民搭建了帐篷和活动板房,为灾民提供生活补助和粮食,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卫生服务,发放各种救援物资。

为进一步推进灾区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颁布了对口支援政策,由北京等21个省份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使灾区支援工作更为有序和落实。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活、重建家园。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耗资1万亿元,完成四川、甘肃、陕西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使广大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规划》是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在《规划》的引领下,灾区各项恢复重建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开展。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活动中的各项措施安定了灾

?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于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承担的“汶川地震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课题,课题组成员为:赵延东(负责人)、王奋宇、何光喜、邓大胜、马缨、薛姝、孔欣欣,王元参与了课题设计与报告的讨论工作。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经费由挪威政府捐助,挪威FAFO应用国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设计和抽样设计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调查实施过程中,四川省科技厅、四川大学给予了大力支持,绵阳师范学院的80余名师生承担了艰苦的实地数据收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区,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损失,保障了灾民的生活,受到了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

在有效地肩负起救灾重建重任的同时,我国政府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展示了公开、开放的政治态度,标志着我国政府治理正在向更为成熟和现代的方向迈进。此次地震灾害中,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对媒体报道的开放性,以及信息报道的及时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信息在第一时间经由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发布。电台、电视台24小时不间断地报道地震信息,使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休戚与共、呼吸相系,对灾区的悲痛感同身受。政府还以开放的心态邀请外国媒体和国外救援部队进入灾区。这些措施既激发了媒体报道和救援热情,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赞誉。

如果说政府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成功应对是多年改革和灾害治理经验积累之循序渐进的结果,那么社会组织和公众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展示出的强大热情和自组织能力则是因势利导、意料之外的后果。

首先,地震使全国民众的人道主义热情空前迸发。受灾消息一经发布,社会各界就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支援灾区。当时全国各地到处是排队献血的队伍,各地血库在数天内告满;全国公众纷纷慷慨捐款捐物,创下了我国捐款史的多个纪录。据民政部统计,这次抗震捐赠是建国以来捐赠款物数量最大、来源最广、响应速度最快的一次,截止7月10日,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的总额高达570.19亿元。

其次,民间组织和普通公众在抗震救灾中自发、独立的志愿援助行为构成了此次抗震救灾中另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显示出我国公民社会的力量和潜能。震后第二天,多家知名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即在北京发起“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汶川地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呼吁各民间组织联合做出反应,共同支援灾区,关注灾后重建。5月12日地震发生当晚,第一支志愿服务队就赶到成都市都江堰灾区,搭建帐篷协助医院收治伤员。地震发生后,总计已有近130万人次的国内外志愿者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志愿者在抗震救灾的不同阶段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在抢险救灾第一阶段,志愿者主要在灾区从事现场搜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在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区重建阶段,志愿服务的重点也逐渐转为在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救助点、板房区、医院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日常陪护等服务。广大志愿者为抗震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受到了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此次汶川地震救灾活动有可能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和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同时,国际社会也给予了我国地震灾区大量无私援助。汶川地震的消息迅速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中心。海外华人和外国政府、机构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截至8月27日,外交部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团共收到外国政府、团体和个人等捐资19.19亿元人民币。除了资金支援,大量灾区急需的帐篷、医疗设备也源源不断地从海外运往灾区,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境外志愿者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外国救援人员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灾区救援现场,令中国人民感受到了国际大家庭的温暖。

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政府和全国民众团结协作、共度难关,在此期间创造了若干个历史上的“首次”记录,如首次为普通民众设立哀悼日、捐助款物首次突破四百亿元、首次接受外国救援队参加灾后救援等等。本报告中将要介绍的是一项研究上的记录,就是首次借鉴国际先进研究经验,在灾区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大范围的“灾区居民需求快速调查”。 快速需求调查(Rapid needs assessment)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中(如灾害、战争等),使用特定的调查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得需要得到援助人群的基本信息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帮助决策者和外部援助者了解需援助人群的现状、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紧急救援和重建援助活动。目前,灾后快速需求调查在国际社会的救灾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这方面的实践基本尚处于空白状态。

2008年7月上旬,为充分了解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及其政策需求,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在四川省地震灾区对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快速需求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居民户进行入户问卷访谈。实地调查工作于7月7日至7月19日期间展开。调查覆盖了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和广元市1的24个受灾县(市、区)2;其中,极重灾县(市、区)8个,重灾县(市、区)18个3。设计抽样174个居民点(村、居委会、城市社区或安置点),5000户居民,数据涉及近20000条个人信息,可以推论26个受灾县(市、区)的约1300万人口。最后,实际调查了144个居民点,入户4526户的居民,成功访问了3652户,访问成功率为80.7%。

此次调查充分借鉴了国际上“灾后快速需求调查”的理论与方法,其特点之一是快速,整个调查从设计到完成报告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特点之二是科学性,调查使用了科学的随机概率抽样方法,保证了抽取的样本能够充分代表灾区全体居民,同时科学的研究设计也保证了调查能够真实、准确地收集居民的需求信息。特点之三是政策导向明确,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制订工作,为规划制订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调查的最终结果直接服务于决策,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以下我们将根据此次调查所得数据,对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政策需求进行描述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的数据反映的都是调查时期的情况,也就是地震发生近两个月时灾区的基本情况。随着灾区重建工作的有序展开,灾区的情况会发生不小的变化,我们也会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关注和追踪这种变化。

一、灾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及政策需求

1、受灾地区三分之一的家庭住房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损毁,不能居住

在调查的24个受灾县(市、区)中,32.6%的家庭住房倒塌或严重受损,不能居住;45.4%的家庭住房尚可居住,但也受到一定程度损坏;房屋基本没有受损的家庭仅占22.1%。在极重灾地区,住房倒塌或严重受损的家庭比例更高达58.5%,基本没有受损的家庭仅占9.9%。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房屋损毁的比例更高。重建阶段中这类家庭的住房重建问题应引起政府充分的关注。

2、解决住房问题是多数灾区居民在重建阶段首要的政策需求

当被问到“在未来重建的几年中,你最希望政府给你们提供什么帮助”时,24.4%的人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最重要的选项,24.8%的人选择提供住房补助,二者合计比例接近半数,说明灾区居民对住房的需求远远超过其它需求,是他们最为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

3、居民对解决灾后住房问题的政策需求呈多样化特点

农村居民大多希望政府直接发放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且期望值较高,失去住房的农村1考虑到阿坝州的汶川、茂县、理县等地的交通安全和时间问题,调查组没有对阿坝州进行访问。

2覆盖的26个县市包括:成都市的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德阳市的旌阳区、绵竹、什邡、中江、罗江、广汉;绵阳市的涪城区、游仙区、北川、平武、安县、江油、梓潼、盐亭、三台;广元市的利州区、朝天区、元坝区、青川、剑阁、苍溪、旺苍。其中极重灾县(市、区)8个,重灾县(市、区)18个。这里,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划分是依据7月12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公布的县(市区)名单做出的。

3后由于实地操作的原因,未进行北川和大邑的调查,因此实际样本只包含24个县市的信息。

居民中,希望政府最低补助额在每户8万元以上的占了40.7%,5万元以上的累计占了半数以上(53.8%)。期望值在3万元以下的仅占20.8%,2万元以下的只有11.0%,1万元以下的仅 2.2%。可见农村灾区居民对于政府补贴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这种期望与政府的实际政策落实时的补贴额有不小的差距,政府应当通过舆论宣传给予适当引导,避免给灾区居民带来过大的心理落差。

而城镇居民则对各种可能的方案都表示了兴趣,对失去住房的城镇居民而言,最受欢迎的方案是“提供低价的安居房”,36.1%的人选择该方案。其它方案如“直接给予现金补贴”和“提供低租金出租房/廉租房”,分别获得28.9%、20.1%的支持率。“提供低息购房贷款”并不受欢迎,仅9.4%的人选择。对城镇灾区居民而言,政府最好把他们的住房问题纳入现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提供保障性住房(低价房、廉租房等)为主要手段,确保灾区居民居有其所。

二、灾区居民的生产就业及政策需求

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尤为重要的是对灾区人民家庭经济的影响很大。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灾后近两个月时地震灾区居民的失业率为6.1%1,比地震前有明显增加。在地震中失去耕地、林地和鱼塘等生产资源的农村家户占全体农村家户的 6.5%,震前从事家庭经营活动的家庭中,也有近七成家庭表示遇到经营困难甚至无法继续经营下去。收入来源和生产资料的损失,使灾区居民的生活面临着严重困难。但灾区人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对恢复重建充满了信心,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活动中去。

1、灾后灾区劳动力失业率比震前提高近一倍

如果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定义,调查时劳动力的就业率大约在94%左右。其中,87.4%的人仍然在从事震前的工作,6.5%的人在震后重新开始了新的工作。灾区劳动力的失业率为6.1%,其中有3.2%属于灾后新增失业,失业率增加了1.1倍。

分城乡来看,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居民的失业率更高,高达12.3%;而农业户口居民的失业率则为 5.0%。失业率在极重灾区和重灾区也有较大差异,极重灾区的失业率更高(9.4%)。在失业者中,希望未来在省外寻求工作就业的人数占13.1%。另外还有10.3%的失业者愿意离开居住地外出在省内找工作,其余的则希望继续在居住地附近寻找工作。

2、地震使近七成的家庭非农业经营活动遇到困难或完全停止经营,但仍有10%的居民家户希望开始新的自主创业。

灾前有11.8%的城乡居民家户在从事非农业家庭经营活动(如开店、做小生意等),在震后有半数(53.5%)家户的经营活动遇到了困难,但他们仍在继续经营;另有15.8%家户震前的经营活动已经因为灾害而无法经营下去了。目前灾民恢复家庭经营活动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市场”(37.9%),其次是“没有资金”(27.1%),第三是“没有店面/厂房设备”(12.6%)。对于这些困难,灾区居民最希望提供的政策支持分别是“减免税收”(23.1%)、“提供银行贷款”(17.9%)和“提供店面或摊位”(16.7%)。

尽管地震带来的损失巨大,但是除了那些震前有家庭经营活动的家户之外,仍有10.4%

1该失业率数据是严格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失业定义计算出来的。失业者是指那些目前没有工作,意愿工作,正在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提供工作能够立即参加工作的人群,只有以上四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被定义为失业者。

的家户希望在灾后开始新的家庭经营活动,这些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灾后自主创业者,尤其是那些同时失去房屋和土地的家户,更有近四分之一(24.7%)的家户希望灾后自主创业。那些打算灾后开始自主创业的家户,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是“提供店面或摊位”(38.6%)、“提供直接信贷支持”(34.0%)和“降低贷款利息”(32.7%),另有21.2%的家户希望提供“减免税收”的政策支持。

3、在灾前从事农业活动的家户中,绝大多数打算灾后继续从事农业活动,灾后农村耕地资源的短缺和分配矛盾将可能凸显

调查发现,在灾前从事农业活动的家户有96.8%希望未来还继续从事农业活动,即使是那些在地震中同时失去了房屋和土地的家户,仍有94.5%的家户希望以后继续从事农业活动,5.5%的失去土地和房屋的家户打算将来放弃农业活动。在调查的全部农业家户中仅有3.2%的家户希望灾后不再从事农业活动。

但是,如果继续从事农业活动就面临着耕地资源的短缺和重新分配问题。在灾前从事农业活动的全体家户中,有70.3%的家户认为灾后没有必要对耕地重新按照人口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根据在灾害中农民土地损失情况划分则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态度。在灾害中失去土地的农村居民中,有约一半的家户认为“灾后有必要对承包地重新按照人口进行调整”,而那些没有失去土地的居民则有七成认为“没有必要调整”。这一结果表明,在对农村居民的灾后安置或迁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业土地资源的问题,如果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村家户继续安置在农村,则有可能由于土地的重新分配而引起矛盾。

4、灾区居民在灾后重建问题上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

调查发现,有41.8%的灾区居民认同“灾民自身能力有限,重建只能靠政府”的观点,尤其是在极重灾区,这一比例达到了半数(49.4%),那些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居民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更高达54.5%。数据分析还发现,灾害损失越是严重的人群,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越高。

我们在本次调查的其他项目中,也发现了灾区居民在各项重建工作中对政府强烈的依赖性,有一半的居民希望政府在未来几年的重建中首先应当“改善居住环境”和“提供住房补助”,特别是那些因灾导致房屋损毁的居民,有接近七成希望首先改善居住环境和提供住房补贴。这些结果一方面说明了灾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但另一方面,作为决策者也应当意识到,依赖性的另一同义语就是高预期和高期望,这将是对我国各级政府灾后重建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考验和挑战。

对此,我们认为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政府除了更好地为灾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之外,还应当通过宣传,引导灾区居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鼓励自主创业,并通过以工代赈、小额贷款和加强就业前培训等积极的财政和就业政策,切实解决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

三、灾区居民搬迁问题及政策需求

汶川地震使大量灾区居民失去住房和土地。本次调查的24个受灾县中,31.8%的家庭震前居住的住房已经完全或部分垮塌,无法继续居住;5.9%的家庭耕地在地震中受到永久性损坏,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这部分受灾居民将是灾区人口安置工作的重点。

1、绝大部分住房受损居民愿意听从政府的搬迁安排

在住房受损的灾区居民中,有40.5%的人表示,如果政府要求搬迁,他们愿意搬迁到别处;14.0%的居民表示尽管不愿意,但仍然会听从政府安排;18.4%的居民住房受损后,自身就有搬迁的打算。同时,也有13.8%的居民表示,即使政府要求搬迁,也不愿意离开原所在社区。

比较而言,失去耕地的受灾居民的搬迁意愿高于没有失去耕地的受灾居民;相比震前家庭经济情况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家庭而言,经济情况更差的家户愿意搬迁的比例要高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搬迁既是受灾严重居民的一种被迫选择,也是贫困的家户寻求新机会、新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准备搬迁的居民中,大部分在等待政府的安排。约有92.6%的居民表示要等政府或原单位统一安排,5.7%的居民表示准备自己投亲靠友或想其他办法,1.7%的居民表示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2、绝大部分有搬迁意愿的居民都倾向于就近搬迁

79.3%的人希望迁到原所在乡镇(或街道)的其他村(或居委会),12.6%希望搬到原所在县(城区)的其他乡镇(或街道),5.5%希望搬到原所在市的其他县(区),1.6%希望搬到四川省其他市,愿意搬到其他省的人比例仅为0.9%。

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水平对搬迁距离的影响较明显。教育程度越高,希望搬迁的目的地离原所在社区的距离越远。城镇居民的搬迁半径高于农村居民。84.6%的欲搬迁的农村家庭希望呆在原来的乡镇,而愿意留在原来街道的城镇家庭只占总数的58.2%。

3、大部分失去住房和土地的农村居民在选择搬迁地时以其他农村地区作为首选。希望迁往城镇的农村居民最希望解决当地住房和提供就业机会

只有12.1%的失房失地农民家庭明确表示希望迁往城镇,另有7.2%表示迁往城镇、农村均可,也就是说,失房失地农民中愿意迁往城镇的比例只占总数的19.3%左右,80.3%的农民家庭仍希望迁往农村地区安置。

希望迁向农村地区安置的受灾居民,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是“补贴搬迁费用”和“提供宅基地”,此外,“提供耕地”也是居民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

在希望迁往城镇的失房失地农民家庭中,有42.6%的人表示愿意前往有家人工作的城镇,另有 5.3%表示愿意去对口援建的城镇,7.5%表示愿意去其他城镇。但值得注意的是,占总数44.6%的人对搬迁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意向,他们还在等待政府或单位的统一安排。

希望迁往城镇的农村居民最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是解决当地住房和提供就业机会。此外,他们希望获得的其他政策支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解决子女读书问题、补贴搬迁费用、解决当地城镇户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四、灾区居民子女教育问题及政策需求

此次地震波及灾区的不少学校,并造成校舍垮塌、师生伤亡等严重后果。本次调查的53个震前有学校或幼儿园的社区中,57%的社区出现了校舍倒塌的情况。灾后,这些学校能否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灾区的适龄儿童能否有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是灾后重建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灾区居民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本报告中的学

龄儿童将限于震前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学生。

1、调查期间灾区的学校教育正逐步恢复正常,因学校不安全、没地方上学等原因未恢复正常学习的学生不到总数的两成

调查显示,调查期间(即地震发生两个月后)有26.4%的学龄儿童已经在学校上学。当时没有上学的学龄儿童中,大部分是因为学校放假未开学的原因,只有7.6%和11.1%的学生是因为没地方上学和学校不安全的原因而无法上学。

2、地震对居民的子女教育期望影响很小,因灾害导致子女辍学的可能性不大

灾区居民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97.4%的适龄儿童家长都表示“打算让孩子以后继续上学”。在2.0%可能“被终止学业”的孩子中,主要是16岁以上的初三毕业生或高中以上的在读生。

3、大部分家长愿意让孩子下个学期离家去上寄宿制学校

64.2%的家长表态说愿意让孩子下学期上寄宿制学校,21.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不会碰到上寄宿制学校的问题,只有13.9%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

相对而言,孩子现在在上小学的家长更不愿意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孩子震前就在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上寄宿制学校。由此可见,当前家长对寄宿制学校的拒斥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年龄过小以及家长对寄宿制的认识不清晰造成的,可以通过加强宣传而使之有所改变。

五、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与社会稳定问题

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受灾地区的社会稳定。本报告选择了一些与社会心态和社会稳定相关的议题,分析灾区居民在这些问题上的态度与评价。

1、大多数灾区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持满意态度

总体而言,八成灾区居民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持满意态度。其中,16.2%的人“很满意”,65.3%“比较满意”,二者合计,满意的比例为81.5%。“不太满意”的比例为14.8%,“很不满意”的仅占3.7%。

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和家庭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一般重灾区居民的满意率达到83.6%,极重灾区居民仅为75.6%,集中安置点更低至71.0%。房屋没有受损和受损较轻家庭的满意率分别为87.1%和84.2%,房屋倒塌或受损严重的家庭仅为73.9%。此外,处于失业状态的居民满意度也相对较低,仅为63.8%。

2、灾区居民对各级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给予了较高评价

大多数灾区居民对各级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表示满意,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尤其高。

90.0%的人对中央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非常满意”,9.5%“比较满意”,“不太满意”的仅占0.5%,“很不满意”的几乎没有。对省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为98.1%、84.2%、72.5%和72.6%。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灾区居民对基层政府组织在救灾中的表现并不满意。越是接近于

基层的政府组织,居民的不满意度越高。最基层的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这两级组织,居民的不满意率都接近三成(见图1)。

与其它群体相比,城镇居民、有家庭成员伤亡和没有获得受灾补助的人,对基层政府组织的不满意度明显较高。41.2%的城镇居民对村(居委会)组织不满意,比农村居民(23.6%)高了近20个百分点。有家庭成员伤亡者的不满意率为37.4%,没有获得救灾补助者为33.3%,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图1 《灾区居民对各级政府救灾表现的满意度》见《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43页

此外,灾区居民还普遍表现出对各级政府较高的信任感。表示对中央政府“非常信任”或“比较信任”的比例为99.6%,对省级政府信任的比例为97.9%,县级政府、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86.1%、73.6%和75.8%。

3、多数灾区居民认可救灾物资发放的公平性

七成以上的灾区居民认为所在地区的救灾物资发放是公平的。74.1%的人认为“非常公平”或“比较公平”,25.9%认为“不太公平”或“很不公平”。

图2 《灾区居民对救灾物资发放公平性的评价》见《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44页

城镇居民和没有获得任何受灾补助的人,认为不公平的比例相对较高。城镇居民中认为救灾物资发放不公平(含“不太公平”和“很不公平”)的比例为40.6%,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1.9%)。没有获得受灾补助者认为不公平比例为37.3%,明显高于得到补助者。

对于救灾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现象,七成灾区居民表示也可以接受。其中,22.5%的人完全同意“救灾工作非常复杂,出现一些不公平也可以接受”,49.1%比较同意。“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比例分别为15.3%和6.5%。另有6.6%表示“说不清”。

4、灾区居民对政府救灾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还有待改善

灾区居民对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半数以上的灾区居民表示对政府当前的救灾政策不够了解。回答“很了解”的只占5.3%,“了解一些”的占43.1%,“不太了解”占34.5%,“根本不了解”的占17.1%。

电视、村干部、广播、报纸是救灾政策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图3),但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的可及性还有待提高。13.3%的灾区居民目前看不上电视,58.5%的人听不上广播,只有25.7%的人能看上当天的报纸,看不上报纸的人占了68.1%。

图3 《灾区居民获取救灾政策信息的渠道》见《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45页

六、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汶川地震不仅摧毁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使灾区居民日常的社会网络受到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损失和心理创伤。本次调查显示:有0.7%的家户有家人在灾害中去世或失踪,6.4%的家户由于亲友的死亡导致原有的社会网络遭到破坏。重建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需要

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行动。可喜的是,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灾害发生后,灾民中自发涌现出大量的友爱互助、扶危济困行为,这不仅是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精神力量源泉,也必将成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可以依赖的“社会资本”。

1、地震发生后,灾区居民得到了社会各界提供的全面、大量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指向了受灾最严重、最需要帮助的受灾居民

在被访的灾区居民家庭中,有68.5%获得了生活用品,20.4%得到了现金支持,17.4%在搭建帐篷和住房的过程中得到了帮助,20.9%得到过医疗帮助,29.4%得到过心理方面的帮助,还有4.3%的家户得到他人帮忙照看小孩、老人的帮助。

总体而言,受灾更为严重的地区的居民、住房严重受损的居民,以及失去土地的居民得到的帮助比其他居民多,居住在集中安置点的受灾居民得到的帮助比其他受灾居民多。

2、政府的帮助对灾区居民最为重要,亲友邻里和志愿者提供的帮助是政府帮助的有力补充

灾区居民得到的帮助是多渠道的,但政府的帮助对灾区居民最为重要。60.4%的家户认为政府是自家重要的支持来源,11%的家户认为解放军、武警官兵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亲友邻里等非正式渠道提供的支持是政府正式援助的有力补充。22.0%的家户认为亲友提供的帮助对他们最重要,2.7%的家庭认为志愿者和NGO组织提供的帮助对他们最重要。亲友邻里和志愿者/NGO组织提供的帮助与政府提供的帮助在类型上有所不同。政府提供的帮助主要集中在提供生活用品、现金和医疗救治。而亲友邻里提供的帮助主要是搭建帐篷/住房、照料小孩、聊天宽心。

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和NGO组织在此次地震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提供医疗救治和帮助照料小孩方面,志愿者和NGO组织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支持作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互相配合,为缓减灾民痛苦、提高灾民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

3、灾区居民积极参与搜救和重建工作,在接受救助的同时也积极帮助他人

6.8%的灾区居民在灾害发生后参加过搜救伤亡人员的行动,13.8%的灾区居民参加过巡逻、清理废墟、搬运物资、照顾小孩等灾后重建活动。极度受灾地区的居民参与搜救和重建工作的比例更高,党员参与的比例要高于非党员,接受过社会各界帮助的居民参与搜救和重建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得到各种帮助的居民。被救助者积极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氛围,这必将成为灾区居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源泉。

4、灾害发生后,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有所增强,尤其对政府1、外国人的信任感有较大提高。

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04年在四川省调查的数据2相比较,震后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有显著上升。以“4”分代表完全信任,“1”分代表根本不信任,灾区居民对11项内容的信任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对政府和外国人的信任感提升最为明显。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几乎与对家人的信任相当(图6-1)。这一结果证明,通过积极的政

1在2004年的调查中,并未明确区分政府的层次;2008年的调查中,“政府”仅指中央政府。

2 2004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前身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我国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一项总样本为44000户的大规模社会调查,其中在四川省抽取了4400户样本。本文中关于2004年四川省居民信任情况的结果即依据此项调查数据所得。

策措施,完全有可能提高人们的信任和社会资本。

图4 《灾区居民的社会信任感比较:2004-2008》见《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47页

与具体的经济重建、物质重建相比,精神家园的重建更为漫长和艰巨。然而,从灾害发生的那一刻起,灾民人民即以实际行动开始了重建精神家园的进程。小至亲友邻里的守望相助,大至整个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灾区居民展示了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无畏勇气和拼搏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灾区重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社会资本”。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大力宣扬和保护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资本”,使之成为灾区重建、乃至国家崛起的精神力量源泉。

Living Conditions and Policy Needs of Disaster-affected Populat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Abstract: Based on a rapid needs assessment of the disaster-affected population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rea, which was conducted two months after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policy needs of disaster-affected population. The survey showed that housing and employment were two most urgent problems of the affected population. Those who lost their houses and lands in earthquake were willing to migrate to nearby places. Most people in earthquake area were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had a rather high trust on the government. They also showed a high level of mutual trust, and were positively participating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hometown. This high level of social capital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disaster area.

作者:

王奋宇,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何光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马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邓大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赵延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通江县农村建设规划 一、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属川东北部秦巴山区腹地。东接达州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南江县和巴州区,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1°49′16″~32°34′57″,东经106°59′01″~107°45′34″,属川陕两省交界的一个边远山区县,幅员面积4125.6平方公里。距5.12大地震震中汶川367公里。 (二)全县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通江县辖14个镇,35个乡,524个村.其中诺江镇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沿两条交通干线呈均匀分布。通江县总人口截止2007年底73.5万人,19.97万户。其中农业人口63.20万人,非农业人口10.30万人;劳动力人口43.3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2.68万人,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83万人。 2007年通江县国民生产总值为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5.4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12.6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6870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2元,同比增长15.4%。(三)县域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情况:

1、交通运输 通江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秦巴山区腹地,地理位置偏远,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距成都620公里,距重庆450公里,达川市148公里,巴中市86公里。 通江县境内无铁路、水路、空路,仅靠公路运输。省道S201、S302贯穿全境,将县城内主要乡镇串联;11条县道以及24条乡道作为省道的延伸,形成树状及辐射状的交通网络。但公路等级较差,除2条省道属2、3级公路以外,其余乡道均属4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部分乡道路面较窄,路面条件较差。 2、县域供电现状 (1)电源 通江县电网担负向全县的49个乡镇、524个村、2868个社、10.3万户、73万多人的输配电任务,电网不但要保证人民的生活用电,还要满足所有生产单位的工农业 装机500千瓦的石牛咀水电站,输电线路采用6KV等级供电,线路总长5公里,通过全县人民近四十年的奋斗拼搏,电力发展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了发、供、用、建、管五统一,自成体系的地方电网。县电力公司现有装机容量12100千瓦,乡下小水电装机容量1780千瓦,合计装机容量13880千瓦。共有小型电站42座,装机91455Kw,其中装机500KW以上的有九浴溪电站(7500KW),铁佛刘家河(500KW),石牛咀(600KW),洪口鸽子摊(500KW)、沙溪大井坝(640KW)。至2006底全县建成小水电(厂)站1150处,总装机1157台,21505千

不能忘却的记忆(汶川地震日记)

不能忘却的记忆 汶川地震后,我一直没心情写什么。今天我整理了近段时间的日记,谨以献给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生命和失去家园的人们,献给那些在抗灾一线的英雄们!——题记 2008年 5月12日星期一天气:晴 下午,我在党校旁听一个朋友的书法美学专题讲座,两位朋友发来短信,问我感觉到地震没?有没有被吓倒。 真的发生了地震吗?中午两点半左右,我在网上查资料,电脑屏幕抖闪得厉害,凳子开始摇动,我以为是风把凳子吹动了,便起身看看窗外,可艳阳正盛,没有风。我坐在凳子上,风怎么能吹动凳子呢?我陡然意识到地震,震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离开家。 傍晚,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真的发生了地震——四川汶川7.8级地震,四川、甘肃、云南、湖北、北京都有很强烈的震动,电视里公布了当天的灾情:死亡3000至5000人,房子倒塌无数,伤无数。这是一场不可预测的灾难,人们没有丝毫的防备,没有意识到危险和死神突然的降临,可怕的天灾! 我给四川南充的一个朋友打去电话,问她是否安好,她说离汶川较远,受地震震动波及,家里的电器部分损坏,家人都安然无恙,只是受了很大的惊吓。我安慰她保重,她说我们彼此保重吧。 地震发生在中午,学校里的学生正在上课,地震让很多幼小的生命压在废墟下,看着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我的泪水不由自主流下,我为那些见不到今晚的星星,见不到明天太阳的生命而泣!时钟指向十二点,我没有睡意,那些在废墟地下的生命该怎样度过这个不眠之夜?! 我一夜无眠。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只要在家,电视总开着,我看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关注着汶川地震的灾情。 今天死亡的人数在上升、伤员人数在上升、失踪人数在上升、被救助的人数在上升、参与救助的人数也在上升。解放军、消防、武警、空降等官兵,医务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奔赴救灾第一线,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用火车、飞机送达成都,迅速被运到都江堰、北川、绵阳、德阳等受灾严重的震区。余震不断,大雨倾盆,天气恶劣,导致山体滑坡,大量的滚石从天而降,给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成了一坐“孤岛”,通讯不通,道路阻塞,不明其内的伤亡情况,人们心急如焚。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倍的努力。”这是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的声音,给受灾人们无限的希望,给了救援人员无限的动力。 年近古稀的总理在地震发生了四小时后赶到了灾区,在飞机上还发表了重要的抗灾动员讲话。温总理在都江堰看望和安慰受灾群众,当他看到一个被救助出来的小女孩哭个不停,他亲了亲孩子的脸,又对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而哭泣的灾民说:“别哭,别哭,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当他看到那些依然压在废墟下的许多学生还没救出时,总理哭了,看到这个场景,我也哭了,中国人都哭了。

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_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矛盾的80%来自与缺乏沟通,很多事只要能恰当的沟通都会顺利 解决。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急时沟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 与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 机公关活动,比如保持一直的口径,一直的行为等。而后要马上与 受害者进行沟通,主动联系受害者,以平息其不满的情绪,比如开 通专线电话接听相关投诉,负责人亲自慰问与会见受害人等,最好 抢在媒体与当事人接触前先与当事人沟通。接下来就是与媒体进行 沟通,必须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情况及随时提供事件发 展情况,因为如果你不主动公布消息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而猜 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这个时候消费者很敏感,信心也很 脆弱,看到负面的消息后很容易相信,甚至是放大这个消息的危害 程度。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及时坦诚的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布信息与 事件处理进展,这样可以有效填补此时舆论的“真空期”,因为这 个“真空期”你不去填补它,小道消息、猜测,甚至是竞争对手恶 意散布的消息会填满它。而后就是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 到政府的支持或谅解,甚至是帮助,对控制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经销商等进行沟通,以免引 起误解及不必要的恐慌,如前面提到的金正集团,因为缺乏与合作 伙伴的沟通,导致了各方的恐慌,使事态恶化。 案例: 点评: 及时的沟通,真诚的态度,使索尼轻松度过了这次危机,没有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相信很多读者都没听过这个事件吧?这就证明索 尼此次的危机公关处理的十分成功,也没有影响到索尼与佳能等合 作伙伴的关系。全面快速的真诚沟通是此次事件圆满处理的最大功臣。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 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小度写范文写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_汶川地震重灾区模板

写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_汶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地震给灾区的小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怎么写一封信寄过去安慰他们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写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欢迎阅读。写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篇一亲爱的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首先祝那些受伤的小朋友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去年你们那里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使一些学校的校舍遭到严重损害,甚至有的学校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再也看不到你们当中一些小朋友的音容笑貌和一些可亲可敬的老师。有的小朋友失去了最亲爱的亲人。这在你们心灵上造成了多么大的创伤,我是无法体会到的。但是电视上的一些画面深深地打动了我,看到那些从废墟中挖出来死难和受重伤的小朋友们,我的眼眶不禁涌出悲伤的泪花,心情也十分的沉痛。灾难是无法挽回的,但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全世界的人们都向你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尽了一份力,奉献了一片爱心。那段日子,我们全校师生也为你们捐钱捐物,献出我们真诚的爱心。我捐了50元,我们班总共捐了近千元。希望我们大家的捐助,能给你们减轻一点痛苦。灾区的小朋友们,我希望你们不要太难过,振作起来,勇敢面对。虽然有些小朋友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她们还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大家庭亲爱的祖国!祖国和人民时刻都在关心着你们,正为你们早日重建家园、重返校园尽力。灾区的小朋友们,虽然我们相隔数千里,但我和你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用我的一片真情抚慰你们哪创伤的心灵吧!快快地行动起来吧!你们哪里现在虽没有了欢声笑语,这只是暂时,我想将来一定会有的。最后祝你们早日平安幸福! 此致敬礼! 远方的小朋友2月24日写给汶川地震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篇二亲爱的朋友们; 现在你们还好吗? 我知道,我的这一句问候抵挡不了地震给你们带来的伤害,和失去亲人的痛苦。但是,我还是

2019危机公关成功案例及分析

古语有云: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交通如此不发达的古代古人尚且能够得出此结论,更别说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地球村”互联网时代了。 【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可以起到亡羊补牢降低企业公关危害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很小的产品问题或者是服务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危机公关事件。 企业危机公关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个既定概念,一般认为企业危机公关指的是企业通过有计划地实行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达到减少或者避免危机给公司带来的损害。 危机公关一直是不少企业的痛处,如果危机公关不能处理好,企业危机很有可能被夸大甚至往妖魔化方向发展。 危机公关可以起到亡羊补牢降低企业公关危害的作用,有时候一个很小的产品问题或者是服务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危机公关事件。公关人员有效地处理公关危机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机来临时刻越能考验一个公司的抗压能力,一个成熟的的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别在此展现。往往一个优秀的企业越是在危机的时刻,越能显示出这个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危机公关如果处理得当,也有可能成为转机。公关人员在处理危机公关时,如果能迅速做出适当反应,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主

动地以危机事件为契机,可以采取品牌自黑的模式,变好事为坏事,灵活运用网络语言化“危”为“机”,借题发挥的基础上在进行真诚道歉。 这样而言,不但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可以显示出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但是企业如果觉得兹事体小,而对投诉事件放任不管,危机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一件很小的事件就很有可能就演变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文从危机公关角度分析一下2019年的危机公关事件,希望对大家的公关思维有所启发。 “村里才通网”的奔驰公关 奔驰事件的爆发,对于舆论说,让舆论沸腾的点,往往就是给大品牌贴负面标签的行为。 比如“奔驰漏油”、“店大欺客”、“乱收服务费”。 实际上出瓜群众并不是想要看到奔驰倒下,而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心理来看待奔驰事件爆发。 奔驰事件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一是因为奔驰公关能力和其在汽车界的业界地位并不成正比。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果及启示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导致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特别是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等内容,并将完成重建目标的时间确定为“3年左右”,使灾后恢复重建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精心规划、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重建目标是:实现“六有”目标,即“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次奏响民族精神的时代强音。 这强音,源自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的不屈奋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国际社会和港澳特区的友好援助下,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斗争。不等不靠不要,调整结构、“发展起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重绘家乡的秀美山川。物质重建、文化重兴、社会重构,不到两年的时间,灾区人民寻求“跨越”的坚韧努力,让伤痕累累的灾区大地,在特大地震灾难打击下顽强崛起,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坚强挺立。 这强音,源自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支撑。在这样一个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挑战艰巨。“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攻坚克难”,“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样的信念背后始终伴随着中南海凝重自信的目光。四川、甘肃、陕西灾区市县重建资金投入,相当于以往几十年建设资金投入的总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亿万人民同心协力,各地的援建者不畏艰辛,与灾区人民携手拼搏重筑家园。在巨大天灾面前,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积累的强大综合国力,汇集成震撼世界的“中国力量”,谱写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强音。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区重建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它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奔涌流淌、生生不息,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援助下,各个受灾地区的重建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切。 北川老县城:遍地的瓦砾、倾斜的楼房、崩塌的山体,一片寂静。 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37米多高的北川新县城第一高建筑羌族碉楼已经封顶,静静地俯视着脚下已经竣工的3000多套安居房。这个月,老县城1万多居民将告别板房喜迁新居。 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古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汶川地震的资料

汶川地震的资料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 纬度:31.0°N 经度:103.4°E 深度:14km 震级:里氏8.0级 最大烈度:11度 震中位置: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 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有记录最大的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震源深度: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云南、内蒙古、广西、西藏、江苏、浙江、辽宁、福建、台湾等地等全国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国务院宣布: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国务院公告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在5月19日至21日全国哀悼日期间,北京奥运会圣火将暂停传递。 [编辑本段]伤亡统计 全国各地伤亡汇总(截至10月8日12时) 遇难:69227人 受伤:374643人 失踪:17923人 直接经济损失 国家拨款几十亿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大大超过了此前经济学家预测的损失。 其中:中央企业经济损失超过800亿元。 [编辑本段]救援情况 救援行动(时间为新闻发表时间,以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2008年05月12日15:31 云南省地震局正组建队伍准备支援地震灾区 2008年05月12日15:32 中央电视台首条报道灾情视频 2008年05月12日15:43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已经启动 2008年05月12日15:55 胡锦涛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赶赴灾区 2008年05月12日16:28 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2008年05月12日16:36 四川地震十余省区市有震感地震局启动I级响应

汶川地震

荣耀属于中国军人 2008年5月13日上午11时。这是一个世界空降兵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那一天1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高超的技术,完成了中国空军、乃至世界空军史上最为悲壮的一跳。 那一天灾难来临。巴蜀大地仍在余震中呻吟,千万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下。他们挺 身而出。 空震区周围山峰最低的海拔是5120米,因此跳伞方式选择高跳低开。正常高跳低开需要3000米长、2000米宽的宽阔地带作为降落区域;中国伞兵的空降地点茂县, 地形两山夹一沟,适合降落的区域只有一片1700米长、800米宽的泥泞河滩。四周都是悬岩峭壁,散布稍大,伞兵就会迎面撞上去。 风速多少?不知道。只看见密集的雨点射在机身上,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能见度多少?不知道。茫茫芸海愁煞人。无法用肉眼寻找投放地点,机长只能用GPS 和航图确定大致方位。机身左侧是雪山,右侧就是滔滔岷江。 空降场情况怎么样?不知道。他们是最先到达那里的人。只知道陡峭的河滩上密 布着塌方的巨坑、碎石、钢筋和高压电网。 没有供氧设备,没有气象资料,没有指挥系统,没有地面引导。事发仓促,什么 都没有。 如此恶劣条件下的山地盲投,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当年为了获得比北约更胜一 筹的高原伞降突击能力,苏联特种部队曾在帕米尔高原进行类似的跳伞实验,结果伤 亡惨重。世界范围内的军事专家打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士兵在进行“自杀式空降”。 11时47分,信号灯由红转绿,跳了。48岁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回头大喊一声“我先下去了!”随即跃出舱门。之后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 李亚军、赵海东6名伞兵以0.3秒的间隔鱼贯而出,出舱瞬间便消失在茫茫云海。3分钟后第二批伞兵开始空投,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八人在5秒内出舱。 最终这15名伞兵都活着降下去了,也都活着回来了。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完美结局,在当时是怎样一副光景?不知道,没法想。当时伞兵们安静的坐在机舱里,面对 镜头笑得很自信,仿佛刚刚写过遗书的不是他们本人。 解放军真伟大啊。

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的筹集

摘要: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资金的筹集是需要率先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灾害重建资金筹集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从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以及渠道与方式的结合等方面论述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的筹集。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00-0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抓紧时间调动各种力量恢复重建不仅是幸存者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灾后恢复重建的速度和重建水平与质量将全面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它不仅需要这个国家人民具有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国家具有迅速有效调集各种资源参与救灾与重建的制度保障,更需要集聚全国人民创造的物质及技术力量。而后者是救灾重建的重要基础。据国家发改委测算,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四川省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筹集如此巨额的资金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研究并创新筹资方法与技术。筹资管理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筹资的渠道与方式,而筹资方法与技术的创新也可循着创新拓展筹资渠道、综合利用各种筹资方式的思路展开。筹资渠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哪里获取资金,根据重大自然灾害的性质与特征可为救助自然灾害提供资金的渠道主要有: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际组织援助资金、企业及其他社团、民间资金等。筹资方式解决的是用什么方式获取资金,常用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捐赠等等。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两者结合才会产生良好的筹资效果。一定的筹资方式可能仅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筹资渠道;但同一筹资渠道的资金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取得,而同一筹资方式又往往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筹资渠道。因此,在筹集灾害重建资金时应当实现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两者之间的合理配合。筹集重建资金可参照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配合关系(参见下表)。下面就适于灾后重建资金筹集的筹资渠道与其相应的筹资方式的各类组合加以详尽的论述。 一、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及其适用的筹资方式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中央政府及受灾地政府财政资金应是灾后重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据国务院2008年9月19日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各级政府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建立的、专项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以及地方财政通过预算内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和开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中央财政在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之外,通过调整预算结构安排的向灾区倾斜的相关支出。具体包括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通过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调用预算外资金等等。非赢利的财政资金与存放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民间等各渠道上的要求盈利的资金相比数量是很少的,财政资金可以补贴(补贴利息、补贴利润等等)的方式吸引盈利性资金参与灾区重建,起到以小资金带动大资金的杠杆效应。财政资金是非赢利的公共资源,其性质决定了加强对这类资金的监管提高其使用效率对恢复灾后重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筹资方式可以成为加强对财政资金监管的工具。救灾的财政资金中,除了用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资金由政府无偿提供外,其他公益性支出亦可考虑政府以直接出资的方式列支,虽然这种公司化运作模式会增加监管成本但却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中可再对照利弊进行取舍。二、银行及非银行信贷资金及其适用的筹资方式中国银行按性质分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灾区各项事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其造血功能丧失,因此政策性银行资金应成为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资金是盈利性资金,吸引这些资金参与灾区重建必须考虑其利益诉求,其利益更多的要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满足,如贷款贴息、降低央行的再贷款利率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仍属盈利性资金,其中尤为重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汶川地震企业捐款捐赠明细表

灾区人民,祖国人民与你们同在~ 目前企业赈灾捐款累计:16.01亿元人民币[千万捐赠区] 台塑集团1亿富士康6000万润泰集团5500万匿名公司5000万 中烟总公司5000万霖园集团5000万中国移动4455万香港赛马会3000万 李嘉诚基金3000万步步高2600万中国银行2300万华夏董氏兄弟2300万 广汽集团2103万哈药集团2000万益海嘉里2000万建设银行2000万中联重科2000万百丽国际2000万伊泰集团2000万印尼金光2000万南方航空2000万国电集团1800万三一集团1800万光大集团1765万中国人寿1600万恒基兆业1600万三峡总公司1500万迈普集团1500万 农业银行1500万赛诺菲-安万特1500万旺旺集团1500万中信证券1410万 现代-起亚1260万水井坊1200万工商银行1200万交通银行1200万招商局集团1150万广州本田1103万深交所1100万泛海控股1100万华侨城1100万中国石化1100万佳能公司1100万深圳航空城1000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1000万阳光集团1000万美国成功集团1000万招商银行1000万 荣程钢铁1000万联想集团1000万强生1000万兴业银行1000万 正大集团1000万石药集团1000万松下电器1000万中海油1000万 吉利汽车1000万安踏公司1000万森马集团1000万中国海运1000万

统一集团1000万比亚迪1000万汇丰银行1000万扬子江药业1000万恒大地产1000万鄂尔多斯1000万中远集团1000万玖龙纸业1000万复地集团1000万蓝光集团1000万中国人保1000万辉瑞制药1000万民生银行1000万上汽集团1000万新希望1000万一汽集团1000万 国开行1000万中煤集团1000万中国石化1000万健康元1000万 世茂集团1000万海尔集团1000万瑞安地产1000万浙江新湖1000万正大集团1000万中国石油1000万湖南中烟1000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1000万 水电建设集团1000万攀钢1000万国机集团1000万鞍钢1000万 碧桂园杨惠妍1000万友达光电集团1000万 金融企业地产企业汽车企业医药企业台资企业 1.中国银行2300万1.华侨城1100万1.广汽集团2103万1.哈药集团2000万1.台塑集团1亿 2.建设银行2000万2.恒大地产1000万2.现代-起亚1260万2.石药集团1000万2.富士康6000万 3.光大集团1765万3.复地集团1000万3.广州本田1103万3.扬子江药业1000万3.润泰集团5500万 4.中国人寿1600万4.蓝光集团1000万4.吉利汽车1000万4.辉瑞制药1000万4.霖园集团5000万 5.农业银行1500万5.世茂集团1000万5.比亚迪1000万5.健康元1000万5.旺旺集团1500万 6.中信证券1410万6.瑞安地产1000万6.上汽集团1000万6.统一集团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研报告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和灾区人民的艰苦奋斗,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灾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实现灾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科学规划是灾后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基础。四川省在灾后重建中,将悲痛化为机遇,结合灾后实际,及时调整全省城镇布局,对地震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进行重组和重新布局,适度调整重灾区城镇规模,科学确定重点重建、适度重建和限制重建的区域,打破常规加快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一、房屋重建 (一)农房重建—体现民族风格,发展旅游产业 汶川县震前共有农村居民18377户。“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全县农房倒塌13700余户,3800多户遭到严重损毁,农房重建是该县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在农房重建的过程中,体现民族风格成为一大亮点。 以映秀镇老街村为例,在风貌上,按照藏羌风格进行统一打造,并完善相关配套生活设施,抓住映秀创建“五A”级景区的有力契机,结合茶马古道建设,大力发展新农村农家旅游经济,解决居民住房的同时,也解决了未来生计问题。 (二)建房模式—不同情况不同选择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和传承藏羌农房建筑,汶川县各乡镇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重建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单户自建;(2)联

户联建;(3)援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重建;(4)援建单位统一规划,农户自己重建。 以老街村为例,采取的是统规自建和统规联建相结合的方式,即房屋设计统一规划,可单独自建,也可和别户联建,建成的新农房成为了都汶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四方游客。对于地处高半山的村民来说,例如威州镇茅岭村,由于村民劳动力不足,山高路远建筑成本高等困难,为了充分整合力量,采取了村民联建的模式。(二)机制创新—解决农房重建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农房重建过程中资金缺口这个问题,地处汶川高半山的秉里村采用了统一规划建房和村民参与务工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保证了农房重建的顺利完工。 二、产业重建—工业向商贸、旅游业的转变 汶川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工业基地,“5.12”大地震前,全县经济总量占到全州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州的70%。地震发生后,汶川工业企业在地震中全面受灾,产业恢复难度极大。就此,对口援建单位广东省,注重将广东的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与汶川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相结合,提出了“科学重建、民生优先”的方针,为汶川经济增加“造血”功能,为汶川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汶川农民增加增收机会。 具体来看,产业重建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拉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报告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