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课堂如此美丽

孩子,让课堂如此美丽
孩子,让课堂如此美丽

孩子,让课堂如此美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改的清新气息也吹到了我们这里。我沐浴着、进取着、感动着。翻阅教育教学杂志、聆听专家们精辟的点评、欣赏名特级教师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羡慕他们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有曲调先有情”,点拨时“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我心中也有一种浓浓的困惑,蠢蠢的欲动,期望我的课堂也能闪烁着思维灵动,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终于,课堂上那只高高举起的手,他令我多了几分感触,我收获了……

【案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认识图形》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还是

一个三角形。

这是个学习认真,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想到

先对折再剪,想得不错!很有方法!”

生2:老师,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斜着剪,发

生3(急切地):我跟他剪的不一样,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剪去一个角,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有五个角,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了不起,四个角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吧!

“老师,老师,”我放眼望去,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下课惹是生非,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瞎说一气,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听听吧!“华俊鹏,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我就从这儿剪的,剪出了一个七边

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多么难得呀!(如图)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如图)

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大鹏在振翅欲飞!

【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教师应满怀期待,携一份信任,鼓励的心境,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

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在上述的片段中,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经常惹是生非,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讥笑,老师的冷淡,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赏识每个孩子,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惭愧!

我教了十几年的数学,对中低年级各章节的重难点都了如指掌,却陷入已有经验的樊篱而不能自拔,课堂上缺少了对教材的真诚把握,提炼和升华,就题论题,今天是昨天的重复,而明天却是今天的继续。用一张破的纸,却能剪出这份精彩,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深深触动了我!面对那些瞪大的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上讲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凌驾于课堂之上?

我们应正确处理“形案”与“心案”的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形案”,详备“心案”,应具备不把学生按分数划为三六九等,不以一堂课的成功论英雄的超脱的心态。在教学中,我们应摈弃过多的预设与计划,规范与机械,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育因素,更多的凸显具有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的课堂。让学生在多元体验、多维建构、思维互补中不断生成新的思想,新的价值,提升教学的张力。老师们,请满怀感念的心情,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把理想交与行动吧!给生命的种子以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相信他们个个必将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

给孩子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给孩子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 -----暨校本课研点滴感受 林志慧这两周,我参加了数学教研活动,观摩了学校六位老师的课,老师们精彩的做课让我受益匪浅。执教者在教材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教研活动后又一次让我感受到:参与就有收获! 下面结合老师们的课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老师们多指教。 一、情境创设要提炼出数学信息。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不可否认,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例如:黄丽梅老师《10的认识》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了数字宝宝争吵的小故事,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吸引如快乐的数学世界。王艺娟、陈思娇两位老师的课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找规律,猜一猜这种有效而又简洁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 支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有余数除法课题。郭丽玲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主题图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导直接出课题,让简单情境为教学服务。燕娜老师的导入情境,犹如一部优美的电视散文。在充满诗

情画意中,学生的学习心情也经历了“注视——好奇——激动——高涨”这一连串的复杂变化,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了“对称”脉搏,感觉自己正慢慢地融入“对称图形的世界”。苏幼梅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猜谜语中进入课堂,使课一开始就充满人文色彩。总之,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重点难点,找准“支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真正能引起学生展开数学思维的情境才是我们数学课所需要的。 我们在思考: 我们也发现,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数学课堂。如何让情境创设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以下几点是我们的思考: 1、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意义 2、情境的创设是否冲淡教学主旨 3、情境的创设是否偏离教学轨道 4、情境的创设是否“喧宾夺主”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数学课堂成为亮丽风景。

语文的诗意

【文科】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常宁市三角塘瑶塘学校 罗丹丹中国是诗的国度,汉语是诗意化的语言,中国文学的思维是诗意的思维。教材中的文本充满形象性和情感性,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选择最精美的文字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语文课程是最具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的,它本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精神绽放的家园,情思飞翔的摇篮,让学生“诗意地栖居”。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搭建诗意的人生舞台,让师生在诗化的境界里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享受母语教育的幸福。走进诗意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焕发生命活力。 一、诗意的课堂兴趣盎然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调节课堂大餐的“佐料”。诗意的课堂首先应该是兴趣盎然、其乐融融的心灵之旅;是宽松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家园。课堂上,教师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切磋,学生敞开心扉和文本多元对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没有压抑,没有强制,有的只是自由自在的呼吸,无拘无束的展示,无时不在的快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感受到语文生活的美好,产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之感,使语文课堂成为快乐的伊甸园。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学中有一个最精彩的教学片断,就是把课堂变成了《实话实说》节目制作现场,支老师成了崔永元,学生推荐的代表成了节目的特邀嘉宾,有生物学博士、天文学博士、地质学家、环保部长、宇航员,前两排同学成了现场观众,而其他同学就成了场外的热心观众。节目围绕着“只有一个地球”的话题,有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有观众的提问,还不断有“热线电话”打进来。课堂气氛那样轻松和谐,学生的思维那样的敏捷。在妙趣横生的节目中,在激情洋溢的对话里,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是心灵成长的愉悦。真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二、诗意的课堂情感流淌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 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因为,这个碰撞阶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学习相对差一点的孩子还会努力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让外人看清自己的想法,不让别人攻击自己。此时,教师外在的激励和引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借用亲和的数学语言、形体语言达成数学课堂的生动效果,是学好数学的外在条件,而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地学数学,理性地学数学,作为数学老师,真正需要做的工作是激活学生的惰性心理,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位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快乐,保护好孩子们面对挫折的挫败心理,并加以正确疏导,让孩子历经痛苦的思维获得战胜困难的信心是消除学习惰性,建立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关键,而这一愿望的达成,需要教师同时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尊重关爱孩子的良好修为。 三、改变方式,活跃情感 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过程的快乐心情,还要求教师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多种方式地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还注意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把课堂还给孩子

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天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的数学实验在我市开展以来,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这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又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三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三年中,也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也许,这是几代人的渴求,在这次课改中孩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⒈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

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⒉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⒊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

我可爱的孩子们

孩子,我想对你说 我可爱的孩子们,转眼间,我们一起生活了一年了。还记得刚开学的你们,稚气的脸上带着些许步入中学生活的期盼,每天灿烂的笑容在你们脸上如鲜花一样绽放。上课时聆听老师讲课的姿态,想问题时紧锁的眉头,回答问题时自信的声音,下课后开心,洒脱的玩耍,看着你们在成长,老师感觉很幸福。 我可爱的孩子们,教室中有我们太多的回忆,记得我们表演“美丽的小路”课本剧吗?记得我们元 旦时的节目表演吗?教室外有我们太多的欢笑,操场上,我们的游戏,运动场上,你们的拼搏。美好的留念一幕一幕。 有时候,老师对你们很严格,孩子们,那是老师想让你们更加的优秀,或许,在你们小小的世界中,觉得这样对你们很不好,你们不高兴。但是,当你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洋洋得意的说着题可真简单时,孩子们,你们可能忘了,那是老师在黑板上讲了一遍又一遍的典型题。孩子,老师对你们严格,不是非要你的成绩多么多么的优秀,我只是想,这么可爱的你们,会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懂得谦和,懂得

礼貌,懂得尊敬,懂得感恩,懂得孝顺,懂得团结,懂得坚强,懂得乐观,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当同学间闹矛盾时,你先面带微笑说声对不起,那就是谦和;当见到老师和同学时,主动打招呼,那就是礼貌;当老师或长辈批评或是和你讲道理时,你虚心的接受,那就是尊敬;当别人帮助你后,你真诚的说句“谢谢”时,那就是感恩;当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那就是孝;当学校有集体活动时,你积极参加,并和同学们处好关系,那就是团结;当遇到挫折,成绩不理想时,不垂头丧气,依旧努力,那就是坚强;当遇到困难时,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抱怨,那就是乐观。所有的这些,我们就是在享受生活的美好,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平和,乐观。 我可爱的孩子们,老师会伴随着你们度过中学的时光,但这只是人生当中很短暂的一段时光,你们的人生才真正的开始,喜欢你们的听话,喜欢你们的欢笑,喜欢你们的努力,老师希望我的学生,每一个都是最棒的!

基于儿童立场,追寻灵动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6543834.html, 基于儿童立场,追寻灵动课堂 作者:陈秋蓉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8期 【摘; 要】近年来受“高效教学”“生本课堂”“儿童立场”等一系列的热门话题的影响,教育 的价值取向正一步步迈向儿童,从教师的立场站到儿童的立场。只有用心读懂学生,直面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扎实高效,我们的课堂才是充盈生命动感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儿童立场;灵动课堂;有效教学 “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多些灵动,多些和谐;我们的学生就会学得有趣、有味、有得;我们的课堂就会“接地气”,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本文着重通过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 看法。 一、找准“起点”,放眼“终点” 教学,是一段旅程,有它的起点和终点。要从儿童最本真的理解出发,选准合适的起点,直面教学中的真问题,让儿童走进数学,让数学更贴近儿童。同时着眼发展,找准合适的“落点”,努力构建和谐的生命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走心的数学。 1.尊重学生学习经验。 与数学相遇之前,儿童就已经积淀了一些学习经验,积累了很多关于数学的朴素的认识,这些感性认识以零散的、碎片的形式储藏在脑的深处。基于儿童立场,就得关注儿童的视角,珍视儿童的经验,深度开发儿童的内隐经验,探寻用儿童自己的经验世界及思维方式等感悟数学本质,变“隐”为“显”,让学生有机会把想法和盘托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例如,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一些百分数,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说说眼中的百分数。在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知建立起联系时,结合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现实素材:呈现安装程序格式化进度、服装面料和里料的成分、汽车销售情况的百分数,多角度、多素材的交流,使学生知道百分数意义知识自然生成,并描述实例中百分数的实际含义。教师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的角度展开研究,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支架”,与学生一同“挖井”,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讨论以下问题: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运用百分数?既然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什么不直接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信息?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构建知识体系,对百分数和分数、比进行主动比较,再厘清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案例中生活中积淀下的“前数学经验”,使得解决问题方法丰富而独特,教师针对儿童内隐的经验与感性的认识汇聚,让经验与新知融合共生,我们的课堂因此充满灵动而理性。

语文课堂须有诗情画意

语文课堂须有诗情画意 夏县埝掌镇中学张典明语文应该是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语文课,如细雨微风,滋润学生。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是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幽默风趣,点燃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积累,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舞台,让课堂焕发出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诗情画意的活力。”诗情画意的课堂是追求唯美的课堂,也是追求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让我们构建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生! 一、诗意地导入,让学生受熏陶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诗文名句是浓缩的精华,它们的内在的美是令人咀嚼不尽的。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如《苏州园林》这类说明文,我们可以从文学角度和说明对象的特点两方面来导课,让苏州固有的人文景观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紧紧

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课文变得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就仿佛走进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学氛围的园林,一边欣赏着园林的美景,一边陶醉在唐诗宋词的意境中。苏州园林,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或庭院深深深几许,或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在诗情画意中,了解到了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合理安排好说明顺序,并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要说明的事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二、诗意地体验,让学生有感受 情感是教材的生命力,也是课堂的生命力。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教材中有描写绚丽多姿的大自然,不论是生机勃勃的春色,花木繁茂的盛夏,还是果实累累的金秋,白雪皑皑的严冬,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它们或表现真挚的友谊,或表现强烈的爱国情感,或表现高涨的工作热情,或表现崇高的奉献精神……这些耐人寻味的文章,无不以它独特的美震憾我们的心灵;还有文本本身所体现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风格等,这些丰富、隽永的艺术美更给人以诗的意味,美的享受。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文本中的“诗意”,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因子”拾起来,并串连成精美的项链,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如《草》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勇敢精神,《和时间赛跑中》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推荐文章】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上课时数少,考试不多,不代表学习成效就比较差。 将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是芬兰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在重质不重量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不仅生活作息正常,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芬兰从二○○○年起,连续三届在国际教育评量中获得整体平均表现最优异的公评与赞赏,以学生的学习落差比例最小、水准最平均的成绩令人惊叹。世界各国无不对芬兰连续三届都能稳执牛耳感到好奇不已,亟欲知道其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但真要去探究一个体制成功的原因,通常不会有标准、单一的答案,更没有三言两语就能道破的「秘诀」。教育,牵涉到的是一个社会深根蒂固、行之久远的基础价值与普遍观念。从这些价值与观念所导引出来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于教育终极目的所为何来的看法,都左右了教育的内涵,和孩子能否正常学习。 学习时间的长短值得重视 芬兰教育裡有一个很基本的着眼点,就是把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人权和学习成果的隐私给予最充份的尊重;更把学习的时间长短,视为每个孩子生命权益的一部份,给予高度重视。 以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时数」来说,芬兰教育的上课时间少、假期长、不做过度机械式的演算练习、看重过程甚于结果、不让孩子成为天天追逐考试成绩的机器等,拥有的是一个重「质」甚于「量」的学习观念。 今年一月下旬,在北欧住了六年的我们搬回台北,我们到大女儿即将就读的国中,向校务单位了解上下学的时间,校方说:「上午七点半到校,下课时间平日为四点、周四为五点。」我除了瞠目结舌外,当场心底即刻盘算起来: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就是八个半到九个半小时?哇,每天的上课时数,几乎比在芬兰的学校多了两个小时! 开学数周之后,我才更明了,国中学生虽然必须准时到校,却不见得都能够准时放学下课。这和总是准时下课的芬兰,非常不同。有时我们这里的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课后留下来考试,或是准备不同的活动。真要严格算起来,以本地的公立学校来说,学生一天平均待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超过九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放学后的补习、写功课、应付隔天大小考试等等,难怪会有为数不少的国中生得忙到半夜才能就寝。 深入想想,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为了考上一所大家所谓的「优质」高中,必须花在学校上课、课后补习、做功课与准备每日考试的时间与压力,可能比一般的上班族都还要来得辛苦和疲累。不让教育本质本末倒置 为什么芬兰在基础教育的上课时数,可以只有欧洲国家(如荷兰、义大利等国)不到七成的时间?而且,芬兰孩子每周花在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到韩国学生的一半,却也能达到国际评量的水准与高度均衡?这主要是因为芬兰教育全然不需要倚赖补习,以及「偷跑」先学。教学完全仰赖体制内的学校教师,老师会在课堂上好好的授课,学生也因为不需要额外去补习和提前的跨年级学习,反而能较专注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

新编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家知道,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泯灭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现象的产生。新课程标准“以发展为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应为了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都应以此为标准,看看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引导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

生的心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当然,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现状、学习需求和发展可能,并据此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学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相互碰撞而获得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搞好学习。 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才能愉快地教;作为学生,才能专心地学。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即使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当教师课堂提问,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不要动辄大加训斥、冷嘲热讽,而应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并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勇于发问,不为其难,踊跃回答,对不骄,错不馁,从而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

园本课程让孩子了解家乡的可爱(精简版)

园本课程——让孩子了解家乡的可爱 园本课程——让孩子了解家乡的可爱 园本课程最近一段时间来,在幼儿园内逐渐的流行起来。许多幼儿园都开发了自己的园本课程,我园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在第十三周,我们大班组就开展了以《可爱新仓我的家》为主题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是指各类幼儿园从自己本园的实际出发,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该幼儿园教育成效的,以特定幼儿园的教师为设计主题的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让每个幼儿园教师群体都能认识到自己幼儿园的独特性,能创造自己课程的独特性,并能赏识自己幼儿园的独特性,并有信心不断去发展、完善自己幼儿园的独特性。在这个主题中,所有的活动都是我们教师亲子设计的,包括歌曲改编,儿歌创编,故事收集,课件制作等等。在活动中,我们先向幼儿介绍了关于家乡新仓的来历,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前实地参观了新仓的老街、盐船河、西瓜大棚等,充分领略了家乡的可爱与富饶。之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在60米的长卷上将新仓的许多特色景物以水墨画的形式画了下来,通过儿歌、歌曲的教授,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家乡的农业特产和工业特产,对家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着可爱新仓我的家园本课程的实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情趣和能力。通过园本课程,也让我知道了: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教师特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它立足于幼儿园和本地区的实际条件,既充分考虑与国家、地方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又开发利用了本园的课程资源、凸现了本园特色。在这里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课程不只是计划好的方案,更是教育情境与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所以在幼儿园中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开发园本课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已经结束,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新仓的历史概括的没有幼儿话,孩子们有是懂非懂的感觉,还有待提高。但通过我们的研讨中已经得到解决。以上是我对我们幼儿园实施园本课程后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可能认识比较粗浅,但我深信,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园的园本课程会进行的更好,它也将促进我园每位

教育随笔:谢谢你,我可爱的孩子们

教育随笔:谢谢你,我可爱的孩子们 教育随笔:谢谢你,我可爱的孩子们 由于学校的工作需要,我担任了三年二班的班主任。刚刚接手班级,对我来说有点儿“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这个班级对我来说很陌生,每个孩子的个性暂时还不清楚。我能做的就是尽快适应这个班集体。 再度担任班主任,我吸取了上学期的经验:对孩子们一定要“严厉”。我说的这个“严厉”并不是严苛。而是对学生一定要从学习和行为习惯上分情况进行严格管理。 前几天发生一件让我很生气的事情。但也就是这件事,让我改变的我的想法。我班教室在二楼,天气又些热的时候学生们就把窗子打开了。我之前就强调过不要爬窗户向下看,但是在上课间操的时候,在教室值日的同学没有听我话,竟然还向下望。恰巧被书记看见了,对我和蔼的说:“下课调查一下是哪个学生向下看,爬窗户太危险不要那样做。” 我当时心中就有很生气,想马上就回教室“教训”他们一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那么样的生气。也许是为他们的危险行为感到焦急而生气。也许是因为我刚刚接手班级,学生们不听我的话是一个不好管理的前兆。也许作为新教师的我不希望我的班级出现任何的差错。总之,但是的想法就是立刻回到班级,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厉批评教育。 那一天的课间操显得格外的漫长,我的情绪似乎被时间煎熬得有些平稳了。但是,想起了上学期的班级管理经验,我还是决定回去好好的教育他们。终于回班级了,在要进入教室门口的时候,那两个值日的同学竟然直直的站在讲桌旁边,手里拿着已经叠好的检讨书。 还没有等我说什么,他们就带着诚挚而焦虑的眼神望着我,然后缓缓地把手中的检讨书递给我。小心翼翼的和我说:“对不起”,声音小的快要听不见。说实话,这个举动完全是出乎我的预料的。在我眼里他们只是三年级的小孩,只会不听话和违反纪律,怎么会写检讨书? 此时全班同学们也都鸦雀无声,好像在静静的等待着我对他们的责备。接下来关键的是我应不应该把这个纸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接过来,接过来,就证明我在课间操时心中的“怒火”就变成了无名火,无从发泄。如果不接过来,看着他们纯洁的眼神和

还给学生一个思维灵动的课堂

还给学生一个思维灵动的课堂 作为老师最害怕什么样的课堂呢?必然是沉默的、呆滞的、没有思维流动的课堂。一直以来,我都渴望着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交流互动的课堂,那样的课堂才会有高涨的情绪,灵动的思维,投入的情感。我也期待能用自己的激情,来生成一个这样的课堂。 还记得在教学《信任》这一课时,学生们对文中那个无人看守的桃园充满了好奇。几个大胆调皮的家伙在下边小声嘀咕议论起来。“哪会有这样的好事啊?没人看守,桃子还不被人给偷光?”“就是,谁还会花钱买桃子,随便摘了走掉都没人管哦。”“自己买了桃子把钱放下,钱会不会被人偷走啊?”听着这些议论,我的心里一边感叹这些小家伙的“复杂”思想,一边感叹他们的单纯,真是想什么说什么,还没学会掩饰。而其他听到这些议论的学生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既然桃园主人能这样做,就是因为他相信来摘桃子的人啊!”“我觉得会有这样的事情,我奶奶家在杏坛的古朗村,经常有人把菜放在门外的石条上,让过路的人自己买呢。”“人家桃园主任这么信任顾客,谁还会去偷桃子啊,丢人不丢人呀!” 你看,不需要老师将课文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不需要找出重点句重点词去反复感悟,也不需要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之间的这些思维碰撞在课堂上激起了涟漪,自然地引发出学生对课文主旨的进一步思考,课堂才能活起来啊。 旁躺着的大花猫很感兴趣。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这是桃园主人长期训练的结果。正因为有这样一位真诚热忱、以一片善

意待人的主人,才会有这么听话,乖顺的大黄狗和大花猫。听着学生的分析,我觉得一点都不要低估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许他们的表达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可能还会说出一些不通顺的语句,也许他们的理解还流于表面,没有华丽的形容词,但是,他们却从无人看管的桃园,无人看管的钱箱,主人体贴入微的告示牌和留言条上,体会到了桃园主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的身上,孩子们懂得了“信任”是能为彼此带来喜悦的,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学生们需要的不是老师讲“大道理”式的道德说教,他们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沉浸在思考之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有价值的阅读和学习,才是把握了学习的本质,才是值得我高兴的。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的个体,我们所面对的课堂也是不停变化的课堂。很多时候,我备好课上课,却会发现学生并不是只会被你牵着绳子动的小木偶,课堂上会出现各种我没有预设到的临时生成的东西。有时候整个课堂突然变得十分热闹。现在我还常常回忆起早已毕业的那届学生上文言文《活见鬼》时的“突发事件”。扮演雨夜赴宴夜归人的梁浩同学,在我绘声绘色地说完引言之后开始表演,结果作为重要道具的雨伞却在关键时刻怎么也打不开,他却一本正经,一脸平静地在那儿开来开去,我和学生笑作一团,师生之间的无形屏障一瞬间消失了。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两个怕鬼的人闹出的笑话,这一来,还真是充满欢笑了。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还想表演呢。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高爱玲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您看—— 一、案例描述 聪明伶俐的小虎,您一看就不会相信他“笨”。那为啥一见“单词记忆”这样的任务就头痛呢? 常跟小虎在一起的小龙,是小虎的老师,常常在一起做作业;您在说小龙比小虎聪明吗?结论别下得太急,因为,小虎也是小龙的老师呀:小龙对语法知识“一塌糊涂”,但小虎无论老师课堂精讲是还是看书自学,哪怕是同学课堂举两个对比例子,都就一眼看“明”了。 同样,玉宇对语音知识感到模糊,而皎皎又对一些意思相近的英语知识,总是感到模模糊糊、难以区分。 小竹同学由于说话怯场,常引得同学们的讥笑,在一些小组的活动中,经常拖后腿,招来组员的不满和责备,这令小竹很自鄙,渐渐他在英语课上不愿开口,即使英语老师让他发言,他也由于紧张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想法。面队教师失望的表情和叹息声,小竹感到自暴自弃。 二、反思 如果用原来的教法上课,这几位小朋友就由于各种原因,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班级内大约有近20%左右的学生近似于他们,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这一比率会越来越高,甚至部分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使得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目前许多小学普遍存在班级学生过多的现象。考虑到教学进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般很难顾及学习困难生;而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则受到教师的青睐,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加之教师的忽视,导致他们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甚至产生自暴自欺的情绪。在公开课中,不少教师为了不影响授课效果,不愿意给英语学习困难生表现的机会,在平时这些学生似乎也的不到表现的机会,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越少,则语言运用能力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年,在之后的英语学习学习中,这些学生不愿开口学英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是一落千丈。这与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教师应该应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入手真诚的关心尊重他们,在课堂中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赏识,让他们或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教师也充分利用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在班级的英语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达到以优促差,使差转优。 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教师认真反思,解剖名师课堂,亲历杜郎口中学体验、感受,捕捉到了杜郎口课堂教学新模式,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实施对策 1、布置教室,学习杜郎口 我们的教室中,课桌一般也分组集中排列,以便使学生对面而坐;教室四壁我们是根据自己的有利条件,设置上各种彩面,并在彩面上设上日常(游戏/谜语/名人言/成语/歇后语)英语对话,彩面上有名人像、彩图……教室的这种布置方式,既可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又有利于杜郎口教学模式中“预习交流”、“分组合作”、以及小组内“兵教兵”“兵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不少收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课改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成功、成长之门。课改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应对共同的处境,教师们应当群策群力,加强课改经验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长的轨迹,感受到了怎样去上好一堂课,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那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我以个人体会谈谈二年级语文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用心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太空、宇宙飞船、宇航员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空、了解宇航员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宇航员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游戏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头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砖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户外活动的时间,有些小朋友在跳着绳,有些孩子们在院子里开心的跑着、捡着,有的把花放在地上摆成各种图案,点数着花瓣,有的拍着手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突然,季典典惊奇地发现了一只蜗牛和一个七星瓢虫,大叫起来:“我在树丛中发现了一只蜗牛和一个七星瓢虫”,孩子们又一窝峰拥向了树丛,七嘴八舌地看着说着。有几个孩子好奇地也想找到有关的虫类,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树丛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范文朔开心地叫着。随后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个小纽扣,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继续找”,我鼓励他说。经过一场树丛混找之后,幼儿们清点着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蜗牛壳,一只死掉的七星瓢虫,甚至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算不上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们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兴趣需要老师好好的利用,因为它随时可以变成你生成教育的一种契机。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随时捕捉这种教育的契机,更要善待和利用这种契机进行适时教育,不但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还可培养幼儿热衷观察、发现问题和认识大自然的能力。这样,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光屁股的蛋宝宝 一次美工活动,孩子们在自己带来的熟鸡蛋上画可爱的蛋宝宝,孩子们很感兴趣,充分发挥,一会就画完了。我让幼儿互相评价。孩子们的画面十分丰富:有不倒翁娃娃、有大头儿子、有奥特曼、有孙悟空等等。当评价云洁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纷纷发表意见: “你画的太难看了!” “航航,你的画肯定是咱们班最不好的一个!” “航航,你的鸡蛋光着屁股了,真不害臊!” 本来很高兴的航航,听了伙伴们的议论,低下了头,脸通红通红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这时,我才发现云洁的鸡蛋破了。看看她伤心的样子,我试探性地问:“航航,你的画很有特点,小朋友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画的?”她含着泪说:“我的鸡蛋破了画不上就把皮扒掉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大胆的设想做一些改革。如: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能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有学生竟然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