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宁为例

中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大多数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步入了小康。但是,近年来,有许多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他们与富裕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这既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

济宁农民收入降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影响、国家政策消极效应、市场经济自发倾向等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本的还是由于经济正处在特定发展阶段,各项改革还不完善,尤其是农村改革滞后。合理的政策,应继续坚持完善,例如农村的土地承包制度。不尽合理或不合法的,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健全法制来逐渐解决,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首要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加强完善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提高畜牧、水产占农业的比重,提高优势特色农业比重。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市场建设,引导和帮助分散的农户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建立起高效农业体系。要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加快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逐步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监测体系。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使农民增收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要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化新农村。要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农业国际化。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要培育新型农民的成长。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示范、市场销售等扶持服务力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工业理念推动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 ,农民增收, 农村改革, 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Reforming and opening since, because of practising the correct countryside polic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asure, countryside resident level of income and living standart universally raise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and freed oneself from the poorness solved the sufficient food and clothing and stepped into the well-off life. Bu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absolute income of resident in a lot of countrysides relatively take in increase slow, even go down, they and the gap of income of wealthy social stratum are more and more bi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peasant’s problem are to shut reforming and opening and modernization to the peasant’s problem global important problem.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bo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maintain the basic stability of rural society. 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have becom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time.

Jining reduced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ies are many reasons, both historical reasons, the reasons for and the reality; both institutional reasons, there is also the policy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national policies, market economy such as the spontaneous tendency to complex factors. Or simply because the economy is at a particular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reforms are not perfect,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are lagging behind the reform. Reasonable policy, it should continue to adhere to sound, such as the land contract system in rural areas. Unreasonable or unlawful, the adoption of necessary structural reforms and a sound legal system to gradually resolved, such as the movement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are the new century, a new stage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the grand goal. In future work, we should conscientiously strengthen the system to improve the rural reform, to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rural policy. To adjus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mprove economic crops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farming, improve animal husbandry, aquatic products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hare of advantages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industrialized 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eading enterprises,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o speed up the market to guide and assist farmers scattered into the market,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agricultural system. Standardization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agriculture, to speed up the upgrad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a standard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monitoring system.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transferred to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up to rel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information. Driven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and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ternationalization. Want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go all out to develop the private economy.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 promotion of labor. Farmers want to cultivate new growth. The rural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oli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s, sales and marketing support services, such as effort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Should further emancipate their minds, update their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word: agrieulture, income inerease,rural reform , actualities , strategy research

目录

导论 (8)

一、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 (8)

1、增加农民收入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8)

2、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9)

3、增加农民收入是统筹城乡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 (10)

4、增加农民收入是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1 1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2 1、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1 2

2、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三、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分析 (18)

1、导致农民增收趋缓的外部因素 (18)

2、导致农民增收趋缓的内部因素 (25)

四、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8)

1、加强国家政策扶持,贯彻落实政策力度 (28)

2、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36)

3、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农业致富能力 (40)

4、做大作强旅游业,形成产业

链 (45)

参考文献…………………………………………………………………………

49

致谢 (51)

新时期农民增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济宁为例

导论

就全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大多数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步入了小康。由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概括: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成也农村,败也农村。而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但近年来,有许多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他们与富裕阶层的收入差距拉得越来越大。“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博士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近年来我国政府都将三农问题视为需要解决的头号问

题。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中国全社会的安定。

济宁市总人口814万。乡村人口596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5%。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济宁共设12个行政县市区,却多以农业为主产业,济宁市总体来说是一个农业大市。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济宁农业的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济宁市的整体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全局。尤其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收入增幅趋于减缓,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限制了农民的消费,对启动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影响。而农民增收难是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及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农村改革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研究分析新时期农民收入变化态势和制约因素,对于指导新世纪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有着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一、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性

(一)增加农民收入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农民增收难是新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事关国家稳定和全局。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1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与农民问题也是事关大局的大问题。前苏联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结果出现了农业危机,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负面影响十分深远;印度独立后,片面强调工业化,没有重点发展粮食,结果农业落后,经济不振,社会动荡,后来不得不重新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开展“绿色革命”,国民经济才出现转机;在东南亚、拉美、非洲都有过类似的现象。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把农业置于重要地位,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国民经济才会持续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否则,经济将遭受挫折,甚至出现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农村也有了巨大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远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直到现在,“三农”问题仍然面临体制上、发展战略上、思想观念上乃至工作安排上诸多深层次矛盾与困惑,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和某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在影响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农村从总体上发展的落后以及与城市差距的日益扩大,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连年在低位徘徊并且与城市居民相差过分悬殊这个严峻现实,不仅已经对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极大制约,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农民增收问题,济宁作为农业大市,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增强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发展农业,服务大局,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尽快地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繁荣农村经济是关键,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思考。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总的来说指: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物质产品较为丰富,国民素质提高,社会进步明显,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有较大改善,社会秩序安定,社会保障福利水平提高,社会风尚和道德意识显

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7-10-25

著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人均GDP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社会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上;社会风尚处于世界各国前列。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大还强调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农村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中国的革命和改革开放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中国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也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农民增收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国民素质等。农村小康建设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还包括农村文化、社会、民主法制建设。这些方面搞不好,不仅严重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最终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解决,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这样大的发展格局之下,顺应时势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应成为济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因此,分析济宁地区农村发展状况,农民收入问题,解决济宁农民增收难题,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

(三)增加农民收入是统筹城乡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的需要

济宁存在与全国大多数农村相似的情况,即存在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这一方面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造成部分农村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农村风气变坏,社会不稳定隐患剧增,成为影响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随着农村费改税及至取消农业税,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但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基本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主要农产品已出现了低水平的供过于求,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粮食、部分畜产品、瓜菜及糖、油等主要经济作物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致使农民近几年来从农业获得的收入增长减缓、增收困难。尤其农业补贴改成直补之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猛升,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负担。“刚刚减免的农业税总额是200个亿元,但是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涨幅是800个亿

元,可见农资的涨幅才是影响农民收入的确切因素。”3与此同时,乡镇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三资企业由竞争伙伴变成竞争对手,使乡镇企业发展步伐放慢;以减员增效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职工人数增加,城市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社会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等等,使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增长缓慢。农民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将会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将会抑制农村消费的增长,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因此,使全社会各利益主体特别是使八亿农民及弱势人群从市场开放中降低各种成本和代价,应使他们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因此,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有效加以解决。

(四)增加农民收入是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我国农业是弱势产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弱势地位并没有改变,农民收入仍然偏低,群众生活整体上刚刚达到小康水平。机械化水平低、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对农业的投资少、农民负担偏重等问题仍然束缚着农业的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使大量国外农产品涌入,对农业尤其是传统种植业产生巨大冲击。目前,总体上我国的传统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产品的生产成本都大大高于国际市场,而且从品种、质量方面看与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粮食市场的逐步打开,国外价廉物美的农产品也随之涌进,冲击国内的市场,使本来利润极低的粮棉种植业雪上加霜。济宁主要农作物种植就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在如此日益严重的国际国内情况下,迫切需要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提高济宁农业抗拒国际市场压力的能力。二是现代化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离开土地,增加了就业压力。济宁市的城市化率不足40%,而发达与欠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业人口比例。以韩国为例,二战以前韩国农业人口比例在20%以上,现在仅为百分之几。4现代农业必然走依靠科技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而这将使大批的农民离开土地,转入第二、三产业,使我们的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济宁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济宁市近百万的农村劳动力大军,主要流向第二产业。5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使农村的生产资料自由组合,自由流通,产生规模效应。

3韩伟:农业生产资料800亿元涨幅影响农民增收.第一财经日报.2007-03-06

4韩伟:农业生产资料800亿元涨幅影响农民增收.第一财经日报.2007-03-06

5《济宁信息统计》2008.

在目前允许土地流转的政策下,农民有转让权和承租权,通过这样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例如蒙牛这样的大企业,然后让农民成为这些大农业企业的产业工人,形成产业经济,这样可以更好的融入经济全球化,让济宁的农业更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农民增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全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量主导阶段。自改革开放初至80年代末,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当时,由于农产品短缺、市场供不应求,农民收入随着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而相应提高。第二阶段为价格主导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而农产品的比较价格很低,农业效益下降,为了保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1993年至1996年,国家连续三次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价格因素为主导的收入提高,带来农民收入的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第三个阶段为效益主导型阶段。从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三阶段,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特别是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迅速升级,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农产品市场开拓不力,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和县乡财政增长难的“三难”问题愈演愈烈,农民收入持续下降,实际上陷入了效益约束型减收阶段。济宁也没有超脱国家的这种发展大势。当前济宁的农民增收难题既总体符合国家现状,也有自己本地区的特征。

(一)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1、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劳务收入大幅增长

济宁市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劳务收入的双轮驱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济宁市农民收入的增长,与农民家庭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八十年代,农村由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营改为农民自主经营,农民的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较快,同时,伴随市场商品的放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渠道。这是产量主导阶段。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89年济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7元,比1981年的143元增加434元,增长303.1%,平均每年增长19.0%。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536元,比1981年增加397元,增长285.6%,平均每年增长18.2%。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份额为92。7%;而农民外出务工收

入人均为42元,进占农民纯收入的7.3%。6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表明,八十年代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

九十年代,随着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空间的逐渐萎缩,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对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依赖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相对减弱,弄明务工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逐级加强。这是价格主导阶段。抽样调查表明:1999年济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73元,比1989年增加1996元,增长345.9%,平均每年增长16.2%。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1893元,比1989年增加1357元,增长153。2%,平均每年增长9.7%;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为680元,比1989年增加638元,增长1519%。平均年增长32.1%。仅占农民纯收入的7.3%。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份额为73.6%,而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26.4%。7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可见,九十年代尽管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渠道,但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无论从总量、增幅和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来讲,都有较大的提升。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农业经营利润的愈来愈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民外出务工收入逐渐成为支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进入效益主导型阶段。抽样调查表明:2007年济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71元,比1999年增加2698元,增长104.9%,平均每年增长9.3%。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675元,比1999年增加782元,增长41.3%,平均每年增长4.4%;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为2255元,比1999年增加1575元,增长131。6%,平均年增长11.3%。200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份额为50。7%,而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42.8%。8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可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逐渐成为支撑济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2、农民增收趋缓

济宁自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收入从总体上说有了巨大的进步。1978年至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8元增加到5271.5元,增长66.6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1978-1987年年平均递增11.6%,2004-2007年年平均递增8.6%,取得巨大成就。9目前,济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农产品的数量不足转为质量与效益低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民收入增幅一直在低位徘徊,济宁市农民收入在1994年突破千元,6《济宁信息统计》2008.

777《济宁信息统计》2008.

9《中共济宁年鉴》2008.

1989-1999年,年均增长16.2%,1999-2007年,年均增长9.3%。10而同期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年迈上千元门槛,1992年踏入2000元门槛,2005年跨入万元大关,2007年为13894元,远远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3%11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的幅度在减小,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速度在减慢。

3、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增收的速度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城镇人均增收速度,如考虑到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等因素,农民收入不增反降。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2004年以来,济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幅65.8%,但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幅为71.7%,比农民收入增幅高出近6个百分点。目前统计数据城乡居民收入比使2.7:1,实际情况要高得多。12城乡居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更大,特别是有些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生活无保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4、农民收入区域性差异明显

济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其经济结构有“一黑两白”之说。一黑是煤炭,全市1.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35%左右的地下是煤,前些年,煤炭业占全市利税的最高值曾达到70%左右。两白是白酒和白纸。鼎盛时期,全市有酒厂100多家,“孔府家”和“孔府宴”两家酒厂利税达7亿多元,占了全市的1/3强。13至于另一白,则是由几十个小造纸厂组成的企业群。造成拥有资源的县市乡相对占有资源多,因而发展资金充足,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较其他地方明显提高。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目标的建立,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地域性收入差距反而愈加明显。例如兖州的煤业、白纸,邹城拥有兖矿集团和峄山旅游,曲阜的“三孔”旅游、“孔府家”等。这三县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明显高与其他县市,其农村发展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及转移安置农村劳动力能力强于其他县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高于其他县市。

济宁市的东部是山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南部是微山湖水域,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农业生产条件相对优越,交通便利。调查资料显示,在10户高收入户中,60%的农户来自于中部乡镇。在10户低收入户中,有70%的农

11《济宁改革开放30 年丛书经济建设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2.第1版.

12《济宁信息统计》2008.

13《济宁改革开放30 年丛书》(经济建设卷)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2.

户来自于北部及南部乡镇,中部乡镇在低收入户中仅占30%。尤其是嘉祥、金乡、鱼台等县市虽拥有其独特的农林牧渔业资源,但由于开发不够,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与兖州、邹城等县市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水平差距较远。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济宁市农民增收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仍然存在重生产轻销售、重数量轻质量、重一产轻二、三产,重微观轻宏观的现象。有的在为农民增收方面的政策、信息、技术、物质、资金、管理等服务跟不上,缺少有力的扶持服务措施。甚至有的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认为是市场经济了,种什么、养什么、调什么、发展什么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可以不过问了,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并且由于有的政府管理人员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认识不到位,简单地理解为减什么增什么、少种什么多种什么,或是仍以种粮为主结构单一,效益低下,或是盲目改种经济作物,一哄而起,一轰而落,造成产品卖难,使农民增产不增收。例如金乡的大蒜,使当地的特色农业,2005-2007年打算价格持续上涨,甚至出现巨额利润,导致农民以及一些企业一哄而上,2007年起价格回落,甚至一落千丈,造成大量蒜农损失惨重,更甚者负债累累。虽一度价格回升,但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自去年冬季到今年春季价格持续走低,到目前为止,许多人甚至把大蒜当垃圾倒掉,大大打击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农民收入。有的地方指导结构调整不力,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能持之以恒,基层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主导产业变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和特色主导产业,因而也没有效益。有的地方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种植模式、品种难以统一,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农产品形不成规模和批量,不能参与流通和打入市场,形不成规模效益。

2、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层次及质量低

目前就全市来说农民增收层次偏低。济宁农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长期以来只重视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业未能及时向二、三产业延伸。农民增收靠种植业、养殖业,而难以依靠向加工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特别是济宁地区大多数县市工业基础薄弱,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劳动机会少,直接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少,农村人口转移难,在有限的土地上劳动和资金投入的收益低,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况且农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品质低,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并很

快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使得我国农产品失去了成本比较优势。除农产品成本较高外,我国农产品品质也较低,在加入WTO后的今天,在国际市场上更加剧了竞争的难度,再者济宁市多数县市长期重视粮食生产,忽视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生产,农民增收主要依赖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提高来拉动,这使得农民增收更加难以实现。而济宁水资源丰富,全市河流200余条,河沟水面总面积15.3万亩,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微山湖、昭扬湖、独山湖、南阳湖,水面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占全省淡水水域面积的47%。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可利用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27.04万立米,比全省平均15.29万立米多76.8%,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立米,比全省人均324立米多38.7%。鱼类资源也很丰富,这些鱼虾蟹贝类最主要的分布区是微山湖。微山县、鱼台县等县适宜鱼虾贝类的养殖与开发,但目前,济宁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能发挥济宁拥有的水资源优势,不能形成渔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济宁各县市长期重视粮食生产,忽视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生产,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使农民收入层次低,不能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加工农林牧副渔业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层次。

3、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受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的影响,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科技知识缺乏。只能在传统农业的水平上经营运作,生产效率低下,浪费大,甚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每千公顷耕地的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的1.6倍、3.6倍和6倍,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还污染了环境14。济宁市农业生产中主要靠化肥和农药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这不仅造成产品质量,而且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环境污染。

而且,济宁还是煤炭资源大市,目前煤区治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煤炭资源的过量开采造成土地资源逐年减少,形成大片的塌陷区。加之建设用地需求也逐年增加,而农村土地市场发育还不健全,节约利用土地机制尚未形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系统规划,国有、集体建设用地互换和统筹利用尚未真正破题,农民依法用地意识淡薄,以家庭承包为单元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土地流转缺乏应有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这就出现大量非法建筑、非法用地设厂等,这些基本都是挤占了农耕用地。而且多年来,济宁在规划格局上城乡分割、重城轻乡,使农村一直处于无序建设甚至乱搭乱建状态,村庄规模无限扩大,半数以上的村不同程度的存在“空心村”问题,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据调查分析,济宁市目前因“空心村”改造、滞后、

14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停产、破产工矿企业等造成的各类闲置土地资源有30万亩。人多地少,2002年人均耕地就仅为0.98亩,近几年虽有管束,但由于人们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不强,耕地逐年减少,后备资源缺乏。15土地资源的流失破坏,造成农民实际耕地的减少甚至失去耕地,造成大量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降低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闲置,这是农村的不安定因素,也是造成农民收入降低的因素之一。

4、发展不平衡,瓶颈制约问题突出

2007年济宁市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达到101.2亿元,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612.7亿元。但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日益凸显,目前济宁市城镇化率只有42%,分别比全国45%、全省47%的平均水平低3个和5个百分点;经济强县是经济强市的基础,济宁市12个县市区,欠发达县、财政困难县占一半,相当数量的乡镇基本上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近年来,各级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但农村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土地等瓶颈制约愈加突出,特别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还未消除,又出现土地上的“剪刀差”。2007年济宁市各类金融机构农村储蓄余额达到728.51亿元,而同期农村各类贷款只有123.48亿元,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严重,农村发展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依赖程度大,农机农艺配套程度低,生产手段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率低。此外制约的瓶颈还有人才。农村劳动力中接受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教育的高达76.4%。我国每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不足4人,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已达到20%以上。16济宁市农村人口约600万,其中劳动力380万,但目前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仅有4万多人,农村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极不相称。这极大的制约了济宁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5、农村人口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大

从劳动力资源总量看,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814万,乡村人口596万人,约占全市人口的75%。农村人口多,劳动力多。从农业内部劳动力的需求看,近年来国家提倡增加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农村种植业劳动力需求呈减少趋势;济宁尽管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但随着农村散养户的减少,规模养殖户的增加,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会有大的增加;反而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伴随非农占地的增加,耕地的不断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减少之势。据统计,2007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93.16万人,根据乡村人口的年龄结

15《中共济宁市年鉴2003》.

16李冬生.对农民持续增收有效途径的探讨[J].党史文苑,2006(7)

构预测,到2015年,济宁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将达到410万人左右。从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2007年济宁市农林牧渔业用劳动力为180万元(含隐形或不充分就业人员约30万人),其中种植业用劳动力为150 万人,林牧渔业用劳动力为30万人;2008年济宁市农村劳动力实际转移总量为110万人左右,其中二、三产业用劳动力为23万人。由此计算,目前济宁市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约为103万人左右(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总数-农业实际需要劳动力-已流动的劳动力)。17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规模、集约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系数在逐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据预测,道2015年前济宁市需要安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在15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约需要安置21万人左右。人均资源占有量过低,并且劳动力剩余都极大的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就微山县来说,农村人口59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5%;现有耕地41万亩,人均不足0.7亩,致使大量劳动力剩余。18

6、旅游业资源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发展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首先,发展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其次,发展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对农业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等,为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农名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机会。但济宁的旅游业发展缓慢,旅游业资源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济宁具有7000年的文明史,素以“孔孟之乡”、“江北小苏州”而著称。旅游业起步虽然较晚,改革开放以来也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逐步形成了以市区、曲阜、嘉祥、邹城、微山、梁山为核心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处于旅游区风景区的农村居民,由于增加了二三产业的劳务性收入,这部分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但是由于济宁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还不能形成以旅游为主的各产业配合的综合效力,没有充分调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即旅游业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没有产业化。例如“吃、住、行、游、购、娱”,这是旅游的基本要素。吃,要吃的舒心;住,要住得舒适;行要方便。济宁旅游的六要素情况如何呢?曲阜是孔子故里,“三孔”所在地,是济宁旅游业的龙头,可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了,每年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基本

17《济宁信息统计2008》

18《微山县工作情况汇报》2008.

都是慕名而来的。但直到今天,旅游业服务质量、旅游环境依然不成熟,留不住客源,更谈不上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不能更好的发挥旅游业带动的作用。这使得大量临近旅游地的农民,还不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增加收入,或者成为主要收入。更甚者一些当地农民意识不到旅游资源与增加收入的密切关系,不知有意识的保护旅游资源,反而大肆破坏旅游资源。

三、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分析

农民增收困难,究其各种因素,不外宏观主观、内因外因等。宏观上或外在受国家政策、经济运行规律、地区总体态势的影响,主观上受农民自身观念、技能、文化程度等素质的影响。

(一)导致农民增收趋缓的外部因素

外部性因素是指由农户主体之外的环境导致农民收入扩大或缩小的因素,

主要包括价格、税收、自然地理条件及转移收入等因素。外部性因素对于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如内部因素那么明显,对于农民收入仍有较大的影响。

1、政策性因素

农民对外部政策的敏感度较强,政策对于农民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伟大革命,无论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还是中国加入WTO的谈判,都是先由中央政府作出决定,然后再从上到下贯彻实施的。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这五个“1号”文件,在中国的农业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我国农民收入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快速增长。这一时期,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经营空间扩大,参与了大量的非农经济活动,使得农民收入迅速增长,大大减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农民成为这个阶段的最大受益者,农村曾一度繁荣。但经过八十年代的承包制改革,农村在其后近二十年不再得到关注。即便有一些相关的讨论,也往往是针对一些零散的政策措施,而缺乏对农村困局的整体评估。导致农民的境况却陷入了一种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困难之中,由此影响到全国的经济沉入低增长和连年萧条。而今天的“三农”问题比以前更复杂了,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涉及到政治改革。只靠一些政府机关的农业经济专家作些单纯的经济技术分析,就有“盲人摸象”之虞,需要政府部门作出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政策上予以引导。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重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政策一直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地区政策倾斜因素

从总体上看,农村改革取得初步进展以后,政策就开始逐步向城市倾斜了。政策的倾斜造成了地区和行业收入的巨大差距。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两个大局”的发展布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我国实行了“东靠西移,梯度推进”战略布局。国家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对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等东部地带,在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了区别于中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加之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具有历史优势及地理优势,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内地。

1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46页

改革开放初资金、人才呈现“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孔雀东南飞”局面。济宁地处内陆,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商业发达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及历史的原因,济宁地区不符合在最先开放的地区条件。而沿海开放地区首先在资金上得到支持。由于没有政策上的优惠,在八十年代,济宁并没有获得市场经济的铺垫。其次是人才。像济宁这样的欠发达地区不仅吸引不到人才,反而人才流失。“经济差,人才流失;人才流失,经济更差”的恶性循环。就算在地区内部人才、资金的流动也是向着城市流动,农村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绝大多数也是中低级的科技人才。农民文化普遍较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大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0%,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只可提高43%,科技人员和农民素质的偏低,这也极大的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济宁市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8649人,每个乡拥有农技人员26人(农、林、牧、渔)。根据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每个乡镇实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15—20人。从人数分配来看满足了需要。但存在问题: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在编农技人员中,具备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少,初、高中学历人员比重较大,占40%左右,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相对偏少;二是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传统种养型人才较多,掌握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流通、经营型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求;三是体制不理顺。由于基层农技人员人财务、编制在乡镇,大部分农技人员被乡镇安排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以长年坚持在一线指导推广服务的农技人员相对较少,精力不足。20这严重影响了济宁农业发展、科技的推广指导,使农民增收失去技术上的支撑。

(2)产业性政策倾斜因素

乡镇企业在农村改革中曾被誉为“异军突起”,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九十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开始萎缩。乡镇企业的这一波衰退并不完全是经济形势周期性变化的结果,还有更深层的体制原因。过去二十年中,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背后有基层政府在推动,这曾一度被视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势,而也正是政府的政策造成了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盲目性和不经济性。现在“泡沫经济”消失了,大批赶“泡沫经济”风头的乡镇企业就难以生存下去。尤其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的工作重心和目光全面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在各方面予以政策倾斜。而农村的继续改革、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了被遗忘了的角落。近几年来,兴旺一时的乡镇企业开始进入了收缩阶段,连年关闭裁员,不但不能吸收多少新的农村劳动力,相反却吐出了数千万以往吸收过的劳动力。济宁市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慢,

20根据《全市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村实用人才调研情况》整理

智能电网论文

智能电网 摘要:信息化与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脑,通讯似乎都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日渐老化的传统电网结构并没有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用户对电力供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安全、环保等各方面政策都对电网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本文通过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以及高级的智能仪表体系和需求侧管理的两方面来着重介绍智能电网的主要应用和功能特征,和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在科技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智能电网必将展现出其特有的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字:电网系统;分布式能源;智能化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包含了一个智能型电表基础建设,用于记录系统所有电能的流动。通过智能电表,它会随时监测电力使用的状况。智能电网包括超导传输线以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还具有集成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能力。现代化的电能网络被许多政府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能源依赖,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措施。智能计量作为智能电网的一部 分,但它本身本不能称为一个智能电网。从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角度看,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普遍认同以下观点: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能源电力技术相结合,并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由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国情及资源分布不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对其还没有达成统一而明确的定义。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智能电网就是为电网注入新技术,包括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工程技术等,从而赋予电网某种人工智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 1下面分别阐述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和高级的智能仪表体系和需求侧管理其中两个方面 1.1分布式能源的智能管理系统 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系统,主要包括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并网技术和具有潜在功率产品价值的需求,利用侧负荷响应能源梯级 资源和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如以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热电联产、沼气利用等。分布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文

未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正文: 如今汽车越来越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大众代步的工具,而对于了解汽车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传统汽车,大都是使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如化石燃料。而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9辆。其中,汽车辆,摩托车辆,挂车1035036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辆,其他机动车21674辆。如此庞大是数量,不尽让我们加大了忧患意识,一是未来汽车能源的来源,我们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去供应全国的汽车。二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在发展汽车行业的同时,如何兼顾得环境的共同发展。 2002年中国有将近2050万辆车,当时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而现在我们到底每天需要多少万桶石油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评估:仅中国自己就需要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0%,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0%,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增长%每天920万桶。?到2015年中国预计将每天消费石油达到1160万桶。从全球各大分析机构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都感觉到能源未来价格的不可预测。 可见如今的石油消耗越来越大,并且汽车的尾气也很严重。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

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所以,我们在为未来汽车设计蓝图时,总希望未来的汽车能使用到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无污染能源。而如今我国又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车,在过去10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张,1998-2008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并且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根据我国过去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1998-2008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我们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烧电池,氢动力等汽车。 由于氢动力与太阳能动力还没有探究完全,有迫于现今,我国最可能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突破。第一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有很多企业投身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一些小规模生产已投入示范运行中,如奥运会运行。第二是,我国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在从事与纯电动汽车的有关研制工作,而且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锂电池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全国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而我国的锂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居世界第三。第三是,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是工业电机生产大国,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纯电动汽车可以绕过传统的发动机技术,避开我们的弱项。国内动力电池在性能上的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有些指标还优于国际。而在考虑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我们还对其所需配套基础设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充电站的问题。我们可以建公共交通充电站,而在家庭用充

围绕一村一品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调研报告

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汤峪镇八庄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要求,我村两委“围绕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这一课题,采取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老干部、老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及发展特点 汤峪镇八庄村位于汤峪镇西北部,东临汤峪镇豆家河村,西与金渠镇年家庄村接壤,南临汤峪镇小法仪村,北与槐芽镇清湫村为邻,土地平坦,灌溉渠系发达,土质以沙土地为主。全村现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448户、人口1748人、耕地2541亩。2006年以来,本村围绕草莓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截至2008年全村栽植草莓1200亩。2008村经济总收入69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15元,其中草莓销售收入483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草莓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综观全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08年全村草莓种植1200亩,09年新增草莓500亩,累计达到1700亩,占全村耕地的67%,草莓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二是覆盖领域较广。全村9个村民小组种植草莓户数达到300多户,占全村农户70%以上;三是区域带动日益增强。全村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紧邻汤峪镇八庄村的槐芽镇清湫村、黄家庄村,均以草莓发展为主导产业,这一区域已成为全县草莓种植销售中心,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村在发展“一村一品”农业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新能源

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的呼声颇多,全国范围内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此举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具有深远的经济影响和政治意义。 可以预见,近来惠及广大农民的一系列政策,以后还会发挥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以往执行政策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有助于这些政策今后更好地落实。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但制约农民增收的非政策性因素却依然很多,寻求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促进农民增收,先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减轻农民负担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在重视“放活”政策的同时,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彻底摒弃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方法,让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人,自觉、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多重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一是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政策公开透明,农民确权确地,保障土地收益”的原则,完成土地确权和有偿流、有序流转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二是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三是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按照基本农田保护的要求,深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五是加强不良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村级的债务负担。

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

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 目录 第1章研究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1)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意义 (1) 第2章国外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现状 (2) §2.1国外的相关研究 (2) §2.1.1政府高度重视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 §2.1.2政府推动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 (2) §2.2国的相关研究 (3) §2.2.1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3) §2.2.2国新能源汽车取得重大发展 (3) 第3章汽车新能源的类型 (5) §3.1纯电动汽车 (5) §3.1.1纯电动汽车的类型 (5) §3.1.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6) §3.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 §3.2.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类型 (6) §3.2.2不同类型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比较 (8) §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9) §3.3.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 (9) §3.3.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10) §3.4气体燃料汽车 (11) §3.4.1天然气汽车 (11) §3.4.2液化石油气汽车 (11) §3.5生物燃料汽车 (12) §3.5.1甲醇燃料汽车 (12) §3.5.2乙醇燃料汽车 (12)

§3.5.3二甲醚燃料汽车 (12) §3.6氢燃料汽车 (12) §3.7太阳能汽车 (13) 第4章汽车新能源的主要比较与发展 (14) §4.1各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分析与展望 (14) §4.1.1纯电动汽车 (14) §4.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14) §4.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15) §4.1.4 气体燃料汽车 (15) §4.1.5生物燃料汽车 (16) §4.1.6氢燃料汽车 (16) §4.1.7太阳能汽车 (16) §4.2能量转换效率的比较 (17) §4.3减少耗油量的比较 (17) §4.4减少碳排放的比较 (18) §4.5各种能源方案优缺点中和分析 (18) §4.6电动汽车的应用缺陷和瓶颈 (19) 第5章电动汽车应用的解决方式 (20) §5.1整车充电模式 (20) §5.1.1常规充电 (20) §5.1.2快速充电 (20) §5.2更换电池模式 (21) §5.2.1电池租赁 (21) §5.2.2电池的快速更换 (21) §5.2.3电池的维护 (21) 第6章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23) §6.1整车充电中的慢速充电方式可以充分利用 (23) §6.2换电池模式属于能源新物流模式 (23) §6.3无线快速充电将成为最理想充电方式 (23) §6.4快速充电大量发展将带来电网谐波污染 (23) 结论 (24)

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任务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上。发展农村生产力,核心是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来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难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也是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我们就通许县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 1 通许县基本情况 通许县总面积767平方千米,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8万人,耕地面积5.5万公顷,辖6乡6镇,304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4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03元,同比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1元,同比增长7.6%。 2 农民人均收入现状 2.1 5年来农民收入情况 2009年全年总播种面积13.0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7万公顷,增幅5.97%;其中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万公顷,棉花、花生、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0万公顷。在经济作物中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占75%以上,复种指数达到2.43。全县春马铃薯―春玉米―秋菜花、小麦―越冬菜―无籽西瓜―辣椒等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发展到3.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0.3万公顷,增幅11.1%,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1.1 2005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4669.6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558.7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37.34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208.03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31 3.12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2.0%;家庭经营收入4011.8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66 4.84元,林业收入26.33元,牧业收入1088.17元,建筑业收入31.44元,交通运输业收入50.12元,贸易餐饮业收入131.62元,社会服务收入18.11元,文教卫生收入1.16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 5.9%;财产性收入17.24元,占总收入的0.37%;转移性收入81.91元,占总收入的1.8%。 2.1.2 2006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4688.8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695.96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92.63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281.07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322.26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4.8%;家庭经营收入3764.81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679.61元,林业收入39.7元,牧业收入872.23元,建筑业收入41.44元,交通运输业收入49.92元,贸易餐饮业收入6 3.77元,社会服务收入12.91元,文教卫生收入0.08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3%;财产性收入131.94元,占总收入的2.8%;转移性收入96.16元,占总收入的2.1%。 2.1.3 2007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5621.8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96.43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79.80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389.19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527.44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7.7%;家庭经营收入4496.90元,种植业人均收入2901.61元,林业收入30.21元,牧业收入1338.30元,建筑业收入0元,交通运输业收入34.90元,贸易餐饮业收入318.85元,社会服务收入 3.20元,文教卫生收入0元,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80.0%;财产性收入27.10元,占总收入的0.5%;转移性收入101.40元,占总收入的1.8%。 2.1.4 2008年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653 3.4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158.46元,非企业组织中得到收入12 4.54元,本地中得到的收入50 5.3元,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528.61元,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17.7%;家庭经营收入5051.69元,种植业人均收入3039.31元,林业收入7 6.24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实现途径

文章来 一、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改革初期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相比,近几年却大幅度下降,即农民收入处于低速增长状态。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1984年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增长1.3倍,年均增幅达15.6%。但自1985年后,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1985-2000年农民年均收入增幅已降至3.8%。200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增长8.7%,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3元,仅增长1.5%,2002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3元,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200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158元,增长2.5%,但同比增幅下降了3.4个百分点,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84元, 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586元,仅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当然某一年份的数据并不见得代表一种趋势,可支配收入同现金收入也不完全对应,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2、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变化 我国农民的增收构成发生了积极变化,即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增长幅度也大有超过农业收入增幅的势头。农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即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农业的增产,尤其是农产品的价格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更为直接,进入90年代后,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农民增收由依靠增产和涨价转到依靠产业结构调整。另外非农产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民收入增长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影响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农民增收放缓的原因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是在农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摆脱了长期供给不足的困境等条件下出现的。第一,农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由于我国农业结构尚不合理,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的环境并不轻松,农产品价格普遍下降,农业投入不足,农业效益明显下降。第二,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笔者在第一部分已经从1979年至2005年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的变化,就有力说明了这一点。事实表明,近几年来农民增产不能相应增收,农民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三,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足。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阶段性供过于求的态势,农民收入减少。加之,国有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下岗职工增多,各项改革措施将使居民的一些福利享受变为市场付费,子女抚育费用较高,这些都使城镇居民对未来的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不敢大胆消费,从而导致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不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丰产不增收”的现象。第四,城乡差别拉大。近几年来,耐用消费品基本饱和,且城市职工工资不断提高,而农民收入却相应减少,更促进了城乡差别再度扩大。第五,农村儿童失学率不断提高。据教育部门分析,当前农村儿童失学情况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入不敷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无力供子女上学。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5、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由过去靠增加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逐渐转变为靠提高质量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 7、个别地区农民负担仍在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税收、集体积累及一些乡村的公共开支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农民增收制约因素的研究

农民增收制约因素的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墨埠子村调查报告 张登科1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政府的大问题,究竟是什么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改善,本文通过实地取证与研究,力求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关键词:墨埠子村外出务工农民增收制约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经济与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可是经济腾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要关心一下我们8亿多农民的问题,这占中国七成以上人口的未来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因此每年的中央第一号文件都是将重点集中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一、调查概况 墨埠子村地处山东中部平原地区,隶属山东省潍坊市黄旗堡镇,距离镇中心12里,距县城60里。全村人口837人,现有耕地1080亩,无林地,也没有河流经过。 种植的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种类比较杂,葱、蒜、姜等都有农户种植。 二、农民收入现状 1、农作物种植仍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与农民的交谈中,我得知村中以耕作收入为主农户约占一半,同时我总结 (注释:本地农民可以进行小麦和玉米的连续种植,即一年内可以同时收获玉米和小麦) 可以看出粮食作物的收入是很少的,而种植经济作物虽然能够得到不错的收入,不过从交谈中,我得知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成本,而价格每 1张登科,男,(1987-3),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注册会计专业本科生。 2小麦与玉米的亩产约为800—1000斤,这里的900斤取其中间数。 3小麦与玉米的单价取全年的平均收购价。 4因为种植不同的作物其收入情况不同,这里为方便理解取其平均年收入。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方向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形势 全球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发展形势。从2015年全球各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煤炭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足30%,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但包括中国、印度和南非这三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基本为60%或60%以上。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大气污染加重等后果。 我国能源经济发展形势。《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与“十二五”时期相比下降1.1个百分点,为2.5%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在目前5.9万亿千瓦时的基础上,到2020年预计为6.8到7.2万亿千瓦时左右,比初始预期结果低约0.8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时期,整个能源结构也将相应进行调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基础能源,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为主要增量。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是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达到15%、2030年达到20%的宏伟目标。全球主要国家也纷纷提出2050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愿景。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一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其中水电技术开发量为6.6亿千瓦,到“十二五”末只开发了30%;风电技术开发量102亿千瓦,目前已开发量为1.5亿千瓦;截至2016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662亿千瓦时,仅占到储量的万分之0.16。当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量与煤炭、石油不可直接对比,但通过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3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站30542万千瓦,抽水蓄能2669万千瓦,位居世界首位。风电并网容量连续7年领跑全球,到2016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1.49亿千瓦,年发电量241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4个百分点。从2013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应用市场,2015、2016年连续两年位居世界首位。2016年全国光伏并网装机容量在2015年4300万千瓦的基础上,增加到7818万千瓦,发电量600多亿千瓦时,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超过4亿平方米。另外,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达到3500万吨标准煤,开发建设规模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针对影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投资环境;二是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三是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道路;四是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关键词]:农民农民增收有效途径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努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增加农民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非常重要“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农富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农民收入增幅下滑的态势,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及增长缓慢的态势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难度明显加大,国内通涨持续,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自然灾害频繁,农民增收乃

至“三农”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经过多年来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低。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一遇自然灾害,农业便减产。一旦遭遇天旱,农业用水就成问题,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就成定局。 (二)农业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低 近几年来,农产品价格虽然大幅提高了,但增速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人工价格增速,致使农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大多数劳动力属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形成的“体力型”劳动者,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从事传统的辛勤劳作,受到专业和职业培训的寥寥无几,造成农民在发展农业方面,缺乏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方面,缺乏筛选能力。不能有效地促进和拉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民劳动力总量大,有效就业不足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

新能源技术及未来发展的论文

新能源技术及未来发展 论文题目新能源技术及未来发展 指导老师:姚馨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3电气4班 学号: 姓名: 日期: 2016.9.20

内容摘要及关键字 【摘要】在地球环境污染和能源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利用经济、清洁环保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更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概况、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并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 还介绍和分析了电源逆变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现方法 并根据这些理论设计了带有自调节功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关键词】光伏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 热风发电 太阳能电池

目录 1太阳能的主要情况 (4) 1.1传统化石燃料的开发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4) 1.2太阳能具有的优点 (4) 1.3我国太阳能利用状 (5) 2 太阳能热发电 (5) 2.1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5) 2.2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问题 (5) 2.3太阳能热风发电 (7) 3太阳能光伏发电 (7) 3.1 光伏系统基本组成 (8) 3.2 光伏系统的分类 (8) 3.3 光伏系统的应用 (9) 3.4 光伏发电技术面临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太阳能电池........................................................................................................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影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主要因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当前保障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哪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16600608.html, 当前保障农民增收的措施有哪些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6年第07期 编者按: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三五”期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业内专家认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惠农利农举措将对解决“三农”新老问题、有序推动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一号文件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现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目前,我国玉米的库存量特别高,已打破了历史纪录,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出售,会以什么价格出售?从长期来看,国家会不会取消玉米收储制度?玉米收储制度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国家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陈锡文:一号文件中提到,2016年要加快推进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自2007年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以来,为了保障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国家连续多年对玉米收储进行提价,导致玉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不仅如此,从2012年年底开始,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一个上涨、一个下跌,就出现了国内玉 米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国外玉米以及可以替代玉米的一些其他粮食品种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的局面。由于我国生产的玉米没有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下一步怎么解决?一号文件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就是坚持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对玉米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采取这种办法,农民就会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种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按照基本的规律进行测算。如果国内的玉米价格完全按照供求由市场决定,它将会理性地回归到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相近的水平。这样,大规模进口的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就会为国产玉米提供市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规模进口减少之后,不仅现在生产的玉米找到了市场销路,库存的玉米也会逐步消化掉。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怎样使价格的形成回归市场。这里有个重大的问题,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的利益政府也必须合理的保障,让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具体的办法,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一号文件提出的要求认真地进行研究。 记者:关于农民增收的问题,有没有更具体的保障措施?比如说从土地的所有权或者农民的不动产方面促进农民增收,让农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的途径分析

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的途径分析 作者:谢清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4期 [摘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促进农民增收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千方百计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防止农民收入徘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是重要方面。文章重点论述提高农民增收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农民增收;能力;提高途径 [作者简介]谢清涛,中共封丘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三农”问题,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 F3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9)04-0069-0002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的思想观念、政治、科技文化等素质和吸纳信息的能力的高低,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当前我国农民实现自己意愿的能力较低,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还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尽快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一、我国农民增收能力缺失的表现 第一,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在我国广大农村居民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的思想,过分依赖土地,“土地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宁可在家守着几亩山村田地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过“安稳”的日子,也不愿意调整农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出去闯一闯。多数农村的文明程度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农民对于新鲜事物不愿接受也接受不了。对于现代文明成果持排斥态度。即使让他们生活在城市里,他们也依然保留着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思想认识决定人的行为,农民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收入的增加。 第二,民主政治能力较低。农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赖性强,广大农民群众知政、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大多数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自由、民主、人权这些词汇更感陌生,觉得这些东西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许多农民对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什么损害等问题也往往不清楚。甚至中央出台了相关保护农民权益的文件,他们也不是十分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对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更倾向于用私了的方式私下解决,而不懂得使用法律或民主手段。农民经济利益、政治愿望实现能力的缺乏,影响了其收入的增加。 第三,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