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城市规模 (5)

第四章空间管制 (5)

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

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

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

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

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

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

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

第十七章附则 (53)

附表 (54)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

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

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第三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 (6)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

(7)《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2.相关规划

(1)《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

(3)《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20)》

(4)《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5)《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6)《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3相关参考规划

(1)《郑汴新区总体规划(2009-2020)》

(2)《郑州航空城总体规划(2011-2030)》

(3)《郑州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战略规划》

(4)《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报告》

(5)《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

(6)《郑州新区文物保护规划(2009-2020)》

(7)《郑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2011-2030)》

(8)《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9)《郑州市域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

(10)《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2-2030)》(11)《郑州市商贸业空间发展布局规划(2012-2020)》(在编)(12)《郑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12-2030)》(在编)

(13)各县市区已批总体规划

(14)各县市区新“三化”协调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条规划期限

文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至201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2平方千米。

第六条强制性内容

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空间发展边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文本条文中的下划线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第七条职能定位

1.国家中心城市

2.国际航空大都市

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4.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第八条发展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居民生活的改善、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城市地位的提升。把郑州都市区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崛起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增长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实现“活力郑州、幸福都市”的总体目标。

1.空间发展目标——构建田园都市

统筹各项空间发展要素,通过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引导,实现山、水、田、林、城融合发展。

2.交通发展目标——构建畅通都市

通过都市区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和交通设施的优化布局,引导都市区空间集约发展,支撑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内、外联系便捷交通网络和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3.产业发展目标——构建宜业都市

3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4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整合都市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就业岗位充足、经济持续繁荣的宜业都市。

4.人居环境发展目标——构建宜居都市

通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三大体系建设的完善和提升,构建公共服务均好、市政配套安全可靠、环境绿色生态的宜居都市。

5.文化发展目标——构建魅力都市

融合地域丰厚的文化传承与当代世界发展潮流,体现多元、开放、创造的城市精神,彰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具有现代时尚文化元素的魅力都市。

6.体制创新目标——构建创新都市

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都市区发展建设相适应的产业发展、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社会保障及规划管理体制机制。

第九条发展理念及策略

1.空间发展——“区域统筹、紧凑组团”

明确郑州都市区主导发展方向;划定生态底线实现对都市区的空间管制引导;合理预测人口增长,选择适宜的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通过组团功能的符合布局、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实现都市区空间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变,构建田园都市。

2.交通发展——“交通先导、绿色出行”

通过都市区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和交通设施的优化布局,引导都市区空间集约发展,支撑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内、外联系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3.产业发展——“产业协同、产城融合”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整合都市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就业岗位充足、经济持续繁荣的大都市。

4.环境发展——“共建共享、生态环保”

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布局、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的打造,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大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以及全域环境保护控制,实现都市区环境由“安居”向“宜居”的转变。

5.文化发展——“开放融合、时尚文化”

文本

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文化旅游提升以及文化品牌打造,实现文化发展由“实力”向“魅力”的转变。

6.体制创新——“以人为本、高效便捷”

通过适时的行政区划调整、城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体化以及土地政策创新等策略,实现体制发展由“制约”向“促进”的转变。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十条人口规模

至2030年,都市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0万人以内;近期至201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950万人以内。

第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至2030年,都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00平方公里以内;近期至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100平方公里以内。

第十二条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确定各级城镇的建设用地标准,严格控制各级城镇用地规模。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变动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等因素,调控城镇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明确城镇发展重点,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至2030年,都市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7.7平方米以内。其中,都市核心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以内;外围组团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新市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5平方米以内;新型农村社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6平方米以内。

第四章空间管制

第十三条空间管制分区

统筹协调“建设开发、资源承载以及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化都市区空间布局,

5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引导各项建设。设定生态底线和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将都市区范围内用地划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个区域,实行分区管制,保证空间有序发展。

第十四条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生态底线范围内非经特殊许可不得建设的区域,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地带、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的场所与空间、区域性基础设施廊道和生态建设的首选地。

禁止建设区包括:黄河湿地、水源保护区(包括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河流源头等)、主要河流、水库、坡度大于25%的山体、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包括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地下矿藏分布区、文物保护区、主要行洪通道、大型基础设施廊道及其控制带、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包括联系生态斑块、隔离城市组团的绿地廊道等)。该类地区应采取最严格的土地保护管理措施,除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用地和少量特色村及新型农村社区外,禁止一切城市建设。对不符合要求的所有现状建筑,应坚决予以清退并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永久性复绿。

第十五条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是禁止建设区用地外围,自然人文环境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敏感区。

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的控制区、人文景观保护区、水源二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屏障区(包括生态底线的缓冲和安全保障区域)等。该类地区除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外,严格限制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其他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的城市开发建设,应做出相应的生态评价,提出补偿措施,或做出可行性、必要性研究,在不影响安全、破坏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发建设,但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核程序。

第十六条适宜建设区

6

文本

适宜建设区是指除禁建区和限建区以外的区域,包括规划的“一主、三区、四组团、二十六新市镇”的发展用地。该类地区是城镇发展的优先选择地区,应根据资源环境容量和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第十七条空间形态

延续上位空间发展要求,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形成郑州都市区“一带两翼两轴”的开放空间形态。

一带: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

两翼:西南山地丘陵生态旅游区与东南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

两轴:沿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交通干线形成的东西向发展轴;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等交通干线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

根据各空间不同发展特色,规划形成30个“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功能组团,实现都市区紧凑、集约、低碳、高效发展。

第十八条空间结构

结合各组团现状建设基础,满足区域空间发展的需求,打造承载千万级人口规模都市区的空间载体,构建“一主、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

一主:主城区。

三区: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

四组团: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

26个新市镇:黄店、姚家、广武等均衡分布于都市区内部的26个新市镇。

第十九条城镇体系与分区建设指引

结合都市区空间结构,综合考虑业已形成的组团式划分和待引导的城市分区式发展模式,拟定“都市核心区-外围组团-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城镇体系,作为城市各项服务和设施安排的基础。

7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8 1.都市核心区

主要涵盖都市区空间结构中“一主三区”的空间范围,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035

万人,建设用地为1090平方公里。

主城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空间增长边界北至黄河、西南至绕城高速公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585万人,用地规模为550平方公里。

南部新城:国际航空枢纽、空港经济集聚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空间增长边界北至绕城高速公路—郑民高速公路、西至郑尧高速公路—石武高铁、南至郑少高速联络线—登杞铁路、东至新107国道;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60万人,用地规模为200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中原经济区行政文化服务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空间增长边界北至科学大道、西至四港联动大道、南至郑民高速公路、东至新223省道;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50万人,用地规模为175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空间增长边界北至新龙路西延线、西至317省道、南至郑洛高速公路南线、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规划期末规模为105万人,用地规模为125平方公里。

2.外围组团

巩义、登封、新密与新郑四个组团,作为都市核心区外围,引领与服务新市镇的城市功能组团。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35万人,建设用地为155平方公里。

登封组团: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空间增长边界北至嵩山风景名胜区、西至207国道,南至316省道、东至237省道。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30万人,用地规模为35平方公里。

巩义组团:功能定位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区。空间增长边界北至伊洛河、西至邙岭余脉、南至新310国道、东至豫联产业集聚区东边界。规划期末巩义组团人口规模为45万人,用地规模为50平方公里。

新密组团: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空间增长边界北至郑少高速公路,西至232省道,南至郑登快速通道,东至荥新路。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25万人,用地规模为30平方公里。

新郑组团:都市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空间增长边界北至新村大道,西至107国道、双洎河,南至323省道,东至石武高铁。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

文本35万人,用地规模为40平方公里。

3.新市镇

依托现状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的中心镇或省级产业集聚区,在都市区范围内形成26个新市镇,作为实现合理城镇体系与合理产业布局的重要空间载体。即回郭镇、竹林镇、小关镇、米河镇、西村镇、涉村镇、颖阳镇、大金店镇、告成镇、大冶镇、宣化镇、超化镇、大隗镇、刘寨镇、白寨镇、辛店镇、观音寺镇、梨河镇、高山镇、王村镇、广武镇、贾峪镇、万滩镇、雁鸣湖镇、姚家镇、黄店镇。

规划至2030年,新市镇人口总规模为95万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35平方公里。

4.新型农村社区

适应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在广大农村区域建设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至2030年,形成238个新型农村社区(含56个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人口总规模为70万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60平方公里。

第二十条主要类型建设用地布局及规模

1.居住用地

围绕“合理的人口分布”以及“职住平衡”的规划目标,实现居住功能分布的均好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复合发展。2030年,都市区居住用地约40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30.4%,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2.9平方米。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为承担国家区域性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空间的均衡覆盖,公共设施用地根据各功能区定位和人口规模合理布局。在一主三区内重点布局区域级和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服务设施向外围组团、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延伸。最终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1.2%,人均用地面积12.2平方米。

3.工业用地与仓储物流用地

遵循“工业向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集中”的规划理念,产业用地集中布局于各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与新市镇。工业用地总面积约196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4.6%,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5.8平方米。仓储物流用地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3.4%,人均用地面积3.6平方米。

4.商业服务业用地

9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0 国家和区域性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一主、三区、四组团”加强市级和组团

级服务设施布局,新市镇和新型农村设施完善基础性商业设施布局。最终规划商业服务设施用地约8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6.6平方米。

5.绿地与广场用地

延续空间发展战略中构建“田园城市、绿色城乡”的目标,绿地结合各居住用地中心、各级公服用地布局。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约187平方公里,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3.9%,人均用地面积15.2平方米。

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第二十一条布局原则

河南为农业大省,农业和粮食地位不能削弱,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为原则,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都市区范围内非建设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协调好绿地资源保护、基本农田保护与城镇建设关系。

第二十二条规划目标

通过对非建设用地规划指引,达到都市区用地控制全覆盖,构建“山清水秀生态化、城市周围森林化、绿色农田高效化、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田园城市目标。

第二十三条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指引

都市区范围内非建设用地分为水源保护地、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林地、生态廊道、旅游休闲用地、生态农业用地。

1. 水源保护地

在饮用水源周边200-500米范围划定15处水源保护地控制边界,面积共计7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地内应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禁止其他非保护类开发建设。

2. 湿地

东至巩义西至中牟规划划定黄河湿地,东部新城绿博组团东划定郑汴中央公园人工湿地,面积共计约230平方公里。湿地内应保护优先,恢复自然状态下水文环境,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文本

3. 风景名胜区

都市区划定15处风景名胜区边界,面积共计620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内除服务类设施外不允许其他建设活动,尽可能降低开发强度,同时旅游设施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4. 森林公园

在城市功能区外围、自然山体周边、工矿开采区、煤炭开采区规划布局32处森林公园,面积共计540平方公里。森林公园内建设生态涵养林、观光林业,除服务类设施外不允许其他建设活动。

5. 生态林地

在自然山体周边、江河源头区、水土保持区、滞洪区周边布局6处生态林地,面积共计1100平方公里。生态林地内应开展植树造林和种植业、林业生态工程,同时严格控制各项开发活动,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

6. 生态廊道

规划生态廊道包括组团间隔离廊道、交通廊道、市政设施廊道、生态水系廊道四类,面积共计1120平方公里。

生态廊道内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可建设以生态功能为主的休闲旅游业、都市型近郊生态农业,达到隔离带用地的复合化利用。

7. 旅游休闲用地

在城市功能区的外围近郊区,规划布局4处旅游休闲用地,面积共计60平方公里。旅游休闲用地开发与保护应结合,开发建设总量应严格控制,建设内容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破坏生态环境。

8. 生态农业用地

在结合土地利用的基础上,规划布局生态农业用地,面积共计19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用地内除新型农村社区外禁止其他开发建设。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第二十四条发展目标

11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2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产要素集聚,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务金融、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等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优化提升铝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现代物流商贸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构筑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十五条布局思路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为指导,依托快速交通体系,以“一主、三区、四组团和26个新市镇”为空间载体,以产业集聚区为基本单元,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统筹全域产业布局,加快产城融合。

现代服务业向核心功能区集中,通过金融商务区、特色商业街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建设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工业向新城、外围组团和新市镇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区域发展的发动机;依托农业示范园、设施农业园等发展现代农业。最终,形成“园区式产业发展模式、圈层式产业布局结构”。

第二十六条现代农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发展引导

都市区现代农业分为都市农业、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类。

在都市核心区、外围组团和各新市镇周边,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的农业,以及研发技术、信息物流等农业服务。

高效农业位于都市区核心区外围的肥沃土地,主要是大宗的粮油农产品种植。

依托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森林公园、林地等景观资源发展石榴、金银花等特色种植和果品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

2.空间布局

都市区现代农业布局可分为都市农业区、高效农业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区三大区;引导建设5类农业园区,即品牌农业园、设施农业园、循环农业园、创意农业园和农业示范园,共计30个。

都市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核心功能区、外围组团和新市镇各级城镇建设区周边,依托河流防护带及组团间的隔离带等生态廊道发展。

文本

高效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核心功能区外围的南部新城东部、新密组团东南和登封组团东、西部。

休闲观光农业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沿黄地区、嵩山、具茨山等西南山地丘陵地区。

规划9处品牌农业园,主要涉及蔬菜、花卉、水果、水产等。其中包括西部新城北部的河阴石榴、东部新城北部的大闸蟹、南部新城东部的西瓜和西部的大枣、城南组团的樱桃、巩义组团北部的黄河鲤鱼、新密组团东北部的金银花、登封组团西部的核桃等。

核心功能区周围,引导建设6处设施农业园,位于新城周边,主要为蔬菜、花卉、水果的规模化、规范化生产。

规划5处循环农业园,采用循环生产模式,推进各种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分别位于东部新城北部、南部新城南部、登封组团南部和巩义组团东部。

结合文化创意中心的建设,引导建设3处创意农业园,分别位于绿博组团、惠济组团和高新城组团。

规划7处农业示范园,每处集中连片面积在3万亩以上,主要分布于惠济组团北部、东部新城北部、南部新城东部和西部、西部新城北部、新密组团南部和登封组团北部。

第二十七条现代工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发展引导

引导工业向新城、外围组团和新市镇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集中,其中都市核心区(一主三区)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外围组团、新市镇以传统工业为主。在主城的高新城组团、经开区组团和南部新城分别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中心、汽车研发实验中心和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对都市区工业发展提供创新和技术支持。

通过引导工业集聚进园,规划形成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40个工业园区;重点在航空产业集聚区打造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部新城打造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西部新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巩义打造铝精深工产业集群,在新密打造耐材产业集群。建设以汽车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航空产业、铝精深加工和高端耐材为主的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1.汽车与装备制造业

规划建设国家级的汽车与装备制造业基地。其中主城区主要发展汽车整车制造、

13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建筑机械、煤炭机械、纺织机械和交通施工设备等大型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东部新城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加工、农业及食品机械和流通加工制造业;西部新城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和建筑机械制造等。

2.电子信息产业

主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在高新城组团,主要发展网络安全、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系统、通信及导航设备、信息软件等;南部新城主要发展平板显示、数字接收终端产品、数码影像等;东部新城主要发展集成电路、物联网、信息软件、应用电子等。

3.航空产业

规划建设国家级的航空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包括通用航空和公共航空相关的产业,第二产业方面主要是航空飞行器的零部件、仪器仪表的加工制造及维修等产业部类。其中南部新城主要发展公共航空产业,西部新城主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4.新材料

规划建设国家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主城区新材料产业集中在高新城组团,主要发展光电子材料、超硬材料、高档纤维和新型耐火材料;西部新城新材料产业集中在上街绿色新材料园区、荥阳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主要发展绿色新材料、新型铝材等。

5.生物医药

规划两处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主城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在高新城组团,主要发展基因药物、农业新品种选育、生物农药及聚乳酸等生物产品;南部新城主要发展中药创新产品、中药疫苗、道地中药及提纯产品等。

6.非金属制品业

规划引导非金属制品业集聚到巩义民营科技创业园、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区、登封循环经济工业园、超化耐火材料工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中。重点发展新型水泥、新型玻璃等高端具有示范引领性的产业门类,建设国家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7.铝工业

规划引导各铝工业企业集聚到上街铝工业园区、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巩义市工业园、登封市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中。强化煤电铝联营,实现“煤—电—铝—铝精深加工和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的产业链,重点发展航空板带、轨道交通用材、发动机部件等高端产品。

14

文本

8.食品工业

规划重点发展高端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制造等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产业门类。主要在须水-马寨组团和南部新城发展。

9.纺织服装

规划都市区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在主城和南部新城发展,集中在郑州纺织产业园和曲梁纺织产业园。重点发展中高档纺织品和品牌服装,加强创意设计,打造自主品牌。

第二十八条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以中心商务功能区、特色商业街区、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产业集聚区为空间载体,引导现代服务业向都市核心功能区集中。都市区共规划建设11处中心商务功能区、18处特色商业街区、6处大型市场、5处物流园区、5处文化创意中心、3处旅游服务中心、3处游客集散中心和8条品牌旅游线路。

1.金融与商务服务业

规划建设两处金融服务中心,分别位于郑东新区CBD和郑州航空城CBD,CBD 为区域性金融服务主中心,南部新城的金融中心为区域性金融服务次中心。

商务服务业与金融业毗邻分布,落实省政府促进中心商务功能区发展的要求,在都市区三座新城区各规划1处中心商务功能区。其中在郑东CBD及郑州东站区域规划建设区域性商务服务中心;在三处新城各规划建设1处区域性商务服务次中心;在四个外围组团各规划1处城市商务服务中心。

通过都市区金融服务中心和商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资源配置服务中心。

2.商贸物流业

规划区域级商贸中心1处,即二七商贸中心区;市级商贸中心2处。

规划建设17处特色商业街区、6处大型市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5处特色商业街区、3处大型市场;南部新城规划3处特色商业街区、1处大型市场;东部新城规划2处特色商业街区、1处大型市场;西部新城规划3处特色商业街区、1处大型市场;巩义组团规划1处特色商业街区;登封组团规划2处特色商业街区;新密组团规划1处特色商业街区;新郑组团规划1处特色商业街区。

15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6 都市区特色商业街区布局

大型市场布局

规划建设区域级物流中心2处,即南部新城和九龙国际物流中心,市级物流中心3处,即经开区物流中心、南曹乡物流中心和西部须水物流中心。

3.文化创意产业

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艺术创作基地、文化艺术传播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动漫游戏创作中心和研发设计中心五类。规划在绿博组团、登封组团、高新城组团、惠济组团和金水区建设五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8个文化艺术创作基地、12个文化艺术传播中心,13个休闲娱乐中心,3个动漫游戏创作基地,7个研发设计中心等新型文化创意产业。

绿博组团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等为基础,打造成具有文化产业生产功能和展示功能的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集创意、生产、展示、体验于一体;登封组团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基础,打造“禅宗文化+武术产业”的文化旅游新模式;高新城组团以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为核心,发展动漫设计与科技研发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中心;惠济组团以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为基础,打造动漫设计、信息产业与企业总部相结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金水区以金水文化创意园为核心,建造以时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4.旅游业

将都市区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打造为“一带、四区”的文化旅游格局。即:沿黄

文本文化旅游带、都市文化旅游区、黄帝文化旅游区、嵩岳文化旅游区和河洛文化旅游区。

重点打造“黄河”、“黄帝”、“嵩山”、“商都”四个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综合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六大旅游项目,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

规划8条品牌旅游线路,建立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半小时环城游憩带、1小时中原旅游圈。

规划在郑州站、新郑州站、航空港设置三个游客集散中心,引导入市客流快速向各个景点以及周边城市分散。强力打造天中旅游新城、龙湖、绿博三个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接待咨询、信息救援等服务。

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规划目标

构建国家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构筑级别明晰、门类丰富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职能完善、城乡均衡覆盖的基础型服务网络。

第三十条布局原则

采用分级配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综合职能和专项职能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区域级、市级、组团级、片区级、社区级”五个层级,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向各级城市中心集聚。

“都市核心区”层面:以服务中原经济区为主,兼有国家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加强“区域级、市级”建设;完善“组团级、片区级、社区级”服务设施配套。

“外围组团”层面:以服务县(市)区居民为主,兼有为都市区提供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组团级”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片区级、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新市镇”层面:以服务新市镇和周边居民为主,形成“片区级、社区级”两个级别的公共服务体系。

“新型农村社区”层面:以服务农村社区居民为主,配建门类齐全的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采用集中布置形式。

第三十一条规划布局

17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8 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5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2%,人均12.2平方

米。

1.行政办公设施

形成省级、市级、县(市)区级、新市镇四级行政办公中心。

规划省级行政办公中心1处,位于东部新城白沙组团;规划市级行政办公中心1处,位于中心城区西部西流湖地区;规划县(市)区级行政办公中心16处;规划新市镇级行政办公中心26处。老城区行政办公用地以局部调整和优化为主,补充新城区行政办公用地,带动新区发展。

2.文化设施

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构建“区域级、城市级、组团级、片区级、社区级”五级文化设施体系,人均文化设施用地0.8平方米。

规划区域级文化中心1处,位于东部新城白沙组团;完善与建设郑东新区河南省艺术中心、西流湖地区、航空经济示范区文化中心、惠济荥阳故城、上街—荥阳四库一河地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为代表的6处市级文化中心;规划组团级文化中心25处;每3-5万人设置片区文化活动中心1处,每1-1.5万人设置社区文化活动站1处,依据相关标准配置文化康乐设施、老年及青少年文化活动设施等。

3.教育科研设施

打造全国职业教育中心、高等教育基地,人均教育科研用地6.25平方米。

形成高等教育中心2处,即郑东组团龙子湖高校园区、高新城组团以郑州大学为中心的高校集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心4处,分别位于白沙组团、龙湖组团、上街组团以及以武术教育为特色登封组团;规划科技研发中心5处,分别位于白沙组团、航空经济示范区中部组团、老城组团、荥阳组团。

按照“就近入学、均衡覆盖”的原则,依据相关标准配置基础教育设施。

4. 体育设施

以承办全国综合性及国际专项体育赛事为目标,构建“区域级、市级、组团级、片区级、社区级”五级体育设施体系。人均体育用地0.7平方米。

规划区域级体育中心1处,即郑东组团奥体中心;规划市级体育中心6处,分别位于刘集组团、航空经济示范区北部组团、经开区组团的航海路体育馆、西流湖地区、荥阳组团、惠济组团的省体育中心;规划组团级体育中心25处;每3-5万人配建一处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9L889?F88688] 2 0 2 0 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 0 0 8 — 2 0 2 0年)》(以下简称《总规》) 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 4 4 6 . 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怎么确定? 20 2 0年,市域总人口约IoOo万 《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 0 2 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 0 1 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 0 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 38万人;2 0 2 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 0 0 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 8 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 0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 5平方米/ 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 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 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 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 口之家,就是一套1 0 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 《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鲁河、双洎河、颖河、东风渠、西流湖、丁店、唐岗等河湖水体,建设龙湖水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六纵河渠:索须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及其支流十八里河和支流十七里河; 六横河渠:枯河、贾鲁河、贾鲁之河、东风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运河。 两湖泊:指西流湖、龙湖水系; 两湿地:郑州黄河湿地、中牟雁鸣湖湿地。 七中水库:唐岗、丁店、楚楼、河王、常庄、尖岗、后胡; 五小水库:刘沟、郭家嘴、刘湾、小魏庄、曹古寺。 二、城市绿地 1、布局结构

城市规划的主要图纸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 2. 3.附件 (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构成如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包括文本和图纸两大部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的内容要求 (1)总则:制定规划的依据和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2)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a.各种使用性质用地的适建要求; b.建筑间距的规定; c.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的规定; d.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e.容积率奖励和补偿规定; f.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g.有关名词解释; h.其他有关通用的规定。 (3)地块划分以及各地块的使用性质规划控制原则、规划设计要点; (4)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前者是必须遵照执行的,后者是参照执行的。 a.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用地性质; b)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c)建筑控制高度; d)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 e)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 f)交通出入口方位; g)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b.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 a)人口容量(人/hm2); b)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 c)建筑色彩要求; d)其他环境要求。 2.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的内容要求 (1)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 (2)用地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 (3)土地使用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 (4)地块划分编号图,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 (5)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 a.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 b.规划保留建筑; c.公共设施位置; d.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形、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郑州市总体规划.pdf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期限与城市规划区界定 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和《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突出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健康、区域统筹、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

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 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 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富有中原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3、社会发展目标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需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到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300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人。 4、环境友好目标 形成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为标准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 式。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27.9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量较2006年减少40%;单位GDP 能耗水平控制为0.84吨标煤/万元GDP;基本农田控制为28.29万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等于100平方米/人;森林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4平方米/人;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SO2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5%。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乡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市域城乡现代化建设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引导和促进城市规划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2、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预测至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城镇化水

总体规划图则一般要求

4 用地分类和计算 4.1用地分类 4.l.l 针对各地在编制镇规划时,用地的分类和名称不一,计算差异较大,导致数据与指标可比性差,不利于规范规划和管理工作,本标准统一了用地的分类和名称,共分9大类、30小类,这一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1 概念明确、系统性强、易于掌握。 2 既同城市用地分类方法大致相同,又具有镇用地的特点。 3 有利于用地的定量分析,便于制订定额指标。 4 既同国家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的精神一致,又同各地编制的镇规划以及制订的定额指标的分类基本相符。 以下就使用中的几种情况加以说明: 1 土地使用性质单一时,可明确归类。 2 一个单位的用地内,兼有两种以上性质的建筑和用地时,要分清主从关系,按其主要使用性能归类。如工厂内附属的办公、招待所等,则划为工业用地;如中学运动场,晚间、假日为居民使用,仍划为中学用地;又如镇属体育场兼为中小学使用,则划为文体科技用地小类。 3 一幢建筑内具有多种功能,该建筑用地具有多种使用性质时,要按其主要功能的性质归类。 4 一个单位或一幢建筑具有两种使用性质,而不分主次,如在平面上可划分地段界线时分别归类;若在平面上相互重叠,不能划分界线时,要按地面层的主要使用性能,作为用地分类的依据。 为适应镇区规划深度的要求,规定了将9大类用地按项目的功能再划分为30小类。4.1.2 关于用地的分类代号的使用规定。类别代号中的大类以英文同(近)义词的字头表示,小类则在字头右边附加阿拉伯数字表示,供绘制图纸和编制文件时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4.1.3 表4.1.3用地的分类和代号,对各类用地的范围均作了明确规定。现就有关用地分类的一些问题说明如下: 1 关于居住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一的些规范

总体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的地位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具权威的规划,主要作用是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重点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全局的高度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具有政策性引导,又有物质空间的控制。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图 二.规划分析与预测 < 一> .发展背景分析 1?区位分析: 区位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 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所在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土壤区等),人文经济区位(邻近区域的人文经济状况),交通区位(区域连接性),战略区位(长远的全局性部署建设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防安全)进行分析。 2.区位分析的主要方法 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辩证分析,发展分析,双层次模式分析 三.初步方案构思 <一>.分析现状 1.总体布局的分析<1>.城市总体布局是否正确反映城市的性质与特色<2>.城市各功能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他们之间还存在哪些矛盾<3>.城市现状的用地分布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以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2.城市规模的分析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3.交通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 4.生活设施的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生活设施及其他用地在城市各组成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城市各项生活设施是指居民生活所需要的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现有的生活设施的分析主要从他们分布,配套,数量,质量水 平及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加以考虑。 <二>.分析用地用地条件关系到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题目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专业07级城市规划 姓名张永辉 学号 070907236 调研时间 2010年09月03日 2010年09年08日

目录

郑州市郑东新区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一、规划背景与过程 郑州市位于全国经济地 理位置的“中心”,是中国内 陆最大的铁路、公路、电信枢 纽。既有亚洲最大的货运列车 编组站,又有全国最重要的客 运周转中心,京珠、连霍高速 公路在郑州交汇,也是贯通中 国东西、南北的光缆通信枢 纽。郑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 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 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 南省中部偏北,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国家开放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首。 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为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按照1998年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10年)》的要求,郑州市区人口发展长远目标为500—600万,城市化水平达70—80%。目前,郑州中心城区规模偏小,而且受陇海、京广铁路交叉分割,拓展空间受到制约,与近亿人口大省省会城市的地位和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远不相适应,因而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按照21世纪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功能要求对省会郑州总体规划进行完善、修编,这是规划郑东新区的主要背景。在这个前提下,为了保证郑东新区规划体现新世纪、新郑州、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我们于

2008-2020年郑州市总体规划

2008-2020年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怎么确定? 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 《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 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 《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将来怎么发展? 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 郑州未来12年的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增长边界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西至环城高速公路,北至黄河湿地保护区,南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方向主要以东、西、南三个方向为主,北部控制开发建设,保护黄河湿地,提升生态品质。 至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0万人以内;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至201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335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之内。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及成果副本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及成果 1 任务及程序 1.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应是:综合研究市域城镇体系、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1.2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阶段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在收集基础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基础上, 进行分析预测,确定各专业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以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进行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听 取各方意见,提出推荐方案; (3)在总体布局推荐方案基础上提出各专业规划方案; (4)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5)综合、协调总图和各专业规划; (6)制作规划成果,绘制图纸,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7)对成果检查、校对、审核、交付、验收、上报、归档。 2 编制内容 2.1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远期一般为20年.也可根据所在城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期限,与之吻合。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 年。 2.2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 镇发展战略,确定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 域城镇化水平、调整观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 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 防洪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 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划 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进行居住用地分类并确定建设标准,安排居住用地,确定人口容量和 布局结构,进行居住用地配套设施安排; (5)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 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 (6)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结构,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 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示意及用地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 (7)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 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9)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特色研究; (10)确定城市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确定城市环境 卫生设施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11)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规划目标和总 体布局; (12)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 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3)提出旧区改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 的要求和措施; (14)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统筹安排居住、公共设施、 乡镇企业、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农田菜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可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划定绿色空间控制范围; (15)进行城市土地的区位级差分类,并结合近期建设,分析合理开发建 设程序和近期建设可分配土地额度,划定可转让和不可转让用地;

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和城市总体规划。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 要的示意性图纸。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围; 3、原则确定规划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 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6、提出制订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 7、专题研究报告: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视情况选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图纸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 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等。图纸比例为1/10万—1/50万; 2、城市现状示意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围、主要干道、各类保护 区以及主要的基础设施。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3、城市规划示意图,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围,标

注各类主要建设用、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生态和历史文化保 护区、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等。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4、规划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 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的依据; 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3、市(县)域的城镇发展。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目标,预测城市化 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区域性交通设施, 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 的技术政策; 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围,城市发展方针与 战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确定人均用地和其他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 确定规划建设用地围和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 (2)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的划 分,市、区级中心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 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 1.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2.人口素质与人文指标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完善人文指标,不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1)人文指标(至2020年) 教育科技方面:全市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25人;市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60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0%,人均教育设施用地面积4.8~5.5平方米。 医疗卫生方面:市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70人,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张,人均医疗设施用地面积≥0.8平方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人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单位: 为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行业的管理,约束不合理收费和制止不公平价格竞争,促进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现发至各会员单位,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计算和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附:《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二OO四年六月一日 一、2001年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中取消了1993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布的《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放开了规划设计市场。为了规范规划设计市场计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本《意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收取规划设计费的参考依据。

二、参照本《意见》计算规划设计费时,可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地区差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等情况,乘以0.8—1.5的调整系数。 三、外资和中外合资建设项目也可参照国际城市规划计费方法或标准,由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协商确定。 四、本《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计费基于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规划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而制定,如果委托方要求增加或减少内容、深度,计费标准应相应增减。 五、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及地形图(含电子文件),应由委托方提供。如需要由规划设计单位承担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委托方应支付相应费用。 六、规划设计单位应向委托方提供初步方案(含论证材料)15套,规划文本6套,彩色图纸一套。如委托方要求增加份数,则应另行支付成本费。 七、规划文本电子文件及版权归规划设计单位所有。如委托方要求规划设计单位提供电子文件或版权,应支付相应费用。 八、委托方应按进度分期支付城市规划设计费。在规划设计委托合同签定后3日内,支付规划设计费总额的20%作为定金;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3日内,支付40%的规划设计费,提交全部成果时,结清全部费用。 九、本《意见》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负责解释。 一、城市总体规划

(整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完成 郑州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图 【核心提示】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昨日,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

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发展目标咋确定?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郑州将来咋发展?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郑州未来12年的发展方向,以东西南三向为主。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增长边界为:东至京珠高速公路,西至环城高速公路,北至黄河湿地保护区,南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展方向主要以东、西、南三个方向为主,北部控制开发建设,保护黄河湿地,提升生态品质。至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50万人以内;至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00万人左右。至201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335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城市发展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之内。中心城区咋发展?《总规》给出发展定位金水区:综合服务商圈金水区以文化路、经三路和南阳路为轴线,重点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教育科研业和都市型产业;在花园路--文化路--东风路附近建设片区商业服务中心;提升花园路的交通职能,疏解未来郑东新区的交通压力;沿花园路重点发展酒店宾馆等旅游服务职能;沿经三路发展餐饮、酒吧等服务产业;文化路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完善科研教育功能;沿南阳路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搬迁、改造,大力发展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宜于在居住区中发展的都市型工业;依托东风渠、金水河大力建设滨河绿带。●中原区:退二进三规划将强化碧沙岗商业中心为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在航海路和大学路附近建设片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利用建设路一带工业区“退二(产)进三(产)”,建设新型居住区,老居住区和城中村应逐步实行更新改造;在郑新公路以东、京广铁路以西、环城公路以北,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建设市场聚集区;沿伏牛路地区,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充分利用西流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动漫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郑东新区:省级区域服务中心郑东新区将利用地形条件,形成多条水系和大型公共绿地,保证城市洪涝安全;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功能,立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河南省的区域服务中心;北部地区近期建设区级商业服

城市总体规划图则

1、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图纸比例为1/5万—1/20万。 2、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10000—1/25000。小城市可以用1/5000。标注以下内容: (1)、分类划出城市现状各类用地的范围(以大类为主,中类为辅)。 (2)、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 (3)、商务中心区及市、区级中心的位置。 (4)、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范围。 (5)、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的范围。 (6)、园林绿化系统和河、湖水面; (7)、重要的地名和街道的名称; (8)、表现风向、风速、污染系数的风玫瑰。 3、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该绘制城市用地地质评价图。图纸比例应该标明以下内容: (1)、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 (2)、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 (3)、活动性地下断离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 (4)、按照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 (5)、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葬范围; (6)、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 4、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标明行政区划、城镇体系总体布局、交通网络和重要基础设施布局、重要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旅游区布局。 5、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内容和比例同现状图。 6、郊区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图纸应该标明以下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界线; (2)、村镇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等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和控制范围; (3)、对外交通用地及需与城市隔离的市政公用设施、水源抵、危险仓库、火葬场、墓地、垃圾处理消纳地等的布局和控制范围。(4)、农田、菜地、林地、园地、副食品基地和禁止建设的绿色空间的布局和控制范围。 7、近期建设规划图。图纸内容和比例同城市总体规划图。 8、各项专业规划图(均需相应的各项现状图)。 (1)、道路交通规划。标注客运货运、自行车、步行道路的走向、主次干道走向、红线宽度、重要交叉口形式、重要广场、停车厂、公共停车厂的位置和范围,铁路线路及站场、公路及货场、机场、港口、长途气车站等对外交通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2)、给水工程规划。标注水源及水源井、泵房、水厂、贮水池位置,给水分区,输配水干管走向、管径、主要加压站、高位水池规模及位置; (3)、排水工程规划,标注排水分区界线,排水管渠干线位置、走向、管径和出口位置,排水泵站和其它排水建筑物规模位置,污水处理场位置、用地范围。 (4)、供电工程规划。标注供电电源位置和用地范围,变电站位置、名称、电压等级,供电线路走向、的电压等级,供电线路走向、敷设方式,高压走廊用地范围、电压等级; (5)、电信工程规划。标注各种通讯设施为止,通讯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主要邮政布局,收发汛区、微波通道等控制范围; (6)、供热工程规划。标注供热热源位置和用地范围,供热分区、热负荷供热干管只向、管径、敷设方式; (7)、燃气工程规划。标注气源为止,输配干管走向、压力、管径、调压站、贮层站位置和用地范围; (8)、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规划。标注市、区级公共绿地用地范围,苗圃、花圃、专业植物园等绿地范围,防护林带、林地范围,风景名胜区位置和保护范围,河湖水系范围; (9)、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明主要环卫设施的布局和用地范围; (10)、环境保护规划。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图:标明主要污染源分布、主要污染排放单位名称;环境保护规划图标明规划环境标准和环境区分质量要求,治理污染的措施; (11)、防洪规划。标明各类防洪工程设施位置、走向,防洪设防地区范围、洪水流向,排洪设施位置、规模; (12)、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标明防护分区,疏散区位置,贮备设施位置,主要疏散道路以及各类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程位置及范围; (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明文物古迹、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分布、名称和范围,各类保护区的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近期实施保护修整顶目的位置、范围,建筑高度控制范围与要求,以及其它保护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