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讨论会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杜 翔

释义提示语是指用在释义开头提示被释词的性质、来源或用法的词语,在释义行文中起关联作用。本文重点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成语释义中用到的主要提示语,即“比喻”、“形容”、“指”。

吕叔湘先生在《现汉》编写细则中指出:“注解中能不用搭头字眼,尽量不用……比喻义、引申义、专门义与本义分项的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这里的“搭头字眼”即释义提示语。吕先生“非十分必要不用搭头字眼”的观点很重要,换句话说,《现汉》使用释义提示语是有讲究的。本文通过对其成语释义所用提示语的考察,试图总结当初编者于此的良苦用心。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相当多的成语的意义具有字面义和实际含义的两重性,这类情况占了成语中的大多数。由于存在意义的两重性,需要用提示语来关联两层意义。从字面义到实际含义这一词义演变中,基于相似关系而形成的隐喻联想是重要方面。隐喻存在于具有某一相似点的两个不同范畴。隐喻的作用是在人们用语言思考所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时,人们有时会对某些指称较为狭小或专一的词义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觉到这些词义中蕴涵着某种普遍性的意义特征,于是将它们推而广之,移用来表示与之有相似点的、更为广泛的事物。

隐喻运用到成语释义中,提示语通常用“比喻”,用具体的人、物、事来说明抽象道理,即运用隐喻方法和形象思维来沟通两个不同的范畴。如: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也说霁月光风。

如果字面义显豁,不必做出解释,如“过河拆桥”、“过街老鼠”。从字面义到比喻义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于选取相似点的角度不同,一个字面义也可以有几个比喻义,如“光风霁月”,字面义是天气情况,既能用在内心世界,又能用于政治局面。

字面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认为是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比喻义与字面义的词性、行文须一致。这种观点还可商榷。

我们知道,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异”多是推理的出发点,两者间具有焦点性的相似点,映合成功,从而就能帮助人们到达理解隐喻义的彼岸。(王寅,2005)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由于没有现成的词语来表达,基于某种相似性,借用了原先既有词语来做比喻,所陈述的事物所在的是一个范畴,原先既有词语的字面义是另一个范畴,通过矛盾的冲撞,两者间具有焦点性的某种相似性映合成功,并在人们的多次使用中得到不断强化,产生出比喻义。

比喻义的形成过程可图解为:

/比喻义←———————↖

/使用语境(本体不出现)\↑

原先既有词语相似点——→

\字面语义(喻体)/

由于比喻义源于相似性,而选取相似性并不要求与原有词语的结构、行文一致,因此,比喻义与字面义的词性、行文也就不一定一致。如:

【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不枝不蔓】原指莲茎不分枝杈,现比喻文章简洁。

【槁木死灰】枯槁的树干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冷淡,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花好月圆】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的颂词)。

成语释义中另一个常用提示语是“形容”。从《现汉》的释义来看,用“形容”重在描述事物形象、性质、动作等,以点带面,用某些字面义的“点”来带出成语含义的“面”。如:【捶胸顿足】用拳头打胸部,用脚跺地。形容非常焦急、懊丧或极度悲痛的样子。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也说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枪林弹雨】枪支如林,子弹如雨。形容激战的战场:他是个老战士,在~中多次立功。

需要指出的是,“形容”后面的释文既有形容词性的,也有名词性和动词性的,而且往往能够互换。如“捶胸顿足”的释义去掉“的样子”,“枪林弹雨”的释义改为“形容战斗惨烈”,就成为形容词性的了;“前仰后合”的释义加上“的样子”,“热火朝天”的释义改为“形容热烈高涨的场面、情绪或气氛”,就成为名词性的了。总之,用“形容”来提示释义,语义重点是描述事物,在形式上不必一定要求用形容词性的释文。

那么,“形容”和“比喻”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我们知道,“比喻”是用在两个范畴之间的,为了区别于“比喻”,我们假定“形容”限用于同一个范畴内。《现汉》有22个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既用了“比喻”,也用了“形容”,这给我们提供了仔细辨别两者差异的实例。经过查检,其中符合上述假定的有19条:鼻青脸肿、寸步难行、翻江倒海、风刀霜剑、海阔天空、柳暗花明、落花流水、目迷五色、凄风苦雨、入木三分、深藏若虚、石破天惊、数米而炊、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一波三折、莺歌燕舞、众口铄金、捉襟见肘。如:

【鼻青脸肿】鼻子青了,脸也肿了,形容面部被碰伤或打伤的样子。也比喻遭到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风刀霜剑】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数米而炊】比喻做用不着做的琐细小事(见于《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后来也形容人吝啬或生活困窘。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采或事业繁荣兴旺。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

碍、变化很多。

另外还有3个条目,“形容”提示的成语含义跟字面义不属于同一范畴,是例外。

【长袖善舞】《韩非子·五蠹》:……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见于《国语·吴语》),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我们发现,这些条目中的“形容”无一例外地位于“比喻”之后。这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通过“比喻”的关联,这些成语的释义已经实现了两个范畴之间从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这个比喻义后面的另一个语义,照顾实际用法,承接比喻义就顺势选用了“形容”。以上3个例外中,“长袖善舞”和“乘风破浪”的“形容”也可以改为“比喻”。

其实,“比喻”用于说明语义的来源,“形容”用于说明语义的用法,“比喻”和“形容”并不矛盾。对那些使用“比喻”而行文又属于形容词性的释义的提示语换成“形容”,从语感上都顺溜,能说得通,但这种情况下的“比喻”改为“形容”以后,跟原先只用在同一个范畴的“形容”就混同了。因此,我们认为用是否属于同一个范畴来区分“形容”、“比喻”为好,而从《现汉》成语释义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界定大致可以成立。

下面讨论提示语“指”的用法。其实,“指”是一个万能提示语,在被释词与释义之间几乎都能使用,如《现汉》给成语中的难字作注时就用了“指”,如: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来用做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法门”中的“不二”、“法门”需要解释,“不二”和“不是两极端”,“法门”和“修行入道的门径”就是被释词和释义的关系,在行文中就用了“指”来关联。如果“不二”、“法门”分别单立条目,即为:【不二】不是两极端。【法门】修行入道的门径。由于它们采用黑鱼尾号来提示被释词与释义的关系,“指”字就不必用了。

《现汉》在用“指”这个提示语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用“指”是来提示那些还未突破字面义但使用范围有了变化的情况,包括“泛指、特指、也指、原指、后来指、有时也指”等。“指”跟“形容”一样,字面义和实际含义都属于同一个范畴,其中,“形容”强调描述对象的形象生动,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具象的画面,而“指”只是一般性的平实叙述。如:【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淡而无味】指食物淡,没有滋味。比喻事物平淡,不能引起人的兴趣。

【孝子贤孙】孝顺的儿子和有德行的孙子。泛指有孝行的子孙后辈(多用于比喻)。

“呼风唤雨”中为了区别现在常用的比喻义,在“神仙道士的法力”前加上“原指”来限定;“淡而无味”在解释字面义时用了“指”,提示字面义限于食物;“孝子贤孙”从儿子、孙子语义泛化为子孙后辈,用了“泛指”。

“泛指”和“比喻”所提示的语义跟字面义相比,语义范围都扩大了,容易混淆。两者区分的关键点还是看是否属于同一个范畴,“泛指”是在一个语义范畴内从下位义到上位义的变化,而“比喻”是两个语义范畴间语义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变化。如:【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南柯一梦】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见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心有灵犀】唐李商隐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旧说犀牛是灵异的兽,它的角里有一条白纹贯通两端)原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在泛指彼此的心意相通。

以上4例中,前3例符合上文的界定,最后1例的“心有灵犀”中的“泛指”不是承字面义,而是连在比喻义后说,承比喻义而来,表示该比喻义从下位义到上位义的变化,其实仍符合“泛指”的用法。当然,《现汉》个别条目释义提示语的处理可以商榷。如:【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一样。泛指局面错综复杂。

“交界处”是具体的,而“局面”是抽象的,两者属于语义范畴的变化,此处的“泛指”改用“比喻”为宜。

最后,还要交代一下成语释义中没有使用提示语的情况。即字面义就是成语的含义,主要是那些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文言语句,如:“后来居上”、“化险为夷”等。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只需要用现代白话文照字面义解释出来即可,自然不必用提示语。换句话说,是用了零标记的提示语。如:

【后来居上】后起的超过先前的。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参考文献

董秀芳. 词语隐喻义的释义问题. 辞书研究,2005(4)

韩敬体. 词语的比喻用法和比喻义及其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中的处理方式. 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刘大为. 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苏宝荣. “隐喻”认知、词义变化与辞书释义. 辞书研究,2004(1)

苏宝荣. “隐喻类比”和“近义偏移”. 长江学术,2006(2)

苏新春赵翠阳. 比喻义的训释与比喻义的形成——《现代汉语词典》比喻义计量研究之一.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王寅. 认知语言学探索. 重庆出版社2005年

徐志刚. 形容词释义中的“比喻”. 辞书研究,2007(6)

应雨田.《现代汉语词典》某些比喻义献疑.辞书研究,2009(4)

(电子邮箱:duxiang1808@https://www.360docs.net/doc/f06911287.html, 邮编:100732 电话: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