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高中高考数学易错易混易忘题分类汇总及解析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一直以来成为制约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成为学生挥之不去的痛,如何 解决这个问题对决定学生的高考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精心挑选学 生在考试中常见的 66 个易错、易混、易忘典型题目,这些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做到力避偏、怪、 难,进行精彩剖析并配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相应练习,一方面让你明确这样的问题在高考中确实存在, 另一方面通过作针对性练习帮你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助你在高考中乘风 破浪,实现自已的理想报负。 【易错点 1】忽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导致思维不全面。 例1、 设
A ? ? x | x 2 ? 8 x ? 15 ? 0? , B ? ?x | ax ?1 ? 0? ,若 A ? B ? B ,求实数 a 组成的集
合的子集有多少个? 【易错点分析】此题由条件
A ? B ? B 易知 B ? A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但在解题中极易
忽略这种特殊情况而造成求解满足条件的 a 值产生漏解现象。 解析:集合 A 化简得
A ? ?3,5? ,由 A ? B ? B 知 B ? A 故(Ⅰ)当 B ? ? 时,即方程 ax ? 1 ? 0 无
? 1 1 或 。 3 5
解,此时 a=0 符合已知条件(Ⅱ)当 B ? ? 时,即方程 ax ? 1 ? 0 的解为 3 或 5,代入得 a
综上满足条件的 a 组成的集合为 ?0,
? 1 1? , ? ,故其子集共有 23 ? 8 个。 3 5? ?
B时,要树立起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知识点归类点拔】 (1)在应用条件 A∪B=B ? A∩B=A ? A 将集合A是空集Φ的情况优先进行讨论.
(2)在解答集合问题时,要注意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特别是互异性对集合元素的限制。 有时需要进行检验求解的结果是满足集合中元素的这个性质,此外,解题过程中要注意集合语言(数学语 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化如:
A ? ?? x, y ? | x 2 ? y 2 ? 4? ,
2
B?
?? x, y ? | ? x ? 3? ? ? y ? 4?
2
? r2
?
,其中 r
? 0 ,若 A ? B ? ? 求 r 的取值范围。将集合所表达
的数学语言向自然语言进行转化就是:集合 A 表示以原点为圆心以 2 的半径的圆,集合 B 表示以(3,4)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的圆,当两圆无公共点即两圆相离或内含时,求半径 r 的取值范围。思维马上就可利 用两圆的位置关系来解答。此外如不等式的解集等也要注意集合语言的应用。 【练 1】已知集合
A ? ? x | x 2 ? 4 x ? 0? 、 B ? ? x | x 2 ? 2 ? a ? 1? x ? a 2 ? 1 ? 0? ,若 B ? A ,
。答案: a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1 或 a ? ?1 。
【易错点 2】求解函数值域或单调区间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 2、已知
? x ? 2?
2
?
y2 ? 1 ,求 x2 ? y2 的取值范围 4
【易错点分析】此题学生很容易只是利用消元的思路将问题转化为关于 x 的函数最值求解,但极易忽略 x、
y 满足
? x ? 2?
2
y2 ? ? 1 这个条件中的两个变量的约束关系而造成定义域范围的扩大。 4
1

解析:由于
? x ? 2? ?
2
2
y2 y2 ? 1 得(x+2)2=14 4
2
≤1,∴-3≤x≤-1 从而 x +y =-3x -16x-12=
2
2
2
+
28 3
因此当 x=-1 时 x +y 有最小值 1, 当 x=-
8 28 2 2 时, +y 有最大值 x 3 3
。 x +y 的取值范围是[1, 故
2
2
28 3
]
【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理解条件
? x ? 2? ?
2
y2 ? 1对 4
x、y 的限制,
显然方程表示以(-2,0)为中心的椭圆,则易知-3≤x≤-1, ?2 ? 转化为三角最值求解。
y ? 2 。此外本题还可通过三角换元
【练 2】 (05 高考重庆卷)若动点(x,y)在曲线 ()
x2 y 2 ? ? 1 ? b ? 0 ? 上变化,则 x2 ? 2 y 的最大值为 4 b2
? b2 ? b2 ? 4 ? 0 ? b ? 4? b2 ? ? ? 4 ? 0 ? b ? 2? ? 4 (D) 2b (A) ? 4 (B) ? 4 (C) 4 ?2b ? b ? 4 ? ?2b ? b ? 2 ? ? ?
答案:A 【易错点 3】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易漏掉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
例3、
f ? x? ?
a ? 2x ? 1 ?1 是 R 上的奇函数, (1)求 a 的值(2)求的反函数 f ? x ? 1 ? 2x
【易错点分析】求解已知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求解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而出错。 解析: (1)利用
f ? x ? ? f ? ?x ? ? 0 (或 f ? 0? ? 0 )求得 a=1.
2x ?1 1? y x x ,设 y ? f ? x ? ,则 2 ?1 ? y ? ? 1 ? y 由于 y ? 1 故 2 ? , x 2 ?1 1? y
1? x 2 2x ?1 ? 1? x ? ? ?1,1? 所以 f ?1 ? x ? ? log 21? x ? ?1 ? x ? 1? 2 ?1 2x ? 1
(2)由 a
? 1即 f ? x? ?
1? y 1? y
x ? log 2
,而
f ? x? ?
【知识点归类点拔】 (1)在求解函数的反函数时,一定要通过确定原函数的值域即反函数的定义域在反函 数的解析式后表明(若反函数的定义域为 R 可省略) 。 (2)应用
f ?1 (b) ? a ? f (a) ? b 可省略求反函数的步骤,直接利用原函数求解但应注意其自变量和
函数值要互换。 【练 3】(2004 全国理)函数
f ? x ? ? x ? 1 ? 1? x ? 1? 的反函数是()
B、
A、
y ? x2 ? 2x ? 2 ? x ? 1? y ? x2 ? 2x ? x ? 1?
y ? x2 ? 2x ? 2 ? x ? 1?
C、
D、
y ? x2 ? 2x ? x ? 1?
2

答案:B 【易错点 4】求反函数与反函数值错位 例 4、 已知函数 称,则 A、 g
f ? x? ?
1 ? 2x ?1 , 函数 y ? g ? x ? 的图像与 y ? f ? x ? 1?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x 对 1? x
y ? g ? x ? 的解析式为()
? x? ?
3 ? 2x x
B、 g
? x? ?
2? x 1? x
C、 g
? x? ?
1? x 2? x
D、 g
? x? ?
3 2? x
【易错点分析】解答本题时易由
y ? g ? x ? 与 y ? f ?1 ? x ? 1? 互为反函数,而认为 y ? f ?1 ? x ? 1? 的
1 ? 2 ? x ? 1? 1 ? ? x ? 1? ? 3 ? 2x 而错选 A。 x
反函数是
y ? f ? x ? 1? 则 y ? g ? x ? = f ? x ? 1? = ?
f ? x? ?
解析:由
1 ? ? x ? 1? 2 ? x 1 ? 2x 1? x ?1 ?1 得 f ? x? ? 从而 y ? f ? x ? 1? ? 再求 ? 1? x 2? x 2 ? ? ?1? 1 ? x
2? x 。正确答案:B 1? x
y ? f ?1 ? x ? 1? 的反函数得 g ? x ? ?
【知识点分类点拔】函数
y ? f ?1 ? x ? 1? 与函数 y ? f ? x ? 1? 并不互为反函数,他只是表示 f ?1 ? x?
中 x 用 x-1 替代后的反函数值。 这是因为由求反函数的过程来看: 设
y ? f ? x ? 1? 则 f ?1 ? y ? ? x ? 1,
y 故 x ? f ?1 ? y ? ? 1 再将 x、 互换即得 y ? f ? x ? 1? 的反函数为 y ? f ?1 ? x ? ? 1 , y ? f x ? 1? 的 ? 反函数不是
y ? f ?1 ? x ? 1? ,因此在今后求解此题问题时一定要谨慎。
-1 -1
【练 4】 (2004 高考福建卷)已知函数 y=log2x 的反函数是 y=f (x),则函数 y= f (1-x)的图象是()
答案:B 【易错点 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忽视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例5、 判断函数
f ( x) ?
lg ?1 ? x 2 ? x?2 ?2
的奇偶性。
【易错点分析】此题常犯的错误是不考虑定义域,而按如下步骤求解:
f (? x) ?
lg ?1 ? x 2 ? x?2 ?2
? f ? x? 从
3

而得出函数
f ? x ? 为非奇非偶函数的错误结论。
?1 ? x 2 ? 0 ? 解析:由函数的解析式知 x 满足 ?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 ? ?1,0? ? ? 0,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x ? 2 ? ?2 ?
在定义域下
f ? x? ?
lg ?1 ? x 2 ? ?x
易证
f ? ?x ? ? ? f ? x ? 即函数为奇函数。
【知识点归类点拔】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因此在判断 函数的奇偶性时一定要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
f ? x ? 具有奇偶性,则 f ? x ? ? f ? ?x ? 或 f ? x ? ? ? f ? ?x ? 是对定义域内 x 的恒等式。常
常利用这一点求解函数中字母参数的值。 【练 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f ? x ? ? 4 ? x 2 ? x 2 ? 4 ② f ? x ? ? ? x ? 1?
1? x 1? x

f ? x? ?
1 ? sin x ? cos x 1 ? sin x ? cos x
答案:①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②非奇非偶函数③非奇非偶函数 【易错点 6】易忘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关系。从而导致解题过程繁锁。
例6、
函数
f ? x ? ? log 2
2 x ?2 2 x ?1
1 1? ? ?1 ?1 证明 f ? x ? 是奇函数且在 ? x ? ? 或x ? ? 的反函数为 f ? x ? , 2 2? ?
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思维分析】可求 只需研究原函数
f ?1 ? x ? 的表达式,再证明。若注意到 f ?1 ? x ? 与 f ? x ?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f ? x ? 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即可。
?2 x ?1 2 x? 1 2x? 1
解析:
f ? ? x ? ? log2 ?2 x?1 ? log2 2x?1 ? ? log2 2x? 1 ? ? f ? x ? ,故 f ? x ? 为奇函数从而 f ?1 ? x ? 为
? 2x ?1 2 1? ?1 ? ? t ? 1? 在 ? ??, ? ? 和 ? , ?? ? 上均为增函数且 y ? log 2 为增函数, 2x ?1 2x ?1 ? 2? ? 2 ?
奇函数。 又令 t

1? ?1 ? ? f ? x ? 在 ? ??, ? ? 和 ? , ?? ? 上分别为增函数。故 f ?1 ? x ? 分别在 ? 0,??? 和 ? ??,0? 上分别为 2? ? 2 ? ?
增函数。 【知识点归类点拔】对于反函数知识有如下重要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 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且原函数和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和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到换。即
f ?1 (b) ? a ? f (a) ? b 。
e x ? e? x f ( x) ? 2
【练 6】 (99 全国高考题)已知 (1)
,则如下结论正确的是()
4

A、
f ? x ? 是奇函数且为增函数 f ? x ? 是偶函数且为增函数
B、
f ? x?
是奇函数且为减函数
C、
D、
f ? x ? 是偶函数且为减函数
答案:A (2) (2005 天津卷) 设
?1 则使 f ? x ? ? 1 成立的 x 的 f ?1 ? x ? 是函数 f ? x ? ? 1 ? a x ? a? x ? ? a ? 1? 的反函数,
2
取值范围为()A、 (
a ?1 , ??) 2a
2
B、 ( ??,
a2 ? 1 ) 2a
C、 (
a2 ? 1 , a) 2a
D、 ( a, ??)
2 答案:A ( a ? 1 时, f ? x ? 单调增函数,所以 f ?1 ? x ? ? 1 ? f ? f ?1 ? x ? ? ? f ?1? ? x ? f ?1? ? a ? 1 .) 2a
【易错点 7】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要从定义出发,注意步骤的规范性及树立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 7、试判断函数
f ? x ? ? ax ?
b ? a ? 0, b ? 0 ? 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x
【易错点分析】在解答题中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依据函数的性质解答。特别注意定义
x1 ? D, x2 ? D f ? x1 ? ? f ? x2 ? ? f ? x1 ? ? f ? x2 ?? 中的 x1 , x2 的任意性。以及函数的单调区间必是
函数定义域的子集,要树立定义域优先的意识。 解析:由于
f ? ?x ? ? ? f ? x ? 即函数 f ? x ? 为奇函数,因此只需判断函数 f ? x ? 在 ? 0,??? 上的单调性
x1 ? x2 ? 0

即可。设
f ? x1 ? ? f ? x2 ? ? ? x1 ? x2 ?
ax1 x2 ? b x1 x2
由于
x1 ? x2 ? 0
故当
? b ? x1 , x2 ? ? , ? ?? ? a ? ? ?
函数

? b ? , ? ? ? 上增函数,同理可证 f ? x1 ? ? f ? x2 ? ? 0 ,此时函数 f ? x ? 在 ? ? a ? ? ?
? ? b ? b? f ? x ? 在 ? 0, ? 上为减函数。又由于函数为奇函数,故函数在 ? ? , 0? 为减函数,在 ? ? a ? a? ? ? ? ?
? ? ? b? b? ? b ? ??, ? ? 为增函数。综上所述:函数 f ? x ? 在 ? ??, ? ?和? ? ? ? ? ? a , ? ? ? 上分别为增函数,在 ? a? a? ? ? ? ? ? b? ? b ? ? 0, ? 和 ? ? , 0 ? 上分别为减函数. ? a? ? a ? ? ? ? ?
【知识归类点拔】 (1)函数的单调性广泛应用于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参数的范围、最值等问题中,应 引起足够重视。 (2)单调性的定义等价于如下形式:
f ? x ? 在 ? a, b? 上是增函数 ?
f ? x1 ? ? f ? x2 ? ? 0 , f ? x? 在 x1 ? x2
? a, b? 上是减函数 ?
f ? x1 ? ? f ? x2 ? ? 0 ,这表明增减性的几何意义:增(减)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两 x1 ? x2
5


? x , f ? x ?? , ? x , f ? x ?? 连线的斜率都大于(小于)零。
1 1 2 2
(3)
f ? x ? ? ax ?
b ? a ? 0, b ? 0 ? 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要引起重视并注意应用。但注意本题中不 x
能说
? b? f ? x ? 在 ? ??, ? ?? ? a? ? ?
? b ? ? b? ? b ? , ? ? ? 上为增函数, ? 0, 在 ? ? ? ? ? , 0 ? 上为减函数,在叙 ? a ? ? a? ? a ? ? ? ? ? ? ?
f ? x ? ? ax ? 1? x ? a ? 0 ? (1)用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函数 f ? x ? 在 ax
述函数的单调区间时不能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 【练 7】 (1) (潍坊市统考题)
(2)设 f ? x ? 在 0 ? x ? 1 的最小值为 g ? a ? ,求 y ? g ? a ? 的解析式。 ?0,??? 上的单调性。
? 1 ?2 ? ? a ? 1? ?1 ? ? 1? 答案: (1)函数在 ? , ?? ? 为增函数在 ? 0, ? 为减函数。 (2) y ? g ? a ? ? ? a ?a ? ? a? ?a ? 0 ? a ? 1? ?
(2) (2001 天津) a 设
? 0 且 f ? x? ?
ex a ? a ex
为 R 上的偶函数。1) a 的值 试判断函数在 ( 求 (2)
?0,???
上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答案: (1) a
? 1 (2)函数在 ? 0,??? 上为增函数(证明略)
【易错点 8】在解题中误将必要条件作充分条件或将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误作充要条件使用,导致错误 结论。 例 8、 (2004 全国高考卷)已知函数 【易错点分析】
f ? x ? ? ax3 ? 3x2 ? x ?1 上是减函数,求 a 的取值范围。
f ? ? x ? ? 0 ? x ? ? a, b ?? 是 f ? x ? 在 ? a, b ? 内单调递减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在解题过程 f ? x ? ? ?x3 在 R 上递减,但 f ? ? x ? ? ?3x2 ? 0 。 f ? ? x? ? 3 a 2 ? 6 x 1( 1 ) 当 f ? ? x ? ? 0 时 , f ? x ? 是 减 函 数 , 则 x ?
解 得
中易误作是充要条件,如 解析:求函数的导数
?a ? 0 f ? ? x? ? 3 a 2 ? 6 x 1 ? 0 x? ?R故 ? x ? ? ?? ? 0
3 3 2
a ? ?3
。( 2 ) 当
a ? ?3
时 ,
1? 8 ? (3)当 a ? ?3 时, f ? x ? ? ?3x ? 3x ? x ? 1 ? ?3 ? x ? ? ? 易知此时函数也在 R 上是减函数。 3? 9 ?
在 R 上存在一个区间在其上有 的取值范围是
f ? ? x ? ? 0 ,所以当 a ? ?3 时,函数 f ? x ? 不是减函数,综上,所求
a
? ??, ?3? 。
其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现以增函数为例来说明: f ?( x) ? 0 ① f ? x ? 可导,
【知识归类点拔】 若函数
6


f (x) 为增函数的关系: f ?( x) ? 0 能推出 f (x)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 f ( x) ? x 3 在
(??,??) 上 单 调 递 增 , 但 f ?( x) ? 0 , ∴ f ?( x) ? 0 是 f (x) 为 增 函 数 的 充 分 不 必 要 条 件 。 ② f ?( x) ? 0 时, f ?( x) ? 0 与 f (x) 为增函 数的关 系 :若 将 f ?( x) ? 0 的根作 为分界 点,因 为规定 f ?( x) ? 0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 f (x)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 f ?( x) ? 0 。∴当 f ?( x) ? 0 时, f ?( x) ? 0 是 f (x)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f ?( x) ? 0 与 f (x) 为增函数的关系: f (x) 为增函数, ③
一定可以推出
f ?( x) ? 0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 f ?( x) ? 0 ,即为 f ?( x) ? 0 或 f ?( x) ? 0 。当函数在 f ?( x) ? 0 ,则 f (x)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 f ?( x) ? 0 是 f (x) 为增函数的
某个区间内恒有
必要不充分条件。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 三个关系,用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 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因此本题在第一步后再对 a 维的严密性。 【练 8】 (2003 新课程)函数 (1) A、 b
? ?3 和 a ? ?3 进行了讨论,确保其充要性。在解题中误将必要条件作充分条
件或将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误作充要条件使用而导致的错误还很多,这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思
y ? x2 ? bx ? c ? x? ? 0, ???? 是是单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
D、 b
?0
B、 b
?0
C、 b
?0
?0
答案:A (2) 是否存在这样的 K 值, 使函数 上递增? 答案: k 在
f ? x ? ? k 2 x4 ?
2 3 1 x ? kx 2 ? 2 x ? 在 ?1, 2 ? 上递减, ? 2,??? 在 3 2
?
1 。 (提示据题意结合函数的连续性知 f ? ? 2? ? 0 ,但 f ? ? 2? ? 0 是函数在 ?1, 2 ? 上递减, 2
) ? 2,??? 上递增的必要条件,不一定是充分条件因此由 f ? ? 2? ? 0 求出 K 值后要检验。
【易错点 9】应用重要不等式确定最值时,忽视应用的前提条件特别是易忘判断不等式取得等号时的变量 值是否在定义域限制范围之内。 例 9、 已知:a>0 , b>0 , a+b=1,求(a+
1 a
) +(b+
2
1 b
) 的最小值。
2
错解 :(a+ 值是 8
1 a
) +(b+
2
1 b
) =a +b +
2
2
2
1 1 + a2 b2
+4≥2ab+
2 ab
+4≥4
ab ?
1 1 +4=8∴(a+ a ab
) +(b+
2
1 b
) 的最小
2
【易错点分析】 上面的解答中,两次用到了基本不等式 a +b ≥2ab,第一次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a=b= 二次等号成立的条件 ab=
2
2
1 2
,第
1 ab
,显然,这两个条件是不能同时成立的。因此,8 不是最小值。
7

解析:原式= a +b +
1 1 1 1 1 1 2 + 2 +4=( a +b )+( 2 + 2 )+4=[(a+b) -2ab]+ [( + ) ]+4 2 a b ab a b a b 1 a?b 1 1 1 1 1 =(1-2ab)(1+ 2 2 )+4 由 ab≤( )= 得:1-2ab≥1- = ,且 2 2 ≥16,1+ 2 2 ≥17 2 4 2 2 a b a b a b 1 25 1 1 1 25 ∴原式≥ 317+4=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a+ ) +(b+ ) 的最小值是 。 2 2 2 a b 2
2 2 2 2 2 2 2 2 2
【知识归类点拔】在应用重要不等式求解最值时,要注意它的三个前提条件缺一不可即“一正、二定、三 相等” ,在解题中容易忽略验证取提最值时的使等号成立的变量的值是否在其定义域限制范围内。 【练 9】 全国卷文 22 理 22) 乙两地相距 s km ,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 (97 甲、 速度不得超过 c km/h , 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 v(km/h)的平 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 b;固定部分为 a 元。 (1) (2) 把全程运输成本 y(元)表示为速度 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答案为: (1) y
?
s a ? bv 2 ? a ? ? 0 ? v ? c ?(2)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当 b v
≤c 时, 行驶速度 v=
a b


a >c 时,行驶速度 v=c。 b
【易错点 10】在涉及指对型函数的单调性有关问题时,没有根据性质进行分类讨论的意识和易忽略对数函 数的真数的限制条件。 例 10、是否存在实数 a 使函数 明理由。 【易错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易忽略对数 函数的真数大于零这个限制条件而导致 a 的范围扩大。 解析:函数
f ? x ? ? log a ax
2
?x

? 2, 4? 上是增函数?若存在求出 a 的值,若不存在,说
f ? x ? 是由 ? ? x ? ? ax2 ? x 和 y ? loga? ? x? 复合而成的,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方
f ? x ? ? log a ax
2
法(1)当 a>1 时,若使
?x

? 2, 4? 上是增函数,则 ? ? x? ? ax2 ? x 在 ? 2, 4? 上是增函
2
?1 ? ?2 ax 数且大于零。故有 ? 2a 解得 a>1。 (2)当 a<1 时若使 f ? x ? ? log a ?? ? 2 ? ? 4a ? 2 ? 0 ?
2
?x

? 2, 4? 上是增
?1 ? ?4 函数,则 ? ? x ? ? ax ? x 在 ? 2, 4? 上是减函数且大于零。 ? 2a 不等式组无解。综上 ?? ? 4 ? ? 16a ? 4 ? 0 ?
所述存在实数 a>1 使得函数
f ? x ? ? log a ax
2
?x

? 2, 4? 上是增函数
【知识归类点拔】要熟练掌握常用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如: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一次项系数的符号,二 次函数的单调性决定于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及对称轴的位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决定于其底数的 范围 (大于 1 还是小于 1) 特别在解决涉及指、 , 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时要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对 数型函数还要注意定义域的限制) 。 8

【练 10】 (黄岗三月分统考变式题)设 a (1) 间。 答案:当 0
? 0 ,且 a ? 1 试求函数 y ? loga 4 ? 3x ? x2 的的单调区
3? 3? ? ?3 ? ? ? a ? 1 ,函数在 ? ?1, ? 上单调递减在 ? , 4 ? 上单调递增当 a ? 1 函数在 ? ?1, ? 上单调 2? 2? ? ?2 ? ?
递增在
?3 ? ? 2 , 4 ? 上单调递减。 ? ?
1 f ? x ? ? log a ? x3 ? ax ? ? a ? 0, a ? 1? 在区间 (? ,0) 内单调递增,则 a 的 2 3 9 9 B、 [ ,1) C、 ( , ??) D、 (1, ) 4 4 4
(2) (2005 高考天津)若函数 取值范围是()A、 [ 答案: (记 g B.
1 ,1) 4
则 要使得 f ? x ? 是增函数, 则需有 g ' ? x ? ? 0 ? x ? ? x3 ? ax , g ' ? x ? ? 3x2 ? a 当 a ? 1 时,
2
3 ? 1? 恒成立,所以 a ? 3 ? ? ? ? .矛盾.排除 C、D 当 0 ? a ? 1 时,要使 2? 4 ?
成立,所以 a ? 3 ? ? ? ? .排除 A) 4 ? 2? 【易错点 11】 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 1?
2
f ? x ? 是函数,则需有 g ' ? x ? ? 0 恒
3
1 2 求 sin y ? cos x 的最大值 3 1 【易错点分析】此题学生都能通过条件 sin x ? sin y ? 将问题转化为关于 sin x 的函数,进而利用换 3 元的思想令 t ? sin x 将问题变为关于 t 的二次函数最值求解。但极易忽略换元前后变量的等价性而造成
例 11、已知 sin
x ? sin y ?
错解, 解 析 : 由 已 知 条 件 有 sin
y?
?
2 ? sin x ? 1 3
, 而
1 1 ? sin x 且 sin y ? ? sin x ? ? ?1,1? ( 结 合 sin x ? ??1,1? ) 得 3 3 1 2 2 令 s i yn ? c o= s ? sin x ? cos2 x = ? sin 2 x ? sin x ? x 3 3

2 2? 2 ? ? 2 ? t ? sin x ? ? ? t ? 1? 则 原 式 = t 2 ? t ? ? ? ? t ? 1? 根 据 二 次 函 数 配 方 得 : 当 t ? ? 3 3? 3 ? ? 3 ? sin x ? ? 2 3
时,原式取得最大值
4 9

【知识点归类点拔】“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 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 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 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 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 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 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练 11】 (高考变式题)设 a>0,000 求 f(x)=2a(sinx+cosx)-sinx2cosx-2a 的最大值和 (1)
2
9

最小值。
答案:f(x)的最小值为-2a -2
2
?1 2 ) ? (0 ? a ? 1 ?2 2 2 a- ,最大值为 ? 2 1 2 ? 2 ?? 2a ? 2 2 a ? 2 ( a ? 2 ) ?
(2)不等式 x >ax+ 答案: a
3 的解集是(4,b),则 a=________,b=_______。 2
1 ? , b ? 36 (提示令换元 x ? t 原不等式变为关于 t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2, b 8
?
?)
【易错点 12】已知 Sn 求 an 时, 易忽略 n=1的情况. 例 12、 (2005 高考北京卷)数列 (1)求 a2 , a3 , a4 的值及数列 ?an ? 前 n 项和 sn 且 a1 ? 1, an?1 ? 3 sn 。
1
?an ? 的通项公式。
【易错点分析】此题在应用 s n 与 an 的关系时误认为 an 的情况的验证。易得出数列
? sn ? sn?1 对于任意 n 值都成立,忽略了对 n=1
?an ? 为等比数列的错误结论。
解析:易求得
1 4 16 1 1 a2 ? , a3 ? , a4 ? 。 由 a1 ? 1, an ?1 ? sn 得 an ? sn ?1 ? n ? 2 ? 故 3 9 27 3 3 1 1 1 4 1 an ?1 ? an ? sn ? sn ?1 ? an ? n ? 2 ? 得 an ?1 ? an ? n ? 2 ? 又 a1 ? 1 ,a2 ? 故该数列从第 3 3 3 3 3
?1? n ? 1? ? 二项开始为等比数列故 an ? ? 1 4 n ? 2 。 ? ? ? n ? 2? ? ? ? ?3 ? 3 ?
【知识点归类点拔】对于数列 an 与 s n 之间有如下关系: an
? s1 ? n ? 1? ? ?? 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 sn ? sn ?1 ? n ? 2 ? ? ?
可以已知 s n 求 an 。 但注意只有在当 a1 适合 an 的形式。 【练 12】 (2004 全国理) 已知数列 则数列
? sn ? sn?1 ? n ? 2? 时两者才可以合并否则要写分段函数
?an ? 满足 a1 ? 1, an ? a1 ? 2a2 ? 3a3 ? ?? ? n ? 1? an?1 ? n ? 2?

?an ? 的通项为
?1? n ? 1? ? 答案: (将条件右端视为数列 ?nan ? 的前 n-1 项和利用公式法解答即可) an ? ? n ! ? ? n ? 2? ?2
【易错点 13】利用函数知识求解数列的最大项及前 n 项和最大值时易忽略其定义域限制是正整数集或其子 集(从 1 开始) 10

例 13、等差数列
?an ? 的首项 a1 ? 0 ,前 n 项和 sn ,当 l ? m 时, sm ? sl 。问 n 为何值时 sn 最大?
【易错点分析】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是关于 n 的二次函数,可将问题转化为求解关于 n 的二次函数的最大 值,但易忘记此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为正整数集这个限制条件。
解析:由题意知 s n =
f ? n ? ? na1 ?
n ? n ? 1? 2
d?
d 2 ? d? n ? ? a1 ? ? n 此函数是以 2 2? ?
n 为变量的二次函
数,因为 a1
? 0 ,当 l ? m 时, sm ? sl 故 d ? 0 即此二次函数开口向下,故由 f ?l ? ? f ? m? 得当

x?
当l
l?m 2
f ? x ? 取得最大值,但由于 n ? N ? ,故若 l ? m 为偶数,当 n ?
l ? m ?1 时 s n 最大。 2
l?m 2
时, s n 最大。
? m 为奇数时,当 n ?
【知识点归类点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 n 项和公式都可视为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其子集(从 1 开始)上 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树立函数思想及观点应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特别的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 式是关于 n 的二次函数且没有常数项, 反之满足形如 sn
? an2 ? bn 所对应的数列也必然是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此时由
sn ? s ? ? an ? b 知数列中的点 ? n, n ? 是同一直线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此外形如 n ? n?
前 n 项和 sn
? can ? c 所对应的数列必为一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练 13】 (2001 全国高考题)设 结论错误的是()A、 d
?an ? 是等差数列, sn 是前 n 项和,且 s5 ? s6 , s6 ? s7 ? s8 ,则下列
D、 s 6 和 s 7 均为 s n 的最大值。
? 0 B、 a7 ? 0 C、 s9 ? s5
答案:C(提示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关于 n 的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再结合单调性解答) 【易错点 14】解答数列问题时没有结合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答使解题思维受阻或解答过程繁琐。 例 14、已知关于的方程 x
2
? 3x ? a ? 0 和 x2 ? 3x ? b ? 0 的四个根组成首项为
3 4
的等差数列,求
a ? b 的值。
【思维分析】注意到两方程的两根之和相等这个隐含条件,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明确等差数列中的项是如 何排列的。 解析:不妨设
3 4
是方程 x
2
? 3x ? a ? 0 的根,由于两方程的两根之和相等故由等差数列的性质知方程
2 x 2 ? 3x ? a ? 0 的另一根是此等差数列的第四项, 而方程 x ? 3x ? b ? 0 的两根是等差数列的中间两
项,根据等差数列知识易知此等差数列为:
27 35 31 3 57 9 ,b ? , , 故a ? 从而 a ? b = 。 16 16 8 4 4, 4 4
【知识点归类点拔】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是数列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解题中充分运用数列的性 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等差数列
?an ?,若 n ? m ? p ? q ,则 an ? am ? a p ? aq ;
11

对于等比数列
?an ?,若 n ? m ? u ? v ,则 an ? am ? au ? av ;若数列 ?a n ?是等比数列, S n 是其前 n
*
项的和, k ? N ,那么 S k , S 2k ? S k , S 3k ? S 2k 成等比数列;若数列 项的和, k
?an ? 是等差数列, S n 是其前 n
? N * ,那么 S k , S 2k ? S k , S 3k ? S 2 k 成等差数列等性质要熟练和灵活应用。
2
【练 14】 (2003 全国理天津理)已知方程 x 为
? 2 x ? m ? 0 和 x 2 ? 2 x ? n ? 0 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
B、
1 4
的等差数列,则
m?n
=()
A、1
3 4
C、
1 2
D、
3 8
答案:C 【易错点 15】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1的情况 例 15、数列 {an } 中, a1 (I)求使 an an?1
? 1 , a2 ? 2 ,数列 {an ? an?1} 是公比为 q ( q ? 0 )的等比数列。
(II)求数列 {an } 的前 2 n 项的和 S 2 n . ? an?1an?2 ? an?2 an?3 成立的 q 的取值范围;
【易错点分析】对于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易忽略公比 q=1 的特殊情况,造成概念性错误。再者学生没有从 定义出发研究条件数列 {an
? an?1} 是公比为 q ( q ? 0 )的等比数列得到数列奇数项和偶数项成等比数
列而找不到解题突破口。使思维受阻。 解: (I)∵数列 {an 由 an an?1
? an?1}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an?1an?2 ? an an?1q , an?2 an?3 ? an an?1q 2 ,
? an?1an?2 ? an?2 an?3 得 an an?1 ? an an?1q ? an an?1q 2 ? 1 ? q ? q 2 ,即
1? 5 2

,解得 0 ? q ? q2 ? q ?1 ? 0 ( q ? 0 )
(II) 由数列 {an
? an?1}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得
a n?1 a n ? 2 a ? q ? n? 2 ? q ,这表明数列 {an } 的 a n a n?1 an
? 1 , a2 ? 2 ,∴当 q ? 1 时,
所有奇数项成等比数列,所有偶数项成等比数列,且公比都是 q ,又 a1
S 2 n ? a1 ? a2 ? a3 ? a4 ? ? ? a2n?1 ? a2n ? (a1 ? a2 ? a3 ? ? ? an ) ? (a2 ? a4 ? a6 ? ? ? a2n )
a1 (1 ? q n ) a2 (1 ? q n ) 3(1 ? q n ) ,当 q ? 1 时, ? ? ? 1? q 1? q 1? q
S 2 n ? a1 ? a2 ? a3 ? a4 ? ? ? a2n?1 ? a2n ? (a1 ? a2 ? a3 ? ? ? an ) ? (a2 ? a4 ? a6 ? ? ? a2n )
12

? (1 ? 1 ? 1 ? ? ? 1) ? (2 ? 2 ? 2 ? ? ? 2) ? 3n .
【知识点归类点拔】本题中拆成的两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其中
a n ?2 ? q 是解题的关键,这种给出数列 an
的形式值得关注。另外,不要以为奇数项、偶数项都成等比数列,且公比相等,就是整个数列成等比数列, 解题时要慎重, 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进行观察就得出正确结论.对等比数列的求和一定要注意其公比为 1 这种 特殊情况。高考往往就是在这里人为的设计陷阱使考生产生对现而不全的错误。 【练 15】 (2005 高考全国卷一第一问)设等比数列 围。 答案:
?an ? 的公比为 q,前 n 项和 sn ? 0 (1)求 q 的取值范
? ?1,0? ? ?0, ???
【易错点 16】在数列求和中对求一等差数列与一等比数列的积构成的数列的前 n 项和不会采用错项相减法 或解答结果不到位。 例 16、(2003 北京理)已知数列 . (1)求数列
?an ? 是等差数列,且 a1 ? 2, a1 ? a2 ? a3 ? 12
?an ? 的通项公式(2)令 bn ? an xn ? x ? R? 求数列 ?bn ? 前项和的公式。 ?an ? 的通项公式再由数列 ?bn ? 的通项公式分析可知数列 ?bn ? 是一
【思维分析】本题根据条件确定数列
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构成的“差比数列” ,可用错项相减的方法求和。 解析: (1)易求得 an (2)由(1)得 bn
? 2n
? 2nxn 令 sn ? 2 x ? 4 x 2 ? 6 x3 ? ? ? 2nx n (Ⅰ)则
(注意错过一位再相减)得 xsn ? 2x2 ? 4x3 ? ?? 2 ? n ? 1? xn ? 2nxn?1 (Ⅱ)用(Ⅰ)减去(Ⅱ)
?1 ? x? sn ? 2x ? 2x
2
? 2x ? ?? 2x ? 2nx
3 n
n?1
n ? 2 ? x ?1 ? x ? ? 当 x ? 1 sn ? ? nx n?1 ? 当 1? x ? 1? x ? ? ?
x ? 1 时 sn ? 2 ? 4 ? 6 ? ? ? 2n ? n ? n ? 1?
综上可得:
n ? 2 ? x ?1 ? x ? ? 当 x ? 1 sn ? ? nx n?1 ? 当 x ? 1 时 sn ? 2 ? 4 ? 6 ? ? ? 2n ? n ? n ? 1? 1? x ? 1? x ? ? ?
【知识点归类点拔】一般情况下对于数列
?cn ? 有 cn ? an bn 其中数列 ?an ? 和 ?bn ? 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
比数列,则其前 n 项和可通过在原数列的每一项的基础上都乘上等比数列的公比再错过一项相减的方法来 求解,实际上课本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就是这种情况的特例。 【练 16】 (2005 全国卷一理)已知 求数列 ?an ? 的 un ? an ? an?1b ? an?2b2 ? ? ? abn?1 ? bn ? n ? N ? , a ? 0, b ? 0 ? 当 a ? b 时,
13

前 n 项和 s n
答案: a
? 1 时 sn
? n ? 1? a n?2 ? ? n ? 2 ? a n?1 ? a 2 ? 2a ? 当 a ? 1 时 sn 2 ?1 ? a ?
?
n ? n ? 3? 2
.
【易错点 17】不能根据数列的通项的特点寻找相应的求和方法,在应用裂项求和方法时对裂项后抵消项的 规律不清,导致多项或少项。 例 17、求 S n
1 1 1 1 ? ??? . ? ? 1 1? 2 1? 2 ? 3 1? 2 ? 3 ??? n
【易错点分析】本题解答时一方面若不从通项入手分析各项的特点就很难找到解题突破口,其次在裂项抵 消中间项的过程中,对消去哪些项剩余哪些项规律不清而导致解题失误。 解:由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得 1 ? 2 ? 3 ? ? ? n
?
n(n ? 1) 2
,∴
1 1 1 1 2 1 1 ?, , ?, , ? ? 2( ? ) ,n 取 1 ,2 ,3 , 就分别得到 , 1 1? 2 1? 2 ? 3 1 ? 2 ? 3 ? ? ? n n(n ? 1) n n ?1
∴ Sn
? 2(1 ? 1 ) ? 2( 1 ? 1 ) ? 2( 1 ? 1 ) ? ? ? 2( 1 ? 1 )
2 2 3 3 4 n n ?1
? 2(1 ?
1 2n )? . n ?1 n ?1
【知识归类点拔】 “裂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每个分式的分子相同;二是每项的分母都是两个数(也可三 个或更多)相乘,且这两个数的第一个数是前一项的第二个数,如果不具备这些特点,就要进行转化。同 是要明确消项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剩余项是前后对称的。常见的变形题除本题外,还有其它形式,例如:求
1 1 1 1 ? 2 ? 2 ??? 2 ,方法还是抓通项,即 1 ?2 2 ?4 3 ?6 n ? 2n
2
1 1 1 1 1 ? ? ( ? ) ,问题会很容易解决。另外还有一些类似“裂项法”的题目, n ? 2n n(n ? 2) 2 n n ? 2
2
如: a n
?
1 n ? n ?1
,求其前 n 项和,可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解决。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
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
【练 17】 (2005 济南统考)求和 S n
?
22 ? 1 42 ? 1 62 ? 1 (2n) 2 ? 1 + 2 + 2 +?+ . 22 ? 1 4 ?1 6 ? 1 (2n) 2 ? 1
答案: S n
1 1 1 1 1 1 1 1 2n ? 1? ? ?1? ? ?1? ? ? ? ? 1? ? =n ? . 1 3 3 5 5 7 2n ? 1 2n ? 1 2n ? 1
【易错点 18】易由特殊性代替一般性误将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或充要条件使用,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 例 18、 (2004 年高考数学江苏卷,20)设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 3 (Ⅰ)若首项 a1 ? ,公差 d ? 1 ,求满足 S 2 ? (S k ) 2 的正整数 k; 2 k (Ⅱ)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an},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有 S 时极易根据条件“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有 S
k2
? (S k ) 2 成立.
【易错点分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基本知识, 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第(Ⅱ)
k2
? (S k ) 2 成立”这句话将 k 取两个特殊值确定出等差数
列的首项和公差,但没有认识到求解出的等差数列仅是对已知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条件成立 14

的充分条件。还应进一步的由特殊到一般。 解: (I)当 a1 由S
?
3 n(n ? 1) 3 n(n ? 1) 1 2 , d ? 1 时 S n ? na1 ? d ? n? ? n ?n 2 2 2 2 2
1 4 1 k ? k 2 ? ( k 2 ? k ) 2 ,即 2 2
n2
k2
? (S k ) 2 , 得
1 k 3 ( k ? 1) ? 0 又 k ? 0, 所以k ? 4 . 4
(II)设数列{an}的公差为 d,则在 S
? (S n ) 2 中分别取 k=1,2,得
?a1 ? a12 , ? (1) 即? 4?3 2 ?1 2 d ? (2a1 ? d) ?4a1 ? (2) 2 2 ? 由(1)得 a1 ? 0或a1 ? 1. 当 a1 ? 0时, 代入(2)得 d ? 0或d ? 6, 2 若 a1 ? 0, d ? 0, 则an ? 0, S n ? 0, 从而S k ? (S k ) 成立 , ?S1 ? ( S1 ) 2 ? , ? ?S 4 ? ( S 2 ) 2 ?
若 a1 若 a1
2 ? 0, d ? 6, 则an ? 6(n ? 1),由S3 ? 18, (S3 ) 2 ? 324, S n ? 216 s9 ? (S3 ) , 故所得 知
数列不符合题意.当 a1
? 1时, 代入(2)得
4 ? 6d ? (2 ? d ) 2 , 解得d ? 0或d ? 2
? 1, d ? 0, 则an ? 1, Sn ? n, 从而Sk 2 ? (Sk ) 2 成立;
若 a1 ? 1, d ? 2, 则an ? 2n ? 1, S n ? 1 ? 3 ? ? ? (2n ? 1) ? n 2 , 从而S ? (S n ) 2 成立 . 综上,共有 3 个满足条件的无穷等差数列: ①{an} : an=0,即 0,0,0,?;②{an} : an=1,即 1,1,1,?; ③{an} : an=2n-1,即 1,3,5,?, 【知识点归类点拔】事实上, “条件中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 k 都有 S
k2
? (S k ) 2 成立.”就等价于关于 k 的方
程的解是一切正整数又转化为关于 k 的方程的各项系数同时为零,于是本题也可采用这程等价转化的思想 解答,这样做就能避免因忽视充分性的检验而犯下的逻辑错误。在上述解法中一定要注意这种特殊与一般 的关系。 【练 18】 (2000 全国)已知数列 (1)
?cn ? ,其中 cn ? 2n ? 3n ,且数列 ?cn?1 ? pcn ? 为等比数列.求常数 p
答案:p=2 或 p=3(提示可令 n=1,2,3 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建立关于 p 的方程,再说明 p 值对任意自然数 n 都成立) 【易错点 19】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尤其 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例 19、已知双曲线 x
2
? y 2 ? 4 ,直线 y ? k ? x ? 1? ,讨论直线与双曲线公共点的个数
【易错点分析】讨论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一般将直线与曲线的方程联立,组成方程组,方程组有几解, 则直线与曲线就有几个交点,但在消元后转化为关于 x 或 y 的方程后,易忽视对方程的种类进行讨论而 主观的误认为方程就是二次方程只利用判别式解答。 解析: 联立方程组 ? 即k
? y ? k ? x ? 1? ? 2 2 2 2 2 消去 y 得到 ?1 ? k ? x ? 2k x ? k ? 4 ? 0(1) 1 ? k ? 0 时, 当 2 2 ?x ? y ? 4 ?
? ?1 ,方程为关于 x 的一次方程,此时方程组只有解,即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2)当
?1 ? k 2 ? 0 2 3 ? 时即 k ? ? ,方程组只有一解,故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3)当 ? 2 3 ? ? 4 ? 4 ? 3k ? ? 0 ? ?
?1 ? k 2 ? 0 2 3 2 3 ? ?k? 时,方程组有两个交点此时 ? 且 k ? ?1 。 (4)当 ? 3 3 ? ? 4 ? 4 ? 3k 2 ? ? 0 ? ?
?1 ? k 2 ? 0 2 3 2 3 ? 时即 k ? 或k ? ? 时方程组无解此时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 ? 2 3 3 ?? ? 4 ? 4 ? 3k ? ? 0 ?
15

综上知当 k
? ?1 或 k ? ?
2 3 2 3 2 3 时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当 ? 且 k ? ?1 。时 ?k? 3 3 3 ? 2 3 2 3 或k ? ? 时方程组无解此时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 3 3
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当 k
【知识点归类点拔】判断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代数方法即判断方程组解的个数对应 于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个数另一种方法借助于渐进线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答,并且这两种方法 的对应关系如下上题中的第一种情况对应于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此时叫做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 只有一个公共点,通过这一点也说明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是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的必要但不充分 条件。第二种情况对应于直线与双曲线相切。通过本题可以加深体会这种数与形的统一。
【练 19】 (2005 重庆卷)已知椭圆 c1 的方程为 (1)
x2 ? y 2 ? 1 ,双曲线 c2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c1 的左右 4
顶点,而 c 2 的左右顶点分别是 c1 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的方程(2)若直线 l : 圆 c1 及双曲线 c 2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与 c 2 的两个交点 A 和 B 满足 lOA ? OB
y ? kx ? 2 与椭
? 6 ,其中 O 为原
??? ??? ? ?
点, k 的取值范围。 求 答案: 1) (
x2 ? ? ? ? ? ? ? ? ? y 2 ? 1 ? ?1, ? 13 ? ? ? ? 3 , ? 1 ? ? ? 1 , 3 ? ? ? 13 ,1? (2) ? ? ? 3 ? ? 2 3 ? ? 15 ? 3 15 ? ? 2? ? ? ? ? ?
2
(2)已知双曲线C: ,过点P(1,1)作直线l, 使l与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直线l共有 ____条。答案:4条(可知kl存在时,令l: y-1=k(x-1)代入 x (1-k )-4=0,∴
2 2
y2 ? 1 中整理有(4-k )x +2k(k-1)x4 5 当4-k =0即k=±2时,有一个公共点;当k≠±2时,由Δ =0有 k ? ,有一个切点另:当k 2 ?
2 2
l
不存在时,x=1也和曲线C有一个切点∴综上,共有4条满足条件的直线) 【易错点 20】易遗忘关于 sin ? 和 cos ? 齐次式的处理方法。
cos ? ? sin ? 2 2 ; (2) sin ? ? sin ? . cos? ? 2 cos ? 的值. cos ? ? sin ? 2 2 【思维分析】将式子转化为正切如利用 1 ? sin ? ? cos ? 可将(2)式分子分母除去 sin ? 即可。 sin ? 1? cos? ? sin ? cos? ? 1 ? tan? ? 1 ? 2 ? ?3 ? 2 2 ; 解: (1) ? sin ? 1 ? tan? 1 ? 2 cos? ? sin ? 1? cos? sin 2 ? ? sin ? cos? ? 2 cos2 ? 2 2 (2) sin ? ? sin ? cos? ? 2 cos ? ? sin 2 ? ? cos2 ? sin 2 ? sin ? ? ?2 2? 2 ?2 4? 2 cos2 ? cos? . ? ? ? 2 sin ? 2 ?1 3 ?1 cos2 ?
例 20、已知 tan?
? 2 ,求(1)
【知识点归类点拔】利用齐次式的结构特点(如果不具备,通过构造的办法得到) ,进行弦、切互化,就 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1 ? sin
2
? ? cos2 ? ? sec2 ? ? tan 2 ? ? tan ? cot ?
16

这些统称为 1 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练 20】(2004 年湖北卷理科) . 已知 6 sin 2 ?
? sin ? cos ? ? 2 cos 2 ? ? 0,? ? [ , ? ], 求 sin( 2? ? ) 的值. 2 3
?? ? ? 2 ? 0 , sin ? 2? ? 3 ? ? ? ?
tan ? ? 3 ?1 ? tan 2 ? ? 2 ) 1 ? tan 2 ?
?
?
答案: ?
6 5 3 (原式可化为 6 tan2 ? ? tan? ? 13 26
【易错点 21】解答数列应用题,审题不严易将有关数列的第 n 项与数列的前 n 项和混淆导致错误解答。 例 21、如果能将一张厚度为 0.05mm 的报纸对拆,再对拆....对拆 50 次后,报纸的厚度是多少?你相信这时 报纸的厚度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一座桥吗?(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 4 ? 10 米)
8
【易错点分析】 对拆 50 次后,报纸的厚度应理解一等比数列的第 n 项,易误理解为是比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解析:对拆一次厚度增加为原来的一倍,设每次对拆厚度构成数列 an ,则数列 an 是以 a1 =0.05 ?10 米
3
为首项,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从而对拆 50 次后纸的厚度是此等比数列的第 51 项,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式易得 a51=0.05310 32 =5.63310 ,而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为 4310
-3 50 10
8
<5.6331010 故可建一
座桥。 【知识点归类点拔】 以数列为数学模型的应用题曾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其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涉及 到等差或者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或第 n 项的问题,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将两者区分开来。 【练 21】 (2001 全国高考)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
1 ,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 5 1 400 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年增加 . 4
游产业,根据规划,本年度投入 800 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年减少 (1)设 n 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 an 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 bn 万元,写出 an,bn 的表达式; (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1)an=800+8003(1-
1 1 n-1 n 1 k-1 4 n )+?+8003(1- ) = 8003(1- ) =40003[1-( ) ] 5 5 5 5 k ?1
?
bn=400+4003(1+
1 1 - n 5 - 5 )+?+4003(1+ )k 1= 4003( )k 1=16003[( )n-1] 4 4 4 4 k ?1
?
(2)至少经过 5 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易错点 22】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在解题中一方面学生易对此知识遗忘,应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易将 角的三角函数值所对应的三角函数线与线段的长度二者等同起来,产生概念性的错误。 例 2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17

A、 ? 、 ? 都是第二象限角,若 sin ?
? sin ?
,则 tan ?
? tan ?
B、 ? 、 ? 都是第三象限角,若
cos ? ? cos ? ,则 sin ? ? sin ? tan ? ? tan ?
C、 ? 、 ? 都是第四象限角,若 sin ?
? sin ?
,则 。
D、 ? 、 ? 都是第一象限角,若 cos ?
? cos ? ,则 sin ? ? sin ?
【易错点分析】学生在解答此题时易出现如下错误:(1)将象限角简单理解为锐角或钝角或 270 到 360 度 之间的角。(2)思维转向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没有应用三角函数线比较两角三角函数值大小的意识 而使思维受阻。 解析:A、由三角函数易知此时角 ? 的正切线的数量比角 ? 的正切线的数量要小即 tan ? 理可知 sin ?
? tan ?
B、同
? sin ? C、知满足条件的角 ? 的正切线的数量比角 ?
。正确。D、同理可知应为 sin ?
的正切线的数量要大即
tan ? ? tan ?
? sin ? 。
【知识点归类点拔】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将抽象的角的三角函数值同直观的有向线段的数量对应起来,体 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要注意一点的就是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有向线段的数量而不是长度。三角函数 线在解三角不等式、比较角的同名函数值的大小、三角关系式的证明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这些方面 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例如利用三角函数线易知 ? 等。 【练 22】(2000 全国高考)已知 sin ? A、 若 ? B、 若 ? 答案:D 【易错点 23】在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的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解题时。易将 ? 和 ? 求错。
? ?? ? ? 0, ? ,sin ? ? ? ? tan ? ,sin ? ? cos? ? 1 ? 2?
? sin ?
,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都是第二象限角,则 tan ? 、都是第四象限角,则 tan ?
? ?
、都是第一象限角,则 cos ? 、都是第三象限角,则 cos ?
? cos ? B、若 ? ? ? cos ? D、若 ? ?
? tan ? ? tan ?
例 23.要得到函数
1 ?? ? y ? sin ? 2 x ? ?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y ? sin x 的图象() 2 3? ?
A、 先将每个 x 值扩大到原来的 4 倍,y 值不变,再向右平移 B、 C、 D、
? 个单位。 3 1 ? 先将每个 x 值缩小到原来的 倍,y 值不变,再向左平移 个单位。 4 3 ? 先把每个 x 值扩大到原来的 4 倍,y 值不变,再向左平移个 单位。 6 1 ? 先把每个 x 值缩小到原来的 倍,y 值不变,再向右平移 个单位。 4 6
18

【易错点分析】 y
1 1 ? sin x 变换成 y ? sin 2 x 是把每个 x 值缩小到原来的 2 4
倍,有的同学误认为是扩
大到原来的倍,这样就误选 A 或 C,再把
?? ? y ? sin 2 x 平移到 y ? sin ? 2 x ? ? 有的同学平移方向错了, 3? ?
有的同学平移的单位误认为是
? 。 3
解析:由
1 ?? ? y ? sin x 变形为 y ? sin ? 2 x ? ? 常见有两种变换方式,一种先进行周期变换,即将 2 3? ?
倍得到函数
1 1 y ? sin x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2 4
再将函数
y ? 2sin 2 x 的图象,
y ? 2sin 2 x 的图象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向右平移
? 6
单位。即得函数
?? ? y ? sin ? 2 x ? ? 。 3? ?
个单位,得到
或者先进行相位变换,即将
1 2? y ? sin x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向右平移 2 3
函数
1? 2? y ? sin ? x ? 2? 3
?? ? ?1 ? ? sin ? x ? ? 的图象,再将其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4 倍即得即得函数 3? ? ?2
?? ? y ? sin ? 2 x ? ? 的图象。 3? ?
【知识点归类点拔】利用图角变换作图是作出函数图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地由
y ? sin x 得到
y ? Asin ? wx ? ? ? 的图象有如下两种思路:一先进行振幅变换即由 y ? sin x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
为原来的 A 倍得到
y ? A sin x , 再进行周期变换即由 y ? A sin x 纵坐标不变,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
?
倍,得到
y ? A sin wx ,再进行相位变换即由 y ? A sin wx 横坐标向左(右)平移
? ?
个单位,即

?? ? y ? A sin ? ? x ? ? ? A sin ?? x ? ? ? ,另种就是先进行了振幅变换后,再进行相位变换即由 ?? ?
个单位,即得到函数
y ? A sin x 向左(右)平移 ?
原来的
y ? Asin ? x ? ? ? 的图象,再将其横坐标变为
1
?
倍即得
不论哪一种变换都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论哪一种变换都是对纯粹 y ? Asin ? wx ? ? ? 。
的变量 x 来说的。 【练 23】(2005 全国卷天津卷)要得到的图象,只需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的
19

A、 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 ? 个单位长度。C、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 平移 ? 个单位长度。D、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右平移 ? 个单位长度。 答案:C 【易错点 24】没有挖掘题目中的确隐含条件,忽视对角的范围的限制而造成增解现象。 例 24、已知 ? ?
1 2
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 ? 个单位长度。B、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1 2

? 0,? ? , sin ? ? cos ? ? 13 求 tan ? 的值。
? cos ? ?
7
7 ,利用 sin ? ? cos? ? ? 1 ? 2sin ? cos? 可 13 解得 sin ? ? cos ? 的值,再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即可解得 sin ? 、 cos? 的值。但在解题过程中易忽视 sin ? cos ? ? 0 这个隐含条件来确定角 ? 范围,主观认为 sin ? ? cos ? 的值可正可负从而造成增解。 7 120 ? 0 ,又由于 ? ? ? 0,? ? ,故有 解析:据已知 sin ? ? cos ? ? (1)有 2sin ? cos ? ? ? 13 169 17 sin ? ? 0,cos ? ? 0 ,从而 sin ? ? cos ? ? 0 即 sin ? ? cos ? ? 1 ? 2sin ? cos ? ? (2) 13 12 5 12 , cos ? ? 联立(1)(2)可得 sin ? ? ,可得 tan ? ? 。 13 13 5
【易错点分析】本题可依据条件 sin ? 【知识点归类点拔】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过程中,角的范围的确定一直是其重点和难点,在解题过程中 要注意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挖掘隐含条件如:结合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三角形中各内角均在
? 0,? ? 区
间内、与已知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结合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等。本题中实际上由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 线可知若 ?
?? ? ? ?? ? ? 0, ? 则必有 sin ? ? cos ? ? 1 ,故必有 ? ? ? , ? ? 。 ?2 ? ? 2?
1 ? cos? ? ,? ? ? 0, ? ? ,则 cot ? 5
的值是 。
【练 24】(1994 全国高考)已知 sin ? 答案: ?
3 4
【易错点 25】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的大小,没有通过确定角的三角函数值再求角的意识或确定角的三角函 数名称不适当造成错解。 例 25、若 sin ?
?
5 10 ,sin ? ? ,且 ? 、 ? 5 10
??
均为锐角,求 ?
??
的值。
【易错点分析】本题在解答过程中,若求 ?
的正弦,这时由于正弦函数在
? 0,? ? 区间内不单调故满
??
的余弦就不易
足条件的角有两个, 两个是否都满足还需进一步检验这就给解答带来了困难, 但若求 ? 出错,这是因为余弦函数在
? 0,? ? 内单调,满足条件的角唯一。
20

天津市近五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

天津市近五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总 [2011 ?天津卷]i是虚数单位,复数1 3i 1 i = C. 1 2i A. 2 i B. 2 i 【答案】A. 1 3i 【解析】'3i(1 3i)(1 i) 42i2 i. 1 i(1 i)(1 i)2 【2010】(1) i是虚数单位,复数 1 3i( 1 2i (A)1 + i(B)5+ 5i (C)-5-5i(D)-1 —i 5i 【2009,1】i是虚数单位,5=( ) 2 i (A) 1+2i(B) -1-2i(C) 1-2i 选择题1:—复数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复数的运算,基础 题。) D. 1 2i (D) -1+2i 解析:旦5^ 2 i 5 1 2i,故选择D o 【2008 】 1. ?3 i是虚数单位i i 1() i是虚数单位,i1 (A) 1 (B) 1(C) i(D) i A 【2007】 2i3 1.i是虚数单位,——() 1 i A.1i B.1 i C.1 【答 案】 C 【分 析】2i32i3(1 i)2i(1 i)i 1,故选C 1i (1 i)(1 i)2 D. 1 i 2 (1)i 3 1,i 4 i,i1 复数运算技巧: 4n i 1,i 4n 1 4n 2 i,i 4n 3 hi n n 1n 2n 3 ■ i■ i■ i■ i0 复数概念、复数运算、共轭复数、复数几何意义。 (2)(1 i)2 2i

i i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1 i i,r _ i ⑷设 -1+凋 3 2 1, — 2 3 , 0 2 , 选择题 2: 充要条件与命题 [2011 ? 天津卷]设x,y R,则 2 2 “x 2 且 y 2 ”是“ x y 4 的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A .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 析 】当x 2且y 2时, 「疋有x y 4 ;反过来当 【2010】(3)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A) 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 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 若f(-x)是奇函数,贝U f(x)是奇函数 (D) 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B 【2009】(3)命题“存在x 0 R , 2x0 0”的否定是 (A )不存在 x 0 R, 2x0 >0 (B )存在 X 。R, 2x0 0 (C )对任意的x R, 2x 0 (D )对任意的x R, 2x >0 【考点定位】本小考查四种命题的改写,基础题。 解析:由题否定即“不存在 x 0 R ,使2x0 0”,故选择D o 【2007 】3." —"是"ta n 2cos — "的 3 2 x 2 y 2 4,不一定有x 2且y 2,例如x 4, y 0也可以,故选A 【2008】(4)设 a,b 是两条直线, 是两个平面,则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C (A) a , b 〃 , (C) a ,b , // (B) a ,b , // (D) a ,b 〃 ,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大全

201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22个专题) 目录 专题一集合..................................................................................................................................................... 专题二函数..................................................................................................................................................... 专题三三角函数............................................................................................................................................ 专题四解三角形............................................................................................................................................ 专题五平面向量............................................................................................................................................ 专题六数列..................................................................................................................................................... 专题七不等式................................................................................................................................................. 专题八复数..................................................................................................................................................... 专题九导数及其应用................................................................................................................................... 专题十算法初步............................................................................................................................................ 专题十一常用逻辑用语 .............................................................................................................................. 专题十二推理与证明................................................................................................................................... 专题十三概率统计 ....................................................................................................................................... 专题十四空间向量、空间几何体、立体几何...................................................................................... 专题十五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 专题十六平面几何初步 .............................................................................................................................. 专题十七圆锥曲线与方程.......................................................................................................................... 专题十八计数原理 ..................................................................................................................................... 专题十九几何证明选讲 ............................................................................................................................ 专题二十不等式选讲.................................................................................................................................

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难题材料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难题材料含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甲、乙两商场以同样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后,超出100元的部分按90%收费;在乙商场累计购物超过50元后,超出50元的部分按95%收费.设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x元,其中x>100. (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单位:元): (2)当x取何值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当小红在同一商场累计购物超过100元时,在哪家商场的实际花费少? 【答案】(1)271;0.9x+10;278;0.95x+2.5 (2)解:根据题意,有0.9x+10=0.95x+2.5,解得x=150,∴当x=150时,小红在甲、乙两商场的实际花费相同。 (3)解:由0.9x+10<0.95x+2.5,解得x>150,由0.9x+10>0.95x+2.5,解得x<150. ∴当小红累计购物超过150元时,在甲商场的实际花费少. 当小红累计购物超过100元而不到150元时,在乙商场的实际花费少.当小红累计购物150元时,甲、乙商场花费一样 【解析】【解答】解:(1)在甲商场:271,0.9x+10;在乙商场:278,0.95x+2.5.【分析】(1)根据提供的方案列出代数式; (2)根据(1)中的代数式利用费用相同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 (3)列不等式得出x的范围,可选择商场. 2.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均为正,向下向左走均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到A记为:B→A(﹣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易混易错题试卷模板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易混易错复习卷 六年级数学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 (1)、35:()=20÷16==()%=()(填小数) (2)、因为X=2Y,所以X:Y=():(),X和Y成()比例。 (3)、如果A:7=9:B,那么AB=() (4)、完成下列比例的式子3:4=6 :()12:8= ():4 (5)、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如果7 a=6 b,那么a:b =():()。如果9 a=5b ,那么b:a =():() (6)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7)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甲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是(),甲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是()。 (8)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 (9)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6厘米,乙丙两地距离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乙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0)如果乙数比甲数多1 4,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乙数与甲、乙两数 和的比是()。 (11)0.8∶4 1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12)行同一段路程,甲需 2 5小时,乙需 3 4小时,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二、判断对错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3)正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4)订阅《今日泰兴》的总钱数和份数成正比例。() (5)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则圆柱体与圆锥体一定等底等高。() (6)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三、选择题。 (1)把一个直径4毫米的手表零件,画在图纸上直径是8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 是()。 A.1:2 B.2:1 C.1:20 D.20:1 (2)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它们底面积的比是()。 A、1:3 B、3:1 C、1:6 D、6:1 (3)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5%,盐与水的比是()。 A、1:20 B、1:21 C、1:19 (4)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0%,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3、如果A×2=B÷3,那么A:B=()。 A、2:3 B、3:2 C、1:6 D 6:1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四、解比例 第 1 页共4 页第 2 页共4 页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1.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 ) A .3 B .-π C .2 3 D .-2 2.下列各式中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 A .a(x +y)=ax +ay B .x 2-4x +4=x(x -4)+4 C .10x 2-5x =5x(2x -1) D .x 2-16+3x =(x +4)(x -4)+3x 3.要使式子a +2 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2且a ≠0 C .a>-2或a ≠0 D .a ≥-2且a ≠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6=9 B.32=4 2 C.5·4=4 5 D.2÷6= 3 5.若分式x 2-1 x +1的值为零,那么x 的值为( ) A .1或-1 B .1 C .-1 D .0 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直线y =4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是 ( ) A .y =4(x +2)+1 B .y =4(x -2)+1 C .y =4(x +2)-1 D .y =4(x -2)-1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a)x 2+2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32 B .a >12 C .a <32且a ≠1 D .a >12 且a ≠1 9.已知点A(x 1,3),B(x 2,6)都在反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x 1<x 2<0 B .x 1<0<x 2 C .x 2<x 1<0 D .x 2<0<x 1 10.已知函数y =ax 2+2ax +4(a >0),若点(x 1,y 1),(x 2,y 2)是函数上的两个点,且满足x 1<x 2,x 1+x 2=0,则(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y 1与y 2的大小不能确定

六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题含详细答案

六年级数学易错题难题题含详细答案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箱子,如果装橙子可以装18个,如果装梨可以装16个,现共有橙子、梨400个,而且装梨的箱子是装橙子箱子的2倍.请算一下,装橙子和装梨的箱子各多少个?(2)一群小孩分一堆苹果,每人3个多7个,每人4个少3个,求有几个小孩?几个苹果? (3)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答案】(1)解:设装橙子的箱子x个,则装梨的箱子2x个,依题意有 18x+16×2x=400, 解得x=8, 2x=2×8=16. 答:装橙子的箱子8个,则装梨的箱子16个 (2)解:设有x个小孩, 依题意得:3x+7=4x﹣3, 解得x=10, 则3x+7=37. 答:有10个小孩,37个苹果 (3)解: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x+24)× =(x﹣24)×3, 解这个方程,得x=840. 航程为(x﹣24)×3=2448(千米). 答: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840千米/小时,两城之间的航程2448千米 【解析】【分析】(1)根据梨和橙子与各自箱数分别相乘,相加为两者的总数,求出装梨和橙子的箱子数。 (2)利用两种分法的苹果数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解出小孩数和苹果数。 (3)利用逆风和顺风的路程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出速度,再利用速度和时间求出航程。 2.纽约、悉尼与上海的时差如下表(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上海时间早的时数,负数表示同一时刻比上海晚的时数): 城市悉尼纽约 时差/时+2-12

(1)当上海是10月1日上午10时,悉尼时间是________. (2)上海、纽约与悉尼的时差分别为________(正数表示同一时刻比悉尼时间早的时数,负数表示同一时刻比悉尼晚的时数). (3)王老师2018年9月1日,从纽约Newwark机场,搭乘当地时间上午10:45的班机,前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4小时55分钟,问飞机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时间. 【答案】(1)12 (2)-2,-14 (3)解:10时45分+14时55分+12时=37时40分. 故飞机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时间为2018年9月2日下午1:40 【解析】【解答】(1)10+(+2)=12时,即当上海是10月1日上午10时,悉尼时间是12时. ( 2 )12-10=2; -12-2=-14; 故上海、纽约与悉尼的时差分别为-2,-14. 【分析】(1)根据表格得到悉尼时间是10+(+2);(2 )由表格得到上海与悉尼的时差是2,纽约与悉尼的时差-12-2;(3)根据题意得到10时45分+14时55分+12时,得到飞机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时间. 3.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价,乙种手机加价 40%作为标价. 从 A,B 两种中任选一题作答: A:在实际出售时,若同时购买甲,乙手机各一部打九折销售,此时经销商可获利1570 元.求甲,乙两种手机每部的进价. B:经销商采购甲种手机的数量是乙种手机数量的 1.5 倍.由于性能良好,因此在按标价进行销售的情况下,乙种手机很快售完,接着甲种手机的最后10 部按标价的八折全部售完.在

六年级数学易错易混题

六年级数学易错易混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箱子,如果装橙子可以装18个,如果装梨可以装16个,现共有橙子、梨400个,而且装梨的箱子是装橙子箱子的2倍.请算一下,装橙子和装梨的箱子各多少个?(2)一群小孩分一堆苹果,每人3个多7个,每人4个少3个,求有几个小孩?几个苹果? (3)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答案】(1)解:设装橙子的箱子x个,则装梨的箱子2x个,依题意有 18x+16×2x=400, 解得x=8, 2x=2×8=16. 答:装橙子的箱子8个,则装梨的箱子16个 (2)解:设有x个小孩, 依题意得:3x+7=4x﹣3, 解得x=10, 则3x+7=37. 答:有10个小孩,37个苹果 (3)解: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x+24)× =(x﹣24)×3, 解这个方程,得x=840. 航程为(x﹣24)×3=2448(千米). 答: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840千米/小时,两城之间的航程2448千米 【解析】【分析】(1)根据梨和橙子与各自箱数分别相乘,相加为两者的总数,求出装梨和橙子的箱子数。 (2)利用两种分法的苹果数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解出小孩数和苹果数。 (3)利用逆风和顺风的路程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出速度,再利用速度和时间求出航程。 2.下列图表是2017 年某校从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九年级学生中随机调查的10 名男生跑1000 米和 10 名女生跑 800米的成绩.

(1)按规定,女生跑 800 米的时间不超过 3'24"就可以得满分.该校九年级学生有 490 人,男生比女生少 70 人.请你根据上面成绩,估计该校女生中有多少人该项测试成绩得满分? (2)假如男生 1 号和男生 10 号被分在同组测试,请分析他俩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测试的过程中能否相遇。若能,求出发多长时间才能相遇;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x+70)人, 由题意得:x+x+70=490, 解得:x=210, 则女生x+70=210+70=280(人). 故女生得满分人数: (人) (2)解:不能; 假设经过x分钟后,1号与10号在1000米跑中能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得 又∵ ∴考生1号与10号不能相遇。 【解析】【分析】(1)通过男生、女生的人数关系列出方程,得出女生的人数;(2)根据题意表达出1号跟10号的速度,两位若相遇,相减的路程为400米,得出的时间为4.8, 但是4.8分钟大于3分钟,所以两位在测试过程中不会相遇。 3.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分类汇编:数列(解析版)

题08 数列 1.【2019年高考全国I 卷理数】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4505S a ==,,则 A .25n a n =- B . 310n a n =- C .2 28n S n n =- D .2 122 n S n n = - 【答案】A 【解析】由题知,415 144302 45d S a a a d ? =+??=???=+=?,解得132a d =-??=?,∴25n a n =-,2 4n S n n =-,故选A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渗透方程思想与数学计算等素养.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 项公式即可列出关于首项与公差的方程,解出首项与公差,再适当计算即可做了判断. 2.【2019年高考全国III 卷理数】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4项和为15,且53134a a a =+,则3a = A .16 B .8 C .4 D .2 【答案】C 【解析】设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23111142 111 15 34a a q a q a q a q a q a ?+++=?=+?, 解得11,2 a q =??=?,2 314a a q ∴==,故选C . 【名师点睛】本题利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列的基本量,熟练应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2019年高考浙江卷】设a ,b ∈R ,数列{a n }满足a 1=a ,a n +1=a n 2 +b ,n *∈N ,则 A . 当101 ,102 b a = > B . 当101 ,104 b a = > C . 当102,10b a =-> D . 当104,10b a =-> 【答案】A 【解析】①当b =0时,取a =0,则0,n a n * =∈N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易混易错易考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易混易错易考题 一、填空 : 1、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 )%,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 2、从学校到文化宫,甲要20分钟,乙要16分钟。乙的时间比甲少( )%;乙的速度比甲快( )%。 3、( )千米的60%是3千米;比40吨少20%( )。 4、甲数是乙数的34 ,乙数比甲数多( )%,甲数比乙数少( )%。 5、五月份销售额比四月份增加15%,五月份销售额相当于四月份的()%,四月份销售额比五月份少( )%。 6、儿童文具店所有学习用品一律打九折出售,节省( )%。 7、1/5 =( )%=( )÷40 =( )(填小数) =( )成=( )折 8、实验小学植树,成活了190棵,死了10棵,成活率是( ) 9、爸爸去年一月份把2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如果年利率是2.5%,到期时一共可取回( )元。 10.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37.5%,还剩180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 )米。 11、一件工作原计划10天完成,实际8天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 )% 二、判断 : 1、100克的水里放入1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10%。( ) 2、李师傅今天生产的101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1%。( ) 3、3千克的30%和30千克的3%重量相等。( ) 4、一件衣服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7.5%出售。( ) 5、甲数比乙数少2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0%.( ) 三、选择 : 1、某种商品打九折出售,说明现在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 A 、90% B 、9% C 、1/9 D 、10% 2、今年油菜产量比去年增产1/5,就是( )。 A 、今年油菜产量是去年的102% B 、去年油菜产量比今年少20% C 、今年油菜产量是去年的120% D 、今年油菜产量是去年的100.2% 3、男工人数的25%等于女工人数的30%,那么男工人数和男工人数相比( ) A 、男工人数多 B 、女工人数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4、一种录音机,每台售价从220元降低到12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的列式是( )。 A 、120÷220 B 、(220-120)÷120 C 、220÷120 D 、(220-120)÷220 5、一件商品先提价10%,又降价10%,现价和原价相比( ) A 、降价了 B 、提高了 C 、不变 6、一根彩带,用去60%后,还剩40米,用去的和剩下的比较,( )长一些 A 、剩下的 B 、用去的 C 、一样 D 、无法比较 四、解方程 : 40%X +25%X=130 X- 34 = 0.875 1.8- X = 1.2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一) Bike-sharing is a new choice for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 It is good to the 1 development of the big cities. A 2 by a company found that shared bikes started the nation's 3 for bikes again. Now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are 4 bikes instead of cars to make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 An engineer of that company says that since the 5 of shared bikes, people have made fewer trips by car. The love for shared bikes is not only among 6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ut also among people over sixty. At weekends, the number of the riders in Shenzhen reaches the 7 of all cities. On weekd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 shared bikes to travel to work is 8 in Shanghai. It is said that bike-sharing will help 9 the cities' environment. It not only helps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but also will help to make more use of 10 in cities. Take Beijing as an example, if more people choose shared bikes, an area of five Bird's Nest stadiums(体育场) will be saved. 1.A.slow B.healthy C.harmful D.sudden 2.A.rule B.plan C.report D.suggestion 3.A.search B.worry C.preparation D.love 4.A.choosing B.pushing C.repairing D.locking 5.A.end B.start C.control D.fall 6.A.strong B.weak C.old D.young

三年高考(2017-2019)理科数学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函数的综合及其应用

函数的综合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7天津)已知函数23,1, ()2 , 1.x x x f x x x x ?-+? =?+>? ? ≤设a ∈R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x f x a +≥在R 上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47[,2]16 - B .4739 [,]1616- C .[- D .39 []16 - A 【解析】解法一 根据题意,作出()f x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当1x ≤时,若要()| |2x f x a +≥恒成立,结合图象,只需2 3()2 x x x a -+-+≥,即2302x x a -++≥,故对于方程2302x x a -++=,21 ()4(3)02a ?=--+≤,解得 4716a -≥;当1x >时,若要()||2x f x a +≥恒成立,结合图象,只需22 x x a x ++≥, 即22x a x +≥,又222x x +≥,当且仅当2 2x x =,即2x =时等号成立,所以2a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47 [,2]16 - .选A . 解法二 由题意()f x 的最小值为114,此时12 x =.不等式()||2x f x a +≥在R 上恒成立 等价于11 | |24 x a +≤在R 上恒成立. 当a =-1 2 x = ,11|| |28x -=>,不符合,排除C 、D ; 当3916a = 时,令12x =,394311 ||||216168 x +=>,不符合,排除B .选A . 二、填空题 x

1.(2017山东)若函数e ()x f x (e=2.71828L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在()f x 的定义域上单 调递增,则称函数()f x 具有M 性质,下列函数中具有M 性质的是 . ①()2 x f x -= ②2 ()f x x = ③()3 x f x -= ④()cos f x x = ①④【解析】①()2()2 x x x x e e f x e -=?=在R 上单调递增,故()2x f x -=具有M 性质; ②()3()3 x x x x e e f x e -=?=在R 上单调递减,故()3x f x -=不具有M 性质; ③3 ()x x e f x e x =?,令3 ()x g x e x =?,则3 2 2()3(2)x x x g x e x e x x e x '=?+?=+, ∴当2x >-时,()0g x '>,当2x <-时,()0g x '<, ∴3()x x e f x e x =?在(),2-∞-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 故()3 f x x =不具有M 性质; ④2 ()(2)x x e f x e x =+,令()() 22x g x e x =+, 则22 ()(2)2[(1)1]0x x x g x e x e x e x '=++?=++>, ∴2()(2)x x e f x e x =+在R 上单调递增,故2()2f x x =+具有M 性质. 2.(2017江苏)设()f x 是定义在R 且周期为1的函数,在区间[0,1)上,2,(),x x D f x x x D ?∈=? ??其中集合1 {|,}n D x x n n -==∈*N ,则方程()lg 0f x x -=的解的个数是 . 8【解析】由于,则需考虑的情况, 在此范围内,且时,设,且互质, 若,则由,可设,且,m n 互质, 因此,则,此时左边为整数,右边为非整数,矛盾, 因此, ()[0,1)f x ∈110x ≤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集合 【知识清单】 1.性质:确定性、互易性、无序性. 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于“?”)、真子集(真包含于“≠ ?”). 4.集合子集个数=n 2;真子集个数=12-n . 5.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6.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题型一、集合概念 解决此类型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时刻不忘运用集合的性质,用的最多的就是互易性; ②元素与集合的对应,如数对应数集,点对应点集. 【No.1 定义&性质】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方程022=++-y x 的解集为{}2,2- ②集合{} R x x y y ∈-=,1|2 与{}R x x y y ∈-=,1|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1,0 ③集合{}01|<-x x 与集合{}R a a x x ∈>,|没有公共元素 A.0 B.1 C.2 D.3 分析:①中的式子是方程但不是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要求的解集不是x 的值所构 成的集合,而是x 和y 的值的集合,也就是一个点. 答案:A

详解:在①中方程022=++-y x 等价于? ??=+=-020 2y x ,即???-==22y x 。因此解集应为 (){}2,2-,错误; 在②中,由于集合{} R x x y y ∈-=,1|2的元素是y ,所以当R x ∈时,112-≥-=x y .同理, {}R x x y y ∈-=,1|中R y ∈,错误; 在③中,集合{}01|<-x x 即1,|,画出数轴便可知这两个集合可能有公共的元素,错误.故选A. 2.下列命题中, (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集合B 的元素;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不可能相等. 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分析:首先大家要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或等于N 中元素的个数;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真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N 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C 详解:(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故(1)正确;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或等于集合的B 元素,故(2)不 正确;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故(3)正确;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可能相等,故(4)不正确.故选C .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Q P +中的元素是b a +,其中P a ∈,Q b ∈,则Q P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9 B.8 C.7 D.6 分析:因为P a ∈,Q b ∈,所以Q P +中的元素b a +是P 中的元素和Q 中元素两两相加而得出的,最后得出的集合还要考虑集合的互易性. 答案:B 详解:当0=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为1,2,6; 当2=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3,4,8; 当5=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6,7,11;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一、完形填空 (一) When I was a child, my father took us to learn skiing(滑雪). I soon fell in love with this 1 . But my dad found 2 falling on the ground more than standing up. I asked him why he was having 3 and couldn't get the skills. He said, “Son, when you're an adult, you cannot pick up sports or languages quite as 4 as a kid.” Now I am an adult, and I find that he was right. But maybe that's not 5 for everybody. Lou Batori of Michigan started to learn 6 when he was 80! Now he is over 100 years old. He became the 7 skier in the world. Of course his skiing competition journey was not easy—he had met a lot of 8 . Over the past 20 years, he has 9 his arms, knees and legs. His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were 10 him. They tried to ask him to stop ski at such an old age. And his doctor advised him to choose some other kinds of sports which are not so dangerous, but he loved it too much to stop it. He said he would continue skiing until the last day of his life. 1.A.place B.music C.art D.sport 2.A.myself B.himself C.themselves D.ourselves 3.A.trouble B.ideas C.fun D.dinner

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理)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

专题14 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 考纲解读明方向 分析解读 1.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2.能综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综合问题.3.数列递推关系、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分值约为12分,难度中等. 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 1.【2018年浙江卷】已知成等比数列,且 .若 , 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先证不等式,再确定公比的取值范围,进而作出判断. 详解:令则 ,令 得,所以当时, ,当 时, ,因此 , 若公比 ,则 ,不合题意;若公比 ,则

但,即 ,不合题意;因此, ,选B. 点睛:构造函数对不等式进行放缩,进而限制参数取值范围,是一个有效方法.如 2.【2018年浙江卷】已知集合,.将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使得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27 【解析】分析:先根据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确定满足条件的项数的取值范围,再列不等式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的最小值. 点睛:本题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将原数列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和.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分段型(如),符号型(如),周期型(如). 3.【2018年理数天津卷】设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是等差数列.已知,,,.

(I)求和的通项公式; (II)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i)求; (ii)证明. 【答案】(Ⅰ),;(Ⅱ)(i).(ii)证明见解析. 【解析】分析:(I)由题意得到关于q的方程,解方程可得,则.结合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II)(i)由(I),有,则. (ii)因为,裂项求和可得. 详解:(I)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由可得.因为,可得,故.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可得由,可得 从而故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II)(i)由(I),有,故 . (ii)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数列求和的方法,数列中的指数裂项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