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果蝇基因组DNA的抽提1实验

高质量果蝇基因组DNA的抽提1实验
高质量果蝇基因组DNA的抽提1实验

湖北科技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附:

遗传学实验考核标准

一、实验名称合理……………………………………………………………… 10分

A、实验名称简明扼要,包含了实验材料,目的和方法。……………………… 9~10分

B、实验名称包含实验材料,方法和目的,但不简明扼要。……………………… 8分

C、名称不全。………………………………………………………………… 7分

二、实验材料和药品的准备…………………………………………………… 10分

A、实验材料选用合理,处理正确,实验药品配制准确。……………………… 9分

B、实验材料选用合理,处理基本正确,药品配制正确。………………………… 8分

C、实验材料,药品选用有误,但处理和配制正确。……………………………… 7分

D、实验材料,药品选用有误,处理和配制有误。……………………………… 6.6分

三、实验目的明确……………………………………………………………… 10分

A、实验目的和所做实验相符。……………………………………………………9分

B、实验目的和所做实验有联系,但有误。……………………………………… 8分

C、实验目的和所做实验不相符。………………………………………………7分

四、实验器材、仪器的准备…………………………………………………… 10分

A、所选器材、仪器及耗材准备充分。………………………………………… 9分

B、所选器材、仪器及耗材准备合理。…………………………………………… 8分

C、所选器材、仪器及耗材准备不充分。……………………………………… 7分

D、所选器材、仪器及耗材不能完成实验所有步骤。…………………………… 6.6分

五、实验操作步骤……………………………………………………………… 10分

A、能熟练完成整个实验所有操作,仪器,器材使用熟练。………………………… 9分

B、能完成整个实验所有操作,仪器,器材使用一般。……………………………… 8分

C、基本完成整个实验的操作步骤。………………………………………………7分

D、不能完成,有(无)合理解释。………………………………………………… 5~6分

六、实验原理的解释………………………………………………………… 10分

A、实验原理叙述简明,扼要,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做合理的叙述。………………… 9分

B、对实验原理叙述正确,对未对关键步骤做合理解释。…………………………… 8分

C、对实验原理叙述不完全正确。…………………………………………………… 7分

D、对实验原理叙述不正确。…………………………………………………… 5~6分

七、实验结果准确性…………………………………………………………… 10分

A、实验结果准确,完美。……………………………………………………… 9~10分

B、实验结果准确,但不完整。………………………………………………… 8分

C、有实验结果,但不完全体现。……………………………………………… 7分

D、有实验结果,有(无)合理解释。…………………………………………… 5~6分

八、实验结果解释合理……………………………………………………… 10分

A、对实验结果分析准确。………………………………………………… 9~10分

B、对实验结果分析基本准确。……………………………………………… 8分

C、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误。………………………………………………… 7分

D、无实验结果,有(无)合理解释。…………………………………………… 5~6分

九、讨论……………………………………………………………………… 10分

A、能正确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9分

B、总结了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但不完整。…………………………………… 8分

C、有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但不正确。………………………………………… 7分

D、无实验经验和教训,有(无)合理解释。…………………………………… 5~6分

十.实验报告的撰写…………………………………………………………… 10分

A、实验报告完整,流畅地使用术语.合理使用文字和图表。………………… 9~10分

B、实验报告完整,与实验指导书文字无误,能正确使用文字和图表。…… 8分

C、实验报告,结果不能正确使用文字和图表。……………………………… 7分

D、实验报告不完整。……………………………………………………… 5~6分

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实验报告

题目: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质粒 (Plasmid): 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常常编码一些对宿主有利的酶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型包括抗生素抗性,产生抗生素、限制酶、修饰酶等。 2.载体(Vector): 要把一个有用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转化到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就叫载体。目前除了大肠杆菌中的质粒、λ噬菌体、M13噬菌体、噬菌粒外,还有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以及动、植物病毒载体等。 3.分离质粒DNA: (1)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 (2)收集和碱裂解细菌; (3)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4.碱裂解法 (1)溶液Ⅰ:50mmol/L葡萄糖,10mmol/EDTA-Na,25mmol/LTris-HCl 作用:分散细胞,螯合金属离子使酶失活,防止DNA的降解

(2)溶液Ⅱ:L NaOH,2% SDS,临用前1:1配制 作用:细胞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染色体DNA发生变性 (3)溶液Ⅲ:5mol/L 醋酸钾60ml,冰醋酸,双蒸水 作用:酸性条件上质粒DNA复性,留在上清液。大肠杆菌DNA和蛋白质-SDS复合物等发生沉淀。 5.电泳 带电荷的物质,在电场中的趋向运动称为电泳。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近50kb的DNA分子。DNA的迁移率(U)的对数与凝胶浓度(T)之间存在反平行线 性关系。因此,要有效地分离不同大小的DNA片段,选用适当的琼脂糖凝胶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6.提取质粒 在质粒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提取的质粒可能有三种:线性DNA、开环DNA 、 闭环超螺旋DNA 。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 DNA泳动速度:闭环超螺旋〉线状〉 开环。但有时也有也会出现相反情况,因为与琼脂糖浓度、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及核酸染料 含量有关。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1)含质粒pUC18大肠杆菌,塑料离心管,EP管架,微量取液器和取液器吸头,常用玻璃器皿(如三角瓶、量筒、试剂瓶等); (2)提取的pUC18,琼脂糖,锥形瓶,一次性手套,胶铲,封口膜,剪刀,取液器吸头。实验设备:

人类基因组计划.doc

【篇一】人类基因组计划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对自身遗传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此同时,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从最初第一代以Sanger 测序为代表的直接检测技术和以连锁分析为代表的间接测序技术,到2005 年,以Illumina 公司的Solexa技术和ABI 公司的SOLiD 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 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的相继出现,测序效率明显提升,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手段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技术正向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并扩展了疾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范围。2009 年3 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通过NGS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新的遗传性胰腺癌的致病基因PALB2,标志着NGS 测序技术成功应用于致病基因的鉴定研究。同年,《Nature》发表了采用NGS 技术发现罕见弗里曼谢尔登综合征MYH3 致病基因突变和《Nat Genet》发表了遗传疾病米勒综合征致病基因。此后,通过NGS 技术,与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NGS 技术已成为里程碑式的进步。2010 年,《Science》杂志将这一技术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近两年,基因检测成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得到了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基因检测已经从单一的遗传疾病专业范畴扩展到复杂疾病和个体化应用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临床检测范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1 快速微量提取法A.取1.5ml菌体培养物于一灭菌Ep管中,12000rpm离心1min, 丢去上清夜,收集菌体。 B.加入400ul裂解液(40mMTris-醋酸,20mM醋酸钠,1mMEDTA,1%SDS,pH7.8)混匀,置于37oC水浴1hr。C.然后加入200ul5mol/L的氯化钠溶液,混匀后于13000rpm离心15min。D.取上清液,用苯酚抽提2次,氯仿抽提1次。E.加两倍体积无水乙醇,1/10体积醋酸钾(3M ,pH8.0),-20度保存1小时后,13000rpm离心15min,弃上清液,沉淀用70%乙醇洗2次;置于室温干燥后,溶于50ulTE 溶液中,置4oC保存备用。 2 蛋白酶/SDS法制备先用10ml含适当抗生素的GBM过夜培养Delftia sp.,第二天4000rpm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Washing TE (50mmol/LTris-HCl pH8.0,10mmol/LEDTA pH8.0)洗菌体2次,之后将菌体充分悬浮在5ml 1×TE缓冲液中,先后加入0.5ml 5mg/L的蛋白酶、0.5ml 10% SDS,轻轻混匀后50℃放置3h~5h,接着用等体积的Tris饱和苯酚抽提2次,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一次,氯仿抽提一次后,乙醇沉淀DNA,用自动移液器吸管头将絮状DNA沉淀块吸附到Ep管中,70%乙醇洗2次,干燥后溶于适当1×TE或ddH2O中。 3 1) 细菌培养:细菌接种于5ml 液体培养基中,37℃摇床(300rpm)培养过液。2) 细菌收集:取1ml培养物于1.5ml EP 管中,室温8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沉淀重新悬浮于1ml TE(pH8.0)中(用ddH2O 也行)。3) 菌体裂解:加入6μl 50mg/ml的溶菌酶,37℃作用2h。再加2mol/LNaCl50μl,10%SDS 110μl,20mg/ml的蛋白酶K 3μl,50℃作用3h或37℃过夜。(此时菌液应为透明粘稠液体)4) 抽提:菌液均分到两个1.5ml EP管,加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室温放置5-10min。12000rpm离心10min。抽提两次。(上清很粘稠,吸取时应小心,最好枪头尖应剪去)5) 沉淀:加0.6倍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室温放置10min。1 2000rpm离心10min。6)洗涤:沉淀用75%的乙醇洗涤。7) 抽(凉)干后,溶于50μl ddH2O中,取2-5μl电泳。作PCR模板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 摘要:文章综述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和进展的情况 关键词: 正文: 定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4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命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碑。 背景 20世纪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世纪,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将取代物理学和化学成为带头学科,从而为其他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工程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中叶,生物技术就被称作是21世纪的关键技术。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技术将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以及能源技术共同构成新的技术革命的基础,生物技术将重塑医学、农业以及生命科学研究本身,进而改造社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一些重大的研究项目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体细胞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的影响已超出了学科的范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生命科学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8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基因组学(Genomics)。基因组研究被称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重大的全球性的科研项目,其中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最为重要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目的,是获得人类染色体的物理图谱和基因图谱以及测定核苷酸的全序列 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国立研究院和能源都1990年发起,后来有德、日、英、法、中等国科学家加入,有至少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预计耗资30亿美元,在15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人类各界的极大关心,经过全球科学家的努力,各阶段进展一再提前,已提前完成绘制出基因的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草图,现在已进入大规模的测序阶段。目前已完成了人类基因组约50%的测序,预期在2005年将能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实验报告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的方法。 2、初步了解DNA纯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细菌质粒是一类双链、闭环的DNA,大小范围从1kb至200kb以上不等。各种质粒都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的自主复制的遗传成份,通常情况下可持续稳定地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后代。 2、质粒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克隆的载体分子,重要的条件是可获得大量纯化的质粒DNA分子。目前已有许多方法可用于质粒DNA的提取,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4、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 三、实验步骤 1、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含Amp的LB液体培养基试管内(3.5ml/管) 2、将试管放入恒温震荡培养箱中,37℃,200r/min培养12-16h。 3、将菌落转入1.5ml离心管中(尽量倒满)1200r/min,离心30s(沉淀菌体) 4、重复一次第三步的过程 5、弃掉上清液并扣干,加入预冷的Solution1 100微升,剧烈震荡打散菌体

酵母菌DNA的提取

酵母DNA提取方法 方法一: 石英砂法 1、5000rpm×5min 收集过夜培养的菌体(5ml左右),于200μL 裂解液(50 mmol/ L Tris-HCl pH 8.0 , 180 mmol/ LEDTA pH 8.0 , 1 % SDS , 现配)中,加入3/10 总体积石英砂在涡流混合器上振荡13min,每隔4min 将离心管取出用力甩几下,然后65℃水浴10min。 2、加入200μL 5mol/L KAc,冰浴8min; 3、12000rpm×5min 转移上清至新的离心管中; 4、加入 3 mol/L NaAc 35μl,加入异丙醇200μL混匀后冰浴8min,12000rpm×5min收集沉淀; 5、200μL TE 溶解,加入RNase10μL,65℃水浴10min; 6、加入200μL 氯仿-异戊醇(24:1),抽提; 7、温柔地取上清150μL ,加入20μL 3 mol/L NaAc 及375μL 无水乙醇,混匀后 12000rpm×8min 收集DNA; 8、70% 乙醇洗涤沉淀,吹干后TE 溶解,-20℃保藏。 方法二: 蜗牛酶法 1. 接种于5 ml的YEPD培养基中在25℃-28℃振荡培养12-16 h。 2. 3500 rpm离心5min沉淀细胞,用1ml 的无菌水洗涤一次,再加0.5ml solution Ⅰ(1M 山梨醇,0.1M EDTA, pH=7.5)重悬。 3. 转移细胞至1.5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0.1蜗牛酶(30mg/ml)溶液,37℃保温30-60min, 以获得原生质体。 4. 最大转速离心1min以沉淀细胞,用500ulsolutionⅡ(50mMTris-HCl, 20mM EDTA,pH=7.4)溶液悬浮,然后加入50μl 10% SDS, 混合65℃保温30min。 5. 加入200μl 5M 醋酸钾,放于冰上30 min。 6. 最大转速离心15min,转移上清液至新的离心管中,用等体积的异丙醇沉淀DNA。 7. 室温下放置5min,离心10min,用70%的乙醇洗涤一次,真空干燥,用50ul pH=7.4 TE溶液溶解。

(整理)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Human Genome Projects) 1、HGP简介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发表短文 《肿瘤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测序》(Science, 231: 1055-1056)。 ?文中指出:如果我们想更多地了解肿瘤,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关注细胞的基因组。…… 从哪个物种着手努力?如果我们想理解人类肿瘤,那就应从人类开始。……人类肿瘤研究将因对DNA 的详细知识而得到巨大推动。” 什么是基因组(Genome) ?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 ——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 ?从整体水平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染色体 HGP的诞生 ?1984年12月Utah州的Alta,White 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讨论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 ?1985年6月,在美国加州举行了一次会议,美国能源部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草案。?1986年6月,在新墨西哥州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医学研究院(NIH)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1987年总额近1.66亿美元。同时,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 ?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Waston出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历经5年辩论之后,美国国会批准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0月1日正式启动。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总体规划是:拟在15年内至少投入30亿美元,进行对人类全基因组的分析。 HGP诞生过程中的质疑 ?计划的必要性问题 ?计划的现实性问题 ?科学研究领域的选择问题 ?为什么不选择基因组小的或有经济意义的生物 ?认为?°制图?±是在沙漠里建公路,?°测序?±是把?°垃圾?±分类,选择?°模式动物?±是拼凑?°诺亚方舟?±。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几个伦理问题

收稿日期:2003-03-29 修回日期:2003-07-20 作者简介:姚建国(1960 ),男,江西贵溪人,讲师,从事医学教学管理;雷锦程(1964 ),男,江西东乡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医学伦理与法 律研究。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几个伦理问题 姚建国,雷锦程 (江西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摘 要:人类基因组研究伴生诸多伦理问题。个人或家族的基因隐私权是不受他人侵犯的自然权利;基因歧视侵犯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自由,社会应运用立法来防止基因歧视;对基因功能的认识属于科学发现的范畴,不应有基因专利;基因决定论以及在此基础上的 优生学 会导致伦理灾难;对基因技术的运用,伦理学评价应置于优先地位。 关键词:基因隐私权;基因歧视;基因专利;基因决定论;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03)05-0031-04 在当代高科技中,生物技术具有最诱人的前景,诸如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仿佛给人类展现出十分美好的未来。无怪乎许多科学家和技术官员都欢欣鼓舞地宣称: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然而,正当科学家信心百倍地向生物技术深入挺进时,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却忧心忡忡。生物技术比人类历史上拥有过的任何技术都更为深入地侵扰、干预了自然秩序,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在诸多的生物技术中,人类基因组研究被誉为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它可与人类登月计划和曼哈顿计划相媲美。由于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和技术本身诱惑力的驱动,人类基因组研究正飞速发展,相关伦理问题已引起了生命伦理学界和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从基因隐私权及知情权、基因组图谱的信息使用与人的社会权利、基因专利与资源争夺、基因决定论与优生学、基因组研究成果应用的不可预测性等角度来谈谈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一 个人及家族遗传信息的权利归属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绘制遗传链锁图。研究者在利用不同来源的基因资源绘制遗传 链锁图时,可能获得对某些家族或个人来说有意义的预警信号 该家族对某一种疾病具有易感性,患该种疾病的几率相对较大。这时就会产生问题:涉及该家族特有遗传信息的信息权利归属于谁?是归属于提供基因资源来源的个人或其家族?抑或归属于研究者?个人或家族对自身的信息有否知情权?知情权如何实现?研究者是否应当像医生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一样充分尊重该家族的遗传信息隐私权并履行保密义务?研究者是否应向该家族发出预警信号,甚至采取保护性、预防性措施呢?有论者认为应该以实行隐私权为主,只有当医学上确定会出现严重的、不可避免的疾病时,才可解除保密,告知当事家族。 笔者以为,有关个人或家族特有遗传信息,特别是涉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信息,其信息所有权应当归属于个人或家族,这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一种 基因隐私权。研究者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揭示了这些信息的含义。这和医生在治病过程中了解到病人的病情与病人的隐私一样,医生不因此而获得病人病情信息的所有权。研究者作为生物医学专家,他有能力理解并揭示遗传信息的含义,并不等于他就此拥有了这些信息并有权随意处置这些信息。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情形,一个有文化的人帮助一 第34卷第5期2003年9月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 JOU RN AL OF N AN CHA NG U NI VERSIT Y Vol.34No.5Sep.2003

珠磨法提取酵母基因组

利用海砂提取酵母基因组 1、挑GS115单菌落接种于50mL三角瓶6mLYPD培养基中,摇两瓶。将30℃,200r/min,培养过夜(16~18h)的酵母细胞分别吸取1.5mL菌液放在1.5mL EP 管中,共8管,12000r/min,5min,离心收集细胞; 2、用无菌水将细胞悬浮(借助10uL枪头),洗细胞,12000r/min,5min,离心;再次用无菌水洗细胞,只洗表面,去上清; 3、加入200uL(0.275g)海砂,200uL裂解液,200uL酚氯仿(25:24),将细胞悬浮(借助10uL枪头),然后涡旋震荡1min,放在冰上1min,重复四次; 4、12000r/min,5min,离心,吸取上清液(260uL),两管合一管,共4管,每管520uL,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酚265uL,氯仿255uL),颠倒混匀,去蛋白,12000r/min,5min,离心; 5、吸取上清液(500uL),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酚255uL,氯仿245uL),颠倒混匀,去蛋白,12000r/min,5min,离心; 6、吸取上清液(480uL),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酚245uL,氯仿235uL),颠倒混匀,去蛋白,12000r/min,5min,离心; 7、吸取上清液(460uL),加入2倍体积(920uL)的无水乙醇,放在—80℃,30min; 8、12000r/min,5min,离心,去上清,加入400uL体积的70%乙醇,用手弹起沉淀,洗涤,12000r/min,5min,离心,去上清,再次加入400uL体积的70%乙醇,只洗表面,去上清,将DNA自然晾干; 9、用20uL的超纯水溶解DNA,加入1uLRNaseA,37℃,消化30min; 10、取5uLDNA溶液,用1%琼脂糖凝胶跑电泳。 试剂配方: 1、1M Tris-Hcl(pH 8.0):配50mL Tris碱:6.06g 水:50mL 用浓盐酸约2.1mL调pH至8.0, 2、0.5M EDTA(pH 8.0):配50mL

酵母基因组DNA快速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操作方法及步骤说明书

酵母基因组DNA 快速提取试剂盒 目录号:DN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快速提取各种酵母基因组DNA 试剂盒组成、储存、稳定性: 试剂盒组成 保存 50次 平衡液 室温 5 ml 缓冲液YB 室温 20 ml 结合液CB 室温 11 ml 抑制物去除液IR 室温 25 ml 漂洗液WB 室温 15 ml 第一次使用前按说明加指定量乙醇 洗脱缓冲液EB 室温 15 ml Lytic Enzyme -20℃ 2.5 ml 蛋白酶K 粉(可选)20mg/ml -20℃ 20mg 吸附柱AC 室温 50个 收集管(2ml ) 室温 50个 本试剂盒在室温储存12个月不影响使用效果。 储存事项: 目录编号 包装单位 DN2001 50次 DN2031 50次(带蛋白酶K ,带Lytic Enzyme )

1.结合液CB或者抑制物去除液IR低温时可能出现析出和沉淀,可以在37℃水浴 几分钟帮助重新溶解,恢复澄清透明后冷却到室温即可使用。 2.为避免降低活性,方便运输,提供蛋白酶K为冻干粉状(20mg),收到后,可短 暂离心后,加入1毫升灭菌水溶解配制成20mg/ml溶液,因为反复冻融可能会降低酶活性,因此溶解后立即按照每次使用量分装冻存,-20℃保存。 3.Lytic Enzyme为蜗牛酶甘油储液,因此比较粘稠,请小心取用,-20℃保存。蜗 牛酶是从蜗牛的嗦囊和消化道中制备的混合酶,它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20多种酶。适合破碎溶解各种酵母的细胞壁。 4.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产生挥发、氧化、pH值变化,各溶液使用后应及时 盖紧盖子。 产品介绍: 该试剂盒采用DNA吸附柱和独有的溶液系统,适合于从多种来源的酵母培养物中快速简单地提取基因组DNA。约3ml处于指数生长期的酵母培养液一般一次抽提可纯化出10-15μg的高质量的基因组DNA。纯化DNA产物可直接用于PCR、酶切和杂交等实验。酵母细胞经lytic Enzyme处理去除细胞壁后,独特的结合液/蛋白酶K迅速裂解细胞和灭活细胞内核酸酶,然后基因组DNA在高离序盐状态下选择性吸附于离心柱内硅基质膜,再通过一系列快速的漂洗-离心的步骤,抑制物去除液和漂洗液将细胞代谢物,蛋白等杂质去除,最后低盐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基因组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产品特点: 1.离心吸附柱内硅基质膜全部采用进口世界著名公司特制吸附膜,柱与柱之间吸附 量差异极小,可重复性好。克服了国产试剂盒膜质量不稳定的弊端。 2.不需要使用有毒的苯酚等试剂,也不需要乙醇沉淀等步骤。 3.快速,简捷,单个样品裂解后操作一般可在30分钟内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论文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性 “以破解人类遗传和生老病死之谜,解决人类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旨在通过测定人类基因组DNA约3×109对核苷酸的序列,探寻所有人类基因并确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明确所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使得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认识自我。” 基因作为掌控人类自身性状、特征和遗传的根本因子,以其简单的双螺旋结构、复杂的排列方式,使全世界范围内的每一个人类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质。基因的轰动范围极为广泛,我们身上的每一处体态特征几乎都由基因所决定,大到一个人的身高、外貌,小到一颗牙形的状,甚至是一根头发的直径都与基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所周知,基因由五种碱基对以庞大的数量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其本质是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在一个活跃的细胞内,特定的基因通过解旋、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RN A、蛋白质等相应物质的合成,这些数以万计的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RN A、蛋白质在细胞内外发挥出他们自身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人类机体、完善结构功能、协调组织器官运作的神奇效果。 由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解开人类自身的秘密,就要从破解基因的密码做起。 人类基因组计划便应运而生了。该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1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HDP(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及研究进展 摘要:2003年4月14日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基因组时代正式来临。着重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目标与任务、实施与进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讨论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时间界定,分析展望了后基因组时代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密切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几个重要研究领域。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进展 2003年4月14日,美国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Collins F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胜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post genome em,PGE)正式来l临,在举世庆祝“DNA双螺旋结构”提出50周年之际,生命科学诞生了一个新的里程碑。HGP被誉为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伟大系统工程,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成功绘制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重要基石,推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在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大,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技术越来越高,取得的成就将越来越多,生命科学及其相关科学将大有作为。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产生与目标 1984年12月,美国犹他大学的Wenter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主持讨论了DNA重组技术及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DNA序列的意义.1985年6月,美国能源部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 project,HGP)的初步草案.最早提出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辛西默(Robert Sinshimer).1986年3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纳多·杜尔贝柯石(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测定人类的整个基因组序列”的主张[1],后经世界性的讨论取得共识.1987年,美国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科学家开始讨论如何才能更快、更多、更好地研究与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关的所有基因——全部的人类基因组.1989年,美国成立“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者Jamse Wateson担任第一任主任.1990年10月,美国首先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人类全部DNA分子核苷酸序列的测定.1993年,美国对这一计划做了修订,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图构建与序列分析,需最优先考虑、必须保质保量完成的是DNA序列图.随后,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前苏联、中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响应,都开始了不同规模、各有特色 的人类基因组研究。 1999年12月1日,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基因完整序列的测定.2000年6 月26日,六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进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1年2月12日,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首次公布.2003年4月15日,美、英、德、日、法、中6个国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提前2年实现了目标。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

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一) 谁来当“亚当”---人类基因组多样性与个体医学已在进行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代表性个体”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现在用于用于绘制人类DNA序列的DNA 来自于几个“无名氏”的男性。这在当时还曾有过争论,谁可以做“亚当”?这个问题也重要也不重要。人类的所有个体、所有的人,在遗传上都是平等的。所有的人类基因组不管是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即基因位点,还是每一个基因的结构都是很相似的,绝对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不管从哪一个人身上分离到的一个位点上的DNA片段,可以用于任何种族任何个体的这一位点的研究,这一位点致病等位基因的鉴定,将来可能的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因此,我们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不存在黄种人基因组、白种人的基因组之分。一个基因被鉴定、分离了,进而被专利,就是全人类的这一基因组被专利了,我们不能说你专利的是白种人的基因,我们再来专利一个黄种人或中国人的基因。但人与人是不同的,这就是人类在“同一性”的前提下的“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每个人身上,称为“基因多样性”或“个体特异性”,一般每个人之间5%位点的等位基因不同有0.1%的序列不同。体现在黄种人棗白种人这一人种族差异上,可称为“种族多样性”,体现在民族(遗传上称为“族群”)上,称为“族群多样性”。将来的某一天,如果需要每一个人的全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也许能不费多少钱就测定了,并且记录在一个光盘上,要诊断疾病就方便啦。医生先把这个光盘装进计算机,检查几个有关的“候选基因”,看看要注意什么,譬如说,某种药物,有人用灵验,有人不灵验,这就是个体差异。这一差异很多是基因决定的,也就是“多样性”决定的,这对医生诊病很有帮助。当然,也许不需要了解一个人的整个基因组棗大家都大同小异,而把重要区域、重要基因、重要位点的“多样性”较高的区域搞清就行了。“全基因组”信息非同小可,表达了每一个人有关生、老、病、死的重要信息,它是一个人全部隐私中的最重要的隐私,可不是一个人一般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血型等等,因此,它的使用可得慎之又慎。

实验六 印记基因v1(1)

实验六印记基因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印记基因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背景知识 基因组印记是指组织或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具有亲本选择性的现象,即只有一个亲本的等位基因表达,而另一亲本的等位基因不表达或很少表达,相应的基因则称为印记基因。只表达父本而不表达母本等位基因的印记基因称为母本印记基因;只表达母本而不表达父本等位基因的印记基因称为父本印记基因。 B830012L14Rik是一个非编码RNA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印记基因簇中,目前该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该基因的第一外显子序列中存在一个SNP位点,在B6小鼠中该位点为A(AA),在ICR小鼠中则为碱G(GG)。而B6与ICR小鼠的子代杂交个体中则为AG。 若该基因非印记表达,则在子代个体的cDNA基因型为AG。而该基因若印记表达,则在子代杂合个体的cDNA基因型为OA或OG。通过对比父本或母本的基因型,便可判断该印记基因的表达模式。 (二)技术原理: 1.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PCR技术主要过程是,通过人类合成的一小断单链DNA片段(叫做引物)与模板DNA特定的区域特异性结合,进而以四种dNTP为底物,通过DNA聚合酶沿着引物和模板形成的双链部分的3’端聚合形成DNA片段实现DNA体外扩增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由于该酶在97度以上的高温也能保持稳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94~97度这个温度范围内处理DNA形成单链,然后降温(根据引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50-55度)直至适量的引物结合到模板上。最后温度提升至72度,聚合酶聚合形成双链DNA。

酵母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操作方法及步骤说明书

试剂盒组成、储存、稳定性: 试剂盒组成保存50次100次200次 酵母裂解液室温15 ml 30 ml 60 ml 蛋白沉淀液室温 5 ml 10 ml 20 ml DNA溶解液室温 5 ml 5 ml 10 ml 本试剂盒在室温储存12个月不影响使用效果。 储存事项: 1.环境温度低时酵母裂解液中某些去污剂成份会析出出现浑浊或者沉淀,可在37℃ 水浴加热几分钟,轻轻旋摇,即可恢复澄清,不要剧烈摇晃,以免形成过量的泡沫。 2.蛋白沉淀液可能出现析出和沉淀,可以在37℃水浴几分钟帮助重新溶解,如果不 能完全溶解,也不影响使用效果,直接取用上层溶液即可。 3.避免试剂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产生挥发、氧化、pH值变化,各溶液使用后应及时 盖紧盖子。 产品介绍: 本试剂盒用于快速的从酵母中提取基因组DNA。在针对酵母细胞特点配制的酵母裂解液作用下,酵母细胞被裂解释放出基因组DNA,然后蛋白沉淀液选择性沉淀去除蛋白,最后纯净的基因组DNA通过异丙醇沉淀并重溶解于DNA溶解液。 产品特点: 1.不需要使用有毒的苯酚、氯仿等试剂。 2.快速,简捷,整个过程可在1个小时内完成。

3.结果稳定,产量高(比离心柱型的产量高一倍以上),OD260/OD280典型的比值 达1.7~1.9,长度可达50Kb-150kb,可直接用于PCR,Southern-blot和各种酶切反应以及文库构建。 操作步骤:(实验前请先阅读注意事项) 1.吸取1.5ml 酵母培养物到一个1.5ml离心管;12,000rpm离心2分钟,尽可能弃 上清,必要时候可以用枪吸去。 2.高速涡旋振荡,打散重悬酵母细胞团。 3.加入300μl酵母裂解液,涡旋振荡混匀,或者用1毫升的枪头反复吹打混匀。 酵母细胞的重悬分散对下一步裂解非常重要,必须充分分散重悬。 4.将裂解物放置在70℃水浴15-30分钟。 如果产量低,可以适当提高水浴温度和延长水浴时间,中间可以涡旋振荡混匀几次帮助裂解。 5.冰上至少5分钟使回复到室温。 6.在回复到室温的裂解物内加入100μl蛋白沉淀液后,在涡旋振荡器上高速连续振 荡混匀20秒。混匀后可能见到一些小的蛋白团块。冰浴5分钟。 7.13,000rpm离心5-10分钟。这时应该可以见到管底蛋白沉淀,也可能见到一些蛋 白沉淀漂浮在液体表面。 8.小心缓慢吸取上清到一个新的1.5ml离心管中,不要吸到沉淀。 吸取上清时,注意不要吸到管底的和漂浮在液体表面的蛋白沉淀。如果不小心将蛋白沉淀转入新的离心管中,可再次离心2分钟后取上清。 9.加入等体积的室温异丙醇(约400μl),颠倒30次混匀或者直到出现絮状DNA沉 淀(或者白色浑浊沉淀)。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质粒DNA的提取及检测 【实验目的】 1、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方法和技术 3、学会PCR操作的基本技术 第一部分质粒DNA的提取 一、实验原理: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是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性染色体DNA在拓扑学上的差异来分离它们。在pH值介于12.0~12.5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线性的DNA双螺旋结构解开而被变性,尽管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会被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相互盘绕,仍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pH4.8的乙酸钾高盐缓冲液恢复pH至中性时,共价闭合环状的质粒DNA的两条互补链仍保持在一起,因此复性迅速而准确,而线性的染色体DNA的两条互补链彼此已完全分开,复性就不会那么迅速而准确,它们缠绕形成网状结构,通过离心,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恒温摇床、台式离心机 2、试剂溶液I、溶液Ⅱ、溶液Ⅲ、无水乙醇、TE缓冲液、胰RNA酶、酚、氯仿 三、实验步骤 1、将2mL含相应抗生素(Amp:50μg/mL)的LB液体培养基加入到试管中,接入含pUC19 质粒的大肠杆菌,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1.5mL培养物倒入微量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2min。 3、吸去培养液,使细胞沉淀尽可能干燥。 4、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溶液I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0 min。 5、加200μL溶液Ⅱ(新鲜配制),盖紧管皿,混匀内容物,将离心管放冰上5min。 6、加入150μL溶液Ⅲ(冰上预冷),盖紧管口,颠倒数次使混匀。冰上放置15min。 7、12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转至另一离心管中。 8、向上清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去蛋白),反复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 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9、向上清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5~10min。12000r/min,离心5min。 倒去上清液,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10、用1mL70℅乙醇洗涤质粒DNA沉淀,振荡并离心,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或空气中干 燥。 11、加20μLTE缓冲液,其中含有20μg/mL的胰RNA酶,使DNA完全溶解,-20℃保存。

提取质粒实验学习整理

1.菌液OD值越高,质粒产量越高 2.大肠杆菌OD值越高,提取的质粒的浓度就越高吗???还要看质粒纯度,纯度一般 在1.8-1.9最适合,再高了就是蛋白污染 3.一般而言gene导入原核细胞称转化,导入真核细胞称转染。 4.用QIANGEN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质粒,我没有提不出来的经历,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从细胞、试剂盒及操作三个方面考虑: 1..确定细菌是阳性转化子,应该含有你的质粒,过夜摇菌已足够,记得加抗生素。 2.关于试剂。溶液2中是否浑浊,SDS在低温产生结晶,使用前用37度水浴。溶液3 中的醋酸钾可能产生结晶,使用前应该温水溶解。确认洗脱液1中的乙醇没有挥发,闻一闻就知道了。洗脱液2是否在使用前已加乙醇,加乙醇后在盖子上打钩,以免与没加的混淆。 3.抽提过程中,加溶液1(放4度保存)后应该充分悬浮菌体,以便裂解充分;加溶液 2和3应该快,加溶液2后打开盖有丝状物,加溶液3出现絮状沉淀,离心要充分。 请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如果你觉得以上几点你都做的很好,试剂盒是新的,换含其它质粒的菌株试一试,如pUC18的转化子。如果试剂和是用过的,放置太久,换其它试剂盒吧,要不换土法试试! 5.Qiagen我卖这么多个,到目前还是零投诉。不过出现问题基本如下: 1。如果是质粒超纯试剂盒,得率偏低,因为Qiagen自己得专利树脂填料,对纯度得要求比对得率得要求高,在超纯质粒的抽提过程中,得率比同类产品要低些,不过OD 得比值很好,就是纯度很高。 2。如果是质粒小提,快速提取等,基本不出什么问题。 有些操作要注意, 1。Solution2,3有没有沉淀。 2。细菌培养过程中,有没有抗生素选择压力,不然质粒丢失。 4。收获细菌有没有测OD值,有些仅凭目测,呵呵,又差异得。 不过,有个建议,质粒小提,快速提取,就不要用Qiagen得了,偏贵。 6.从你跑的电泳来看,你的质粒不是很多,差不多就是300ng,可能你的小片段太少,所 以你的小片断那就看不出来了,不知道你大片段分子是小片段的多少倍,一般跑电泳能看到在50ng左右,标准的MARK是每条带是50ng,如果你即使切下来了,但你的小片段太小,也是什么都看不到的,这里有一个大约估计量的公式,小片段的纳克数等于大片段纳克数乘他们分子量的比值 7.提取质粒失败的可能的原因:1:克隆有问题;2:提质粒时裂解时间过长;3:质粒提 取试剂盒的溶液有问题;4:有点可能本身拷贝数就比较低,可换感受态重新转化后提质粒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 问题的提出 尽管生物机体的尺寸有限,但并未能为研究工作带来任何容易之处。人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渴望解开生命之谜这个多年的愿望并未向前推进多少,谜仍是个谜!以往研究的艰履或失败教训使人们头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仅依靠单一学科如细胞学、发青学、肿瘤学、人类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的独自努力都无济于事,都太局限了,难以完成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保护。美国曾投巨资但基本上以失败告吹了的肿瘤十年计划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要知道某事物的局部作用机制最好先知道全局的看法逐渐主导了人们的认识(Dulbecco R,1986)。在绕了一大段弯路后,人们回过头来决定开始进行人的所有基因即基因组的研究,全面探讨这个“摸得到,猜不透',的人体奥秘,由此形成了基因组学(genomics)和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其最终目的是对生命进行系统地和科学地解码,以此达到了解和认识生命的起源,种间和个体间存在差异的起因,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Under ES,1996)。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前的遗传学或称基因学(genetics)偏重于单个基因的研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则是把目光投向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从整体水平去考虑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随着数理化、信息和材料等学科的渗透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化技术管理模式的引进,HGP真正成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项大科学工程,其规模和意义远远超过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和曼哈顿(Manhatton)原子弹计划口HGP的正式启动也就标志着解码生命的真正开始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的回顾 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70年代已具有一定的雏形,在80年代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以下的几个事件的影响下形成了投资额最多、最具规模的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 1984年在Utah州的Aita,White R和MendelSOIlhn M受美国能源部(DOE)的委托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专业会议讨论测定人类整个基因组的DNA序列的意义和前景(Cook-y明n则,1989)。1985年5月在加州antaCruz由美国能说部的SindeimerRL主持的议上提出了测定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动议,由此形成了美国能源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草案。1986年3月,在新墨西哥州的Santa Fe 讨论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随后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1986年著名遗传学家McK1Mick V 提出从整个基因组的层次研究遗传的科学称“基因组学"。1986年3月7日,诺贝尔奖获得者Dulbecco R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短文。1986年6月在美国冷泉港,另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GIbedW及Berg P主持了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专家会议。1987年初,美国能源部与国家健康研究院(NIH)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下拨了启动经费约550万美元(1987年全年1.66亿美元),并开始筹建人类基因组计划实验室。1988年2月,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的专家撰写了“人类基因组的作图与测序(mapping andsequencing the human genome)”的报告,全面地介绍了有关这项史无前例的、看起来似“胆大妄为',计划的内容(Nati?ml Research Council,1988)。同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由因提出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奖的沃森(Watson J)出任第一任主任。 Duibeeco短文的功绩 Dulbecco R于1986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的短文,回顾了70年代以来癌症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