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及答案

初二级小测(七)——《小石潭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隔篁竹()(2)水尤清冽()()

(3)卷石底以出()(4)日光下澈()

(5)犬牙差互()(6)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8)为坻()

(9)潭中鱼可百许头()()(16)小生()

(10)蒙络摇缀()()()(11)佁然不动()

(12)俶尔远逝()()(13)往来翕忽()

(14)乃记之而去()()(15)隶而从者()()

二、解释画线虚词

1、卷石底以出

2、以其境过清

3、全石以为底

4、潭西南而望

5、乃记之而去

三、找出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日光下澈()

3、斗折蛇行()()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凄神寒骨()()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七、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写出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

2、用动静结合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4、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5、作者的游览顺序:、、、。写出小石潭的特点。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氛围,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心情。

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8、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初二级小测(七)——《小石潭记》

一、(1) 竹林(2) 特别凉(3) 弯曲(4)透射(5)参差不齐(6)忧伤的样子幽静深远(7))凄清(8)水中高地(9) 大约表示约数,来

(10) 覆盖缠绕下垂(11) 呆呆的(12) 忽然消失(13)轻快敏捷的样子(14)于是离开(15)跟从随从(16)年轻人

二、1、而2、因为3、把4、表修饰5、表承接

三、1、(向西)2、(向下)3、(向北斗星一样)(向蛇一样)4、(像狗牙一样)

5、(使……凄凉)(使……寒冷)

四、略五、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似与游者相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幽静)

6、幽深冷寂,表达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情。

7、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D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水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1.C 2.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③清冽④全石以为底 3.……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4.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B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知识交流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中考对比阅读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答: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10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 姓名:学号:成绩: 一、解释加点词:(2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来 2、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4、怡然 ..不动呆呆的样子5、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6、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7、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8、水尤.清冽格外 9、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10、影布.石上映照 二、一词多义:(13分)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澄) 2、参差披拂(不整齐)清以其境过清(凄清)差其岸势犬牙差互(交 错) 3、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4、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能够)游同游者:吴武陵(游览) 5、为坻为屿(作为) 6、全石以为底(用)为全石以为底(成为)以卷石底以出(而) 以其境过清(因为) 三、翻译下列句子:(28分)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倒了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阳光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地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象狗牙那样交错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由于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便题字后离去。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填空。(14分)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_”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埋下伏笔。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③妙用比喻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如鸣佩环_________ ④运用排比写石底的句子:__为坻,为屿,为嵁,为岩__

(完整版)《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 案)(4)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 《小石潭记》阅读题 (一)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汇编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08年山东)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二.(08年内蒙古) (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尤:(2)悄怆幽邃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1)伐竹取道(2)齐师伐我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姓名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小石潭记》《浪游记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浪游记快①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②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③,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

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 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 (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释)①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②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③罅(xià):缝隙,裂缝。 12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 12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循.山脚() A.通“巡”,巡视 B.顺着 C.抚摩 D.遵循、沿袭 ⑵怀之归寓.() A.居住 B.寄托 C.通“遇” D.居住的地方1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 12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 B.(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

《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比较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12分)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和右溪记对比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阅读思考】 10.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因为)②不可名状(说出)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柳宗元《小石潭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答案 内容提要:(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带答案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题: (一)《小石潭记》全文 (二)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游青溪记》 翻译: 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呆得太久,(我)就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3、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又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4、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语段(一):从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晓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一)《小石潭记》第二、三、四段 (二)《小石潭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右溪记》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以.其景过清(因为)(2)不可名.状(说出) 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看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37196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一)【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注〕①梁骊(lì):栋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指中原地区。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 >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3分) [ (二)[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课内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 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 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

《小石潭记》复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二,积累运用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佩.()环.佁.()然俶.()尔参.()差.()翕.()忽斗.()折悄.()怆.()差.()互.寂寥.() ②、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翠 màn()连 zhuì()清 chè()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②水尤.清冽。() ②全石以.为底。()④参差 ..披拂。() ⑤佁然 ..不动。()⑥俶尔 ..。() ..远逝,往来翕忽 ⑦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⑧其岸势犬牙 ..差互。() ⑨四面竹树环.合。()⑩寂寥 ..无人。() 12以.其境过清。() 11悄怆 ○ ..幽邃。()○ 14乃.记之而去.。() 13不可久居.。()○ ○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文填空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 _______。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 _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这周围环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8)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 (9)文中表现小石潭的石头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 阅读练习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小石潭记》《西山十记》之《记四》对比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岖,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乐: (2)不可久居居: (3)不里许许: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中考试题精选

2009年齐齐哈尔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 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参考答案:11.阙: 通“缺” 襄 :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 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12. (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 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 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 得1分。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 (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14.相同点:都 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 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 点得1分。 2009年江苏南京市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译文: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完整版)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极乐寺记游(节选)袁宗道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②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③许。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⑤乎? 注:①张盖:打着伞。②斑剥:色彩错杂的样子。③围:周长的计量单位。 ④进贤冠:古代朝见皇帝的一种礼帽。挂进贤冠指辞官隐退。 ⑤情障:情欲的魔障。这里指对山水的喜好。 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 (1)佁然 ..差互()..不动()(2)犬牙 (3)去桥可.三里()(4)隶.而从者()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若.空游无所依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B、如鸣佩环,心乐之.实是欲界之.仙都 C、以其境过清.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D、西湖胜.境,入梦已久驴不胜.怒,蹄之 10.翻译以下句子(6分)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11.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3分) 8.解释以下加点字词(4分) (1)佁然 ..差互..不动(愣住的样子)(2)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3)去桥可.三里(可能、大约)(4)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________ ,是属于 ________ 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五、理解课文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 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 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6、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阅读理解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整理《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好像)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以之为,用……作为)底,近岸,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相当于“来”)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映)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参差不齐),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感到凄凉)神寒(感到寒冷)骨,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于是)记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理解。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