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重点

传播学原理重点
传播学原理重点

传播学原理重点

一、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基本类型)

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

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

6、大众传播是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三、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开创者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1)、《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2)、《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勾画了整个传播学的框架和蓝图

A、五个“W”:who-谁-传者研究、says 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 Which 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 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B、大众传媒的三大功能

2、心理学家卢因

(1)、团体动力学(群体传播)

(2)、“把关人”理论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1)、《人民的选择》

(2)、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毕生研究“态度”问题=“传播效果”

(1)、“态度”问题的研究(传播效果)

(2)心理实验法

5、传播学之父施拉姆

(1)学科建设成就

(2)传播学理论集大成者

四、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

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最初始最重要最基本的媒介,局限:空间距离有限,转瞬即逝,易变性。

(二)文字传播时代: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优势:空间距离扩展,时间:长久保存。局限:速度慢,效率低。

(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三次飞跃:广播—电视—网络

五、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传播者又称信源,传播行为的引发者,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二)受传者又称信宿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业对象。

(三)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四) 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信息的搬运者。

(五) 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

六、几种主要的传播模式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1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W ho says w hat in w hich channel to w hom with w hat effect

意义:(1)将传播活动划分成五个部分,有效的描述了传播过程;(2)将传播研究规定在了五个区域,规划了传播学的研究。

2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意义:(1)细化媒介;(2)符号转换的体现;(3)噪音概念的提出

3 直线模式的局限性:反馈的缺失,传受双方角色关系固定化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

1奥古斯都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七、人内传播

(一)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二)重要性:人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三)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是“主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是“客我”。“主我”是形式,“客我”是内容。

(四)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

(五)常见形态:内省式思考:自我暗示等

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互动性和双向性。

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应。

八、群体规范

定义: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心须遵守的规则,以及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作用机制:(1)排除群体内传播中的偏离性意见

(2)抵制群体外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宣传

九、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的定义: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多产生的压

力。

2、信息压力: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3、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为孤立而受到群体制裁的

心理。

4、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下要避免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十、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3、社会功能:正面功能:a、环境监测:准确客观的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

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

b、社会协调:把社会各个部位环节,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c、传递遗产:延续社会的文化传统。

负面功能:a、大众媒介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人们完全丧失辨别力,从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b、媒介是使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c、媒介常以低廉的低价占用或剥夺人们的自由时间。

d、麻醉功能:媒介使人沉醉在虚幻的满足之中,并由此剥夺了人的行

为能力。

十一、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

定义: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一是客观环境本身,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三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人的行为决策建立在环境认知的基础上。

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

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大众传播在形成现代信息环境的优势:

1,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2,大众传播的信息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直达性。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

十二、“把关人”理论

(一)、卢因的“把关人”理论

内容: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筛选和过滤的行为就叫“把关”,有这种行为的就叫“把关人”。

评价:卢因的把关人理论开拓了传播学当中把关领域的研究。

(二)、怀特的把关研究

内容: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

评价:1把关领域的经典研究

2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而没有考虑一系列左右把关的社会系统因素。

(三)影响把关的因素

1、政治法律因素;

2、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信息自身因素;

5、媒介组织因素;

6、受众因素;

7、技术因素;

8、传播者个人因素

十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大众传播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指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决定传播制度

1、特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时间:17,18世纪至今

3、内容:(1)人人拥有出版权

(2)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

(3)报刊不应该接受事先检查

(4)允许不同观念的传播

4、本质:在一切以资本和金钱为转移的条件下,出版自由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自

十四、社会责任规范理论

1、特点: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

3、产生背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受到修正的原因):

(1)观点的自由市场使社会现状矛盾尖锐

(2)自由主义媒介规范中未涉及受众的权利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中未考虑信息传播的问题

4、内容:(1)媒介应对受众承担责任

(2)受众有权干预媒介传播

(3)信息传播应客观真实

(4)媒介在法律制度范围内客观真实

(5)媒介在法律制度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

5、评价:(1)防止社会道德文化堕落-有了一些制度性措施;(2)缓和社会矛

盾——收效甚微

十五、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一)媒介即讯息

1、内容: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

2、评价:(1)概括了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有极端性。

(3).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媒介是人的延伸

1、内容: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拓展和或延伸。

2、评价:强调了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内容:热媒介:清晰度高,信息量大,参与度低。比如:象形文字,照片,

无声电影,报刊。信息明确清晰

冷媒介:清晰度低,信息量小,参与度高。比如:漫画,拼音文字,

有声电影,电视。信息模糊不充分

2、评价:(1)指出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及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各具特点;

(2)充满牵强和矛盾

十六、传播效果研究历史时期(了解)

(一)早期的“子弹论”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1、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它可以左右人们的态

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人们的行动。

2、产生:(1)大众媒介无处不胜的传播威力

(2)受众不堪一击的地位

(3)战争宣传战

3、评论:(1)子弹论是错误的

(2)过分夸大大众传播的力量和影响,忽视客观社会因素及受

众的主观能动性。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1《人民的选择》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选择性接触”假说

“意见领袖”假说

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2《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

3《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

4“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果理论

十七、“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1、内容: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议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的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评价:(1)揭示出大众传播对个人环境认知的有力影响。

(2)只强调媒介设置社会议题,未考虑媒介反映社会议题。

十八、“知沟”理论

1、背景:要求实现学龄前教育机会平等的呼声不断高涨

2、内容: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的因素以外,造成“知沟”的原因有(1)传播技能上的差异—获得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的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已有只是储存量的差异---知识储存越多,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掌握越快

(3)社交范围的差异----社交范围越广,人际交流越活跃,获得知识的过程越能加速

(4)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生活的水准、层次与媒介的内容越接近,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程度越高

(5)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其受众主要集中于高学历阶层。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法学 一、填空和选择 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 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 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 美国最早: 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中国最早: 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 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P14 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 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 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 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P33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 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 ●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 ●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 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 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 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XX法,XX条例) 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 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 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 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 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

房屋建筑学复习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建筑是_建筑物__与___构筑物__的总称。 2、常见的三种建筑尺寸是___标志尺寸、构造尺寸_和__ 实际尺寸_。 3、墙体按施工方式不同,有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 4、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口和塞口两种。 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为___梁板式楼板_ 、__无梁楼板_ 和___板式楼板。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结构形式有_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_两种形式。 7、平屋顶的排水找坡可由材料找坡与结构找坡两种方法形成。 8、常见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 _和_防震缝__。 9、伸缩缝的内部构造有平缝、错口缝、企口缝三种。 10、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用M表示。 11、标准砖的尺寸是240mm?115mm?53mm。 12、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_丁砖_,把砖的长度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_顺砖_。 13、基础按照构造形式可分为__条形基础__ 、__独立基础_ 和__联合基础_等。 14.平开木窗有门窗框、门窗扇、五金配件等组成。 15.建筑模数的数值为300mm。 16.在砖墙的组砌中,要求_错缝搭接_,并避免通缝的产生。 17.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景下部位的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18、楼梯一般有楼梯梯段、楼梯平台和楼梯护栏_三部分组成。 19、墙体按所在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 20、饰面装修基层分为实体基础和骨架基础。 21.现浇钢筋混凝土正梁式楼梯按梁的数量和位置分为正梁式、反梁式和_单梁式_三种。 22.屋顶的排水方式有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 23.在开启的状态下能挡雨的窗是悬窗。 24.顶棚按构造形式分为_直接式_和_吊顶式_。 25、地坪层主要是有_素土层_、_垫层_和_面层_三个层次构成。 26、墙承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把楼梯分为_平台_和_踏步板_两个构件。 27.现浇钢筋混凝楼板按照受力特点分为板式楼板_、梁式楼板_和_无梁式楼板_三种 28.地基土质均匀时,基础应尽量_埋深_,但最小埋深应不小于_500_mm。 29.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方防潮层,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30.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龙骨架_、_面层_和饰面材料__。 31.窗框的安装方法有_分离安装_和_成品安装_两种。 32.平屋顶泛水构造中,泛水高度应为_≥250_mm。 33.民用建筑物按规模与数量分为_大量性建筑_和_大型性建筑_。 34.窗与窗之间或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_窗间墙_,窗台下面的墙称为_窗下墙_。 35.根据土层的结构组成和承载能力,地基可分为_人工地基_和_天然地基_。 36、地下室根据埋入地下深度的不同分为_全地下室_ 和_半地下室_。 37.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受力和传力情况分为板式、梁板式和_无梁式三种。 38.民用建筑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可分为_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_。 39.《建筑统一模数》制中规定采用_100mm_作为基本模数值。 40.低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_1050_mm。 41、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_钢筋混泥土_基础。 42、门窗过梁的主要形式有_砖拱过梁_、_钢筋砖过梁_和_钢筋砼过梁_。 43、应用最广泛的预制装配式楼板为预制空心板。 44、泛水是指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墙面交接处的_防水处理__。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的系统运行,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权力。社会是大系统,传播是重要的子系统,使人认知环境,改造环境。多种定义:1、共享说:共享信息的过程或传播符号。#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以理解和产生为共同条件#以规范性批判未定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愿望2、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对受传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或过程#缺点:把劝服者看成一切目的和本质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3、联系说: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传播的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重要前提之一,受传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五人哈罗德拉斯维尔:划分传播研究领域(5w)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忽略信息反馈)。。1控制分析领域2控制分析领域3传播渠道领域4受众分析领域5效果分析领域。贡献:1传播体系的初步建设2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三大功能:1、雷达功能(环境监测功能),作用:让人们从社会成员变成公民(参政议政被告知)2、协调功能(社会变化快,利益团体,群体结构复杂)3、协调功能(讲台作用:教化—传播大众)作用:文化传播(广告娱乐功能) 5w评价:他把传播看成现行单向的流动过程,没充分认识到受传者主观能动性,没看到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保尔—拉扎斯菲尔法:利用实证派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大众传播,改变了美国社会学面貌。有限效果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作用有限,有时是微乎其微。两级传播:信息由传播媒介传向一部分人,再传到大众。量化: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大规模社会问题) 2、库尔特—卢因:开创两领域:1、完整心理学奠基人2、群体动力学:人的心理要与其他人合在一起 3、卡尔—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开创人之一,耶鲁学派著名奠基人:1研究人的态度的改变,用说服方法改变态度2创立一方面与两方面理论,正对不同人,说服策略不同,用文化程度区分。启示:传播活动取得传播者想要的效果取决于受传者原有的态度和个人差异 4、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创立者合集大成者贡献:1《传播学概论》开创这一学科,创建高水平研究机构,为传播学培养人才,确立传播学学科地位2编写一批高水平传播著作和教材,建立完善体系3出版传播学教材,整合传播学理论 四大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着眼于认知层面):理论:1大众传播媒介在现有社会影响到人们的议程设置2大众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活动和新闻报道,认为重要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了议事事件的重要性,显著性依据特点:1在认知层面客观上测量到了大众传媒强大影响力2研究着眼于大众传媒信息报道3暗示了拟态环境的强大意义1开放性2开创了政治传播学的研究3揭示了大众传媒政治经济力量的存在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1每个人有两种社会人性,趋利避害和怕被孤立2人在社会发表意见之前,都有一种准统计器的感觉系统,优势意见是什么,则就会支持优势意见,如果与优势意见不一致,则保持沉默。优势意见就是大家都同意的意见。3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成为优势意见最主要提供者舆论效果(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因素):1共鸣效果,多数传媒内容具有高度类似性2累积效果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3遍生效果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广泛性大众传媒对其影响:1大众传媒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2对何种印象正在增强形成印象3队和中一件可以公开发表而不受孤立形成印象理论特点:1舆论观a政治哲学把舆论看做公意,是共同体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基础,政治合法化途径b是社会学有机体概念,认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c行为科学的观点诺依曼舆论观点: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在维持社会正和方面起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引起的社会解体2效果观a在认知态度行为各个方面都起作用b大众传播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2、涵化理论/培养理论,涵化就是文化化:1(1)提出者乔治.格伯纳美国传播学家(2)研究起点:控制世界的是讲故事的人—西方谚语“如果控制讲故事的人就能控制世界”(3)a 电视机是美国家庭中心成员,成为大多数时间解说最多故事的人b看电视多的人观念意识,外界信息来自于电视某一特定节目,他们有共同世界观价值观c此类人涵化效果,如果是暴力节目则有恐惧感,消除的方法就是回到电视中继续看暴力节目d实验法,对比实验(4)

2018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本科普通211,专业日语系,三跨一战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初试成绩排名第二,政治70,日语83,传播学原理112,新闻业务123,总分388。回想这一年来的考研辛酸路……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 好的,作为一个考试型选手,从小到大学的不咋地考的却不错。介绍点个人应试准备方法……干货在后面,请客官慢慢品尝。 【写在前面】 虽然可能很奇怪,还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决定要考研的你,再仔细问自己一遍,是否真的决定了要做一名研究生,是否真的热爱这个学科,是否真的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到一整年的寂寞又枯燥的复习中,又是否能够承受研究生期间天天做到凌晨两点的作业和逃也逃不掉的课题。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或者只是混个文凭,我希望你能再仔细考虑一下。 考研从来不应该是你用来逃避工作的捷径,因为如果你这样想,你终究有一天也会逃避考研期间的种种困难。我希望你能真正在传播学中读到专属于它,又感动到你的东西,真正能在老师问你为何选择传播学时,有自己内心澎湃的想法。 【关于交大】 全国排名第六的高校,和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光这两条应该就已经足够吸

引人了。相比于其它院校,交大凭借理工科优势在新媒体、实证研究方面已跨入全国前列,并且随着大数据中心、国际传播学院的建设,交大的媒设学院前景还将更好。 【关于学硕和专硕】 交大的学硕和专硕培养起来没区别,学制都是两年半,但是在报录比方面还是差距不小。往年看来学硕专硕都是收5个左右,16年是学硕5专硕7,17年招生简章是学硕3专硕7,但由于专硕报名人数太多又扩招6个。 总而言之趋势是学硕保研人数越来越多,专硕收的人可能相对会多些,但18年形势也仍不明朗,估计报考专硕人数会更多,学硕更少。但是我并不认同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一说,无论学硕专硕都要付出努力,相对于收人数较多的专硕,学硕的好处是可以直博,调剂也更加容易。 【关于交大题目】 交大题目可谓十几年风格没变过。考前我已开始根据往年题目押题,基本所有题目考前都已做过无数遍熟稔于心。交大学硕题目从来不追热点,基础型题目,最爱考宏观效果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大数据和媒介融合每年必考。 专硕题目多了35道时事填空题,题目多为当年大事,政治可以复习到大部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腔称髓腔,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口、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房屋建筑学考试重点(可缩印)

建筑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主要是指对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研究以及对构成建筑空间的建筑物实体的研究。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不同类别,非生产性建筑可统称为民用建筑。 建筑物的组成通常由楼底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几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构成系统:结构支承系统和围护、分隔系统 从空间角度看,公共建筑通常由使用空间、辅助空间和交通空间三种空间组成。 使用房间的面积大小,主要是由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等因素决定的。 决定建筑平面形状的因素:设备、家具数量和布置方式,使用者的活动方式,采光、通风等其他要求。 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原则:满足使用高峰时人流、物流需要尺寸,紧急疏散要求,采光通风的需求,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走道、门厅、过厅、楼梯、电梯。 走道:走道宽度应符合人流;走道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 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为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缓冲作用。 流线组织: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 建筑平面组合的方式:串联式组合(将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串通)、并联式组合(通过走道或一个处在中心位置的公共部分,连接并联的各个使用空间)、混合式组合(混合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往往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织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 决定建筑物某部分净高的因素:家具、设备的安置和使用高度,人活动所需要的使用高度,满足生理、心理要求的其他标准,节能要求。 层高的构成:使用高度/净高,结构构件的高度,设备占用的高度。 影响确定建筑物层数和总高度的因素: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选用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城市消防能力的影响。

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局,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9.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就是物质或能量,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她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与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就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主体与客体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就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就是否合理、传播渠道就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就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与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就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独立性与能动性: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把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②前者: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后者: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③前者:精神生产既然就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产品;后者: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椎间盘:连接上、下椎体之间的软骨垫(第1、2颈椎间除外)称椎间盘。它由周围部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后部的髓核以及上下两表面的软骨板构成。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构成,能节律性地产生并传导冲动的一个系统。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独立,而又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关节。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骨单位:骨单位(osteon)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突触: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真肋:第1-7对肋借助软骨与胸骨构成关节称为真肋 假肋:第8-10对肋接前端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左右肋弓,称为假肋。 浮肋 :又称浮动弓肋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不与胸骨相连,故称浮肋 肝门:肝脏面有H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淋巴: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返流回心房,血液这种周而复始往返不止地流动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中央凹:视网膜上黄斑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中央凹可用眼底镜窥见。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体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房→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残留在卵泡壁的细胞和内膜细胞开始向内侵入,胞体增大,逐渐演化成黄体细胞,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同时侵入,周围仍有结缔组织的外膜包裹,这样就共同形成黄体。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房屋建筑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建筑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除大型、特殊的建筑外,仅两个阶段:初步设计---方案图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注:初步设计阶段的成果是方案,故又称方案设计阶段;下阶段是扩大初步设计,又称技术设计阶段;最后是施工图阶段----教材未分清楚,应更正。) 2.建筑设计依据包括常年洪水位和地下水位。(√ ) 2.施工图阶段才应绘制建筑总平面,主要是确定建筑的建造位置。(×,都应有总图,但设计深度不同。) 3.对于大多数民用建筑而言,日照是确定房屋正面间距的主要依据。(√ )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普通住宅的层高,以2.8米为宜。(√ ) 5.风玫瑰图表明了1个地区1年中,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甚至包括夏季主导风向。(√) 6.楼梯平台的宽度应大于或等于梯段宽度。(√ ) 7.在施工图阶段,建筑设计包括照明设计、给排水设计。(×,不包括) 8.施工图的总平面加上配景和色彩,更直观易懂。(×,不应加与施工无关的内容) 9.中学校普通教室面积的大小,一般由学校决定。(×) 10.按照有关规范,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其使用部位和功能,分为6类。(×。7类)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C )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D)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传播学原理 张国良 笔记

传播学原理笔记 第一章传播基础论 1、传播的含义 (1)传播与“communication” A、相同点:两者均含“传达”(消息、意识等)及“传染”(疾病)之意; B、不同点:后者含“运输”(货物与人)及(双向)“交流”之意,从传播学意义上讲,“传播”=Commnication,其主要含义是:精神内容的传布。 (2)“传播”的定义 A、“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持此类主张的学者往往会追溯英语Communication的词源,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无可否认,在传播实践中,施拉姆等人强调的这种“共享”,不仅是主观愿望,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客观结果。即,它既是传播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凡强调“共享”的用语,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能适用于一切传播现象。诚然,传播能实现“共享”的情况是多数,但是还存在拒斥、不通、误解、独处等相反的情况(尽管是少数)。 由此可知,“共享”说虽然指出了传播的一部分规律,但作为定义,是不全面的。 B、“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双向的活动。 此说有点类似“共享说”,但着眼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但一“共享”一样,“交流”的情况也是常见的,但并非一定会发生。此外,传播也远非一定要用语言。 C、“影响(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欲对受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 此说既正确地指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带有功得性、目的性的传播活动,又不正确的将其当成了一切传播活动的表征。 D、“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或信息)的流动。 △以上各学说都是学者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去理解,更多地关注本学科研究对象的传播活动,范围和方式等,而没有从更多普遍意义上和层面上对“传播”进行定主,因而难免挂一漏方。 △传播: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3)信息视野中的传播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2017年度房屋建筑学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 10. 右图示中木门框构造示意, A为贴脸板,B为筒子板 B变形缝的种类有伸缩缝、_沉降缝抗震缝____ B标准普通砖的尺寸是__ 240mm*120mm*53mm ________ B单层厂房柱顶标高应符合__3__M的模数。 B当墙身两侧室内地面标高有高差时,为避免墙身受潮,常在室内地面处设_水平防潮层_,并在靠土的垂直墙面设_垂直防潮层_。 D吊顶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______吊筋面层___和骨架。按骨架材料不同分为_____木骨架金属骨架 __吊顶。 D独立式生活间是_距厂房一定距离,用走廊和通道与车间联系__的一种布置方式。它的特点是_平面布置灵活,对车间通风采光无影响,不受车间有害因素的干扰,卫生条件好,但占地多,与车间联系不够方便_。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 _垂直距离。 F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楼板或板下凸出物的底面的_垂直距离。 G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 一字形 L形三角形等。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踏步前缘挑出形成_。 G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当厂房跨度在18m和18m以下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30M_的系列;当厂房跨度在18m以上时,应采用扩大模数____60M__的系列。 J基础按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可分为刚性基础;非刚性基础。 J建筑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方面。 J建筑工业化的特点: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J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我国的基本模数的数值为 100mm ,符号为 M ;导出模数分为 J 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J建筑物的结构按其选用材料不同,常可分为木结构,_钢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四种类型 J建筑物体量交接的三种形式是直接连接咬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 J卷材防水屋面上人的常用预制混凝土块作保护层,不上人的屋面用绿豆砂、石粒、作保护层。 K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的墙体中,还需设置贯通的圈梁,并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形成空间骨架。构造柱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L楼板层的基本构成部分有楼层地面、楼板、顶棚等。 L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____梯段宽度_____ L楼梯踏步高度成人以 150mm 左右较适宜,不应高于 175mm ;踏步宽度以300mm 左右为宜,不应窄于 260mm ;踏步出挑一般为 20-30mm 。 L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为了减轻疲劳,连续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 18 级,但也不宜少于 3 级。 M门按开启方式分类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和折叠门、转门。 M门连窗代号是__MC ______、钢窗代号是__ GC___,门的代号是M M木门窗的安装方法有立樘和塞樘两种。 P平面按照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两类。使用部分又可分为__主要房间__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