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论坛培训手册

全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论坛培训手册
全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论坛培训手册

急性脑血管病优秀教案

教案 班级:学时:4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内科学单元、章节: 课题:急性脑血管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诊断、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义、病因病机、辅助检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难点:TIA、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鉴别诊断、治疗 课时安排: 病因 40’治疗 40’ 临床表现 80’ 诊断 40’ 教法设计: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及病案分析。 教学用具: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讲授内容旁批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急性脑功能损伤的一组 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按神经功能 缺失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小时)和脑卒中(>24小 时)。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apoplery),接病理性质又分为缺血性卒 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为脑梗死,包括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 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疾病是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严重疾病,是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时间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不 足引起的供血区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即完全恢复。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频繁发作的TIA 易进展为脑梗死。 【病因和发病机制】 颈部大动脉粥样斑块和心脏病的附壁血栓脱落形成微栓子,微栓子进 入颅内小动脉造成缺血症状,当栓子破碎或溶解移向远端,血液供应恢复, 症状消失。此外脑动脉硬化狭窄的病变可刺激脑血管发生痉挛。血压过低、 心律失常、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椎病所致椎动脉受压也可造成一过 性脑灌注不足,引起TIA。 【临床表现】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高脂血症病史。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持续数分 钟,恢复快,不留后遗症。通常TIA每次发作时间少于1小时,不超过24 小时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对恒定。根据病变部位的 不同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Ⅱ^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常见症状为对侧单肢无力、轻偏瘫、麻木感觉和/或对 侧面部轻瘫。特征性体征有眼动脉交叉瘫(病侧一过性黑蒙或失明、视野 模糊、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mer盯征交叉瘫;优势半球受累出现暂 时性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症状有一过性眩晕、共济失调、耳鸣。特征性症 状有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 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出现暂时性皮 质盲。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脑干的交叉瘫、一侧视力障碍伴 对侧局限性肢体无力等。 【辅助检查】 CT、MRI检查大多正常。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经颅多普勒)、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D微栓子监测 适合发作频繁的TLA患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TLA发作为一过性.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突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 主要为偏盲、局限性瘫痪、局限性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构音困难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01T10:38:51.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作者: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导读] 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 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2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甲组,21例行晚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乙组,观察两组抢救效果。结果:①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机械通气占比、存活率与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甲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乙组(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插管后早期予以气管切开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31-01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因意识障碍,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均会有一定程度减弱,且患者多伴有舌后坠,易造成呼吸障碍、分泌物或呕吐物返流,最终进展成呼吸衰竭[1]。气管切开术能及时纠正气道梗阻,减轻供氧不足对脑组织的损伤。但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在临床上争议较大,基于此,我院选择42例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晚期气管切开对预后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经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气管切开时机分组:甲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1-74岁,平均(57.6±15.2)岁;乙组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5.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48h内行气管插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指标无异常,则无需予以机械通气,若患者呼吸节律紊乱,每分钟呼吸频率超过35次或低于6次,出现严重通气障碍或氧合障碍,则予以机械通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2]。甲组在气管插管后5天内行气管切开术,乙组在插管后5天后行气管切开术,其中手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双肩下垫一软枕,对术区进行常规消毒后,注射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定,于颈前正中线胸骨上窝1cm处做标记至软骨下缘,注射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标记处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使气管前壁充分显露出来,止血后,切开气管环,撤出气管插管,置入气管撑开器使气管适度扩张后,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导管气囊并固定。术后加强气道管理,选择合适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予以痰培养、胸片检查,2次/周。若患者术后烦躁不安,遵医予以适量芬太尼,无好转后予以丙泊酚镇静。待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咳嗽、吞咽及咽喉反射无异常,肌颤搐至少恢复75%,且呼吸指标达到正常指标后,即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病例。 ②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行机械通气病例及通气时间。 ③统计两组存活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机械通气占比低于乙组,存活率高于乙组,但组间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明显,即甲组短于乙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脑血管病受呼吸中枢抑制、舌根后坠、胃内容物返流、咽喉反射功能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极容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而呼吸功能的削弱会影响脑组织氧供,缺氧会促进脑血管扩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使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等)流入细胞外间隙,加重脑组织充血水肿;脑组织耗尽可利用氧后,ATP产生量会显著减少,为补偿脑组织需求,脑细胞只能加快无氧代谢速度,进而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乳酸等,使脑损害程度加重[3];缺氧会导致大量CO2潴留于脑组织内,引发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促进-氨基丁酸、自由基等生成,进行性抑制中枢神经功能,且神经细胞缺氧5min后开始死亡,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呼吸困难的有效手段,然而,气管切开时机一直是学者争议的话题[4]。有学者研究表明,早期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能迅速解决患者呼吸障碍问题,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有研究认为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仅能提高舒适感,对病情救治无明显益处,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应选择性进行[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优于乙组,虽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甲组更具优势,这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标准样版】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其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口角歪斜、肢体瘫痪、头晕、走路不稳、严重者可昏迷不醒。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头痛少见;脑出血多在清醒或活动状态下起病,伴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剧烈头痛。脑出血最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复发率比较高。 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不合理(如长期吃过多盐、肉、动物油等),以及高龄、遗传因素等。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血压以及高龄、遗传因素、脑血管畸形、脑肿瘤、服用抗凝药物等。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立即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 不饮酒或少饮酒。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体重指数应控制在 24 以下,体重指数 (BMI)= 体重(千克,kg)/身高 2(米2,m 2)。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炒菜少放油,多吃新鲜蔬菜。 低盐饮食,患者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6克。 坚持慢跑、散步等活动。建议尽量保持每周3-5 次,每次持续 20-30分钟,推荐中等强度,具体活动安排应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定。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自行停药,如需调整药物,应先咨询医生。 定期复查。 脑梗死患者严格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 脑出血患者平稳控制血压。 存在后遗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康复训练。 防止饮水呛咳导致肺炎。 1/2健康生活方式 治疗与康复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最新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应设置①功能区: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和治疗准备室;②辅助功能区: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间、洁具间以及接诊室/区、患者更衣室等;③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有条件可在功能区设置专用手术室/操作室,使用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配液间,开展透析器复用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透析器复用间和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 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流程合理。其中,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为清洁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为污染区域,不同洁净度区域内的功能用房遵循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人员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肾脏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配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6名执业护士。不足10台透析机的,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应至少配备1名工程师/技师。 (四)医师、护士和工程师/技师都应具有3个月及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医疗和护理组负责人必须具备肾脏病学和透析专业知识,具备1年以上血液透析工作经历。 (五)应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应经规范化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少于1.0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及其安全装置、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 (二)透析治疗区内,根据规模及布局应设置1个或多个能够观察覆盖全部患者的医护工作站。 (三)水处理间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2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讲座内容 基本信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我国脑中风病人出院后第一年的复发率是30%,第五年的复发率高达59%,而二级预防做得较好的美国仅为10%。由于我国医疗保险覆盖人群小,脑中风病人的复发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1倍! 发病病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液波动时微动脉流破裂而造成脑出血;或高血压加快动脉硬化过程,动脉内皮细胞液受到损伤,血小板易在伤处聚集,又容易形成脑血压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愈来愈不稳定;同时,过量饮酒、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负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3.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病率高得多,蛛网膜下腔出血多3-5.7倍,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吸烟占第一位。烟碱可促使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和内皮细胞收缩,引起血液粘滞因素的升高。 4.血管壁平滑肌细胞非正常代谢。众所周知,血管组织和人体的其他组织一样在一定周期内完成新陈代 谢的过程,但是由于新的细胞组织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这样就容易产生炎症血管收缩不畅,就像是一条破烂不堪的旧管道,随时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脑血管疾病康复锻炼健康知识宣教 [心理指导] (1)首先应向家属与病人交代清楚,康复不等于病后吃好、穿好、休息好的代名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的残存功能,康复工作贯穿始终。 (2)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是行走训练时,病人不可过于自信,在无人陪护或看护的情况下不要自行起立或移动身体,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 (3)有语言障碍的病人,为提高病人训练积极性,减少干扰,便于病人集中注意力,训练过程中禁止外人参观,强化训练时应遵循康复医生的要求,督促为主,当病人语言训练达到要求后仍有训练欲望时,可按其要求扩展训练内容。 (4)当病人训练出现情绪烦躁、不肯训练时可能为下述几种原因,应及时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 1.缺少信心和害羞心理。应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说明练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循序渐进性,对病人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2.来自家庭或社会的压力。可找有关人员谈话,争取他们支持,言明康复训练的积极意义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努力取得家人的信任与合作。 (5)康复训练应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病人康复进展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告诉病人不要因某些重复检查而烦躁,应尽力配合。根据病人情况,可每周或每月甚至半年安排一次评估。 [床上训练指导]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意识障碍瘫痪卧床,在抢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应重视肢体功能康复。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痉挛、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应指导病人与家属作好以下工作: (1)良肢位的摆放: 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受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髋关节伸直,防止内外旋;关节屈曲20-30°(约一拳高),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足下垂,不掖被或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健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枕,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或关节屈曲20-30°。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倾斜为佳,不可过度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患手可置屈曲90°位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屈曲,患肢呈迈步或屈曲状,双下肢间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血循环。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目的:探索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无发生营养不良或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结论:有效地进行鼻饲护理措施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重症脑血管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指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患者病情重且常合并球麻痹,故合理的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鼻饲即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鼻饲主要作用是供给病人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等。本人结合临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85岁,平均73.2岁。临床诊断:脑出血6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干梗死2例,呈植物状态4例。 食谱:6时:牛奶250ml,鸡蛋1个;9时:水果200g;11时:米饭或馒头100g,青菜200g,精肉50g;14时:水果200g;16时:面皮100g,青菜25g,精肉25g;18时:温开水200ml;22时:豆粉皮米粉50g加入牛奶200ml中[2]。 鼻饲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重症脑血管的特点:重症脑血管疾病通常会损害双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皮质脑干束而导致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和肌肉功能发生了障碍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不能进食。吞咽功能障碍是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持续时间长,需置胃管鼻饲。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脑疝或呼吸骤停情况,需先采用降低颅压措施后再置管。 重症脑血管病进行鼻饲的意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复杂严重,不论是出血还是缺血都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病人常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刚发病的48小时内需禁食。48小时后,可采用鼻饲饮食,以牛奶、豆浆等流食为主。以增加病情恢复所需要的营养供应。鼻饲有利于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提高免疫功能。 胃管留置时间: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一般先留置1周后拔出,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逐渐延长留置时间。胃管硬的患者,留置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每10d更换1次。否则胃酸腐蚀胃管,胃管变硬,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04通信作者:彭斌,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Email:pengbin3@hotmail.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 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标准与讨论? 中国重症脑血管病管理共识201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可给社 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在我国,脑血管病 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 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相关资料显示超过 20%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需要转入康复机构,而 30%的患者遗留永久残疾,需要长期护理。 尽管由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 预后不尽相同,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 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未经治疗的大 面积半球脑梗死(largehemisphericinfarction,LHI) 神经功能恶化及病死率高达40%~80%[1-2]。即使 经过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伴脑水肿的大面积缺 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也高达20%~30%,绝大部分 存活的患者仍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残疾。因此,降 低重症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已成为脑血管病 管理的核心任务。 重症脑血管病的定义 目前尚缺乏对重症脑血管病较为统一的定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LHI 是重症疾病,1996年引入“恶性大脑中动脉卒中” (malignantmiddlecerebralarterystroke)的概念来描 述大面积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卒中,重在强调 其不良预后[2]。脑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高,血肿 的大小及部位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重症 脑出血的定义通常是根据其血肿大小来判断,尚缺 乏统一的判定标准,临床通常将血肿大小超过30ml (小脑幕上)定义为重症脑出血[3]。动脉瘤破裂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病死率高,通常出现较严 重的并发症,尽管缺乏统一标准,临床上通常将蛛网 膜下腔出血纳入危重症管理。脑静脉血栓形成可导 致颅内压显著升高,严重时可致重度功能残疾及死亡,临床上通常根据颅内压升高的程度、血栓形成的部位及范围、颅内病变的部位及范围等指标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虽然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定义因脑血管病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但这些疾病的演变发展存在共同点,疾病可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残疾甚至死亡。据此可确定重症脑血管病的基本定义: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重度损害,可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障碍的脑血管病。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现状2014年,美国心脏学会/卒中学会(AHA/ASA)率先颁布枟伴有脑肿胀的脑梗死管理推荐意见枠[4],2015年美国神经重症学会颁布枟大面积半球梗死管理指南枠[5]。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表多项卒中防治指南,包括枟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5枠枟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枠枟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枠枟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枠[6-9]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也发布了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诊治共识,包括枟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枠和枟神经重症低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枠[10-11],这些指南和共识是目前脑血管病诊治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急需针对重症脑血管病的特点来开展专业化的管理,既符合脑血管病专科管理的规范,又突出重症救治的特点,以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我国的国情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并非针对单一脑血管病的重症管理进行论述,而是包含了重症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等常见脑血管病,旨在尝试从不同重症脑血管病的共性出发,以较为全面的角度来阐述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原则,以期提高重 ?291?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年3月第49卷第3期 ChinJNeurol,March2016,Vol.49,No. 3 https://www.360docs.net/doc/fd8166903.html,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 综合征的护理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常见的合并症。它多指有严重的打击为前提的条件下器官功能受损直致衰竭,而器官受损之前功能基本良好,器官受损时间超过24小时,其处理不当将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MODS也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了解MODS,有助于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存活率。本文对并发症的类型、发生原因、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1-2005年我科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百余人,其中并发MODS者25人,25例患者均于发病后72小时内入院,诊断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为脑血管病。男17例,女8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7.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者16例,糖尿病患者4例,脑卒中患者3例。其中脑出血25例:基底节8例,丘脑4例,脑干3例,小脑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大面

积脑梗塞4例。入院时感染高热者8例,上消化道出血者8例,肺部感染16例,肾功能损害7例,泌尿系感染1例,心力衰竭2例,心跳、呼吸骤停1例。 1.2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根据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划分:康复为完全恢复社会生活;改善为能独立家庭生活或部分恢复社会生活;好转为家庭生活需要人帮助;中残为卧床不起、意识清楚;重残为植物生存。 本组25例并发MODS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病情改善8例,好转6例,中残和重残分别为3例和2例。 2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注意生命体征变化,生命体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监测重要指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护心电、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以及时了解病情,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中流量给氧、预防褥疮、保持呼吸道通畅。 2.2预防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及其所引起的周围呼吸衰竭是引起脑损害患者恢复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本组病人中多达16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由于意识障碍、脱水治疗、咳嗽反射消失及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防疫能力降低,从而引起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性发热则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急性脑卒中后出现发热预示着病情危重,据此提出以下护理措施。 2.2.1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有效吸痰有效吸痰是防止肺部感染、周围呼吸衰竭最有效

(推荐)血液透析室学习培训计划

血液净化新进护士培训计划 一、培训内容: 1.熟悉工作环境,血液净化中心工作性质,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和各项管理制度。 2.急性肾衰,尿毒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净化的原理, 适应症、治疗目的以及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 3.透析器的复用程序及相关的培训内容(消毒液的理化性质、 配置方法、透析器复用的优缺点)。 4.水处理系统的原理、保养及消毒方法。透析液的配置方法及 注意事项。 5.各种类型血液净化机器的正规操作常规,常见报警原因及处 理。常见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6.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和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 7.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8.各种血液净化记录单的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具体计划如下 第1周 1.环境及人员介绍、血透中心的布局、三区的划分环境的要求。 2.熟悉基本工作程序,各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要求各规章制 度。

3.理论学习,血透护士的基本素质,肾脏的功能,肾衰的发病 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血液净化的基本原理。 第2周 1.熟悉透析器及管路的分类、名称。 2.透析机各部分的中英文名称、主要功能、工作原理;透析机 的保养、消毒清洗程序。 3.透析用水的要求、水处理机的工作原理、保养方法及消毒程 序。 4.透析液的用途、成分、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周(跟班) 1.了解透析机报警内容的主要原因并且能做简单处理。 2.掌握透析器的复用程序,了解消毒液的理化性质、配制方法, 熟悉复用的优缺点。 第四到第五周:掌握上下机技术,熟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及远期并发症护理。了解血液透析滤过的原理;血透病人的饮食指导,并具备基础的健康宣教能力。 第9-12周掌握内瘘的穿刺技术、血液透析滤过的操作及并发症的处理;熟悉血液灌流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等操作,能初步给出急诊透析方案及护理对策。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

脑血栓形成 系指因脑动脉血管壁本身病变→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该血管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和坏死。占中风的75% 。 【常见病因】 1 脑动脉粥样硬化 2 各种动脉炎 3 血液成份或血流异常 【中医病因病机】 中年以上,元气先以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液凝滞,留而为瘀; 元气之亏非止一日,瘀血之积亦非一日,故当患者 休息、安静、疲劳或睡眠之时因气血运行缓慢而发病。 也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痰生风,肝风引动宿瘀; 平素体胖痰多,肝风内动,引动痰浊或痰瘀互结,阻于血管,导致气血不流通而发病。 【临床特点】 定性1、多见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或TIA发作史。 2、多在安静中起病,逐渐进展。 1~2天症状、体征达高峰。 3 、意识多清醒,一般无二便失禁及头痛、呕 吐现象。 4、脑膜刺激征(一)。 5、CSF多正常。 6 、头颅CT >48小时出现低密度灶。 定位:似TIA,症状持续>24小时。 【临床类型】 1、完全型<6小时病情达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 本型一般较严重,甚至昏迷。 2、进展型局限性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 重,可持续6小时~ 数天。 3、缓慢进展型>2周症状仍进展。与脑灌注减少, 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 渐扩展有关。 4、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 I N D)出现的神经症状 一般在24~72小时恢复,最长可持续3 周, 不留后遗症。 【不同动脉闭塞临床表现】 1、颈内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常见症状——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主侧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

若影响眼动脉可有特征性病变—— 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 及霍纳(Horner)综合征。 2、大脑中动脉 (1)主干闭塞: 三偏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主侧半球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 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死亡。 (2)深穿支闭塞: 仅对侧偏瘫,可有失语。 (3)皮质支闭塞: 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 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额叶内侧缺血) 排尿不易控制 (∵旁中央小叶受累) 对侧中枢性面瘫及上肢轻瘫 (∵深穿支闭塞) 淡漠、欣快及双侧脑性瘫痪 (∵双大脑前动脉) 4、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上脑干。 对侧同向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 丘脑综合征: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 感觉过度、自发性疼痛)。 锥体外系症状:手足徐动、震颤、舞蹈等。 动眼神经麻痹 小脑性共济失调 5、椎-基底动脉 常见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共济失调、交叉瘫等。 四肢瘫痪、球麻痹、意识障碍、迅速死亡。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闭锁综合征——神志清楚,但四肢瘫痪、双侧面 瘫、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 各种动作,缄默无声,只能以眼球 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6、小脑下后动脉 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 突然眩晕、呕吐、眼震、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 及声带麻痹(∵吞咽、迷走神经) 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大纲课件.doc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一、培训对象 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在正规的血液透析中心接受3个月正规培训并取得血 液透析专科护士资格的注册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血液透析专业理论知识 (二)掌握透析抗凝技术及护理 (三)掌握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 (四)掌握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 (五)掌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护及护理 (六)掌握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七)掌握特殊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措施 (八)掌握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九)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熟练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应急预案 (十一)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常规 (十二)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科操作技术 (十三)掌握血管通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十四)做好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措施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3个月,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3个月时间在具有带教能力和带教条件的三级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进修学习血液净化理论、业务知识及操作规程的系 统学习。 (一)理论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肾脏的基本功能及基础疾病的知识、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护士的素质、血液净化设备的基本理论、血管通路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抗凝疗法、 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血液净化 中心的专科操作技术、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血管通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血液 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职责、血液净化中心的应急预 案、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常规、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控制措施等等 (二)临床实践学习 在具有示教能力、带教能力的三级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3个月的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四、培训内容 【肾脏的基本功能及基础疾病的知识】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急性肾炎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四)急性肾衰竭 (五)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的基本理论】 (一)血液透析的基本原 (二)血液透析的适应证 (三)血液透析的常用技术

血液透析室所有制度全

一、主任职责及管理 (1)负责全面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对透析质量和安全负责。(2)依据血液透析规化要求制定并实施透析中心的管理规程。(3)负责透析室人员安排和责任划分。 (4)负责透析的培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组织业务学习、技术考核等。 (5)定期查房,解决临床疑难问题。 (6)监督及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做好持续性质量改进工作。(7)负责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 (8)负责统计汇报透析登记相关资料并提供报告。 1

二、护士长职责及管理 (1)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组织实施。 (2)协助透析室主任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3)负责各项透析护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技术培训。 (4)负责透析医疗用品的登记和管理。 (5)负责透析中心的感染控制和管理。 (6)负责各项报表如患者账单、工作量、各种护理记录的汇总。(7)负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8)定期对卫生员进行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9)负责护理人员(含卫生员)工作安排。 (10)负责定期组织对患者家属的科普宣教工作。

2 血液净化室管理制度 三、各级医生职责 (1)在透析室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血液净化室的日常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2)负责患者透析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遵循个体化透析方案。(3)经常巡视患者,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4)积极开展各种血液净化新技术、新疗法。 (5)负责透析技术操作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填写知情同意书。(6)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等有关制度。 (7)认真记录并保管好病历资料。 (8)贯彻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分析评估患者透析质量,不断提高透析效果。 (9)负责进修及新进入医师的培训和带教工作。 (10)负责统计汇报透析登记相关资料并提供报告。 3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基本设备:(一)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2.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脑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姓名:性别:年龄:诊断: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其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言语不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口角歪斜、肢体瘫痪、头晕、走路不稳,严重者可昏迷不醒。脑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头痛少见;脑出血多在清醒或活动状态下起病,伴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剧烈头痛。脑出血最常见的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复发率比较高。 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不合理(如长期摄入过多盐、肉、动物油等),以及高龄、遗传因素等。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血压以及高龄、遗传因素、脑血管畸形、脑肿瘤、服用抗凝药物等。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健康指导建议(请关注“ □ ”中打“ √ ”条目) ●健康生活方式 □不吸烟(吸烟者戒烟)。 □避免接触二手烟。 □不饮酒或少饮酒。 □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体重指数应控制在 18.5~23.9 千克 / 米2[体重指数 = 体重(千克)/身高(米)2]。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炒菜少放油,多吃新鲜蔬菜。 □低盐饮食,患者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5 克。 □坚持慢跑、散步等活动。建议尽量保持每周 3~5 次,每次持续 20~30 分钟,推荐中等强度,具体活动安排应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而定。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治疗与康复 □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自行停药,如需调整药物,应先咨询医生。 □定期复查。 □脑梗死患者严格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 □脑出血患者平稳控制血压。 □存在后遗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康复训练。 □防止饮水呛咳导致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