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模版

论文格式模版
论文格式模版

第34卷第1期石油学报V ol.34 No.1 2013年1月Acta Petrolei Sinica Jan. 2013

文章编号:0253-2697(2013)01-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杨华1,2李士祥2,3刘显阳2,3

(1.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陕西西安710018;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18;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8)

摘要:长庆油田对渗透率为0.3~1mD的超低渗透油藏已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考虑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实际,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称为致密油,包括致密砂岩油藏和页岩油藏2大类。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以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的延长组6段(简称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纳米级孔喉系统广泛发育是致密油储集体连续油气聚集的根本特征,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中大多连通的孔喉直径大于临界孔喉直径,满足油气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条件。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储集层类型:①致密块状砂岩储层;②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

③油页岩型致密储层。鄂尔多斯盆地长6和长7油层组致密油分布广泛,初步预测致密油总资源量约30×108t,其中长7油层组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8 t,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9×108 t,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11×108 t。致密油资源是长庆油田实现年产油气当量5000×104 t并长期稳产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致密页岩油;致密油;致密油储层;资源潜力;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4 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prospects of tight oil and shale oil in Ordos

Basin

Yang Hua1,2Li Shixiang2,3Liu Xianyang2,3

(1.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18,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Fields, Xi’an 710018, China;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710018, China)

Abstract: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has been realized efficient and 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hich permeability is situated between 0.3mD and 1mD. Considering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Ordos Basin, the tight oil refers to air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 less than 0.3mD, and an oil that accumulates in oil shale and tight sandstones interbedded with or adjacent to source rocks. Generally, this oil accumulation has not yet experienced a large-scal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The tight oil include tight sandstone oil reservoir and tight shale oil reservoir. The tight oil of Yanchang Formation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half deep lacustrine to deep lacustrine zone, for the typical to oil shale and tight sandstone of Chang 7 interval, tight sandstone of the central lake of Chang 6 interval. Tight oil has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ondition is superior, sandstone reservoir density, pore throat structure complexity,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high oil saturation, better oil property and low pressure coefficient. Nano-sized pore-throat system widely development i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of tight oil. Most of the connected pore-throat diameter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pore-throat diameter, oil and gas can be migration in tight reservoir. Tight oil can be divided into 3 different types depending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a close contact between tight reservoir and source rocks, i.e. ○1Compact massive sandstone reservoir; ○2Sand shale interbedded reservoirs; ○3Tight reservoir in oil shale. Tight oil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ang 6 interval and Chang 7 interval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we preliminary forecast that the tight oil geological resources in Ordos Basin are about 30×108t. For the resources, in which, oil shale resources of Chang 7 interval are exceeds 10×108t, tight sandstone resources of Chang 7 interval are about 9×108t, tight sandstone resources of Chang 6 interval are about 11×108t. Tight oil resources are the more realistic oil replaces resources that can ensure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to achieve an annual output of 5000×108 tons of oil equivalent and long term stability.

Key words: tight sandstone oil reservoir; tight shale oil reservoir; tight oil; tight oil reservoir; resource prospect;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44,2011ZX05001)资助。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杨华,男,1963年9月生,1984年获西南石油学院学士学位,2004年获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常务

2 石油学报2013年第34卷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1-4],这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得到了商业性的开发[2,5-7],虽然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看,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8-9]。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多年来,长庆油田通过攻克低渗透及超低渗透难题,已连续10年每年新增探明储量(1~3)×108t,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提交探明储量27.18×108t,其中渗透率小于1mD的探明储量为13.42×108t,占总探明储量的49.37%。长庆油田成功实现了对渗透率在0.3~1mD的超低渗透油藏的规模开发,创新了以华庆油田为代表的超低渗透油藏规模有效开发技术系列,原油产量在2011年突破2000×104t。目前长庆油田正在开展渗透率为0.1~0.3mD油藏的现场试验攻关,对渗透率小于0.1mD的延长组长7段油层组页岩油进行了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

关于致密油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邹才能等[10-11]认为致密油是指与生油岩层系共生的、在各类致密储集层聚集的石油,油气经过短距离运移,储集层岩性主要包括致密砂岩和致密灰岩,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1mD);贾承造等[12]认为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储集层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1mD);以美国Bakken油田为代表的致密油[6],其储集层覆压基质渗透率为0.01~0.1mD。以上对于致密油的定义中均以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1mD为界限,考虑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实际,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下文中除特别说明外,均指的是地面空气状态下的渗透率)小于1mD(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0.1mD)称为非常规油气,其中渗透率为0.3~1mD的为超低渗透油藏,已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为聚焦攻关目标。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称为致密油,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其与已开发的特低渗、超低渗油藏相比,成藏机理更复杂,孔喉更细微,储层物性更差,填隙物含量更高。与国外致密油相比,在压力系数、含油性、储层脆性、天然微裂缝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外成熟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本文依据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最新进展,阐述了致密油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和预测,旨在推进致密油勘探及地质研究的持续深入。

1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以延长组7段(简称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延长组6段(简称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其中,长7油层组油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为典型的页岩油;长7油层组中的砂岩储集体及湖盆中部长6油层组储集体紧邻优质烃源岩,油源条件优越,源储配置好,储层致密,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油。

1.1 油页岩分布广,烃源岩条件优越

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期,受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形成了面积大、水域宽的大型内陆淡水湖盆,湖盆在延长组7段沉积期达到鼎盛,形成了盆地主要的生油母质,其主要以油页岩、页岩、暗色泥岩为主[13-14]。

盆地油页岩主要发育在长7油层组底部,呈NW-SE向展布,分布范围较广,东北可达延安-安塞以西,西北可延伸到马家滩,西南可延伸至镇原-泾川一带,东南可覆盖正宁-富县一带,有效分布面积约10×104km2(图1)。烃源岩厚度一般为30~60m,最厚可达130m,生烃中心位于姬塬-华池-正宁一带,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近5×104km2。

长7油层组油页岩富含有机质,有机地球化学测试资料表明[13],残余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于6%~22%,最高可达30%~40%,平均TOC为13.75%。盆地测试资料表明,长7油层组油页岩R o为0.85%~1.15%,已达生油高峰阶段[13],绝大部分已发生了强烈的生、排烃作用[14],平均生烃强度为495×104t/km2,总有效生烃量2473.08×108t,平均排烃强度为290×104t/km2,总排烃量1447.71×108t。长7油层组烃源岩条件优越,是致密油成藏的重要资源基础。

1.2 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

盆地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岩性复杂,以粉细砂岩为主,粒度细,物性差,储层致密。孔隙度一般为4%~10%,渗透率一般小于0.3mD,为典型的致密砂岩。该类油藏储层物性横向上变化大,纵向上隔夹层较多,非均质性强,孔喉细微,孔隙结构较复杂。

第1期杨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3

图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油页岩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oil shale in the 7th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in Ordos Basin

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含量高,平均为42.2%,石英平均含量为25.2%,变质岩岩屑含量为4.7%。长7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石英和长石平均含量分别为32.1%、19.6%,岩屑总量较长6储层高,达27.3%,以变质岩岩屑为主。

储层填隙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及碳酸盐。其中,长6油层组储层填隙物含量为15.3%,成分主要是铁方解石、水云母及绿泥石,铁方解石含量较高,平均为3.8%,占填隙物总量的30%。长7油层组储层填隙物含量为17.4%,成分主要是伊利石、绿泥石和碳酸盐(主要包括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其中伊利石含量高,平均为7.3%,占填隙物总量的45%以上,还有少量高岭石、凝灰质、硅质及长石质。储层填隙物中伊利石、铁方解石对储层主要起破坏作用,充填孔隙,使储层物性变差,而普遍发育的绿泥石黏土膜呈环边状产出,保护了原生粒间孔,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物性。

延长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以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孔喉细小,结构复杂,连通性差,成岩作用强烈。常见石英加大,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普遍,黏土杂基含量偏高,喉道形态以片状、弯曲片状和管束状为主。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分选相对较好,主要为细孔微喉或中孔微细喉。

湖盆中部长6油层组及长7油层组储层平均渗透率均小于0.3mD,储层物性差。其中长6油层组孔隙度分布范围为5.6%~15.5%,平均10.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0.05~2.22mD,平均0.22mD。长7油层组孔隙度分布在4.8%~12.6%,平均7.2%;渗透率分布在0.01~1.35mD,平均0.18mD。

1.3 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直接与优质烃源岩接触,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油源充足,充注强度大,生成的油气经过短距离运移便可聚集成藏。盆地长7油层组和湖盆中部长6油层组储层含油显示普遍较好,录井一般为油斑-油浸级,现场取心油味浓。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含油饱和度均达到了70%左右。其中,密闭取心分析平均含油饱和度为72.8%,利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平均含油饱和度为69.8%,通过压汞法得出平均含油饱和度为69.0%,采用相渗法得出平均含油饱和度为70.3%。

原油样品分析表明,长7油层组地面原油密度一般为0.84g/cm3,黏度为6.12mPa?s,凝固点为17.59℃,初馏点为76.29℃。与国内外其他油田对比,原油性质相对较好,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含硫、低凝固点的特点。

1.4 油藏压力系数低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主力油藏埋深一般在1200~2300m,现今地层压力7~18.1MPa,根据盆地20余个开发区块的原始地层压力和油藏埋深统计,压力系数一般为0.6~0.8,多为低压油藏。

形成低压油藏的原因主要是盆地油气成藏时地温经历了热、冷的转换过程[15]。早白垩世晚期,受燕山构造运动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周围火山活动频繁,地温梯度可达到3.5~4.5℃/hm[16],主要油气层埋藏深度达到最大为3000~4000m,地温最高可达到100~180℃。地层温度高,流体活动性强,干酪根达到成熟阶段,开始大量生排烃,由此产生的强大驱替压力使得油气大量成藏,形成具有较高压力的油气藏。晚白垩世开始,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遭受剥蚀,根据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剥蚀量可达1000m以上,上覆地层压力降低,储层孔隙发生回弹。同时,盆地周缘的岩浆活动减弱,地温梯度逐渐降低到2.8~3.2℃/hm,地层温度降低到70~100℃[16],流体的活动性减弱,孔隙流体压力进一步降低,因而形成了现今的低压油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具有2个关键地质特征:①源储共生,大面积带状含油储集体连续分布,无明显圈闭与油水界限;②非浮力聚集,油气持续充注,不

4 石油学报2013年第34卷

受水动力效应的明显影响,无统一油水界面与压力系统。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与威利斯顿盆地巴肯致密油[6,17-18]的对比(表1),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具有油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与之互层共生的碎屑岩较为发育,具备致密油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表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与威利斯顿盆地巴肯致密油特征对比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tight oi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iton in Ordos Basin and Upper Devonian –

Mississippian Bakken Formation in Williston Basin

项目威林斯顿盆地巴肯组致密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

层位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上三叠统长7油层组上三叠统长6、长7油层组

沉积环境浅海相湖相

埋深/ m 2593~3203 1000~2600

页岩厚度/ m 3~15 20~80 10~80

岩矿成分石英/ % 36.6(油页岩)47.5(粉砂岩)26.2(油页岩)41.8(粉砂岩)长石/ % 14.2(油页岩)18.9(粉砂岩)18.9(油页岩)23.5(粉砂岩)黏土/ % 26.7(油页岩)21.5(粉砂岩)29.8(油页岩)17.4(粉砂岩)

储层物性

孔隙度/ % — 6.0 2.08(油页岩)8.2(粉砂岩)

渗透率/ mD —0.04 0.001(油页岩)0.02(粉砂岩)油页岩含油率/ % 10.0 3.5~6.0 干酪根类型Ⅰ+ⅡⅠ

TOC / % 11.3 13.75 成熟度(R o)/ % 0.7~1.0 0.9~1.16

最高热解峰温/ ℃443~447 440~455 源储关系源储互层共生源储互层共生

2 致密油分布特征及聚集机理

2.1 分布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大型坳陷湖盆中心,以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长7油层组油页岩厚度大,呈NW-SE向展布,分布范围较广(图1),生烃中心位于姬塬-华池-正宁一带,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近5×104km2。致密砂岩油主要分布在邻近生烃凹陷的半深湖-深湖亚相中的重力流砂体或延伸较远的三角洲前缘砂岩体中,源储互层共生是致密油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油主要发育在长7段1亚段、长7段2亚段,平面上主要分在姬塬地区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和陇东地区的浊积砂体[图2(a)]。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主要分布在湖盆中部的华池、庆城、合水地区,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半深湖-深湖相重力流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图2(b)]。

2.2 聚集机理

致密油和页岩油储集体广泛发育纳米级孔喉系统[19],是大面积连续型或准连续型油气聚集的根本特征,决定了油气呈连续或准连续型分布[9-10]。常规大油气田和非常规大油气田的区别,本质在于孔喉大小的不同,常规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微米—毫米级,而非常规储集层一般是纳米级孔喉。邹才能等[11]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CT等仪器在中国非常规储集层中发现了广泛发育的孔喉直径小于1000nm的纳米级孔喉,并在纳米孔喉中观察到石油的赋存,证实了纳米级孔喉在非常规储集层油气聚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纳米孔喉中原油分子可以发生运移,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得到的长7致密砂岩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荧光图像显示,砂岩中孔隙结构普遍较复杂,孔隙连通性相对较好,大部分溶孔、残余粒间孔及微孔隙中均有荧光显示。原油中的主要烃类的分子直径介于0.38~4nm,CH4、C2H6、C3H8、iC4H10、nC5H12的分子直径分别为0.38nm、0.44nm、0.51nm、0.53nm、0.58nm,最大的沥青质分子直径为4nm。通过理论模型计算,骨架颗粒间的束缚水膜平均厚度为43nm,因此要使分子直径为4nm的最大沥青质通过喉道的临界孔喉半径为45nm,即临界孔喉直径为90nm(图3)。

第1期杨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5

(a) 长7油层组(b) 长6油层组

图2 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藏分布

Fig.2 Tight oil distribution of the 7th and 6th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注:临界孔喉直径A为90nm,B处的孔喉直径约200nm,束缚水膜平均厚度C为43nm。

图3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临界孔喉直径示意

Fig.3 Critical pore and throat diameter of tight sandstone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根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纳米级孔喉分布统计结果(图4),延长组致密油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介于20~300nm,主要分布于50~200nm,最大孔喉直径介于300~2000nm,主要分布于500~1000nm。不同地区其孔喉直径存在差异,其中,姬塬地区致密油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介于40~300nm,主要分布于80~200nm,最大孔喉直径介于300~1300nm,主要分布于550~1200nm;合水地区致密油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介于13~300nm,主要分布于40~100nm,最大孔喉直径介于300~2000nm,主要分布于300~600nm;上里塬地区致密油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介于20~300nm,主要分布于50~200nm,最大孔喉直径介于300~900nm,主要分布于500~800nm。

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主要分布于50~200nm,大多连通的孔喉直径大于临界孔喉直径,受烃源岩生烃增压、欠压实等排烃压力控制,满足油气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基础。

6 石 油 学 报 2013年 第34卷

图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层孔喉分布(Nelson 图版)

Fig.4 Pore and throat distribution of tight oil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Nelson plate )

3 致密油储集层类型及勘探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12,20],通过深化盆地长7油页岩与致密砂岩纵向分布规律研究,对不同的砂岩-泥岩互层组合关系开展研究,探索适应性的工艺方案,有效动用致密油资源。 3.1 储集层类型

湖盆演化决定了沉积相序组合及砂体发育特征,鄂尔多斯盆地长7、湖盆中部长6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及重力流沉积砂体[21-23],在湖盆中部形成了厚层叠置的砂体[24]。鄂尔多斯盆地在延长组长7段3亚段沉积时期湖盆面积最大[25],之后湖盆范围逐渐萎缩。总体上,长7-长6沉积期以湖退砂进沉积为主,其间也经历了多次小规模的湖盆震荡,致使湖平面发生周期性升降。在此沉积背景下,随着湖盆的振荡运动,湖平面产生周期性湖进、湖退,沉积发育了多套砂岩-泥岩互层的有利储盖组合。通过深化盆地油页岩、致密砂岩纵向分布规律研究,致密油储集层主要分为致密块状砂岩储层、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和油页岩型致密储层3种不同类型(图5)。

致密块状砂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长7油层组中上部和长6油层组底部,以多期叠加的重力流滑塌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少,砂体比较整装,厚度大,平面上复合连片,规模大。该储层以溶孔和微孔为主[图6(a)],物性好,平均孔隙度9.5%,渗透率0.21mD ,孔喉连通性好[图6(b)]。

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储集体隔夹层较多,多套

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暗色泥岩叠合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粒度细,发育微孔隙[图6(c)],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8.1%,渗透率0.1mD ,连通性差[图6(d)]。

油页岩型致密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油页岩中的微孔隙及微裂隙,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由石英、长石、碳酸盐、黏土和黄铁矿组成,刚性成份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油页岩与凝灰岩互层[图6(e-f)],凝灰岩中溶孔发育[图6(f)],油页岩具水平微裂缝[图6(e-f)]。油页岩由于生排烃作用产生微裂隙及其中的残留液态烃,使得油页岩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

3.2 勘探进展

致密油储层物性差,必须通过工艺改造才能有工业产能。长庆油田针对3种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开展了针对性的工艺试验,对致密块状砂岩油、砂岩-泥岩互层致密油和油页岩油等不同储集类型油层压裂改造,均获得了工业油流,致密油勘探取得新进展。

针对长7厚层块状致密油层,采用大液量、大排量、小砂比,泵入滑溜水和表面活性胍胶压裂液混合水进行压裂,产生网状裂缝,大幅度地扩大泄油体积,提高致密油单井产量。该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已成功应用18口井,5口获得20t 以上高产,其中H210井[图5(a)]长7段2亚段加入陶粒60.0m 3,砂比18.5%,排量6.0m 3/min ,试油获得20.91t/d 的高产油流。

第1期杨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7

(a) 致密块状砂岩型(H210井)(b) 砂岩-泥岩互层型(L189井)(c) 油页岩型(G295井)

图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Fig.5 Tight oil reservoir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8 石 油 学 报 2013年 第34卷

(a) 致密块状砂岩储层薄片,发育溶孔和粒间孔,面孔率3.8%,孔隙度8.1%,渗透率0.28mD ,长7段2亚段,A83井2180.11m ;(b) 致密块状砂岩储层激光共聚焦照片,以溶孔和微孔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好,长7段2亚段,A83井2180.11m ;(c) 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薄片,发育微孔隙,孔隙度10.0%,渗透率0.065mD ,长7段1亚段,N33井1658.96m ;(d) 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激光共聚焦三维图像,亮黄色表示孔喉发育且连通性好,绿色次之,蓝色区域孔喉不发育及微孔隙的连通性不是很好,长7段1亚段,N33井1658.96m ;(e) 凝灰岩与油页岩互层,凝灰岩中溶孔发育,油页岩(照片中部呈条带状水平展布的暗褐色区域)具水平微裂缝,长7段3亚段,W100井2015.06m ;(f) 与油页岩间互的凝灰岩溶孔发育,长7段3亚段,W100井2015.06m 。

图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Fig.6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reservoir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针对砂岩-泥岩互层和油页岩2种类型油藏,在油页岩厚度大的区域,优选L189井、G295井分别进行试验,通过采用油套同注进一步提高排量的混合水压裂改造方式,更大幅度扩大泄油体积,提高单井产量,其中砂岩-泥岩互层型的L189井[图5(b)]长7段3亚段含油砂岩厚4.3m ,压裂加砂80m 3,砂比12.4%,排量12.0m 3/min ,试油获得13.18t/d 的工业油流;油页岩型的G295井[图5(c)]长7段2亚段油页岩厚28.0m ,压裂加入陶粒22m 3,砂比 6.3%,排量

5.0m 3/min ,试油获得20.40t/d 的高产油流。

通过对致密砂岩油层工艺技术的成熟应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已发现了规模含油富集区。目前盆地针对长7致密砂岩型油层完试井近600口,近350口井获工业油流,其中试油产量大于10t/d 的井近150口,主要分布在邻近生烃凹陷的重力流及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中,平面上主要集中在陇东、姬塬地区,共发现10余个规模含油富集区[图2(a)],面积约1400km 2,初步落实储量规模超4×108t 。长6致密砂

第1期杨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9

岩发现了致密油规模储量区,通过整体勘探、整体评价,快速高效地发现了华庆大油田,已提交探明储量5.22×108t。同时,在华庆油田外围及合水、塔儿湾地区发现了4个新的规模含油富集区[图2(b)],控制面积1100km2,初步落实规模储量近6×108t,湖盆中部成为致密油勘探评价的有利目标。

4 资源潜力分析

致密油的资源潜力必须以烃源岩评价为基础,以沉积体系、沉积相带研究和砂体预测为条件,在致密油成藏条件及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总结致密油分布规律,深化圈闭面积、储层厚度、含油饱和度等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结合钻探油气显示进行评价,运用多种方法[26]初步估算致密砂岩、页岩油资源量,落实资源潜力和储量规模。

4.1 致密砂岩油资源潜力

此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主要采用体积法进行计算,体积法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储层面积以及有效储层厚度,其他计算参数来源于已提交的探明地质储量区块。

体积法的计算公式为:

N=100A?h?Φ?S o?ρo?T r / B oi

式中:N为资源量,104t;A为圈闭面积,km2;h为油层厚度,m;Φ为平均有效孔隙度;S o为平均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ρo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T r为探井成功率;B oi为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其中,储层面积边界(圈闭面积)的确定一般在砂体主体带两侧,把油层厚度为4m或10m的砂体线作为含油边界,同时在砂体延伸方向上未探到含油边界时,以试油产量大于2.0t或稳定产量大于0.65t的油流井外推1~1.5个开发井距作为圈闭面积边界,确定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圈闭面积分别为8461.20km2和4872.54km2。

有效储层厚度下限主要从岩性、含油性及有效储层物性来研究,而岩性、含油性的下限,主要是根据岩心观察、物性分析与试油结果的对比来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采用经验统计法结合单层试油资料来综合确定。通过分析确定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致密油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m和9.3m。

孔隙度主要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的平均有效孔隙度,其中长7油层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10%,平均孔隙度为8.1%;长6油层组孔隙度分布在9%~15%,平均孔隙度11.3%。

含油饱和度的确定主要利用密闭取心资料分析致密储层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得到储层平均含油饱和度。长7油层组平均含油饱和度为73%,长6油层组平均含油饱和度为71%。长7油层组和长6油层组的原油密度选取为0.85t/m3。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类比华庆地区长6段3亚段获得,取平均值1.341。风险系数反映了圈闭的落实程度,受地质认识和勘探程度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处于勘探初期,对其成藏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结合近年来石油预探井成功率初步选取为47.3%。

通过计算初步评价盆地致密砂岩资源量约为20×108t。其中: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资源量约为9×108t,长6致密砂岩资源量近11×108t。

4.2 页岩油资源潜力

长7油层组油页岩的现今埋深绝大部分地区大于1000m,层段上以长7油层组下部(长7段3亚段)最为发育、长7油层组中部(长7段2亚段)次之。但是厚度变化较大,油页岩的单层厚度主要分布于3~15m,最发育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40m以上,大部分地区油页岩段的厚度在10~40m。页岩油计算公式为:

N=G?O c?B o

式中:N为资源量,104t;G为油页岩重量,104t;O c为残留液态烃含量,g(烃)/g(油页岩);B o为有效油页岩比例。

其中,长7油层组油页岩累计厚度大于20m的分布区域沿湖盆NW-SE向展布,即姬塬-华池-正宁一带(图1),分布面积为2.5×104km2,油页岩平均厚度11.2m,油页岩密度为2.21g/cm3,重量9940×108t;残留液态烃含量主要为1~3 mg(烃)/g(油页岩),平均取值为2.64 mg(烃)/g(油页岩);测试结果表明,含油率 3.5%以上可达到工业品位,延长组长7油层组达到该标准的有效油页岩比例约为40%。通过计算,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层组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8t。

5 结论

(1)长庆油田对渗透率为0.3~1mD的超低渗透油藏已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考虑到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实际,将储集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油页岩及其互层共生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油藏称为致密油,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2大类。

(2)延长组致密油主要发育于半深湖-深湖相区,以延长组7段油层组油页岩、致密砂岩和湖盆中部延长组6段油层组致密砂岩最为典型。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层致密,孔喉

10 石油学报2013年第34卷

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与威利斯顿盆地巴肯致密油相比,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具有油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与之互层共生的碎屑岩较为发育的特点,具备形成致密油的有利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3)纳米级孔喉系统广泛发育是致密油储集体连续油气聚集的根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中值孔喉直径介于20~300nm,主要分布于50~200nm,最大孔喉直径介于300~2000nm,主要分布于500~1000nm。纳米孔喉中原油分子可以发生运移,骨架颗粒间的束缚水膜平均厚度为43nm,原油中主要烃类的分子直径介于0.38~4nm,因此满足原油中烃类运移的临界孔喉直径为90nm,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中大多数连通的孔喉直径大于临界孔喉直径,满足油气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条件。

(4)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主要分为致密块状砂岩储层、砂岩-泥岩互层型储层和油页岩型致密储层3种不同类型,针对3种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开展了针对性的工艺试验,在致密块状砂岩油、砂岩-泥岩互层致密油和页岩油等不同储集类型油层压裂改造取得新突破,均获得工业油流。

(5)在沉积体系、沉积相带研究、砂体预测和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总结致密油分布规律,对致密油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盆地致密油总资源量约30×108t,其中长7油层组页岩油资源量超过10×108t,长7油层组致密砂岩油资源量约9×108t,长6致密砂岩油资源量近11×108t。

参考文献

[1] 孙赞东,贾承造,李相方,等. 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上册)[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150.

Sun Zandong, Jia Chengzao, Li Xiangfang, et al. Unconventional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upper volume)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11:1-150.

[2] 邹才能,陶士振,侯连华,等. 非常规油气地质[M]. 北京:地质出版

社,2011:1-310.

Zou Caineng, Tao Shizhen, Hou Lianhua, et al.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M].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1:1-310.

[3] 梁狄刚,冉隆辉,戴弹申,等. 四川盆地中北部侏罗系大面积非常规

石油勘探潜力的再认识[J]. 石油学报,2011,32(1):8-17.

Liang Digang, Ran Longhui, Dai Danshen, et al. A re-recognition of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Jurassic large-area and non-conventional oils in the central- northern Sichuan Basin [J]. Acta Petrolei Sinica,2011,32(1):8-17.

[4] 贾承造,郑民,张永峰.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 石油

勘探与开发,2012,39(2):129-136.

Jia Chengzao, Zheng Min, Zhang Yongfeng.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prospect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39(2):129-136. [5] 《页岩气地质与勘探开发实践丛书》编委会. 北美地区页岩气勘探开

发新进展[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Editorial Committee of “Shale gas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series”. New progress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north America [M].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09.

[6] 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 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 岩性油

气藏,2011,23(4):25-30.

Lin Senhu, Zou Caineng, Y uan Xuanjun, et al. Status quo of tight oil exploit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implicatio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2011,23(4):25-30.

[7] 卢雪梅.美国致密油成开发新热点[N].中国石化报,2011-12-30(5).Lu Xuemei. Tight oil became the new hot spot of petroleum development in USA [N]. China Petrochemical News, 2011-12-30(5).

[8] 关德师,牛嘉玉,郭丽娜.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5.

Guan Deshi, Niu Jiayu, Guo Li’na.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geology in China [J]. 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ress,1995.

[9]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

源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6):641-653.

Zou Caineng, Dong Dazhong, Wang Shejiao, et 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sourc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in China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37(6):641-653. [10] 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等.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

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 石油学报,2012,33(2):173-187.

Zou Caineng, Zhu Rukai, Wu Songtao, et al. Types,characteristics,genesis and prospects of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taking tight oil and tight gas in China as an instance [J].

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2):173-187.

[11] 邹才能,杨智,陶士振,等.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J]. 石

油勘探与开发,2012,39(1):13-26.

Zou Caineng, Yang Zhi, Tao Shizhen, et al. Nano-hydrocarbon and the accumulation in coexisting source and reservoir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12,39(1):13-26.

[12] 贾承造,邹才能,李建忠,等.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

本特征及资源前景[J]. 石油学报,2012,33(3):343-350.

Jia Chengzao, Zou Caineng, Tao Shizhen, et al. Assessment criteria, main types, basic features and resource prospects of the tight oil in China [J].

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3):343-350.

[13]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

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 34(2):147-154.

Yang Hua, Zhang Wenzheng. Leading effect of the seventh Member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during the enrichment of low-penetrating oil-gas accumulation: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J]. Geochimica, 2005, 34(2):147-154.

[14] 张文正,杨华,李剑锋,等.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

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3):289-293.

Zhang Wenzheng, Yang Hua, Li Jianfeng, et al. Leading effect of high-class source rock of Chang 7 in Ordos Basin on enrichment of low permeability oil-gas accumulatio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mechanism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6,33(3):289-293. [15] 许浩,张君峰,汤达祯,等.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压形成的控

制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 39(1):64-68.

Xu Hao, Zhang Junfeng, Tang Dazhen, et al. Controlling factors of underpressure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Ordos Basin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2,39(1):64-68.

[16] 任战利.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J].石油学报,

1996,17(1):17-24.

Ren Zhanli.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geothermal history and oli-gas accumul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J]. Acta Petrolei Sinica, 1996,17(1):17-24.

[17] Webster R L. Petroleum source rocks and stratigraphy of the Bakken

Formation in north Dakota[J]. AAPG Bulletin,1984,68(7):953.

[18] Schmoker J W,Hester T C. Organic carbon in Bakken Formation, United

第1期杨华等: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11

States portion of Williston Basin[J]. AAPG Bulletin,1983,67(12):2165-2174.

[19] 邹才能,朱如凯,白斌,等.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

学价值[J]. 岩石学报,2011,27(6):1857-1864.

Zou Caineng, Zhu Rukai, Bai Bin, et al. First discovery of nano-pore throat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China and its scientific value[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11,27(6):1857-1864.

[20] 邹才能,张光亚,陶士振,等.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

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2):129-145.

Zou Caineng, Zhang Guangya, Tao Shizhen, et al. Geological features, major discoveries and unconventional petroleum geology in the global petroleum exploration [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0, 37(2): 129-145.

[21] 邹才能,赵政璋,杨华,等.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

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沉积学报,2009,27(6):1065-1075.

Zou Caineng, Zhao Zhengzhang, Yang hua, et al. Genetic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of sandy debris flows in terrestrial lacustrine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9, 27(6):1065-1075.

[22] 李相博,陈启林,刘化清,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种沉积物重力

流及其含油气性[J]. 岩性油气藏,2010,22(3):16-21.

Li Xiangbo, Chen Qilin, Liu HuaQing, et al. Three types of sediment gravity flows and their petroliferous feature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0,22(3):16-21.

[23] 李相博,付金华,陈启林,等. 砂质碎屑流概念及其在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深水沉积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3):286-294. Li Xiangbo, Fu Jinhua, Chen Qinlin, et al. The concept of sandy debris flow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deep water sedimentation of the Ordos Basin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1,26(3):286-294.

[24]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

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 沉积学报,2010,28(6):1081-1089. Fu Suotang, Deng Xiuqin, Pang Jinlia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ick sandbody of Yanchang Formation at the centre of Ordos Basin [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28(6):1081-1089.

[25] 杨华,窦伟坦,刘显阳,等.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相

分析[J]. 沉积学报,2010,28(2):254-263.

Yang Hua, Dou Weitan, Liu Xianyang, et al. Analysis on sedimentary facies of Member 7 in Yanchang Formation of Triassic in Ordos Basin [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0,28(2):254-263.

[26] 郭秋麟,周长迁,陈宁生,等. 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J]. 岩

性油气藏,2011, 23(4): 12-19.

Guo Qiulin, Zhou Changqian, Chen Ningsheng, et al. Evaluation methods for un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11, 23(4): 12-19.

(收稿日期2012-07-26 改回日期2012-10-22 责任编辑赵宗举)

最新2020年论文标准格式

标准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标准论文字体格式 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主题词:xxx(黑体,4号字) 内容摘要:xxx(黑体,4号字,300字以内) 正文:……(宋体,小4号字,2200—6000字符数为宜) 注释: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小4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3.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4.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5.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6.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3)量和单位: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7.参考文献

论文格式模板

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1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小四号宋) 1学校系名,城市(邮编)(五号仿宋) 2学校系名,城市(邮编)(五号仿宋) 3学校系名,城市(邮编)(五号仿宋) E-mail(小五,Times New Roman) [示例]: 王忱1,张凌峰2 1 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华中科技大学船海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E-mail:zhouhust@https://www.360docs.net/doc/f38258148.html,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五号,楷体)页边距: 左右各:3.17cm, 上下各:2.5cm;页眉:1.7cm, 页脚:1.75cm。 关键词:(3-5个) 1.引言(小三号,宋体,加粗) [示例]: 近年来。。。(正文小四号宋体,段首空两汉字字符,1.25倍行距)页边距: 左右各:3.17cm,上下各:2.5cm;页眉:1.7cm, 页脚:1.75cm。 2.系统介绍(同上) 2.1 一级子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2.1.1 二级子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 图表的标注:图片标注在下方,表格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 文献出处标注:以参考文献的序号在正文中以[1]标注出,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五号,上标,颜色:蓝色。例:。。。年产量居全国之首[1]。。。。

3.。。。。。。 4.。。。。。。 5.结论(同上) 本文给出了。。。 6.致谢(可选) 应向对论文有帮助的有关人士或单位表示谢意。 参考文献(五号,黑体) [1]H.E.S.Said, T.Tan and K.Baker.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J].Pattern Recognition, 33:149-160, Jan. 2000 [2]吴佑寿,丁晓青.《汉字识别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8。 (小五号宋体) 注:文中所引的参考文献, 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 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份、卷期号和起止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并按在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标引的序号两边加“[]”,作者不超过3人的姓名都写,超过3人的第三人后面加“,等(et al)” 。无论中外署名,一律姓(大写)先名后,作者姓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论文题目[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译著: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A].编者. 文集[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名及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S].地名:责任单位,发布年份 技术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公告/在线文献:作者.文题[EB/OL].http://…,日期. 数据库/光盘文献:作者.文题[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其他文献:作者.文题[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中文论文格式模板

文章题目* ——副标题 第一作者1, 2,第二作者1,第三作者2 1. 单位,省市邮编 2. 单位,省市邮编 摘要:中文摘要… 关键词:中文关键词1;中文关键词2;中文关键词3;… Paper Title ——Subtitle as needed First Author 1, 2, Second Author * 1, Third Author 2 1. Department/School, University/Affiliation, City, Country, Zip code 2. Department/School, University/Affiliation, City, Country, Zip code Email:e-mail address of corresponding author Abstract: The English abstract.... Keywords: Keyword 1; Keyword 2; Keyword 3; … 引言 文章中的英文及数字均为Times New Roman字体。文章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17磅。全文字数在5000~8000字为宜。页边距设置:上下为2.3cm,左右为1.5cm。页眉页脚边距为1.5cm,页眉页脚字号为9号、Arial字体。其中,为18号、Bauhaus 93字体,Full Journal Name加粗。 引言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出现插图、表格和数学公式的推导。 1内容及标号撰写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应充分阐明全部的实验过程及研究结果。一般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等内容。根据需要,正文可以分层深入,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文章标题分为三级。 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段前12磅,段后6磅,除引言(或前言,段前18磅,段后6磅)、致谢外的一级标题皆用序号“1,2,…”标注。参考文献采用五号黑体,居中,段前12磅,段后6磅。 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黑体,段前9磅,段后6磅,用序号“1.1,1.2,…”标注。 三级标题采用五号黑体,段前6磅,段后6磅,用序号“1.1.1,1.1.2,…”标注。标题编号应顶格书写。 1.1中英文标题、基金 文章的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采用二号黑体,居中,单倍行距,段前段后8磅),可添加副标题*基金资助:受**支持资助。

论文格式模板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作者张某某 班级 学号 摘要:扼要介绍本论文的内容、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果。(五号、宋体) 关键词:依次列出3-5个与本论文内容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五号、宋体) 论文正文文字内容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和Times New Roman,标题加粗。正文选择格式段落为1.5倍行距。页面设置为:上2cm,下2cm,左2.5cm,右1.5cm,装订线0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1.2cm,页脚1.2cm。 页眉设置为:居中,以小5号楷体字键入“管理学课程论文”。 页脚设置为:插入页码,居中,小5号字楷体字,格式为“第 1 页”。 文科论文章节序号采用五级编号顺序。(如:一、(一) 1. (1)①)。如: 一、第一部分标题 (一)第一部分第一小节标题 第一部分第一小节内容。 ……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如“…效率可提高25%[14]。”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14),涉及的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公式应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公式顺序编号,如 20 ++=(1) Ax Bx C 图与表应有相应的名称,如“图1 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等。 论文主体包括引言或绪言、正文、结论、附录、致谢和参考文献等。 引言一般包括本课题的提出、前人在该问题有关领域已经做过的工作和成果的概述、本

课题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本论文的结果说明等。 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 如有必要可增加附录部分,包括设计图纸、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性能简介、照片和翻译论文、资料的原文、计算机程序等。[1]P1-5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Times New Roman) [1]作者.文章题目名.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期刊文献的格式) [2]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图书文献的格式) [3]作者.文章题目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会议地点.(会议文献的格式)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在增加税收、促进技术创新、吸纳就业以及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小企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当今银根紧缩的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融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参照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具体情况,从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政策等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做了一些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信用体系

目录 一、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 (3) (一)美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 (3) 1.完善的立法保障体系 (3) 2.畅通的融资渠道 (4) 3.建立中小企业资金援助制度 (4) (二)日本中小企业融资制度 (4) 1.中小企业融资的立法保障体系 (5) 2.完善的金融机构 (5) 3.积极的融资举措 (6)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 (6)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7) (二)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 (7) 1.融资方式单一 (8) 2.融资渠道缺乏 (8) 3.融资制度不完善 (8) 4.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9) 5.中小企业自身局限性 (9) (三)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策略 (9) 1.改善创业环境建立健全金融体系 (9) 2.发展融资渠道 (10) 3.引导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10) 4.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11)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规范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如有附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 作者(四号楷体) 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摘要”两字宜用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宜用小五号仿宋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1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 以下紧接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的英译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The low consumed power design of the hand-hold device based on AT91RM9200 (与中文题目对应,三号,粗体,除题目的第1个字母及专有名词的第1个字母用大写之外, 其余第1个字母用小写,字体五号) ZHANG San (姓在前,全用大写,名第1个字母用大写,其余为小写,字号五号)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 fast arc detect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for scanned line-drawing graphics recognition. It is a kind of method which is from arc supposition to arc verification. Firstly extract the skeleton of the line-drawing image, then use the piecewise linear polygon to approximate the skeleton for more simplif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quantum of data. After that, the local discrete curvature of every dominant point of the linear polyg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discrete curvature is used to assume some arcs exist locally. Finally the hypotheses are verified by mapping the hypothetical arc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image according to the arcs’ circle parameters. This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it can deal with the conditions of rupture, intersection and overlapping and it is robust and fast.(与中文摘要意思对应,语言流畅,信息具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 Key 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 graphics recognition; arc detection; image skeleton; discrete curvature; line drawing(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外都用小写。摘要及关键词字号为10) 以下正文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具体字体要求见注2,正文为1.25倍行距。 0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E-mail:……

完整版论文格式模版[Word文档]

完整版论文格式模版[Word文档] 完整版论文格式模版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完整版论文格式模版 直观地说,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以下是今天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完整版的论文格式模版,欢迎参考阅读! 一、论文内容要求 1.毕业论文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低于8000字。 2.论文撰写前应翻译完整的外文文献1,2篇(中文字数不低于3000字),要求翻译的内容与课题相关;撰写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2000字以上。 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 二、论文各部分要求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关键字,(5)目录,(6)前言,(7)论文正文, (8),(9)附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 2.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 设计说明书的摘要一般为1000,2000字,摘要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应说明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 3.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 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 5.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 6.前言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

论文格式模板(例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2014届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 Noggin、BMP2和IGF-I对成骨细胞 生长的调节作用 系别: 专业: 指导老师: 学生: 中国﹒贵州﹒贵阳 2013 年 6 月

目录 中文摘要......................................................................................................................................... I II 英文摘要......................................................................................................................................... I V 前言.. (6) 1. BMP蛋白 (6) 1.1 BMP结构和功能 (6) 1.2 BMP诱导成骨机制 (7) 2. Noggin基因的概况 (8) 2.1 Noggin基因的结构 (8) 2.1.1 Noggin基因结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果 (9)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般论文格式模板

中文题目[MM1] 作者班级,学号姓名邮箱地址[MM2] 摘要: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 [MM3]请作者重视摘要的 写作 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关键词3;……(一般可选3~8个关键词,用中文表示,不用英文,分号隔开) 正文部分用小四号宋体字,分两栏排,其中图表宽度不超过8cm.,请参照样本。 设置为A4页面 1 一级标题 (从1编号,引言为可选项,引言编号从0开始。四号黑体) 1.1 二级标题(小5号黑体) 1.1.1 三级标题(小5号楷体) 正文中,图表须注明中英文图题和表题,且在正文中应明确提及(例:如表1所示)。其中图的编号和图题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表的编号和表题置于表 上方的居中位置,表格采用三线表。 示图尺寸一般为(宽*高):75mm*50mm.黑白绘图,请确保图表中文字清晰。 表1 表题 公式用6号字体(最好横排,如a/b),其中量的符号应采用斜体,矢量、矩阵用黑斜体表示,最好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函数(单词)用正体小写,第一个 字母小写;单个字母斜体。

定理1(******。)定理内容。(定义、算法等的排版格式与此相同) 证明:*证明过程.* [“例”等的排版格式相同] 结束语(内容勿与摘要或引言雷同) 参考文献:[MM4](参考文献示例参见下页) [1]著者[dell5] .题目[J].刊名(全称,英文期刊名以黑体标志), 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期刊] [2]著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项(初版不写)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dell6] , 出版年:起始页码.[书籍] [3]著者.题目:文集实际完整名称,出版年[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等)] [4]著者.析出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整本文献的编者姓名. 文集实际完整名称.版本项.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析出文献)] [5]著者.题名[D]. 所在城市:学位授予单位, 出版年.[学位论文] [6]著者.题名,报告号[R]. 出版地(城市名): 出版者, 出版年.[科技报告、手册等] [7]著者.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8]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纸文章] 出版日期按YY-MM-DD格式[9]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载体标志].(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https://www.360docs.net/doc/f38258148.html,).[电子文献] [10]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

2020年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的样本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的样本 1.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1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70克以上白纸,1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为:30 mm;下边距(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1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1条下划线。 2.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2.4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4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3.编写格式 3.1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4.1封面: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1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1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2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1般不宜超过30字。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2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2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3号黑体)

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作者:————————————————————————————————日期: ?

论文格式要求及模板 论文采用word 来书写 学位论文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一、论文首页——封面 论文题目用华文新魏一号字,其余用宋体三号字。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二、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 论文第二页为300-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采用宋体小四字,行距按固定值25磅排版。 在中文摘要的下方空一行,然后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三、正文 一级标题用4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小4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小4号宋体,间距25磅,标题序号为一、(一)、1、(1),表题、图题、参考文献、及附录内容用小4号楷体。页眉为论文名称,居中(小五号字),页脚为第X页,页脚居中。封面不标页码,目录、摘要分别单独编页码,正文页码从1开始。见示例。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四、参考文献: 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并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①文中引用的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如[5][6],置于右上角。 ②期刊文献书写示例: 作者.论文篇名[J]. 刊物名. 出版年,卷(期):论文在刊物中的页码A~B 如:高曙明. 自动特征识特技术综术[J]. 计算机学报,1998,21(3):281~288 ③图书文献书写示范: 作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格式规范模板完整版

目录 绪论(以下所有文字均用小四号宋体) (1) 一××××××……………………………………填入相应页码,页码格式同上(一)×××…………………………………………填入相应页码,页码格式同上 1 ×××××…………………………………………………………………… (二)×××…………………………………………………………………… 1 ××× 二×××××…………………………………………………………………… (一)××××………………………………………………………………… 1 ×××× (二)××××…………………………………………………………………… (三)×××××………………………………………………………………… 1×××××……………………………………………………………………… 2 ××× (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附录A………………………………………………………………………………… (以上附录A 与123部分有就写,没有可不写删去)

中文题目 (三号黑体居中,不超过20个汉字,中外文题义应一致)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能扼要说明研究目的、主要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不是文章的缩写。摘要中不宜出现公示、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与术语,不标注引文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外文摘要内容与中文内容一致。)(五号宋体,单倍行距) 【关键词】××××××(供检索用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在摘要中出现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不超过3-6个,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五号宋体。)

论文格式要求及说明

附件: 论文格式要求及说明 论文用word 2003或word 2007版软件编排,论文书写顺序为: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城市、邮政编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栏(包括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专业、Email等)。文章各要素一定要齐全,以免后续更改替换的麻烦。文章中所有的英文和数字均应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图表中),以下各项不再赘述,其他各项具体要求如下。 一、标题:文章标题上方空五号字一行,一般最多不超过两行,居中,黑体二号字。 二、作者:作者上方空五号字一行,作者行为仿宋四号字,作者间用逗号(中文逗号)隔开,单位序号用上标,举例如“刘艳宾1,2,弓小平1,潘展超1,韩琼1”。 三、作者单位:五号宋体字,居中,各单位之间用“;”隔开,一般一个单位占一行,内容应包括单位全称、城市、邮政编码,举例如“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四、正文:正文与作者单位间空五号字一行,正文为五号宋体字,章节标题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各级标题一律顶格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手动输入,不要用自动编号),数字编号与标题间空一个汉字(两次空格键),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编号为1,2,3……,不标“前言”字样,亦不给前言节序号(或可认为其序号为0)。二级标题用五号黑体字,编号为1.1,1.2,1.3……,三级以下标题亦都用五号黑体字,编号为1.1.1,1.1.2,1.1.3……。若确有必要,可编四级、五级标题,形式分别为:“1.3.2.1 矿石矿物”、“1.3.2.2 脉石矿物”;“1.3.3.2.1 石英”、“1.3.3.2.2 长石”…… 文中公式、方程式、图、表均应编排序号,且图表序号均应在正文中相应出现。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文献必须是在正文(含图表)提及过的,正文(含图表)

小论文格式模板

中文标题(黑体 三号 20字以内) 第一作者1,第二作者2,第三作者3(楷体_GB2312 五号) (1. 作者单位,省名 市名 邮编;2. 作者单位,省名 市名 邮编;3. 作者单位,省名 市名 邮编)(宋体,小五号) 摘要: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摘要应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充分反映研究的创新之处,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不分段。(宋体,小五号) 关键词:提供3~8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以‘;’隔开(宋体,小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Title in English (四号) Zhang San 1, Li Si 2, Wang Wuchang 3 (Times New Roman ,五号) (1. Department , School or Institute , City name Postcode , China ; 2. Department , School or Institute , City name Postcode , China ; 3. Department , School or Institute , City name Postcode , China ) (Times New Roman ,斜体,小五号) Abstract: About 150 word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terms.(250字左右,并请提供专业术语。英文摘要同中文摘要要求一样,两类摘要都是论文能否选入EI 等知名检索库的重要参考指标,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字体: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 Keywords: Unify with the Chinese abstract 0 引言 引言具有总揽论文全局的重要性。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说明写作的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需引用参考文献)等,目的是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 1 公式和表格(一级标题,黑体 小四号) 1.1 二级标题(黑体,五号,20字以内) 1.1.1 三级标题(仿宋_GB2312,五号,20字以内) 1.1.1.1 四级标题(正文中最小层次,楷体_GB2312,五号,20字以内) 正文中若还有向下扩充的层次分类,参考如下: 条 1. 款 1) 项 注意公式中字母的正斜体用法:函数、变量、变动附标等用斜体;在特定场合视为常数的参数用斜体;矩阵符号、矢量、张量用黑斜体;有定义的已知函数、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如π、e 等)、已定义的算子(如div,δx 中的δ及d f /d x 中的d)等用正体。长公式宜在运算符号后转行。全文公式统一编序号,如: ?(1)(1)?(1)i i i C j T j U j ++=+; (1) d d d [(d d d d 2 )]()3d j i i i j j i z ij i j l j u u u p t x x x x u u u x x ρ μδρ?? =-++-???''+-?。 (2) 正文中表格采用三线表,表题在表上居中,全文表 格统一编序号。表的标目采用“量符号/单位符号”,如“m /kg ”。表格中数字按三位分节法排,表中正、斜体与正文一致。表中文字均用6号字,中文为楷体,英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 表1 表题名称(黑体 小五 段前4磅段后2磅) 弹序 i 飞行速度 v /(m/s) 1靶时间 t /ms 2靶时间 t /ms 飞行时间 Δt /ms 1 917.8 0 10.924 10.924 2 915.7 6.967 17.916 10.949 3 916.6 12.848 23.786 10.938 4 916.9 19.303 30.238 10.935 5 911.8 26.185 37.181 10.996 6 919.6 32.504 43.407 10.903 7 912.1 39.032 50.024 10.992 8 916.8 46.311 57.247 10.936 9 910.5 51.707 62.719 11.012 10 913.9 58.185 69.155 10.970 2 插图 插图要求要清晰,无污点。图题在图下居中,全文 插图统一编序号,如图1、图2等。如插图有分图,各分图用英文字母(a),(b),...编号,并列出各分图图题。图中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等与正文一致,正、斜体也与正文一致,单位用正体,物理量用斜体。插图中的标目采用“量符号/单位符号”,如“m /kg ”,标目应与坐标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 书写格式要求: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2. 文稿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Word文稿A4纸打印。 3.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 公式要求:所有公式不得徒手书写,利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编辑。

学术论文格式标准模板范例

学术论文格式标准模板 一、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000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级别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一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题目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四号仿宋体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阿拉伯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字体字号格式说明

图题五号宋体排图下,居中,单占行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小五号宋体排图题下,居中,接排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五号黑体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 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小五号宋体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小五号宋体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 (2)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 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请用五黑字体左起顶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简介字体五宋,100字以内,包括姓名、参加的全国性学会名称、中国科协个人会员登记号、工作单位、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一、限在“CSSCI检索期刊2003”、“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刊物,非杂志类)北大2004版”期刊发表的论文格式 (一)基本要求 1、用WORD等文本编辑5000字为宜,并附100-200字的内容摘要,3-8个关键词,标题、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必须翻译成英文;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摘要的写作应避免出现“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用语。 2、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可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识。 3、稿件内容观点鲜明、选题新颖、逻辑严密、下笔有据、论证充分、结合实际、深人浅出、文字通顺、言简意赅。(二)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