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尤利西斯》译文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邮编:421001

电话:152********

作者简介:魏薇(1979-),女,回族,湖南常德人,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和语篇分析研究。

胡朝霞(197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尤利西斯》译文中翻译策略的运用

魏薇胡朝霞

(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1994年中国文坛和译界幸甚,有幸见到萧乾、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本文选取部分选段,从翻译意图、语言风格、翻译方法三个方面赏析该译本。

关键词:尤利西斯;翻译意图;语言风格;翻译方法

作品简介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James Joyce 的作品《尤利西斯》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乔氏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非交际性的心理语言来反映人物的言语段和言语前阶段的意识活动。他自觉的退出小说,原原本本地向读者展示人物交错重叠、杂乱无章,包括明流、暗流和倒流在内的意识活动以及无数稍纵即逝、难以名状的顿悟、幻觉和梦境。乔伊斯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技巧使《尤利西斯》“具有一种顿时让其他所有作品显得厚颜无耻的效果”(王友贵,1998)。

1994年译林出版社出版萧乾先生和文洁若女士合译的《尤利西斯》,中国读者有幸见到这部书的全貌。萧乾先生是蜚声中外的翻译家和文坛泰斗;文洁若女士是资深编辑、文学翻译家。两个人都是著作等身的学者。始译此书时,萧老已在耄耄之年,文老也已六十有余。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了《尤利西斯》的译作,可敬可贺。笔者拜读了萧乾译本,现从翻译意图、语言风格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分析第十八章译文,提出一点拙见。

原作意图与译作意图

不少人戏称《尤利西斯》为“天书”,因为它晦涩难懂。Joyce曾在苏黎世一家咖啡馆里说,“我在这本《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谜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虽有调侃的成分,但也可能是他的真实意图。

萧文二老则认为,“这部…小说,一方面纷纷扬扬,而在结构上又是最周密严谨不过”(萧乾、文洁若,1996:12)。他们根据目的语社会的情况和读者习惯制订了译本的目标:一般读书界和研究者;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艰涩难懂的原作“化开”,“使译文尽可能流畅,口语化”。因此所采取的措施是“解谜”,而不是"设置谜津"(萧乾、文洁若,1996:12)。

全书末章(18章)是心理描写的精华,也是意识流手法的集中体现,其中有大量内心独白,大串句子如过江之鲫,连标点符号也没有。女主人公莫莉原是个颇有名气的歌唱家,却爱上平庸的布卢姆。她回忆了当年丈夫布鲁姆向她求婚时的情景,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恢复和谐甜蜜的夫妻生活。在乔氏高超的笔触下,莫莉的思绪如滚滚洪流一般流动、喷涌、翻滚向前。全章不着一个标点,除了专有名词与单数第一人称的I以外,无一大写字母,而只有末句尾词的Yes是用了大写字母。

萧文译本未补加标点,但在“该加标点的地方一律加了个空格”,目的是“为了便利阅读。”比如:…I was thinking of so many things he didn’t know of Mulvey and Mr Stanhope and Hester and father and old captain Groves and the sailors…(…我在想着那么多他所不知道的事儿马儿

维啦斯坦厄普先生啦赫斯特啦爹爹啦老格罗夫斯上尉啦水手们啦…)莫莉想到了过去,她的那些情人、父亲、朋友还有些不相干的人,思维十分跳跃。译文把具体而又混乱的一群人物用空格分隔开,帮助读者跟上女主人公天马行空的思绪。

又如:…and Ronda with the old windows of the posadas glancing eyes a lattice hid for her lover to kiss the iron…(…龙达客栈那一扇扇古老的窗户窗格后藏着一双明媚的流盼好让她的情人亲那铁丝格子…) 任何一个翻译,只有在能投合新的读者的趣味时才是可接受的(罗选民,1999)。一连串的意象和模糊的结构使这个句子意义含混,但译者并没有按自己的理解消除含混,而是创造性地“留白”,将这些意象分隔,化解了晦涩,保留了含混,在增强可读性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种“留白”尽管大大缓冲了原作的力量,有切断作者特意编排的汩汩意识流之嫌,却消解了部分含混,创造性地再现了原文魅力。

语言风格

萧、文夫妇更多的考虑了目的语和读者,把重点放在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上,更倾向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在理解与翻译时进行了“创作性叛逆”,使原著获得“第二生命”,扩大了其被阅读与接受的范围。莫莉的文化修养不高,原文全部是她天马行空的思绪,在翻译中译者采取了与原文相吻合的语言风格,即口语化、地方化,甚至有点土气。译文使用了大量具备上述特征的词语,如“自个儿”、“琢磨”、“快活”、“晓得”、“身子”、“亲”、“啥”、“胳膊”、“爹爹”、“起先”、“啦”、“呢”等等。不仅是词语,在句子层面也有大量这样的语句,例如:…my God after that long kiss I near lost my breath …(译文:…我的天哪那么长长的一个吻我差点儿都没气儿啦)。“我的天哪”和“没气儿了”充满了生活气息,既传译了莫莉的幸福感,又符合莫莉的文化修养和性格特征。又如:…and Gibraltar as a girl where I was a Flower of the mountain…(…在直布罗陀做姑娘的时候我可是那儿一朵山花儿…)莫莉来自乡村,文化修养不是太高,乔氏在词语的选择上非常讲究,而译文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可谓“达旨”。译文不仅注意口语化特征,在遣词用字上也拿捏得当。这得益于对语境的充分理解与分析。关于翻译的语境问题,Peter Newmark(1982)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萧文译本中的遣词用字是在充分依赖语境的基础上作出选择的。如:…and I knew I could always get round him and I gave him all the pleasure I could leading him on…(…而且我晓得我啥时候都能够随便摆布他我就尽量教他快活就一步步地引着他…)。get round在《牛津高阶双解词典》中解释为“说服某人同意或做其原先反对的事”,译作“摆布”十分贴切:其一,当时莫莉的漂亮而活泼使她拥有众多追求者,这造成了她的骄傲;其二,当时在爱尔兰犹太人遭受歧视,她最终选择布卢姆做丈夫多少是有些无奈的,在这样一门有点无奈的婚姻中,她需要一些旁的东西来弥补,即在婚姻中的强势。lead on意为“劝诱某人相信或做某事”,译作“引”,巧妙的再现了莫莉当时的心情:既然不能有更好的选择,那么这桩婚事就是最好的选择,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莫莉是主动的,“引”表达出其得意而幸福的心情。

翻译方法

《奈达论翻译》中指出,检验译文质量的标准在于:1)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3)形式恰当,吸引读者。萧文以意译为主(文洁若,1991;萧乾,1994),优先传达原文的意义,偏重通达,译文严谨达意,兼具导读、乔学入门的功能。萧文二先生手中的意译,灵动洒脱,摇曳生姿,具体体现为补译(即增译)、化译、转换译。他们超凡的文字功力顺利地使意译闯过从未见过的急流险滩,绕开密密的暗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and the vague fellows in the cloaks asleep in the shade on the steps…(…阴暗的台阶上睡着一个个裹着大氅的模模糊糊的身影…)原文中的介词短语修饰名词,在翻译中处理成了地点状语加主句,化模糊为清晰,“裹着”、“睡着”生动的再现了主人公脑海里具体的意象,成功实现了译者的意图。不得不提的是文中所用的“yes”。本章开头就是yes,接下来出现20次yes,末句Yes用了

大写。yes有如下含义:1)莫莉热情而幸福的接受求婚;2)表现热恋的激情;3)18章以象征女性忠贞的希腊女神Penelope为题,整章都体现永恒、融和等女性精神。乔氏认为yes 是一个“女性词”,在这里集中体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4)作为全书终结,乔氏用yes这个词强调其心目中的文学价值,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结局,使全书精神荒芜的整体印象在此处得到一个有力改变,从而达到“肯定人的精神”的效果。yes一词依情境分别译为“对啦”、“好吧”等。不同译法传递了原文的精神,如:…and then he asked me would I yes to say yes my mountain flower…(…于是他问我愿意吗对啦说声好吧我的山花…)“对啦”、“好吧”表现了求婚者既紧张又迫切的心情,近乎恳求的问莫莉是否愿意嫁给他,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莫莉当时的幸福和骄傲。

但也有部分yes的译法值得商榷。如:…and his heart was going like mad and yes I said yes I will Yes.(…于是我说好吧我愿意好吧)在某种程度上,“好吧”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的同意的恳切程度,可是笔者认为“好吧”不足以表达莫莉接受求婚时的热切,尤其是句末的Yes,首字母用了大写,擅长玩文字游戏的乔伊斯在此处表达的含义一定比小写的yes更深一层,翻译时应与前面的yes有所区别。试改译为:“于是我说好吧我愿意真的愿意”。

结语

《尤利西斯》内容庞杂,风格多变,加上中西文化语言之间的极大差异对译者是最大的考验。一位叫李特维诺娃的前苏联女作家曾经面对乔伊斯说:“你的书很难读。”乔伊斯回答他:“我也很难写。”前苏联翻译家亨吉斯说过:他翻译《尤利西斯》比流放还痛苦。

萧文译本基本保持了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忠实地描绘了书中人物内心的探险历程。尽管译本与原著存在差异,但译者的意图正当,译作被读者接受,其翻译策略就认为是正确的、可接受的。萧文译本译出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光彩照人,读之如品尝芬芳浓郁的美酒。译文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优势来源于对原文深刻的洞察理解,结果于译文的精确表达,显示出作为作家的翻译家之深厚底蕴和艺术造诣,堪称优秀译文。

参考书目

[1]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Longman, 1991.

[2]Hatim, Basil&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0.

[3]Joyce, James. Ulysses[Z]. New York: Random House,1961.

[4]Newmark,P. ApproachestoTranslation[M]. Pergamon Press,1982.

[5]崔少元. 双蕾绽放,交相辉映――《尤利西斯》两个中译本学习札记[J]. 当代外国文学,1997(2):150-157.

[6]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6]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7]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8]刘明东. 语境与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J]. 外语教学,2001(4):54-57.

[9]吕俊. 双峰并峙各炳千秋――学习《尤利西斯》两个汉译本[J]. 山东外语教学,1995(1):35-40.

[10]罗选民. 文学翻译中的含混与消解[J]. 中国翻译,1999(5).

[11]奈达. 奈达论翻译(中译本)[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12]王友贵. 世纪之译:细读《尤利西斯》的两个中译本[J]. 中国比较文学,1998(4):67-78.

[13]文洁若. 文学翻译四十年[J]. 世界文学,1991(2).

[14]萧乾、文洁若. 尤利西斯(下卷)[Z].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