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 哈佛商学院案例

星巴克 哈佛商学院案例
星巴克 哈佛商学院案例

星巴克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刚刚在一个著名的大学里发表了一个关于咖啡行业未来的演讲,当他离开演讲大厅时,他在这所大学最受欢迎的咖啡店—the brewery前停留下来了,这间店里挂着“现供应星巴克咖啡”的牌子。舒尔茨点了一份House Blend,他发现the Brewery 店比其他星巴克咖啡店都差很多。这家店杂乱无章、服务很差,咖啡的口味也很一般。当舒尔茨离开the Brewery咖啡店时,星巴克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史密斯打来了电话。麦当劳,这家曾经被星巴克拒绝了很多次的公司,再一次来请求签订提供星巴克咖啡的合同。在回去华盛顿西雅图的飞机上,舒尔茨的思绪回到了他在the Brewery 店的体验和从麦当劳打来的电话。他问他自己两个问题:星巴克是否在有可能的最好的方式中成长?星巴克是否在他寻求成长的过程中过度扩张了?

精品咖啡工业

咖啡,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商品,分成两类:精品咖啡和基本咖啡。精品咖啡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咖啡。很多人都将精品咖啡描述成美食咖啡。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每个人都同意精品咖啡比超市中销售的有品牌的基本咖啡质量要高。估计在1994年,精品咖啡工业以15%每年的速度增长,而基本咖啡工业则处于挣扎当中。尽管大部分消费者只看到了零售层面的区别,但精品咖啡和基本咖啡的概念是来自于咖啡豆种植者。

供应商

精品咖啡公司不是直接和供应商如咖啡农户交易,而是和出口商交易。大约世界上1/3的咖啡农场小于3英亩。咖啡农户们没有渴望、没有数量、没有专家,也不能自己咖啡出口,因为大部分国家都对咖啡销售有管制。咖啡加工者或者咖啡出口商定期到规模较小的咖啡农户那边,向他们买一些咖啡樱桃或者带有种皮的种子,然后将它们转移到同一地区或其他地区农场主的研磨机。去皮后,磨坊主再将其卖给出口商。在咖啡到达精品咖啡供应商手上前换手5次是正常的。通常,咖啡从咖啡农户到收集商再到磨坊主,再到出口商,再到进口商,最后到达精品咖啡供应商。

咖啡豆供应商非常了解这一供应流程,所以他们集中于高品质的阿拉伯咖啡豆,这样他们就能获得商品的溢价。低品质咖啡豆供应商集中于罗姆斯达咖啡豆。这种品质的区分多多少少和产业的划分是一致的,比如说低品质的咖啡豆被用于商业,而高品质的咖啡豆则被用于精品咖啡工业。(产业专家估计精品咖啡占所有咖啡消耗中的31%,见表1)某一品种的咖啡价格是对咖啡品质和某一时间段内可供销售的咖啡量的反映。要想确认咖啡的价格是困难的,因为咖啡成功的丰收取决于很多不同的因素,包括天气情况、咖啡树的健康状况,收获的技术、疾病和被昆虫感染以及咖啡生产国的社会的、政治的、管理的和经济的环境。例:1975年巴西的霜冻使咖啡价格上涨,而美国的消费量则从来没有从18.5%的下降中恢复过来。

消费者

咖啡的消费形式在美国已经发生改变。1996年,每天每人的咖啡消费量是1.7杯,相对于60和70年代每天2到3杯的咖啡消费,这是一个明显的下降。美国咖啡协会将这样的下降归结于产业领导者不好的生产开发、包装和定位.然而,现在咖啡消费情况似乎是处于上升状态。以下是对美国咖啡消费比率和全球咖啡消费比率的比较:

1985年,就每人消费咖啡的千克量而言,美国4.7千克,继咖啡消费国瑞士11.6千克、丹麦11千克、芬兰10千克、荷兰9.5千克、德国6.8、法国5.5千克、意大利4.9千克和咖啡生产国哥斯达黎加6.5千克、巴西5.5千克后排名第十。总的来说,在1975年和1985年的十年时间里,欧洲进口咖啡的层次明显上升,像日本这样的国家则双倍增长,而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除去人口的增长因素外基本保持稳定。

最近精品咖啡的流行主要是因为顾客的四个趋向:1)健康生活方式的接受引导着北美的人们用咖啡代替酒精;2)咖啡吧为人们提供了见面的地方;3)人们喜欢负担得起的享受,而精品咖啡的价格合理;4)消费者对咖啡越来越了解了。

概况

根据《成长之路——美国精品咖啡产业20年的回顾》,22%的美国消费者购买精品咖啡。而这个22%的人口主要在城市居住和工作,年薪在35,000美元以上。调查显示双亲家庭,其中母亲为主妇的,购买精品咖啡比普通咖啡多41%;单身人士多购买39%,有大学学历的消费者则多购买49%。女性要比男性稍稍多买精品咖啡,个体咖啡消费者中30到59岁的人多于20到29岁的。很多咖啡公司的研究表明,一个消费者一旦学会品味了高品质的精品咖啡后,他或她就不会再去喝他或她曾经最喜欢的普通咖啡。

社区的聚会场所

从80年代以来,消费者的社交活动发生了变化。80年代中期喜欢在外面娱乐,而90年代初,人们开始想留在家里,离开餐厅和舞厅。到90年代后期,在外消遣似乎又开始复活。咖啡屋满足了这样的需求,而且比酒吧更易接近。咖啡的形象也从纯粹的早餐饮品变成了随时可以享用的饮料以及社交的催化剂。咖啡购买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得到一杯较高品质的咖啡,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满足生活方式需要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变成了客厅,在那里人们可以轻松地坐着,享受一杯咖啡或其他一些东西,和他们的朋友或者商业伙伴一起休息。咖啡屋已经变成了社区的聚会场所。

竞争

基于产品的竞争

在零售咖啡屋销售中,精品咖啡不仅要和普通咖啡竞争,也要和茶、软饮料、酒和其他咖啡、非咖啡饮料竞争。然而所有这些与精品咖啡相关的饮料的消费正在衰退。

精品咖啡可以被分为调味咖啡和非调味咖啡,其中调味咖啡占销量的25%。调味咖啡是指那些在烘烤过程中加入多种香精的咖啡。最受欢迎的口味包括榛子味、杏仁味和覆盆子味。调味咖啡在精品咖啡公司像星巴克、彼得家(Peet’s),驯鹿咖啡(caribou coffee),咖啡站(the coffee station)是不被提供的。但是相反,像Timothy's和第二杯(加拿大最大的精品咖啡零售商)这两家公司是提供的。调味咖啡在传统的的非咖啡饮料饮用者、年轻的咖啡饮用者和那些喜欢低热量的,作为甜点和小吃的替代品的人中非常受欢迎。对销售不同种类的咖啡的零售额的比较请见表2。

另一个重要的替代品是在食品连锁店中销售的来自普通咖啡公司的精品咖啡。为了回应精品咖啡在食品连锁店中增长的现象,很多大的普通咖啡公司通过引入已经在超市中受欢迎的普通咖啡的升级版本来来发展精品咖啡的品牌。然而产业分析者预计消费者购买精品咖啡会有一个转变。目前,食品商店负责81%的精品咖啡销售。这个数据被预计到1999年下降到46%。这个转变将会导致更多的咖啡从专卖店购买,即到1999年从目前的19%上升至54%。

基于零售的竞争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估计到1999年为止,在美国和加拿大大概有10,000 咖啡零售终端。但是咖啡吧和咖啡馆只有其中5,500,剩下的将会是通过咖啡车(carts)来卖。下面的表

来自William Blair &Company,Starbucks Corporation,1997-06-20

由于进入精品咖啡零售的低门槛,在市场上有超过3487家的竞争对手。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只有一家店,没有切实的成长计划。以下是一些已经在某一区域或国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公司描述。

第二杯(Second cup)

第二杯首先是一个特许经营商(所有地区的90%),所以,公司一贯保持着大量的现金流以及受益于在门店方面几乎没有经营风险。第二杯一贯来是以商场为基础的,但在过去的几年中,第二杯已经有了更多的独立店面。这些店面的成立相当快,而且不总是在黄金地段。在第二杯的零售理念中,第二杯供应精品咖啡、葡萄酒(varietals)、调味咖啡和点心。第二杯曾经是非常好的增长型企业,主张通过兼并来推动增长。其中一个他主要的兼并案就包括兼并在美国的Gloria Jean's(247家门店)。第二杯成为了精品咖啡行业中的老二,自己拥有的243门店。在第二杯的来自液体咖啡和甜品项目的收入中,Gloria Jean's所获得的咖啡杯、相关商品和咖啡豆方面的收入占有很大的比例。

最近的这段时间里,第二杯很注重和其他食品服务公司建立联盟。通过和可口可乐公司建立联盟,第二杯希望获得进入很多可口可乐合作伙伴如Harvey's和Swiss Chalet的制度上的、零售的门店的通行证。第二杯也持有在1996年开了120家门店并且打算到1997年拥有175家门店的the Great Canadian的30%的股份。最后,第二杯与加拿大航空公司达成交易,为其航班上提供他们的咖啡。第二杯在1996年的收入是63,300,000美元。

这个行业竞争者们用不同的财务的和增长的手段比较见表3。

星巴克的战略

星巴克未来的战略在提交给星巴克股东信中摘录如下。这封信来自霍华德·舒尔茨,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及史密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出现在公司1996年的年度报告:我们最后确定了我们的领导地位,在北美32个市场上的1000多个零售店和日本东京开设2个新店的情况下结束了1996年的财政年度。有着2万多个默默奉献的的员工,我们每天都在为世界上数以百万的顾客创造享受星巴克体验的机会。从选择最好的阿拉伯咖啡豆到雇佣最有才能的员工,我们承诺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提供最高的品质……当你走进一家星巴克咖啡店时,当你打开一包邮购包裹时,当你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航班上喝到我们的咖啡时,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一杯美味的咖啡——我们想要提供的是一段美好的体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顾客接受我们的业务,对于全球化的可能,我们感到激动,而且我们知道有很多建设品牌的机会在我们面前。1994年,当我们和百事可乐达成合资协议来开发一款即食咖啡产品时,我们就知道我们想要重新对咖啡分类。……我们期望有接受瓶装星冰乐的可能……但是更重要的,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开发了更大的产品创新平台。在1996年财政年度中,

我们使用的是国家最先进的烘烤和生产装备来创造世界级物流和生产组织……我们的特色销售和营销团队已经在继续开发新的分销渠道……我们的直接反应小组发起了一个新的美国在线星巴克咖啡馆……我们仍在继续努力工作以达到成为世界上最被认可和尊重的咖啡品牌的长期目标……我们比以往更加坚定地相信我们持续成功的核心在于公司的两大基石,咖啡和人……25年以后,当我们回首,如果我们可以说,我们用今天所信仰的价值和指导原则使我们公司成长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成功了。

星巴克的商业体系

资源供应

星巴克所有咖啡豆的来源大约有50%来自拉丁美洲,35%来自太平洋周边,以及15%来自东非。拥有一个多元化的投资允许星巴克向顾客提供更加多样的咖啡而同时拥有一个套期保值的头寸。

星巴克直接和他们的出口商合作,提供给他们培训,与出口商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玛丽·威廉姆斯,星巴克咖啡的高级副总裁描述是星巴克咖啡官方认定的出口商是什么样的。

如果我和一个已经卖给我5000包危地马拉咖啡并在1月份装船的经销商合作,当他知道他不能准时送达的时候,我不希望他到1月份才告诉我这个消息,我需要他在9月份就打电话告诉我“玛丽,我们在1月份有点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能够怎么帮你?我们要不要换成另一种咖啡?”如果有质量问题,我会直接打电话给那个卖咖啡给我的人,告诉他,我要拒绝这些货,这些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我希望他们说“好的,我们会将它运回,没问题,我们将给予更换。”无论是顾客的服务还是一致性问题都是我们所追求的。

提供高品质咖啡的出口商很害怕成为星巴克的供应商,因为星巴克对咖啡的要求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需求者都要高。星巴克和这个供应商关系会很不错,如果咖啡供应商A向很多买家出售同一个集装箱内的某一品种的咖啡,能保证星巴克会第一个买到。

为了保证质量,星巴克在每250包一个装货中进行三个不同的取样。第一个样品是由出口商尝试卖货给星巴克的提供样品。第二个样品是在货物出运前的样品。第三个样品是咖啡到达烘烤厂时取出的样品。如果咖啡不符合他们的质量标准,在每一次取样的阶段,星巴克都保留拒绝咖啡的权利。

星巴克希望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将咖啡数量扩大到两倍,这能够满足对咖啡质量和数量方面的较高要求。星巴克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混合咖啡,以应付日益增长的数量要求,因为混合在成分方面能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玛丽·威廉解释:

当你在混合咖啡的时候就好像在烤面包,你需要在一个香精蛋糕里放很多不同种类的香精。你不是一定需要肉桂、核仁和甜胡椒。你可以用其他香精,而顾客不会感觉到,因为这尝起来就像一个香精蛋糕。所以一个特定的口味的House Blend可以由不同类型同种品质的成分混合而达到同样的口味。向提供更多的混合品种和周转性品种发展是星巴克用来保证我们所买到的咖啡的质量/数量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如果不考虑星巴克巨大的需求,就从供应商自己的成长来看,他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提供高品质的咖啡。

烘烤和混合

烘烤是一个温度和时间的组合。一旦所有的成分都被测试并且都符合标准,配方就会被咖啡部门放在一起。不考虑用来保证稠度的电脑化的烘烤炉,烘烤并不是一项完整的技术,它更多的是一项技术性的艺术。那是因为烘烤咖啡的工人必须理解烘烤过程的性能,比如,掌握温度和能够根据不同的烘烤要求烘烤咖啡。烘烤对于星巴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

何烘烤咖啡会影响到咖啡的整个味道。

星巴克用不同方法、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烘烤咖啡进行大量试验来保证从咖啡豆中尽可能多的提取咖啡。这种反复试验允许星巴克建立了签名烘烤方式。这一烘烤方式后来又被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他们所用的方法是技术和艺术综合的结果。这个保证了如果烘烤炉被对手了解,但他/她也不能复制出星巴克的签名烘烤。

在烘烤和空气冷却后,咖啡就会被迅速装进单向密封阀口袋。这个包装在保证新鲜方面也是特别的,因为它允许被烘烤过的新鲜种子自然产生的气体放出去而不让氧气进入。这种单向阀技术使星巴克咖啡的在架时间延长到了26周。但是星巴克从来不让咖啡在货架上停留3个月以上,以及对在店里用来准备饮料的咖啡,在袋子打开后,货架寿命被限制到7天。

供应链运作

星巴克的供应链运作声称在行业中有最好的运输比例,一个复杂的烘烤房分布模型,一个非常精准的预测谁将在什么时候需要咖啡的预测过程,精品咖啡业的强大的库存周转率,一个使咖啡豆从被烘烤到到被包装(闭环系统)的过程中得以与氧气隔绝的完全集成的生产和销售渠道。星巴克已经发展了这些技能并从中获益,因为它以竞争对手为标杆,雇佣了专家,并具有强烈的一体化供应的意识。

星巴克为了消除冗余和达到最大效率,尽力建设它的供应链运作体系。供应链运作为4个事业部服务:零售店、专业的销售和批发渠道,邮购业务及食品杂货渠道。根据星巴克的首席副总裁,负责供应链运作的泰德·加西亚,这些业务单位惊人的增长对供应链运作构成挑战:

以一体化,有效益的,有效率的,成本效益的方法支持4个业务单位是一个挑战。我们正在尝试新的和创新的东西。我们并不害怕订立协议或向我们的供应商如Ups挑战用新的或创新的方式做事情。

零售

零售商店是星巴克的基本成长工具。对许多顾客来说,星巴克不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更是一种体验。霍华德·舒尔茨对星巴克的设想就是一个提供与咖啡相关的饮料的戏剧性氛围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以浓缩咖啡机为中心的:

当你到达星巴克的时候,你得到的不仅仅是最好的咖啡,你能遇到聪明的人、一流的音乐,一个舒服的充满活力的见面场所以及关于在家自制好咖啡的完整建议。在家里,你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工作中,你是公司的一份子。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地方你可以舒服的坐着,就是自己。这就是星巴克店对他大部分顾客的作用——一个他们能够逃离、深思、阅读、谈话、或倾听的第三空间。

星巴克的模式牢牢地基于它的咖啡、员工、经营、所有者的经营理念、不动产处理、形象和创新。

员工

星巴克商店的员工(咖啡师)倾向于专业技术学院或大学。他们接受很多训练并能够谈论很多不同的咖啡和流程。拥有一群有很丰富咖啡知识的咖啡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星巴克的顾客变得对咖啡越来越了解了。玛丽·威廉姆斯,星巴克咖啡的高级副总裁,概述了对咖啡师提出的问题的性质:

我们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顾客,他们问很多有趣的关于在我们店里工作的员工的问题,如,我在吃巧克力穆斯甜点,我应该点什么样的咖啡?或者我有虾做晚饭和水果沙拉做甜点,我应该点什么样的咖啡。所以我们要让咖啡师了解一些基础和背景,这样他们能够回答这些有难度的问题。

培养咖啡知识和专业服务需要雇员们很大的努力。随着星巴克的成长,找到能够复制星巴克价值、文化和服务经验的足够多的好员工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经营

星巴克只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就制作咖啡的设备而言,它向Krups ,Gaggia 和Bodum 这样的制造商购买设备。星巴克也提供带有星巴克标志的附件,如马克杯、研磨器、咖啡过滤器、储藏箱和其他东西。在商品销售方面,星巴克面临关系到一个全国统一的商品销售方案的设计挑战,因为它的许多店与各供应商打交道。

不动产处理

星巴克认为自己是真正的房地产投机者。它并不总是等待完美设计好的店址,比如说,一个岗亭。它有一个设计团队,能够在许多零售空间区域中确定店址,无论是一个角落,一个梯形,或三角形。除了店面集聚的经营理念,这种灵活性实现了星巴克往往把零售店面对面设置或设在同一区块,以达到在一个既定的城市区域中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化,并塑造一个区域声誉。

为了满足其发展需要,星巴克在全国各地有大约20个房地产经理。这些经理和街头“嗅探器”一起工作,“嗅探器”就是专门研究识别最佳零售地点的人员,他们的佣金由房东或者星巴克支付。这些房地产经纪人对每个地点都有最低佣金。如果房东的经纪人佣金不能满足最低要求,星巴克支付差额。这就导致了一个星巴克和房地产网络间非常忠诚的关系。星巴克在它整个房地产方面非常有原则:

是否有原则区别在于,你是在目标的人口区域内设立一家店以进入那个市场并获取市场份额,还是按照原则,等待一个角落或者一个带有停车场的中间大厦。原则是建立在理解上述的差异和商业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如投资一个可以做到75万美元销量的店呢还是等待机会投资一家可以做到100万美元销量的店。理解并确定店址问题如角落、停车场和共同承租,那就是原则。

随着星巴克的发展,在A市场中A店面的数量减少了。其中一个星巴克需要面对的挑战就是不断推动其房地产人员继续每月产生20至40个实体商店。如果要满足他到2000年达到2000家店的目标,星巴克不得不面对挑战。传统上,星巴克主要将零售店集中在北美各大城市的主要区域。现在,星巴克扩大到一个城市的其他地区。一个典型商店的实际和预测损益见表4。星巴克介绍其新的咖啡车或咖啡亭是来到达一个新的客户群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对星巴克咖啡车的介绍,公司成功地将他的精品咖啡零售的基本类型、曾经是无品牌的咖啡车品牌化了。星巴克把他这种咖啡车的版本叫做Doppio。Doppio是一个8*8英尺的立方体,展开后是一个有边、有计时器和星巴克商标的大的站立体。这将允许公司充分利用销售区域,如火车站、街头、商业街等。星巴克在Doppio战略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国内零售形象VS国际的零售店形象

零售系统是品牌建设战略的基础或支柱,体现公司对高品质咖啡充满热情的本质和星巴克定义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品牌生活方式的属性,将公司区分于仅仅和品牌延伸有些许关联的精品零售商/饭店。

星巴克决定进入国际市场来阻止竞争对手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一切建立在国际市场对西方品牌日益增加的渴求以及利用不同国家的高的咖啡消费比率。星巴克集中于亚太地区仅仅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资源一次性进入全球的不同地区,而世界人口的一半住在离该地区5个半小时的飞程之内。据估计,在未来5到10年内,国际零售对星巴克收入的贡献将是可观的。国际零售对星巴克盈利的潜在贡献预测见表6。星巴克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发展预测见表5。

专售(specialty sales)

专售就是和零售商、批发商、饭店、服务提供商等达成提供星巴克咖啡的协议。专售不仅为星巴克提供了收益增长潜力,也有助于星巴克提高知名度。星巴克和在其行业中是领导地位的公司或者以成功和高品质闻名的公司合作,其中包括: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为星巴克提供所有的国内和国际航班。

诺德斯特姆公司(Nordstrom):星巴克为诺德斯特姆公司制定了一个特殊的配方。

Barnes & Noble Bookstores:星巴克独自经营,但属于附加点。很多这种店都和入口处分开,以保证Barnes & Noble公司关门的时候星巴克还可以继续营业。

百事可乐(PepsiCo):星巴克和百事可乐一起研发了星冰乐这款产品,一款以牛奶为基础的冷咖啡瓶装饮料。

美国科斯科连锁(PriceCostco)星巴克为科斯科开发了一款特别的商标名称,子午线(Meridian)。

Red Hook Breweries:星巴克为这个啤酒厂的其中一款啤酒—Double Black Stout,提供咖啡浓缩粉作为原料。

D reyers’ Ice Cream:在这家合资企业中,星巴克有它自己冰激凌的品牌,而Dreyers’通过自己的食品渠道来促销。

爱玛客(ARAMARK):这是世界上为企业提供较多服务,处于领先地位的供应商,在40多万家店达到每天1000万人。通过爱玛客,星巴克咖啡的服务地点数量超过100家, 包括像佛罗里达大学和波斯顿大学这样的专业学院, , 波音和花旗这样的公司,像纽约St. Vincent’s这样的医院。爱玛客(ARAMARK)也有一些许可证交易的店。

这些合作关系中的部分包含有提供星巴克咖啡的服务,一些是产品开发,还有是门店开发。星巴克正积极地增加它在专售合同的参与。

新合资企业

星巴克最新的三家企业包括和Dreyers’ Ice Cream,和百事一起开发的瓶装星冰乐以及对食品杂货渠道的渗透。

据估计,在1997年财政年度里,星巴克的冰激凌零售店能达到4000万,至少有50万美元的收益贡献。尽管这个回报很有限(见表6),但它帮星巴克打开了一个完全新的客户群,提高了高品质的形象,与连锁超市建立了自己的声誉。

瓶装星冰乐是星巴克向北美市场推出一款高质量的即食咖啡饮料的尝试。星巴克将这个瓶装饮料视为10亿美元的机会。这些预计来自百事,百事认为从来没有见到过一款产品的测试像星冰乐这么好的,在星冰乐的尝试者中有70%会来购买。其他达到10亿美元大关而喜欢程度测试结果比星冰乐差的产品是海洋喷雾汁和立顿冰茶。这款产品甚至可能在其他已经有冷咖啡饮料市场的国家会更好,如环太平洋地区。瓶装星冰乐现在在所有星巴克零售店里供应,并且开始通过百事的全国销售渠道分布。瓶装星冰乐对未来收入的预计见表6。

关于进入食品杂货市场方面,星巴克在波兰地区试销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它在芝加哥市场试销。如果在芝加哥也成功的话,它将考虑展开全国性的试销,并预期五年内销售遍布全国。展开全国性销售对星巴克的影响预测见表6。史密斯先生,星巴克的总裁首席运营官解释如何看待星巴克进入食品连锁商渠道的重要性:

在超市里销售对于星巴克生存或成功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为了能在家庭咖啡中成为一个主要的角色,我们不得不出现在超市。那是因为方便是在家庭购买咖啡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无论我们开了多少家零售店,我们都很难替代超市的便利。对我们,选择很清楚:我们允许超市继续在家庭咖啡中占领70%~80%的份额还是我们加入并从中分一杯羹?超市对于提供星巴克咖啡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能提供给他们巨大的利润。我们能促进他们业务的增长以及帮忙将低价格层次的的消费者拉到我们的范畴。

其他有机会的领域包括将星巴克咖啡介绍给更高档次的饭店和日间连锁店。日间连锁店是在白天交易服务的零售店铺,如贝果店、果汁吧。

邮购

邮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足了不是星巴克零售店附近以及习惯性在家食用星巴克的顾客的需求。星巴克有个有权直接下单的邮购系统(称为Encore)。Encore的客户会每月一次收到不同类型的研磨过的或者是全豆咖啡的装货。这个系统通过增加交易量和向顾客介绍更多的公司产品来促进销售。

霍华德·舒尔茨

霍华德舒尔茨在1982年开始他在星巴克咖啡公司的职业生涯,那时星巴克还仅仅是一个单一供应全豆咖啡的零售商。在1983年去意大利采购之行中,在米兰看到如此多的咖啡吧,这极大鼓舞了舒尔茨先生。他回到了星巴克,介绍了他的把全豆咖啡供应商扩展到一个咖啡吧的想法。公司的董事会拒绝了他的想法,两年后,舒尔茨离开星巴克开始了他自己的的咖啡公司,叫做Il Giornale。在取得巨大成功的两年后,Il Giornale购买了星巴克的名字和资产,并将他所有零售店改名为星巴克。霍华德·舒尔茨生世相当卑微。他还记得他的父亲曾经如何为了一点点钱而辛苦工作,毫无尊严。他说他这样被教导:“不要害怕失败但要担心平庸”。他是他们家族中第一个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并且一直以来取得很大成功。他在45岁时还显得年轻并且充满活力,而且在公司里总是亲力亲为的。霍华德很有创造性,他非常鼓舞人心,非常严格,非常具有竞争力,特别雄心勃勃,并在一切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中有非常高的标准,他总是严格管理咖啡吧。他非常关心人,任何人所做的损坏公司文化的事情——他总是能正确处理。霍华德舒尔茨在星巴克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在员工眼里,霍华德是星巴克的引擎,是车载电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推动公司发展的燃料。在他周围的人感到他们是咬紧牙齿紧跟着霍华德在爬山,他们付出110%的努力。

人力资源

星巴克有一个非常扁平的组织构架。每一个人,从首席执行官到员工都是合作伙伴而不是雇员。星巴克付出很多努力去抓住它的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因为他们是直接接触星巴克顾客的人。在总部的星巴克零售管理层,定期和一线员工保持联系。在零售店的很多人都知道零售的执行副总裁Deidra Wager,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她讨论零售集团的各项决策。公司的高层领导和一线员工会在现场开会,举行会标准工作使命评论会(standard mission reviews),收集大家的问题并做出回应的;建立开放论坛,以听取和倾听各方意见。

星巴克服务系统建立在三个原则之上:好客、产品、教育。星巴克希望员工以客户服务为本,体现好客,有效制作顾客所要求的具体饮料,以及能够回答顾客提出的与咖啡相关的问题。这需要员工花很多的努力。为了使员工能很好地面对这个挑战,他们在为星巴克的顾客提供服务前要接受24小时的训练。每个员工,甚至是行政职位的,都要经过同样的在一个店里为期两周的训练项目。

在训练的基础上,星巴克支付给其员工比大多数食品服务公司略高的工资。所有的员工也都接受了健康保险(视力、牙齿和体检),残疾和人寿保险以及每周1磅的免费咖啡。所有的员工也都可以有“豆股票”,一个员工股票期权计划。这对一些员工来说是相当赚钱的。

从星巴克的员工到它的高级管理人员,星巴克花很多心思在人员招募上。在员工方面,人员流动率(turnover rates)大约是60%,低于这个行业平均流动率(150%到300%)的一半。许多高级管理者都来自像Taco Bell, Nike, McDonalds, Hallmark, Wendy’s, 和Blockbuster这

样的大公司。这些管理者知道如何管理一个高成长的零售商。

组织文化

以下是来自公司1995年度报告的6个指导原则,以帮助星巴克衡量其决策的合理性。

●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相互尊重和保持尊严。.

●将包容性作为我们的经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购买、烘烤和新鲜咖啡的运输提出最高的标准

●始终充满热情地发展满意的顾客。

●积极为我们的社区和环境作出贡献。

●承认盈利对我们未来的成功必不可少的

下面的陈述表达了员工对星巴克的感情:

当人们问我以什么谋生,我说,我以喝咖啡以及谈论咖啡谋生。那就是我的工作——并不差。我有很多需要学习,如果我要离开星巴克,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但是在星巴克工作是那么充满趣味,我遇到在这里工作的优雅的人们。我对在星巴克工作充满了热情。你知道你经历了磨难,因为我们改变了很多,但是这就像在任何关系中一样。你会爱上这里,它的所有一切都是美好的,然后你会发现这里也有一些缺点错误和坏习惯。你继续在这里工作,然后你就会再一次爱上它。我爱在星巴克工作,我丈夫认为这有点极端。我的意思是我是一个零售店的管理者,我住在零售店里。……人们会说你做这样一项伟大的工作,我会说离开这些人,我什么也做不了——我不能一个人做——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行。我完全依赖于其他人拥有的财富和知识的深度,他们带给星巴克是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支持和职业道德。我完全接纳他们;我提出奇异的想法,有时候很随性的像傻瓜,有时候又非常严肃,这些都没关系。当我在星巴克刚刚开始时候,有人跟我说,你告诉我你想要做的,我会帮助你的。

一天在公司外面,和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的作者)一起,一个40人左右的高级管理团队被分为10个组,每组4人。首先,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然后我们分成4人团体再将各种价值观组合起来。当我们全部回去恰好有一样的价值观清单,这是难以置信的。柯斯林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对于生活和每一样事情都是充满热情的。每个人都有正直感,那就是我们要成功,但是必须是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做的。我们在乎成功,你知道我们并不羞于承认我们要成功、我们在乎人们、我们尊重我们的合作伙伴。第五条价值是我们企业家精神,我们不想要变成一个大公司;我们想要不断努力的创新,并不断让公司充满活力。

财务

星巴克的股票价格和每股盈利在过去的5年里快速上升(见表7)。在从1997年1月到6月这6个月的跨度里,4个有名的投资公司在他们对投资者的报告中将公司评定为“买入”。来自这些公司的关于每股盈利、市盈率和股价的预测见(表8)。一家投资公司将星巴克估计为长期可买入,其陈述如下:

自从1992年首次公开募股,星巴克执行它的战略近乎完美,实现了它成为全国领先的精品咖啡品牌零售商的最初目标。随着它在北美市场零售业务的增长以不可持续的快速下降,公司开始进入追求更大的目标——建设成世界上最知名和最受尊重的咖啡品牌。目前积极的措施包括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当地的员工一起开设星巴克零售店,国内的品牌延伸到打包的冰激凌和瓶装的饮料,以及在超市渠道中试销星巴克全豆咖啡。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公司长期增长潜力的同时,我们相信,这些措施也加大了股票收益的风险。根据我们对星巴克股票1998年度33倍的市盈率的估计,该公司中期的大幅升值取决于这些举措的成功执行。当拥有了品牌的力量、对管理的信心、令人钦佩的合资生产伙伴,我们对这些行动在未来3到5年内对星巴克的收益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表示乐观态度。我们推断,随着它从一个明显的本国品牌零售向国际消费品牌转变,虽然带有风险,但星巴克仍然是长线股票投资者的核心投资对象。

在北美,星巴克自己拥有它所有的零售店,而不是特许经营方式。然而,拥有所有的

店面,星巴克的前景面临着严重依赖股权和日益增加的债务。它的竞争者,像Seattle’s Best Coffee 和第二杯都是特许经营,开设店面只需要较少的内部资金。星巴克的资产负债表见表9,资产损益表见表7。

营销

星巴克的营销部最关注品牌价值。零售业务一直以来是星巴克品牌资产的来源,这就意味着星巴克从来都不只是咖啡,它意味着一个地方,一份体验。

星巴克目前想要将品牌建设为不仅仅是购买咖啡的首选商家,而是成为更受大家喜爱的消费者品牌。星巴克市场营销的高级副总裁贝博瑞,是这样解释品牌:

我们正在从一个以零售为中心的形象转向为人们提供令人振奋的每一天。我们不说咖啡,如果超越咖啡,你可以进入音乐,你可以进入文学,你可以到达很多不同的领域。这有可能稀释品牌。因此我们的目标是保留我们的核心—咖啡。毕竟,我们要保护具有9亿年历史的东西。这就像当你在一个水池里碰到礁石时,将会有涟漪出现在那个点的周围,星巴克不仅仅是咖啡,而是一个完整的咖啡体验。

星巴克所要面对的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就是给品牌形象以更具体的界定。公司的高管们认为这是在星巴克开始增加大规模的全国性广告活动和其他品牌支持活动前必不可少的。Liz Sickler, 星巴克特殊项目的主管认为:

我不认为我们很好地利用了规模优势。我们经常会碰到当地市场的很强的竞争对手,在加拿大,从驯鹿到西雅图最好咖啡,到第二杯。尽管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全国性品牌形象,很难想像他们在当地市场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利用我们遍布全国的市场优势。我们需要在我们的品牌认知上竞争。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这年中做一些全国性广告的原因——来看看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规模优势。我想,进入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利用贷款进行品牌建设就是回答。

期权

霍华德·舒尔茨和星巴克中高级管理人员致力于公司的战略。星巴克目前的战略方向将通过继续星巴克品牌形象的开发和提高它在不同市场中的占有率来维持增长。星巴克发展非常快以不断评估它在国内和国际的零售市场的新机会、新的专售伙伴、对食品渠道的渗透和它邮购的未来潜力。公司如何对所有这些机会做出反应是舒尔茨先生关键考虑的问题。

思考:1、星巴克的战略是什么?

2、星巴克应如何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来实现增长目标?

3、星巴克如何回应麦当劳的供货请求?

表 1 精品咖啡销售额占总咖啡销售额的比

表 2 咖啡的零售销售额的比较(美元,百万)

来自:Yorkton Securities Inc., March 25, 1997

表 3 咖啡股票价格和市值

(2) EBITDA对兄弟和Diedrich是指最后12个月。来自: Yorkton Securities Inc., March 25, 1997,

表 4

单位经济动态分析(美元,千)

(1)在财政年度中所开的店的每店预计投入。(2) 在最近一年中所开店的预计的平均销售额和息税前利润。

(3)息税前利润包括市场营销和实地的管理费用。.来自: William Blair & Company, 1997

表5星巴克公司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发展计划(A)(美元,百万)

(A)注意总销售额能反映合资公司,合伙企业和特许经营,我们希望在本年度结束前公开在环太平洋地区新增的合伙协议。事实上,统一公司的经理(台湾最大的食品公司及7-Eleven的特许经营店)的话被引用,表示他们想要在台湾,或可能是在中国开星巴克店。鉴于环太平洋地区的机会,我们可以在1999年前不用加入欧洲的开发。由于全球开发的长期潜能是巨大的,我们希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司的快速成长的花费对星巴克利润的拖累至少在1999年之后体现出来。根据未来国际企业的构架,这个项目将会使星巴克投资资本的一个重要的顾客。来自: William Blair & Company, 1997

表 6 预计的高速成长——预计的来自合资公司的贡献(美元,百万)

来自: William Blair & Company, 1997

表7 损益表(美元,千)

注1:1996年$0.47的每股净利润包括卖出Noah's Bagels的收入

注2:1994年$0.17的每股净利润如果没有以前收购Coffee Connection的手续费应该是$0.22

注3:1995年12月1日公司对10月1日的股票情况进行了股票1:2 的拆分,为了显示这次拆分,所有年份的每股净收益都被重置。来自:Starbucks Annual Reports & William Blair & Company

*包括以前出售Noah’s Bagels的收益

表9 资产负债表(美元,千)

来自: Starbucks Corporation Annual Reports & William Blair & Comp

星巴克stp分析

1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尽管市场细分的变量繁多,许多不同的细分方法都曾十分流行,但这些变量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地理区域细分、人口统计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 1、地理因素 从地理的细分来看,有沿海非沿海,发达、不发达,一二三线城市等,星巴克的潜在消费者群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沿海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特大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根据国际咖啡烘焙商们的内部估计,中国2.5 亿人居住在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人口将会成为潜在的咖啡消费者,这一人口数字仅比美国的3 亿少一点。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级和二级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苏州、宁波、青岛、大连、沈阳。这些城市有小部分人的受过良好教育,其中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高收入阶层对咖啡会产生需求。 2、人口因素 从人口的细分来看,有儿童、年轻人、中年、老年的划分。星巴克的潜在消费者群体可以有一个简单的细分: 一是年龄在 18-25 的年轻一代:受大专以上高等教育,自己或家庭收入处于中高水平的时尚人士和学生,包括80,90 年代的出生的新新人类,他们共同的特点也许都离不开互联网。二是年龄在25-35 的青中年一代:受大学以上高等教育,中高以上收入,具备一定社会地位的成熟管理人士,喜欢互联网。 3、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因素可以将星巴克的潜在客户划分为两类: 一是追求品味的社会上阶层。追求品味、心灵的升华和享受品牌象征意义的精英。他们的身上兼容进取、温情、传统、创造和回馈社会的价值观,个性主动、喜欢自主决定。 二是追求时尚的社会中阶层。追求时尚、强调突出的自我风格,热爱交际,崇尚及时行乐、创造的价值,个性鲜明却也容易被从众心理影响。 4、行为因素 根据行为因素,可以将星巴克的潜在顾客划分为三类: 一是经常喝咖啡的爱好者:他们对咖啡有深度的了解,对品质和服务的要求高,会习惯性的消费。 二是有时喝咖啡的可能爱好者:潜在咖啡爱好者,对咖啡知识了解有限,对咖啡的价格有一定的敏感性,也容易被促销活动影响。 三是从不或偶尔喝咖啡的传统者:可能从未喝过咖啡或者接触的咖啡很少,但是他们可能为了服务和环境享受星巴克的其他饮料。

星巴克营销策划实施方案

星巴克中国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策划团队:一帮小人物 班级:会计1413班 :徐祥学号:1438970147 :申宇桐学号:1438990107 :丽如学号:1438090103 :徐加明学号:1438070225 :邱慧珍学号:1438090239 :吴颖学号:1438090119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一)团队概况 (4) (二)项目背景 (5) 二、营销目标 (5) 三、市场现状分析 (6) (一)宏观环境分析 (6) (二)中观环境分析 (7) (三)微观环境分析 (8) 四、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10) (一)星巴克营的营销现状 (10)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11) (三)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机会 (13) 五、星巴克的营销策略 (13) (一)目标市场的选择 (13) (二)星巴克的4P’S组合 (14) 六、星巴克营销行动方案 (17) (一)营销行动方案 (17) (二)营销预算 (20) 七、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21) (一)执行关键 (21)

(二)风险控制: (21) 八、结束语 (23) 九、附录 (23)

星巴克营销策划书 一、项目背景 (一)团队概况 团队名称:一帮小人物 口号: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团队成员:徐祥、申宇桐、徐加明、邱慧珍、丽如、吴颖 团队分工:徐祥:营销背景与团队概况、营销目标、PPT主讲 申宇桐:市场状况分析 丽如: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徐加明:营销策略 邱慧珍:实施步骤(行动方案)、预算 吴颖:执行关键及风险控制

(二)项目背景 星巴克很少做广告,或者说,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做那种花钱的广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有人帮你到处做免费的广告,你又何必去再花一次钱、操一份心呢?星巴克的成功,肯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推广策略在20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世界没有统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只有速溶咖啡品牌。从那个时代开始,星巴克是唯一的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诞生于美国西雅图,靠咖啡豆起家,自1971年创建,到现在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从一家小咖啡馆发展到拥有4500家全球性的连锁企业。 二、营销目标 目标市场的正确选择为了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情感性因素在购买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只有以抽象化的细分变量来做动态的市场细分才能准确锁定目标,集中有限资源去赢得顾客“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星巴克也正是凭借这点才踏上它的星光大道的。星巴克致力于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秉持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原则,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市场现状分析

星巴克CRM案例分析报告

星巴克CRM案例分析 星巴克CRM案例分析 一、星巴克概况 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

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二、星巴克的企业核心 1. 重视员工,视员工为财富,藏富于员工 2. 体验式的消费 3. 第三空间的品牌定位 4. 极品咖啡的品质追求 三、客户的市场细分 1. 根据客户价值的细分: 依据客户当前消费金额和客户消费能力的细分,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最好的客户客户:他们对星巴克品牌有高度的忠诚度,经常性消费且又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例如公司白领,金领。 经常消费型客户:他们虽然对星巴克品牌较为热衷,消费频率较高,但是消费能力有限,是一股潜在的有望转为最好的客户的消费人群,例如学生,公司蓝领。乐于消费人群:他们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但是对于星巴克的品牌了解还不够,所以去星巴克的频率不够,例如中年成功人士。 不确定人群:对星巴克的品牌认知较少,没有品牌忠诚度。但是由于不确定性,可以发展成为基数群体。

消费 金额 2. 星巴克如何吸引顾客 1) 体验式的消费模式: 星巴克认为顾客在店里喝咖啡要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而是要享受喝咖啡时所过的时光,认识到这一点的星巴克将注意力专注在了几个方面:一是选用顶级的咖啡豆以提供消费者最佳的咖啡产品。 二是培训员工对客服务的能力,让客人体验到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 三是着重店装修,地板,店装饰,天花板,座椅都是专业设计师设计的,目的在于为客人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感觉,在客人品尝咖啡的同时,店播放的音乐更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客人真正的体验到超出咖啡自身价值的感受。 2) 第三空间的定位: 第三空间是指营造一个除了工作和家以外,一个能让人天天呆在那里的地方。星巴克首先将这个概念引入了自身企业当中,在这个环境当中,星巴克突出了人人平等,完全自由,没有上下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里各种角色的束缚,人们可以把真正的自己释放出来,为此星巴克选择了小店面,大规模的运营模式,为了方便商务人士,每家星巴克有配有免费的WIFI和电源,为了使顾客能感受到家的温馨,星巴克将整体的店布局包括装潢进行统一,色调均采用暖色系。这个新型概念的引用使得星巴克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多的客源。

星巴克客户关系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星巴克咖啡案例分析报告 团队名称:Last 团队成员及分工: 谭加园:队长、团队分工安排、案例分析报告整理。 朱丹:实地调查分析。 钟文:PPT制作整理。 制作日期:2015-12-05 公司简介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是由人称“咖啡大王”的霍华德·舒尔茨于1971年在美国西雅图成立的,现已是世界领先的咖啡品牌。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从来不打广告,却在近20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巨型连锁咖啡集团,其飞速发展的传奇让全球瞩目。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当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

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名字来源:“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 商标演进历程:星巴克的商标有2种版本,第一版本的棕色的商标由来是由一幅16世纪斯堪地那维亚的双尾美人鱼木雕图案,她有赤裸乳房和一条充分地可看见的双重鱼尾巴。 后来星巴克被霍华·萧兹先生所创立的每日咖啡合并,所以换了新的商标。第二版的商标,沿用了原本的美人鱼图案,但做了些许修改了,她没有赤裸乳房,并把商标颜色改成代表每日咖啡的绿色,就这样融合了原始星巴克与每日咖啡的特色的商标就诞生了。位在美国西雅图派克市场的「第一家」星巴克店铺仍保有原始商标,其内贩售的商品也多带有这个商标。这所谓的第一家事实上已经迁离原址,但仍在派克市场街上。 目标市场定位: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主要是大中型城市)星巴克咖啡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学生和城市白领中非常流行。星巴克咖啡馆的目标客户,从年龄结构上分,更多的应该倾向于20到40岁的年轻人群;从职业上分,应以企业白领阶层为主。因为其消费方式、价格定位以及环境和品味决定了上述人群更有在星巴克咖啡馆消费的需求。但是,这一目标人群虽然从消费能力方面不存在太大阻碍,但自消费时间方面可能会有障碍。咖啡本是休闲、享受伴侣,但大城市白领阶层可能正是缺乏充足的休闲时间,所以白领一族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的矛盾也会阻碍星巴克进军中国市场。 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立志于在中国长期发展。自1998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430多家门店,其中约200家在大陆地区。 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1999.1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国贸开出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第一家门店。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营销报告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营销报告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场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市场细分原理 当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不同特点时,则每一种有特色的需求都可以视为一个市场细分,企业的市场营销若能有针对性的满足每一类消费者具有不同特色的需求是最为理想的。但是这种情况对企业营销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收到许多营销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情况下,营销人员都会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进一步归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星巴克仔细的分析了不同收入层的顾客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最后选择了收入中等偏上的顾客作为销售对象。 (二)市场细分 消费者市场细分标准可以归为4大类:(1) 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消费者心理因素(4)消费者行为因素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星巴克在中国按人口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去星巴克消费的一般符合下列笼统的共性:(1)15-40岁,(2)有稳定的收入来源,(3)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高。 二、市场选择 (一)评价细分市场 评价细分市场要从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与市场的结构吸引力着手分析。

星巴克把非就业顾客和就业顾客市场进一步的评价。非就业(学生)群体喜欢新潮时尚的事物,因此星巴克的产品及环境是对他们有足够吸引力的,但是这个群体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若是每周两次的星巴克,一个月将花费100-150元,对于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应该都明白,抛去日常的支出以后,手头所剩下的金额也就是150元左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理性的学生消费者,固然不会每周去消费星巴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减少去星巴克的次数。而对于已经就业的群体来说,因为自身有相对非就业群体较高的收入(以东南沿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每月600-800的生活费平均水平为准),他们能够承受的起星巴克每杯咖啡20-30元人民币的价格,一周两次的星巴克开销对他们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星巴克消费群体区别情况表 去星巴克的原因收入每月去星巴克的次数非就业群体追求新潮事物1000元左右<8次 就业群体追求品质生活>3000元>8次 (二)选择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的若干“子市场”中,所运用的企业营销活动之“矢”而瞄准的市场方向之“的”的优选过程。 星巴克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选择了产品专业化模式,产品专业化模式的优点是企业专注于某一种或一类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生产及技术上的优势,在该领域树立形象。星巴克作为现代化的咖啡厅,这种模式固然是最适合星巴克的。 三、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市场定位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营销学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的,其含义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一)市场定位的方式 市场定位的方式分为避强定位、迎头定位、重新定位。全世界有无数的咖啡厅,全球连锁的也很多。可以看出星巴克是迎头定位。 (二)市场定位战略

星巴克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事件名称:微信星巴克新年活动新浪微博传播 执行时间:2013.01.19-2013.01.29 企业名称:北京炫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品牌名称:微信 参评方向:综合类、公关活动 项目背景: 微信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应用,广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并在用户群中保有较高的关注率。微信已与星巴克合作,成功运作了不少经典的新媒体营销案例。2013年新年期间,微信再次携手星巴克中国上线新年主题运营活动“微信扫一扫,新年星运到”。活动形式为用户关注“星巴克中国”微信公众账号,即可参与定制小游戏参与抽取新年红包。 作为微信方推广执行团队,需要多角度挖掘活动亮点吸引用户参与,引爆互动热度将星巴克微信新年活动打造成又一行业关注热点营销事件,突显微信开放API可实现的多样化特性,进一步提升微信在新媒体营销格局中的重要价值及战略意义,吸引行业内展开广泛探讨,加深企业主/品牌方对微信公众平台价值的认可度,让微信多样化的用户体验深入人心。 项目调研: 自微信诞生伊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微信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而用户对微信这一新型移动社交工具的认知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一大批资深的微信用户/媒体/公众账号开始主动引领微信潮流,并活跃在新媒体领域时刻关注微信的新动作、新趋势。星巴克通过与微信的强强联合,依托微信庞大的用户基础,利用音乐电台、星巴克闹钟、圣诞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互动,巩固并完善着品牌的数字化战略,积累了较为客观的微信听众。

但我们仍注意到,用户对微信越了解,对微信账号的运营质量要求也越高;并且随着诸多营销人员/机构/大号开通并运营微信认证账号,用户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面对用户为王的竞争,即便是小众草根也可与国际品牌同台较量。因此: 1、如何挖掘、匹配活动内容与用户的兴趣、需求,使营销活动与用户产生最大正相关? 2、如何使信息的传递、沟通更迎合用户的讨论情境、习惯,进而激发用户主动跟进,实现各营销平台的传播配合? 将是微信星巴克新年营销活动传播的主要挑战所在。 项目策划: 传播目标:传播活动相关信息,号召粉丝关注参与; 用户参与活动相关体验信息的二次扩散; 以“星巴克与微信再度携手,新年送好运”为主题,再次打造热点营销事件,广泛吸引行业内人士、意见领袖及品牌方关注。 策略基础:以微博用户、微信用户、星巴克粉丝三大平台重合的用户群作为目标人群样本,以微博为基础数据聆听平台,分析挖掘目标用户群关注点,与项目传播目标进行匹配,产出核心传播点及内容创意焦点。 策略路径:结合用户关注焦点及社会化分享热点,挖掘“星巴克微信新年活动”自身的互动亮点,积聚与广大网友的互动分享关系链,在传播前期积累大量的草根用户声量,形成以微信体验+微博分享、扩散为配合的闭环传播路径,不断深化传播焦点。后期由TOC创意互动向TOB深度探讨递进,通过不断沉淀的社会化舆论基础,进而由面向TOC的用户吸引转向面向TOB的深度价值探讨,塑造新一轮的微信营销热点事件。 TOC传播策略:以新浪微博为传播主阵地,主打“新年好彩头”的活动利益点,迎合国人的节庆心理。一方面经由星巴克粉丝首发活动内容、分享活动体验信息,形成品牌用户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营销分析报告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营销报告

————————————————————————————————作者:————————————————————————————————日期: 2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营销报告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场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市场细分原理 当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不同特点时,则每一种有特色的需求都可以视为一个市场细分,企业的市场营销若能有针对性的满足每一类消费者具有不同特色的需求是最为理想的。但是这种情况对企业营销来说,是极其困难的,因为这收到许多营销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情况下,营销人员都会按照“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进一步归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星巴克仔细的分析了不同收入层的顾客对产品的不同需求。最后选择了收入中等偏上的顾客作为销售对象。 (二)市场细分 消费者市场细分标准可以归为4大类: (1)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消费者 心理因素(4)消费者行为因素 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星巴克在中国按人 口因素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去星巴克消费的 一般符合下列笼统的共性:(1)15-40岁, (2)有稳定的收入来源,(3)受教育的水 平相对较高。

二、市场选择 (一)评价细分市场 评价细分市场要从市场规模和增长率与市场的结构吸引力着手分析。 星巴克把非就业顾客和就业顾客市场进一步的评价。非就业(学生)群体喜欢新潮时尚的事物,因此星巴克的产品及环境是对他们有足够吸引力的,但是这个群体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若是每周两次的星巴克,一个月将花费100-150元,对于经历过大学生活的人应该都明白,抛去日常的支出以后,手头所剩下的金额也就是150元左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理性的学生消费者,固然不会每周去消费星巴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减少去星巴克的次数。而对于已经就业的群体来说,因为自身有相对非就业群体较高的收入(以东南沿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每月600-800的生活费平均水平为准),他们能够承受的起星巴克每杯咖啡20-30元人民币的价格,一周两次的星巴克开销对他们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星巴克消费群体区别情况表 去星巴克的原因收入每月去星巴克的次数非就业群体追求新潮事物1000元左右<8次 就业群体追求品质生活>3000元>8次(二)选择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就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之后的若干“子市场”中,所运用的企业营销活动之“矢”而瞄准的市场方向之“的”的优选过程。 星巴克在确定目标市场时选择了产品专业化模式,产品专业化模式的优点是企业专注于某一种或一类产品的生产,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生产及技术上的优势,在该领域树立形象。星巴克作为现代化的咖啡厅,这种模式固然是最适合星巴克的。 三、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市场定位是

星巴克案例分析

星巴克案例分析

星巴克案例分析 一、星巴克的内外部分析 对星巴克的内外部条件进行SWOT分析: 二、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从4P组合模式来分析星巴克成功的原因: 1)产品策略Product 星巴克独特定位,成功地拓展了产品的内涵,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星巴克的产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优质原料,不计成本到全球各地购买高品质的高原咖啡豆,严格控制咖啡的新鲜和品质,提供最优质的咖啡;二、卓越

服务,培训最优秀的员工传递星巴克的价值文化,重视员工和顾客的沟通,将服务做到极致;三、第三空间的体验。星巴克力求在产品、服务上与顾客进行情感交流,使顾客把在星巴克看到的、听到的、品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和谐地统一起来,打造令人神往的第三空间。 2)定价策略Price 星巴克以差异化为基础,成功地做到了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最高的价格,确保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同时星巴克还制定特殊的附加价格策略,不断研发销售相关配套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3)分销策略Place 星巴克推行三种不同的商业组织形式:合资公司、许可经营、独资自营。当星巴克进入新城市或新街区开办合资或授权分店时,会严格要求经营者认同公司理念,强调经营运作、工作纪律和服务品质的一致性。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也使星巴克获得了成功。 4)促销策略Promotion 星巴克没有使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巨额的促销费用,而是坚持让每一位员工都拥有最专业的知识与服务热忱,通过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口碑。 星巴克的成功还得益于它的关系资产的建立: 1)员工关系资产。 星巴克重视同员工的关系。星巴克将用于广告的支出用于员工的福利和培训;为临时工提供完善的医疗保健政策;为员工包括临时工提供股东期权;有效的奖励政策鼓励员工等。

对星巴克营销策略分析(精)资料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大作业---“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案例: 阅读案例,结合课程所学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对案例问题进行作答(20分 星巴克的咖啡价格稍高于同类产品,但是这没能阻止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走入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发现了消费者对咖啡饮品的新需求,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当星巴克浓郁的咖啡味道飘向街道时,西雅图苏醒了。尽管盘踞着微软和波音两大世界顶尖公司,但对于西雅图的市民来说,这座城市的一天是从一杯咖啡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雅图、纽约、东京,还是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星巴克,花上比其他咖啡馆可能贵一点儿的价格品尝一杯。 “这不是一杯咖啡,这是一杯星巴克。”痴迷于星巴克的人会这样解释。而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或是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认为,小小的奢侈有助于他们管理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地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出于这样的原因,星巴克得以进入《福布斯》的奢侈品排行榜,位置甚至超过知名化妆品品牌雅诗兰黛。 一个美国人在意大利的奇遇 1983年,星巴克的前任总裁舒尔茨出差到米兰参加商展。他走在街头,发现浓缩咖啡馆一家接一家,而且都挤满了人。意大利人早也来、午也来,到了傍晚下班还是先到咖啡馆转一圈才回家。大家一进门好像就碰到了熟悉的朋友,在歌剧音乐中彼此聊了起来。 事实上美国人已经在自家的壁炉旁喝了上百年的咖啡,而那时的星巴克也已经卖了10多年咖啡豆。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放松的气氛、交谊的空间、心情的转换,才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一来再来的精髓。大家要的不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咖啡的时刻。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85411

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1971 年4 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创始店开业。 1987 年3 月,星巴克的主人鲍德温和波克决定卖掉星巴克咖啡公司在西雅图的店面及烘焙厂,霍华?舒兹则决定买下星巴克,同自己创立于1985 年的每日咖啡公司合并改造为“星巴克企业”。 现在,星巴克已经在北美、欧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开出了6000 多家店,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每年超过500 家,平均每周超过10000 万人在店内消费。预计2005 年,星巴克在全球将有10000 家店。目前,星巴克是惟一一个把店面开遍四大洲的世界性咖啡品牌。 1998 年3 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 年1月进入北京,2000 年5 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 2003 年7 月,美国著名的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集团对外宣布:集团大幅提高其在台湾与上海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持股比例从原来的5% 增至50%。由此,星巴克集团的子公司“星巴克国际”和台湾的统一(星巴克)集团,将从授权关系转为事业合作伙伴。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光宇表示,美方增持10 倍股份的主要原因是看好台

湾和上海的市场前景,愿意进一步投资未来 台湾、上海星巴克股权之变使得“星巴克王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一个市场跟进者,进入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完全成熟的市场,星巴克靠什么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请看本期“星巴克市场营销分析案例”。 模式 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 ★同麦当劳的全球扩张一样,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以美国星巴克总部在世界各地星巴克公司中所持股份的比例为依据,星巴克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情况: 1.星巴克占100%股权,比如在英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2.星巴克占50%股权,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地; 3.星巴克占股权较少,一般在5%左右,比如在中国的台湾、香港, 夏威夷和增资之前的上海等地;

星巴克咖啡创新案例分析

星巴克咖啡创新案例分析 一、创新的内涵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 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其起源于拉丁语,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种创新。创新在经济、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举足轻重。 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创新从哲学上说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物质世界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矛盾的利用再创造。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创意是创新的特定形态,意识的新发展是人对于自我的创新。发现与创新构成人类相对于物质世界的解放,是人类自我创造及发展的核心矛盾关系。其代表两个不同的创造性行为。只有 对于发现的否定性再创造才是人类创新发展的基点。实践是创新的根本所在。创新的无限性在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二、创新的主要类型:产品(服务)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创新。其中服务创新分为四种分别是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 创新的层次类型:突破式、渐近式、适度式。根据创新的连续性及面向的市场分两种一种是连续性、维持性创新即从一个特定企业的角度说,如果创新是建立在原有的技术轨迹、知识基础上的,不断的改进,推出新产品,就是一种连续性创新(维持性创新)。另一种是非连续性创新;根据创新过程的开放程度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式创新即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相互补充的创新资源实现创新,企业内部技术的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内部进行,也可以通过外部途径实现,与多种合作伙伴多角度的动态合作的一类创新模式,另 一种是封闭式创新即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资源进行创新,与外界几乎没有合作。 创新的模式:1、基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模式(STI),也即以研发为基础的创新,其创新过程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试制、生产制造直至商业化;2、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模式(SI ),二次创新是指在技术引进基础上进行的,受囿于已有的技术范式,并沿既定技术轨迹而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3、基于学习、使用和互动等实践体验的创新模式(DUI),指员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企业现有技术能力的支撑下,通过研发或通过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创新。 集成创新的内涵是通过组织过程把好的资源、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

星巴克的市场分析(精)

星巴克在中国是怎样进行市场定位的呢 一在中国星巴克、哈根达斯征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胃。在网络社区、博客或是文学作品的随笔中不少人记下了诸如“星巴克的下午”、“哈根达斯的女人”这样的生活片断似乎在这些地方每天发生着可能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难忘故事“我奋斗了五年今天终于和你一样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了”此时的星巴克还是咖啡吗不它承载了一个年轻人奋斗的梦想“如果你是一位适龄女子你所生活的城市有哈根达斯而你从来没被异性带入哈根达斯或者已经很久没机会去了那你就不得不在内心承认没有人疼你、宠你了。”此时的哈根达斯还是冰淇淋吗不它变成了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祈祷…… 这种细腻的感情、美妙的感觉不仅仅是偶然地在一个消费者心中激起涟漪而是形成一种广泛的消费共鸣。我们不得不承认星巴克、哈根达斯的成功与准确的品牌定位不无关系。二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 关于人们的生存空间星巴克似乎很有研究。霍华德?舒尔茨曾这样表达星巴克对应的空间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地点。星巴克位于这两者之间是让大家感到放松、安全的地方是让你有归属感的地方。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浪潮也推动了星巴克“第三空间”的成长。于是星巴克在店内设置了无线上网的区域为旅游者、商务移动办公人士提供服务。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星巴克选择了一种“非家、非办公”的中间状态。舒尔茨指出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因此作为“第三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在星巴克已经上升到了仅次于咖啡的位置因为星巴克的音乐已经不单单只是“咖啡伴侣” 它本身已经成了星巴克的一个很重要的商品。星巴克播放的大多数是自己开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乐。迷上星巴克咖啡的人很多也迷恋星巴克音乐。这些音乐正好迎合了那些时尚、新潮、追求前卫的白领阶层的需要。他们每天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十分需要精神安慰星巴克的音乐正好起到了这种作用确确实实让人感受到在消费一种文化催醒人们内心某种也许已经快要消失的怀旧情感。 市场细分:

星巴克猫爪杯事件公共关系分析

星巴克猫爪杯事件公共关系分析 一、事件回顾 星巴克樱花季宝藏系列推出的“猫爪杯”因其造型可爱独特而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以至于出现有人通宵排队购买、为抢购“猫爪杯”大打出手、黄牛炒作等不良现象,甚至引起了江苏网警官的注意以及提醒。 二、案例分析

(一)速度第一原则 按照原定计划,星巴克会在2月26日上午10点在全国各大官方门店正式推出“猫爪杯”等樱花季宝藏系列的新品,但是大受消费者热爱的“猫爪杯”一秒被抢空,且非常不幸出现了顾客因为“猫爪杯”而大打出手、黄牛在某购物平台高价兜售“猫爪杯”等不良现象。面对此危机,星巴克的中国官方微博@星巴克中国沉着冷静,当机立断,迅速反应,在当天16:18就在微博上宣告对“猫爪杯”进行安排补货,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实际的行动采取措施安抚消费者的情绪,控制住了事态的发展,阻止了事情的进一步发酵,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 (二)承担责任原则 正如其官方声明所述,星巴克每年的樱花季都会推出新产品,并且每款新品都会按照一定的量在各门店进行销售,而“猫爪杯”与之前其他新品的市场计划比并没有什么不同。至于出现“猫爪杯”哄抢的现象也在其意料之外,星巴克官方微博@星巴克中国在声明中也明确表示,这绝不是所谓的“饥饿营销”。但是星巴克还是承担起了其作为一个商家以及企业的责任。在声明的一开头,他就有说到,感谢朋友们对我们樱花季新品“猫爪杯”的厚爱,抱歉我们无法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只“喵”。虽然星巴克在声明中

已经明确表明猫爪杯事件绝不是公司有意而为之,但是他仍然还是对因本公司的新品“猫爪杯”给消费者带来的麻烦作出了道歉,主动承担了该事件的责任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三)真诚沟通原则 首先,声明的开头直接就用了“朋友们”这一称呼,瞬间拉近了公司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表达了公司视顾客为朋友的态度,也侧面表明了公司定会以最真诚的方式来对待每一位顾客朋友的坚定立场,为下面的内容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从声明中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星巴克其实自始至终都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例如“抱歉我们无法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只‘喵’”、“但大家对这款产品的热情我们非常重视”、“也从各种渠道听到很多朋友们的心声”、“为了让每位顾客都拥有公平的购买机会”、“为了尽快回应朋友们的热情”、“对那些喜欢但未能购买到这款产品的朋友们再次表示歉意”等。星巴克不仅在声明的开头和结尾都对消费者表示了歉意,而且也在配图中说到“对不起,还是无法满足每一位热爱它的你”,这一句又一句的道歉使得星巴克的诚意跃然纸上。 再者,星巴克也在声明中详细地说明了公司的方案调整情况,“我们现决定,取消原定的3月2日和3日各发售1000个的计划,改为今天(3月1日)下午3点在星巴克天猫官方旗舰店一次性发售剩余3000个‘猫爪杯’(本产品的线上销售计划以本内容为准)。”以最直接、最实际的行动向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此外,在声明的最后,星巴克还表示,“谢谢大家,让我们有了如此宝贵的经验。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多温暖和美好,回应每一份来自你们的爱”,非常明显地向消费者表达了公司的真情实意,体现了公司谦虚接受意见、以此为鉴继续努力的鲜明态度。(四)系统运行原则 此次危机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但是星巴克并没有惊慌失措或者消极逃避,而是以冷制热、以静制动,以最快的速度统一了观点,稳住了公司阵脚,果断决策并且迅速实施。在此次危机事件中,不慌不忙地按照公共关系中的系统运行原则顺利地处理了问题。 三、总结(优点) 1. 态度鲜明,及时回应 “猫爪杯”开售就被热情高涨的消费者一抢而空,甚至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完整版)星巴克市场营销战略

星巴克市场营销战略 一、公司成长战略 ①递加--将那首好戏演到最好,在产品和服务上精益求精; ②复制--在新区域重复商业模式,不断在不同的区域增开咖啡厅; ③粒化--选择特定业务单元发展,同时出售产品和服务。 二、公司发展战略 服务战略:在竞争越发激烈的竞争垄断市场环境下,咖啡品牌丛生。针对同一消费团体,他们有着相似的产品,并试图营造相似的咖啡氛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星巴克应该着眼落在服务上,坚持并发展自己独特的“just say yes”战略。 “just say yes”的顾客宗旨,即满足顾客需求,基于星巴克定位的目标客户群----各阶层的白领和高校大学生。这类年轻人群的特点,喜欢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欲求。白领人群的特点,公务缠身,多游走于会见客户、书写文案的工作中,渴望有舒适的环境缓解压力,并显示自身价值。星巴克结合这点,准确的定位产品,良好的服务,让顾客时刻感受到浪漫的情调的同时,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对于咖啡饮品的不断增加的新需求,即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消费者所追求的商品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帮助他们传达出其他信息,比如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同样,消费者还以为,小小的

奢侈有助于他们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并更好的调配自己的时间,达成愿望。 营销策略----产品策略 第一,品牌策略。差异化的体验,把简单的咖啡饮料和食品做得更加感性化和个性化。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将咖啡分为十多种口味,让每一个顾客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咖啡,安排季节性菜单,夏季推出冰咖啡,冬季供应热饮,优雅舒适的环境等。 第二,产品创新策略。作为咖啡行业的领导者,产品创新策略非常重要,星巴克把咖啡由一种提神的饮品发展成一直高品质的生活品味,正式源于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策略。 第三,品质控制策略。星巴克对于咖啡及食物的品质控制要求极高,以确保顾客在星巴克享用的咖啡和食物是最优质的。 营销策略---价格策略 星巴克的价格定制一般分为六步: 第一,选择定价目标。 第二,确定需求。星巴克的目标顾客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需求弹性小。 第三,估计成本。星巴克在中国的运营成主要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产品的贸易成本和运输成本,一块是房租和人力成本。 第四,分析竞争成本,价格和提供物。 第五,选择定价方法。星巴克的定价是建立在顾客对其产品的认

星巴克案例分析

星巴克创业案例分析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2,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这是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星巴克创造出的“咖啡之道”使每个光临的顾客都有独特的体验。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美国文化中比较细致、中产阶级的一面和特殊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展示了美国生活中轻松友好的一面。 星巴克的发展史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派克市场成立第一家店,开始经营咖啡豆和香料业务 1982年霍华德·舒尔兹先生加入星巴克,担任市场和零售营运总监 1983霍华德参观了意大利购买旅行,看到在西雅图类似的咖啡酒吧文化,想到将类似的咖啡店文化应用到美国的咖啡文化上。 1985年开设了第一家咖啡酒吧 IL Giornale 1987年舒尔兹先生收购星巴克,斥资400万美元推动星巴克像意式咖啡馆转型,并完全以自己的理念经营自己的咖啡馆。 1992年星巴克在纽约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第一家北美洲外的星巴克在日本东京开业。 1999年时,星巴克以810万美元代价收购了泰舒茶(Tazo)品牌,2012年11月9日在西雅图开了首间Tazo茶店。 2011年11月星巴克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果汁制造商Evolution Fresh Inc。 2012年6月5日星巴克以1亿美元现金从投资集团Next World Group手中收购La Boulange Bakery品牌。 2012年11月14日星巴克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高档茶叶集团Teavana。

星巴克cis案例分析

星巴克c i s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星巴克咖啡 --CIS导入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及其品牌文化

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从一杯杯咖啡开始,星巴克已经改变了世界各地人们喝咖啡的习惯。更了不起的是,它让一种沿街叫卖的商品变成了高档产品。它开创了一种星巴克式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美国内外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星巴克已从昔日西雅图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进化到今天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锁店达到近一万家的“绿巨人”。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人文关怀 品牌定位: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固有小资情调的都市白领,主流白领引导普通大众。 品牌诉求: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体验,为消费者提供舒适、轻松的“第三空间”。 企业使命:我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知识一种载体。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二、导入背景??

星巴克的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创造了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和品牌拥有者。目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地区拥有超过16,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50,000?人,长期以来,星巴克一直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 中国目前的咖啡消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商业空间,据专家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到2020?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并积极推进其中国市场战略,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星巴克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了四百多家门店,其中约三百多家在大陆地区。目前,星巴克正积极拓展大陆二线市场,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三、星巴克咖啡CIS的构成 企业识别系统(CIS)主要由企业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 )、企业视觉识别(Visual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战略分析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战略分析 探究星巴克如何铺就漫漫星途,总结它的成功奥秘,我们从它的成长史中找出最基本最强大的三个驱动力,即目标市场的正确选择、差异化策略和独特的价值观。 一、目标市场的正确选择 为了用“个性化的商品”去满足“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情感性因素在购买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只有以抽象化的细分变量来做动态的市场细分才能准确锁定目标,集中有限资源去赢得顾客“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星巴克也正是凭借这点才踏上它的星光大道的。 “星巴克”这个名字来自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麦尔维尔在美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麦尔维尔的读者群并不算多,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士,没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人是不可能去读《白鲸》这部书,更不要说去了解星巴克这个人物了。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目标市场的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这些顾客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爱好精品、美食和艺术,而且是收入较高、忠诚度极高的消费阶层。

细分的目标市场结果如下: 1.寻求人类温情和沟通的:不管是寻找心灵绿洲还是乐善交际的人群; 2.找寻自我个性和品味的:不管是内敛的还是张扬的人群; 3.讲究历史又与时俱进的人群:历史意味着沉淀、丰满和尊贵,时尚意味着敏锐、睿智和开放 二、差异化策略 星巴克的目标市场策略为差异化策略,这也是星巴克致胜的一大法宝。 1.客户基础上的差别性市场策略 (1)地区的差异化 每个星巴克门店的设计都经过了详细考察,将周边的元素和文化考虑进它的设计中。星巴克西安的门店壁画上兵马俑和星巴克绚烂色彩奇妙结合。 (2)顾客偏好及顾客维系的差异化 顾客可以自由调配自己钟爱的个性化咖啡和饮料。星巴克门店还为中国客户提供豆奶。星巴克让每个顾客感到自己是特别的,唯一的。 2.细分产业的价值链基础上的差别性市场策略 在产品从原料到设计、生产、物流、分销、直至零售给消费者的整个产业链上,生存着无数企业。然而,在这条产业链上,有的企业处在高利润区、有的企业甚至在无利润区给上下游的企业打工。每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必须细分产业的价值链,集中自己的资源在某一个环节上打造核心的竞争力,当企业在某个环节当中成为龙头、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