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细化讲义第1课时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细化讲义第1课时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细化讲义第1课时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

高考总复习历史QG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第1课时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

集权制度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提示】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王权特点: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2)概况????

?

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②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③义务: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影响

???

①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后期:因受封的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

①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②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判断:(2011·上海单科,6,改编)西周已实现了国家统一,各封侯应绝对服从周王。(×)

(2)选择: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C)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3)选择:(2010·课标全国,24,改编)今天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源于(A)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4)思考: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据此回答:商周时期封侯的内部事务是否完全由天子决定?

答案:否;因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1.分封制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2.宗法制可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

备课札记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背景:秦朝统一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实现了统一。

2.形成

(1)中央????

?

①皇帝制度:秦王嬴政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自称“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中央官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设诸卿。

(2)地方?

??

①郡: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官为郡守。

②县: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行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①法律:秦始皇颁布秦律。

②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文化:统一文字,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④工程:修建驰道、开通灵渠、修筑长城。

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1)判断:(2012·海南单科,3,改编)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承袭华夏传统。(×)

(2)判断:(2010·课标全国,25,改编)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选择:(2013·北京文综,12,改编)秦王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历史进步性在于(B)

A .打破贵族分封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促进政治文明发展

D .加强各民族间的联系

(4)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周天子和皇帝对地方的管辖权有何不同? 答案:在诸侯领地内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力,而皇帝对地方郡县长官

直接任免。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概念的区别

备课札记

聚焦重点史论突破

重点一封邦建国的国家管理制度——分封制

[史论要点]

要点1如何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提示: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

要点2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要点3分封制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积极影响:对周王室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内又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3)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史料印证]

1.史料二中的封建“亲戚”是指哪些人?

答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史料四反映了分封制的怎样发展趋势?

答案反映分封制走向瓦解。

3.(2012·浙江文综,13,改编)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根据“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秦晋长期通婚说明什么?

答案秦晋不同姓。

重点二以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宗法制

[史论要点]

要点1宗法制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

大宗和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

要点2宗法制有哪些影响?

提示:(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垄断特权,凝聚了宗族,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系等。

[史料印证]

史料一

1.据史料一分析宗法制的特点。

答案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强调远近亲疏。

2.试举一例你身边的宗法制遗存现象。

答案祭祖;修订家谱;本家兄弟等。

3.(2010·广东文综,12,改编)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什么?

答案宗法制。

重点三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史论要点]

要点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至尊、皇权至上。

(2)中央机构:以皇权为中心;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要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影响?

提示:(1)积极: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史料印证]

史料二图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

答案皇权至上。

2.史料体现的特点对国家政治决策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给国家、社会带来损失。

3.(2010·课标全国,25,改编)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讲到“公天下之端自

秦始”。这项制度是什么?

答案郡县制。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一、读图释义

西周分封示意图

读图要领:(1)图片背景: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封制。

(2)图示内容:图示反映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分封制的内容、目的和影响等。

二、读表释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知古通今中外链接

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

(2011·安徽文综,36,改编)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皆为贵族)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比较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谈谈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答案: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拔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了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发展。

[解题答题示范]

【高考典例】(2013·浙江文综,15)公元前221年,秦完全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的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答题思路示范】

【题型分析】

▲题型要素1时空概念型选择题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发生,对时空概念的把握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要求之一。不过,由于近几年更强调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对学生记忆性知识考查较少,很多学生对此类试题不加重视,本题能起到重视历史时空知识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题型要素2组合式选择题

组合式选择题是高考命题中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解答本类试题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等。如本题,根据所学知识,秦最先灭掉的是韩国,最后吞并的是齐国,从图示信息看,②代表韩国;⑤代表齐国,故②在最前面,⑤在最后面,故正确答案为A。

[高考题组训练]

1.(2013·课标全国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 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 C

2.(2013·浙江文综,14)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 D

3.(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答案 B

4.(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引起了社会思想文化的变化。春秋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奴隶主贵族渐趋衰落,战国时期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百姓”逐渐失去其贵族身份的专属意义,所以选B 项。

答案 B

5.(2012·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鲁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 C

6.(2010·课标全国,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的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材料中“封建”是指西周“分封制”。在分封制下从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标准是才干政绩,地方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的“公天下”,故选D项。

答案D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孙中山曾说过:“政治乃众人之事。” “政治”专门研究在各种社会中如何进行组织,如何使社会的各个部分能协调的运转,如何使社会更具有竞争力。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 (展示板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展示板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展示板书)1、夏朝的建立 (问题设计)夏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立者是谁? (答案提示)公元前2070年,禹。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问题设计)材料观察题 打开课本第4页,看“戴冠冕的夏禹”图。 请回答: 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禹登上国王的宝座,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禹的看法。 (答案提示)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传说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获得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练案[1]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2018·绵阳)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 ( B )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解析】: 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2、(2018·长春)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 ( B )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解析】: “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

故D项错误。 3、(2018·湛江)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来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 ( B ) 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 【解析】: 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较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有利于将原来周部落先进的管理制度带到各诸侯国,故B项正确;分封制会扩大周的统治范围,材料主旨是“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故C项错误;分封制以同姓亲族为分封主体,故D项错误。 4、(2018·滨州)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 ( B )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 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各级宗族成员都以“宗子”为中心,体现了宗法制当中的等级秩序不可僭越,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神”,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了“家”,没有“国”的信息,排除B 项;虽然材料中有“尊祖”和“敬宗”,但这只是直接目的,不是实质目的,排除D项。 5、(2018·佛山)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人教必修1)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 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

比较政治制度概念资料

一、比较政治制度概念(186个) 1.政治制度 2.《雅典政制》 3.比较政治制度 4.国家形式 5.政体 6.国家结构形式 7.单一制 8.联邦制 9.宪法 10.宪政 11.《人权宣言》 12.《独立宣言》 13.《大宪章》 14.行政集权民主制 15.共同参与民主制 16.钢性宪法 17.柔性宪法 18.成文宪法 19.分成文宪法 20.钦定宪法 21.民定宪法 22.协定宪法 23.宪法性惯例 24.宪法性判例 25.政治文化 26.《比较政治体系》 27.《公民文化》 28.“村民型政治文化” 29.“臣民型政治文化” 30.“参与型政治文化” 31.历史继承性 32.“新”的政治文化 33.过程 34.政治过程 35.政治制度的结果 36.政治制度运作 37.儒家伦理 38.亚洲式民主 39.庇护关系 40.主权 41.人民主权

42.卢梭 43.代议民主制44.《代议制政府》45.保护少数原则46.人民代表制47.巴黎公社48.分权制衡49.波里比 50.议会主权51.三权分立52.第五共和国53.“议行合一”54.民主集中制55.法治 56.《汉谟拉比法典》57.《摩奴法典》58.《宪法精义》59.直接民主60.间接民主61.选举制度62.普选制 63.差别选举制度64.复数投票制65.强制投票66.秘密投票选举67.选区划分68.大选区制69.小选区制70.选民登记71.候选人提名72.竞选 73.直接投票选举74.间接投票选举75.公开投票选举76.当选制度77.多数代表制78.相对多数代表制79.绝对多数代表制80.一轮多数联盟制81.两轮多数联盟制82.多轮多数选举制83.比例代表制84.选举监督85.选举诉讼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夏商王位世袭制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 (2)、掌握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被封的诸侯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产生的影响和兴衰; (3)、掌握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对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同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把握能力,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王位世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2 三、 1. 2 1. 2. 1. 2. 3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前言:古代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 基本线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专制一步步强化;两大阶段:夏至春秋战国(早期) 与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着眼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内部的关系(王<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图片——“鼎”,让学生讨论“鼎”的象征意义,引入第一节,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讲授新课: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特点:(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开创者:夏禹第一个王朝(前2070年) 特点:国家机器——“家天下” 形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商朝)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师(职责) 地方上:封侯、伯义务:纳贡、征伐 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响。 思考题: 1、夏商时期的相权状况意味着什么?(分别与禅让时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2、侯、伯有几重身份?既是隶属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国的首领(双重身份) 2、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度? (2) (3 3 4 1 A. C. 2、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长子 4、孔子说:“殷因于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5、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时期的? 十、课后反思: 本课分析较透,内容处理较为恰当。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一、单选题 1. 实行“功绩制”典范的公务员制度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答案B 2. 强调“总理原则”的内阁制政府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答案D 3. 当代的多元民主理论是在与()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 A. 国家主权理论 B. 政党 C. 多元政治理论 D. 多元经济理论 答案C 4.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典型的两党制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答案B 5. 被奉为资本主义宪法样板的是()。 A. 英国宪法 B. 美国宪法 C. 法国宪法 D. 德国基本法 答案B 6. ()是日本最基层的法院,处理轻微的民、刑事纠纷。

B. 地方法院 C. 家庭法院 D. 简易法院 答案D 7. 立宪君主制下的内阁制政府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答案A 8. 以小选区和比例选区并列制为特色的选举是()。 A. 法国选举 B. 德国选举 C. 日本选举 D. 俄罗斯选举 答案C 9. 在英国议会中,上院单独行使的权力是()。 A. 立法权 B. 财政权 C. 人事权 D. 司法权 答案D 10. 选举制度发展最为典型的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答案A 11. 特别强调公务员政治操守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答案D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首先产生于()。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意大利 答案A 13. 对“光荣革命“进行了创造性总结,并将其上升为一种分权学说的是()。 A. 霍布斯 B. 孟德斯鸠 C. 卢梭 D. 洛克 答案D 14. 最早产生的国家机关是()。 A. 国家元首 B. 议会 C. 政府 D. 法院 答案A 15. 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分开的法院系统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答案C 16. 英国的权威象征和精神领袖是()。 A. 英王 B. 议长 C. 党魁 D. 大法官 答案A 17. 在西方国家,作为政党政治的一种补充的是()。 A. 经济集团 B. 文化集团 C. 政治集团 D. 社会利益集团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最全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 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 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 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 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 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 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 (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 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夏商周政治制度 知识点

1、禅让制(公天下)定义:将首领的权位传给贤能人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家天下) 定义:政治权利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方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开始时间:夏 3、夏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都城:阳城国君:禹、桀 4、商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都城:亳、殷(盘庚迁都)国君:汤、纣 5、占卜 目的: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实质:通过神权来巩固加强王权 内容:①商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也是群巫之长②大事小情都要占卜 表现:敬鬼酬神、殉葬、祭祖、祭神 6、夏商的中央官制:相、卿士——掌管政务 7、夏商的地方管理制度——主要政治制度 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内容: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并对商承担义务(定期纳贡、奉命征伐),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8、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都城:镐京国君:周武王(姬发)、周幽王(姬宫生) 9、分封制 推行者:周公 定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的义务:①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镇守疆土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 诸侯的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①设置官员②建立武装③征派赋税 影响:积极——①周王与各诸侯国关系密切,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消极——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对后世的影响——被后世所沿用(汉初、明初) 10、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进步 直接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11、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内容:①大宗、小宗体系②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 又称为宗子) 意义: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卿世禄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是“国”与”家”的统一 ③对现在社会的影响:积极——①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寻根问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消极——①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的遗毒②等级观念严重③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 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我 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2、礼乐制度(周礼) 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定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实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1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4、世卿世禄制:西周各级贵族不仅世袭所占有的土地和人口,且还世袭其职务和待遇 15、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国君:周平王(姬宜臼)周赧王(姬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胸有成竹 泾渭分明 1.了解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综合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认识西周政治制度及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峰回路 转柳暗花明 一、尧舜禹时期———“天下为公”的禅让制 1.时间:尧舜禹时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时期。 2.地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3.特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二、夏朝———“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 1.背景:禹治水有功;战胜其他部落;劳苦功高。 2.起源:约公元前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 所取代。 3.特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的“小康社会”。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它适应了历史的发展。 4.王权的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崇信鬼神,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三.商朝——异姓国族林立的方国联盟 商代中央设有__、卿、士等官职;相权很大,可主持政务、废立商王。地方封方国首领为和,(相传商初有三千国,商汤以七十里为王,文王以百里为王)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误区警示] 商代虽然也有分封,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无血缘关系。以商部族为共主的方国联盟,异姓国族林立臣服于商,方国相对独立、联系松散。方国的聚合与商之盛衰息息相关,在商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之对抗甚至叛乱,与商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四、西周. 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周初的政治形势:武王克商二年后病死,发生东方邦国联合叛周的重大事变。“武王克殷二年崩,成王少,周公(老四)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老三)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内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史记.鲁周公世家》,东方邦国殷商旧势力,一时俱叛。(兄终弟及应先及管叔,故对周公不满,但管叔才干不足,周公不得已而为之,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 周公东征,杀管叔,定乱,嫡长子继承制也正式确定。(否则管叔之叛不好解释)重新分封,“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和睦),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军事征服(周公东征)、制度变革(分封)与宗法制三者相结合,此所谓“封邦建国”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 ①分封的对象和范围: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___,拱卫王室。“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____和朝觐述职。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③形成的格局:“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西周的封建与商有很大不同。由同姓子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有邦国的地域内新建的“殖民据点”,很像“掺沙子”。每一新“诸侯国”都是该地域的“统治中心”。有监督之责,故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方面是自上而下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人的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极大提高了周天子地位,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成为天下之共主。 4.影响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的疆域北起今辽宁,南至长江以南,西从甘肃东部,东达大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③文化的拓展: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的向外扩张,将周边诸多部族,如南方的淮夷纳入周的文化圈。“昭王南征而不复”,楚没有纳入周文化圈,呈现出与现实主义周文化不同的浪漫主义。《诗经》与《楚辞》。

比较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 名词解释篇示例 1、国家元首:是在形式上是最高国家权力的执掌者和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最高代表。是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P71 2、政治文化:是指个体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它包括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思想及政治理想等等。P14 3、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掌握政权的政党制度,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法西斯统治下的一党制;二是民主制下的一党制,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党制。P127B卷 4、“分权与制衡”原则:是指把国家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部分,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种权力之间又必须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的一种政制原则。P60 5、地缘政治学(政治地理观):一国的地理和生态状况与该国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它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P13 6、政治制度:通常是指与一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规范人类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主要涉及政治权力如何分配以及社会秩序如何维护等问题。一般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构成。P5 7、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虽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只有两个势均力敌的主要政党,能够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单独地轮流执政的制度。P128 8、委员会制政府:又称委员制或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P186 9、比例代表制:即各参加竞选的政党根据其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各政党所得议席与其所得选票的总数成正比。这种方式20世纪以后的欧洲大陆国家广泛实行,计票方法适合大选区使用。P98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问题探究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王位世袭王位世袭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2.作用及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2. 特点及基本原则 3.实质及作用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

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

高中历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说课教案(人教版必修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本节课分三个部分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产生、内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目“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是讲述王位世袭制的产生、夏商的政治制度及其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影响;第二目“西周的分封制”则着重阐明分封制的产生、内容、作用以及后来被破坏的情况;第三目“西周的宗法制”主要是介绍宗法制的来源、特点、内容和作用.此外,教材还通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栏目,对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详细史料.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3)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中国社会深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辩论赛和历史短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学情

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法 通过图表和资料,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大禹正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并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正是我们在这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 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1)想想议议: 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 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 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禹定国名为“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二、方法与过程: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四、讲授新课: 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奴隶社会的朝代更迭情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建立者-终结者 讲授新课: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哪位同学能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表示了他已是帝王的身份,而这和今天渐江绍兴禹庙大殿中所塑身穿华衮(gun)双手捧圭(gui)头戴冠冕的大禹像是一致的,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 ①概念:原始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