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大课课件(侯立朝-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学及重症医学专家)

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侯立朝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人类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

海啸地震火灾战争

电击溺水事故车祸日常生活面临生命的考验

概念:

针对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紧急采取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之心肺脑复苏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人体生命极限

没有食物——2 月 没有水源——2 周 没有氧供——4 分钟

复苏目的

基本目的:

立即恢复有效呼吸、循环功能!

◆院内CPR后死亡50-60%与神经损伤有关

◆我国每年新增植物人近10万,全球每年新增53万

根本目的: 脑复苏

C ardio p ulmonary C erebral R esuscitation, CPCR

“自缢急救的治法”……一人一手按胸上,数动之,一人磨肘臂胫屈伸之。……并用人对口以气灌之,其活更快。

——《华佗神方》“急救奇药方”

Bellow’s method for artificial ventilation(16世纪)

1858 Silvester’s method of artificial ventilation

1877 Howard’s method of artificial ventilation

1770 s,Inversion method

心脏按压,18世纪

CPCR里程碑

电击除颤

Claude Beek1947

口对口呼吸法

Peter Safar 1950

胸外心脏按压法

王源昶1957

William Kouwenhaven1960

全身低温

Williams 1958

李德馨1962

CPCR的标准化及指南

1966年心肺复苏技术的标准化

第一届全美复苏会议(美国国家科学院)

1985年心肺脑复苏的概念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

1992年

1997年

CPR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

2000年《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2000 for ECC and CPR》2005年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科学的治疗指南2010年2010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科学的治疗指南

病因(Causes)

?意外:淹溺、雷击、中毒、自缢、交通事故?心脏:心性猝死,心律失常,急性心梗

?呼吸:肺栓塞、呼吸道异物

?脑损害:脑内疾病、脑外伤

?内环境:感染、休克、水电解质紊乱

?麻醉手术意外:局麻药中毒、恶性高热、过敏

1.紧急:随时发生

2.多样:发生原因

发生地点

心跳呼吸骤停特点

诊断(Diagnosis)

?意识突然丧失:凝视、眼球上翻、呼之不应?呼吸停止

?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瞳孔散大、紫绀

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

临床麻醉学 名解

1.屏气试验 受检者取坐位,深吸气末屏气,直到不得不呼气为止。记录深吸气末到呼气开始的时间。正常值为40~60s,<20s提示呼吸功能不全。 2.气管内插管 经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如插入单侧主支气管,则称支气管内插管。 3.Mallampati气道分级 病人取端坐位,尽可能张大口并最大限度地将舌伸出进行检查。将气道评定为四级:Ⅰ级可见软腭、腭弓、悬雍垂,Ⅱ级可见软腭、腭弓,Ⅲ级可见软腭,Ⅳ级仅能见硬腭。Ⅲ级或Ⅳ级预示气管内插管困难。 4.预充氧 在病人意识消失、呼吸肌麻痹之前的几分钟内持续吸入纯氧,能显著延长呼吸停止到出现低氧血症的时间,是麻醉诱导和插管前不可省略、最重要的步骤。 5.面罩通气困难(DMV) 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协助的情况下,不能维持病人正常的氧合和/或合适的通气,致使麻醉前SpO2<90%的病人无法维持SpO2>90%。 6.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吸入、静脉、肌注或直肠灌注等方式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病人意识消失而无疼痛感觉的一种可逆性的功能抑制状态。7.全麻诱导 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 8.全麻维持 麻醉状态的延续。脑内、血液内、肺泡内麻醉药浓度或分压已达到平衡。手术即在此期进行。 9.全麻苏醒 停止使用麻醉药后从麻醉状态转为清醒状态的过程。 10.吸入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11.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 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产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12.MAC清醒值(MACawake) 当肺泡气吸入麻醉药浓度降至0.4MAC或0.5MAC时,约95%病人能对外界语言刺激有反应。此时的肺泡浓度值称为MAC清醒值。 13.静脉全身麻醉 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全麻诱导、复合麻醉及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ICU病人的镇静。14.监测下的麻醉管理(MAC) 由麻醉医师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病人提供的特别医疗服务。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麻醉处理、术后随访。常需要应用镇静、镇痛等药物,但不包括使用肌松药。 15.靶控输注系统(TCI) 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人为设定一个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由计算机控制输液泵不断改变给药速率,迅速达到并维持稳定的血浆或效应室药物浓度,并可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一种给药模式。 16.骨骼肌松弛药 选择性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与N2胆碱能受体结合,暂时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导,使骨骼肌松弛,故也称为神经肌肉阻断药。 17.局部麻醉 用局麻药暂时地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18.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血液中的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和抑制的临床症状。 19.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用于黏膜表面,使其穿透黏膜作用于黏膜下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 20.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组织内,分层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 21.区域阻滞麻醉 围绕手术区四周、底部注射麻醉药,阻滞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传导,产生麻醉作用。 22.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至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旁,暂时地阻滞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神经的阻滞或感觉和运动神经共同阻滞。 23.Horner综合征 颈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出现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结膜充血、鼻塞、面微红及不出汗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缓解。 24.复合/联合麻醉 指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麻醉技术,达到意识消失、镇痛、肌肉松驰、自主反射抑制并维持生理功能的麻醉方法。 25.静吸复合麻醉 对同一病人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使用的麻醉方法。 26.全凭静脉麻醉(TIVA) 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药辅助药物的麻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