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普外科中级资料:第十节 小肠、结肠疾病(实践能力)

2016年普外科中级资料:第十节 小肠、结肠疾病(实践能力)
2016年普外科中级资料:第十节 小肠、结肠疾病(实践能力)

小肠、结肠疾病

1.肠梗阻【含专用1-4】 9.结肠扭转

2.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0.结肠憩室病

3.小肠炎性疾病【含专用5-6】 11.溃疡性结肠炎

4.小肠憩室疾病12.结肠息肉

5.盲袢综合征【专用7】 1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6.短肠综合征【专用8】 14.类癌和类癌综合征【专用11】

7.肠外瘘【专用9】 15.结肠肿瘤

8.黑斑息肉病【专用10】

一、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

2.肠扭转

3.成年人肠套叠

4.腹内疝

5.肠堵塞

6.功能性肠梗阻(肠麻痹)

7.血运性肠梗阻

8.慢性小肠假性梗阻

(一)粘连性肠梗阻

1.成人最常见的肠梗阻原因

2.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史

3.治疗原则:尽可能非手术(手术治疗可能会形成新的粘连)

(二)肠扭转

伴有系膜血管受压,故极易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好发部位:小肠、乙状结肠和盲肠。

1.小肠扭转

青壮年,饱餐剧烈活动后;

腹痛起自脐周,放射至腰背部,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呕吐频繁,并可出现早期休克。

2.乙状结肠扭转

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

症状:腹部持续胀痛,腹胀明显且不对称,停止排气排便;

X线:巨大双腔充气的肠袢,钡剂灌肠——鸟嘴状改变。

3.盲肠扭转,少见。

症状:腹痛、呕吐;

体征:右下腹包块;

X线:巨大的充气肠袢,钡剂灌肠显示钡剂在横结肠或肝区处受阻。

【治疗】——急症手术(易发生肠绞窄及肠坏死!)

若肠袢尚未坏死——扭转复位或固定;

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尚无腹膜刺激症状——试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肛管置入减压以复位,但须小心以防穿孔。

已坏死——肠切除、肠吻合术。

(三)成年人肠套叠【专用】

1.病因:

继发于肠息肉、肠肿瘤、肠憩室、肠粘连以及肠腔内异物。

2.分型:

小肠-小肠型、小肠-结肠型。

3.临床表现:无典型的完全肠梗阻症状,少有便血。

钡剂造影——

小肠套叠肠腔呈线状狭窄而至远端肠腔扩张,并出现弹簧状影像;

结肠套叠——环形或杯状充盈缺损。

4.治疗:手术——对比:儿童?

由于肠套叠部的肠管有病变,无论是否存在肠坏死可能都要行肠切除及肠吻合。

按摩理论教案(五) 【六腑――小肠、大肠、胃】

[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 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 六腑传导饮食物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受(盛)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由于六腑是主消化——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这就为人的精气神的来源提供了物资基础和起到了保障作用,所以它们在人体里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完成饮食物的接收、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 【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小肠的生理功能 1.主受盛chéng化物: 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变化、消化、化生之谓。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在病理上,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主泌xx 泌,即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种物质)。别,即分别、区别。清,即精微物质。浊,即代谢产物。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教案《按摩理论教案 (五)【六腑——小肠、大肠、胃】》。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所以泄泻初期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消化吸收过程,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食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清(即精微含津液)和浊(即糟粕,含废液)两部分,前者赖脾之转输而被吸收,后者下降入大肠。所以 “人纳水谷,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小肠化糟粕传于大肠而下降” 如果升降紊乱,清浊不分,就会出现呕吐、腹胀、泄泻之症。【大肠】大肠是一个管道器官,呈回环褶皱状。 居于腹中,上接小肠,下连肛门。大肠的上段称为“回肠”,包括现代解剖学中的回肠和结肠上段;下段称为“广肠”,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便并排出的脏器。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 1、传导糟粕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1]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2011—01-1319:49:43|分类: 解剖| 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 盲肠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 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 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 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 带、结肠袋和肠肢垂.结肠带coli 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 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 均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haustr 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 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 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 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 的X线象: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 串珠状。肠肢垂epiploicae ap— pendice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 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 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 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 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盲肠caecum是大 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

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 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回盲瓣 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 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 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 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 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盲肠位 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 方,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 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 阑尾 vermiform appendi 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 游离,平均长度6~8cm。儿童的阑 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 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阑尾的外径 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 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 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 盲肠和阑尾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 腔内。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 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 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 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 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 虑到。鉴于阑尾位置变化颇多,手术 中有时寻找困难,由于三条结肠带均 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经络最旺的时辰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_十二种颜色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

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第七章 炎性肠道疾病练习题

第九章炎症性肠病病人的护理 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用M胆碱受体阻断药剂量过大,可能引起下列哪项并发症?()A.机械性肠梗阻 B.肠穿孔 C.中毒性结肠扩张 D.结肠大出血 E.以上均不是 2.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叙述中,下列哪项不是此病的典型表现?()A.本病的病理特点是结肠粘膜有广泛的溃疡形成 B.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升结肠和回肠末端 C.主要症状是腹泻,带有脓血及粘液 D.钡剂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是最有价值的检查 E.症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癌变率高 3.现在认为下列哪项最不可能引起溃疡性结肠炎?()A.结肠的感染 B.变态反应 C.细胞免疫异常 D.遗传 E.过敏反应 4.Crohn病好发于() A.十二指肠 B.回盲部 C.空肠 D.末端回肠与邻近结肠 E.直肠

5. Crohn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吸收不良综合征 B. 腹腔内脓肿 C.肠梗阻 D. 中毒性巨结肠 E.癌变 6.下列各项为Crohn病的特征,除外()A.关节痛 B.口腔溃疡 C.肛周脓肿 D.里急后重 E. 节段性肠道病变 7.溃疡性结肠炎的消化道主要表现为()A.呕吐 B.消瘦 C.便秘 D.腹部包块 E.腹痛、腹泻、大便呈糊状 8. 下述哪项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A.控制急性发作 B.缓解病情 C.减少复发 D.防止并发症 E.早期手术切除全结肠可根治本病 9.治疗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方法为()A.大剂量的抗胆碱药物 B.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C.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免疫抑制剂 E.手术治疗 10.鉴别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最有价值的是:() A .隐窝脓肿 B. 肛周脓肿 C. 黏膜深溃疡 D. 钡剂灌肠示结肠正常 E. 结肠直肠黏膜与受累肠段之间有“跳跃”表现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23 讲 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第23 讲六腑:胃(二)、小肠、大肠 我们上一节为同学们介绍了胃气的两个含义,在《中医基础理论》已经介绍这两个含义,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那么再进一步强调一个中医的临床医生,无论治疗什么疾病,处方遣药要真正做到辨证精确,方药与辨证完全相符。尽管是如此,还要记住给的药,施治的时候,要中病即止,恰到好处,千万不能过剂,过剂就容易损伤胃气。所以临床医生,中医学强调在临床施治的时候,无论是补虚还是泻实,时时刻刻注意勿伤胃气,注意保护胃气,保护胃气的手段不仅仅是吃健脾益气的药物,它的重要思想是在注意处方遣药不要损伤了胃的阴阳平衡,这一点是至关重要。我们在这里谈到胃气的含义,强调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它的实践意义在于此。 我们讲胃的生理特性,第一叫胃主通降,即通且降,它体现了六腑的特性。胃主通降是指胃的气机,一、保持通畅下降的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在前面讲肝的疏泄功能,通过协调脾胃气机,讲脾主升清,都提到脾升胃降,已经提到。就胃的气机升降的主要趋势而言它应该以下降为主,至于要表述它,大家要注意,如果仅仅说胃主通降,胃宜降则和,把它绝对化,把这个降字理解为非常绝对的,这是错误的。任何一个脏腑都是升降出入的统一体。就气机运动来说,仅仅是它们在升降出入孰主孰次而言,这才叫做朴素的辩证法。否则强调胃宜降则和就是胃只降不升,这就是西方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得再刻薄一点呢,就叫做形而上学,就是绝对化。大家注意在这里面,在这里面讲到形而上了,形而上学了。形而上学,大家注意,不是个贬义词,它渊源于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它讲的是用静止的观点,用机械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它所建立的那套逻辑体系,就是传统的形式逻辑。把它这个逻辑思维,把它这样一个逻辑思想称之为形而上学。有兴趣的同学请大家读一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解什么叫做形而上学。在这里讲胃宜降则和的时候,举这样一个例子,旨在说明大家从中医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不是绝对的,都是相比较而言,既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胃宜降则和,第一、从胃本身气机升降而言,它要保持六腑特性通畅下降。这是从整体上,腑和脏相比较而言的,我们强调脏腑的特性。第二、更重要的是胃宜降则和,是与脾宜升则健相比较而言的。这样一个生理特性,一、在理论上回答了脾胃气机升降的主要倾向,它的机制;二、在实践上胃气不降,这个特性失常就意味着胃的生理功能即受纳腐熟功能异常。所以它的病理改变,所有的症状都有一个,用阴阳属性来考察,用升降来考察,都有一个向上的动态。比如说恶心、嗳气、呕吐,这些症状都有向上的趋势。那么通过这个趋势,可以说表现这样一个症状的趋势,判定它失去了宜降则和的这样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特性,我们才判断他有病。二、在实践上,它的意义,胃宜降则和,治疗胃,调整胃气,调整胃阴阳平衡的药,按照药性的升降浮沉,多使用沉降的药物。它与脾相比较而言,脾宜升则健,多用升发药。而胃与脾相比较而言,它多用于沉降药。从另一个角度说,叫脾升胃降构成一对矛盾,脾不升胃也不降,胃不降脾也不升。 第二、胃喜润恶燥是与脾喜燥恶湿相比较而言的。关于这个脾胃的喜恶、湿和燥,将来同学们到高年级的时候或者有兴趣的同学要进一步去学习运气学说。这里面给大家提出一个学说,叫运气学说。运气学说里面有个标本中气的理论,在这里不给大家讲什么叫标本中气,留给同学们自己去学习,去钻研。我们这个课里的任务只要求大家

第11节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第11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也是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近年来随着VLBW儿病死率 的下降,NEC的发病率逐渐增多。据美国统计,活产儿NEC发病率为1%0-3%0,占NICU 患儿的2%-5%;90%以上为早产儿,病死率为13. 1 /10万,占发病人数的20%-40% NEC 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胎龄和体重增加而减少。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一些早产儿出生率低的国家,NEC发病率很低,如日本仅为0. 2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本病的病死率为10%-50%。 [病因和病理生理] 1964年Person首次报道NEC,但至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中涉及多个“I",包括早产(immaturity) ,感染(infection)、摄食(ingestion)、缺血(ischemia) ,氧合不足(insufficient oxygenation) ,损伤(injury)、血管内置管(intravascular catheter)和免疫因素(immunological factor)。所有因素都是通过影响肠猫膜血液供应、勃膜局部缺血,致使肠道蠕动减弱,食物在肠腔内积聚,影响肠道功能并导致细菌繁殖,但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有不同的意见。 1.早产由于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胃酸低,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及发酵,致病菌易繁殖,而肠道对各种分子和细菌的通透性高;肠道内SIgA低下,也利于细菌侵人肠壁繁殖。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NEC的主要病因是早产及早产儿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窒息、肺透明膜病(HMD)、动脉导管未闭(PDA)、呼吸衰竭等,感染和喂养不当参与了NEC的发生。超过20%的NEC病例中早产为其单一的致病因素。应用体外培养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未成熟的人类肠道细胞与成熟的人类肠道细胞相比,在细菌脂多糖、白细胞介素一1(IL-1)的刺激下,前者产生更多的IL-8,IL-8的mRNA表达比足月儿的肠道细胞的表达旺盛,说明未成熟的人类肠道在炎症因子刺激下较成熟的人类肠道更易产生炎症反应,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在病理生理方面解释为何早产儿较足月儿易发生NEC。早产儿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也是易发生NEC的原因。国内报道88. 6%的NEC早产儿病例合并RDS、休克、败血症。另外,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在NICU住院的合并NEC的早产儿与对照组比较,呼吸暂停、增加奶量过快和合并感染是早产儿发生NEC的三个最危险因素。 2.感染及其炎症反应有不少研究认为感染和肠壁炎症是NEC的最主要病因。有研究观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 标签:大小肠|字号大中小订阅盲肠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下段,全长约1.5cm,分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和肛管。 除直肠、肛管以及阑尾外,结肠和盲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即结肠带、 结肠袋和肠肢垂。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 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haustraof colon 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 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结肠 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肠肢垂epiploicae ap-pendices为沿结肠带 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 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 盲肠caecum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 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 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 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 流到回肠。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至到达肝右叶 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内。 阑尾 阑尾vermiform appendix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阑尾的外径介于0.5—1.0cm之间,管腔狭小,经阑尾孔开口于盲肠后内侧壁。 阑尾的位置因人而异,它可位于回肠末端的前面或后面,或位于盲肠后方或下方,也可越过骨盆缘进入盆腔内。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尾以回肠后位和盲肠后位为多,盆位次之,再次为盲肠下位和回肠前位。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虽属少见,但在急腹症的诊断过程中,应考虑到。鉴于阑尾位置变化颇多,手术中有时寻找困难,由于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沿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McBurney 点)为标志。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Lanz点)表示。 盲肠和阑尾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萎缩性胃炎会传染吗 答: 萎缩性胃炎不会传染。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并无传染性。 溃疡性结肠炎会不会传染人哦? 你好,这个是不会传染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其临床特点为有持续性或反复作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便的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 适宜吃的食物: 饮食上要摄入高热量、高营养、少纤维、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不适宜吃的食物: 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鳖、花生等应避免食用;牛奶可导致腹泻加重,应避免服用牛奶及奶制品;忌食辣椒,忌冰冻、生冷食物,戒烟酒 (3)食疗: ①健脾止泻糕: 鲜山药250克、赤小豆150克,芡实米30克、白扁豆20克、茯苓20克、乌梅4枚、果料及白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之有健脾止泻之功。 ②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60克。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③紫苋菜粥: 紫苋菜100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④银花红糖茶: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⑤石榴皮红糖茶: 石榴皮1-2个,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⑥车前草60克,灶心土60克,生姜3克,水煎服。 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溃疡性结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溃疡性结肠炎确切病因还不明确。目前关于本病的病因学有以下几个学说。 1.感染学说已经证明某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本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痢疾非常相似,某些病例粪便中培养出细菌,部分病例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似乎提示细菌性感染与本病有关。1973年Fakmer从6例溃疡性结肠炎中培养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1977年Cooper 也从中毒性结肠扩张病人体内分离出巨细胞病毒。近年来的有些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tuberculosis)、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paramyxovirus)、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cytogenes)等也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发病有关。因此提出某些细菌或病毒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究竟哪种病原体感染引起本病,感染性病原体是本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 2.免疫学因素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作者发现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等)与人体大肠上皮细胞存在着交叉抗原,当机体感染这些病原体以后,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作用也同时杀伤了自身的上皮细胞。近年来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上皮内发现了一种40KD的抗原,可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结肠上皮表面的补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激活后,可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症反应。有报告CD95(TNF类)所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症区域及其相邻的非炎症区域均发生了CD95-CD95L所介导的细胞凋亡,推论其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此外,近年来也有报告指出,机体循环中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相作用,产生了肠上皮的损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关T、B淋巴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血白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结果均提示本病与细胞免疫学方面的改变有关。 3.遗传因素一些资料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种族差异表现在白种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黑种人,亚洲人的发病率最低。其中白种人的犹太人发病率比非犹太人高2~4倍,而在有色人种大约少50%。单卵双生双胞胎发病率比双卵双生者高。同时有作者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相关抗原HLA-DR2较正常人增多。日本学者近来报告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发现了与之有关的特异基因表现型P-ANCA(pe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4.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精神障碍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肠壁炎症及溃疡形成有关。但有作者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在疾病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精神诱因。相反,因溃疡性结肠炎而行结肠切除术后,病人原有的精神上的病态如抑郁症、焦虑、紧张多疑等症状有显著改善。似乎说明精神因素不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更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最新知识点)

大肠与小肠解剖图 2011-01—13 19:49:43| 分类:解剖|标签:大小肠 |字号大中小订阅 盲 肠 大肠l arge intes tine是消化 管的下段,全 长约1.5cm, 分盲肠、阑尾、 结肠、直肠和 肛管. ? 除直肠、肛管 以及阑尾外, 结肠和盲肠具 有三种特征性 结构,即结肠 带、结肠袋和

肠肢垂。结肠带colic bands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条,沿肠的纵轴排列,三条结肠带均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haustr aof colon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带较肠管短,使后者皱摺成结肠袋,结肠袋为由横沟隔开向外膨出的囊状突起,当结肠袋被钡剂充盈时,具有特征性的X线象:

结肠的阴影呈边缘整齐的串珠状。肠肢垂epiploicae ap- pendice s为沿结肠带两侧分布的许多小突起,由浆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组织形成.在结肠的内面,相当于结肠袋间的横沟处,环行肌增厚,肠粘膜皱摺成结肠半月襞. ?一、盲肠? 盲肠caecum 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

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甚

至到达肝右叶 下方,低位盲 肠可到达小骨 盆内。 ? 阑 尾 阑尾 v e rmif orm ap pendi x的根 部连于盲肠的 后内侧壁,远 端游离,平均长度6~8cm 。 儿童的阑尾与 其身高相比, 相对较成人为 长。中年以后 逐渐萎缩变 小。阑尾的外径介于 盲肠和阑尾 盲肠和阑尾

内科学题库炎症性肠病

内科学题库炎症性肠病 思考题 1.请简述需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的疾病。 1.溃疡性结肠炎需与以下疾病作鉴别:①慢性细菌性痢疾②阿米巴肠炎③血吸虫病④肠结核⑤伪膜性肠炎⑥Crohn病⑦结肠息肉病⑧大肠癌⑨结肠MALT淋巴瘤⑩缺血性结肠炎⑾结肠憩室炎⑿.肠易激综合征 2.Crohn病的X线钡灌有何特点? 2.Crohn病的X线钡灌有以下特点:①表现为肠道炎症性病变,粘膜皱襞粗乱、纵行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病变呈节段性分布、②由于病变肠段激惹及痉挛,钡剂在该处通过时可表现出跳跃征,③钡剂通过迅速,或肠腔严重狭窄时,可呈现线样征④由于肠壁深层水肿,可见填充钡剂的肠袢分离 3.溃疡性结肠炎在结肠镜下有何特征性病变? 3.溃疡性结肠炎在结肠镜下有以下特征性病变:①粘膜上多发性浅溃疡,附有脓血性分泌物,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粘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③假息肉(炎性息肉)形成,有时呈桥状增生,结肠袋变钝或消失。多选题 A1型题 4.女性,38岁,间断发作下腹部疼痛伴腹泻3年,排便4~5

次/天,脓血便,便后疼痛有缓解。曾行结肠镜检查见粘膜充血、糜烂及浅表小溃疡。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肠道菌群失调 C.肠易激综合征 D.溃疡性结肠炎 E.结肠癌 (标答:D) 5、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哪种疾病效果佳 A.轻型溃疡性结肠炎 B.重型溃疡性结肠炎 C.真菌性结肠炎 D.放射性结肠炎 E.以上均不是 (标答:A) 6.女,77岁,因肺部感染住院,予抗生素治疗3周,持续发热,每日排便次数增至7~8次,粪便化验WBC满视野,RBC10~15个/高倍视野,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首先考虑诊断: A.细菌性痢疾 B.Crohn病 C.溃疡性结肠炎

小肠结肠疾病考试重点

一、肠梗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阻碍。 (一)病因与分类 各类肠梗阻可相互转变。如单纯性→绞窄性,不完全性→完全性梗阻其它分类:急性or慢性 (二)病理生理变化

肠管局部变 化 机械性完全性 肠梗阻 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聚集,肠管扩张、膨胀, 可使肠管血运发生障碍,有血性渗出物 绞窄、穿孔形成腹膜炎 麻痹性全肠管扩张 慢性肠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 全身病理生 理变化 电解质紊乱、酸 碱失衡 脱水、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 感染和中毒梗阻肠管内细菌大量繁殖 休克体液丢失+感染+中毒+酸碱失衡引起 呼吸功能障碍腹胀→膈上升→影响呼吸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肠扭转麻痹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肠型和蠕动波腹胀不均匀腹胀不对称腹胀均匀腹腔渗液,移动性浊音+ 单纯性/绞窄性? 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 全身轻度脱水征重病容,脱水明显 发病渐起急骤,易致休克 腹痛阵发性伴有肠鸣音持续、剧烈 呕吐高位频繁、胃肠减压后可缓解出现早、频繁胃肠减压后不缓解 呕吐 物 胃肠液可为血性液 触诊腹膜刺激征(-)可及肿胀肠袢腹膜刺激征(+)腹部不对称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袢肠鸣 音 亢进、呈气过水音不亢进,或消失 腹穿阴性可有血性液 X线有液平有孤立、胀大的肠袢(位置固定)

机械性/动力性? 机械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腹痛阵发性绞痛,绞窄为持续性剧痛持续性胀痛,较轻 呕吐明显(除结肠梗阻外)不明显 腹胀除低位结肠梗阻外,可不明显显著,全腹 肠鸣音亢进减弱、消失 X线梗阻近端部分肠管胀气,液平大、小肠均完全扩张 高位/低位? 高位(空肠以上)低位(回结肠)腹痛部位中上腹中下腹 呕吐早、频晚、少或无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可吐粪性物 腹胀不明显明显 X线检查无明显液平,环形皱壁-鱼骨刺状,弹簧圈阶梯状液平;结肠:结肠袋

肠子有多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肠子有多长 导语:肠子主要是治胃幽门至肛门的一些,的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功能中最重要的一段,一般包括小肠大肠直肠三段,肠子有多长呢很多人比较关心不 肠子主要是治胃幽门至肛门的一些,的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功能中最重要的一段,一般包括小肠大肠直肠三段,肠子有多长呢很多人比较关心不同的位置,长度不同一般在十二指肠的六十公分小肠的长度,那可以打到六点挤公车大肠的长度一点五公尺,有解剖学没那每个人的肠子的长度哪是不同的一般为身高的四到五倍。 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也是比较松垮的,主要是他生活中的完全接纳加工以及排泄的,参加到排出粪便有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肠癌完成度生活中的小插曲要是一些以及一些排泄的主要过程。 肠分大肠、小肠。它的长度则是两者之和了。 小肠拥有巨大的厂房。它上接胃,下接大肠,全长5~7米,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而且它的内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突起,这使它的内表面比同样长短的简单圆筒的面积大约600倍。其次,这个工厂有充裕的时间加工原料--消化,转运成品--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约3~8个小时。肠长约1.5米,上接小肠,下通肛门,是消化管的末段,大肠内已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但是,不要以为它只是一个储存粪便的场所,它也是消化道中的一个工厂。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消化吸收的部分,称为食物残渣。由食物残渣到排除粪便,还有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由大肠来完成。所以说大肠也是一座工厂,它要完成接纳、加工和排泄的任务。 肠子到底有多长?肠胃科医师表示,不同的位置,长度不同,从人死后解剖测量数字为,十二指肠60公分,小肠长度可达6.7公尺,大

[全]中医基础理论-心小肠肺大肠的病机+内生五邪

中医基础理论-心小肠肺大肠的病机+内生五邪 心的病机 心主血脉,藏神;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的病变,对人体的影响都主要体现在血脉和神志上。所以心的病机以血液运行失常和神志活动异常为主要特征。 心气、心阳失调 心的阳气偏盛 主要表现为心火亢盛和痰火扰心 心火亢盛:是心的阳热炽盛,心的功能亢盛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1、热盛伤津,会有口渴喜冷饮、小便灼热、大便干结等火热炽盛的一般特征;2、热扰心神,使心神失守,会有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3、热盛动血,迫血妄行,会有脉洪数(脉洪大急速)和各种出血症状。4、此外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会出现舌尖赤痛、口舌生疮等症状;5、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会出现小便频、赤、涩、痛等症状。 痰火扰心:是火热与痰浊结合扰乱心神,导致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除了有火热炽盛的表现外还有痰浊内盛的一般特征,痰易蒙蔽清窍会出现神志不清、烦躁不寐、狂躁、神昏谵语等神志错乱的表现。

心的阳气偏衰 主要表现为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 心气虚:是心气不足,心的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有:1、心气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无力,会有脉细弱、面色苍白等全身气虚的一般特征;2、心气虚衰,血脉不充,血不养心使心神失守,会有心悸、精神萎靡、神疲等症状。心阳虚:是心阳不振,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除了有全身阳虚的虚寒征象外,主要表现有:1、血寒则凝,心血行不畅,会有心悸、胸闷、脉涩而无力等症状;严重的寒凝血瘀阻滞心脉,心血瘀阻会有心刺痛或闷痛、四肢厥冷、脉结代等; 2、心神不足,与心气虚相比多了寒象。 心气虚的主要表现是功能减退,心阳虚除了功能减退还有虚寒内生的表现。心阳虚病情加重会导致心阳暴脱,表现为心的病理特征加亡阳症状,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甚至昏迷,舌谈或紫暗,脉微欲绝等。 心阴、心血失调 心的阴血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虚、心阴虚和心血瘀阻 心血虚:是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1、心血不足,血脉空虚,头面官窍失于濡养,会有脉细弱、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

大肠的结构是什么样

大肠的结构是什么样 消化系统有很多的器官组成,比如说胃部啊,大肠啊,还有小肠等等的,对消化有这一定的作用,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具体的功能和结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大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 肛管5部分。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1在肠表面,沿着肠的综轴有 结肠带,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2由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 结肠袋;3在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许多大小不 等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 1.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而食物残渣自身形成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

2.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消化道的下段,成人大肠全长约1.5m,起自回肠,包括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5部分。 3.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在外形上与小肠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大肠口径较粗,肠壁较薄。 4.盲肠和结肠还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1在肠表面,沿着肠的综轴有结肠带,由肠壁纵行肌增厚形成;2由肠壁上的横沟隔成囊状的结肠袋;3在结肠带附近由于浆膜下脂肪聚集,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称肠脂垂。 大肠的结构是什么样?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大肠的结构,不知道大家对这些有所了解了吗,大肠还分为很多的小部位,比如说阑尾啊,结肠啊等等的,这些都是构成大肠的最疾病的部位,希望这些大家看了以后就深刻一些。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图)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全长约3~5米,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结构 小肠,一般根据形态和结构变化分为三段,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长25厘米。它的上部(又称球部)连接胃幽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胆总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肠上的开口,排泄到十二指肠内以消化食物。 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小肠全长的2/5,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位于右下腹,占小肠全长的3/5。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功能 小肠的功能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分泌功能和运动功能。 消化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其消化过程为: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与分布在肠壁内的许多肠腺分泌的肠液,共同作用,将食物进一步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 吸收功能: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 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位置不同,一般地,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吸收,到达回肠时基本上吸收完毕,只有胆盐和维生素B12在回肠部分吸收。 分泌功能:小肠可以分泌小肠液。 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粘膜内的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完成的。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 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消化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

第一节结肠解剖

第六章结肠 第一节结肠的解剖及生理 一、结肠的解剖 结肠(large intestine)起于右侧髂窝内续于回肠末端,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成人结肠全长平均约150cm(120-200cm)。其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盲肠、结肠、乙状结肠位于腹腔内。结肠上起自右侧髂窝与回肠相连,呈M形将空、回肠环绕在内,下与乙状结肠相连。结肠各部位管径不一,盲肠最粗,管径约6-7cm,逐渐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约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窄部位。 图6-1 结肠的区域分布图6-2大肠的解剖 在盲肠和结肠的肠壁有三个特征:1、结肠带:为肠壁纵行平滑肌集中形成三条肉眼可辨与肠壁纵轴平行的狭窄纵行。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因结肠带短于肠管六分之一,而牵拉肠壁形成节段性的囊状膨出,称为结肠袋;3、肠脂垂:由结肠带两侧浆膜下脂肪组织聚集而成的大小不等小突起,悬挂在结肠袋侧缘;整个大肠约有100-500个肠脂垂,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和盲肠附近;以上三个特征性结构是区别大小肠的重要标志。 (一)盲肠: 盲肠(cecum):位于右侧髂窝,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

一段,长6-8cm;其下端膨大的是盲端,左侧(内侧)有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开口处粘膜形成上、下两襞称为回盲瓣,可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吸收,亦可防止盲肠内容物返流到回肠。在回盲瓣下方约2-3cm处有阑尾的开口。盲肠为腹膜内位器官,但没有系膜,故有一定的活动度,高位时可达肝右叶下方,低位时可伸入小骨盆内;小儿盲肠位置较成人高。 (二)升结肠(ascending colon):起于盲肠,长约12-20cm,肠管沿右侧腹后壁上 行至肝右叶下方转向左前下方形成结肠肝曲,又称为结肠右区,再急转向左移行于横结肠。结肠肝曲内侧靠近十二指肠球部。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前面及两侧有腹膜遮盖,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腹后壁相贴,活动性小,当升结肠病变时常累计腹膜后间隙。 升结肠内侧为右肠系膜窦及回肠肠袢;外侧与腹壁见形成右结肠旁沟;上通肝下间隙(肝肾隐窝),下达髂窝或盆腔。 (三)横结肠(transverse colon):自结肠肝曲起(结肠右曲),先向左下横过腹中部再向左后上至脾下方,形成开口向上的弓形,在脾的内下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脾曲,又称结肠左曲,与降结肠相续;长约40-50cm,为腹膜内位器官,后方借借肠系膜附着胰腺,前方被大网膜覆盖;是结肠最长最活动部分,其中部有不同程度下垂,老年或瘦长体型者可达脐下,甚至盆腔。横结肠上方与肝右叶、胆囊,胃和脾相邻,后方与胰腺及十二指肠水平部相邻,下方与空回肠相邻,因此常随胃肠的充盈变化而升降。 图6-3 回盲部图6-5 乙状结肠和直肠 (四)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脾区沿左肾外侧缘腹后壁向下达左侧髂嵴水平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较欧美少见,且病情一般较轻,但近年患病率有明显增加,重症也常有报道。 【病理】 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范围多自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 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是UC的基本病变,活动期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发生在固有膜、隐窝上皮(隐窝炎)、隐窝内(隐窝脓肿)及表面上皮。当隐窝脓肿融合溃破,黏膜出现广泛的小溃疡,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溃疡。肉眼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出血,糜烂及溃疡。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暴发型或重症患者病变涉及结肠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常并发急性穿孔。 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致正常结构破坏。显微镜下见隐窝结构紊乱,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等萎缩改变,伴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可形成炎性息肉。由于溃疡愈合、瘢痕形成、黏膜肌层及肌层肥厚,使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消失,甚至肠腔缩窄。少数患者发生结肠癌变。 【临床表现】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因诱发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粪便中的黏液脓血则为炎症渗出、黏膜糜烂及溃疡所致。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反映病情轻重,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亦与病情轻重有关,多数为糊状,重可至稀水样。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反有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若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全身表现 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中、重型患者活动期常有低度至中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