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功

筑基功
筑基功

青年筑基功+++(蛤蚌功)王培生

青年筑基功 (蛤蚌功) 王培生 我从十三岁就开始学习气功,以后又学了太极拳等内功拳,解放前,我曾在老道士王真一那里学来一种功法-------蛤蚌功,本功在意念中模拟蛤蚌两壳开合的动作,吸气的时候假想闭壳,此功法在北京几个院校传授之后,普遍反映练后全身舒适,气力充沛,尤其适合给青少年筑基之用。 对于初学者来说,本功法简单易行,但要首先说明一下几点: 1;气功主要是意功,即意守丹田或其它穴位,达以意领气入静等意念功夫。 2;有些同志,特别是学多初学者误将气功之气和呼吸之气混淆起来,调息过早或者勉强,引起了头胀或胸痛等毛病,因此对气功望而生畏,不敢再练了,我认为,初学者最好不管呼吸,着重掌握意念,引导,待有一些基础之后再调息。 3;从现代生理学来看,气功并不是只是呼吸之气,而可能是在作气功时,人脑放出入静时特有的脑波,使意守处于微血管扩张,血流充沛,新陈代谢更旺盛,其作用不仅止于某穴位,而是通过经络或者其它系统影响其他部位,甚至影响全身。 练习气功要循序渐进,先筑基,然后练小周天,最后练大周天。我长教的筑基功法是蛤蚌功。青年人一般筑基需要一个月,练习小周天喻百日,练习大周天需要18个月才能练成。年龄较大和有病的人时间需要更长一些。练成后还得要继续坚持和提高。 蛤蚌功 这套功法分三段,各以和蚌育肉;开怀;采气作比喻。 育肉: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自然下垂,眼帘自然下垂,但不闭合。 松肩坠肘之后,两手自然起来捧着肚子,两中指尖隔着衣服在肚脐眼的边缘上, 手腕和肘轻轻地(用意不用力)贴在带脉上(图12-1)然后想手心劳宫穴贴 在带脉上,开始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以贴住时,就想改少海穴(肘侧肘横 纹端)贴在带脉上,开始时觉得似贴非贴,待到觉得贴住时,又回想劳宫穴贴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站桩.马步) 抱元守一筑基功作者:三点红 修炼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好从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开始做起——蹲马步。 即使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蹲马步,也有呵护配合的功法——抱元守一。 蹲马步是为了培养元气,提升气感,巩固基础,一般来说都要蹲个三年以上。 抱元筑基功大概相当于道家常说的百日筑基,取道家抱元守一,意守丹田之法门,引导呼吸,控制自身的注意力,调节自身生物循环系统,最终达到掌控自身的目的。 抱元筑基功之所以采取蹲马步的姿势,大概是蹲马步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重心,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身体蹲下去之后,自己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到自己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丹田气海。 然后再通过重心,调节自己的呼吸。 吸气时,将空气通过口鼻吸进自己胸腔肺部,然后通过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说是意念,吸进自己的蹲马步形成的重心,也就是所谓的丹田气海。 呼气时,将体内的废气也就是所谓的浊气从口鼻之中突出,就会在体内留出空隙,增加内部吸引力,吸住丹田内引进的

空气,也就是所谓元气,通过任脉下部通向督脉向上,沿着脊椎冲向头部,这是清浊二气分离开来,浊气通过口鼻排除体外,清气受到自身的重心和注意力的吸引,沿着任脉向下汇入丹田气海。 随着对抱元筑基功的不断修习,逐渐形成简单的,稳定的循环系统,就会有气劲生成,形成所谓的内劲。 注意这里是内劲,并不是内功。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认认真真练上三年,总会产生些许内劲。 此时,抱元筑基功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抱元筑基功,讲求的是静中求动,静极而动。 蹲马步要求要松要空,放松自己对身体的控制,放空自己的思想,将自己的意念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这就是所谓的静中求动。 当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到引导呼吸的法门上之后,慢慢的就会忘记自己的疲劳,达到身静神亦静的境界,这样抱元筑基功才算刚刚入门。 抱元筑基功入门之后,就回产生气劲,也就是常常被人们称为精血汇聚而生的元气,静中求动,无中生有。 抱元筑基功的第一步就算是完成了。 而静极而动讲的就是怎么样在自己的身体里滋养壮大自身的元气,内劲。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配图)

尚派形意以桩功为筑基功夫。前辈先哲早有名训:“入门先站三年桩”[今有人改为入门先站三体式,而尚派认为,三体式只是劈拳的定式,应着意于鹰招及力学之习练]。桩功乃入门之正轨,深造的阶梯,若舍此他求,则一切招式必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外形,终不能窥拳道的真谛。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尚先生初拜于李师存义门下之时,李仅授一桩式。先生之异于常人之处甚多,究其至要,恒心与专一也。尚先生站桩之初,点烛记时,艰苦备尝,二年未问其它,李深嘉其志,始授绝学。尚先生遂留“三柱高香得真传”之佳话。本文只介绍四种基本桩法。 抱丹田[图一],又称混元桩。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概述如下: 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以垂帘,似葛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此桩意念,头似枕非枕,背似靠非靠,似坐非坐,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以放松为目的,应有舒适无比,欣欣自得之意。简言之,不可死板拿劲,不求绝对人静,避免不愉快之回忆。天高地阔之境,鲜花绿树之趣,均可意想。此阶段愈深愈久,对日后拳学造诣愈有助,原因极简单,欲得内劲须放松,松至极处必真紧。或问:“不用力何以长力?”决曰:“世之柔者莫过于水,攻坚者莫过于水。”望初学者三思之。再浅喻之,世人皆羡虎豹之威,龙蛇之灵,仿生而造拳,而多数人却忽视了最根本所在。在此奉劝初学诸君观察一番牛马和虎豹的体质,牛马负重拉载,虎豹不及也,但虎豹却能将牛马扑食之,盖牛马长期劳作已失自然之力,皆负重之僵肌,而虎豹全身却十分松软,猫犬亦如是。简言之,动物愈凶猛,自身愈松软,而观之者以为其无力也。内家拳法之梗概,由此可明一二。而人体幼时,身体亦松软也。郭老云深曾言:“练得躯柔婴孩似,打遍天下不费难。”以谓习拳之最关健处,希初学者必须于放松上用功,切切。 寻整阶段:此阶段只有全身基本放松之后,方可习之。外形同上,只是意念改变而已。习桩之时;意想双手腕之间,双手腕与后脖颈之间,双足脚尖与双手腕间,双足后跟与后脖颈之间各有一条皮筋牵连。初学时会顾此失彼,久之则纯熟自然。待牵连自然后,尚需意想头向上顶,背向后靠,双手外撑,双足下蹬时[许想不许作]各条皮筋随之拉起再放松,反复如是。不可用力,全悉意想,久而久之,自然产生一动无有不动,一枝动而百枝摇,整体内部运动,自然整体力自萌。深入阶段:此阶段须待上述两功有得后方可习练。不然,非但无益,且有前功尽弃之患。此桩外形仍同上,只是腋下全虚,肩松肘横,双手抬起置胸前,头顶项竖,膝顶足蹬,十指分开。初步意念,意想自身各条皮筋拉紧放松的频率逐渐加快,继而以此桩与外界发生联系,如目视前方大树、楼顶、夜晚暗星等。意念中将一条弹簧套在树尖或其它物上,另一端拴在自己双手腕处或脖子上,以全身整体运动将外界物拉来送去。目光三十五度向前上方平视。但只需意会,切莫着力,尤其胸腹部不能有丝毫紧张,如憋气用力必身僵气滞,全体皆非。 虎抱头:此桩仍以基本桩为原则,只因对敌决斗时应侧身而立,故需斜中求正,正中求斜,看正似斜,抱斜以正,乃侧身对敌而求身法中正之桩。此桩是历代前贤总结中华武术最为科学之技击间架及预备式。习之有得,不但能随机而发力,随势而动转,而且使自身受敌面积减至最低限度。其练法将自身安排为龙身[曲折有面积],熊膀[腰背部肌肉四面拉伸,拳谱所谓含胸竖项、拔背、吊顶,以及双臂横撑皆为此也]、鸡腿[分虚实、单双重合一]、虎抱头[如虎豹扑食,双爪护

八宝门丹田筑基功

;(修真通灵初级静功)一换气; 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四肢、腰,膝、踝等关节数分钟之后,面向南方或北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闭,下颏微收,两足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直,脚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图1.1)按上法将姿势摆好之后,从头面,颈项、肩关节、胸背、腰腹、髋关节、会阴、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及双脚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松三遍。待全身充分放松后,即以口分别尽力呼出三口体内浊气,然后按顺呼吸法呼吸,口呼鼻吸。吸时舌尖轻砥上腭,小腹部稍凸起,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腹部丹田处,同时两手由大腿两侧向前缓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额部两侧上方,(图1.2)上提时双手掌指弯曲,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斜朝上;随后便张口轻轻地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在额部两侧内旋翻转双掌下按,掌心向下,掌指相对,经胸腹前向下按压至双脚尖的地面上,上身亦同时向前俯,两腿绷直,不可弯曲。(图1.3)前俯时呼气,意念内气从丹田分作两股向下导引,经双大腿前内侧贯注入双足心的涌泉穴;并透入地下深处;然后慢慢直腰抬身,两手又外旋转掌缓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同时吸气,意念内气从脚后外侧上升经外跨返回至丹田。身体正直,双手上提至胸前停住,以口轻轻吐气,随后按前所述,吸气时双手上提至额,呼气时附身下压。如此反复练习49次。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之内,头顶心,双手掌心及双脚足心热或发凉会出现发热、发麻、发凉、发胀感,腹部发并有“雷鸣”(即肠鸣音)。此外,身体还可出现大、小、轻、重、光亮、痒、跳等感觉。以上这些感触现象如在练功后出现其中之一,我们便称之为“得气感”。二、培元功 (1)蓄精培元练功时在选上述电、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种,但以坐式练功效果最佳,行走式在初学时不易掌握,初习者最好不要采用。练功时按下述方法练习:①将要练功之前,在大脑里要有“我要练功了”的概念,然后选好练功的位置(注意要南北向),做好练功的姿势。②开始练功时,先在大脑里默想:我已开始练功了,不能东想西想,要专心练功。然后从头部向下依次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放松时不要过于仔细地想哪一块肌肉如何放松,只要意念从上而下地想松,肌肉、关节也随着意念快速地放松就行。放松法要连续三次,每次都要从头向下放松至双足心为止。放松时姿势不要改变。③用鼻腔吸气和呼气。口腔闭合,神态自然,双眼轻轻地闭拢,舌尖自然地伸平,轻轻地触及上牙齿后的牙龈(俗称“牙肉”)上,不要僵硬。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3—5分钟。⑤把意念转到天上,想象天上日、月、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或者是红色,白色的亦可)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⑥采用顺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外凸,,呼气时小腹内收),自然、柔和地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头顶正中处开一个小口如杯子口大,天上金黄色的精华之气从这个小口被吸进来,并从头部向下,沿身体的中心(想象从头顶到腹部有一个直形的空心通道)降至下丹田;呼气时,想象这些精华之气被腹内吸收,放出污浊之气从双腿的中间向下降至双足心(涌泉穴),并把这些浊气放出足心穿入地下深处(如图1.4)或从心窝排泄出去(盘坐式,跪式练功者)。呼气的同时还要放松全身。等到自然熟练之后,吸气时配合轻微的收缩肛门(犹如轻轻地忍住大便一样,不要用力太大)。每次练功半小时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脐眼为中心,先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女子则相反),从上至下,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如图1.5);然后又换为逆时针方向,自右至左;从外向内,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18~36圈(如图)。再以双手掌互相搓擦至热后,轻擦颜面部18次,放松全身肌肉,缓行十步后功毕。对于已婚的练功者,由于元阳已经破泄走漏,故需服用药物辅助练功,以补伤耗之元气。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药方开列于下:熟地、当归、黄芪、黑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车前子、杜仲、黄柏、肉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 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菜子、锁阳子、小茴香各15克。上药一剂,共研为末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月后可用,每次服药酒10毫升,每

百日筑基的计算方法

《百日筑基的计算方法》 必须先打通气脉。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只有心静,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法,教人直接修气脉,转河车。此类功法万不可学,很容易走火入魔。为什么?因为元气就如电视机的电源,气脉就如电线。你不充电、接电、发电,直接修气脉,那很容易弄坏“电线”,造成“电线”错乱而短路。更何况,如果元气不足,“电源”不足,就算打通气脉也没多大用处。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等到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打坐,要坐多久才能打能打通气脉?可不可以计算出来? 绝对准确的时间是算不出来的,但大致的时间可以算出来。那如何计算?要计算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怎么算?这有密法,我公开也无妨。要知道要坐多久才能打通气脉,得先了解人身的结构。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玉液,把这口玉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所以,人打坐时,心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散乱了,不能上行督脉化为玉液。当心昏沉欲睡时,真气元气也化不出来。所以,如果你不懂自己打坐时妄想有没有,多或少,你看你化的真气元气多少就知道了。如果化生的玉液多,说明你这一座是有效的,如果玉液没有,说明你不是散乱就是昏沉,白坐了,四大、五行一丝也没有转,只不过是练练腿,休息休息而已。像人的思想散乱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初打坐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玉液。

从十八个方面检验你的筑基功

从十八个方面检验你地筑基功 陈全林 逍遥子老弟来访,有点烦恼.一年之内,自己拜过地三位老师都死了,都没善终,都不满六十岁,都在江湖上、圈子里有名气,有地名气非常大.虽然拜这些人为师多年,他们都没有给逍遥子传授真东西,加上前年去世地一位老师,也是江湖名流、术数大师,患癌症而亡,也不满六十,也没有传授任何修炼之道或道术给逍遥子.他们都很保守,如今,带着他们地神通、功夫、法术、诀窍到另外地世界去了.逍遥子很感慨.这四位老师中,仅一位我没见过面,但知道其人地名头.其他地,或者很熟,或者也有交往.想来想去,最终还是名利害了这些前辈.其中一位前辈功夫很高,懂雷法,会遁术,有不少法术,表演出来就是特异功能.他经常给别人治病,治病而后收费,最终死于心肌梗塞.功德全换成名利来享受了,他来京都住北京饭店这样地高档宾馆.有一次我去见他,他就住在高级酒店.剩下地,就是业报和替他人背包袱. 反省了很多现象,觉得,我们还得对道家筑基功做一思考,一个人有神通、法术,并不代表自己修炼、修为非常高,也许,筑基功都没打好,特别是心性修持中地"炼己"一关地筑基功没打好.法术和神通,不一定就是自己修出来地正果,许多时候,神通和修道没关系,我见过不少能通灵或有一定道术地人,问其大道,茫然不知,问其修炼,不知功候,这些神通,很多时候是依通、报通或附体客慧,或者是被某个层次地灵体所随缘借用,都未可知.不是自神而神地"修通"或"证通",因此,谈不上正统地筑基了.正统地丹道筑基功,层层有验,可以从身心两方面验证.《钟吕传道集》里地《论证验》一章,非常重要,就是功夫层次地考验,照钟吕所论考验自己,就够了.我下面地论述,是简要地、最基本地. 、检验自己腿部地经脉是否打通, ()你连续走百里路,或者爬一天大山,不觉得累,也不感到腰酸腿痛,不会气喘吁吁,这就说明腿部地经脉大致通了; ()再盘腿打坐一小时,散开腿时腿不麻不痛,说明腿上地经脉大致通了. 、检验自己地督脉是否通了 看看在大冬天里,穿单衣能否过冬,站在大雪天里,穿着单衣,冬天刮大风时,站在风里,是否受得了?受得了,不感到寒冷,说明督脉大致通了.督脉是人体一身地阳脉,督脉一通,不怕寒冷,寒风吹在身上,你会感觉到是温和地,有如春风. 、检验自己下丹田是否打开地方法,包含多个层次 ()下丹田为气海,真打开了,就能纳气,所以,可以随时辟谷,一个月不吃任何东西,只喝水,活得非常精神,身体不仅不会疲劳,反而力量会更大,"力气力气",力地根基是"气",对于"气满不思食"地人,辟谷不仅不劳累,而且力气倍增; ()肾功能会非常好,男女地性功能好,男子不会患有阳痿、早泄、遗精,女子很少有白带异常或其他妇科病;不会有肠胃疾病、糖尿病 ()精力充沛,记忆力好,意志坚强.因为肾主志,主记忆; ()没有腰酸腿痛地毛病,也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症.这些疾病都与下丹田区域有

通过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通过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观念 很多朋友问关于太极拳初学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很实在,就是需要注意“观念”的问题。 树立了一个观念,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你怎么学习,如何用功刻苦,掌握了多少修炼的法门,你都是在强化自己的观念,圆一个观念的梦。甚至那些你主动去求教的老师、找来的书籍、喜欢的招术,都实实在在从你的观念中派生出来。观念就象一个招揽者,到处寻求合适的对象;也象一个严厉的看门人,把很多东西拒之门外。 把太极拳看成普通的体育活动,锻炼一下四肢协调性、活动一下筋骨,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纯粹的意识活动,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作用,用意不用力,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哲学的文化活动,当成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了解你的本来,实现身心合一,与历史长河共舞,也是一种观念。 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所能想到的,因为观念的不同,你的目标就有所差别,前往目标的路径差别就更远更杂了。 第一种观念比较平实,年轻者因为刻意以求,就事与愿违;年长者往往淡泊从之,收获却也颇丰,或许真的就成就了。 第二种观念有些味道,只见得满眼山花浪漫,百家争鸣,繁星璀璨;趣味浓厚者非此莫属,荒诞莫名也非此莫属。一辈子寻觅了个开

心快活地自娱自乐,也是足够了。只有那些练到索然无味的人,才能成就前进一步。 第三种观念就不知所云。 这里就想谈谈第三种观念,前面对它的那种描述,确实令着迷于传统文化者血脉喷张,似乎就该如此,不如此就不配为太极拳;但是为什么如此,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太极拳,说到底,就是顺着人的本来本性,那么地动一动,静一静。 可是人的本性是历史和宇宙乃至整个人类生生不息,繁衍进化来的,与时间空间等量呼应契合。以某人出生后的阅历知识来判别,往往就摸不准这个本性的模样,更不要说去顺应它了。更经常的是,用这个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瞎指挥,做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第三种观念就是用动和静两个方法,帮助你去寻找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放弃脑子里面乌七八糟的东西,尤其是第一种观念中的力,第二种观念中的意,令自己的本性站出来讲话,给它一个表现的机会。 因此我们练太极拳,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步舍除后天沾染的过程,直到发现自己的本来本性,自心自性,就是自然。 怎么办呢?法天,法地,法自然。 本性动,本性静,动静之间不是随便的,有一个机缘,或者契机,或者气机。叫什么无所谓,但是太极拳就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静之机找到了,生阴生阳是后面的事情,那个事情就把轻重缓急、前后进退、上下开合、各种感触施为都包容了。

神力鹰爪功筑基四式

神力鹰爪功筑基四式 于晓明 神力鹰爪功是一门武林濒临失传的武功,历来在民间单线秘传,故知者甚鲜。 相传此功始于清代之火龙道长(其练习方法与传统之鹰爪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到之处(其特点是以神养气,以气化力,以意御气(故而功效甚殊,一般勤修精进者二三年内即可获得较大效果,可达以指力碎杯,擒拿点穴之功力。 为使此门秘技不至埋没民间,现征得此功法掌门人许剑秋之首肯,公开其内力筑基功法。 一、培元练力式 ,、两腿微屈,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目平视,意守丹田,全身放松。 ,、将双手缓缓自身体两侧抬起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指微扣成鹰爪状。 ,、意念身体周围弥漫重重白雾。吸气,缓缓纳入百会,再沿身体正中(中脉)纳入丹田,形成一个鸡蛋大的气团。 ,、闭气二至三秒钟,放松,意念集中丹田。 ,、呼气,将丹田之气用意念领至膻中穴(沿中脉而上),分两股沿手臂内侧运至手掌、指尖。 以上,,,步为一循环,手臂酸麻难以坚持时,换练下步。 ,、双手下垂至身体两侧,复原。而后手平行前举,至于膻中穴持平,缓缓屈臂,双手成环形,如抱大树状。 ,、双手成鹰爪,吸气,依照上述运气路线贯气于双手,力贯十指。如开拉拉力器向两侧缓缓拉,体会双掌之间巨大的吸力(若无此感觉,则需重新认真运气贯力于双掌)。

,、呼气,全身、十指充分放松,恢复第,步之动作。如此,,,步为一循环,至少练习,次。 以上为“培元练力式”,练时上半式(,,,步)和下半式(,,,步)应循环练习,至少在三十分钟以上,功深后渐增至一小时。 次式为神力鹰爪功最关键的入门功夫,必须认真练习。一般每日不辍,则一至二月即感双臂,双手及十指力道倍增。改以气化力之功也。 二、力拔千斤式 ,、动作与第一式之第一步相同。 ,、吸气,右脚项旁小跨一步,屈膝,两掌置裆下,指尖向前,用口将气缓缓吐出,再吸气,意念身前立有一块三尺余高,一尺余宽之石碑,双掌夹碑,闭气,全身之力运于双掌。 ,、继续闭气,全身肌肉紧张,意念“石碑”在双掌夹力之下被缓慢抬起,注意腹肌紧收,牙齿紧咬,“抬”至胸前,停止向上,再缓缓将“石碑”放下,呼气。此式至少练九次。 此式之第三步闭气要求时间较长,应加强呼吸练习,日久功深,不仅双掌有千斤之力,且身体各部位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可以练成所谓“金钟罩铁布衫”之入门功夫三、青龙探海式 ,、此式要求动作基本上与上式相同。唯易掌为爪,力凝十指。 ,、举石时,意念十指扣住青石即可。 注意:练习二、三式时双掌不可相触,否则徒劳无功。 四、推波涌浪式 ,、于静而通风处盘坐(无严格要求,双盘、单盘、散盘皆可),双手互叠,男左上置于丹田(女反之)。摒弃杂念,意注丹田,放松静养。 ,、双手十指成鹰爪置于腰际,蓄力双手,将气吸满。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道家胎息功筑基功 1.含义 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创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 2.功法 (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眼微闭,精神内守。 2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 (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毛孔,肚脐同时呼气,而废气基本只从毛孔中排出,到最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 (6)至将收功时,心里暗示自己、开始收功了,恢复正常了,默念“一气即入纳丹炉,胎儿玄身存万古”九遍即可,慢慢恢复自然,呼吸逐渐转为正常,至正常后,慢睁双目,平视前方,静视一会儿,神光回收于目,功毕,起立慢步行走一会儿即可。道之一字,通天彻地,惊鬼骇神。得之者,骨可换,寿可永,病可却,体可健。失之者,如朝开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贵视若浮云,功名看成梦幻。道成德备,虽贫犹乐。生于天地之间,必也行同天地。处乎风尘之间,必也超出风尘!

武当玄门拳-基本功筑基篇

武当玄门拳-基本功筑基篇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都必须打好基础,经过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成就大器。练武习功也是如此,若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光凭自己的兴趣盲目学练高级功法,想一蹴而就,这是不可能的。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比较较艰苦而枯燥,对未经系统训练的初学者更是如此。能否闯过这一关,是对习武者的第一个严峻考验。若想不经过痛苦的磨练而得到一身功力,那么这武功也未免太简单了。事实上,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武师平时也很注重练习基本功,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基本功的练习将是很轻松的事。 从理论上讲,基本功无非就是正式练武前振作精神,舒活气血,拉开肌肉与筋腱的准备活动,以适应正式练功所需的柔韧素质与灵活程度为目的。玄门基本功也有与其它门派类似之处,但还有一些是独一无二的,这主要是为适应玄门特有的技术要求。认真训练这些内容,将会迅速领会玄门拳术的技击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拳术,入门必练压腿与踢腿,玄门拳也不例外。武术不同于日常活动与一般的体育活动,它对身体的柔韧素质要求很高,韧带拉不开,将会使动作无法施展,拳谚所云“一寸长,一寸强”即是这个道理。压腿与踢腿动作已在很多书中作过介绍,在此不详细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相反,它们是练拳前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压腿必须挺直膝部,尽力以腹部或腰侧向大腿上贴靠,而不是光用头去挨腿,正压时支撑腿的脚尖必须正对前方;踢腿时应快起轻落,落地时脚尖绷直轻点地面。此外,手眼身法步的训练也是必需的,基本手型、步型必须掌握,还有其他准备活动和技巧动作如鲤鱼打挺等,这里也不详细介绍。兹将玄门拳特有的筑基功动作加以说明。 1、踢踵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其次,从近百年的杨家太极拳的发展实践中看,自杨露禅宗师始,到杨澄甫把杨式太极拳推向全国

雪山神功十二式筑基动功

雪山神功十二式筑基动功-打通大周天的好功法 动功在于进一步平衡阴阳,实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的基本要求。早晚均可练习,没有时间次数的规定。功法自然运行周天,不需人为刻意。动功自然呼吸,不要带意念,也不需要意守。只要心平气和,慢慢用手来做,就能产生强烈的混元气场。本功法即是阴阳双运法之一,不可轻视。 第一式:西施捧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两手臂自然放松下垂。两手臂放松伸直的,慢慢向身体两边抬起来,轻轻抬到膛中的高度,肩膀不动,两小臂弧度向膛中靠拢,同时变掌,掌心平的,对着膛中慢慢压进来,靠近膛中以后,掌心松掉,手指松掉,慢慢再回到原位。连续重复两次,最后回到原位,掌心平的,掌心向下,轻轻把两只手臂,压回身体的两边。 第二式:貂蝉拜月两手臂松直,掌心松的,慢慢在身体的正前方,轻轻抬起来。到达膛中的高度,指尖相对,掌心平的,慢慢两手掌向膛中压回来。靠近膛中的时候,掌心松掉,掌根贴着身体,指尖朝前方,掌心平的,慢慢压下去,到手臂松直的状态,然后掌心松掉,掌心朝天,两手臂向身体两边,慢慢抬起来,一个大圆圈,在头顶上方,两手轻轻合掌,注意掌心是松的,两掌沿着鼻子正中间,慢慢往下收回,到膛中的高度,两掌分开,指尖相对,掌心平的,一路轻轻压到手臂松直的状态。 第三式:昭君出塞两手臂松掉,腋窝微微打开,两小臂轻轻抬起,到达膛中的高度,两掌心相对,掌心平的,慢慢互相压进。压进以后掌心松的,互相分开,再掌心平的压进,再慢慢分开。掌心朝下,掌心平的,朝前方慢慢推出两臂,推到手臂松直,掌心松掉,两臂慢慢放下。 第四式:金刚托天两掌的掌根,轻轻贴着身体,掌心松的,慢慢抬起两个手掌,到达膛中的高度,掌心朝天,掌心平的,轻轻将手臂向天上推,推到尽头,手臂不要太直。然后掌心松掉,指尖相对,掌心朝下,将两手臂轻轻往下拉,到咽喉的位置,掌心平的,大拇指微微翘起,轻轻将两掌往下压。两掌到肋骨的高度,掌心松掉,指尖朝地面,然后掌心平的,手臂一路轻轻伸到底,直到两手臂松直状态。 第五式:贵妃沐浴两手臂放松,自然向外展开。掌心松的,掌心朝天,两臂向身体两边,左手左边,右手右边,一个大圆圈慢慢向上,两臂到达上方,两小臂一个弧度慢慢下来,两掌慢慢交叉重叠,男的左掌在里面,女的右掌在里面,掌心朝自己,两掌不碰在一起,分开一点点距离,慢慢从面部的高度,掌心平的,两小臂一个弧度,由身体正中间开始慢慢向下,一路到两臂松直。 第六式:碧海潮心两臂和掌心松的,两臂松直轻轻向前抬起,到丹田的高度,掌心平的,往下轻轻压回原位。然后两臂松直,掌心松的,再轻轻向前抬到大概肚脐眼的高度,掌心平的,继续慢慢压回原位。然后掌心松的,两臂松直向前轻轻抬起,慢慢到膛中的高度,指尖相对,掌心对膛中,掌心平的,慢慢向膛中压回来,靠近的时候,掌心松掉,掌心平的,一路轻轻向下压到底,到手臂松直的状态。 第七式:麻姑献寿两臂松直,掌心松的,两手臂向两边轻轻抬起,掌心朝下,到膛中的高度,而不是肩膀的高度,两手虎口圆,掌心相对,两小臂慢慢变圆,两掌向中间靠拢,两掌靠近的时候,指尖相对,掌心平的,两掌心向膛中慢慢压进,靠近的时候,掌心松掉,掌根轻轻贴着身体,掌心朝下,然后掌心平的,一路轻轻压到底,到两臂松直状态。

超距催眠术

古代“神仙”超距催眠术 苏联心理学家普拉托夫能够让远距离的人进入催眠状态并让其苏醒。这事发生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一家旅馆里,钢琴家正在演奏着华尔兹舞曲,年轻的M小组,在光滑的舞池里,紧偎在舞伴的手臂上,有节奏的旋转着。在舞池旁的一间房里,卡.伊.普拉托诺夫把手放在额头上,全神贯注。突然,正在跳舞的M小姐进入了一种高度的失神状态,----一种较深的催眠状态。普拉托诺夫通过思维传感途径控制了跳舞者的神经。 1929年,在俄罗斯神经心理学者大会上,普拉托诺夫在坐满科学家的大厅前,使M小姐再次进入失神状态。这位活泼的年轻小姐坐在讲台上,与等着催眠表演开始的一个医生随便闲聊。普拉托诺夫站在视线外的一块大黑板的后面。他把手放在额上,标志着远距离催眠术的开始,M小姐一秒钟又一秒钟地入睡。然后,他又叫醒她,接着她再一次入睡。当时在场的科学家无不对普拉托诺夫的表演惊叹不已!随着研究的进展,普拉托诺夫逐渐能够对1000米以外的人进行催眠。 普拉托诺夫进行超距催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图像投射进行的。 中国山东医科大学种子良教授运用意念信息传感,曾经让远离的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钟子良认为,这种意念信息传感睡眠和觉醒是由于术者大脑运用意念信息传感,产生微电磁波,形成电磁场,这种电磁场具有定向性和目标性。受术者接受意念传感

后的睡眠并加速入睡是由于电磁波的作用。 上面列举了苏联和中国现代科学家在超距睡眠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的道家通过修持特殊的炼丹术,已经达到过高度的超距催眠成就。道家中,凡是得道之人----“神仙”,都拥有高度的超距催眠能力。那么,古代“神仙”是如何获得超距催眠能力的呢? 我们综合历代“神仙”修真体验,将其划分为九个不同的层次,又名“九层超距催眠习得术。”这九个层次依次为: 第一层百日筑基 第二层三年炼自己 第三层采药归壶 第四层运火炼丹 第五层灵丹出炉 第六层温养十月 第七层阳神出壳 第八层上成乳哺 第九层面壁大成 修炼至第六层次,即已具备高度超距催眠能力;当修炼至第九层次,此种能力将达到出神入化之境,“举心动念,天神地,无不听命。” 下面将按照“九层炼丹”的顺序,详细介绍神仙家修持超距催眠能力的方法。在每层的叙述中,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修

陈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

陈伟:天山派丹道周天功 *导读: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1.含义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 天山派丹道周天功--第一节胎息功 1.含义 胎息功即修练胎息之功法,属练养内功,旨在达到体呼吸,使精、气、神合于丹田,产生玄胎、真胎。 丹鼎派师祖葛洪说:“练功莫过达于胎息,修仙之门亦如此。”胎息是练气的高级境界,神入气中,气于神外,鼻吸微微,若有若无,人整个身体的毛孔随呼吸而息,会出现身体发热、出汗等现象,使奇经八脉为之畅通,如胎儿在母腹之中,没有鼻呼吸,只有内气之潜行一样,停止了十二经之运行,以身体之毛孔与外界交换氧气,进行到半眠和坐忘之境界。 胎息功既是筑基功又是高级功。葛洪师祖在《抱朴子释滞》中指出:“凡修行之人,须要定息。息者,正也、安也,顺也,归也,伏也,宁也,静也……心定则气寂。气寂则神静,神静则灵空,灵空则寂灭,寂灭则无事,无事则清静、清静则道生,道生则自然,自然则逍遥。”坚持练功,久而久之“行气 (1)可采取坐、站、卧三式行功,以自然舒适为要。坐时上

身中正,两脚平分平放,两手自然相接成“心”形(即大手印之心形印),捂于小腹(或可盘坐);站时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自然站立;睡时可按习惯姿势,但最好平行仰卧、分腿、两手离开身体,屈肘成弧,手心朝下。坐好、站好或睡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动了,全身放松,舌顶齿交,两服微闭,精神内守。 (2)从头到脚慢慢感觉着已在放松,要尽量放松,然后再由下向上一点点放松到头,细细感觉一下是否放得很松,抛去杂念,平静心身,稳定情绪,心中暗示自己开始练习胎息功了,不受外界干扰了,默念九遍“抛去杂念,天及归一”之口诀。 (3) 慢慢呼吸,尽量均匀,要感觉到鼻息特别轻长.但又不要太过用力,等自己鼻息很缓慢均匀之后,开始听自己的心跳之声,数其数至三百六,不能感觉到了三百六而必须是听到跳了三百六十次,慢慢将意念移至肚脐,开始感觉肚脐之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直到三百六十次,后再更静,要听到肚脐处之声音,如心脏跳动在肚脐处一样,静听其声,而忘记自己呼吸,至听其声如鼓,静听其声,忘记一切。 (4)在这个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干扰、一般不动,静按其步骤进行,至行功闭,而所有毛孔均会出汗或全身燥热.但亦无妨,呼吸会越来越缓,直至从肚脐一孔呼吸,一般亦能见效。 (5)反复进行几次,至呼吸完全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次数,减慢呼吸速度,使整个人融于大气之中,吸之微微则带动

百日筑基

一个修道人不能入定,就没有真本事。 “据我的经验,几十年来,几乎连打好百日基础的人都没有。如果这个基础(百日筑基)都没有的话,所有佛学理论都是空谈。 ——南怀瑾”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能完成这一百天的修行,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定,也叫做“三昧”,道教称为“结丹”。从凡夫到成佛,只有禅定功夫不同——慧也是从定生。 比如:般舟三昧是八地菩萨境界, 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境界, 金刚三昧是佛的境界。 也就是,当你证到首楞严三昧时,你就证到十地。如果一个修行人,无法入定,那么他是没有真功夫的。也就是,他没有真本事,只不过鹦鹉学舌,背个书而已。 一、怎样入定 “中脉不通而言得定者,绝无是处。中脉通了,才能证入初禅。中脉通了,他的境界永远是天青色,昼夜都在水绿山青境界,两眼蓝色,眼瞳定而有力,发出方楞似的光芒。佛教用药师佛的蓝色身躯意表这个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说“碧眼方瞳是神仙”。

精气神充足,中脉自然会被旺盛的精气神冲开。此时身体健康无病色身没有绝对的健康,即不能得定。不能去掉身体的障碍,想进入定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能做到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比较容易了。 “百日筑基”并非百天的意思,百日是来形容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的意思。也是“筑基补漏”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功法把各种病灶找出来,再通过功法的练习对人体进行全面的修复与强健;至于到底需要多少天来筑基堵漏,这与所选的功法、有无明师指点、练功时的入境程度、每天所花的练功时间、及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所谓修补,指的是修补已漏之身。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并不是单纯指走精与漏血,主要是指由于体内元气的走失,造成真气(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变。 百日筑基的目的在打通任督二脉。医书有云:“痛是不通,通则不痛”。人体气脉通畅,则全身无病,身心愉快。百日筑基也可以视作祛病的基础,使身体达到绝对健康。这个绝对健康,在生理上即精气神充满经络气穴,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故打通任督二脉全在精气神满。 当人体气机运行受到较强的阻力而体内能量尚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机运行便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当另一运行路线再次受到强烈的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

百日筑基艾灸法

百日筑基艾灸法 针对本群内不少朋友的身体状况,特地整理了一份用艾灸为主的身体调理方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一下: 艾灸的作用与治疗原理就不多赘述了,直接把灸的步骤和穴位配伍详细写出来如下(限自己给自己灸,如果有别人帮忙的另述):第一阶段主要是健后天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同时又是肝病人最容易影响到的脏器(木克土),所以提高脾胃是治疗肝病的首要条件.提高自己身体的基础能量储备,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取主穴足三里,中脘,关元,公孙,取辅穴:气海,丰隆,天枢;主穴一天一次到两次,一次一穴十五到30分钟,辅穴可以根据自己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隔天灸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中间可以休息一到两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共三个疗程结束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温补肾阳滋调肾阴为主,通畅主要经络,以激活先后天相互滋养的能力,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取主穴:太溪,三阴交,命门,辅穴为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复溜;主穴一天一次到两次,一次一穴十五到30分钟,辅穴可以根据自己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隔天灸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中间可以休息一到两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共三个疗程结束本阶段。 第三阶段,以调补气血为主,以期达到气血恢复到基础水平,脏腑功能进一步恢复,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状态。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取主穴:关元、足三里,血海,气海,辅穴为中极、膻

中、三阴交;主穴一天一次到两次,一次一穴十五到30分钟,辅穴可以根据自己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隔天灸一次,七天为一疗程,中间可以休息一到两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共三个疗程结束本阶段。 达到的效果:胃口变好,以前有胃病的人胃酸胀痛的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到反应很小,大便相对以前成型更有规律,脸色也明显转好,睡眠有所改善,身体抵抗能力有所提高,感冒很少或感冒后很容易恢复,身体也不容易疲劳,精力更旺盛,心情也会转好。 灸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初灸有可能会出现咽喉发干,咳嗽、黄痰、口腔溃疡,口干口涩等症状,一般不用作太多处理,七天左右会慢慢转好,如果严重,可以吃点滋阴类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和清淡食物水果如苦瓜,百合、梨、银耳,枸杞\金银花等。并可以用刮痧板强刺激太冲,足临泣,中渚、行间\内庭等。中间出现腹痛拉肚子等症状排除食物和着凉外因也属正常的排毒反应,两三天后会慢慢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