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自杀的社会病理透视

农村老人自杀的社会病理透视
农村老人自杀的社会病理透视

农村老人自杀的社会病理透视

刘晨:

摘要; 说来说去,至少在农村老人之死这个问题上,大部分都是“文化问题”。却背后又折射出了太多的“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还包括赡养老人的传统伦理缺位。

至今我听过两个关于农药与死亡的笑话,一个是“再来一瓶”,说是一个农夫买了一瓶农药回去,为何死了两个人,前提假设是一瓶农药只能喝死一个人。结果,人家中奖了,“再来一瓶”,所以他和他的妻子都喝农药死了。还有一个是“假农药”。这类的新闻事件被曝光的很多了,在此就夹杂一些新闻素材来撰述了。话说,一个农妇买了一瓶农药,准备回家喝农药自杀,结果没有喝死,不是因为农药过期,而是因为农药是假的,而后该农妇去找卖农药的店家算账。

当然,这都是“笑话”和农民们的饭后“甜点”。对于农民而言,你如何去做田野调查的话,会得到很多这类的故事或新闻。无论是中部地区,还是西北地区。而就在前不久,因为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等人

的农村自杀现象研究(该研究表明农民老年人自杀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再一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却一时半会得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来防止个人对自己的生命

的处置权。如果用涂尔干在《自杀论》里的观点来看,农村老人自杀应该属于利他型自杀,也就是说,为了给儿女们减轻负担而选择有病不医,自己又实在无法忍受痛苦,故选择“与世诀别”。

但为什么是农药而不是其它呢?有过农村生活经验或调查的人都或许明白,如果是跳楼自杀,农村的平房算是多半,不足以一次性的“解决问题”(结束生命),而跳井或许更合乎常理。如果是交通事故自杀,也就是如今的常说的“碰瓷”,或许很多老人们也会担忧,万一把握不好分寸,是自己的交通责任,估计还会落得死也死的不光彩的下场和名声。仔细分析下去,便会发现,可以保存遗容,又可以一次性的解决问题,还可以很自然的死去,不至于吊死那种的惨烈,估计也就只有靠农药来解决问题了。不妨做一个社会调查,假设“农村老年人自杀的手段是喝农药”,那么接下来我们用抽样的调查方法去统计,或许就会验证我们的假设。如果不是,通过调查也可以得知,在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又是什么。也就是说,通过这类的调查,可以摸清老年人的死亡手段,但并非是控制老年人自杀的根本方法。因为这是一项治标不治本,“堵错了漏洞”的方法。

之所以有这么个研究假设和对于农村老年人自杀的问

题如此关切和“熟悉”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田野调查期间)两起农村老年人自杀,前者是典型的因为不想拖累自己的子女,增加子女们的赡养和医药负担,却又无法忍受病痛的折磨,而选择喝“敌敌畏”(一种剧毒农药),在一个农忙的下午,安然的死去。后者是因为吊死屋子里,死状惨烈,七窍流血,实在是一种“X死”的“表达”(这里可能有话语建构的可能存在)。我们如果只谈喝农药而死的话,可以发现,农药还可以让人死的不那么惨烈,并且把“反抗”表达的不那么直接和激烈。(虽然我也有认识有通过喝农药表达反抗的女性自杀死者)

如果跳出观察者和体验者的角度,从死亡哲学的角度看,其死亡的原因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复杂性”(曹锦清,2010),因为其中包括的成因太多太多。比如有的用死亡解决病痛折磨的,有的因为夫妻双方不合而一时想不开喝农药自杀的,有的因为受尽欺辱而选择自杀的,有的因为不满子女的赡养而选择自杀的,有的想和自己死去的老伴而选择自杀的。等等。太多的原因导致了死亡向农村老年人敞开,而我们却又被这些死亡的表象所迷惑,甚至用很多西方的理论去解决中国本土的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其实,这些西方的解释理论有些不合时宜。笔者看来,死亡在很大部分程度上,

不是因为死亡本身的可怕,农村人没有那么的畏惧死亡,而是因为一点小原因或者大事情,而选择死亡。另外,如果去探索死亡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另外还需要窥探出死亡的背后,究竟是医保(社会保障)不妥,还是夫妻感情不和所致?分类分析(既有的大量文献已经在这样做),或许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的自杀问题。虽然这些年农村的自杀率比城市的自杀率略微下降了一些,年轻人的自杀率比老年人的自杀率也有所提高,但是死亡归根结底,还是个文化问题。我也曾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死亡是个文化问题》的文章来专门讲述我的某人之死。

然而,这又必须回到开篇所说的问题当中来进一步讨论。死亡为何会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不是其他呢?比如说,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就是这类。我曾经在乡村调查的时候得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个农妇对我说,她的父亲就是因为生病,太痛苦,而自己又不想看着父亲那么痛苦,并且也不想父亲更多的拖累她的哥哥(儿子赡养老人),所以,在其父亲“寻路”的时候(寻路就是死前的一个准备,大致意思就是去曾经想去的地方看看,去曾经去过的地方看看,去儿女们生活过的地方看看等等),她就又一次叮嘱过她的父亲,“实在疼不来了,自己想办法。”我当时听闻子女如此对待父母,并不惊讶和奇怪,反倒觉得她说的是对的,因为处于旁观者,

我觉得她的父亲的死亡是一种解脱,因为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医治,用她的话说,“都活到六七十岁了,医治好了,是不是就不死了呢?”“都活着,小的用什么去抚养长大?”“都活着,这地球上站都站不下了”···我觉得这类的表达,符合农村的超实用主义的观念,但是你听着也有道理。如果不是站在一种人道主义的角度和礼节性的角度(赡养的义务)的话。

说来说去,至少在农村老人之死这个问题上,大部分都是“文化问题”。却背后又折射出了太多的“社会保障不健全”的问题,还包括赡养老人的传统伦理缺位。“子不孝,父之过”这句话,虽然有道理,但是农村人得活下去,到底是把钱去医治老人的病,还是把钱留下来给小孩以教育和营养?到底由那个儿子来赡养?前不久,网易的一个专题做的正是这个问题。那位因为疾病,慢慢的躯体腐烂的农妇(瞎子),最后选择了离开医院,黯然死去。她留下的话就是,还是把善款两万元留给孩子们娶媳妇吧,他的大儿子都超过了适婚年龄很多很多了···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五日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已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物质积累雄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使建立伊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堪重负。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然而,1998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其它国家更加巨大。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种类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种类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待遇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的种类 了解养老险的种类,有利于让老人知道怎么选择养老险。养老险一般是分为三个种类,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一,基本养老保险。它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企业和职工已发缴纳保险费用,就能够享受到这个基本养老保险,所以很多的人对已基 本养老险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第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这种养老保险其实是企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为自己的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一般的,在正规企业上班的职工都能够 享受到这样的保险; 第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它是个人储蓄型的养老保险,是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的一种保险,同时也是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职工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到 了一定的年龄都是能够连本带利的回来的,这也是为了老年人的利益考虑 的。 如何选择农村老人养老保险 如今,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的保险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招商信诺推出的“常青寿险”,它专为老人制定的终身保障保险计划。所以,人们在选择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 要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多多的了解各个保险的特点,才能够最终决定是不是能够购买。只有选择对了一份养老保险,在以后老人们的生活才能够有更好的保障,同时,对于自己的子女也有一个交代。所以,选择对了养老保险相当的关键! 农村老人养老保险如何缴费 一、保基本: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费,中央政策每人(60周岁后)每月补贴55元。 广覆盖:低缴费标准(按农民年纯收入6%计算)每年缴费205。 有弹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月的55补贴逐年提高(随中央政策,有可能二三年一提高,有可能年年提)

浅谈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

浅谈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 专业:11人资双学位姓名:李庆沅学号:20100210470538 【摘要】:在当今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到老年社会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增大而出现的老龄问题将迅速地显露出,如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人法律保障等等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处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长期的发展。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老年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是对退休劳动领域会晤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设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因为老年是劳动能力减弱的阶段甚至劳动能力的丧失,所以老年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一、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 许多老年人生活状况恶劣,生活贫困,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关于这一方面,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赡养人赡养意识缺乏。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赋有赡养义务的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老人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照料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但是,有些赡养人没有认识到老年人的自身局限性,不去生活上照料,不在精神上慰籍,甚至不予经济上供养,使这些老年人感到孤独、心灰意冷、缺乏生活的信心。 其次,老年人受虐待、遗弃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老年人年轻时未能读书或读书很少,无固定工作,老来没有养老金;有些老人子女多,住房紧张,以至在子女婚后仍和子女住在一起,在父母子女之间、翁婿之间、婆媳之间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后,有些很难缓解,往往导致矛盾激化,此时的老年人本身处于劣势,在见中受虐待是常有的事,个别老人受不了这份“气”选择了离家“出走”,被赡养人遗弃在外。 第三,老年人财产经常受到侵犯。有些子女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父母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以至于自己不劳作向父母要钱,与父母在一起坐吃山空,有的要求父母把已购的所有房权过户给自己,还说父母死后继承时不交遗产税,致使一些父母尚健在时已两手空空,自己住的房子却是“子女的房子”。更有甚者有的子女还强行叫父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带动下,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时期政策的不同取向,农村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需要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宏观而深入的审视,对其弊端和不足加以揭示,在政策取向方面应更加注意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保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现代政府治理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偏差的纠正。 标签: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我国实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和对策 马继彬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呼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较为落后,集体经济脆弱,大部分劳动者得不到集体帮助,农民家庭经济基础又极为薄弱,单个家庭保险能力有限,一旦风险发生,个人和家庭难以抵御。 2劳动者保障由农民家庭承担,将进一步强化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极不利于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与生育水平及出生性别比的降低。如果向人们提供养老保障,就可使生育率降下来,这已被墨西哥的实践所验证。由此可见,解决我国生育率偏高的途径不在于收紧政策,而在于综合治理。而综合治理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破除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从而转变农民的生育观念。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动,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在退化。就一个社会而言,每一代人都是有能力为自己养老的,代际之间的再分配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它必然要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结构变动力量的抵制和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以及现代观念的冲击,我国农村过去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逐渐被父母和子女居住的现代小型核心家庭所取代,家庭结构不断简化,家庭规模渐趋缩小,农民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退化,实际作用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大。总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补偿家庭保障功能,是广大农村劳动者的迫切需要,它关系着亿万农户的家庭幸福。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养老保障方式,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农民社区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目前己有的主要农村养老保障方式。下文将对这三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农村家庭养老保障 1.农村家庭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是我国社会的传统养老习惯,无论我国社会制度如何变迁,_传统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观点是始终不变的。家庭养老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家庭养老保障能够弥补社会养老的不足。虽然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就中国的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程度来看,城乡和供养标准都存在差别,并且按照普惠制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目前还达不到满足老年人的全面要求,所以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经济方面的支撑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家庭养老所带给老年人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这点是农村社会养老所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单纯的物质保障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所以许多国家都曾经将养老方式定为: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以社会养老保障为辅。 2.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衰退及问题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衰退主要源自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在养老的内容和力度上都有明显的衰落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农村老年人的抚养比例从1982年的7. 97%上升到20XX年的11. 3%,专家预测到20XX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老年人养老服务论文 一、社会养老服务面临“三大转变” (一)服务方式上从家庭养老、福利服务向福利经营和市场经营相结 合的转变传统家庭养老的基础是多子女共同生活居住,子女照料是最 主要方式,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转型,家庭规 模趋向小型化,“四二一”代系结构渐趋普遍化。根据相关部门统计 和预测,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约1.5亿,约占全国家庭总数 37%,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老年人家庭呈现空巢化和独居化趋势,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支撑,我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很多家庭难以为继[4]。2010年全国65 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4150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到20 15年,将超过5100万人[3]。近10年来,80岁以上高龄 老年人增加了近一倍,目前超过2000万,据测算,到2020年、2050年将分别超过3000万和9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37%和21.7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均寿命延长, 重度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6]。2010年浙江省城乡老年人口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实际空巢率为74.96%,农村实际 空巢率为59.56%,和2006年相比,分别上升0.97个百 分点和4.07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 妇的一代纯老家庭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户的67.37%和55.81%。[7]为减轻子女压力,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倾向于用社会化 方式,享受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水平,开始从封闭的供养救济型向开放的自费寄养型转变。尤其对 医疗护理与康复服务、日常维护、日间托养、心理咨询等项目有强烈 需求,如浙江省即将迎来独生子女父母需要社会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 的最迫切时期。 (二)服务运作上从政府管办为主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转 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供给逐渐减少。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近4个劳动力养1个老年人[8]。大多数地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 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

农村老年人养老及对策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及对策

————————————————————————————————作者:————————————————————————————————日期:

学士学位论文 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及 对策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3年5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题目浅析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及现实的思考与对策 学院姓名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课题类型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农村老年人是我国社会一个特别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解决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民生问题。本文就当前农村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家庭对农村养老的支持力下降、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此来改善我国农村养老问题。 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及工作量要求 1.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 2.查阅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自行阅读、翻译外文文献(资料); 3.正式写作论文前,最好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过程,时间累积不少于1周; 4.认真学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并按照该大纲及其他相关文件要求写作论文; 5.与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沟通论文写作进展情况。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阶段计划(分前期、中期、后期) 前期:2012.9.21——2012.12.25 内容:初步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研读文献资料;文献整理、分析、综合;撰写大纲和设计论文框架。 中期:2012.12.26——2012.4.20 内容: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完成论文初稿;修改初稿;完成二稿;对二稿进行补充、编辑,完成三稿;对三稿进行修改并定稿。 后期:2013.4.21——2013.5.20 内容:整改;打印、装订、填表、答辩;后期整改。 任务下发日期2012.9.21 完成日期2013.5.20 系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签字):

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群众调查问卷

老年人社会保障现状群众调查问卷(老年版) 您好!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老年人生活情况、老年人社会保障情况、以及对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社保情况知晓和满意程度的调查。为此我们设计此次调查文卷,请在你自己认为的选项上打“√”或()上写上相应的答案。 基本信息: ?性别□男□女?年龄岁?子女位 ?居住地□城市□城乡结合□乡村?配偶□健在□无 1、您的身体健康状况 □健康□一般□较差□很差□说不清 2、是否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脑血栓等) □是□否 3、您目前的居住状态是 □独居□夫妻相扶□子女陪伴□养老院或其他福利机构4、您的收入来源(可多选) ○退休金或养老金○子女的赡养金○自己的劳动所得○低保○其他 5、您的月收入大约为元 6、您所在的社区\街道\村镇是否有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及器材(老年活 动中心、棋牌室、健身场地等) □是□否□不清楚 若有,其环境、设施如何 □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环境一般,设施基本完好 □环境很差,设施残缺不全□很少开放,只在检查时做做样子7、您近期是否参加过公益性老年组织或老年活动(如登山、歌咏比赛、老年舞蹈队、合唱团等) □是□否□记不清了 若是,请写出该组织或活动的名称 8、您近期是否接受过政府(居委会、民政局等)或公益组织(志愿者等) 的慰问和服务 □是□否□记不清了 若接受过,您对他们的服务是否感到满意?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流于形式9、您对当地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是否了解? □了解,经常有人宣传□听说过,但是具体不清楚□不曾听说

10、您目前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或福利有(可多选)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 ○老年人补助○其他老年优抚政策 11、综合各方面因素,您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为 □非常满意□满意□说得过去□不满意□很不满意 12、对于政府及社会机构,您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和提高对老年人的 保障或服务,请写出您的意见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实践历程(1)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实践历程 (1)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大体经历探索和坎坷,大体经历了以家庭保障特征的初步建立阶段,以集体保障为特征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阶段,改革初期的家庭与土地保障为主的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探索的阶段的四个发展时期,虽然发展至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但是它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农民生活、支撑中国工业化战略顺利推进,作出了较大贡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农村 一、以家庭保障为特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阶段(1949—1956年) 在漫长的中国农业社会中,家庭既是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基本的保障主体。农民依靠在土地上的劳作保障自己的生活,当遇到特殊的困难时,往往以求助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种传统的保障形式中,家庭保障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广大农村地区土地改革的完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建立起以家庭保障为主,辅以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以及农民间互助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阶段,政府根据自己的财力对困难农民的生活给予适当的补

助,但是总体上以家庭保障为主。 由于建国之后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以及其他因素,使得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使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就业、粮食等问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个时期国家就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民进城,划分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是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有了截然不同的身份待遇,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政府主要对农村救济和优抚安置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制定了一些有关的法规和条例,兴办了一些具有福利性质的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初步建立。虽然这个时期国家已经介入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当时历史条件和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依然是以家庭保障为主。 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以集体保障为特征的阶段(1957—1977年)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农业高级合作社到1956年底在中国普遍建立,农村中的个体经济也随之转变为集体经济。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原来的以家庭为单位转变为主要以高级农业合作社为单位组织进行。这标志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基本确立。之后开展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差,加之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因此目前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思考 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如物质保障、医疗服务、住房等问题;还表现为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等。这其中,仅仅满足老年人在年老时的供养问题就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面对中国老年人70%以上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国情,显然,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我国养老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当前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现状,我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于2013年1月对光山县的218位老人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所得的及自己的肤浅认识,我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仍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养老还存在强劲的生命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支持能力。然而,家庭养老告别是子女养老对中国农村老人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起着社会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城乡,家庭仍然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单位,是老年人最后的大本营。而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家庭养老的作用也就越大。笔者认为: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家庭养老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一旦家庭养老的基础遭到破坏,几千万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失去保障。 (一)家庭养老方式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国情。当前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趋势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异较大。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支付能力相当有限,中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尚处于温饱阶段,只有小部分达到小康水平,少数农村仍处于贫困状态。不仅地区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中的不同乡镇、同一乡镇中的不同村庄、甚至在同一村庄中的不同家庭之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较大悬殊。在这种情况,若完全依靠建立起统一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显然是不合实际的,因为一定的保障制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因而当前我们仍有必要依赖家庭养老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中华人民

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

第九章老年社会保障 老年社会保障,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救助措施,包括经济、医疗,以及服务照料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 老年社会保障包括了保障的内容和标准。老年社会保障的内容不仅包括给予老年人物质补偿,还包括对老年人的医疗、住房福利、生活服务、保健服务等各个方面。 老年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中的老年公民,社会对老年的标准的确定一般以人的生理衰老和社会功能的下降为依据,世界各国一般以人的日历年龄作为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标准,即制定法定的退休年龄。这种标准各国不尽相同,一般发达国家的标准比发展中国家略高一点。 老年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尤其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程度逐渐加剧,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社会保险开支占老年社会保障支出的大部分。 一、养老社会保险 (一)概念 所谓养老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包含以下三层含义:1.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这里所说的"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的;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法定的年龄界限(各国有不同的标准)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2.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3.养老保险是以社会保险为手段来达到保障的目的。 (二)意义 1.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因年老而退出劳动领域,是每一个劳动者必然经历的阶段。每一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没有上一代人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的基础,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他们有权利通过自己毕生的劳动积累取得物质帮助和服务,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代际间的公平。另外,养老社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讨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讨 汇报人: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讨 摘要: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城市的社会保障与农村的社会保障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滞后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对策 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经济与社会结构使城市与农村的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城乡差距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作法在改革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农村的生产制度与组织结构变迁并没有朝着好的态势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必然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要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情发展,而且还要以当前农村所处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为前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程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了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不遗余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一系列政策和有效措施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236-237。通知颁发以后,2007年已覆盖全国86%的县(市、区),参加农民达到7.3亿人。在2013底,全国开展“新农合”县2489个,参加“新农合”的人数达到8.02亿人,参合率达到98.7%以上,实际住院补偿比也逐年增高。2015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2]。“新农合”的不断完善标志着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商品经济,使得农村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这就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在各个农村立足于现实发展状况进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根据规划,到2020年实现全国农民都能够享有新农保。中国的老年人口75%都生活在农村,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对他们的老年生活起一定的保障作用,满足其最基本的需求。 (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快速发展200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这就为在农村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调查

中国农村社保制度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日—2012年2月5月 调查地点:XXX 调查对象:村民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问卷 调查人:XXX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注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目前,中国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侧重城市和市民,城乡居民大部分都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农村大多数被隔绝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我始终关注着农村的发展状况,当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成绩显著的同时,当城市的居民都享受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的同时,我便对农民生活和发展更加关注更加期待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富足。更加希望农村的农村能与城市的市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农民理应和市民一样得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同等的待遇。因此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国家的安定,为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社会稳定需解决的关键。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来自农村的我深有体会,作为农村人的一员,我也是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受惠者。据我了解全村很多村民都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并从中受益。我的父亲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之前,农民大多都不愿意去医院就医,因为医疗费用对人们来说过高,生了病一般就不理不管,自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之后,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冷清的医院,变得到处都是患者。还有许多村民享受了低保等部门。 虽然我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一定了解。但是只是比较简单的了解。为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县相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和分析 王小燕 08国贸一班学号:2008484524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地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在老龄人高峰期到来之前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制。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保障;挑战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与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6.95%,到目前已接近1.32亿。而且持续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老龄人口中,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1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生,呈渐进步伐,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成为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大规模高速度的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是一次挑战,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1.2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愈益突出 我国城乡差别与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因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益突出。

综述 现阶段中国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综述现阶段中国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学校:徐州医学院 系别:护理学院 专业:护理 姓名:李从兵 学号:0914112089

综述现阶段中国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地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在老龄人高峰期到来之前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养老保障领域。如何更好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解决我国当代社会的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关键。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中比重的增加,一方面给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庞大的老年人群的存在,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一些研究热点,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我国的老年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过程。 关键词:老年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城乡、地区差异 一、国外老年保障体系的起源、发展 养老问题是社会保障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在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一直在讨论的就是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问题。绝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在1601年颁布的伊莉莎白《济贫法》中,就提出了对老年的资助,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济贫法》中针对养老的条例是“因其贫而养其老”。这个我们从“济贫法”的名称上就可以推算得出。也就是说,当时的社会保障只是把老年人当做普通的弱势群体来进行保障,并未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差别化的对待,因此这只不过是政府的普适性的社会救助,并不能说是实际意义上专门的老年保障。但是《济贫法》中对老年人的救助,毕竟在老年保障这个领域中迈出了第一步。[1]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劳动力参与社会生产,加上人口的激增,西方各工业国家都开始酝酿本国的老年保障制度。1988年11月,德国俾斯麦政府提出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德国的老年保障主要以养老保险为主,养老保险则采取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也被西方各国以及亚洲许多国家采用。在德国之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美国也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到20世纪末,全世界发达国家中已经有85%、发展中国家有27%建立了老年收入和医疗保障制度。 二、国外老年保障体系的现状 目前在国外有多种老年保障的模式,不同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虽然标准各异,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老年社会保障大致可以分为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保资助型。这种模式在世界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模式是一种资金由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支付的一种养老保险模式。在该模式下,个人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养老保险费,一般来说,这个费用会直接在个人工资中扣除。同时,雇佣员工的企业也要定期为员工缴纳养老保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 对策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

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 4、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 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养老”问题。 5、无儿女的老人 这部分老人都属于五保户,分散居住的,一年由政府发给1800元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况现600斤口粮,1500斤烧柴,不过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况现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部分入住乡镇敬老院的五保户,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2011年11月 浅析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 文/史春泽 摘 要:“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重点是社会保障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1-0098-01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绝大多数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土地成为其唯一的生活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社会保障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91年到2003年,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起社会保障网络体系,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渐趋成熟。但是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表现在: 1、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体现的是政府的责任,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给予的投入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投入为109.1亿元,2008年已达到22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1%和109.6%。虽然增长幅度很大,但是政府投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由于物价上涨,按原来核定的政府投资,其保障能力只有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少,保障程度可想而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近几年的低保标准都未能达到低农村家庭的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即使按照最高标准救助农村低保户,也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会影响到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范围小。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2004年虽达15364个,却仅占全国乡镇位数的35%,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行政村仅占24%。没有建立社会保障机构的地区,尽管集体也以公益金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形式向农民收取社会保障费用,但由于个人缴纳的公益金只是赡养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社会供给性差,而且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农民没有积极性。而且大外分乡镇企业和私有企业以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合资企业对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基本是空白的。在这种情况下,使国家无法对农村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极不适应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3、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管理与保值增值存在问题。我国新农合和新农保基金统筹的层次都是在县一级。在县级层次的统筹管理方式下,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较差,另外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这就使得社会保障资金不仅面临着被挪用或非法占用的安全性风险,而且在当前形势下,还会遇到资金投资管理方面的人才瓶颈约束,以至于影响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管理与保值增值。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投资运营收益率也不高。现行的政策规定,省级及以下单位结余的社会保障资金不享有投资权,巨额的社会保障资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难以抵御通胀贬值的风险。 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1、要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金问题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尤其在我国农村现阶段,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十分必要。首先应增加对农村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在农村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农民最低生存的需要。其次,要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持。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险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初期,国家应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同时,由于现行税收体制是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财政预算,以支持农村社保事业。 2、确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理念。公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诉求。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首先确立公平公正的理念,对农民实施以社会保障的保护,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去规范、约束制度的实施,使农民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中生产生活,不能每遇到制度建设的困难就牺牲农民,保全城市公民,让所有农民在社会保障制度上享受与城市公民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在综合考量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做到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平等、健康发展,实现公平。在现在的形势下,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在农村扎扎实实地开展社会保障建设。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为农民服务。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权也有责任为公民实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广大农民。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必须与其他制度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想做到宏观上的平衡,必须由国家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才能实现。农村的风险来自各个方面,农业生产作为一个质弱产业和极强公共物品特质的产业,其高风险性必然要求政府的强力支持,以保证农民的利益、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只能,通过制度与财政支持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4、要为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正轨,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应尽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法》及一系列相关的专项法(社会保障基金法、社会保障程序法等),形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的完整体系,确保农村的社会保障切实落实到农民的自身利益上。 总结: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严格执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使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现实利益,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作者简介:史春泽(1987— ),男,河北人,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铁卫,曾凡涛.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对策.西安财经学院院报,2005,6-3. [2]杨团,毕天云,杨刚.《21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 [3]杨小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4. 三农问题 98 201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