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第一章6

公共管理第一章6
公共管理第一章6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管理的管理及管理的类型;

2、掌握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3、理解公共管理学概念及研究途径;

4、理解公共管理学的性质。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P 途径 A 途径

一、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1、学者的观点:

(1)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管理是把一群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效率、有目的、有生产力的特殊过程。

(2)孔茨(Harold Koonts):管理是设计和维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3)西蒙(Herbert Simon):决定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4)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通过别人使活动更有效地完成的过程。

2、我们的观点:

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二)管理的类型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私人领域)成为社会生活的两大基本领域。

1、在公共领域,代表社会公共利益、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是其主要形式,其运行遵循着公共生活的制度与规则。

2、在非公共领域,工商企业构成了其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运行遵循着市场的规则和规律。

我们按照这两大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把社会的管理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二、公共管理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由“公共”(public)和“管理”(management)两个词组织。“公共”与“私人”相对。在与“私人”的比较中,“公共”具有以下个方面的含义:

(1)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们公共组织的职能和活动范围;

(2)它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

(3)它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根据“公共”这几方面的含义,我们认为:

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或者更简洁地说,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私人管理私人管理者主要以企业组织(或私人组织)为依托,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和个人

公共组织又分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主体。

以个体形态出现的公共管理主体,包括领导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三种类型,它们对公共管理活动的组织与领导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公共组织来实现。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切事务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3)公共管理的资源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管理机构凭借和组织相应的资源、调动必要的手段,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4)公共管理的手段

公共管理的手段就是制定公共政策,围绕公共问题,对涉及社会公众整体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选择、综合、分配等,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监督等,实现有效管理。

(5)公共管理的环境

任何公共管理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国际环境中进行的。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

1、权威来源: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行使的是公权力,这种权力来源于公民的“授权”,形式上表现为法律的授权,即公共管理是基于公众的信任来代表主权运作。强制性和排他性是公共管理重要的特征。私人管理行使的是私权力,或称为协议权力,它来源于企业与员工或其他组织签订的协议,协议虽然也受法律的规范,但其背后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即私人管理的主要影响力量来源于市场机制而非法律,私人管理的行政运作也与主权无关。平等性与竞争性是私人管理的重要特征。公权力的强制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的重要性,影响范围也远比私权力广泛,因此,社会注重对公权力的制约与分割,强调其运行的规范性与程序性,以防止公权力蜕变为私人专制权力。

2、追求价值: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从本质看是国家的目的之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至高无上性。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要讲公共行政的成本核算,但目的仍然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私人企业和组织谋求的是本企业的利益,追求最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实现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虽然成功的企业也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议、参与社会公益,但其背后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盈利或再盈利。

3、提供物品:公共物品与特殊物品

公共管理服务于社会,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的是公共责任。社会中的每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受这种服务,提出建议或意见,并进行监督。这种公共服务体现的是均等性和非排他性。私人管理尽管道义上也要尽公共责任,但主要是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实际职责主要限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提供特殊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服务是通过销售而与消费者发生联系,也因此对消费者负责。这种特殊产品或服务体现的是非均等性和竞争性。

4、法的效力: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从管理与法的角度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具体执法的内容就是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为实现政府的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法律的支配。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保护私领域的权益,从而减少暴政的侵害。

对于私领域而言,更多的是遵循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其表现为: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的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它具体体现为结社自由、所有权行使自由、合同自由、婚姻自由,家庭自治、遗嘱自由以及过错责任等民法的基本理念。对于私领域来说,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都是允许的。

三、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学概念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或者界定为是一门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物品和公共服务;因此,也可以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二)公共管理学的历史演进

在美国及西方文献中,公共部门的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中,最常见的术语是“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因此,这一领域的学院(研究生院),也相应地叫做公

共行政学院(二战以前流行),公共事务学院(50、60年代流行),公共政策学院(60年代末到70年代时兴)和公共管理学院(80、90年代的时髦名称)。这几个表示该研究领域的术语的词义含糊,往往被当作同义词使用。但我们倾向于将它们看作该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科名称,代表了不同的研究途径或范式。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基础

(1)公共行政学传统

A、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

1886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著名的《行政(学)之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这成了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该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传统,它“无论是在洞察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堪称是杰作”(沃尔多语)。该文涉及三个主题:

——说明行政研究领域的历史;

——确定这个领域的研究主题;

——决定这一领域的最好的研究方法。

B、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形成

20世纪20、30年代,公共行政学的传统得以形成,其典型的标志是1926年在美国出版的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怀特(Leonard D. White )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古利克(Luther Gulic)和厄威克(Lyndal Urwic)1937年编辑出版的《行政科学论文集》收入了这一时期的行政学的代表性论文,可以说集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大成。

C、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特征)

a、共行政学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

以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

公共行政学的倡导者注重对正式的政府机制即官僚体制以及法律规则制订的研究,而不重视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通常在于具体地阐述一些政府部门和机构,并使之成为分析的要素”。b、政治-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国家政府被分解成两种职能及过程:一种是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过程,其中包括民主的种种程序如意见表达、投票和政党等;另一种是行政领域,包括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它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

这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在威尔逊的行政理论中已有所体现。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对“政治-行政”二分法加以系统的发挥。

c、公共行政学致力于一般或普遍原则的探索

公共行政学者们大都相信,在行政管理领域,存在着一整套与其他科学相类似的普遍原理或一般原则,行政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者们一方面由于要使行政管理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另一方面由于受科学管理学派追求管理的一般原理的示范性影响,所以大都热衷于一般行政管理原理的研究。

d、公共行政学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

这一时期的行政学者认为,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行政管理的几种原则,如统一指挥、协调控制、功能部门化等,这些原则既概括了行政学的理论成就,又为有效的行政管理提供种种准则,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所有的管理原则都可以概括为“效率标准”。

D、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以上信念构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范式”或“研究纲领”,它既反映了早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理论成就,又充分显示了其缺陷或局限性。

它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和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

它将政治与行政绝然分开,忽视了政治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

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或活动仅仅抽象为若干的原理及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如公平标准则被忽视)。

公共行政学的传统由于学科本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必然引起批评,并促使其转变。

(2)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

正因为公共行政学传统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它不断受到质疑与批判,于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出现了。1968年,由《公共行政学评论》的主编沃尔多发起,一群青年行政学学者在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举行研讨会,目标是弄清公共行政学的相关问题以及这个学科如何改变以迎接70年代的挑战。会议论文于1971年以《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为书名结集出版,本书可以说是“新公共行政学”的宣言。

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为核心,抛弃了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抛弃了过于稳定的官僚体制,寻求一种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或官僚组织形式。因此,分权、权力下放、项目、组织发展、责任扩大、冲突和顾客至上成为新公共行政学分析组织问题的基本概念。新公共行政学更多是“规范的”,更少是“描述的”;更多“顾客-效果取向”,更少“体制取向”;更多是价值的,更少是“中立的”。

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是战后对传统行政学的批评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公共行政学“范式”的一次变化。但是,它缺乏概念和理论上的连贯性,并未最终生根立足,未能最终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而成为行政学研究的主导范式。

(3)政策科学

几乎在与新公共行政学出现的同时,西方(美国)的行政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另一个影响更深远、更广泛的趋势,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研究。

政策科学的倡导者针对传统行政学过分强调官僚体制的研究、政治-行政的二分法等弊端,强调对政策制定系统及过程的研究,形成了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式”,主张用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研究来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1)20世纪从70年代开始,西方各国的公共管理(政府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战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了全面的干预,导致了以高失业、高通胀和低增长为特征的“滞胀”现象的出现;政府管理也危机四伏:政府扩张、机构臃肿、效益低下、政策失效乃至政府失灵。这在客观上引发上70、80年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浪潮。无论是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还是新公共行政学理论都无法解释政府管理所面临的这些新问题,更无法为当代政府管理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2)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了长期的分化、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大踏步向整体化迈进,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大量的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为政府管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共管理学应运而生。

3、公共管理研究的两种范式

波齐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

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简称为“P途径”;

另一种是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简称为“B途径”。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P途径

p途径的发展:

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是一种以政策研究定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的一种新学科,公共政策学院部分地是以与旧的公共行政学院决裂的方式创建起来的。然而,这种新学院或新学派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停留于政策制定或规划的研究而忽视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实际的公共部门管理很少要求正式的定量分析或重大的政策设计,却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更多的要求。

公共政策学院需要某些与公共行政学相类似的,但又与这个旧的学科有区别的东西。公共管理正是

在70年代开始兴起的“执行研究”热潮中,作为这种解决办法而出现的。70年代中期,公共政策学院的教师们开始使用“公共管理”一词,并开始设置“公共管理”课程。

P途径的特征:

P途径一般将1)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行政管理职位,而不是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2)从研究取向上看,P途径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3)从研究方法看,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因此,P途径代表了公共事务管理的“柔性面”。

(2)公共管理学研究的B途径

为公共管理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有商学院的学者们。他们是一批在商学院教书或在经济学和一般组织与管理专业中受过系统训练的学者,他们发展出了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

B途径的特征:

①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②在如何看待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关系问题上,P途径主张“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Sayre名言)(特殊性);而B途径往往相反,强调这两种组织及其管理的相似性。

③B途径关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把焦点集中在战略和组织管理上。与P途径不同,B途径仍然更多是过程取向,因此,传统公共行政学中关于组织设计、人事管理、预算一类的主题也是B途径的学者感兴趣的。

4、.公共管理学学科特点

经过70、80年代的发展,公共管理的两种研究—P途径和B途径逐渐汇合,终于孕育出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范式—公共管理学。1991年9月来自全美的73位学者汇集于MPA项目发源地—雪城大学,举行第一次全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这成为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以《公共管理:学科现状》为书名出版了会议论文。此后,全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10月在威斯康星大学召开,会期三天,会议论文集在1996年出版,书名《公共管理(学)的现状》。进入90年代,公共管理逐步成为一种与传统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并驾齐驱的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三大途径或范式之一。

(1)波兹曼的观点

波兹曼整合了会议的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具有以下特征(新在何处):

A、以公共管理者为教学、研究重心,重视实践经验,从成功的管理经验与个案中提取管理处方;

B、重视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的公共特性,特别关注外部的政治因素对公共管理的冲击与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

C、不仅关注管理过程的研究与设计,更重视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2)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特征

①从研究对象与范围看,公共管理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主要局限于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及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②从学科理论基础上看,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特点。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理论基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不同学科,充分吸收了当代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

③从研究的焦点上看,公共管理学把研究的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政治环境、项目执行、绩效评估、公共责任及公共管理伦理等这样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

④从研究方法上看,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出知识),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因此,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这就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囿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⑤从研究主题的广度来看,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的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委托-代理、产权、交易成本、政府失败、学习型组织、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⑥从研究的实用性角度看,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的改革实践基本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研究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

当然,公共管理途径或范式目前正在成长中,尚未成熟,人们对它有大量的批评。有许多批评的确击中其要害,或是指出了它的局限或一些无法解答的难题。

然而,作为一种超越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或新范式,公共管理被认为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它更具生命力,更有前景。

(公共管理学面临的挑战P18-23 )

思考题

一、名词

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威尔逊、P途径、A途径

二、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2、论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学科背景

3、试析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

4、公共管理学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 2、简述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3、从“公共性”的本质涵出发,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4、相对于传统行政管理而言,现代公共管理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5、简要比较P-途径和B-途径两种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6、简述公共物品理论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7、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8、简述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影响。 9、试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1、简述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要特征。 2、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的核心?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4、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具有何种重要的现实意义? 5、简述政府在发挥执行职能时如何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6、简述政府监控职能及其主要容。 7、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8、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社会功能。 9、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容。 10、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职能调整思路。 11、从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失灵防和治理的思路。

1、简述权力和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公共权力的本质特征。 3、简述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 5、试比较集权制和分权制的优缺点。 6、简述公共责任的性质及其主要容。 7、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并阐述公共权力制约机制建设。 8、试述公共权力制约手段的具体容。 第四章 1、简述公共物品公共供给低效率的原因。 2、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什么特点? 3、西方国家对自然垄断行业放松管制的原因是什么? 4、简述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选择。 5、简述宏观经济调控中需求管理政策的主要容。 6、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容。 7、简述政府规制及其特征。 8、简述政府规制与宏观调控的区别和联系。 9、试述政府规制的主要容和方法。 10、试述传统政府规制方法的局限性及激励性规制方法的创新。 第五章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涵义。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管理学每章问题及答案

Chapte1 :An era of change Thinking problems: 1. What ar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p1) 2. What are difference between bureaucracy and markets ?(p3) 3. What are difference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P6) 4. Why di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ange into public management ?(P8) 5.What are main opinions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principal/ agent theor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p10-13) Chapte2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inking problems: 1.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early administration ? (p17) 2. In nineteenth century, what reforms did happen in UK and in USA ?(P20) 3. What are main influences o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base theori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swers: Weber’s theory of bureaucracy; Wilson and political control; Taylor and management 4. According to Weber’s theory, what are three types of authority ? 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P21) 5.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Weber and previous models ? (p22) 6. What is politics/ administration dichotomy ?(P25) 7. Why did Wilson propose politics / administration dichotomy to replace spoils system ? 8. What are main content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 9. Please try to analyze logic relationship among Weber, Wilson and Taylor ? 10. What are problems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 11. Should we give up bureaucratic model ? Anwers:modify the bureaucratic but not abandon it ?important value: impersonality, consistency, ?modify hierarchy structure, ?keeping legal structure 12. What phase is Chinese administration in ? what direction PA or PM should we choose if we want to develop our administration ? 13. How did public choice theory criticize bureaucratic model ? Chapte3 : Public management Thinking problems: 1、What are functions of general management ? 2、What are main contents of public management reform ? 3、Please interpret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management ? 4、What’s your opinion that we borrowed management techniques from private sector? 5、How to look on politicization of managerial program ? Is it a deviation from politics / administration dichotomy ? Chapte4 :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hinking problems: 1. What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management ? 2. What is governance ? 3. Why do we nee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 4. What are instruments of government ?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2020.1.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黎明主编)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公共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2、简述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3、简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公共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管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管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态;政治体制形态;社会体制形态 公共管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 公共管理的目标: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4、简述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 (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5、简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6、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 1.即时的专业管理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3.强调产出控制4.转向部门分权5.转向竞争机制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8、简述法汉姆与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 1.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行政单位。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 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5.改变现有的公共政策,使公共组织能从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9、简述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10、试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⑿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 1、简述公共组织及非公共组织的含义及其区别。 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非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它们所追求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 2、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主体、核心);经费(必要要素);物质设备(物质基础)(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 3、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 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导向性、自主管理性、自愿性和公共性的特点。 5、简述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1、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2、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3、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 4、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那个企业的所有者; 5、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其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选择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和(B )3类模式组成。 A.垃圾桶决策 B.精英决策 C.理性选择模式D。官僚制模式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 (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 (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 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 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依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多门学科相融合。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 (5)更具现实性。 1.5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黎明-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完整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第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相似性 1、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评估执行结果;3、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都要对人力、财政、组织、信息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4、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同小异; 第二、两类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体现在: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1、目标是为了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包括管理者在内 的),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2、私部门活动核心是利润,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 归宿;公共管理部门是为保护和增进与社会存在与发展休戚相关、私人部门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而建立的。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1、公共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活动,有明显垄断、强制特点,处理公共和私人利益关系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则会出现公共利益的缺失; 2、公共利益优先性通过公共权力和政治权威体现。以政

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是某范围内唯一权威中心,需使用强制力规范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有垄断性,公共管理过程有强制性; 3、私人利益间的平等性使私部门与外部的关系体现为公共权威引导下的平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私部门管理体现出在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双重制约下的自由选择和平等竞争的关系。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1、公共管理者个人利益与其职责代表的公共利益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民主宪政国家制度框架制衡、割裂公共管理的权威,确保更好的增进公共利益。 2、私部门管理者收到公共权力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制约,他们的利益直接体现在管理目标上,不存在滥用公共权力的问题,因而相对享有更为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者职责。社会利益、价值、矛盾冲突的多元性使公共决策在多元、冲突的利益价值间进行平衡做出抉择,需要多元理性,避免单一向度片面性带来不良社会后果; 2、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和职能是限定的,管理的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活动围绕如何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展开,

2012年南大社保考研 陈振明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伦理

第十一章公共管理伦理 第一节公共管理伦理概述 公共管理伦理是以公共管理系统或公共管理者为主体的,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系统。 一、伦理与公共管理伦理 1、伦理 (1)伦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伦理的产生根源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 (3)伦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较为集中地表现于职业伦理方面。 2、公共管理伦理 (1)公共管理主体的主要特征(成为公共管理主体的必要因素) A、第一,公共管理主体具有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行使公共管理权利的能力。 B、第二,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接受伦理约束。 C、第三,公共管理主体具有为自己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 (2)个人伦理与公共管理伦理的区别 A、主体不同:一为个人,一为公共管理系统或公共管理者(具有非人格化); B、影响不同:一为与个别人发生关系,人数较少,一为与所有人或社会所有成员发生关系,人数众多。 C、约束方式、依靠力量不同:个人伦理受舆论与内心信念(良知)影响,公共管理伦理除此之外还受制度约束影响。 D、评价标准不同:领域不同,标准也不同。 3、公共管理伦理的构成要素

(1)观念形态。即伦理意识,系统思考指导我们做出行为选择的价值观。包括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伦理目标意识。 (2)实践形态。以一定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公共管理行为。 (3)准则评估形态。观念与实践的结合形态或中介。以检测正确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为核心。 二、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和类型 1、公共管理伦理的思考方式 (1)情感表达层次。这种自发的、未经思考的情感表达是价值判断的最常见形式。 (2)道德规范层次。利用道德规则和格言、谚语等进行严肃的决策过程。 (3)伦理分析层次。从基本准则出发进行思考,有别于价值观。公共管理的基本准测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义务。 (4)后理论层次。这一层次探讨为什么应该遵循这些准则。 2、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 (1)体制伦理。 A、行政体制伦理是相对于个体道德而言的,它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制度等环节表现出来。体制伦理依附于个体伦理而存在。体制伦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社会行为具有优先地位。 B、特定的社会体制在伦理上的合法性是通过体制自身伦理性显示出来的,是通过不同体制的比较来评判的。 (2)公共政策伦理。其两层含义是:一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二是指将政府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伦理规范政策化的软约束与硬约束的手段。 (3)公务员职业伦理。职业伦理实质就是责任伦理,实现责任伦理须具备两方面基础,一是知道行为的行政良心;二是实现职业功能的能力。 三、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

第3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 1.简述政府类型的演进历程。 答∶随着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政府类型先后出现了统治型、管理型和服务型三种典型形式。 (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政府转型发生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社会以王朝治理形式出现的"统治型政府"被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管理型政府"所取代。管理型政府的管理技术主要来源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管理革命。管理型政府对社会治理的垄断地位,以及以法制为主的规则体系和官僚制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它只能以""管理"的方式进行社会治理。 (2)在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后工业社会阶段,正如统治型政府无法适应工业社会的治理需要一样,管理型政府也已无法满足后工业社会的治理需求。服务型政府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取代管理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对管理型政府的替代将是一次全方位的政府转型革命,服务型政府与时俱进,摒弃管理型政府"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路线,放下管理型政府的"行政傲慢",积极地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扬弃官僚制组织形态,转而采取更为灵活的合作制组织形态,以“政府引导合作”为宗旨来履行引导型职能。 2.怎样理解服务型政府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答∶在公共管理中,政府类型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具有历史必然性,主要是由变革时代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生态(环境)决定的。 政府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社会就是政府面临的生态环境,因而,社会所呈现出的复杂性程度决定了政府的存在形式和性质。历史地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两次大转型,政府类型的转变已经完成了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的转变,而当前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转型,即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对管理型政府的替代将是一次全方位的政府转型革命。并且这样一个替代过程将贯穿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始终。 3.简述服务型政府的理论。 答∶从20世纪后期以来的学术文献来看,服务型政府概念的孕育与产生经历的过程∶从1995年"服务行政"概念在行政法领域被广泛使用,到1998年"服务行政"被定性为一种行政模式,再到2000年,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概念。 "服务行政"最早见诸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他认为随着时代,已由个人照顾自己的"自力负责",转变为由社会力量来解决的团体负责",进而发展为由国家政治力量提供个人生存保障的"政治负责"。 在1995年,中国行政法学界引入并发展了"服务行政"这一概念。到1998年,学界对于"服务行政"的理论探索才有了质的飞跃,"服务行政"被提升到"服务行政模式"的高度。在200年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被提出以后,中国行政学界逐渐地从单纯地研究机构改革转向对转变政府职能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而且,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国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和中国政府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呈现出了互动,也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战略目标的政府改革思路日渐清晰。 4.简述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 答∶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中国行政改革第三阶段——即2003年至今的一系列政府机构

公共管理答案

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单选题 第一章 1.由管理对象的(C )所决定,公共管理从一开始便在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显现出自己鲜明的特征。 A.范围 B.特征 C.性质 D.规模 2.公共管理必须以(B )为目标,私人部门管理的目标则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这是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最重要区别。 A.家庭利益 B.公共利益 C.集体利益 D.家族利益 3.西蒙认为,任何活动(包括行政活动)都包括决策与(D )两方面,因此,要全面了解及解决行政问题,必须同时注重这两个方面。 A.评估 B.实验 C.宣传 D.执行 4.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关注的焦点是(B ) A.公平 B.效率 C.民主 D.制约 第二章 1.公共管理系统的界线是指公共管理系统用以(D )外部环境的投入与公共管理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产出,防止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边界。 A.吸引 B.淘汰 C.隔离 D.过滤 2.公共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D) A.制约 B.作用 C.促进 D.依赖 3.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领域是(C ) A.精神生活 B.集体生活 C.经济生活 D.家庭生活 4.(B )因素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系统的基本性质 A.政体 B.国体 C.政治D。经济 第三章 1.在现实中,公共管理目标往往需要兼顾一些相互冲突的目标类型,如长期目标与(C ) A.战术目标 B.战略目标 C.短期目标 D.外部目标 2.公共组织的纵向目标意味着公共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具有(B ) A.发展性 B.纵向性 C.广泛性 D.拓展性 3.组织在实现外部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A ),这是组织完成外部目标的充分条件。 A.内部目标 B.纵向目标C。横向目标 D.战略目标 4.公共组织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存在着一种(D ) A.合作关系 B.责任关系 C.服务关系 D.契约关系 第四章 1.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A )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A.职责 B.义务 C.权力 D.职权 2.在现代社会中,不管具体政治制度如何,公共政策的决定方式多由投票决策,利益集团妥协决策和(B )3类模式组成。 A.垃圾桶决策 B.精英决策 C.理性选择模式D。官僚制模式 3.具体的相机抉择政策措施主要有财政政策和(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