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流程(整理)

配置管理流程(整理)
配置管理流程(整理)

一.

流程图1)PM: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是负责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项目经理负责一个项

目的计划,执行及结束关闭。目前,项目经理管理角色在多种行业中得到应用,尤

其是在建筑、网络技术、通信、软件开发等行业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项目经理的主要对项目目标的完成负责。项目目标包括项目的项目范围,成本,进

度,质量,沟通等多维目标,项目经理通过专业努力,组织团队按项目要求,在一

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PMI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讨论和制定了一套有关项目管理的原则

和方法论,形成一套专业的指导体系,强有力地支持了项目经理的专业化发展。

从从业角度,项目经理有时会获得企业法人代表或项目拥有者的授权,在工程项目

中全面负责,成为企业法定代表或项目拥有者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制定访问控制

和开发策略制定项目计划批准并发布配

置管理计划审核配置管理计划

划定(变更)基

线创建配置管理库建立基线建立私有工作空间

发布版本审核创建(维护)附

加元素归并集成修改文件

配置(维护)工

作空间构建系统提交工作成果

申请基线变更更新工作空间

建立发布版本

PM CCB CMO SIO DEV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2)CCB:CCB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又名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变更控制委员会

软件开发活动中公认变更控制委员会为最好的策略之一

CCB的组成

CCB可以由一个小组担任,也可以由多个不同的组担任,负责做出决定究竟将哪些已建议需求变更或新产品特性付诸应用。典型的变更控制委员会会同样决定在哪一些版本中纠正哪些错误。

CCB的成员应当能代表变更涉及的团体。其可能包括如下方面的代表:

1.产品或计划管理部门

2.项目管理部门

3.开发部门

4.测试或质量保证部门

5.市场部或客户代表

6.制作用户文档的部门

7.技术支持部门

8.帮助桌面或用户支持热线部门

9.配置管理部门

当组建包含软硬件两方面项目的CCB时,还应当包含来自硬件工程、系统工程、制造部门或者硬件质量保证和配置管理的代表。

CCB是系统集成项目的所有者权益代表,负载裁定接受那些变更。CCB由项目所涉及的多方成员共同组成,通常包括用户和实施方的决策人员。CCB是决策机构,不是作业机构,通常CCB的工作是通过评审手段来决定项目是否能变更,单不提出变更方案。

CCB的作用

1、批准配置项的标识,以及信息系统的基线建立

2、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3、建立更改基线的设置,审核变更申请

4、根据配置管理员的报告决定相应的对策

3)CMO: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ficer,配置管理员

根据配置管理计划执行各项管理任务,定期向CCB提交报告,并列席CCB的例会。

其具体职责为以下几项:

文件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各配置项的管理与维护;

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

完成配置审计并提交报告;

对开发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识别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拟就解决方案;

4)SIO:System Integration Officer,系统集成员

系统及成员负责生产和管理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发布版本,其具体职责为以下几项:

集成修改;

构建系统;

完成对版本的日常维护;

建立外部发布版本。

5)DEV:Developer,开发人员

开发人员的职责就是根据组织内确定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按照软件配

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模型来完成开发任务。

6)基线(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s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

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基

线确定了元素(配置项)的一个版本,且只确定一个版本。一般情况下,基线一

般在指定的里程碑(Milestone)处创建,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

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

修改,对其的修改将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在一个软件开发阶段结束

时,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

基线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版本、日期等。通常将交付给客户的基线称为

一个“Release”,为内部开发用的基线则称为一个“Build”。

建立基线的好处:

1)重现性:及时返回并重新生成软件系统给定发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项目中的

早些时候重新生成开发环境的能力。当认为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

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2)可追踪性:建立项目工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目的是确保设计满足要求、代

码实施设计以及用正确代码编译可执行文件。

3)版本隔离:基线为开发工件提供了一个定点和快照,新项目可以从基线提供的

定点之中建立。作为一个单独分支,新项目将与随后对原始项目(在主要分支

上)所进行的变更进行隔离。

二.配置管理中可能涉及的文档:

1)项目管理过程文档:

a)项目任务书;

b)项目计划;

c)项目周报;

d)个人日报和周报;

e)项目会议记录;

f)培训记录和培训文档.

2)QA过程文档:

a)QA不符合报告;

b)QA周报

c)评审记录.

3)工作产品:

a)需求文档:

b)设计文档:

c)代码:

d)测试文档:

e)软件说明书和手册.

4)项目中使用的第三方产品:

一个工程型的项目会大量使用第三方软件,对这些产品的管理至少可以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a)版本配合的问题:大部分的第三方软件在升级之后,并不能实现二进制层面上的兼容,需要对原有的代码进行重新编译;甚至有的第三方软件在升

级之后,API层面上的兼容性都做不到;因此,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版本

的配合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b)发布的完整性问题:一般来说,比较大型的第三方软件在发布过程中都不会有遗漏,但对于一些小的第三方软件来说,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意识

到进行管理的话,很容易发生遗漏。

c)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由第三方软件的变化引起的基线变更。

5)版本命名规范,详见“版本命名规范.docx”。

三.配置管理实施细则:

3.1CCB的成立

3.1.1项目在设计发布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成立CCB。

3.1.2CCB成员组成

CCB成员人数一般为奇数,人数在3~7人范围内。CCB成员一般包括:

1)项目经理PM;

2)配置管理员CMO;

3)SQA;

4)测试人员Tester;

5)顾客代表;

6)主要开发人员等。

3.1.3CCB的决策机制

寻求CCB成员的一致意见。若不能达成一致,可采取由顾客代表做出决策;或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CCB成员投票确定,投票超过半数即为通过。

3.2确定配置策略

3.2.1配置策略确定的时机

CCB成立后,由CCB组织会议根据项目的开发计划确定各个里程碑和开发策略,CMO负责整理确定的项目基线和配置项列表,并在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时列明,按约定的时机收集配置项和建立初始基线。

3.2.2配置项的范围

1)技术文档(Documents):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书、质量保证计划、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测试文档、技术报告、用户手册、总结报告等;

2)程序(Program):阶段产品、计算机程序、源程序、释放产品等;

3)工具(Tools):自动设计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工具、维护工具等;

4)交互文档(Communications):与客户或项目组内交互产生文档,如会谈记录、E-mail、会议纪要、MSN记录等。

3.3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3.3.1《配置管理计划》的编制

通常情况下,由CMO在设计发布后,开始编制《配置管理计划》;如有特殊需要,根据合同或项目要求,由CMO在某一项目或项目的某一阶段开始前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3.3.2《配置管理计划》的内容

《配置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该项目对配置管理的要求;

2)实施配置管理的责任人、组织及其职责;

3)需要开展的配置管理活动及其进度安排;

4)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等。

3.3.3《配置管理计划》的由CCB负责审批。

3.4配置项标识规则

3.4.1配置项标识要求

1)合同有明确标识和追踪要求时,由开发人员按合同要求进行标识,以保证满足合同追踪要求。

2)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组人员提交的配置项,由项目组人员按照本节相关部分标识规则进行标识。

3)项目组人员将要标识或已标识的配置项提交给CMO纳入配置库统一管理,并填写《配置状态报告》。

3.4.2配置项标识方式

3.4.2.1标识项

配置项标识属性包括:名称、编号、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本文标识规则对名称、编号、文件状态和版本进行了描述和规定。

3.4.2.2名称

文件名称的标识按文档模板中统一名称为准。

a)编号

文档编号格式为CC_XXX_***_$$$_###,其中CC表示公司,XXX是项目的三位英文字母缩写表示,***_$$$表示文档类别,###表示文档顺序号。同时对应每个内容都有固定的一个索引文件CC_XXX_**_$$$_index,目的是为了为本类别下的文件建立一个概要说明列表,保证快速对文档进行识别和检索。

3.4.2.3文件状态

文件状态分为“草稿”、“正式发布”和“修改中”三种。

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算是“变更”,无需CCB的批准,修改者按照版本控制规则执行即可。

当配置项的状态成为“正式发布”,或者被“冻结”后,此时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依据配置变更控制的规则执行。

3.4.2.4文档版本控制

对于计划性文档、技术文档和用户文档,其版本按修改的先后顺序确定。新生成的文档第一次发行为第一版,修改后第二次发行为第二版,以此类推。

3.4.2.5发行版本控制

最终完成的软件版本用三位符号表示:“s.x.y”。各符号位的含义如下:

1)“y”为第二次版本号,表示纠正错误时的版本升级,用一位数字表示:“1~9”,对上一次产品或项目中的缺陷做修正,第二次版本号增加;

2)“x”为第一次版本号,表示增加功能时的版本升级,用一位数字表示:“0~9”。与上一产品或项目相比,功能进行了小量的增加或修正时,第一次版本号增加,第二次版本号为零,第二版本号为零时可以省略不写;

3)“s”为主版本号。对产品作重大调整,或与已发行的上一产品相比,在功能与性能上有较大改善时主版本号增加;产品或项目概念全新,第一次完成,版本号为1.0。

3.4.2.6基线版本标识

内部基线,如计划基线、设计基线等,在版本号前加Build,如Build1.0;

发行产品基线在版本号前加Release,如Release2.0。

3.5配置库管理

3.5.1配置库(Repository)的分类

配置库分为两类:

1)文档库(Document Library):由CMO负责管理,主要使用eSM系统管理除程序以外的文档资料(包括图片等);

2)程序库(Program Library):由PL负责管理,主要使用CVS版本工具对程序代码进行管理。

3.5.2配置库的建立

3.5.2.1CCB成立之后,PL即可着手组织建立配置库。所有项目应建立配置库,以便管理各配置项。

3.5.2.2文档库空间由eSM系统创建,PL仅创建基线文档库,仅PL可以对其操作。

3.5.2.3程序库主要通过设置版本的分支,来实现对配置项权限管理,基本上要为每个配置项从建立开始就划分成3个不同的分支(如图1):

图1配置库空间分配和版本迁移策略

1)私有分支(Private Branch):私有分支对应的是开发人员的私有开发空间。开发人员根据任务分工获得对相应配置项的操作许可之后,他即在自己的私有开发分支上工作,他的所有工作成果体现为在该配置项的私有分支上的版本的推进,除该开发人员外,其他人员均无权操作该私有空间中的元素。

2)集成分支(Integration Branch):集成分支对应的是开发团队的公共空间。凡是要为同组人员共享的配置项都从该分支获得。即各开发人员必须将私有工作空间中的开发成果归并(Merge)到该分支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开发活动。所有涉及多人协调的开发工作(如集成测试等)都必须工作在这一空间中。该开发团队拥有对该集成分支的读写权限,而其他成员只有只读权限。该分支的管理工作由PL及相关指定人员负责。

3)公共分支(Common Branch):公共分支对应的是整个软件开发组织的公共空间。各个开发小组在现阶段的任务完成后,将可以发布的版本归并到该分支上,将来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时,以该分支上的版本为准。该分支对组织内的全体软件人员开放只读权限。该分支的管理工作由PL负责。

3.5.2.4上述定义的3类分支以及文档库由CMO统一管理,根据各开发阶段的实际情况定制相应的版本选取规则,来保证开发活动的正常运作。在变更发生时,应及时做好基线的推进。

3.5.3分配权限

PL为每个项目成员分配配置库操作权限。一般地,项目成员拥有Add、

Checkin/Checkout、Download等权限,但是不能拥有“删除”权限。PL的权限最高。

3.5.4配置库的操作与管理

3.5.

4.1开发人员根据获得的授权的资源进行项目的研发工作,操作配置库,例如Add、Checkin/Checkout、Download等。

3.5.

4.2PL根据配置管理计划创建与维护基线,“冻结”配置项,控制变更。

3.5.

4.3配置库的检出

当发生变更且变更评审通过后,或者发现Bug且Bug评审通过后,由PL将Common Branch 中CIs检出至开发人员的Private Branch上,供开发人员进行变更。

3.5.

4.4配置库的检入

当变更实施结束或Bug修正和测试结束,并通过配置审核后,由PL将变更后的CIs检入到Common Branch。

3.5.

4.5PL定期清除配置库里的垃圾文件。

3.5.

4.6PL定期备份配置库。

3.6配置项和基线管理

3.6.1CMO根据配置管理计划,对配置项和基线进行分阶段管理。

3.6.2项目启动

配置项包括需求说明、订单及其评审结果等;项目发布后应封锁该子项目,建立发布基线。

3.6.3需求分析

系统调研后开发人员进行系统分析,并整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分析报告通过评审并需取得客户的确定。在需求分析报告取得客户的确认后,封锁该子项目,建立需求基线。如需升版则必须通过评审并得到客户的确认。

3.6.4项目计划

需求分析完成后即可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包括项目总体进度说明、进度跟踪、计划修改、配置管理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测试计划等。项目开发计划评审通过后,封锁该子项目,建立项目计划基线。

3.6.5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可分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部分。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3.6.6编码

编码按功能模块分子项目,即每个模块计作一个配置项。代码基线分别在单元测试结束后建立Alpha版,Alpha测试后建立Beta版,在集成测试时建立Merge后版。

3.6.7测试

各测试阶段应提供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和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启动后应提供项目测试计划书,项目验收结束后应提交项目测试总结报告等。配置时应说明测试的版本与编码版本的对应关系。各阶段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完成后建立测试基线。

3.6.8交付与验收

在交付前配置审核完成后建立产品基线,产品基线包含程序以及有关文档配置项,包括交付施工文档、工具等。

3.6.9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应经过部门内部评审,包括项目质量报告、测试报告等。

3.6.10相关资料与培训

相关资料与培训也应作为配置项纳入配置管理,此部分包括:

1)相关法律、法规;

2)必须遵照或项目组约定的技术规范;

3)与客户或项目组内部重要的交互信息记录,如Question Sheet、会议记录、会谈记录、e-mail和MSN记录;

4)必要的业务或技术培训等。

3.7配置变更控制

3.7.1变更的分类

软件及其相关文档的变更按照变更的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1)A级:变更会影响系统级需求、外部接口、产品价格或者交付期;这类变更必须经过CCB审核并有客户批准和确认。

2)B级:变更会影响配置项间的功能接口、组件级成本或者项目Schedule;这类变更必须由CCB或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和认可。

3)C级:变更会影响配置项内部功能的设计和分配;这类变更可以由配置项的管理人员负责批准。

图2变更控制流程

3.7.2变更请求的提出

3.7.2.1由发起者(客户、最终用户或开发部门)确定变更,填写《变更请求/评审单》,描述变更原因和变更内容,并提交给CMO。

3.7.2.2CMO对填写的申请表是否清晰、明确和完整性进行审查,若CMO发现变更不明确或不完整,应返回申请表给发起者。CMO对通过审查的变更申请分配变更ID,以便跟踪和记录变更信息。

3.7.3变更评估

3.7.3.1CMO将《变更请求/评审单》发送给项目经理(或者其他授权人员),由项目经理负责对变更进行评估。

3.7.3.2变更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变更评估,变更评估要分析每个变更对系统功能、接口、成本、进度以及约定需求的影响,同时还要分析对软件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和性能的影响。

3.7.3.3变更评估产生的文档应描述若实施变更必须变更的配置项、文档和资源;变更评估文档在完成变更评估后发送给CMO。

3.7.3.4CMO收到评估后的《变更请求/评审单》后,更新变更记录,并安排CCB会议日程。

3.7.4变更审核

3.7.

4.1CCB对提交的变更申请进行审核,并根据变更评估确定变更的影响级别;CCB 审核可能的结果有三种:接受变更;拒绝变更;延期变更。CCB也可能需要更多的变更分析的信息。

3.7.

4.2CCB批准的变更,由CMO将变更项目发送到指定的开发人员(Assigner)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变更工作;对于拒绝的变更,由CMO将CCB拒绝变更的原因发送给发起者,并保存《变更请求/评审单》,更新变更记录,关闭变更活动;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由CMO 将变更项目随同CCB的Question Sheet发送给评估分析人员;对于延期的变更,由CMO对变更的相关文档进行归档,以便在适当时机提交CCB审核。

3.7.

4.3CMO负责整理CCB会议记录,填写《变更请求/评审单》中相应审核项;更新变更记录,如果是接受变更,还需将要变更的CIs状态改为“修改中”;将变更文档分发给相关人员。

3.7.5变更实施

3.7.5.1变更被批准后,PL负责将要变更的CIs以及相关文档迁移至变更负责人的Private Branch上,由变更负责人开始实施变更,并详细记录变更的内容;项目管理部门要对变更的实施进行跟踪。

3.7.5.2对于代码变更,必须修改设计、代码、测试以及变更正确性的验证。而且与变更相关的文档必须修订,以反映变更。当变更以及测试完成后,进行Merge。

3.7.5.3对于开发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发生变更的,项目组人员要按照变更过的开发计划、配置管理计划提交配置项。

3.7.6变更确认

3.7.6.1变更后的程序Merge后必需经过测试组进行回归测试,以确保变更没有引入新的Bug。不会引起程序变更的文档(如计划文档)的变更不需经过测试。

3.7.6.2通过Merge后测试后,SQA需对变更进行审核,审核的范围一般涉及以下方面:

1)测试记录;

2)变更请求;

3)配置项的检入及检出;

5)文件的命名;

6)版本的编号。

3.7.6.3SQA审核后,开发人员才能生成新的版本,由PL更新到基线库中。

3.7.6.4PL应重新标识所有被影响的配置项及版本。

3.7.6.5A级和B级的变更项也可能直到下次系统发行版本时才生成。

3.7.6.6生成新版本后,CMO负责收集所有变更信息归档,修改变更CIs状态为“正式发布”,关闭变更,并将变更报告发送给发起者。

3.8配置状态报告

3.8.1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记录和报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演化状态。

3.8.2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包括:

2)软件和文档的标识;

3)目前状态;

4)基线演化状态;

5)变更状态;

6)版本交付信息等。

3.8.3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配置管理报告自第一个基线创建时建立,由配置管理系统生成,及时反映当前配置状态。

3.9配置审核

3.9.1配置审核的类别

配置审核分为:

1)功能配置审核(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FCA):审核软件功能是否与需求一致,并符合基线文档要求;通常要审查测试方法、流程、报告和设计文档等。

2)物理配置审核(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PCA):审核要交付的组成项是否存在,是否包含所有必需的项目,如正确版本的源代码、资源、文档、安装说明等等。

3.9.2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通常选择以下几种情况由SQA负责实施配置审核:

1)软件产品交付或是软件产品正式发行前;

2)软件开发的阶段工作结束后;

3)在产品维护工作中,定期地进行。

3.9.3不符合项的处理

对配置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现象,SQA进行记录,并填写《不符合项报告》,交由责任部门限期进行纠正,SQA负责纠正措施的验证。所有的不符合项报告均关闭后,才能发布新版本。

3.10发行管理

3.10.1通过配置审核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生产新版本,并由PL检入产品库中,并按照5.4节配置标识规则进行版本标识。

3.10.2交付管理

这里“交付”是指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客户或项目外的人员。交付出去的配置项必须有据可查,避免发生混乱。流程如下:

1)“索取人”向CCB提出交付申请。

2)CCB审批该申请。如果该申请不合法(合理),则拒绝交付配置项。如果同意交付,CCB应给出详细的交付清单。

3)PL依据CCB的批示,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索取人”。

4)“索取人”验收后签字。

四.可行性流程:

1)客户意见反馈/市场需求收集;

2)产生新的需求,制定新的项目;

3)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方案);

4)需求确定(需求说明书);

5)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开发/测试及其他相关人员),需求原型demo;

6)制定开发计划(项目周期表,数据库结构等);

7)按照制定的计划,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开发任务;

8)制定测试计划;

9)按照制定的计划,在时间节点内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评审、修改;

10)在规定时间完成开发任务,并转交测试,同时上传SVN测试第一版本;11)测试一轮完成,提交BUG,研发修复BUG,提交第二测试版本,并上传SVN;12)完成第二轮测试(可能的第三轮测试)验证修复的BUG,完成程序的测试;13)部署正式环境,上传SVN正式环境第一版本,测试正式环境进行测试;14)完全全部测试任务,整理QC中关于当前项目的BUG提交信息,综合产生图表,并编辑测试结果报告;

15)编写使用说明书;

16)程序上线(交付客户)。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规定 (Ver1.0)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签发: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配置管理流程 (3) 1.1概述 (3) 1.2总体流程图 (3) 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4) 1.4软件设计阶段 (4) 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4) 1.6配置库管理 (4) 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4) 1.6.2配置项 (5) 1.7版本控制 (6) 1.8变更控制 (6) 1.9配置审计 (8) 1.9.1配置审核的类别 (8) 1.9.2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8) 1.9.3不符合项的处理 (8) 2.0.0配置状态报告 (8) 2.0.1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8) 2.0.2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8) 2.0.3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9) 2.1.0发行管理 (9) 2.1.1交付管理 (9) 2.软件基线化规范 (10) 2.1正常开发期 (10) 2.2版本发布期 (11) 2.3项目发布期 (13) 3.Jira配置管理 (14)

1.配置管理流程 1.1概述 规范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总体流程图

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参加需求分析会议,配置管理负责人记录,有关文档提交归档。如《需求分析》。 1.4软件设计阶段 参加设计阶段,为了详细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备份计划等,审批该计划。 1.6配置库管理 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项目经理: 1)与(有关负责人员)协商确定项目起始基线 2)接受配置管理计划,并按相关规定贯彻执行; 3)接受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4)提出配置管理计划的修改要求; 5)提出管理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配置管理员 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2)执行配置项管理; 3)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 4)编制配置状态报告; 5)配置库的建立和权限分配; 6)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7)配置库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开发人员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doc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1 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1.1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1.3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 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

出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 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1.4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 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其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 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配置客理库,存储项目工件的所有版本,即存储项目的定义的配置项。 版本(Version) 某个工件的变体,工件的后期版本一般是在初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1.5参考信息 1.5.1 可追溯性 CMU/ SET-93-TR-024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M for Software, Version 1.1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超级实用)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

目录 1 前言 (2) 1.1 目的 (2) 1.2 适用范围 (2) 1.3 术语名词解释 (2) 2 角色和职责说明 (3) 3 输入 (4) 4 入口准则 (4) 5 配置管理实施 (4) 5.1 配置库结构 (4) 5.1.1 配置库 (4) 5.1.2 配置管理库系统 (6) 5.2 配置管理流程 (6) 5.2.1 配置管理流程图 (6) 5.2.2 配置变更流程图 (7) 5.3 配置标识 (8) 5.3.1 配置库划分 (8) 5.3.2 配置库结构 (8) 5.3.3 配置项命名 (11) 5.3.4 版本编号规范 (11) 5.4 配置管理活动 (12) 5.4.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12) 5.4.2 建立配置库 (12) 5.4.3 建立配置项 (12) 5.4.4 基线建立及发布过程 (12) 5.4.5 配置变更 (13) 5.4.6 配置审计 (15) 5.4.7 备份 (16) 6 输出 (16) 7 出口准则 (16) 8 本过程裁剪规定 (16)

1 前言 1.1 目的 用于描述配置管理作用和过程,规范配置管理的实施过程、活动和操作。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对各类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1.3 术语名词解释 CCB: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配置管理委员会,每个项目组需要建立项目级的CCB作为变更控制权威。CCB由质量工程师、项目经理、测试经理、配置管理员构成,有时也可以包括客户代表、上级质量部门主管。CCB组长可以是质量工程师或质量部领导,但不能是项目经理。 软件配置项:是指软件工程过程中所生产或使用的任何元素,或者是纳入软件产品的元素。它可以是说明书、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或者开发软件产品所使用的工具等,包括:项目文档,源代码,执行程序,相关设备及资料。 软件配置管理:对软件配置项的管理称为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软件工作产品:由定义、维护和使用一个软件过程所产生的任何人工制品,包括过程描述、计划、规程、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文档,无论是否打算将它们交给客户或最终用户。 软件产品:可交付给客户或最终用户的软件工作产品的子集称作软件产品 基线:基线,是开发过程中标识出的里程碑所交付的一个或多个配置项,也即指一个(或一组)配置项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它有如下特征:(1)已经过正式的评审和批准;(2)作为项目发展和产品升级的基础。(3)基线变更必须经过CCB审批。 变更控制:对配置项的更改进行评价、协调、认可或不认可以及执行更改的过程。 版本发布:指从项目的配置库中将需交付给客户的所有配置项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即交付给客户的一个包括可执行程序和文档的发布基线称为发布(release)。 配置审计:可以分为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物理审计审查配置项的外在特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主要考查软件受控库的结构、内容及其它相关信息,以验证基线和描述它的文档的一致性;功能审计审查配置项内容的正确性与一致性,主要考核配置项在实现功能上的一致性,功能审计主要通过评审和测试报告体现。 物理审计的内容包括: ? 确认配置项标识的正确性; ? 确认已受控配置项的更改是受到控制的; ? 验证配置库内容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 验证配置管理活动与相应记录之间的一致性; ? 验证配置管理工作是否符合适用的标准和规程; ? 验证配置管理系统与系统备份的有效性、一致性等。 功能审计的内容包括: ? 验证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对前一基线所含配置项的追溯性; ? 确认当前基线所含配置项均正确反映了项目需求; ? 评估基线的完整性; ? 验证当前基线和各基线间所含配置项的一致性; 验证配置库内容的完备性和正确性等。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简介 业务目的: 为解决、控制过程及部分服务交付过程提供需要的配置项及其属性信息。 IT 目的: 1)建立一个完整的配置项管理框架,降低了无控制环境变更的危险性; 2)CMDB提高支援及各类服务活动的效率和品质,确保服务交付流程如连续性、容量等良好运作。 适用范围 此流程适用IT管理手册中定义的服务范围。 相关流程 IT服务管理手册 (QM-ITSM-2011) 服务规划及管理流程(OP-ITSM-004) 服务报告管理流程 (OP-ITSM-006) 事件和服务请求管理流程 (OP-ITSM-007) 问题管理流程 (OP-ITSM-008) 变更管理流程 (OP-ITSM-010) 发布管理流程 (OP-ITSM-011) 连续性管理流程 (OP-ITSM-012) 容量与可用性管理流程 (OP-ITSM-014)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OP-ITSM-015) 供应商管理流程 (OP-ITSM-017) 服务策划管理流程(OP-ITSM-019) 定义 术语表: 无 角色定义表

仪器种类代号

编号格式 主要设备按以下方式进行编号登记: XX9999YY XX = 仪器种类代号 9999 = 4至5位数字 YY = 地域代号内的缩写式代号 内容 流程解释 配置管理流程从配置规划、日常运维、配置审计、配置管理检讨的PDCA循环保障CI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中配置规划包括配置管理应用的各类规则。 配置规划 (P) 5.2.1配置管理范围工具、用途说明: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每一个软件项目,无论是工程类项目,还是产品类项目,都必须经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部署、交付、维护和支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件,包括文档、源程序、可执行代码、支持库。更可怕的是,频繁出现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向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动的信息集,如何使其有序、高效地存放、查找和利用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最早的开发人员尝试过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手工来实现: 1)文档:每次修改时都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进行区分,例如"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1.0,XXX软件需求说明书V1.1,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2.0.",并且在文件中注明每次版本变化的内容; 2) 源代码:每次要修改时就将整个工程目录复制一份,将原来的文件夹进行改名,例如"XX 项目V1.0、XX 项目1.01、.",然后在新的目录中进行修改;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十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数据。如果是团队协同开发或者是项目规模较大时,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很显然,这样简陋的方法是无法应对这一问题的。后来,有人尝试从制造工业领域引入了"配置管理"这一概念,通过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这也就是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实现原理与基本机制

配置管理指南

配置管理指南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配置管理指南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修改点说明的内容有如下几种:创建、修改(+修改说明)、删除(+删除说明)

目录 1. 过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过程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必要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应执行活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验证与监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裁剪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附件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相关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管理岗位职责

配置管理员岗位职责 摘自:软件配置管理论坛 一、配置经理的基本技能与资格 资格: 能够重视配置管理工作; 能够按规范实施配置管理工作; 积极支持部门的配置管理方面的工作; 能够积极支持与帮助其他人员; 为部门的配置管理能力的提高贡献力量; 熟悉公司配置流程以及其他相关的流程; 为增进项目管理,对于项目内的困难和关键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到部门; 基本技能: 能够独立规划项目的配置管理工作; 熟练掌握配置管理的相关概念; 能够了解配置的相关工具,熟练使用技术工程部配置所使用的工具; 具有基本的与人沟通的技巧; 能够了解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初步了解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 了解部分系统和应用工具,如数据库ORACLE,前台开发工具DEPHI等; 二、配置经理的职责 作为一名配置人员,配置经理的职责就是能够与质量人员、测试人员等共同保证项目的质量。如:作为质量保证的成员之一,能够为整个技术工程部规范化管理的推进作贡献,如宣传规范化管理的知识,陈述规范化管理的利弊等;能够在项目进行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的与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成员进行配置管理规范化的沟通,为项目配置管理的规范化作出努力. 具体表现为: ?项目进行初期或首次进入项目中时,能够首先与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成员就项目的未来配置管理工作进行沟通,取得项目经理、QA、SCCB及项目全体成员对配置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积极了解项目情况,项目各阶段的进展,为更好的进行配置管理作努力; ?熟练并充分的利用配置管理工具的各方面的功能,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 ?为项目控制好版本,保证项目各阶段所使用的版本正确; ?及时发现项目问题,把问题及时反馈给项目经理、QA或SCCB,并积极协助解决; ?与项目内其他组成员,如开发组、测试组等协调工作,并能够很好的沟通; ?能够在项目中不断总结、分析,为项目内配置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作贡献;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Vss+60实用指南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Vss6.0实用指南 一、版本管理的必要性 如果说70年代的软件危机导致了软件工程思想的诞生和理论体系的发展,那么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另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和实现,这就是软件的版本管理。 只要参加过软件开发的人都清楚,现在的软件项目完全由一个人来完成是难以想象而且也是不可能的,通常是有一个研发小组来共同分析、设计、编码和维护,并有专门的测试小组对已完成编码调试的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在软件开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员,信息的交流反馈不仅仅是在研发小组的成员之间及各个研发小组之间,还存在于客户和研发者之间。所有的这些交流反馈意见信息都有可能导致对软件的修改,小的可能只是对某个源文件中的某个变量的定义改动,大到重新设计程序模块甚至可能是整个需求分析变动。在这个工程中,由于软件开发所固有的特征,可能会形成众多的软件版本,而且我们并不能保证不出现错误的修改,而这样的一个困难局面却又非常现实地摆在项目开发管理者的面前,他/她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下一些问题: 1.怎样对研发项目进行整体管理; 2.项目开发小组的成员之间如何以一种有效的机制进行协调; 3.如何进行对小组成员各自承担的子项目的统一管理; 4.如何对研发小组各成员所作的修改进行统一汇总; 5.如何保留修改的轨迹,以便撤销错误的改动; 6.对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软件的各个版本如何进行标识,管理及差异识辨等等。 一个非常直接的反应,我们必须要引进一种管理机制,一个版本管理机制,而且是广义上的版本管理,它不仅需要对源代码的版本进行管理,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以往的那种被誉为具有良好编程风格的做法,诸如在对他人的源程序进行修改时注释修改原因,修改人和日期,如果是多个成员同时进行了修改,那么需要进行及时的人工的差异比较和综合以便形成一个统一的新版本。这种做法在当前的大型软件的开发中已经越来越没有空间了,可以说是一种以小作坊的形式来面对软件的社会化大生产,再也不可能行得通了。 其实,版本管理的思想很早就存在于软件开发者的头脑之中,只是以往的认识没有现在人们所意识到的那样迫切。UNIX 的程序开发系统较早就提供了能够进行开发小组中源代码版本管理的工具,现在的Linux更是提供功能强大的能够跨平台的版本管理器,国外公司的基于Windows的版本管理器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产品,国内的研究单位如北京大学计算机系CASE实验室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在众多的成熟产品和试验产品中,这里只将对使用比较广泛,有较大用户前景且又能较易获得的版本管理器产品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ourceSafe6.0进行详细的介绍,针对普通的研发小组的解决方案,及具体的实现。 二、Visual SourceSafe6.0(VSS6.0)简介 VSS6.0现在是作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6.0这个开发产品家族的一员,如Visual C++6.0和Visual J++6.0一样。 1.VSS的简单工作原理 Microsoft的VSS6.0解决了软件开发小组长期所面临的版本管理问题,它可能有效地帮助项目开发组的负责人对项目程序进行管理,将所有的项目源文件(包括各种文件类型)以特有的方式存入数据库。开发组的成员不能对该数据库中的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A0

程序文件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木A0 贞数第1贞共6贞 編制部门研发部 生效日期2018年09月05日 修改页 文件编号修改条款修改内容修改人/日期生效日期全文首次发行 分发部门会签 编制审核批准□业务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韶□质量部□行政部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软件配這皆理贯穿于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对规范软件版本、源代码、文件、工具、现成软件等控 制要求,确世配置标识、变更控制、配置状态记录等活动要求。使用配置管理工具保证软件质量使公 司的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软件项目,并贯穿于软件生存周期全过程。 3.1项目经理 负责指过配置管理人员: 负责审批配置管理il ?划; 负责执行配置管理il 划。 3. 3质量部 > 负责跟踪配置管理il ?划的实施。 4.1术语泄义 软件配置管理:是标识和确定系统中配置项的过程,在系统整个生存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变更, 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变更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软件配置项:为配置管理的目的而作为一个单元来看待的硬件/软件成分。 基线: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件以及柑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 构成一条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苣项〉和生成可执行 文卷的工具" 4.2配置管理讣划编制 所有项目在指;4^项目开发计划时,都应有项目经理指定配置管理人员,然后由配置管理人员编写 《配置管理计划》,也可以包含在《软件开发计划中》,配置管理讣划至少应包括的内容: ? 配置管理人员的组成及分工 2. 范围 3. 职责 3.2 配置管理人员 4. 工作程序

软件正版化工作指南

附件: 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 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6年7月11日

前言 为推进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主体责任,加强正版软件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定《正版软件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主要包括责任制度、日常管理、软件配置、软件台账、安装维护等五项软件使用管理制度范本和台账范本,供各单位开展正版软件管理工作参考。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指南》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建立本单位正版软件管理办法。 《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一、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和工作职责,以及软件使用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 二、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软件日常使用管理涉及的工作计划、预算编制、软件采购、软件维护、宣传培训、检查考核、总结报告等工作流程和要求。

三、软件配置管理规定。明确软件配置原则和配置流程。 四、软件台账管理规定。明确软件使用管理台账种类和管理办法。 五、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明确软件安装、卸载及升级维护流程。 《指南》由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解释。

目录 一、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制度 (8) 二、软件日常使用管理规定 (11) 三、软件配置管理规定 (13) 四、软件台账管理规定 (15) 五、软件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18) 六、附件: 1.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信息表 (20) 2.使用正版软件承诺书 (21) 3.软件使用需求申请表 (22) 4.软件采购计划表 (23) 5.软件正版化工作信息统计表 (24) 6.可使用免费软件清单 (25) 7.软件使用情况汇总表 (26) 8.软件使用情况明细表 (27)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目录 1.配置管理流程 (3) 1.1 概述 (3) 1.2 总体流程图 (3) 1.3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4) 1.4 软件设计阶段 (4) 1.5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4) 1.6 配置库管理 (4) 1.6.1 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4) 1.6.2 配置项 (5) 1.7 版本控制 (6) 1.8 变更控制 (6) 1.9 配置审计 (7) 1.9.1 配置审核的类别 (7) 1.9.2 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7) 1.9.3 不符合项的处理 (7) 2.0.0 配置状态报告 (7) 2.0.1 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7) 2.0.2 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7) 2.0.3 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7) 2.1.0 发行管理 (8) 2.1.1 交付管理 (8) 2.1.1 软件配置管理员的处理规范 (8) 2.1.1.1 现阶段使用的版本配置服务器 (8) 2.1.1.2 主要操作流程 (8) 2.1.1.3 版本规范化处理 (8) 2.1.1.4 客户反馈问题处理 (8) 2.软件基线化规范 (9) 2.1 正常开发期 (9) 2.2 版本发布期 (9) 2.3 项目发布期 (9) 2.4 项目维护期 (9)

1.配置管理流程 概述 规范配置管理活动,明确配置项正确的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总体流程图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参加需求分析会议,配置管理负责人记录,有关文档提交归档。如《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阶段 参加涉及阶段,为了详细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备份计划等,审批该计划。 配置库管理 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项目经理: 1)与(有关负责人员)协商确定项目起始基线; 2)接受配置管理计划,并按相关规定贯彻执行; 3)接受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4)提出配置管理计划的修改要求; 5)提出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配置管理员 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 2)执行配置项管理; 3)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 4)编制配置状态报告; 5)配置库的建立和权限分配; 6)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7)配置库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开发人员 1)根据确定的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提交配置项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标准

页眉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1.1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1.3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1.4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其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置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配置客理库,存储项目工件的所有版本,即存储项目的定义的配置项。 版本(Version) 页脚 页眉 某个工件的变体,工件的后期版本一般是在初期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展。 1.5参考信息 1.5.1 可追溯性 CMU/ SET-93-TR-024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M for Software, Version 1.1 1.5.2 方针 SWL开发组项目开发与管理工作方针 1.5.3 过程/规范 项目计划与控制规范 1.5.4 指南 配置管理计划指南 基线策略指南 配置状态报告编制指南 配置审计工作活动指南 配置管理工具指南 VSS 使用指南 组织管理配置库使用指南 软件开发文档命名约定 1.5.5模板 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审计报告 文档变更请求 1.5.6 检查表 无 1.5.7 培训 《软件配置管理教材》 《软件变更控制管理教材》 《Clear Case 配置管理培训教材》 1.5.7 工具 Clear Case Visual SourceSafe Visual Basic Office 97/2000/XP DreamWeaver PhotoShop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配置管理控制程序 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1.1目的 本程序文件定义了本组织的配置管理的过程,目的是规范公司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使公司的所有软件开发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 1.2 使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软件项目。 1.3 名词和缩写 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SCCB (Software 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 软件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 CC (Configuration Controller) 配置管理员 工作产品(Work Products):项目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成果,例如源代码、数据和各种文档。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CI):纳入到配置管理范畴作为单个实体对待的工作产品称为配置项[IEEE Std 610.12 - 1990 ];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入软件配置管理。 基线(Baseline):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卷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构成一条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置项)和生成可执行文卷的工具。 2角色与职责 2.1软件配置管理组(CM) CM组是项目里的一个小组,根据项目大小,可以由一个人,或者多人组成,小组的成员称为配置管理员(CC),通常由公司的质量保证组安排,加入到项目组,由项目经理领导。

CM组建立并管理配置管理库系统。 CM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关CM活动的培训。 项目组的CM组负责在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进行配置管理活动。 2.2软件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SCCB) SCCB建立在项目级,通常由项目经理、该项目的技术经理、软件开发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测试经理/测试工程师以及CC组成。SCCB在项目策划阶段由项目经理负责筹建。 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批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批软件基线的建立; 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批对软件基线配置项的变更; 配置管理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核和批准产品发布。 2.3 SCCB负责人 SCCB负责人通常由项目经理担任,代表SCCB在有关文件上签署意见。 2.4 项目经理 定期或事件驱动地评审或审核CM活动。 2.5 测试组 负责审核《配置管理计划》任务列表中与测试有关的内容 2.6 开发组 负责审核《配置管理计划》任务列表中与开发有关的内容 2.7 QA组 负责审核《配置管理计划》任务列表中与QA有关的内容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流程模板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流程 1 概述 1.1 目的 本文档主要目的在于规范项目配置管理活动, 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而且易于存取, 保证基线配置项的更改受控, 明确基线状态, 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不同类别的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开发工程的配置管理活动, 针对项目不同在流程上作适当的删减。配置管理可采用各种工具及手工办法, 本文件以CVS( 并行版本系统) 配置管理工具为例, 规定公司的配置管理办法, 使用其它工具时也可对应本文件

的要求参照执行。 1.3 术语和缩略语 1.3.1 软件配置管理(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 软件配置管理是对软件修改进行标识、组织和控制的技术, 用来协调和控制整个过程。是经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 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不同版本的产品配置。 1.3.2 配置项( Configuration Item, CI) 凡是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工 作成果统称为配置项, 配置项逻辑上组成软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 一般是能够单独进行设计、实施和测试的。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 名称、标签、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 确保不会混淆、丢失。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1.3.3 基线( Baseline)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 基线就是一个配置项或一组配置项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经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这些配置项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逻辑实体, 而这个过程被称为基线化”。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基线确定了元素( 配置项) 的一个版本, 且只确定一个版本。一般情况下, 基线一般在指定的里程碑处创立, 并与项目中的里程碑保持同步。每个基线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 基线中的配置项被冻结”了, 不能再

配置管理过程

配置管理过程 版本: 发布时间: 文件变更记录

目的 本文档描述了软件开发项目的标准软件配置管理过程。该过程向软件开发项目中与配置管理有关的人员提供说明和行动指南,使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客户能方便地通过软件配置管理获得有用的信息。 适用范围 机构:质量部、产品部、开发部 业务: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概述 本过程包括建立配置库设置访问权限、组建CCB、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发布基线、基线变更管理、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审计、备份配置库、产品发布、移交项目资产入资产库十个子过程。 本过程是描述项目如何计划配置管理活动,并在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中如何执行配置管理活动的。软件配置管理是CMM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在于建立和维护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 名词术语 基线:已经通过正式的同级评审而获得认可,可以作为一个基本纲领为今后工作服务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过程才可改变的一个或多个软件配置项。 定义基线:在项目策划过程中,对基线的个数、时间和条件,以及包含工作产品的定义。 建立基线:根据项目计划中的定义,在实施过程中,经由评审组评审和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批准,建立起来的由特定工作产品组成的基线。 配置项:由配置管理视为一个单一整体而进行处理的工作产品(例如:在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数据等)以及完成工作产品所需的软件工具和支持系统。 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ControlBoard,简称CCB,负责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建立基线,评价和批准(或不批准)对基线化配置项所提出的变更,并负责保证那些已批准的变更能得到实施的组。 物理配置审计:Physicalauditsauthenticate,简称PCA,审计软件产品的完整性,以确保其包含全部应有的元素、文档与数据。 功能配置审计:Functionalconfigurationaudit,简称FCA,审计软件产品的正确性,以确保其性能和基线化的需求相一致。 流程图 过程定义

如何制定配置管理流程

如何制定配置管理流程 【IT168 技术文章】 以下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正确的工作流程对于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1. 问题描述 某一开发团队为其客户开发业务软件,系统上线之后存在着很多的业务需求变更,同时也有很多业务部门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现的软件缺陷,我们把需求变更和软件缺陷统称为变更。开发团队需要迅速响应客户所提出变更请求,把相应的软件版本修复及时地安装到生产系统上去。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该开发团队建立了以下的软件发布流程: 图1 这四个环节分别对应以下四种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实现客户的变更请求 测试平台:开发团队把软件发布给客户之前做内部系统测试 准生产环境:客户把软件发布到生产系统之前做验收测试 生产系统:最终的生产系统 当开发团队将变更实现提交用户验收测试时,凡是没有通过验收测试的变更将被拒绝,只有通过验收测试的变更才会被部署到生产系统上去。整个流程如下图所示,假设开发团队总共实现了3个变更,其中变更1和变更2通过了系统测试被提交用户验收测试,但只有变更1通过了用户验收测试,最终只有变更1被部署到生产系统上。 3. 改进建议 为了避免以上所述的这些质量陷阱,我们应该改进现有的配置管理流程。 (1)建立闭环的质量保证流程 造成以上质量隐患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代码没有被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并且在发布过程中我们发布的是源代码,正确的流程(也是业界较为通行的做法)应该发布构建后的目标码而非源代码。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闭环的质量保证流程(如下图所示)来批量地进行软件发布。

图6 其中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应该被开发人员及时改正,然后再做构建,再测试,直到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版本才会发布到验收测试环节。同样的,验收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也会回到开发环节进行修复。这应该是一个多次循环的过程,不断地发现错误,然后改正,再测试。这个循环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个取决于各个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到所有的缺陷都被改正为止,但是所花的时间比较长,可能赶不上项目的进度要求,现实工作不大可能做到这一点。 折衷的情况是所有严重的缺陷(即那些影响系统使用的的缺陷)都必须被改正,但允许有一些已发现的缺陷遗留到后面再去解决,前提是所遗留的缺陷不会影响其他变更的实现。大家平时在一些商用软件的新版本中经常可以见到发布说明(Release Notes)中所列的已知缺陷(Known Defects)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向开发团队提出这个建议后,马上遭到项目经理的反对:“客户有些紧急的变更需要马上实现并交付生产运营,几乎没有时间来走这样完整的闭环流程。” (2)区别对待缺陷和新增功能 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紧急的变更一般是指影响系统正常使用的软件缺陷,这些缺陷需要及时的修复;而新增功能请求一般不是那么紧急的,允许开发团队有一段时间来开发实现。但开发人员目前是把所有紧急和非紧急的变更请求混杂在一起实现的,往往是一个紧急的缺陷已经修复,但另外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增功能也修改了同一组文件版本,造成两者之间的版本依赖,从而导致紧急的缺陷修复不能按时提交。 我们建议把缺陷的修复工作和新增功能的开发工作区分开来,这就涉及到多个版本的并行开发,开发团队主要面临以下三个版本的开发: v1.0中的缺陷修复 v1.0的新增功能版本v1.1 下一个版本v2.0 这样缺陷修复和新增功能开发相互独立,保证紧急的缺陷修复不会受到新增功能的影响。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

软件配置管理规范1.简介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产品的完整性。 目的 本文档指导项目开展配置管理活动。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SWL开发小组批准立项的软件项目。 文档结构 第一部分: 简介,包括本规范的目的、范围、词汇以及所涉及到的参考信 息。 第二部分: 配置管理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 的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 量。 第三部分: 变更控制工作规范的正文,包括活动的流程图、进入能及退出 准则、所涉及的角色、相关活动的阐述、验证与确认能及度量。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列出了编写本规范所参考的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五部分:

附录,本文中流程图的标准符号定义。 词汇表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 变更控制委员会。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包含文档、程序。 CR (Change Request) 变更请求,对提出的要变更工件或流程的任何请求的统称。 在变更请求中记录的信息是有关当前问题、提议解决方案及 其成本的起源和影响的信息。 PCA (Physical Configuration Audit) 物理审计,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建成立基线的工件是否为“正 确”版本。 FCA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udit) 功能审计,核心软件配置项的实际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 基线 (Baseline) 己通过复审和批准的工件发布版,由此构成进一步演进或开 发的公认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程序,例如变更管理和配 置控制才能进行更改。 CM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ibra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