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甲骨文字表

常用甲骨文字表
常用甲骨文字表

从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看古“龙”之变

从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看古“龙”之变 摘要:“”、“”、“”、“龙”等甲骨文、金文、楷体龙字含有的图腾信息,揭示出中国古龙在原始的蛇型龙之后,经历的从火蛇型龙到阴阳双构型龙,由从阴阳双构型龙再到兼具“日月之明”的独体龙的形义演变过程。后三种类型之龙皆为具有相对广泛认同基础的共祖性质之龙。三种形态祖龙不同程度的阴阳属性,是将其与其它形式的龙区分开来的标志。 关键词:古龙字;图腾;龙变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谜一样的神物。著名学者闻一多认为,龙是以蛇为主干和基调,由不同图腾糅合而成的虚拟生物。部落联盟的图腾为“混合”图腾,部落融合后的图腾为“化合”图腾。在图腾未合并以前,龙只是一种大蛇;蛇与龙从来纠缠不清,也不必将蛇与龙分清[1]19~21。但其又认为混合图腾中的各子图腾,在部落“融化”(部落)过程完成之后,各自的原始意蕴最终消失,彼此融合、质变为“一个新的大单位”[1]20。然而,只要承认龙是以蛇为基调,由不同图腾组合、演化而来,龙都应是一个“化合”之物,它必然和蛇有着本质的区别。 甲骨文、金文中的古龙字,是由特定氏族的图腾符号构成的○1。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龙字,大体包括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及汉代楷体“龙”四种形态 [2]612。这些龙字中图腾符号的混合、“化合”意蕴,反映了龙是一个从类型到性质都有所演变的文化现象,蛇与龙是既有区别又有共性、区别大于共性的不同之“物”。 一、伏羲氏原始形态的蛇型之龙 传说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3]《三皇本纪》,龙似是伏羲氏族的专有

图腾。如果龙是伏羲氏族的专有图腾,那么龙字也和龙图腾一样,应是伏羲氏族的专有符号。传说伏羲氏“蛇身人首” [4]卷一《自开辟至三皇》,甲骨文“”字就似一蛇形之龙。甲骨文“”形龙字[2]612,就更具蛇形之象。金文中又有一图画性较强的龚字[2]152,如图1,其中“”部的蛇形表征更为明显。闻一多认为这一形态的龙的本质,即为一条大蛇不无道理。这应当是存留至商代的一个龙的认知观念。 许多部落经历过非部落联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氏族图腾应是独体形态的图腾,即闻一多所言的未与其它图腾合并以前的图腾。“”字的 字形相对原始,当象原始的伏羲氏族的图腾之形。图腾是氏族的标志, 氏族图腾与氏族互为表里。那么,“”的本义是指伏羲氏的图腾, 并代表伏羲氏族之义。伏羲人首蛇身的形象,也是建立在这种图腾形 象之上的。或者说,伏羲的形象,就是蛇形龙图腾的人格化。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应是原始的伏羲文化在商代的历史延续。 然而,除伏羲氏族之外,远古传说中的北山诸神、轩辕国之人、钟山之神及相柳等也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5]95、226、277、280。如果这些同伏羲氏图腾一样的“人首蛇身”之蛇也为蛇形之龙,那么远古以蛇形之龙为图腾的部落是普遍存在的。此氏族的蛇形之龙并不为其彼氏族所认同,因而史料记载有蛇形之龙被他族所食的现象。如延维为二首之蛇,“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5]518。就此而论,这一发展阶段的伏羲氏的“”形龙图腾,尚未获得广泛的氏族认同并拥有共祖图腾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蛇型之龙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的伏羲氏仅是各部落中的一个普通部落,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和其它氏族部落相差不大。那么,商代甲骨文“”形龙字,可能并非仅是伏羲氏的图腾符号。但以相似的蛇型之龙为图腾的众多部族,可能为后世以伏羲氏为主力的蛇龙氏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诸多伏羲氏族与其它图腾类型氏族关系的发展,以其与燧人氏部落联盟的建立为转折点,原始的蛇形之龙出现混合发展的趋势。 二、伏羲氏蛇型之龙与燧人图腾的混合

甲骨文书法

神韵千年:甲骨文书法 2014年03月05日东方早报作者:任会斌 “书法”,是中国所特有的一项传统艺术。书法艺术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线条,完成实现了那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如篆书之匀净,隶书之婉转,楷书之端庄,行书之流利,草书之放逸,他们就像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早已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符号,而是有着触动人内心深处的美丽与惊喜的艺术作品。 罗振玉书法作品:有文有史亦足乐,无车无鱼归乎来。 中国书法,堪称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文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始终没有走向拼音文字,因而它和书法一开始便相结合。中国文字的早期形态,不仅仅是甲骨文,也包括

近年发现的种种陶器刻画符号,都无不带有艺术的意味。正因为这样,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关注和研究,也几乎和甲骨文的学术研究是同时发端的。 所谓的甲骨文书法,简言之就是以甲骨文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它包括殷商之时将甲骨为特殊的物质载体、以刻刀为工具契刻而成,即“以刀代笔”的甲骨刻辞书法艺术和“以笔代刀”,即将纸张为主要物质载体的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我们今天通常说的甲骨文书法往往是指后者。 甲骨文本身首先是文字,是表达概念或某种特定意义的视觉语言符号,但是在其简洁的笔画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当时人们于字里行间中对整齐美、技巧美、均衡美的追求。其书写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制作的程式都具有艺术的特质。郭沫若先生对甲骨文的书法成就,就曾经这样高度的赞叹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字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固亦间有草率急救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且亦自成其一格。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古代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发展历程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

别介绍。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与董作宾书法鉴赏 甲骨文书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包括“以刀代笔”的契刻卜辞的书法艺术,和“以笔代刀”的卜文(甲骨文)笔墨书法艺术。狭义而言,指后者“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现在通常讲的甲骨文书法,主要指的是“以笔代刀”的卜文笔墨书法。 殷商甲骨文具有应用和艺术的双重性。殷商甲骨文虽说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古文字,但却是成熟的形体兼备的文字,可称上是书法。因为殷商的人们己有了将汉字书写得整齐美观的观念,且在点画、结字、布局方面已基本上确立了后世汉字书写及书法艺术的格局。甲骨文字的点划基本上是均齐划一的等线性,首尾则多取尖势。这固然与以刀刻骨这种具体“书写”方式有关,但风格在这里的趋向统一,也完全可以证明.人们在这种整齐划一之中铭刻下对整齐美、技巧美的执着追求的。以刀刻骨的难以驾驭与一丝不苟的谙练娴熟之间的强烈对比,更促使这种美的价值迅速增长。点画虽均齐而偏细,但却有质感、有力度,又显示着人们在笔画质地美方面的审美意识的觉醒。 郭沫若先生在《殷英粹编》中提出第一四六八片,刻十个干支字,“刻而又刻者数行,中仅一行盖精美整齐,余则歪刺几不能成字。然此歪刺者中,却间有二三字,与精美整齐者之一行相同。盖精美整齐者乃善书旁刻者之范本,而歪刺不能成字者乃学书学刻之摩伎也。刻鹄不成,为师范者从容捉刀助之,故间有二三字合乎规矩、师弟二人蔼然相对之态。情如目前。” 此外当时有了‘专业’的书写者。用甲骨进行占卜,有一套严密的程序和分工。在《周礼? 春官》中记载有掌管卜事的“大卜”,“卜师”、“龟人”、“垂氏”等官名。在甲骨文实物中,不仅发现了卜辞中有“贞人”的名字。而且在甲骨的甲桥、甲尾、背甲和牛骨的骨臼、骨面上发现了“入者”、“示者”、“乞者”等的签名。在这样细致的分工中应当包括专门的契刻者,也就是甲骨文的专门书写者。我们还在商铭文中,发现了肥瘦相间的笔道、这说明当时已经使用毛笔并有了提按运笔的意识.并且最为重要地发现甲骨文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格,书法中的雄浑,精细、奇恣等美学范畴已经初露端倪。如《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这标志着汉字书写已经上升为艺术。 殷商甲骨文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是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因为殷商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因此我们谈到甲骨文书法史有必要从殷商开始。 殷商甲骨文书法 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朝的第二十代君王盘庚把都城从亳迁到殷,经过一系列的复古改制,中兴了即将崩溃的商王朝。嗣后,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即殷纣王),八代十二王皆建都于此。殷作为后期商朝的都城,前后历时共二百七十三年。而在这二百七十三年里,却给后人留下了王室占卜时的记录——甲骨文。 我们从《大戴礼记?表记》中知道“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也就是说,在殷王朝时,是十分迷信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敬事鬼神,崇尚占卜,凡事必卜,每卜又多至数次。《论衡?卜筮篇》:“钻龟揲蓍有吉凶之兆者,逢吉遭凶之类也。何以明之?周武王不豫,周公卜之龟。公曰,乃逢是吉。”由出土的卜辞得知,商代常“一事多卜,不限之龟,”其内容也十分复杂的,凡祭祀,征战,田猎,疾病,风雨晦暝,年成欠丰,出入的吉凶,旬夕的安否,用人用性之多寡,妇人生育之男女,无不求之占卜以请命于上天。就是在这种原始思维的导向下巫术活动中的文字才被渐渐地丰富和发展起来了。故今人称这些占卜的文字为“卜

甲骨文字表

甲骨文字表 *** ** 学号:************** 1、“燎”(尞)字: 甲骨文写作“、、、、、、、、、、、 、、、、、、、、”,(火星四溅的“木”)(火),山林野火焚烧森林《説文解字》:燎,放火也。从火尞聲。即燎,放 火烧山。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尞”是声旁。 2、“牛”字: 甲骨文写作“、、、、、、、、、、、 、、”,像动物头部的线描,突出了鼻孔在鼻尖上形成“V”字形状,以 及向两侧弧形伸出的一对尖角。《説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屬皆从牛。 3、“贞”字: 甲骨文写作“、、、、、、、、、、 、、、、、、、、、、、、、、、 、、、、、”,是“侦”的本字,表示用神鼎占卜,造字本义: 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説文解字》:貞,卜問也。从卜,貝以爲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說。 4、“沚”字: 甲骨文写作“、、、、、”,從散點水,從止(腳趾)。其會意是一隻腳在淺水中蹚水,水很清澈所以能夠看見自己的腳。其

本義是:淺水中的沙灘。 5、“册”字: 甲骨文写作“、、、、、、、、、 、、、、、、”,像是用皮绳串连起来的大量竹片或木片。本义:用竹片或木片串成的书简。 6、“我”字: 甲骨文写作“、、、、、、、、、、 、、、”,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的变形,即超级的戌,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本义:手持大戌,呐喊示威。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呐喊示威。 7、“王”字: 甲骨文写作“、、、、、、、、、、、、 、、、”,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 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叫“王”。竹制武器叫“不”;带刃的木制武器叫“帝”;文治天下的叫“君”;头戴金冠之王叫“皇”。 8、“吉”字: 甲骨文写作“、、、、、、、、、、、 、、、、、、、”,像祭祖的庙宇。本义:供神享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 一.甲骨文的文字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字形多变: 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体式丰富: 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因字成型 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线条瘦硬 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5)形象生动 甲骨文是师法自然,合众美的结果,大部分字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状、声音、轨迹等。 万[萬] 形如蝎子.蝎子为胎生昆虫,母蝎产子,每胎可达数一甚而 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 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不可胜数之“万”字. 春 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 组合起来,表示草木遨生开始的时序. 至 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

观 是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角中间一竖是 喙,两侧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主神贯注观贯注观察的样子,最下面的是乌,表明猫头鹰的类属.此字充分的掌握住了猫头鹰的表情。 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

常见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常见象形字: 动物:牛羊马鱼龟象虎鹿鸟 自然:月雨泉瓜水日山水田井禾米木火丘果川雷贝申气竹 人体:人口丫目女手首子又心耳眉血臣自 器物:车舟伞弓页门皿网刀 其他:凹凸大佳乌来止几斤主蜀欠止戈升万宀 首:甲骨文象人头侧视形。金文则突出一个眼睛,以代表整个面部,上加一层头皮几根头发,以示头盖。 臣:甲骨文象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俯身时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 又:甲骨文象右手形。 申:甲骨文、战国玺印文象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象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血:甲骨文象用牲血祭祀时盛在器皿中的血滴形。 雷:甲骨文象闪电中发出雷声形。金文加形符雨成形声字。小篆是一个声符被部分省略的形声字。 常见指事字: 上下中一二三朱甘本末刃卡甩曰寸亦丹旦匈父母王引身匈立彭 会意字的特点: 1. 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2. 偏旁都是形符,即表义的偏旁。 常见会意字: 名词:武森林雀光宗男步朋北岩妇事东孙李杏包灶晶炙集兵众友 形容词:明益香磊仨劣歪冤碧好炎嵩安 动词:休取涉祭吠弄祝看出析信伐比使闯采焚获删戒耸奋从监宿弃 虚词:如即既及为 甦奮矗 ?光:明也,火在几上,光明意也。炙:炙肉也,肉在火上。 ?闖:馬出門貌,馬在門中。采:禾成秀,人所收者也。 ?東:日在木中。集:群鳥在木上也。 ?奮:鳥張毛羽自奮奮也。兵:械也,廾持斤并力貌。 ?从:甲骨文从二人相随,本义是相听从。 ?北:以一左一右背对着的二人表示背离。本义是背离。作北方讲,是字形的假借。

简化字中的会意字: ?宝寶笔筆尘塵泪淚灭滅

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艺术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是民族文化之根。甲骨文是早于篆籀、青铜铭文的古文字。是“千年神甲、文字始祖”,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巴比伦的泥版文书等同为人类社会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纸草文字和泥板文书都已失传,而中国的甲骨文,在失传近3000年后,直到1899年在河南安阳的殷墟破土重现。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因发现于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又称殷墟文字;是商王般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距今已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一八九九年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它和本世纪初面世的敦煌写经、汉晋简牍和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我国近代新史料的四大发现。 一甲骨文发现 三千年前,安阳市西北25公里的小屯村正是晚商都城。商朝第20位的帝王盘庚、从山东“奄”(今曲阜)迁都到“殷”,当年的殷都,到处是雄伟的宫殿和巍峨的宗庙,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约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武王联合诸侯伐纣,商纣王牧野兵败,逃至鹿台自焚而亡。从盘庚到纣王,商王室在此共传八代十王。历经273载,史称殷朝,亦称殷商。周灭商后,国都他移,小屯一带的繁华王都逐渐荒芜,光华闪烁的商文化被淹没地下,沦为一片废墟,后人称“殷墟”。 安阳殷墟鸟瞰图 星移斗转,岁月流逝。3000年过去了,清末小屯村人,耕耘土地时,常翻掘出一些骨片,不知为何物,因胛骨较大,近代无此兽类,遂称为“龙骨”,有一个农民叫李成,身上生了许多疥疮,又疼有痒,没钱医治,无意中,捡起人们随手扔掉的白龙骨片,用力捏碎,竟然成了白面面。李成把白面面撒到自己身上生疮的地方,很快就被脓血吸收了。说来也奇怪,身上的疥疮竟然好了。这下李成高兴了,他把乡亲们扔掉的白片片收集起来,跑到几里以外的城里去卖。他告诉中药店的掌柜的,这东西是药材,能治疗疥疮和外伤。李成第一个发现龙骨并卖给药店治疗疟疾和创伤,一斤仅值六文钱。

汉字演变(从甲骨文到k楷体)

汉字的演变历史(甲骨文-金文-大篆- 小篆-隶书-楷体)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它的特点是: 象形性强,有很强的描画物象的色彩,甲骨文笔画消瘦,直笔与转折多,且书写置向不定,字形结构不固定,异形字多,字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

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且整体遒丽,古朴厚重,异体字繁多,象形性强,金文与甲骨文结构无大的区别,字体只是有明显区别而已。 大篆;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为籀所作,故世称“籀文”。“籀文”乃据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故其与古文或同或异。由金文发展而来。

甲骨文字对照

甲骨文字对照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甲骨文——汉字对应表 下列的甲骨文单字均是从原字放大,在解释文字之后,附注原诗词作者与诗名、词牌,以供参考。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安安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B 八八巴巴巴巴癹白百败 般般邦雹雹宝宝饱保保 保保保保豹豹卑北贝狈 祊偪鼻匕匕匕比必闭畀 畀畀敝敝敝敝辟辟濞兵 兵丙丙丙丙丙丙丙秉并

并并并并驳帛泊亳亳亳 亳卜不不步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C 才才采采仓仓仓仓曹册 叉叉昌长鬯鬯鬯朝朝朝 朝车车车车车屮尘臣辰 辰辰辰辰辰辰成呈呈呈 呈承乘齿齿齿齿齿赤赤 舂舂舂虫虫稠丑丑丑丑 臭出出初刍刍楚豖传吹 吹娕娕此此此此朿朿朿 朿朿朿朿朿朿琮琮

D 沓大大汏带带带丹单单 单旦旦宕刀刀盗得登弟 弟杕帝帝帝典典典典奠 奠吊耋丁丁丁丁丁鼎鼎 东东冬冬斗斗豆豆豆剢 剢督督杜端对兑多多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E 娥娥儿而耳洱洱二二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F 伐伐伐凡杋匚匚方方方 方彷非非扉分焚焚焚焚

丰丰丰丰丰风风风风风 妦封封封封夆夆缶夫弗 伏凫刜孚服福福甫斧斧 父父妇妇阜阜复富富腹 腹 G 干甘刚刚高膏膏杲槁告 戈戈鬲鬲鬲鬲鬲鬲各各 更庚庚庚庚庚庚庚工工 工弓公肱肱宫龚冓遘遘 遘古谷蛊蛊鼓雇雇雇雇 剐官毋毋毋毋盥盥盥雚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试说甲骨文和金文异同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甲骨文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金文是指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它较甲骨文粗犷、浑厚也更壮观。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

222年)和秦汉金文(前221年~219年)。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以下这几点。 1. 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 2. 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风则多为茂密圆厚。 二、甲骨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甲骨文字主要特点有。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字体文字古图现代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 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主要用于王室占卜记事。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 多、转折处多,为方形 有所不同现代图形设计,既具有图形的物象意味,又有文字的成熟建构体系。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 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 文。金文笔道肥粗,弯 笔多,团块多金文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指从金文的视觉形体和寓意内涵中吸取设计符号的元素。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 变为大篆。包括以前的 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 字。线条化且规范化, 为方块字的基础。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 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 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 期的秦国。把大篆省略 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 字中一些简体、俗字 体,加以规范。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古隶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 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 竖、撇、捺、挑、勾等的 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 便多了。古隶在现在字体设计中多有应用,如方正古隶繁体,迷你简古隶等。且在logo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 今隶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 法今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 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 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 变出来的。草书应用与现代字体设计中较多,比如方正狂草,方正黄草简体等。而且在盆景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草书,按照草书的形状制作各种好看的盆栽。而在签名设计中,也是大多用的草书。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 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 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 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 楷书的称行楷。钢笔行书字帖,练习钢笔字。字体设计:方正硬笔行书简体,方正流行体简体等。标志设计。个性签名等。 宋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 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 饰部分(即“字脚”或“衬 线”),点、撇、捺、钩等 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宋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最广,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

甲骨文与金文的异同

试论甲骨文与金文 的异同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11-14 姓名: 学号: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古文字,而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甲骨文和金文同属于一个体系,甲骨文要早于金文,金文继承了甲骨文,并有相当一部分保留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那么两者具体有哪些异同点呢。 从文字的产生和功能来看,甲骨文和金文均用于记录,但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商朝人迷信鬼神,不论祭祀,战争,还是渔猎,农事等,都要向鬼神问卜,所得结果写在甲骨上,成为甲骨文。而金文的产生则有赖于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商周时人们非常重视钟鼎器,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这些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 从文字的发展来看,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已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原则。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更具象形意味,金文多以铸造为主,笔画粗细多变,字型亦丰满,更能体现出文字的象形意味,其规范美、装饰美、象形美都远远超过了甲骨文。甲骨文则象形意味较浓,譬如:月,山,水,田等字。由于甲骨文以刀刻为主,所以其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

具有象形意味的文字。 从文字书写使用的工具来看,甲骨文用刀等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则是用单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则是用范模浇铸而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渡圆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效果。甲骨文书写风格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书写风格则多为茂密圆厚。 从文字的特征来看,甲骨文的形体之繁简往往取决于所表示实物的大小,而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因为甲骨文字契刻方式独特,所以其笔画较细,方笔居多,有方头尖尾的,也有尖头尖尾中间粗重的。金文在不同时期的特征有所不同。西周铭文的起笔,收笔,转笔多为圆笔,笔画圆润,这也成为后来篆书用笔的基础。文字的结构比周初金文更加紧密,平稳,字形比较有规律性。这也为以后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西周金文在章法上比较讲究字距行列。有的严整规矩,有的则显得疏朗开阔。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多铸造于器物外部最显眼的部位,出于一种让人欣赏的目的。笔划的取舍经过精心安排,别出心裁,字势瘦长,婀娜多姿,强调竖划的曲动,以流美胜。这个时期的金文因地区不同而使得各国文字风格各异,极具装饰化,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所特有的唯美主义装饰文字,脱离了书写意味。

甲骨文对照表

甲骨文对照表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各种字体特点

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指秦始皇帝统一文字所用的书体,汉代沿用。后世称篆书,一般皆指小篆 文字已规范化,偏旁都有固定的形式和位置,形体竖长方,其空虚不足之处尽量用笔画填满 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 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草书 草书的特点是“缩减笔画、多加萦带、笔断意连,自然天成。书的特点是“缩减笔画、多加萦带、笔断意连,自然天成。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十九世纪末,学者们发现并认识了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象璀璨的群星,把学者们目光集聚到了甲骨文的研究方面来。这种古老而系统的文字,与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印度的哈拉伯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字体系。 甲骨文经过搜集、整理之后,在罗振玉、王国维的大力宣传与精心研究下,一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的学问。 在罗、王的极力倡导下,逐渐成长起来以甲骨文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甲骨学派。甲骨学的发展与深入,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最为流行的说法

甲骨文字解释

说文解字话甲骨(本页面制作中)

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饗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人之上会意为首。《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即用其本义。引申义为始为大。例如:称国家最高领导人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或写作“”,从二(上)从大。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故《说文》曰:“天,颠也。”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说文》:“祝,祭主赞词者。”甲骨文“示”字写作“ ”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珏字作“”。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王即玉, 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或谓“”即旂帜,“五中”即立,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其上部之↓或↑,象发饰之形。甲骨文女作“” 母作“” ,中增两点表示乳房,已字之女为母也。女与母在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每字在不辞中用为悔、晦。 “”甲骨文“”字从又从“”或从“”,从“”与丛林同。又即手。象以手取草之形。《说文》:“、”字从又持“”,即“”之义,“”以饲牲畜谓之“”,引申之放牧之牲畜牛羊亦谓之 “”,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谓之“”。 “”字象埋牛羊犬于土坎中之形。学者释为“薶”字。“薶”又写作“埋”。卜辞用为祭名。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演变——甲骨文.doc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演变——甲骨文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汉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战国文字:"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秦国文字,汉字发展的主流。六国文字,地域差异大,不反映汉字发展轨迹,是支流。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

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 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

书法艺术甲骨文之美

书法艺术甲骨文之美 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它以汉字为独特的素材,对这种素材实行深刻的艺术想象、巨大的艺术加工,是全人类艺 术宝库中由中国人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具有独特而悠久的艺术魅力。甲骨文是汉字的“根”,在研究甲骨文时不能忽视其书法的表现 作用,作者在家乡殷墟文化的熏陶下以及自己练习书法的感悟,在此 对甲骨文在书法艺术中的美做一浅要分析。 一、甲骨文和甲骨文书法 (一)甲骨文的起源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骨上面写刻卜辞或与 占卜相关的记事文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 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与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不过,同为人类早期的 象形表意文字,外国的这三种文字早已先后消亡,仅仅我们的甲骨文 一脉相承传承至今,成为现代汉字的鼻祖,让世人知道了甲骨文的价值。因为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所以研究书法艺术必须研究汉字的 产生及汉字书体的演变过程。 (二)甲骨文对书法的影响 来的汉字。而书法又是文字的书写艺术,一般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 一种艺术。所以研究汉字的产生对书法艺术的探讨是有益的,甲骨文 的发现,汉字的书写,为书法艺术的源起、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字作 为语言的信息符号,是通过汉字的书写或契刻实现的,先民在甲骨金石、砖瓦、缯帛、简木等材料上留下了大量的书写痕迹,将在一定时 间中产生、在一定是时间中消失的语言信息,转换成的物化形式保存 下来的。汉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直接源头和唯一载体。从文字学 的角度看,它让我们得到了汉字演变的一个完整的系列:远古陶器刻 划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