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Sigma品质管理的研究

“6 Sigma”品质管理的研究

一、“6 Sigma”的历史:

在70年代,Motorola面对日本严峻的挑战,其主席Bob galvin决定在品质上改善,来迎战日本高品质的挑战。在1981年,他要求其产品必须在五年内有10倍的改善。于1987年,Motorola建立了“6 Sigma”的概念,基于统计学上的原理,“6 Sigma”代表着品质合格率达99.9997%或以上。换句话说,每一百万件产品只有3.4件次品,这是非常接近“零缺点”的要求。“6 Sigma”计划要求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服务,他们制定了目标、工具和方法来达到目标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要求。在过程上他们提供了黑带(Black Belt)和绿带(Green Belt)的有经验工程人员和顾问推行整个计划,并成为品质改善的先锋。

Motorola的“七步骤方法”(Seven Step Method),“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都是取材自TQM(全面优质管理概念)。他们提出新设计文化,简化生产步骤,采用机械臂、通用网络等来达到他们5“九”(99.999%)品质要求。1989年,Motorola更成功取得“Motorola Baldn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奖项。1989年,Bob Galvin又提出另一个十倍品质改善的要求,并于1991年完成。自1981年起,Motorola已录得1000倍(1000:1)的品质改善。其它公司,譬如Boeing,Caterpllar,Corning,General Electric,Digital Equipment和IBM等公司都采用“6 Sigma”方法去改善品质。

Motorola其中一个成就就是把以前“3 Sigma”(合格率为99.73%)的品质要求提高至“6 Sigma”。他们把传统合格率百分比的要求改变为百万分比或亿万分比。

二、何谓“6 Sigma”

1. Sigma的解释

“Sigma”的定义是根据俄国数学家P.L.Chebyshtv(1821-1894)的理论形成。根据他的计算,如果有68%的合格率,便是±1 Sigma(或Standard Steviation),±2 Sigma有95%的合格率,而±3 Sigma便达至99.73%的合格率。

在70年代,产品如果达到2 Sigma便达到标准。但在80年代,品质要求已提升至3 Sigma。这就是说产品的合格率已达到99.73%的水准,只有0.27%为次货。又或者解释为每一千货产品只有2.7件为次品。很多人以为产品达至此水准已非常美满。可是,根据Evans和Lindsay一书提出,如果产品达到99.73%合格率的话,以下事件便会继续在美国发生:

——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

——每年有超过15000婴儿出生时会被抛落地上

——每年平均有9小时没有水、电、暖气供应

——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

——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

虽然合格率已达到99.73%的水准,但相信各位读者对以上品质要求并不满意。所以有很多公司已要求“6 sigma”的品质管理。就是说其品质要求是“3 sigma”的一倍。其合格率为99.99966%(Motorola所谓的5“九”了),每一百万种产品中只有3.4件是次品(非常接近零缺点要求)。相比之下,3 sigma 容许在1百万件产品中有2700件次品。事实上,日本已把“6 sigma”成为他们品质要求的指针。

2. “6 sigma”的计算方法:

其实“6 sigma”是有别于1920年代Bell研究所的研究员Walter A Shewhart发展的“品质管制表”的概念[注解1]。它是根据(Cp)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而定出其关系的。

Cp=(UCL-LCL)/6 sigma

如果Cp<1就代表未能达到指标

Cp=1已达到3 sigma的要求

Cp>2代表已超过3 Sigma的要求

但是如果要达到6 Sigma,Cp必然达到2[注解2]。其实,根据“The Six Sigma Way”一书[注解3]的公式,可以很简单便算出其结果。

(次品的数目÷总次品的机会)×106=PPM(Parts Per Million)或DPMO (Defection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

总次品机会=总检查数目×每件产品潜在次品机会

根据PPM的结果,在换算表中便可得知是否已达到“6 sigma”的要求。

三、品质改善的发展:

一九二○年代,Bell研究所的研究员,Walter A.Shewhart根据统计学方法发展出“品质管制表”(Control Chart)的概念。他的同事,W.Edwards Deming把此方法在战后的日本发扬光大,从而制定了日本产品商品质要求的路向。五十年代便发展了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AOQL(Average Outgoing Quality Level)和LTPD(Lot Tolerance Percent Defective)等方法。六十年代,由于苏联在太空发展上较美国成功,美国国防部提出“零缺点”的管理要求。他们以为如果工人能保证生产可达到零缺点,品质便有保证。

一九八七年,影响各行各业的ISO 9000出现。在品质管理上,它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是,这些文件管理只产生官僚化现象。这制度只可以保证现有品质要求,但在产品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方面,并没有什么贡献。

其实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亦倡行全面优质管理方法(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其方法是不断改善品质,以达到零缺点的梦想。在西文国家,有几位品质管理专家对国际品质管理有异常重大的影响,其中佼佼者有戴明(W.Edward Deming)、朱兰(Joseph H.Juran)、哥斯比(Philip Crosby)等。过去十多年来,西文国家的大企业若考虑推行品质改善计划,差不多都一定会参考这些大师的著作,甚至聘请他们为顾问。特别在日本,Deming和Juran绵有异常崇高的地位,以Deming为名的“Deming Award”(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可是,当时Juran提出的品质成本曲线理论(Cost of Quality),在八十年代已备受挑战。(见图一)

他以为当品质改善至某一程度时,就算再大量增加资源改善,其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所谓零缺点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当时亦流行当品质达到某一范围,

便算合格。其理论正如射龙门一样,若足球射在方格内,便取得一分(见图二及三)。

由于科技进步,各类仪器能够取代人手,发挥防止次品出现的机会。一个突破性的品质成本曲线出现(见图四)。

如果在预防和检定增加资源方面,“零缺点”理想是可以达到的。再加上当时日本一位品质管理专家Taguchi推翻射龙门的品质要求理论,他提出产品品质要在某一点的中线位置,高于或低于此点便代表成本上升(检查、测试、翻工等),并代表增加客人的不满(见图三)。其它品质管理专家,如Ishikawa,Kaizen等都抱着同一理念。

在品质理论上,当时的品质管理大师都以为透过品质圈(Quality Circles),品质控制及保证和各级员工训练和参与等,便能达到“全面优质管理”的效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除了Xerox的例子比较突出外,其成就并不显著,考其原因,正如Peter S.Pande在“The Six Sigma Way”一书提出注解4,“全面优质管理”概念缺乏有经验的管理层由上而下推行。最致命的是缺乏明确目标来推行,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定位错误,引致浪费资源。

“全面优质管理”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Motorola在一九八七年提出的“Six Sigma”品质管理方法,是建基于“全面优质管理”并加以改善。他们“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七步骤方法(Seven Step Method)和客户完全满意(Total Customer Satisfaction)等都是取材自“全面优质管理”(TQM)概念。Motorola在口号上加上“6 sigma”的产品要求目标,并利用黑带(Black Belt)的有经验管理人员来推行。Motorola和General Electric 便是典型的成功例子,亦引发其它公司学习。与此同时,不少有关“6 sigma”的书本、文章在互联网上出现。再加上不少品质顾问公司宣扬及提供“6 sigma”管理的服务,可谓百花齐放,一时无俩。

可是,“6 sigma”的成功亦引来不少敌人,如Thomas Pyzdek的“Motorola's Six Sigma Program”注解5和Arthur M.Schneiderman的“Question:When is Six Sigma not Six Sigma/Answer:When it's the Six Sigma Metric!!”注解6一文都质疑Motorola在统计学上的偏差。根据他们的计算,

6Sigma代表每一亿个产品只有2个次品。Motorola所谓的6 Sigma可能只达到4.5 Sigma而已。在本质改善方面,6 Sigma并不代表终极,8 Sigma、10 Sigma、12 Sigma会继续出现,根据Arthur M.Schneiderman的说法,当达到10 Sigma 时,以Motorola的方法,便和正确的方法有1000倍的偏差。再者,他又质疑厘定品质要求的标准是否合理。在生产成本节省上,亦代表产品开发和品质检定的成本增加,他们是否取得平稀奇呢?他认为所谓“6 Sigma”其实只是口号,其中心还是“全面优质管理方法(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再者,Keki R.Bhote,曾在Motorola推行6 Sigma计划担任高级顾问

一职,在他的“World Class Quality”一书中指出Motorola提供的只是婴孩形的“6 Sigma”(Baby Six Sigma-“The Little Q”),他以为他提出的“最终极6 Sigma”(The Ultimate Sigma-“The Big Q”)最为有效。他提议的“实验议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DE)和“十个最有效工具”(The Ten Powerful Tool for the 21st Century)注解7最能达致世界级的品质管理要求。

四、小结:

在品质改善道路上,各家学说理论可谓五花八门,百花齐放,其目的是“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以达“零缺点”水准。可是,希望各位读者不要被前文的图表和计算方法吓倒。前文所说,只是印证品质管理发展和“6 Sigma”的定义。如果能够达到“零缺点”和“优质管理”,其计算方法和前文提供的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希望各位读者不要本末倒置,花费时间在以上的统计。老实说,“6 Sigma”只是其口号,如果达到“6 Sigma”或“零缺点”才是其精神所在。

虽然现在有很多顾问公司都以“6 Sigma”为口号,提倡品质改善服务,可是,其内容五花八门,各师各法,与ISO9000的严格要求完全不一样。总括而言,他们都以全面优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为基石,并结合各品管理论专家的成果,从而制定他们的方法。譬如Peter S.Pande一书着重员工的训练,但是KeKi R.Bhote一书着重各类统计方法监察和鉴定产品便是极端的例子。

无论如何,Motorola“6 Sigma”是利用“七步骤方法”(Seven-Step Method)才成功。老实说,“七步骤方法”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新发明,它只是“全面优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一个方法。再结合Walter Shewhart的PDCA周期“Plan(计划)-Do(实行)-Check(检查)-Act(制定)”,便成为“不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目标。当然,Motorola在“七步骤方法”上会加上“团队精神”,“由上至下推行方法”,“6 Sigma口号”,和各“品质检定”等方法,才能成功。

注解:

(1)其方法是把收集的样本取得中线(p):

p=样本的中线 X=所有样本的平均数 K=样本的总数

在P表上,我们再加上上限(UCL)和下限(LCL)。然后把生产样本定期放进表内,检查他们是否超出所定范围,来决定他们是否达到品质要求。

(2)见P55“World Class Quality” by Keki R.Bhote and Ad i K.Bhot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New York,2000一文

(3)见P392“The Six Sigma Way”by Peter S.Pande,Robert P.Neuman,Roland R.Cavanagh,MC Graw-Hill 2000

(4)“The six Sigma Way”by Peter S.Pande,Robert P.Neuman Rola nd

R.Cavanagh,MC Graw-Hill 2000 P43-49

(5)(6)同上

(7)“World Class Quality”by Keki R.Bhote and Adi K.Bhot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New York,2000

摘自香港印艺学会月刊207/208期,欢迎访问香港印艺学会网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 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 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 建筑工程合格验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之间竞争逐 渐增大。在新时期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建 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工程 质量问题时常出现,造成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证 建筑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近几年,建筑 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著名的上海楼房坍塌事故就是由于地基出现问题,现场 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具体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很多的建筑项目来说,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而必须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 质量管理,从整项工程的开始部分进行参与,一直到工程的结束,都不可以轻视 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还要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对工程项目各阶段 的施工结果进行验收把关。 图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设计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严格、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设计方 案的合理性。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勘察不准确、工程地质资料不足、计算简图不准确、设计 构造不当、结构计算出现错误等,或过多地考虑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形式,忽视地区环境 差异、施工条件限制、抗震构造、整改难度等因素,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较差,问题 处理的方案不当或质量不高,都会使得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少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设 计时没有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或是设计时没有设计经验,也会造成设计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2.2建筑材料的问题 建筑工程包含的技术较多,施工量较大,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也较多。因此,一旦建筑材 料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对于一些材料没有仔细检查,就使其进入施 工现场。劣质材料的性能较差,达不到原有的设计要求,进而影响建筑的质量,造成其耐用 性降低,寿命缩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或是购买材料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购 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会造成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造成建筑工程发生倾斜或坍塌现象,威胁施工人员安全。材料的优劣、来源、功能等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必 须重视这一问题。 2.3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8T14:34:54.3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黄岩[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安徽省海峡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收益,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合格验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工程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之间竞争逐渐增大。在新时期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时常出现,造成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保证建筑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近几年,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例如著名的上海楼房坍塌事故就是由于地基出现问题,现场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具体如图1所示,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很多的建筑项目来说,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因而必须要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从整项工程的开始部分进行参与,一直到工程的结束,都不可以轻视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还要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严格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施工结果进行验收把关。 图1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设计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设计环节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严格、科学的设计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勘察不准确、工程地质资料不足、计算简图不准确、设计构造不当、结构计算出现错误等,或过多地考虑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形式,忽视地区环境差异、施工条件限制、抗震构造、整改难度等因素,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较差,问题处理的方案不当或质量不高,都会使得后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少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设计时没有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或是设计时没有设计经验,也会造成设计容易出现问题,造成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2.2建筑材料的问题 建筑工程包含的技术较多,施工量较大,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也较多。因此,一旦建筑材料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对于一些材料没有仔细检查,就使其进入施工现场。劣质材料的性能较差,达不到原有的设计要求,进而影响建筑的质量,造成其耐用性降低,寿命缩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眼前利益,或是购买材料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购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就会造成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造成建筑工程发生倾斜或坍塌现象,威胁施工人员安全。材料的优劣、来源、功能等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2.3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一些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主要还是靠监理单位,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等现象,导致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大胆使用低等级的钢筋或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混凝土,出现了偷工减料等违法现象,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质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后果。

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如三鹿奶粉和苏丹红等事件,大大的延缓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应详细的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总结诸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面质量管理对策,从而真正的保证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文章便对我国食品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我国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我国食品质量全面管理的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标签: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管理对策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1.1 产品的可追溯性差。一般情况下,我国食品行业的加工方式都是劳动密集型,那么食品生产企业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员工的个人卫生情况,员工的唾液以及呼吸都很容易将细菌传染到食品上。比如物理性危害,因原料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污染是要比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得多的,常见的有水产品中发现鱼钩以及食品原料中加入金属块而使其符合要求等;又如化学性危害,食品的加工过程其实并不繁琐,但是超标的兽药或是农药残留物还是会进入到食物链中。 1.2 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随着我国“三鹿奶粉”以及“苏丹红一号”等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人们群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凸显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这一问题。欧美等国家早己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一号”,而在我国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却一直可以使用并且也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显然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标准还是门槛较低。很多食品生产企业根本不重视国家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甚至他们还自行制定与国家标准相矛盾的标准,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不严,就导致了我国诸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我国绝大部分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无法使用国际通常的安全标准,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的无标生产和无标上市的食品,这类食品在城乡结合部和我国的农村地区经常出现。针对我国农副产品的兽药和农药的残余量问题,我国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3 原料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基本上都没有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通常都是采用粗放型的加工而生产的,而这就无法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原料质量。而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也已经逐步的转变成为了与农户合作的生产加工方式,但是很多粗放型原料生产而导致的问题也还是不可避免,常见的问题的生产的原料不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和对产品的寄生虫、农药残留物处理技术落后等,都大大的影响的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 2 我国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工程质量管理实质上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的提高,以此通过科学手段以及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现代化建设中,建筑工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若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便会对建筑质量造成影响,就会影响建筑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以及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主要依据我国目前的工程质量现状进行了论述,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防治以及应对策略。 标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措施;防治 1 实际工作中质量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建筑会涉及很多学科,因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系统,并且由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投资大、工期长因而对技术要求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要更高。但是质量通病在建筑施工工程中仍旧不可避免的出现,因而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以及建筑的整体质量。 1.1 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建筑体的表面,且较为细微,呈现出不规律性的交错分布,大多分布在结构的截面呈现不均匀分布。是由于混凝土在成型之后没有恰当的做出合理养护造成,从本质上将是由于混凝土水分散发过快而造成内外体积的收缩变化差异而形成的裂缝,由于失水性程度不同,因而剧烈收缩变形的表面受到内部的约束产生开裂。另外造成该类问题的原因就是水分流失过快的平卧构件受到收缩不甚严重的影响垫层的约束而产生干缩裂缝。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若是混凝土结构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干湿不稳定的状态也会造成干缩裂缝,此外,振捣过渡的混凝土其表面的砂浆层会含有较多的水泥,因而也会加大干缩裂缝产生的几率。针对此类问题,有效的预防办法即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且对砂率以及水灰比也要进行规范的控制。通过避免砂石含量过大,保证振捣程度以及对混凝土运送时的密实度控制等方式提高结构的抗性以及对收缩量进行控制,同时对二次面板的摸压进行注意,加之适当的早期养护都能有效预防干缩裂缝的出现。若是已经出现了干缩裂缝,则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挽回,如对裂缝清洗干燥后涂抹环氧胶泥以及用环氧玻璃布对裂缝进行密封,都可以有效的降低干缩裂缝的危害。 1.2 凝缩裂缝 凝缩裂缝同干缩裂缝一样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病害,产生凝缩裂缝的时期多为初凝期,代表状态为六角形的碎小花纹裂缝,且裂缝较浅。导致凝缩裂缝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对混凝土结构有时需要进行抹平压光,但是若是处理过度则会在构件的表面悬浮过多的细集料以及水泥,最终会导致砂浆层的形成,而

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产品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基本情况

第一部分单位概况 1. 单位所属行业: 公司主导产品: 2.质量管理机构与体系 名称: □单独机构□合署办公 □是否有质量检验机构 (名称: ) 现有质量管理制度:(名称: ) 现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3.从事质量工作人员基本情 从业人员总数:人。 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人,其中:质量管理人员:人,专职检验人员:人,计量管理人员:人,标准化管理人员:人(一人多职时只计1次)其他涉及质量管理人员人。 共有质量工程师(国家发证)人,计量工程师人,标准化工程师人。有ISO9000管理体系内审员人,外审员人;有六西格玛管理绿带人,蓝带人,黑带人;有QC小组活动国家级诊断师人,市级诊断师人;有人参加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相关学习或培训。 注: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质量管理人员数+专职检验人员数+计量管理人员数+标准化管理人员数 4.外部认知情况: ⑴近三年获得质量奖励的情况: □全国质量奖□地方质量(管理)奖 □质量技术奖□其他(请说明: ) ⑵持有驰名商标的情况:□有□没有 商标名称: ⑶持有名牌产品的情况:□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没有 名牌产品: ⑷已获得的认证有(可多选): □ISO9001 □ISO14001 □OHSAS18001 □Q HSE □TS16949 □HACCP/ISO22000 □QS □安全质量标准化

□GMP □其他(请说明:)

第二部分质量管理情况 A1.领导关注和参与质量工作的方式为(多选): 1.全权委托给质量部门 2.没有固定的方式,有质量问题的报告随时协调处理 3.定期听取质量部门关于质量工作的全面汇报,有问题决策处理 4.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及时评价质量绩效,发现机会,决策并督促改进 5.建立质量激励制度,鼓励员工参与改进创新活动,领导抓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A2.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多选): 1.顾客投诉 2.国家、地方监督抽查结果,外部认证审核 3.对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标杆企业的绩效和经验 5.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 6.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 A3.近三年在质量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多的几项为(最多选3项): 1.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技能培训 2.质量改进及创新项目 3.检验及质量监测设备 4.识别顾客需求 5.解决顾客抱怨及投诉 6.质量奖励 7.质量信息系统 A4.质量责任制度的状况及执行情况(单选): 1.没有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2.明确了质量部门的责任,要求质量部门对质量问题负全责 3.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4.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5.在4的基础上,公司从总经理到每位员工都明确了质量责任 A5.质量管理职能设置情况(单选): 1.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职能 2.有职能,隶属于其他部门(如企管部、生产部等)

中国质量现状之心得

中国质量现状之心得 如果说改革开放30 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着“白猫黑猫”理论,踏踏实实抓生产、雄心勃勃“赶学超”,并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话,那么,一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完美风暴”则以吹枯拉朽之势让我们一下子看清楚了许多一直模模糊糊的全球政治经济景象。 原本日本人是靠制造起家的,但十余年来努力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转型,至今不见起色;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老牌制造强国,已经成功地放弃价值链中下游(制造)而稳执上游(研发与营销),理论上似乎赢得轻松、风光无限;制造大国美国走得更远,不仅比欧盟的朋友做得漂亮,而且在管理创新方面、尤其是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让全球望其项背而泣于隅。 而我们中国,则像老牛一样地专注于制造,虽然受到欧美价值链两头的挤压,却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生活,一点一滴地积聚着财富,寄希望于“牛市”。 如今,随着华尔街圣殿的轰然倒塌,欧美日突然发现他们的好日子是建立在“虚拟经济”之上的,而“实体经济”的机能已经快要丧失殆尽——原来他们一直在练就价值链两端“多吃、快跑”的本领,却发现中端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出现了紊乱。他们想重拾旧河山,却发现自己早已自废武功,已经不会或不能“制造”了。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的话说:“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死了!” 反观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不仅续写了国富

民强的神话,而且提升了全球百姓的生活品质。于是,全球惊叹:中国是真正的制造大国,不仅控制着发达国家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而且随着她向制造强国转型,也必将制约着他们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机遇。 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博士(J.M.Juran)曾经在《质量管理史》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如果说20 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 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一、“质量世纪”是否属于中国? 中国正处在百年来最大的变革历程中,“中国制造”必将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来自欧美日各国的重重阻碍与种种挑战,我们只有坚定地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走“中国品质”之路,才有可能引导企业提升全球的质量竞争力。因为正如克劳士比先生在《20 世纪质量管理简史和未来的解决之道》中说的:“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未来的质量,将不只是‘最好能有’而已,质量将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管理层将必须促使质量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并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准则。” 与欧美日相比,我们的企业缺乏全球化战略格局,缺乏技术和专利,资金、人才和能源等资源也严重不足,加之西方列强仍未摆脱“冷战思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曲解和指责者甚多,这极限制了传统“中国制造”的国际生存空间,与国家的形象严重失衡。但,有一个捷径,既能帮助我们的企业得到认同和帮助,又可以为消费者、股东和员工带来价值,那就是:质量突围。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 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应用。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和效益,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 也是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本文结合我国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 阐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也很迅猛,很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日益增多,也在不断地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建筑工程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某些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况 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专家认为它从系统理论出发,把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作为整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以正确的设计文件为依据,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建立一整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用最经济的手段,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投资大,建成符合标准、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好与坏,以预防为主,手续完整。并以全过程多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这就是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以事后检查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正为主,组织施工要制定科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表<通用设备制造业> 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法人代表: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网址: 主管质量领导:职位:质量部门 名称:部门领导:填表人: 联系电话:手机:传真: 电子信箱:(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年月日 前言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 过程,质量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企业提高产 品质量的能力。为了解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把握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受工 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中国质量协会目前正 在组织各地质量协会开展全国企业质量管理 现状调查活动。贵公司是本次调查随机抽样 选取的样本企业,您的积极配合对我们的调 查工作非常重要。请按“填写说明”填写调查表。本次调查结果不作为评价企业质量管理 工作的依据,仅用于分析和反映当今我国企 业质量管理的总体水平。调查表涵盖了企业

质量管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和要素。通过填写调查表,可以帮助您梳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找出公司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空间。此外,您还将免费获得《全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简本,通过对比,准确把握贵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状况。我们郑重承诺对任何企业和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若有疑问,可致电:010 – 66079909,66070299(兼传真)中国质量协会二〇〇九年七月 填写说明 1. 请以公司质量部门负责人为主填写本调查表2. 第一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在各备选项中选出符合公司实际 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中打例: 3. 公司所有制性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私营 企业 3. 第二部分选择题的回答方法从各备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最 合适的选项,并在对应选项的数字上画“○”。调查表中每道 选择题都注明了“单选”或者“多选”,请按照提示作答。在作 答时,选项中列举的所有内容必须都是已经实施的或已经做到的。若选项中一部分已经实施,另一部分尚未开展或效果不佳,应选择上一档的答案。例: J2. 贵公司质量信息管理 的情况(单选): 3. 有部门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主要是处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1) 1.1国外研究综述 (1) 1.2国内研究综述 (2) 1.3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2)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4) 2.1质量管理 (4) 2.1.1质量概念的认识 (4) 2.1.2质量管理的发展 (5) 2.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族标准) (5) 2.2.1产生背景 (5) 2.2.2基本理念 (6) 2.2.3理论内容 (6) 第3章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8) 3.1 TQM的显著特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8) 3.1.1 TQM的显著特点 (8) 3.1.2 TQM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9) 3.2中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10) 3.2.1全面质量管理 (10) 3.2.2中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11) 第4章通过TQM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点和策略 (13) 4.1树立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3) 4.2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15) 4.3突出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领导作用 (16) 4.4建立有效的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 (17) 第5章结论 (18)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剖析

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剖析十六项 组织专稿:约克老师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之于企业,有的如鱼得水,有的变成负担,越来越重。下面这16行七言吐血真经,是一些企业的真实写照。 对比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 职责不清车轮转 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人员职责划分不清,遇事互相推诿,车轮大战;应明确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人员职责,责权利统一,实施相关有效考核。 02 文件失控难识断 需要文件指导的场合没有建立文件,文件要求不明确,文件缺乏可操作性,文件只是“摆设”; 应针对需要建立所需的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做到操作性强,工作有据可依。 03 目标制定有点难 未认识到制定目标的必要性,随意根据各类不同的需要而定制(不是“制定”)或更改有“弹性”的目标,缺乏对目标的管理、考核; 应实施真正的目标管理,制定有用、可行、能起到激励作用的目标,同时在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相应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实际、全面、

有效的考核。 04 缺乏记录假证现 对各类记录未作出要求,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甚至记录造假; 应确定各类记录要求,规定记录的方式和具体要求,利用记录的结果考核体系运行情况、产品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情况,积累有用的数据,从数据分析中得出发展趋势和结论。 05 人员资格无人管 各岗位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无法确定,缺少对上岗人员的资格考核、认定和岗前培训; 应对岗位人员资格要求作出规定,并对上岗人员是否能够胜任进行考核和认定。 06 培训充数装门面 缺少应有的培训,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只是为应付外审而做样子; 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实施,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验证培训的有效性。 07 研发变更家常饭 研发项目没有或仅有大概的计划。对研发的产品要达到的指标没有界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

ISO9001:2015标准讲解 第一章重要基本术语 1、组织的环境 (3.2.2) 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 注 1:组织的目标可能涉及其产品和服务、投资和对其相关方的行为。 注 2:组织的环境的概念,除了适用于赢利性组织,还同样能适用于非赢利或公共服务组织。 注 3:在英语中,这一概念常被其他术语,如:商业环境、组织环境或组织生态系统所表述。 注 4:了解基础设施,对确定组织的环境会有帮助。 2、相关方(3.2.3) 可能影响决策或活动,或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他自己感觉到被决策或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示例:顾客、所有者、组织内的员工、供方、银行、监管者、工会、合作伙伴以及可能包括竞争对手或反压力集团的社会。 3、过程(3.4.1) 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注 1:过程的“预期结果”称为输出(3.7.5),还是称为产品(3.7.6)或服务(3.7.7),需随相关语境而定。 4、程序(3.4.5)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5、外包 (3.4.6) 安排外部组织执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 注 1: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是在组织的业务范围内,但是承包的外部组织是处在组织的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之外。 6、实体/客体 (3.6.1) 可感知或可想象到的任何事物。 示例:产品、服务、过程、人员、组织、体系、资源。 注:实体可能是物质的(如:一台发动机、一张纸、一颗钻石),非物质的(如:转换率、一个项目计划) 或想象的 (如:组织未来的状态) 7、质量(3.6.2) 实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 1: 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来修饰,如:差、好或优秀。 注 2: “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意味着存在于实体内。 8、要求(3.6.4 )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9、输出(3.7.5) 过程的结果 注:组织的输出是产品还是服务取决于其主要特性,如:画廊销售的一幅画是产品,而接受委托绘画则是服务。在零售店购买的汉堡是产品,而在饭店里接受订餐并提供汉堡则是服务的一部分。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doc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 管理策略 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遵循最高质量目标、核心价值标准的质量观念的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质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语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正在纷纷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的有效途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一、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检验单个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样件;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由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出现,利用统计抽样方法检验产品成为必然要求;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在保证用户充分满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第四阶段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补充,使企业经营走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质量管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1.品牌战略 进入20世纪以来,品牌化的发展有如核裂变,时至今日,品牌标记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引发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愈演愈烈。纵观当今世界,质量的竞争乃至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创造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由此,国外的学者提出,企业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外,关键在于经营自己的品牌。 2.适度质量

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XX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与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工厂实际运行情况,对工厂质量管理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最高管理者及各高层之间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依靠检验人员即可对工厂产品质量做较大提升的认识阶段,缺乏全面质量管理(TQM)意识;对工厂目前的质量管理不够重视,为了追求短期效益、重视生产、轻视质量,造成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整体缺乏。 二、公司员工品质意识薄弱,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最近几年制造业普遍面临一线工人的缺乏,公司在招聘技术人员与一线员工时,选择的机会较少;同时员工流失率的不断增加,老员工所占公司整体员工比例偏小,致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文化素质普遍下降,员工的技术技能较差,不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品质问题,很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更不能提出改善的方案等;另外,公司上下对质量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员工和中层领导认为,公司的订单量充足,说明公司的质量己达到较好水平,不需要改善和提高,不能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 三、工厂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投入不足 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连最基本的入职培训(即厂规厂纪培训)、技能与质量意识等培训整体缺乏,不注重员工质量意识教育,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宣传。 四、公司现有运作流程里没有设置品质控制环节 工厂在前期发展过程中,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目标,注重形式、轻视过程;注重生产、轻视质量;高层管理者在整个产品运作流程里并没有设置品质检查岗位:如来料检验、半成品制程检验、成品出货检验、工程安装验收等各工序品质控制环节。

五、对品质部的正确职能缺乏认知 公司现有品质部的职能仅仅是在处理客户投诉与工程维修两方面的工作,没有发挥品质部应有的作用;同时高层领导也缺乏对品质部职能的认知,不知道品质部到底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和责任,也不知道品质部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品质部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不清楚; 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等文件的缺乏 公司属于传统家具与装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这类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主要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质量管控,没有形成相应的文件对技术、工艺、质量作标准化、流程化管理; 七、缺乏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对供应商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材料的价格。对供应商的规模、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等各方面没有进行审查与考核。同时对供应商的来料没有进行检验,经仓库确认数量符合之后即通知生产部领料投入生产、对下工序的质量直接埋下隐患; 八、缺乏有效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作为产品实现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品质,本公司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现场5S管理较差 (2)没有检验人员对过程进行控制 (3)没有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4)没有对各级人员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控制 (5)各车间在产品的流转过程没有进行控制 (6)现场缺少目标管理(部门KPI、个人KPI) 九、质量成本意识缺乏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要使企业能够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竞争,企业迫切需要现代、先进的质量管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化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突出了质量作为企业升级的推动力量在社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西安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就质量管理而言,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目录 摘要 ........................................................................................................................................ I 1 绪论 .. (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 2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综述 (3) 2.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3) 2.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3) 2.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对比分析 (3) 3 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5) 3.1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5) 3.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5) 3.2.1 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5) 3.2.2 个别产品设计品质不完善 (6) 3.2.3 操作品质控制尚需加强 (6) 4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8) 4.1分析质量环 (8) 4.2研究具体组织结构 (8) 4.3形成文件 (8) 4.4全员培训 (9) 4.5质量体系审核 (9) 4.6质量体系复审 (9) 5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质量论坛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16 质量监督·聪明消费 一、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全球化,质量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要素,越来越为用户、企业和各国政府着眼于质量和由此所产生的效益。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战略,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将是新世纪追求卓越的企业的共同选择。 所谓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就是从满足顾客要求出发,根据企业资源来确定企业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通过选择相关的质量要素、过程网络、质量职责等内容来形成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扩展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国外先进企业质量管理模式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需要经历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市场竞争的激化迫使我国企业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的经验。 (一)以人为中心,以创新为特征 这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全面质量管理迅速发展和变化,其思想和内容不断的发展和充实,其把统计方法的应用与改善组织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经济的生产出可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国际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称为Toatl Quatliy Management(TQM),并将TQM定义为: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是在于长期的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二)以人为中心,以改进为特征 这以日本为典型代表,政府倡导的“质量振兴计划”使日本企业走上全员参与,并通过广泛的QC活动实现不断 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道路。 二战以后,政府倡导的“质量振兴”和美国质量专家的帮助使日本走上了以全员参与、QC小组和不断改进为特征的TQM道路。战后日本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地进行创新,形成了日本自己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日本丰田公司的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丰田的生产方式,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 (三)以标准化和创新为特征 这以欧洲为典型代表,西欧国家的质量管理着重抓技术和工艺方面的问题,富有创新精神,重视标准化工作,重视国际合作,解决质量问题。 由于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市场经济发展较早也较成熟,其经济法制和人们的法制观念都较完善。反映在企业质量管理上就是强调法治,而这个“法”就是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总结欧洲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的ISO9000国际标准就是其典型代表。当然,ISO9000主要以质量保证为手段、旨在满足顾客的短期需要甚至是眼前需要,所以ISO9000并没有追求不断创新以持续满足顾客的需要。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在日本和美国取得的成功,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成为时代的要求,在欧洲,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认识到TQM是管理活动取得效率、效果和竞争优势,确保长期成功,满足顾客、员工、投资人、其他受益者以及社会需要的一种途径。实施TQM能够取得很大收益,如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满意度等方面都将带来更好的绩效。 欧洲质量活动的要求是保证与创新,它们分别以ISO9000族标准和欧洲质量模型(欧洲全面质量模型和欧洲卓越企业模型的统称)为代表。以标准形式规范质量保证活动是必然的, 中外企业质量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了质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指出质量问题已成为我国广大企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质量管理;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宋松林 (福建省中心检验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其中,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052-02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成败。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虽然我国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工程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企业大部分项目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于基层,因此缺乏一些现场管理经验和知识,且文化水平较低,管理工作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应付,加上有些管理人员思想道德观念较差,缺乏一定的创

新能力,综合素质较低。同时,由于一些领导没有做好带来作用,不能合理分配工程施工任务,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1.2工程建设中出现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质量问题层出不断,这主要是因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不能很好地分清各自的责任范围,待质量问题出现后,他们互相之间推诿责任,在建设工程合同条款签订时,并没有认真了解合同的条款约定,不能利用合同来约束自已的责任,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问题得不能及时解决,进而造成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 1.3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工程项目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过程中,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选用最优化施工方案。然而,在施工组织设计时,一些管理人员只是为了尽快完成设计工作而去照搬其他施工方案,不重视现场材料检验,导致一些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上工程质检员不能负起自身的职责,常常采用不规范的监管方式,进而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了保障。 1.4未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施工,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建筑钢筋混凝土中,有些施工管理人员不能能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钢筋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且不重视钢筋抗压、抗弯等试验。同时,对于混凝土工程,不能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水泥及

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X X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与现场实地调查,结合工厂实际运行情况,对工厂质量管理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最高管理者及各高层之间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高层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仅仅停留在依靠检验人员即可对工厂产品质量做较大提升的认识阶段,缺乏全面质量管理(TQM)意识;对工厂目前的质量管理不够重视,为了追求短期效益、重视生产、轻视质量,造成了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整体缺乏。二、公司员工品质意识薄弱,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随着最近几年制造业普遍面临一线工人的缺乏,公司在招聘技术人员与一线员工时,选择的机会较少;同时员工流失率的不断增加,老员工所占公司整体员工比例偏小,致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文化素质普遍下降,员工的技术技能较差,不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品质问题,很少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更不能提出改善的方案等;另外,公司上下对质量的认识也不统一,有的员工和中层领导认为,公司的订单量充足,说明公司的质量己达到较好水平,不需要改善和提高,不能深刻理解质量管理的内涵。 三、工厂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投入不足 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连最基本的入职培训(即厂规厂纪培训)、技能与质量意识等培训整体缺乏,不注重员工质量意识教育,没有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宣传。 四、公司现有运作流程里没有设置品质控制环节 工厂在前期发展过程中,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远目标,注重形式、轻视过程;注重生产、轻视质量;高层管理者在整个产品运作流程里并没有设置品质检查岗位:如来料检验、半成品制程检验、成品出货检验、工程安装验收等各工序品质控制环节。 五、对品质部的正确职能缺乏认知 公司现有品质部的职能仅仅是在处理客户投诉与工程维修两方面的工作,没有发挥品质部应有的作用;同时高层领导也缺乏对品质部职能的认知,不知道品质部到底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和责任,也不知道品质部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对品质部各岗位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不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