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翻译,摘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翻译,摘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许钧翻译,摘抄

1.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这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

必须在最初的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DerscIIwergefassteEntschluss",一般译为"难下的决心"。

2.对贝多芬这一主题的引用,的确是托马斯转向特丽莎的第一步,因为是她曾经让他去买

贝多芬的那些四重奏、奏鸣曲的磁带。

出他所料,引用贝多芬的这一主题对那位瑞士大夫相当合适。对方是个音乐迷,他平静

地笑着用贝多芬的曲调问道:"Mussessen?"

托马斯再一次说:cJaesmusssein!

3.与巴门尼德不一样,贝多芬显然视沉重为一种积极的东西。既然德语中sChwer的意思既是"困难",又是"沉重",贝多芬"难下的决心"也可以解释为"沉重的"或"有分量

的决心"。这种有分量的决心与他的"命运"交响乐曲主题是一致的("非如此不可!");

必然,沉重,价值,这三个概念连接在一起。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这是贝多芬的音乐所孕育出来的一种信念。尽管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可能(甚至是很可

能),探索这种信念应更多地归功于贝多芬作品的注释者们,而不是贝多芬本人。我们也或

多或少地赞同:我们相信正是人能象阿特拉斯顶天一样地承受着命运,才会有人的伟大。贝

多芬的英雄,就是能顶起形而上重负的人。

4.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这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

必须在最初的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5.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也许是一种密码信息交流),还是一种审美活动,一种想象游戏,

这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梦是一种证明,想象或梦见不曾发生的东西,是人内心最深层的需求之一。

6.“即使您去拍仙人球,那是属于您自己的生活。如果您只是为了您的丈夫活着,那就不

是您的生活了。”女摄影师说。女摄影师也带着有点气恼的声音说:“您想说您是幸福的吗?”

特蕾莎说(依然是恼怒的口吻):“我当然是幸福的!”

女摄影师说:“一个女人说出这种话,肯定是……”她没有说下去。

特蕾莎接过话说:“您想说:肯定是太狭隘。”

女摄影师克制住自己说道:“不,不是狭隘。是落伍。”

7.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

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8.不,这绝不是迷信,这是把她一下子从惶惶不安中解救出来的一种美感,让她全身心都充

满了一种对生活崭新的渴望。偶然的幸运之鸟再一次飞落在她的肩头。她含着热泪,无限幸福地听着他在身边呼吸。

9.日内瓦是一座泉城,有喷泉,有涌泉。

10.假若人还年轻,他们的生命乐章不过刚刚开始,那他们可以一起创作旋律,交换动机,

但是,当他们在比较成熟的年纪相遇,各自的生命乐章已经差不多完成,那么,在每个人的乐曲中,每个词,每件物所指的意思便各不相同。

11.一起过夜,便是爱情之罪证。

做爱后,他有一种无法克服的需要独处的强烈愿望。他讨厌深夜在一个陌生的身体旁醒来;男女早上起床的情景让他憎恶;他不想有人听见他在浴室刷牙,两人一起亲密用早餐也无法打动他。

托马斯心想: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12.这事,就是我人生可能遭遇的戏剧之顶峰!而我们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你走入我的生活,

就像格列佛到了小人国。”

13.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

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14.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15.萨比娜的人在不在根本不像他所以为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在他生命当中留下的那道

灿烂而神奇的印迹,无人可以夺走。

16.玛丽-克洛:爱情是一场战斗。我会一直抗争。抗争到底。

17.爱情诞生的时刻就像这样:女人无法抗拒呼唤她受了惊吓的灵魂的声音,男人无法抗拒

灵魂专注于他声音的女人。

18.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19.面对奉承,谁也挡不住!

20.爱情故事之发生在做爱之后:她发烧了,他不能像对其他女人一样送她回家。

他跪在床头,冒出了一个念头:她是被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到他身边的。

我已经说过,隐喻是危险的。爱由隐喻而起。换言之: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21.他知道这话令人费解,但自己深感满足。他感到一阵醉意向他袭来,突如其

来,出乎意料。在向妻子宣布自己不想再看到她和儿子的那一天,他体验到同样的黑色的醉意。在往信箱里投下那封宣布放弃行医的信件的时候,他也体验到同样的黑色的醉意。他完全不能肯定自己做的是对的,但可以肯定做了自己想做的。

22.还是不签?对这个问题也能以如下方式提出:是大声疾呼,加速自己的死亡好?还是缄口

不言,以换取苟延残喘好?这些问题是否只有一个答案?他再次冒出那个我们已经知晓的念头: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因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

23.历史如同个人生命。捷克人仅有一部历史,它和托马斯的生命一样,将终结于某一天,无

法上演第二回。一六一八年,波希米亚贵族鼓起勇气,决定捍卫自己的宗教自由。

出于对坐在维也纳御座上的皇帝的激愤,他们把皇帝的两个代表阁下从赫拉得兹城堡的窗户扔了出去。三十年战争由此而开始,它几乎令整个捷克民族毁灭。较之勇气,捷克人是否需要更多的谨慎?答案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

24.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地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

的东西。

25.如果兴奋是造物主用以取乐的一种机制,相反,爱情则是只属于我们的,我们凭借着它逃

脱造物主的控制。爱情,就是我们的自由。

26.柏拉图《会饮篇》说:以前人类是两性同体,上帝把他们分成了两半,从那

时起,这两半就开始在世界上游荡,互相寻找。爱情,是对我们自己失去的另一半的渴望。这就是爱情。

27.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简历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28.我们都需要有人注视我们。根据我们的生活所追求的不同的目光类型,可以

将我们分成四类。

第一类追求那种被无数不知名的人注视的目光,换句话说,就是公众的目光。

的国歌手和美国女明星属此列,那位下巴又长又尖的记者亦是如此。他已习惯了自己的读者,在俄国人查禁了他那家周刊时,他有一种置身于稀薄了一百倍的空气中的感觉。对他而言,谁也代替不了那种不知名的目光,他感觉要窒息了。而后的某一天,他终于明白,有人寸步不离地在跟踪他,窃听他的电话,甚至在街上偷拍他的照片。蓦然间,不知名的目光无处不在地伴随着他,他重又可以呼吸了!他是幸福的!他用戏剧化的口吻质问藏在墙中的窃听器。他从警察中找回了失去的公众。

第二类是那种离开了众多熟悉的眼睛注视的目光就活不下去的人。那些不知疲倦的在组织鸡尾酒会的和宴会的,就属此类。他们比第一类人更快活,因为第一类人若失去了公众,就会想象着自己的生命殿堂的灯全都熄灭了,这种事在每个人身上迟早都会发生。而第二类人却相反,他们最终总能得到某种目光。

接下来是第三类,这类人必须活在所爱之人的目光下,他们的境况与第一类人同样危险。一旦所爱的人闭上眼睛,其生命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特雷莎和托马斯应归于此类。

最后是第四类,也是最少见的一类,他们生活在纯属想象、不在身边的人的目光下。这类人是梦想家。比如,弗兰茨就是。他来到柬埔寨边境,仅仅是因为萨比娜。汽车在泰国公路上颠簸,可他感到萨比娜久久地凝望着她。

1.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人们可以在弗兰茨的墓碑上读到这句话。这句碑文可以

理解成一种宗教象征:尘世间迷途的生活之后,最终归于上帝的怀抱。

29.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只是管理者,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管理地球。

30.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

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

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

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 行文对等形式对应 尤金·奈达美国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动态对等功能对等 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 意义不变 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 彼得·纽马克英国 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 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 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德国功能学派 功能翻译理论 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 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 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 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 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 第三章 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语言方面: 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 文学方面: 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 哲学方面: 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 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 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 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 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 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 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 译者的素质: 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 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 第六章 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 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 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 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 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 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 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 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 第七章 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 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 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

机器翻译研究综述

机器翻译综述 1.引言 1.1机器翻译的历史 现代机器翻译的研究应该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但是早在这以前很多人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想法,甚至是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提出要用机器来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 在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此同时,英国工程师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副总裁韦弗在讨论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时,就提出了利用计算机实现语言的自动翻译的想法。在1949年,韦弗发表了一份名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问题。他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 第一,他认为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的过程。 第二,他认为原文与译文“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此,当把语言A翻译为语言B时,就意味着从语言A出发,经过某一“通用语言”或“中 间语言”,可以假定是全人类共同的。 在这一段时间由于学者的热心倡导,实业界的大力支持,美国的机器翻译研究一时兴盛起来。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给出了“在目前给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的结论,随后机器翻译的研究就陷入了低潮期。直到70年代以后机器翻译的研究才重新进入了一个复苏期,随后机器翻译的发展又迎来了繁荣期 1.2机器翻译的主要内容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机器翻译领域中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方法,总结如下:●直接翻译方法 ●句法转换方法 ●中间语言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 基于实例的方法(含模板、翻译记忆方法) 基于统计的方法 在当前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基于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因为基于统计的方法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学知识作为支撑,可以让更多的计算机科学家投入到实用系统的研究中,极大的促进了统计机器翻译的发展。 下面对各个方法逐一的进行介绍。

翻译概述

翻译概述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要求: 1.至少到课(Attendance)12次 2. 作业、发言: 二选一 3. 出席期末考试 翻译课的目的: 翻译技巧、技能:匠人,只能糊自己的口 翻译视野:工程师,小康生活 翻译的人生境界: 顿悟,带来的人生境界的提升, 翻译家、译论家、艺术家 内圣外王 1、沟通漏斗 2、请列举5 - 10名古今中外翻译家及其译作 3、翻译有多少义项?

巴别塔:翻译起源的神话 语言与翻译的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答案:上帝是翻译的本体。 结论:翻译依然神圣。Translation: still holy. 一.翻译的定义(Definitions to translation) 金圣华:翻译就像一座桥,桥两端,气候悬殊,风光迥异。两端之间,原隔险峻山谷,湍急溪流。两旁的人,各忙各的,世代相传,分别发展出一套不同的习俗风尚以及语言文化来。 有一天,这不同的文化习俗的人,忽然想要跟对岸打个招呼。怎么办?要渡过峡谷,不得不起一座桥…… 1.Peter Newmark: Translation is the rendering of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 2.Eugene Albert Nida: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 3.王宏印: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活动,就是把用一种语言构成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的再造出来的活动。因此,无论是口译或笔译,翻译都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完成的。因而,翻译是沟通人类的思想感情、传播知识文化、促进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许钧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5.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by which the chain of signifiers that constitutes the source-language text is replaced by a chain of signifier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the translator provides on the strength of an interpretation. 在现代的话语语境中,本质、结构、同一、真理享有殊荣,是形而上学思维的绚丽之花;后现代时代,个体、差异、语言则成为思想王冠上的明珠,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可能是最好的翻译版本

可能是最好的翻译版本 关于外国文学最佳翻译的网上总结有不少,这里且列出一个来做个买书的参考~~本文来自网上的集合,参以楼下诸友之见。多有不到之处,还请列位指教。欢迎讨论!1强烈推荐草婴译得托尔斯泰。据读过原文的人认为,读草婴的感觉就像是在读原著。草婴的中文干净、简练、不拖沓、有韵味。比如上海译文出的草婴版的《战争与和平》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另外《战争与和平》上海译文八十年代出的高植译本也很好。另外还有就是《安娜卡列尼娜》了。2推荐汝龙的契诃夫,专业到了极点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一家出版社想出版契诃夫的作品,因与翻译契诃夫作品的专家汝龙谈不拢,便绕过汝龙,邀请了一些俄文专家,试译契诃夫的《套中人》。大家全都 译这篇小说,为了看谁译得好。结果没有一人能够把契诃夫的味道译出来,最终还得去找汝龙。好像唱《失空斩》,只 有马连良才是孔明的味儿。汝龙几乎译了契诃夫的全部作品。早在1952年他就出版了25卷本的契诃夫作品选集。契诃夫那种感觉——那种悲悯的、轻灵的、忧伤的、精微的感觉只存在于汝龙的字里行间。还有一种俏皮、聪明、绝妙的短句子,也非汝龙不可。感觉的事物只能感觉到,尤其是对于契诃夫这种凭感觉写作的作家,只有能够神会到作家特有

的感觉的译者,才能去译,否则一伸手就全乱套。汝龙还译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库普林的《石榴石手镯》,也都译得十分出色,但在人们的印象中他还是契诃夫的专家。3戴骢的布宁和巴别尔4蓝英年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5金人译的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6金溟若 的三岛的《爱的饥渴》。此为作家出版社早年内部发行版, 强于现今的大陆译本。真的很好7 李健吾先生译的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真的是非常好的译本。完全是李先生的一 种创作。8 曹庸翻译的麦克维尔的《白鲸》9 叶渭渠译川端康成的《雪国》和《伊豆的舞女》10傅惟慈译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1周作人先生译的古希腊、日本的作品。知堂的全部译文都是值得收藏和阅读的佳作12丰子恺的《源氏物语》。钱稻孙先生也译过部分。13林克的里尔克。黄灿然从英译本转译过里尔克,臃肿不可读。14董乐山翻译奥威尔的《1984》,最近又出了个孙仲旭的译本。15王道乾 先生的杜拉斯,《情人》一书经典到不用说了。还有图尼埃 的《礼拜五》和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16朱维之的弥尔顿的《失乐园》17田德望先生的《神曲》。多年的苦心。另钱稻孙先生的《神曲一脔》文言。王维克先生的《神曲》是最早的中译本。但田先生的译本是完全根据意大利文翻译的。钱稻孙先生意大利文从小谙熟,父亲为清政府驻意大利公使,和父母从小在意大利长起。按理当是一个中文结结巴巴的“海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_许钧

论翻译活动的三个层面 南京大学 许 钧 提要:本文从翻译活动的实践性出发,考察翻译活动的动态过程,认为翻译活动是翻译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中通过具体的语言转换而进行的一种目的十分明确的实践活动,它涉及众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文章从翻译的意愿、现实和道德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翻译活动的多种因素,认为“要怎么译”、“能怎么译”和“该怎么译”是翻译活动中所必然面临的问题。它们分属三个不同层面,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进行翻译或翻译研究时应对之加以全面的观照与审视,辩证地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 翻译,就其含义而言,有静态意义和动态意义之分,前者指翻译活动的结果,后者指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对翻译的理论研究,自然应包括上述两个方面。在以往的探讨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对翻译结果的评论,还是对翻译过程的剖析,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众多牵制、影响乃至决定翻译活动的内部要素或外部因素。在《翻译层次论》中,笔者曾着力探索与分析翻译活动的内部要素,指出翻译在思维、语义与审美三个层次有着相对独立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和规律,这些要素自身的特征与活动规律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翻译层次存在的客观性,进而揭示出任何翻译从本质上看都是一致的,但不同类型、不同目的的翻译具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并要受到不同层次的活动规律的约束(许钧,1992: 15)。本文试图从意愿、现实与道德三个层面,对翻译活动中影响翻译主体的诸多因素进行宏观的考察与具体的分析,以有助于翻译主体在翻译中清醒地认识、把握好可能面对的各种关系与因素,克服顾此失彼的片面倾向,减少翻译活动的盲目性。 一、要怎么译——翻译的意愿层面 翻译是人类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它试图跨越不同话语传统,使各民族的思想与文化得以沟通与交流。从某种角度说,翻译这项实践活动,是因人类思想与文化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一开始便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为着满足某种意愿或需要而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翻译活动的目的对“翻译什么”与“为谁翻译”以及“为什么翻译”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翻译立场、翻译方法也有制约,通过对翻译目的与结果的对比分析或考察,往往可揭示出在翻译活动中客观上存在着译者难以自主的一些因素。 翻译目的是指通过翻译意欲达到的效果。翻译的目的往往通过翻译的委托者、原作者、译者或有关人员的意愿、动机或要求加以明确。若与翻译直接相关的各方的意愿一致,能达成共识,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翻译活动的正常进行。若意愿不一,便有可能产生冲突,需要有其他力量加以调和。翻译的目的及与其相关的翻译动机、意愿或要求可以是 ? 49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年第3期(总第115期)

翻译批评:浅述功能派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姓名:常首鸣 班级:08级外应2班 学号:2008142

摘要: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德国。它既继承了传统译论的合理的成分,又突破了其束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为整个翻译界提供 了一条新的研究发展思路。本文简要介绍功能学派的四位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并对功能派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忠诚 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 翻译早在公元前就已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罗马帝国的翻译家们对“词对词”翻译与“意义对意义”翻译展开辩论至今,翻译理论领域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功能派翻译理论虽然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在德国才首先产,可综观历史,翻译的功能观却在翻译实践中早为有所表现。可是,无论中外,翻译的标准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本字面上严格忠实,因此在翻译的意图、目的和译本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之间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样翻译活动的执行者就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然而,从20 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被圈定在语言范围之内,翻译理论家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随着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此时, 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功能派翻译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二、功能派主要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将翻译定义从翻译即把原语文本一一对应地转换为目的语的观点中解放出来,扩展到翻译行为,把翻译研究纳入跨文化交际研究,指出翻译涉及跨文化的一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转换。功能派理论中对等原则的位置与语言学派大相径庭。对等原则是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基础,而功能派只将其视作特定情况下采用的原则。功能主义理论是以目的论为主导的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更符合翻译实践。德国素有研究功能翻译理论的传统,凯瑟琳·赖斯( Katharina Reiss ) 、弗米尔( Hans. Vermeer ) 、曼特瑞( Justa Holz Manttari ) 、诺德( Christiane Nord )为其代表人物,他们为功能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

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现状

语料库和知识库研究现状 2015-12-9

摘要: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资源,也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它与自然语言处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用统计语言模型的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基础资源。知识库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机器问答系统、自动文摘、文本分类等领域,为进行大规模的真实性文本的语义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它也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由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广泛应用,如今国内外对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给与高度的重视,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各国在语料库和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通过对语料库与知识库相关文献资料的搜索整理,重点介绍目前国内外在语料库和知识库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语料库;知识库;研究现状 1前言 语料库是指按照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文本或者说话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规模电子文本库[1]。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使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语料库和知识库在传统语言研究、词典编纂、语言教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重要作用,所以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语料库——美国布朗语料库(Brown Corpus)诞生开始,大批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语料库和知识库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语料库知识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各种语料库和知识库,并且涌现了众多有关语料库和知识库的专着、论文等。对于语料库和知识库发展现状的总结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清楚的了解语料库和知识库当前发展的形势,对今后语料库知识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应用语料库知识库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概论之翻译有什么作用.

翻译有什么作用?

8.1对“译何为”的理论思考 8.1.1“译何为”与翻译目的论 “译何为”即“翻译应该有何作为?”,而更多的是要落在“应该”一词上。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的一些翻译理论流派,其中有尤其是“目的学派”的理论作为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弥补了传统翻译的不足,也为思考“译何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译论家弗美儿发展起来的翻译模式。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动,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视为一种行动。任何行动都必须有目的” 狭义角度下的翻译“目的”: 一是“谈翻译过程时,指过程的目标” 二是“谈翻译结果时,指译文的功能” 三是“谈翻译模式时,指模式的意图” 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的目的是目的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这个目的有三种因素: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如谋生);目标与环境中译文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体现某种语言结构的特点而采用的直译法) 弗美尔目的论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原则”。根据目的原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若我们在进一步研究,不难看到,弗美尔所指的“目标”,“功能”与

“意图”与“译何为”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目的,是翻译应该达到的要求,或者说是实现原文的原动力;制定目标,实际上为翻译应有何为确定一个坐标;而“译文的功能”更是翻译行为最终完成到底能起何种作用的具体体现;至于“模式的意图”的确立,直接影响着翻译策略的采取,涉及到“欲何为”的关键所在。 8.1.2“译何为”与译之“用”——理想与现实之间 如果说“译何为”是对翻译作用的理想期待,那么译之“用”则是对翻译所实际发挥作用的揭示。 首先,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翻译观的确立为前提。翻译观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它决定着对翻译的理论思考以及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价值取向。 其次,翻译之“用”的探讨需以历史事实为依据。 再次,对翻译之用的探讨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应该有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 通过对“译何为”和译之“用”的剖析,我们认识到“译何为”是对翻译理想作用的期待,与翻译的目的紧密相连,而译之“用”则是历史翻译在历史中所真正起到的作用。 8.2翻译的历史定位 8.2.1为翻译定位 特贾斯维尼·尼朗贾纳在《为翻译定位:历史、后结构主义和殖民语境》一书中指出,“在后殖民的情境下,翻译的问题系成了引发有关再现、权力以及历史性这诸多问题的一个意义重大的场点。”尼

机器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机器翻译是建立在语言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多边缘学科。现代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以及概率统计学的引入, 对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Weaver机器翻译思想的提出, 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热潮。Chomsky在50年代后期提出的短语结构语法, 给出了“从规则生成句子”的原则。由于短语结构语法采用单一标记的短语结构来描述句子的构成, 描述粒度过粗, 因此存在约束能力弱、生成能力过强问题, 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依靠单一的短语结构信息, 不能充分判别短语类型和确认短语边界, 于是, 复杂特征集和词汇主义被引入自然语言语法系统, 广义短语结构语法、词汇功能语法、中心语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等语言学理论也相应地产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基于规则方法一直是机器翻译研究的主流。 在基于规则的方法中, 语言规则的产生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大量的语言规则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另外,规则方法在保证规则的完备性和适应性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而此时, 统计学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识别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于是, 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应运而生。随着双语语料的大量增加、计算机性能的提高,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被提出,并由此泛化产生了基于模板的机器翻译方法。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典型的机器翻译方法: (1)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方法

从Chomsky提出转换生成文法后,基于规则的方法一直是机器翻译研究的主流,Chomsky认为一种语言无限的句子可以由有限的规则推导出来。 早期的机器翻译系统, 从体系结构上可以分为直译式、转换式和中间语言式,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源语言分析的深度,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需要大规模的双语词典、大量的源语言推导规则、语言转换规则和目标语言生成规则。其中, 转换式的基于规则方法对源语言分析得比较深, 它涉及到词汇结构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并完成词汇、语法、语义三层结构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 而且转换式的方法又充分考虑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特征联系, 它比中间语言方法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翻译结果。因此, 转换式的方法更多地被应用在早期的机器翻译系统中, 整个翻译过程被分为, 源语言分析部分, 转换部分和目标语生成部分。而早期的系统, 如德国西门子的METAL系统、美国的SYSTRAN系统、日本日立公司的ATHENE系统以及中国中软公司的HY-1汉英系统, 都是基于转换的机器翻译系统。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优点在于, 规则可以很准确地描述出一种语言的语法构成, 并且可以很直观地表示出来。机器可以按照一组规则来理解它面对的自然语言, 这组规则包含了不同语言层次的规则, 包括用以对源语言进行描述的源语言分析规则、用以对源语言/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规则以及用于生成目标语的生成规则。

《宋书·许均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10-13小题。 许均,开封人。父邈,太常博士。均,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骑十将,赐锦袍、银带。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补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馀。驿召授东西班都虞候、领顺州刺史。五年,稍迁散员都虞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山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徙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馀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馀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明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至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 (节选自《宋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壮是( 3) A 时有王长开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B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C.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D.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博士”的称谓最早在战国就作为官名出现了,它在不同的朝代中职责有所变化,后也指专精某一行业的人。 B.“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多为吉祥美好的字眼。 c. “拜“既可以指授予官职,也可以指接受任命。古汉语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授”“迁”“封”等。 D. “河”在古代特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是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许均曾在战场上被流箭射穿手掌,也曾在攻打隆州城时身受八处创伤,但他英勇善战,多次击败敌军,屡获奖赏。 B.许均虽擅长作战,但也曾因一天内作战十二场而败走。且他不擅为官,曾因治政的成绩不显著而被曹讳接替官职。 C.在攻打乱党王长寿等人时,许均部下的步兵赤裸上身与其战斗,受伤的部下都受到了

翻译概论-课后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P41-1 试对中西传统译论作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并指出其异同之处。 西方 (1)公元前46 年,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撰写了《论最优秀的演说家》中区分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堪称西方译论之源。 (2)公元380 年圣哲罗姆的翻译集所作的序中,认为对词序、文采、辞格、韵味的处理存在着客观上的困难。 (3)文艺复兴时代的法国翻译家艾蒂安·多莱在1540年发表了《论佳译之方法》提出了五条翻译原则,都是从怎么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 (4)德国马丁·路德提出翻译的七条细则。 (5)以翻译《伊利亚特》与《奥赛德》而驰名译坛的英国翻译家乔治·查普曼提出了具体的译诗的原则。 中国 (1)陈福康将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发展分为古代、晚清、民国、1949 年以后四个时期。 (2)三国时支谦写的《法句经序》主张的翻译方法“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3)东晋、前秦时期的高僧、翻译家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4)张思洁在《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一书中所言,自《法句经序》起,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大略经历了形成、转折、发展和鼎盛四个阶段。 (5)罗新璋从张思洁的长轴中理出四个概念,高度概括了传统译论的历程: “案本—求信—神似—化境”。 (6)王宏印对中国传统译论有五个特点:“一、以道德为本位,强调译者道德修养和敬业从业为本的主体性意识。二、服务公众和社会的群体本位思想。三、人文主义的语言观而不是科学主义的语言观,始终是中国传统翻译实践的潜在的理论导向。四、人文社科类作为主要文本翻译的类型,在材料内容、语言类型和运思方式上都倾向于文学翻译的艺术性,而不是科学翻译的科学性。五、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的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 异: 中西方翻译理论译者的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西方译论强调客体意识,注重保持“物”(文本)“我”(译者)之间的距离,注重对文本进行冷静、客观的解析。而中国传统译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以“人”为出发点,重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中西方翻译理论表述的含蓄性与明确性。西方翻译理论以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在用来指导西方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明确性。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倡导者注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境,给予人们较大的联想和领悟空间,但无法给翻译实践作出精确的规定,具有含蓄性。 同: 我们发现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文本层面,更多的是从翻译的得失与困难以及对翻译方法与技巧的探讨这两个方面来认识翻译。如何译?译得如何?这些可以说是从古代到近代的各国翻译家苦苦思索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P41-3 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章 P103-1 试简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答: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翻译批评与鉴赏-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附件5.外国语学院(系、所)全英研究生课程简介(中英文各一份) 课程名称:翻译批评与鉴赏课程代码:411.507 课程类型:□博士专修课程□硕士专修课程√ 考核方式:全英文考试教学方式:全英文讲授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 2 总学时: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翻译理论;文学理论;语言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职称专业年龄学术方向王树槐教授翻译学43 翻译学 许明武教授翻译47 翻译 黄勤教授翻译46 翻译 课程负责教师留学经历及学术专长简介: 课程负责人是翻译学的博士、教授。他的研究专长在于翻译学。他有着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翻译学的基础,并大量阅读过典籍的翻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 课程负责人曾发表论文30余篇,善于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研究生的课堂也往往是科研的试验田,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研究生能收到严格的学术训练。 课程教学目标: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中间环节,通过批评与鉴赏,一方面使学生将描述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深入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翻译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训练学生的学术思维:摆脱经验式、感悟式的研究,而进入以理论支持的演绎式研究,或从实践构建理论的归纳式研究。

课程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翻译批评导论与对比语言学模式批评 §1.1 翻译批评导论 §1.2 对比语言学基本问题 §1.3 作品批评:《古屋杂忆》、《背影》、《红楼梦》(节选)第二章文体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2.1 文体概论 §2.2 变异、思想方式 §2.3 文体分析模式、叙事方式 §2.4 假性对等 第三章文体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3.1 《药》的三译本比较 §3.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3.3 《热爱生活》三译本比较 第四章文学批评模式理论学习 §4.1 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 §4.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现象学文学理论 §4.3 阐释学理论、接受美学理论 第五章文学批评模式实践训练 §5.1 《初雪》、《天演论》(部分)译文批评 §5.2 《红楼梦》两译本比较 §5.3 《孔乙己》三译本比较 第六章文化学模式翻译批评 §6.1 宏观文化批评模式 §6.2 微观文化批评模式 §6.3 《聊斋志异》两译本比较 §6.4 《浮生六记》两译本比较 第七章美学模式翻译批评 §7.1 美学翻译的三个层次

翻译作品赏析

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赏析心得 姓名:赵虞慧学号:030111223 作者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年轻时的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运动,其口号是“带有韧性面孔的社会主义”但这场运动很快就被平息了。因为他尖刻,嘲讽的写作风格,昆德拉开始被认定为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随着迫害加深,他被迫离开了他任教的布拉格高级电影制片学院。他的书因此也被封杀,他本人的生活也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一样因遭受迫害而令人无法承受。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政策的原因,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被“鼓励”离开捷克斯洛伐克并移民西方。昆德拉于1975年离开了他的祖国,并在其妻的陪同下在巴黎定居,并任教及创作至今。昆德拉的个人主义和精英主义气质贯穿其作品中的美学与政治内容,尤其是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当中宣泄得淋漓尽致。 我将要赏析的作品是许钧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觉得他的翻译是最贴近原著的。首先,先介绍一下译者许钧,他出生于1954年9月,浙江龙游人,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法语专业,现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译著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名土风流》([法]德·波伏瓦著)、《诉讼笔录》([法]勒克莱齐奥著)、《邦斯舅舅》([法]巴尔扎克著)等。 这部小说还被翻拍成电影,又名《布拉格之春》。电影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我看过小说以后再看电影更加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1968年。主人公托马斯是位出色的布拉格外科医生,他风流倜傥,做事大胆,显然信奉生命之轻的哲学。他曾经与一个女人草率地结了婚,但现在却过着单身汉的生活,既不见前妻也不见儿子。后来在一个小镇上碰见了餐厅服务员特丽莎。她认定托马斯是个有教养的人,是个梦想家,所以一下子就爱上了他。后来特丽莎追随托马斯来到布拉格,她愿“向他奉献一切”。虽然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但托马斯仍不愿放弃他的那些情人们,开始对特丽莎有所隐瞒,但最终承认了他对她的不忠,他声称他与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并不影响他对特丽莎的爱。但是特丽莎无法忍受他的行为,或者说接受他视性至轻的人生哲学,因此饱受梦靥,以致想到

翻译理论与实践及MTI笔译建议阅读书目(胡安江)

推荐阅读书目 (胡安江) 1.胡适:《中国哲学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 B. 罗素:《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5.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5. 8.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北京:中华书局,2006. 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0.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1.李欧梵:《我的哈佛岁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2.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金圣华编:《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14.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罗新璋编:《古文大略》。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16.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订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1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8.谭载喜:《翻译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9.孔慧怡:《重写翻译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2005. 20.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文言文阅读《宋书许均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10-13小题。 许均,开封人。父邈,太常博士。均,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骑十将,赐锦袍、银带。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补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馀。驿召授东西班都虞候、领顺州刺史。五年,稍迁散员都虞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山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徙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馀。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馀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明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至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 (节选自《宋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壮是( 3) A 时有王长开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存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澄/濮间 B 时有王长寿者I 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遭使/益兵逐之涫/濮间 C.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存/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遗使益兵/逐之消/濮间 D.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过使/益兵逐之涓/濮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博士”的称谓最早在战国就作为官名出现了,它在不同的朝代中职责有所变化,后也指专精某一行业的人。 B."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多为吉祥美好的字眼。 c. "拜“既可以指授予官职,也可以指接受任命。古汉语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 授”“ 迁”“ 封”等。 D. " 河'在古代特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是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许均曾在战场上被流箭射穿手掌,也曾在攻打隆州城时身受八处创伤,但他英勇善战,多次击败敌军,屡获奖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