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

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分)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5分)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1)(2)题。(6分)

送柴侍御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送君不觉有离伤。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明月何曾是两乡。寒鸦飞尽水悠悠。(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2分)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4分)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乱后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荒宿草,墟落①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墟落:村落一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3、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5分)

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分)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头近鬓毛。露湿秋香满地岸,向来不羡瓦松高。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①,报与桃花一处开。「注」①青帝:分管春天的天神。

(1)郑谷的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的?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

(2)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都是怀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赠别诗,请结合颈联,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2)本诗颈联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清代郑燮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注]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这首诗是郑燮任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山东巡抚包括的一幅墨竹画上的题画诗。

1、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着怎样的感情?(5分)

2、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6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从诗歌的描写来看,筝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描写筝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本诗上片写梦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述梦境的?这样的梦境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关。

②本诗下片写梦醒,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情与景的交融。

参考答案

一、(1)答案: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2)【参考答案】①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1分)本词上阙通过选用“断虹”、“秋空”、“万里青天”、明月等巨大而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明净、壮阔的仲秋景象,衬托诗人豪迈快意的情怀。(1分)②融情于事。(1分)在下阙,作者叙说自己“家万里”“平生”“江南江北”,自然流露怀才不遇,到处漂泊的身世之感;但仍然带领年轻人赏月喝酒,“最爱临风笛”,从而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豪迈乐观情怀。(1分)

二、(8分)(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4分)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4分)

三、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地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愤懑)。(手法2分,情感2分,结合原诗分析1分)

四、(1)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分)(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

②比喻(1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2)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

(2分)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的竞渡夺标热闹场面。(2分)

五、(1)“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1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2分)(意思接近即可)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六、(7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作者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

(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七、(1)傍晚西风(2分)

(2)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2分)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2分)

八、(1)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

(2)①感情色彩(2分):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②表现手法:(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像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九、(1)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能答出萧条、荒凉、破败等景象即可得1分,对两句诗的内容稍加解释得2分)

(2)采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黑暗现实的无限愤慨之情。

(答出“叙事抒情”得2分,能对作者感情解说且全面得3分。)

十、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十一、(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十二.(1)生活环境、形态、香气(答对任一点给1分)托物言志(象征/寄托)/对比(反衬)(2分)

(2)郑诗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华与利益,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1分);黄诗表达了作者对合理的“天道”的否定及渴望改变不合理现状的雄心。(1分)。

参考答案

一、(共7分)

(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二、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古今虚实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如《西塞山怀古》写山形依旧、寒江流淌,《石头城》写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如答衬托手法,并加以分析也可)(感情1分,表现手法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共5分)

三、(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

(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

四、(1)设问和比喻,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3分,设问、比喻各1分,结合诗句阐释1分)。表达了诗人面对飘忽不定(具有某种偶然性)的人生经历,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1分,答出“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或“达观”“乐观”即可)(2)往日见过的老僧,同题诗的墙壁(2分,各1分)。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2分)

五、1、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渔家艰难的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一点2分)

2、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转的讽喻等。)

六、(1)悲怨(无限秦人悲怨声);包含的情感有:伤春之悲、怀人之愁,离别之恨。(2)①比喻。颔联中写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绕着花啁啁啼血,是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

②想象。颈联中,诗人通过想象,把筝声比作深夜灯前思念游子,月下楼头盼望丈夫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筝声所蕴含的愁情。

七、(1)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

“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的蜘蛛网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花、

柳絮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2)下片主要借用典故,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又征引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作者借助比喻手法和典故的运用,表达自己“蛾眉曾遭人妒”的情怀,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感慨和对前途暗淡的担忧。

八、①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听秋声乱起,号角悲鸣;望铁马骑兵冒雪疾奔,想西北边塞关河失地未收。这样的梦境源于作者北定中原,收复故土的深厚的爱国感情。

②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在熊熊燃烧报国热望和“自许封候在万里”的坚定信念。借景抒情,以冷寂的环境反衬作者的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胸怀,以及对朝廷排斥爱国者行径的义愤和谴责。

九、(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

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调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

十、(1)一方面就自然节气而言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

(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十一、(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的哀愁。(2分)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生。(2分)且花鸟更反衬出边愁。(1分)

(2)这是全诗的中心,承上启下。(1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望江水北流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生发出来的。(2分)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ft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ft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ft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表现手法。(2 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 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 分)(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 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 分)

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2

文学作品中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对比: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2、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3、正面衬托、烘托:衬托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 4、反衬:为了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更能鲜明的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5、白描:朴素自然,写出某种情感。 6、人称运用: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有时还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7、引用: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的典雅。 8.举例或列举议论散文中的举例或列举的作用是具体实在,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9、抑扬结合: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曲折,避免平淡。 10、点面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既具体又有概括性,更具立体化,揭示问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11、侧面描写:另辟蹊径地表现事物,体现事物的另一个侧面。 12、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13: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14、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5、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 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 中。 16、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1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8、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一般涉及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方面。考题一般很少直接考查表达方式,但分析时可从表达方式切入,在题目中考得比较多的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一、与描写有关的表现手法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主要从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感官角度写,注意分析描写事物的特征,描写的层次、视角(线)的变化,如远近,上下,高低,前后,左右 白描手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不加渲染,使描写更加生动传神而用语简洁) 细节描写(注意细致、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2、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反衬静(寂静、宁静、幽静) 3、实写,虚写,虚实结合(描写眼前存在的事物为实,描写想象的设想的回忆的历史的为虚) 4、映衬、渲染、衬托或烘托(用多个景物为某一中心景物服务,或者多角度写一个事物) 5、对比、反衬、对照(运用在特征相反的事物之间) 6、抑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7、联想(丰富拓展诗歌内容或丰富表现内容)想象(主要使描写对象更加形象生动神奇) 二、与抒情有关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悲景反衬乐观情绪 以物喻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象征 3、用典(作用为借古讽今,借古兴怀,以古人的遭遇自比,以古代名人自勉) 三、与构思(结构)有关有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对比(古今对比,盛衰对比,年轻与年老对比,正反对比,哀乐对比等) 4、前后照应,呼应 5、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修辞手法 1、比喻(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2、通感 3、比拟【拟人(将事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以人的精神),拟物】 4、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人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特点鲜明、具体生动,使文笔简洁精练, 语言富于变化) 5、夸张(夸大,缩小,超前) 6、对偶(对偶是常用手法,一般情况下不会要求写,如果对偶句有特色,比如对仗工巧,或者全部是由 名词组成的对子,可能会成为特色鉴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对比 8、排比(丰富内容,用语简洁,增强语势) 9、设问(提出问题,引起下面内容,引人关注与深思)反问(强调) 10、双关(谐音双关,一语双关,含蓄) 11、重复,反复(强调,强化感情) 10、叠词(音韵的美) 1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读颈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分析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3分)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5分)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边试题。(15分钟) 在德克士门前跳舞的男人文/刘继荣 ①德克士餐厅里,走进来一对母子模样的人。母亲有六七十岁,瘦瘦的,很精神,耳朵上戴着助听器。儿子,是个已经发福的中年人,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白发,显得老相。 ②我和儿子猜测,他俩是打头阵的,等食物上齐了,孙子立刻会到。而且,开吃的时候,老人照旧有各种不吃的借口,或者,只象征性地尝一两根薯条,想方设法地为儿子省钱。 ③可这一回,我们俩错了。点餐时,老太太的表现让所有人瞠目结舌。她的主意随时会变,吃什么已大费周折,喝什么更是伤透脑筋。后面排着的人颇有烦言。儿子略催了催,她竟大发脾气,将助听器摔在地上。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个儿子,脸色平和地收拾起坏了的助听器,不尴尬,亦不恼。 ④终于,他们端着食物出来了。没想到,老太太对座位的挑剔:里头的座位,太闷;中间孩子太多,嫌吵;靠门的座位,客人进进出出的,有风。好容易找着一个,又嫌挨着洗手间,没胃口……儿子端着盘子,跟在皇太后身后,满店转悠,令许多人侧目。 ⑤忽然,她走过来,指着我们的桌子,要坐这里。中年人有些为难,只讪讪着。我赶紧招呼儿子,挪到旁边,让老太太坐下。中年男人感激地一笑,放下手里的餐盘,也坐下来。 ⑥老太太胃口奇好,孩子般香甜地咀嚼着。中年男人不吃,只是静静地,看母亲吃。 ⑦门一开,两位年轻活泼的员工,领着一队孩子进来了。他们刚刚在门前跳完舞,每个孩子,都拿着一条围巾,男孩,是蓝色的,女孩,是红色的。老太太的眼睛,在一瞬间就直了,她指着红围巾,问儿子要。 ⑧中年男人走过去,要求买一条。服务员为难了,她说自己无权决定,要问过领班。领班满脸抱歉地回答,这是给参加跳舞的小客人的赠品,对成年人,不卖,也不赠送。老太太委屈得眼圈都红了,不吃,也不喝,任性地,一定要那条围巾。周围,有人窃笑。 ⑨又有一群笑闹着的孩子,准备起舞了。中年男人忽然站起来,恳切地请我代他暂时照看母亲。然后,他走向领队的女孩:“我母亲在这里,我也应该算做一个孩子,请让我也参加跳舞,替母亲领一条红围巾。”女孩愣住了,过一会儿,她勇敢地点点头。 ⑩餐厅里,有人在窃窃私语,说的是这个男人。为了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当过搬运工,看护过病人,现在开出租。老太太在丈夫去世时,精神受到刺激,耳朵也听不见了,性格变得暴躁。可一家人都疼她爱她,竟让小区里的其他老人,都羡慕不已。 ⑾忽然,老太太起身往外走,我和儿子慌忙跟上去。外面,已经站了很多人。这个近四十岁的男人,被戴上了滑稽的卡通头饰,他站在队伍的最后面,与整个场面格格不入。音乐,欢快地响起来,这是一只快舞。 ⑿在三月的阳光下,在一群烂漫灵巧的孩子中间,一个体态臃肿的男人,艰难地转圈,跳跃,与小朋友拉手,踢腿,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滑稽地摇晃着脑袋。他身体僵硬,手忙脚乱,尽管如此,每一个动作,他依然做得非常认真。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文 06-04 05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 (línglù):酒名。⑤老子: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贫交行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楚江怀古 唐·马戴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抒情诗,在看似叙事中作者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出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再的那种感伤之情。这里重点是通过比照,以去年的欢快衬托(反衬)出今年的落寞感伤怅然无奈!

(完整版)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练习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部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了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有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一个炎炎夏日,正在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我急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个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扑面而来,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经变质发臭。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给儿女吃,就能保平安。母亲在信中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鸡蛋…… 读信那一刻,我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5个鸡蛋。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完了。”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的灿烂。 毕业前,我写信告诉母亲我处女朋友了,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过来一条围巾。当我拿给女朋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在围它?”女友说得没错,城里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着这种围巾的。 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那日,我问她:“那条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就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打。”我当然没有要一打,只是心里充满了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后来我和妻恋爱时,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且告诉她是母亲买的。妻很珍惜。 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围巾拴住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人生幸福,所有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1.说说你从文题中看出哪些信息。(2分)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郭磊庄初级中学何茂华 教学目标: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教学难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属于考试说明中鉴赏评价D级能力。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一篇成功的文学作品往往既具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又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艺术魅力包括表现手法、结构等几方面。修辞属于表现手法,因为考卷中常出现,所以单列。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考查哪种手法,答题时都必须首先明确说出所用手法的名称,这一点下面分点讲解时不再重复。 1.修辞(2012年《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1)比喻 作用: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高深的事理浅显明白,使复杂的事情清晰突出,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具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例:《落叶是疲倦的蝴蝶》(2007年福建卷) 请指出“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这里运用了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了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解题方法:要写出比喻的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比拟 作用: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有时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书房花木深》 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并分析其作用。(5分)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 基础试题 2009-07-05 0921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比较一、渲染和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 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 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学生版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技巧)(学生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赏析的角度。 2、掌握散文语言赏析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点击考纲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一、导入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高考试题回顾: 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012年湖南卷《忆韦素园君》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2012年山东卷《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20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提问方式 1、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2、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 3、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4、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二、导研 (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

初中语文七年级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练习题(含答案)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主旨知识梳理】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 教学重难点】 1 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2 中心的概括方法【特色讲解】 一.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夸张 归纳梳理,领悟知识。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少年闰土: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中年闰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艺术效果。前面的叙述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由于作者情节的发展事先作了铺垫,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 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的辨别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范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四种手法。 一、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因此表现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 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 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 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 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 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 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 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 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1分)(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 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 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 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 要赏析。 答案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忆”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 时的悲凉氛围。(4分)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 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与“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3、摸鱼儿①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 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品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一、散文 1、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 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由实到虚)。 2、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 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五猖会》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多种抒情方式;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移步定景、定点定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 更好地表现主题。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 二、小说(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叙述方式: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小说线索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特色、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表达效果、艺术效果、手法) ★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一)记叙 1.叙述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能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有利于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掌控;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称互换,使行文富有变化。 2.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⑤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对话、独白)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