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这想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当前重大科学研究案例分析

1选择一个系统的介绍和描述

2分析这个科学研究案例提出的背景和关键问题

3分析这个案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特色

4基于以上分析,总结这个案例可以借鉴的经验、技术和给我的启示

MEMS技术的研究案例

在微小尺寸范围内,机械依其特征尺寸可以划分为l一10毫米的小型机械,l微米二-1毫米的微型机械以及1纳米~l微米的纳米机械。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顾名思义即微机电系统,MEMS从广义上包括了微型机械和纳米机械,但并非单纯微小化,而是指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可以批量制作的,集微型传感器、微型机构,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通讯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和微型系统.MEMS技术特点可由3个M 概括:即小尺寸(miniaturization)、多样化(multiplicity)、微电子(micro electronics).MEMS 技术经过八十年代初期预言,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崛起以来发展极其迅速,被认为是继微电子之后又一个对国民经济和军事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领域,将成为2l世纪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军事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

MEMS主要由传感器、作动器(执行器)和微能源三大部分组成。微机电系统涉及物理学、半导体、光学、电子工程、化学、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多种学科和工程技术,为智能系统、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系统生物技术的合成生物学与微流控技术等领域开拓了广阔的用途。常见的产品包括MEMS加速度计、MEMS麦克风、微马达、微泵、微振子、MEMS压力传感器、MEMS陀螺仪、MEMS湿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集成产品。

MEMS提出的背景和关键问题

背景:近年来国际上MEMS的专利数正呈指数规律增长,说明MEMS技术全面发展和产业快速起步的阶段已经到来。著名物理学家Richard P.Feynman 曾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领域在科学技术方面潜在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曾在1959年预言,系统的微小型化与低温、高压物理方面的研究一样,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意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使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领域面貌一新,而且在许多领域引发了一场微小型化的革命以加工微米/ 纳米机构和系统为目的的微米/ 纳米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一方面,人们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原子和分子组装起来,形成有一定功能的微米/ 纳米结构;另一方面人们利用精细加工手段加工出微米/ 纳米结构。前者导致了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等边缘学科(纳米科技)的产生;后者在小型机械制造领域开始了一场革命,导致了MEMS 即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出现。

MEMS技术的关键问题:

MEMS 的应用将对军用、民用的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但是要使目前发源于半导体工业的MEMS 技术像集成电路那样成熟并能渗透到各个领域,除了开各种新加工工艺和完善现有工艺外,还要解决如下问题:CAD技术、封装与测试、可靠性、应用研究和标准化问题。在CAD、封装与测试方面,MEMS 技术与IC 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要与现实物理世界发生多方面的相互作用,涉及多种能量和物质的传输和处理,因此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后者复杂得多,成为MEMS 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人们已对这方面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正在努力加以解决,并有所突破.

但是MEMS技术的行业门槛比较高,国内几乎就没有一流的Fab,大多数大学的研究也主要是进行前段的模拟设计研究,只有少数大学/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工艺积累,相对国外比较落后。MEMS技术还没能像CMOS那样形成行业标准的工艺平台,国内又没有能够有希望制定行业标准的高端Fab,因此国内大多数公司以及创业者都停留在前端设计或者炒概念的阶段。MEMS的Fab投资巨大,对创业团队的要求比较全面,国内很难有一支团队能够整合。现阶段中国很多从事MEMS行业的人士(很多是半导体行业的)都会走和国外合作或者和大学合作的道路切入。国内积累的薄弱让这个行业风险巨大,希望将来不会成为一个概念泡沫。综上,MEMS行业将来在国内市场巨大,也有政府支持,但是国内积累薄弱,起步比较艰难,风险不小。

技术路线和方法特色

技术路线:

MEMS技术自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主要技术途径有三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集成电路加工技术为基础的硅基微加工技术;二是以德国为代表发展起来的LIGA技术;三是以日本为代表发展的精密加工技术。最近,美国朗讯公司开发的基于MEMS光开关的路由器已经试用,预示着MEMS发展又一高潮的来临。目前部分器件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如微型加速度计、微型压力传感器、数字微镜器件(DMD)、喷墨打印机的微喷嘴、生物芯片等,并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回顾MEMS发展进程,国外发展MEMS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1.国家高度重视在初期,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2.企业介入、市场牵引在MEMS发展初期,美国就重视牵引研究主体-大学与企业的结合;3.重点领域明确,美国在发展初期确定军事应用为其主要方向,侧重以惯性器件为代表的MEMS传感器的研究;4.4.重视基础技术的建设十分重视设计、材料、加工、封装、测试等技术的发展。美国除在研究单位建立独立的加工实验室外,还特别建立了专门为研究服务的加工基地,如MCNC、SANDIA国家实验室等。德国也建立了BOSCH实验室。

国内概况:我国MEMS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初,起步并不晚,在“八五”、“九五”期间得到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原国防科工委的支持.经过十年发展,我国已在微型惯性器件和惯性测量组合、机械量微型传感器和致动器、微流量器件和系统、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微型机器人和微操作系统、硅和非硅制造工艺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现有的技术条件已初步形成MEMS设计、加工、封装、测试的一条龙体系,为保证我国的MEMS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再加上投入严重不足,尽管已有不少成果,但在质量、性能价格比及商品化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还很大.

所以对MEMS发展战略的建议是:1.集中力量,统一指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集中优势力量确保计划的实施,在落实任务和经费分配时实行招标或择优委托,把任务落实到确有优势的单位和专家集体,并重点在研究单位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若干个各具特色的材料、设计、工艺、装备与制造基地,形成MEMS先进制造加工基地网,避免过去各单位重复研究、分散立项的弊端。经费专款专用,在人、财、物上集中力量统一指挥,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2.引进人才,加强合作:把人才作为MEMS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多种机制和特惠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MEMS研发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开展MEMS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MEMS研究的起点。3.跨越发展:在MEMS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鼓励创新,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MEMS的跨越发展。

MEMS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但是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外起步比较早,比如硅加速度计和陀螺仪.BOSCH,ADI在上个实际90年代初就有商用的产品,当时大都是工业用和汽车用.这两年比较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移动手持产品中找到了生存点.但是这个市场已经

被几家大公司垄断,ST,Bosch等等.不过价格还行,台湾和国内有不少小公司在做,过两年会变成白菜价格。硅MEMS这块,国内最大的壁垒是前端传感器工艺,没有标准化的工艺,所有东西都需要定制.MES电路这块其实想对于其他算是简单,速度差不多不高于音频,精度相比与音频也差得远,当然做硅晶振的除外.

对于MEMS设计来说,标准化的流程还未形成,MEMS设计在我看来核心步骤是建模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相比IC设计对从业人员在电路方面的高要求,MEMS设计涉及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电学、电磁学等多学科交叉问题,要求广泛的物理及数学知识。建模软件常用AutoCad与Solidworks(我用的是Solidworks),仿真软件常用的是Ansys,Intellisuite,Conventorware。与已经非常成熟非常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不同,MEMS设计工程师必须要对MEMS工艺有非常深刻的认识。MEMS产品远没有IC产品那么复杂的二维图案,却有着精巧的三维结构。一个产品出来之后,工程师想去模仿其设计,建立一个一模一样的模型,并不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事实上这事帮公司做过好多)。但是,这仅仅是MEMS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如何讲这个结构制造出来,才是重中之重。非标准化带来的结果就是少数厂家占领MEMS特定区域(包括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麦克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和化学传感器),执行器,结构件,微流控,光电器件)的绝对制空权,比如TI,ST,Bosch,HP,Infineon,Knowles等等。

在IC产业在国外刚刚兴起的时候,中国错过了那个浪潮,所留下的伤痛就是到现在IC产业的咽喉还是捏在老外的手中,国家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刚刚才投资1200亿扶植集成电路产业。MEMS产业兴起时间不长,与国外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也仅仅是一个起跑快慢的区别,我认为MEMS设计是不可能像IC那样标准化的一个产业,MEMS更看重的是一个积累,设计与经验的积累,而且有非常大的创新空间,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和钱利的产业。这就是我认为的MEMS技术路线的特色和特点。

MEMS技术在技术上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通过格里奥利力实现在微型芯片上测量角加速度在其他应用领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MEMS技术的发现和发展也给了我很多经验和启示:1.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产品需求必定会朝更便利化、更节能化、功能更丰富的方向发展,所以各种元器件的微型化必将是以后硬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2.万事开头难,但是也要用于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虽然我是个刚入学不久的研究生,但是在我看来,任何研究只有敢做前人没做过或者不敢做的才可能有所成就,就拿MEMS 来说,国内前景并不好,因为现在人们追求的都是稳利的投资,没人愿意去在一个并不成熟的研究上赌博。其实这个研究虽然不算热门,但是也是非常需要人才,尤其是封装和工艺方面。所以我们作为研究生我觉得我们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要怕失败,我们还很年轻。3.每个研究发明不是靠灵机一动就得来的,必定是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研究积累和查阅资料,日复一日努力得出来的,所以心态上不应该有侥幸心理,MEMS在外国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才有了现在的成果,而我们很多研究生同学都希望一秒钟就能搞出个什么花样来,那是不可取的,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研究。5.最后,MEMS技术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只要你敢想,没有做不到的,别急着否定自己,比如MEMS陀螺仪,谁曾想过能在如此微小的器件上安装角速度传感器,最后还不是通过哥里奥利力成功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要善于发现各种路,成功就在不远处。这就是MEMS技术给我们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论技术异化(自然辩证法)

论技术异化 “技术异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术语,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意思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述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在通过技术活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技术反而以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异化的基本含义。基于这一理解,我们认为: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异化可以“弱化”或部分“消除”,但彻底根除技术异化不具可能性。这可从自然的、知识的和人本的三大维面来解读和论证。 1 技术的反自然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合自然性,即合自然规律性,这是一切技术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也就是F 拉普所说的:“人类所创造的和未来要创造的一切技术都必然是与自然法则相一致的。”合自然规律性是技术的本性之一。但是,技术同时又具有反自然性,即反自然天然性(包括反自然天然因果性)。技术的反自然性表现在技术的生成、传播、应用以及应用的成果——技术产品等各个方面。 技术的反自然性对于人、对于技术本身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具有“对人的不友好、敌对”即反映了技术异化的倾向性。这是因为:技术的反自然性,决定了技术之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己之物”,这意味着在技术与自然的关系中,技术必然会对自然产生“干扰”、“破坏”作用。这种“干扰”、“破坏”作用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技术正是通过对自然的“干扰”、“破坏”来“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的,但另一方面,这种作用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技术“以一种异己的和敌对的力量反作用于人本身”的倾向性,因为技术反自然性的实质也就是技术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自然界的干扰性、破坏性,这种干扰性、破坏性本身无疑蕴涵了“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即技术异化的倾向和可能。 第二,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是指技术一经产生,技术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客观存在着,即使技术的这一特性展现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人们也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作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说,技术一旦被创造出来,其所具有的反自然性对世界的作用具有永久性,而这种永久性将随着技术反自然性的具体效应的积累而在总体上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就像汽车技术在为服务于人类的正价值过程中,它已明显地表现出了一种“恶”的价值倾向——车祸、污染、耗能等,但人们无法彻底改变它,而只能任其永久地作用于这个世界一样。由于汽车技术大量和永久性的使用,伴随其“恶”的具体效应的积累,汽车技术也就必然成为“和平时代的战争”(指对人体自然的毁灭)、“人类健康的杀手”和“能源消耗的无底洞。也就是说,汽车技术反自然性的客观性使汽车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2 技术的不确定性使技术异化具有必然性 技术具有确定性,即技术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它是技术建立在科学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上、在(科学)知识维面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性。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技术赖以建立的科学知识基础本身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即便是像牛顿力学这样一种确定性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KAM定理,也揭示出了牛顿力学具有内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至于现代科学理论,其知识的不确定性特征就更为凸显了。例如,

自然辩证法作业-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必修课《自然辩证法》,我一向对马克思主义抱着一种排斥态度的,对我们强行的灌输很反感。第一节抱着去看看的态度去的,尝试着去听了一下,刘老师的讲课吸引了我,一些从前都没有在意过的新颖的观点,富于逻辑性的观点,这些激起了我的兴趣! 随着学习时间的日益增多,我对这么课程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以下是我对这么课程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让人研究的,它源于科学实践,并随时受实践者的检验,可以让人开阔眼界,思想活跃,对我们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作为研究生,怎样研究怎么学习成为我们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么课,我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学习自然辩证法,要从实际出发,我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中的哲学、行动的哲学。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了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恩格斯通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后来以神学为中心的形而上学,直到科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老师讲过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这一点对我有很大的启迪。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而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大气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课程大作业 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 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 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 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 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 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 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 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不需独立的封面页。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感

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 注: 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4 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美国著名工程师、科学家。二战末,为回应罗斯福总统的咨询,组织专家学者写作《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该报告认为“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行官”,建议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 5 斯诺(Charles Percy Snow),英国学者。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了“两种文化和科学革命”的演讲。 6 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美国科学社会学家,1942年撰文《论科学和民主》,提出科学的规范。

北航自然辩证法概论论作业_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 论自然辩证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材料的发展历程为例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作为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其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该学科发展过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包括了自然辩证法的许多原理,如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质量互变规律、矛盾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而得出对人类有益的方法与技术。本文通过思考分析,达到运用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进一步指导新材料研究之目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材料科学;研究应用

引言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材料科学技术是探索研究和制造新材料规律的科学,它不仅指出特殊材料研制的特殊方法,而且还揭示出各种不同材料研制的共同规律。同时,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介于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之间。与基础科学相比较,材料科学技术更接近于体实践;而与工程技术相比较,它则更接近于理论研究。它是基础科学研究中基础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的中间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具体技术中带有共同性的科学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研究。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自然辩证法原理对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很有必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材料自然科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研究中抓住重点并有个清晰的思路,从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贡献。 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内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包括三部分: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它和各门具体科学技术一样,都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研究方法的规律性探索,这表明了它具有科学技术特性。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抵制和批判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有助于净化社会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自然辩证法不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哲学的考察,还要进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 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

自然辩证法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xxxx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文在阐述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学科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做了阐述。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法 1引言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自动化对应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属有七个二级学科丹空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特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其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与其他技术学科相比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果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因此,对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中的研究方法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捉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

自然辩证法作业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20151202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无疑都是对选题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6】,提出的课题也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随意而为。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可行的科研题目;广义上讲,凡是具有科学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

自然辩证法期末结业论文 1.自我学习状态评价 作为一名研一的新生,我在第一学期选择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从本学期的第十周一直上到第十七周,我的出勤率几乎达到了100%,只有一次上过第一节课之后导师临时找我谈话,故而缺席了后半节课,为此我也感到很遗憾。虽然在本科期间我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实践有着粗浅但不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没有经历过考研,自认为自己的政治水平不高,同时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现代科学技术与哲学世界观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上保持着一种认真学习的心态,没能敢于在课上发言,这对我也是一种遗憾。 经过了八周的学习,我感受到这门课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要求和精神运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从大纲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热点重点和难点讨论、学术前沿及问题讨论、历史资料与案例研究、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建议等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以及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等内容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从整体来看,我认为这八周的课程对我来说是收益良多的,我对我这八周的自我学习状态还是非常满意的。 2.在本课程中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本册教材的安排上,分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这四个部分进行了讲解,第五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讲解,但是前面的四部分中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思想,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第一部分中,我掌握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根本看法或者总的观点,它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思想理论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思想经过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西方机械唯物注意自然观的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自然辩证法》科技观答题模板-2

屠哟哟荣获诺奖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更应该反思: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 其一是外在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体制、科研机构以及伦理规范等方面的建制保证。首先,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这一条件正是西欧上升中的并且不久就取得统治权的市民阶级所具备、而为其他国家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所不具备的。其次,科学必须受到现存政治社会体制的尊重和鼓励,亦即现存的政治社会体制必须能够把大量的聪明才智吸引到科学事业上来。中国社会重八股,鼓励“八股人才”而不鼓励技术人才,科举制更是进一步满足了等级专制制度要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目的。所以说中国的社会条件还远不足以使近代科学在中国得以诞生和发展。 其二是内在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西方哲学,往往也可以看到有一种强烈的主智主义的倾向,要求假手逻辑推论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信仰,如上帝存在之本体论的证明之类。而中国哲学则习惯于用比喻,而不用逻辑推论。这样也就决定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知识或真理本身也没有独立的内在价值:我们不能(或不应该)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只能为尽人伦而求知识。一个最值得瞩目的历史事实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既没有西方古代的原子论,也没有西方近代的机械论。而这两者一脉相承,对近代科学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构成为一个最基本、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正因如此,我国正努力转型为科技创新型大国。中国领导人早已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提高与生产者的素质、生产对象的扩大、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生产管理紧密相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通过推动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实现的。邓小平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江泽民也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而在现代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依然没有走在世界前列,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也是“钱学森之问”。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从根本来看还是教育的问题。 其一是外在原因。中国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如应试教育、学历造假、学风问题等等,可是问题始终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其二是内在原因。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是方向性的差异。身在儒释道文化圈的中国教育,强调伦理与知识,终极目标是君子;西方教育自古希腊哲学开始形成了形式逻辑理论和实验验证科学的传统,强调真理与智慧,终极目标是思想家和科学家。布莱尼茨也曾言称,中国长于政治伦理道德,西方长于数学、自然科学。终极目的的不同将两种教育距离逐渐拉大。 中国要想成为科技创新型大国,要注重人才本身,更要注重教育体制的变革。文化是内因,社会是外因;人才是内因,制度是外因。只有坚持内与外的辩证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对于如何培养人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教科研管理体制,为出成果、出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创新课程设置和培养机制,造就领军型人才;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教学服务于个性化人才培养。 然而,我们在应用科学技术时,不应忘记保护生态环境。人工自然的开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的本来面貌,打破了原有的良性自然平衡,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运用科学技术活动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转化成一种外在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反制人类,这就是技术异化。但是,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所以,我们在应用科学技术时,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完整版)自然辨证法-复习

绪论: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如何?包括哪些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作为这一关系的中间的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 2、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也会不断吸取相关学科领域中有价值的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有助于科技工作者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哲学理论可以启迪科学工作者的思维,开阔科学工作者的思路,有助于科技工作者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奥秘。一般而言,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否除了与研究者本人的知识背景、研究必须的仪器设备有关外,还与其是否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关。思维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一个科技工作者是否具备辩证的理论思维,是否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决定着他在科学技术研究中是否取得成功和出成绩的大小和快慢。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什么是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一致,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

一.选择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BC) A.自然界 B.科学与技术 C.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E辩证唯物方义的科学技术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有(BDE) A.大科学观 B.进化历史观 C.高技术观 D.系统层次观 E.协调发展观 3.自然科学是(BCE) A.反思的科学 B.认识活动 C.社会建制 D.科学的科学 E.知识体系 4.科学抽象成果的表现形式有(ABDE) A.科学概念 B.科学符号 C.科学事实 D.思想模型 E.理想实验 5.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BD)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类比方法 C 反馈控制方法 D 归纳和演绎方法 E 功能模拟方法 6.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有(ABE) A 不可逆性 B 自组织性 C 因果线形 D 热平衡性 E 对称性的破缺 7.()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A 信息含义的可变性 B 信息的不守恒性 C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D 信息内容的选择性 E 信息本质的绝对独立性 9.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有(ABCDE) A 整体性 B 最优化 C 动态性 D 层次性 E 模型化10.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有(ADE) A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B 假说方法 C 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D 公理化方法 E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ACD) A 必然与偶然 B 原因与结果 C 渐变与突变 D 周期性与无限性 E 现象与结果 二.填空题 1.自然辩证法是联系(具体科学技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科学)3000字

论科学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现代中国人理解的科学,包括三层含义:(1)科学与迷信、谬误、绝对真理相对,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可以说,科学即实证。(2)合乎科学的和合理的东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正是这层含义。(3)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这是科学最重要的一层含义。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 科学发展至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这种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客观物质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世界,也即将改变着人类未知的未来世界。 本文从科学对人类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影响以及科学发展的利弊三个方便进行概括叙述。 1 科学对人类物质世界的影响 科学发展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重要时期,当属古希腊的“七

贤”(泰勒斯、梭伦等)到阿基米德时期。他们开创了数学证明的先河,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即根据归纳总结出来的基本常识,用逻辑方法推导、演绎,从而构建科学的体系。并测量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发现了勾股定理及实数开展了天文学和医学的研究。特别是到古希腊的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由于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三位大数学家,使古希腊的科学,特别是数学达到了全盛和顶峰时期,对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个时期,阿基米德的成就出类拔萃,最具代表性。 第二个重要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和欧洲资本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从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开始,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似星火燎原,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最具有色彩的一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期,它对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努力下,创立和形成了多门基础科学。 第三个重要时期,是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和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期。在基础科学充分应用的前提下,认清了物质世界的微观结构,产生了克隆技术、超导技术、DNA技术、纳米技术、同位素技术等;进行了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爆炸及研制、卫星发射、宇宙探测等;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还产生了很多边缘性和交叉性的学科,比如自动控制论和模糊数学等,它们互相贯通和渗透,形成立体网络的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对论的创立和人类遗传基因的破译,是这个时期的三

自然辨证法大作业——土木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摘要 工程师作为人类技术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干预自然能力越来越强,工程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便日益重大。面对日益发达的科技,在一个技术至上的社会中,经济和效率的考虑成为优胜劣汰的准则,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专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提高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可从教育、社会舆论和法律完善等方面入手。 关键字:土木工程师;社会责任;道德;教育;

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1引言 18世纪,英国人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带动的火车超越了传统的马车,宣告着机械时代的到来。这次革命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然而,现代社会追求的种种物质享受都是以耗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的,人类的思想已经被物质的或技术的颈部给束缚住。过去的短短数百年实现了人类几万年未曾实现的技术飞越,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正承担着其相应的代价。战争、污染、核辐射以及各式各样的工程事故和社会道德的沦陷粉碎了善良人们对技术统治论的幻想。伟大的科学技术需要有伟大的工程师与之匹配,科技进步的目的在于造福全人类,它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对自己当前的行动负责,还要对未来负责;不仅要对可预见的后果负责,还要对不可预测的后果负责。 近年中国工程事故频发,工程的质量安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阳明滩大桥事故”,“河南鞭炮炸桥事故”,工程的质量成了社会舆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反复的考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师的社会责任的培养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每一个参与工程建设中的个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基本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2社会责任 2.1责任 责任一词最早用于伦理和法律时的含义是人们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行为应该是可以答复的、可以解释说明的。如果说法律责任往往讨论行为发生以后的责任,那么伦理责任则有在行为发生前后的辐射性——前瞻性和反思性。 在现代社会,人的行为选择的自由是与责任密切相关的。自由是指认识到对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责任的人的自由。“责任”正在起着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主导性规范概念和最普遍的规范概念。 2.2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责任。社会责任是社会成员的分内应做之事以及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所应受的谴责和制裁,所有深灰成员都可以成为社会责任的主体。社会成员的角色不同将导致社会责任的不同,责任与责任主体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角色与一定的行为规范相联系。 人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个人的一种规定和使命。“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2018090800155 姓名胡中贤 课程代码110006 课程名称哲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 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 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天人相即 B.体用合一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 A.天道观 B.人道观 C.阴阳五行说 D.《诗》、《书》经典化 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荀子 B.韩非 C.邹衍 D.吕不韦 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ABC )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黄帝内经》 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 B.法 C.术 D.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自然辨证法作业

一、人定胜天吗?反思这一结论并结合引渤海水入新疆这一事件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1)人定胜天,意指人力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从人与自然的发展现状来看,这一结论是片面的、不合理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认识范围、实践范围不断扩大。近代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同时,由于人类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大,自然的均衡被严重破坏,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环境恶化以及生态失衡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公害。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亡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急剧增加,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胜天”的结果反而是使自身生存环境恶化以至于威胁人类健康生存。 (2)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忽略甚至违背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引导我们对自然进行合理的改造、开发、利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类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生物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存在物,其存在和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就不可避免的依赖于自然。一方面,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与各种资源,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肉体和意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全都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基础,人类的认识即对外部自然世界的反映,没有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固有属性,就不会产生人的认识。同时,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使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活动必须同时接受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二,人与自然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追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条件,就要不断地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形态更加有利于人类需要;但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又必然受到自然的影响和制约。 引渤海水入新疆是我国解决新疆水资源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例。其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丰富的太阳能自然蒸发,作为湿润北方气候的水气供应源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这项事业正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映: 首先,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西部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引渤海水入新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正体现了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提供的生存环境和各种资源。离开自然,人类将寸步难行。 其次,为解决水资源问题,改造西部自然条件,我们希望借助科技手段引入渤海水,但是该工程的实现又受到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海水淡化以及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