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

大纲

一、世博会概览

二、世博会与城市经济

1. 世博经济

2. 案例-1大阪世博会

3. 案例-2 汉诺威世博会

三、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1. 上海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

2. 上海世博会经济效应推算

四、总结

知识点汇总

T01:世博会概览

T02:世博会与经济城市

T03: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正文

引言

有着150多年悠久历史的世界博览会,被称为体现各国综合实力以及展示经济、科技和文化最新成果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从新中国1982年起首次参加世博会,到1993年5月3日,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再到蒙特卡洛之夜,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城市,这一重要事件必将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机遇!

世博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能否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举办世博会离不开举办国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举办世博会也将推动举办国、举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天要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举办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便加深对世博会的认识,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到来!

一、世博会概览

世界博览会的雏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商人的定期集会——集市。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大约在19世纪20年代,人们就把规模较大的定期集市称作博览会,并将其单一的商品买卖功能逐步扩展为物资的交流和文明成果的展示。

19世纪中叶,是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显示其伟大和自豪,大英帝国于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内,一改当时盛行的石头建筑风格,动用了整个英国工业界的技术和力量,耗用4500吨钢材和30万块玻璃,建成了一座长1700英尺(518.5米)、高100英尺(30.5米)的“水晶宫”。这是一座新颖而独特的建筑,它向人们展示了钢结构、玻璃装饰的大空间,预示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维多利亚女王创始了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各国参展的传统,接受邀请参展的10个国家,集中了1400余件各类艺术珍品和时尚产品向世人展示,最令观众瞩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产品。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贸人员、社会名流和旅游观光人士约630万人次到会观赏。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荣村是第一个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他把自己所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带到了伦敦,并获得金、银大奖。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盛况空前的“集市”取名为Great Exhibition,意为“伟大的博览会”。自此,伦敦博览会被世人确认为首届世界博览会。

在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上,“主题”概念被首次引入。“主题”一般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围绕着“主题”,通过展览寻求问题的解决。1933年世博会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通过展览大量新产品,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将成为今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此后,每届世博会均确立主题。

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类:一种是注册类(又称综合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种为认可类(又称专业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包括生态、陆路交通、狩猎、娱乐、原子能、森林、数据处理、粮食、花卉等多方面主题。其中,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展期也可达6个月。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可举办一次认可类世博会。1999年我国主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属于认可类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则属于注册类世博会。从表1-1可以看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博会轮流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举办,而且一般都是经济大都市。一直到197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才第一次交到了亚

洲国家——日本的手中。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综合类世博会第一次落户发展中国家。

表1-1 历届世博会及其举办地汇总

二、世博会与城市经济

1. 世博经济

世博会作为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国际展览活动,对主办国和举办地的经济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这种推动和影响主要通过“世博经济”来体现。所谓“世博经济”是指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世博会期间,以及世博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利用世博会带来的商业契机,推动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实现经济、文化持续成长的一系列活动,是一种能为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特殊经济现象。

(1)世博经济的运行规律与特征

多元性

从参与世博经济的对象看,不仅举办城市本身参与其中,而且周边区域和整个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到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

阶段性

在世博会的筹办、举办和会后各个不同阶段,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具有不同

的特点。在筹办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规模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在迅猛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会后阶段,则主要表现在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回落和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

带动性

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波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能够对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非均衡性

世博会对产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的推动次之,而对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

长效性

世博经济对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会后延续5至10年,其收益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潜在性的特点。

(2)世博经济的直接效应

对于世博会直接经济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世博会收入方面。2010年上海

世博会的举办期将有半年之久,与其他两大盛会(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相比发挥直接经济效应的时间更长一些。如果单以直接经济效应来衡量世博会,也许情况不会太乐观,以1970年大阪世博会、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为例,仅有大阪世博会实现帐面盈余,其余均为亏损,汉诺威世博会更是给政府留下了10亿美元的债务。

具体来说,世博会的直接经济收入主要是指世博会筹办到会展期间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世博会期间门票收入;

各项经营性收入(展会期间餐饮、住宿等);

展会期间在举办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旅游收入额外增加值;

赞助与捐赠收入;

冠名权、标志特许权(世博会名称、会徽和吉祥物等世博会知识产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转让收益;

纪念币、纪念邮品和纪念礼品收入;

场地租赁等会展收费(向参与国及组织收取的费用);

展会结束后部分固定资产处理回收价值。

(3)世博经济的间接效应

间接效应首先体现为世博会的举办,在其他经济领域产生的乘数放大效应,以及由于世博会所引发的就业机会的增长。会展经济具有“推动型产业”的功能,通过举办世博会可带动一系列前向、后向关联行业(如餐饮、交通、商业)产业链(产业群)的发展。国际上一般认为会展业的关联乘数为1:5到1:9之间。据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经济评估表,在按产业统计的因世博会引发的产值与就业中,引发的生产值排名前十位依次为基础建筑业、服务业、钢铁与金属、石油化工、商业与贸易、房屋建筑、机械、农林渔矿业、石头粘土玻璃、金融与不动产;引发的从业人数前十位排名依次为服务业、商业与贸易、基础建筑、农林渔矿业、金融与不动产、房屋建筑、机械、运输与通讯、纺织业、钢铁与金属。

间接经济效应还体现在世博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大阪世博会为例,借举办世博会的契机,形成了著名的关西经济带,为日本经济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 案例-1大阪世博会

1970年大阪世博会被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参观者高达6421.8万人次,至今仍是世界之最,赢利170亿日元,创下综合类世博会盈利的世界记录。一条新干线连起了关西经济带,带来了全国经济十年的飞速增长。这些成就,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仍是如此的辉煌。这些辉煌,与当时组织者的科学决策、果断措施是分不开的。

日本举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正值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和大阪市的推测结果,该次世博会创造需求总额为1兆2447亿日元,纯增6780亿日元(扣除非世博因素的需求),而“需求诱发需求”的波及效果,使日本全国新增1兆5375亿日元。大阪府在举办世博会前后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如图2-1所示。

图2-1 大阪世博会举办前后大阪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对比图

资料来源:《世博会经济的形成及其对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审视》

此外,1968-1970年日本政府还在阪神高速公路上给予1059亿日元的巨额投资,财政支出的带动效应明显,估计最后在整个日本产生的派生生产收入为15,600亿日元,日本1970年的GDP为73.3万亿日元,世博会的全国GDP效应约在2.1%左右,而且大阪世博会期间,日本各公司共签订了约20亿美元的出口合同。

大阪世博会还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大阪市和大阪府的就业人口比率分别达到64.14%和63.45%,比1965年增长14个百分点。图2-2就明显反映了这一事实,大阪世博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就业率一直上升,举办的1970年比申办前的1960年的人口就业比重增长16个百分点,而此后10多年一直稳定在60%左右。

图2-2 1970年世博会对大阪市和大阪府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的影响

资料来源:《世博会经济的形成及其对主办国和举办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审视》

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半径约50公里的关西经济带,带动了关西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形成的经济带成了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区域合作为大阪地区以后从原先的重工业产业向高科技、信息、物流、商贸、会展、金融服务、环保和中介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预示了日本1970-1980年代在世界市场和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京阪神地区和大阪市旅客交通的流量在世博会举办当年和以后年份都有长足增长,尤其是1965-1970年时期增长尤为迅速。京阪神地区客流量从55.8亿上升到75.6亿,大阪市客流量从32.7亿上升到41.4亿。京阪神地区区域性客流量的增幅为35%,高于大阪市27%的增幅8

个百分点。

3. 案例-2 汉诺威世博会

汉诺威世博会历来是争议最多的一届世博会。巨额亏损的阴影笼罩下,它对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上海的会展业发展远不如汉诺威,如何取长补短,是上海世博会应该学习的重要一课。同时,避免亏损,至少是巨额亏损,应该是

每一届世博会举办者都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作为全球性盛会,汉诺威世博会有效地提升了统一后德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在汉诺威世博会期间,70位国家领导、57位政府首脑、以及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层官员来访并参观了世博会,来自148个国家的约3万名媒体记者参观并报道了汉诺威世博会。因此,世博会成为国家和地区营销的难得机会。

汉诺威世博会在参加国家(国际组织)数量和投入资金上创下了历届世博会之最,达到170家和102亿马克。它带动了城市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它的“世界项目”使汉诺威和下萨克森州的许多旅游和其它设施获得改造和更新,成为地区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时,它还使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中心得到充实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汉诺威作为世界展会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德国汉诺威举办2000年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02亿德国马克(参表2-1)。其在当年德国GDP上产生的效应为170亿马克,而2000年德国的GDP约为39,699.8亿马克,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在德国全国GDP的效应接近0.26%。汉诺威世博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了20亿马克的财政税收。在汉诺威世博会准备和实施阶段由巨大支出额造成的显著效应来源于对“围栏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表2-1 2000年世博会准备和实施总支出(不包括旅游业,包括增值税)

2000年世博会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下萨克森州的世博会世界项目以及参观者与展会工作人员的旅游支出对整体经济一共产生了112亿德国马克的原发推动。这种需求推动在国内带来的增加值为134亿德国马克,而且为德国提供了

10万个工作机会(包括管理、直接参与、经营、安全保卫、文化娱乐等方面)。有关世博会在下萨克森州的地区经济效应概况参见表2-2,在下萨克森州实现的需求总计达到对整体经济原发推动的67.3%。

表2-2 2000年世博会在下萨克森的地区经济效应

单位:百万德国马克及人年

2、包括乘数效应。

资料来源:《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此外,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仅仅用展出期间的短期利益来衡量。例如,下萨克森州州长加布里埃尔认为,德国世博会项目的财政赤字其实是一种

“对未来的投资”。因为,“世博会将会对主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投资、就业、城市发展、市政建设方面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事实确实如此,图2-3显示,汉诺威世博会对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拉动效应巨大,到2000年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记录1891.8亿欧元。

图2-3 汉诺威世博会对德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拉动效应

汉诺威世博会也为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世博会第一天参观人数达15万,世博会为德国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2.5万个长久工作机会),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声誉,改善了德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消费需求,更带动了会展业的发展。

如表2-4所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期间,第三产业发展比上年增长了3.2%,速度明显快于整个德国第三产业同期的发展,超出达2.9个百分点。通过世博会,汉诺威的会展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之城”。

表2-4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对第三产业影响:全德和汉诺威第三产业增长比较

表2-5给出了1996、1999和2000年德国与汉诺威各产业增加值的比较,

中可以看出,2000年汉诺威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均要优于全国,这显然与汉诺威的会展经济不无关系。

表2-5 德国与汉诺威各产业增加值比较

单位:百万欧元

另一方面,汉诺威世博会为德国政府留下了20多亿马克(约合10.06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也成为世界之最。路透社在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后发过一篇文章,文章认为:主办世博会可以使一个城市出名,也可以使一个城市名声扫地。文章特别提到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是一次亏损10多亿美元并激怒德国纳税人的不成功的世博会。

三、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这类会展。要研究其对上海经济的影响,缺乏可供直接借鉴的

资料,本研究一方面参考曾经多次举办世博会的日本的研究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数据,定量研究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1.上海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

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即世博会引发的净需求增长,是世博会筹办和举办期间产生的需求扣除不举办世博会也会产生的需求。它包括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以及世博会的波及效应,由于波及效应涉及的领域和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如图3-1)。

图3-1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构成

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 =(展馆投资净需求)+(会展相关的投资净需求)+(会展直接消费需求)+(会展导致的出口贸易)

+(会展导致的国内贸易)

其中:

展馆投资净需求* =(征地费用)+(展馆建设费用)+(运营费用)

+(国内参展费用)+(国外参展费用)

*注:国外参展费用必须扣除国外自带建筑材料进行会场布置的部分。

会展相关的投资需求=(相关的公共事业项目预算)

+(民间企业对旅馆、相关设施的投资)

世博会消费需求* =(国内参观者直接消费+国外参观者直接消费)

+(国内参观者间接消费+国外参观者间接消费)

*注:世博会消费需求包括国内参观者的消费和国外参观者的消费,两项均可分为直接消费需求和间接消费需求,根据国外经验,世博会常常会引发生活方式和时尚等的变化,对以后的社会消费产生很大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预测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这里的消费需求仅限于与世博会相关的观光所产生的消费需求。

会展导致的出口贸易:主要是根据国外世博会和上海国际商品展的单位展示面积的出口贸易合同进行推算的结果。

会展导致的国内贸易:主要是根据国外世博会和上海国际商品展的单位展示面积的国内贸易合同进行推算的结果。

2.上海世博会经济效应推算

(1)会展消费需求估计

会展消费需求可以分为国外参观者消费和国内参观者消费,两者均可进一步区分为直接消费(场内消费)和间接消费(场外消费)。

据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的预测,世博会期间国内外参观人数为7000万人次,其中上海市民、长三角地区游客、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境外游客的比例将为:20:30:45:5,即上海市民、长三角地区游客、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境外游客的参观次数分别为:1400,2100,3150和350万人次(见表4-3)。

表3-3 会展消费人数估算表

根据上海市政府申博报告,展馆门票价格为20美元。申博报告预测国内参观者场内消费人均200元,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据,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场

外)支出为1500元。国外参观者场内消费额(含门票)按人均500元计算;根据大阪世博会的经验,假定国外旅游者中50%为专程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其人均场外消费额为450美元,50%为即使没有世博会也会来上海的,其人均场外消费为300美元,参见表5-4。则会展消费需求预计约1150亿元。

表3-4 会展消费需求估算表

*200元其他场内消费计算;

b、按350万人次*500元计算;

c、按长三角周边地区参观者2100万人次*1500元人均消费,再加上全国参观者3150万人次*1500元人均消费计算;

d、按350万人次*(450*50%+300*50%)*8计算。

E、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按1:8计算。

(2)会展导致的国内(出口)贸易估计

估计会展导致的净出口测算,依据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届时将有开辟26个“展馆团”办展,每个“展馆团”的总建筑面积为2至2.5万平方米,全部会展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根据国际会展业的经验,每平方米参展面积可以引起的出口约为500美元,同时每平方米参展面积可以引起的进口为250美元,由此引起的出口和进口增加分别约为2.6亿美元和1.3亿美元,由此,会展导致净进口增加为1.3亿美元即约10.4亿元人民币。

(3)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估计

综上所述,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约为2260.4亿元人民币,详见图3-2。

图3-2 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估算

此外,本次世博会的展馆投资净需求估计、会展相关的投资需求估计以及世博会相关净投资率的估计等数据资料,请参见补充资料里的内容。

四、总结

一般而言:

(1)极大促进了主办城市经济增长

1985年筑波世博会,直接相关支出大约为11,579亿日元,派生生产收入达到23,163亿日元,是世博会直接支出的1.9倍,而这些对日本1985年GDP 的效应约为0.75%,当年日本GDP为320.4万亿日元。

韩国举办1993年大田世博会的直接支出为2,000亿韩圆,而大田世博会带来的GDP收入为30,000亿韩圆,韩国当年的GDP为27.8万亿韩圆,世博会的GDP效应达到0.72%左右。大田世博会还为韩国创造了2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加拿大举办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直接支出为11.2亿加元(8亿美元),增加产值28亿加元,联邦和所在省(哥伦比亚)财政收入分别增加5.7亿加元和1.7亿加元。同时,该届世博会为加拿大提供了6.3万个就业机会,工资总额达到13.4亿加元。

(2)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

世博园区内的许多建筑是传世名作,其中一些成为举办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如最早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留下了水晶宫;1889

年巴黎世博会留下了艾菲尔铁塔,以后1867、1878、1889、1900和1937年举办的世博会,又留下了亚历山大三世桥、夏乐宫、巴黎工业宫、国民广场、奥德赛宫,以及塞纳河边一系列标志性建筑;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留下了著名的宇宙塔等。

同时,因举办世博览会导致的大量的投资,也极大改善了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参表3-3),为城市经济的提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4-1 历届世博会主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

时机。1967年加拿大政府为筹办1976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加速建造了新的地铁系统,扩充了城郊高速公路网,改建了圣劳伦斯河边745公顷的废地,使该市成为世界上公共交通系统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1970年大阪世博会全面改善了市内街道、公园、下水道、河流等环境;温哥华1986年世博会改造了海岸外观景象,沿海建造了包括会展中心、游艇码头等建筑群,形如帆船的“加拿大馆”已经成为蒙特利尔的标志性建筑;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后,在世博园区内建设了南岸公园,占地16公顷,形成了四大风景区;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原先废弃的场地被改造成为集游乐、展示为一体的万国公园、政府办公中心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第三产业长足发展

1984年新奥尔良世博会促进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的发展。如图3-4所示,特别是旅游、零售、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在整个州的GDP中份额的提高。这些行业总的份额在1980年为25%,到举办世博会的1984年上升到29%,提高了4个百分点。

图4-4 路易斯安那州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

高科技产业顺势起飞

有很多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在产业调整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顺势发展了高科技产业。例如:韩国大田世博会上集中展示了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宇航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环保科技、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科技立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世博会结束后,在原来的展览园区内迅速聚集了大批全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韩国化学研究所、韩国标准研究所、韩国能源研究所、韩国机械研究所和韩国通讯研究所等100多家机构,形成了韩国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大德科学园区”,大田的产业结构大幅提升,高科技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结束后,原来完好的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建立

了“塞维利亚科技园区”,吸引了西班牙和世界的高科技企业入驻。“塞维利亚科技园区”现已成为拥有200多家高科技企业(包括塞维利亚大学的工程学院)近万名科技从业人员的著名科技园区,总营业额在2001年接近10亿欧元。

(4)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1970年大阪世博会促进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经济带,带动了关西地

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形成的经济带成了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大阪世博会的案例)。同样,为举办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西班牙建设了马德里-塞维利亚高速火车,促进了发达的中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带动了落后的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历届世博会的经验都证明,世博会在展示举办城市形象、强化周边经济合作、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是与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上海应该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利用世博效应来最大限度地提升上海综合城市竞争力,在综合实力、城市功能、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在拉动上海自身经济增长方面,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产生的直接净需求总额约为2260.4亿元,其中,展馆投资及运营净需求约为300亿元,会展相关的投资净需求约为800亿元,会展消费需求约为1150亿元,会展导致的出口贸易约为10.4亿元。

在促进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互动方面,世博会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实现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市场共融和基础设施协调。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上海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构筑世界级城市的基础设施框架;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抢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外资;提高科技创新力,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开放,强化上海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我们坚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扩大上海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完善上海城市综合功能,带动上海经济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补充资料

补充资料1

上海世博会展馆投资净需求估计

规划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园区,规划范围约5.28平方公里,其中围栏区约3平方公里,配套设施将包括世博村和停车场等。根据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有关专家介绍,上海世博项目直接投资将达300亿元人民币,主要分为三部分:世博会场地开发、世博会场馆建设与运营和世博会援助基金。

世博会场地开发

世博会场地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主要开发时间为2004-2007年,世博会场地开发支出预计总投入约200亿元人民币。

世博会场馆建设和运营

世博会场馆建设约3平方公里的围栏区,拟建场馆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主题馆、中国馆、国家馆、企业馆、综合馆、国际馆等,主要建设时间为2008-2010年。世博会场馆建设和营运费用,预计需要100亿元人民币(见表5-1),其中包括园区维护、大型活动(开闭幕式、馆日、会议等)、国内外宣传推介及营销、安全保卫(含应急)、行政管理、保险以及门票提成等费用。上述运营支出将通过门票收入、赞助收入、品牌标识使用权、特许权收入等多种渠道予以筹集。

世博会援助基金

根据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的承诺,中国政府将向部分参展有困难的发展中国家和需要提供帮助的国家,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参展援助。基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国内外团体、机构和个人的捐赠和世博基金投资增值。

结论:展馆投资净需求估计约300亿元人民币,主要分为三部分:世博会场地开发、世博会场馆建设与运营和世博会援助基金。

补充资料2

上海世博会会展相关的投资需求估计

世博会相关投资主要指举办世博会除园区展馆投资以外的相关配套设施投资,主要包括公用事业投资(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等设施的投资)、电力建设投资、市政建设投资,以及旅游设施投资等,即:

世博会相关的投资需求=(相关的公共事业项目预算)

+(民间企业对旅馆、相关设施的投资)

=电力建设投资+(公共交通、自来水、煤气投资)

+(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市政工程投资)

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

2011-2012年第二学期 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 题目: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 ——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 2012年6月13日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大事件发生对我国外交影响的定量分析——浅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 摘要 【摘要】本文量化研究了大事件对外交活动的影响,建立了2010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力模型。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收集并处理我国近年外交活动数据;第二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衡量我国外交水平的评分体系,由此计算出外交水平数据;第三步,确定大事件对外交水平的影响力,首先,通过拟合外交水平数据预测出外交水平的本底趋势。将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差值作为外交水平在大事件影响下变化的衡量指标。其次,将大事件对外交水平的作用强度分级,寻找外交水平突增与大事件发展进程的关系。再次,提出吻合度指标,提炼出外交水平突变的主导大事件。最后,计算世博会作用强度在大事件的强度总和中所占的比例,作为衡量世博会对外交水平影响力的指标;第四步,评价模型合理性。【关键词】世博会影响力;影响力模型;外交水平;吻合度

2011-2012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号:CK7G05A)大作业 1问题重述与分析: 随着上海世博会逐渐升温,"世博外交"一词开始变得流行?外交部多次强调,上海世博会不仅是博览盛会,也是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选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这一侧面,定量探究世博会对中国近期外交的影响,给出一套定量评价标准,用以评估世博会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力大小。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将问题涉及的外交水平划分为几个因素(如官方的外交活动、民间的对外交流等),即外交水平可以直接或明显间接影响到某些方面,对一些方面可能进行再次细化,得出二层甚至三层因素,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给出因素影响权重。 第二步:利用网络资源,将查询到的各个方面的数据整合分析,利用某种方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统一量纲化处理,将总体(即世博会)对各个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量化处理,由此结合各个方面的权重因子即可得出世博会对外交总体的影响力量化评价。 第三步:在对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对问题进行抽象和推广,将具体量化值与一般规律性量化值进行比较,得出量化的比较标准,用类似的标准评估其他重大事件对中国外交影响力的大小。 2 模型假设: 1.将外交水平M完全划分为官方外交A1和非官方交流A2两个方面,用M代表我国外交水平得分,最大值100,最小值0,忽略其他方面; 2.官方外交A1包括外宾访华B11(外国重要领导人的来访),领导人会见B12签订的协议与发布公告数B13三个方面,忽略其他方面; 3.假设领导人会晤B12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C111为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面,第二等级C112为除胡锦涛外的八位政治局常委的对外接见,第三等级C113为除九位政治局常委外的其他领导人的接待; 4.协议与公告B13只包括条约签订C121和重要讲话C122,忽略其他非正式协议; 5.仅考虑世博会对非官方交流A2的外贸进出口B21、民间组织交流B22和入境旅游B23三个因素的影响,对其他因素无影响; 6.视民间交流活动B22包括以文化为主题推动文化学术界与外国同仁的对话与交流,

2010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分析

2010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规模最盛、影响最大的世博会.为了对世博效应进行定量评估,本文以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视角,将世博效应划分为确定性部分和不确定性部分来进行分析. 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是在2003年,模型一依托本底趋势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在1992年—2003年这一与世博无关的阶段,对上海市生产总值和对生产总值构成影响的多个变量进行拟合,得到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本底趋势线,然后用这一本底趋势线对2004年—2009年这一上海世博准备阶段的生产总值进行推算,从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实现对世博前期效应的完全剥离,并通过和上海市2004年—2009年的实际生产总值的比较,量化得出上海世博会在准备期对上海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模型二通过加入世博影响因子,以2004年—2009年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再次回归得到完善后的世博后期效应的预测模型,并对2010年—2015年这一上海世博会的后期影响作出预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互联网上查询得到上海世博会的前期固定投资数据,结合固定投资的乘数效应,初步估算世博会给上海市带来的GDP总收入。这两个模型,是对上海世博会的确定性影响作出了量化的评估。 最后,通过模型分析,系统论证上海世博效应,并结合实际,对世博效应的不确定性影响作出相应的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定量分析本底趋势线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一、问题重述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它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由于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促进,世博经济也日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焦点,为此本文通过建立有关上海近年的GDP与时间变量、政策变量等的模型,量化分析世博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 对“影响力”的定性及定量 影响力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且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也不可能完全通过一些实际的数据来完全量化。因此本文在考虑到这一点的同时将世博带来的影响力分为确定性影响和不确定性影响两个方面。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将确定性影响力转化为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时,往往需要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时,正是应用了这种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思路,分别建立模型。上海世博会是在2003年申办成功的,模型一通过对1978年——2003年这一时期上海市的生产总值以及影响生产总值的各个因子变量进行分析,拟合出申办世博会成功之

参观世博会中国馆感想

篇一:《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心得体会》 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去上海参观世博会,期待着百年世博的举行,从申办世博到成功,一路走来,中国付出了辛酸的汗水,无数的努力, 终于上海成为了2010年举办世博会的城市,带着 自己心中的那份憧憬,我如期的参观了世博园。 这次上海世博会是当今世界全人类共同的盛会,又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举办2010年世博会,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一个馆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各馆将自己本土的特色文化高度浓缩,通过科技手段将声音、图片、文字融为一体,产生动感,栩栩如生,处处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极大地表现出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活的现实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增强了人们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城市文化的了解。城市彰显人文精神,令人向往,令人浮想联翩,令人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12号上午,按照参观的预约安排,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馆。来到中国馆外,你立刻会被中国馆宏伟的外观所吸引,醒目的中国红,别具一格的建筑构思,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进入馆内,彬彬有礼的志愿者微笑着引导游客参观,展馆内有流动的“清明上和图”国宝级名画,画内的人和景如一部纪实的影片动态地展示出来,栩栩如生,令我大开眼界,太奇了;有乘坐轨道游览车,让游客领略中国城市发 展的历程和在城市发展中中国建设者的智慧结晶;有聚焦“低碳未来”专题馆,向每一个游人展示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元素,同时也对参观者也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教育;有童心畅想展区,98幅儿童画展示了孩子们童真烂漫的想象为城市的未来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我们来到欧洲展馆区,英国“创意之馆”、瑞士的“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和谐”、西班牙馆宛如“万千柳条”、法国的“感性城市”馆、意大利的“人之城”、捷克馆“布拉格幸运浮雕”等展馆汇集了欧洲各地的风情建筑和著名景观,造型完美,主题鲜明,令人难忘。 在世博园里,吉祥物“海宝”非常可爱、特别耀眼。参观了最后一个馆后,到世博特许专卖店去观赏世博系列纪念品简直就是一种好奇、一种享受,兴趣渐浓时不妨也买下一两件作为纪念。如各种形体的“海宝”吉祥物、世博会纪念章、世博会手表、世博会展馆扑克牌、海宝毛绒玩具、世博徽标T恤衫、海宝钥匙扣、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2010World Expo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timethat China hosted the World Expo. The theme of the Expo is BetterCity, Better Lif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Organizers expected toattract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attend, at the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largest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Expo. Theemblem of the Expo with the main colors of green, expressing theChinese people for the fut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create passion.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由我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会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前来参加,同时它也是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博览会的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谈谈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重要意义 最佳答案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目前,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在紧张的进行当中,上海市的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积极加强沟通协作、相互支持配合,为即将到来的上海世博会做出切实的努力,力求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想必也会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国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据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元素”和反映现代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肯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 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她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旅客前来参观。我国将借此契机增强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据了解,在世博会期间,我国将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文明魅力。 再者,她将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她对周围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作为以城市为主题的举办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必然会建造更多的优秀建筑、面向未来的住宅区,丰富城市发展的理念,完善并提升城市的功能,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且,世博会,作为一个吸纳大量世界资源的创意产业,也将大力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处于瓶颈期的上海经济产业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转型动力。除此之外,申博成功之后,上海市民不断增强的外语能力、公民意识、公益理念、平等眼光等,无不逐渐凸显出作为国际都会的特征。而在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上海市政府也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些举措无疑对上海市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上海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亦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要论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我国的意义,当然还有很多。历届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极大提高了举办地的声誉,对举办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各领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北京如此,对上海亦然。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回答相关提问时,曾明确表示“上海作为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摘要: 本文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在上海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其他权威网站获取相应数据,建立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论文为了更精确的衡量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先后建立了三个模型。 模型一:建立比较静态模型。首先运用神经网络预测在无世博影响的情况下2003~2009年上海GDP的增长趋势,然后再与实际世博会的情况下上海2003~2009年GDP的增长趋势做对比,得到世博会对上海在筹办期间经济的拉动效应,并由此绘制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图。得到自2003年筹备开始,世博会每年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约为2%,且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2009年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达到了3.75%。从2003年到2009年上海GDP已累计增加到1907.2亿元。按此趋势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6%左右。这些数据都说明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 模型二:建立了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回归模型,并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二深入探讨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通过多次使用回归分析研究各产业占上海经济总量的比重变化,按照剩余标准偏差和拟合优度选定了各个产业所占比重的时间序列回归方程。并以此绘制出各产业比重的走势图,得出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推动作用。然后预测出了2010年至2012年一、二、三产业各自占上海GDP 的比重,得到2011年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大于72%,达到世界一流都市的标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得到2003年到2009年上海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0.9个百分点,进而得到世博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经济的贡献。 模型三: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投资乘数模型。根据经济学理论分别计算考虑当期收入影响的投资乘数和同时考虑预期及资产因素的投资乘数,分别为2.057和1.64。然后用投资乘数乘以世博会的累积投资,得到2003年到2009年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上海世博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举行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面积明显增加。其次,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而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一个月,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就已突破6000万。这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拥有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有潜在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消费市场,世博会的举办加深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了解,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进一步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上海,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世博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促进民族产业振兴,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这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的现代化和开放化程度,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三、世博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据资料: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

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此外,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经济的影响。上海世博会除了给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之外,还给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世博会所传递的新能源利用的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积极的态势。全国各地均迅速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从扩大需求入手,进一步刺激新能源的发展。” 世博科技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可知:对世博会的各项投资会对未来的经济总量变化产生连锁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投资总额利用“乘数原理”计算出它在后世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以此来衡量世博会在经济方面的长期影响力。 模型二:世博会长期在经济方面影响力大小的定量评估 我们用世博会在后世博阶段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大小来衡量它长期内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大小。 世博会的各项投资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上海市的经济起到推动作用,我们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来定量计算世博会的各项投资在未来具体能产生多大的经济增长量。 边际消费倾向(MPC )的确定 世博会投资支出对GDP 的影响取决于乘数K 的大小,而K 的大小取决于上海消费者在举办世博会期间MPC 的大小: Y C MPC ??= 其中,C ?为消费变动,Y ?为收入变动。 未来上海消费者的MPC 的估算成为预测世博会对上海市未来经济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对MPC 可有下述理解: 各年的国民总值变动 各年的消费变动/=??= Y C MPC 计算世博会投资对上海GDP 的长期影响,可先计算消费函数,再用消费函数来确定MPC 。表1给出了1990年—2008年上海市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 表1 上海市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

数据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我们可以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回归方法测算1990年以来的消费函数,得到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线性拟合曲线如下图所示,其参数估计值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R方为,表示曲线拟合的非常好,所以该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990年以来的消费函数为: C C b Y 其中,C为人均消费,Y为人均收入,系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代入数据得:C589.9990.708Y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

上海世博会的带来效益和意义 内容摘要:上海世博会从2002年12月3号夜晚申办成功到2010年5月1日的开幕式,期间上海世博会的效应就不断的彰显出来。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世博效益、影响、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以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20 规 划 师PLANNERS 我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无论是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2004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就场地规划举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东南大学与美国三人小组合作,在两个月内取得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果,该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今天,欣闻这一项目进入城市设计阶段,并面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应该说世博会的前期设计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我们所提出的理念和构思主要是基于对基地和世博会的理解。世博会规划设计竞赛所提出的五大主题为场地规划、交通、地下空间、会后利用和标志性建筑。我们的方案就是要从我们的专业视角回应这五大主题。 对规划竞赛理念的回顾 与以往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环保和生态不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一内涵。预计在2020年左右,世界上会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真正成为“城市的世纪”,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文化的主题是很有创意的。同时,世博会的选址位于南浦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浦江两岸,同时又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企业所在的正在衰退的地区,这对上海中心城区的改造和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历史上的黄浦江曾是上海发展的边界,自陆家嘴开发后,两岸的联系加强了,黄浦江也从边界转为“脊梁”,成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 王建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中轴。世博会场址作为陆家嘴开发后的又一滨江建设区域,应实施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和统一的主题引领。 如果说陆家嘴的开发与建设代表了20世纪末上海的建设高潮与繁荣,那么世博会将代表21世纪初上海新的崛起和腾飞。因此,世博会所采用的理念和思想不应与陆家嘴相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采用“山水城市”的规划理念的原因。上海应该从20世纪陆家嘴那种曼哈顿式的发展走向21世纪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地标性,而“山水城市”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产生的想法。 对标志性建筑物的看法 世博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东南大学所做的 方案中,在浦东西南角设置了一座超高层建筑。这样一个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或许值得商榷,但在技术和使用上并没有问题,我们对它的建造方式、施工周期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根据会后的利用规划,塔楼区域包括会议中心将被保留,围绕中央绿谷 和国家馆拆除后的重建区域将形成新的商务中心。规划进行高塔选点时还考虑了它正好位于黄浦江弯道上,视野开阔。我们提出,世博会标志物完全可以是一种地景式的建筑。在我们的文本中有一张图是比较有趣的,我们认为20世纪的上海是陆家嘴的那种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中心;21世 纪的上海应该是平和的、融入自然的,这个理念当时同样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同时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采用这一方式,只有世博会这样的特殊项目才有可能:首先是世博会展馆建筑对宏大空间的诉求,为选择这一方式提供了功能上的理由;其次是世博会选址于黄浦江畔,创造山水相融的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自然流露;最后是从技术上来讲,实现这一建筑并不存在建造上的困难。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能创造一个和历届世博会不同的标志。“中国山”体现的应该是“21世纪的中国”的世博精神。 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本次世博会场地范围内存在一些文物建筑,如何处理好“保”和“建”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我们应站在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的高度,保护文物的历史原真性,对部分历史建筑采用适应性再利用方式,改善周边环境,结合现代城市休闲、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有选择地保留、修复和改造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和构筑物。 方案中,我们在浦西将这些建筑串联形成一条“工业遗产之路”,结合被保护的二号船坞设计了一个内港,同时作为与浦东联系的通道。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世界新的著名滨水区,创造上海休闲文化的另一高地。和新天地不同,这里作为一个滨水港湾,结合保留的工业建筑和船坞,将体现更为广阔的 123

上海世博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摘要:世博会作为重要的一类旅游事件,其研究已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2010上海世博会对城市GDP拉动效应为指标,建立了基本预测模型,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的评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旅游经济这一侧面的影响力。 文章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世博会及世博经济的概念,并对乘数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做了相应的解释。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举办同类世博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举办大型活动的数据和申博资料,运用本底趋势线模型来估测上海世博会对上海旅游经济带来的影响。经过数据分析计算,我们得到了因为世博会效应, 2010年上海旅游业的总产值将达到3329.884亿元,占到上海市GDP总额的20.36%,产生了巨大的旅游经济效应。针对本底趋势模型的不足,本文建立的系统动力模型,从宏观角度,把上海当做城市旅游地,预测并对比了2010年到2016年因世博会举行而导致潜在游客数量的变化数。对比发现世博会后由于受到节事活动“低谷效应”的影响,游客数量减少严重。因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世博会结束之后世博园将被拆除,只保留少数场馆。于是我们又运用系统动力模型,从微观角度考虑后世博效应,把世博会后的世博园当做单一的旅游景点来处理,预测出了世博园在未来六个月中,潜在的游客数量先暴跌后稳定在28万人次每月。并估量了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其一,以游客数量的改变为切入点,对上海世博会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对上海市GDP拉动效应做了定量分析;其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世博会结束后,对城市GDP拉动效应。本文对于2010世博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存在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将为上海世博会的相关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世博会;影响力;旅游经济;GDP;本底趋势线;系统动力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3000字左右的论文)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30 17:17 市场经济学期末论论文,明天上午要交的!!!!! 提问者:爱上互利的猪- 一级 最佳答案 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008年8月8日,当绚丽的烟花在北京的上空绽放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揭开了序幕。时隔一年有余,当那场无与伦比并震撼了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悄然远去时,又一场世界性盛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每一场世界性盛会对其举办国来说,都会产生许多积极的影响。北京奥运会虽然已渐行渐远,但“后奥运效应”正在越来越显示她的能量。同样,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想必也会有其意义,归结如下: 首先,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国繁荣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国外友人的好评。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向世界宣传我国,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据悉,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元素”和反映现代经济崛起、文化繁荣、科技创新、民族兴旺的新的“中国元素”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高度体现,让更多的海内外观众在亲和中接受与喜爱“中国元素”,肯定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 其次,大大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她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旅客前来参观。我国将借此契机增强与世界的交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同世界各国人民开展平等友好、富有感性的交往,面向世界,融入世界。据了解,在世博会期间,我国将利用开幕庆典、开园仪式、闭幕式、中国馆日和传统节庆,以及大量的演艺娱乐活动,真实、科学、有效地诠释和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昌盛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文明魅力。 再者,她将极大地促进上海城市的发展,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她对周围的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2010年世界博览会,上海作为以城市为主题的举办城市,在筹备过程中,必然会建造更多的优秀建筑、面向未来的住宅区,丰富城市发展的理念,完善并提升城市的功能,创造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推动城市化进程。而且,世博会,作为一个吸纳大量世界资源的创意产业,也将大力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处于瓶颈期的上海经济产业结构带来一个重大的转型动力。除此之外,申博成功之后,上海市民不断增强的外语能力、公民意识、公益理念、平等眼光等,无不逐渐凸显出作为国际都会的特征。而在社会治安、交通、环保等方面,上海市政府也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些举措无疑对上海市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上海的影响下,我国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亦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