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查整壁堑竺竺竺!!!竺!!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钱惠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无锡214073)

摘要: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师祖。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多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自然;陶诗还善于将深刻的哲理融八诗歌的形象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真埠高运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青年时代的陶渊明由于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还有着“太济苍生”的推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限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遭到排挤.尽管到了二十九岁.他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感到心力交瘁.在四十一岁那年弃官归田,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隐之路,并且坚定不移地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在田园中寄托他的人生理想。凭藉自身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非凡的艺术功力成功地将田园生活题材引入诗歌创作中.成为田园诗派的开山师祖。

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十多首.除咏怀诗中大量描写田园景物外.着重描绘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诗就有三十多首。他的田园诗内容平淡自然.语言本色质朴.意境浑融高远。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生插气息.深隐着丰富的意韵和人生哲理。正可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读陶诗就要像饮龙井。品佳酿.须细细品味.方能享受其醇美、浓香。

一、自然平淡是陶渊明的人生情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诚如术斋先生所肓:“渊明诗文之本色。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此之前,就有严羽的《沧浪诗话》称:“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其自然平淡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自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和淡远真淳的日常生活

陶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他摄^诗中的景象、事物、人物,几乎都是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他以冲淡平和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画:草屋茅舍、榆柳桃李、青松奇同、秋菊孤云、碧天晴日;歌颂了淡远真淳农村日常生活:远树炊烟、鸡鸣狗吠、东蓠采菊、种豆南山、园中摘蔬。农村田园平平常常的事物在他的笔下变得富有诗意.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

“方宅十余亩,苹屋八九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材.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闺。”《归固田居》(其一)普通的生活场景.完全的白描手法.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平淡,清新、自然,于真事真景中见真情真意。榆柳桃李,村巷墟烟,狗吠鸡鸣,自有一种和平静谧之美。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难怪有人评说,“读陶诗,让人感觉好像是在观摩一幅山水画:画面直触其事其物其景.不见任何细笔的捕绘修饰;然须调动你的联想和想象.去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画外之意。”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采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巳长,我土日已广。《归园田居(其二)》

他断绝了与官场上层的应酬.过着简单朴素,远离喧嚣纷扰的田园生活。他种桑麻、说桑麻.心无半点杂念,对田园生活一往情深。其情其趣都在平淡自然的语言中流露出来。信手拈来,如话家常,没有任何渲染,散发着一股清新淳厚之风。

(二)明白如话的“田家语”

魏晋六朝文人大多在写作上追求深奥典雅、华章重彩.我们在陶渊明的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他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El”、“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这些诗句,完全来自民间,非常接近口语:“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更是接近于民间歌谣.给人一种自然质朴、平淡清新的感觉。

陶诗善于提炼语言.但又看不见痕迹。如: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获草木长.夕露沾我表。表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违。.《归园日居(其=)》

诗人以类似于口语的质朴直白语言.不见丝毫修

饰,把平凡的景物人诗,却叉充满了奇趣盎然的诗意,

使口语上升为诗句.言微而意远。无怪乎蒋薰说“直是

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评<陶渊明诗

集)卷--)),粱代钟嵘《诗品》称为“田家语”。然虽平平淡淡地写出来。不用雕饰和辞采,却是在平淡中寓托深挚的情蕴,就像苏轼所评价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

 

万方数据

2007年9月号中自刊又放尝料

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平淡之中有无限的丰采.质朴之中有深厚的情味。这种“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题意可诗后》)的艺术境界,正说明了陶诗的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

且看他的《挽歌诗》其一:

“有生廿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夸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爱。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这是诗人预感到死亡将临时写的绝笔诗。这首诗虽然运用的是朴素通俗的语言.但却传达出了深厚的意蕴,即他把死看成是自然规律并且能泰然处之.这能使我们感受到陶渊明的平和心态以及超越生死的达观。这也是陶诗平淡中显精奇的微妙之处。

(=)平和散波的率真。境

形成陶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除了诗人平易质朴的语言。还在于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陶渊明熟谙儒家学说.又深受老庄思想、魏晋玄学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则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主要结论。由于他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欲望.不扳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在他的诗中情绪平和.没有激烈起伏的感情变化.远离了建功立业的强烈追求和怀才不遇的无限愤慨.他在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与天地自然合为一体.怡然自得。自然界的日出日落、碧天晴日、一草一木都成了他寄托精神的故乡。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处处追求自然真实之美.其诗歌也就鲜明地呈现出平淡自然的艺术风貌。

《和郭主薄二首》其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采.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阑业,卧起弄琴书。

园蔬有馀滋.旧各犹储夸。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故。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蜮我侧.擎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乡居的淳朴、悠闲生活.表现出摆脱官场牢笼之后那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的乐趣。全篇似乎只随意拈了几个极平常的生活情景.”堂前有树可以乘凉,闲暇之际读书弹琴,蔬菜粮仓小有盈余,新酿美酒自斟自饮和学语稚子戏嬉身边。”但诗人紧扣一个“乐”字将它们组合起来,整个生活的淳真之趣就跃然纸上。全诗平淡冲和,意境浑成。在这里,作者的心与自然真正融为了一体.于朴素中见华彩,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他直写其事,不事雕琢.不尚辞采.然平淡之中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以极为平淡自然的语言把最纯朴本质的生活和娥坦荡率真的心灵展示给读者。

二、情、景、理的交融形成了高远拔俗、浑然天成的意境

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摄乎理;以景象为依托,以真情为基础,自然而然阐发深刻的哲理,真正做到了景、情、理的融合统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拨棒步荒12墟。徘徊丘盹问.依依昔人詹。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兄殪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因田居》其四)

先说自己久游而归.携子侄去访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屋舍荒芜已久。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致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终当归空无”。在看似轻描淡写的议论、叙事之中透露出作者生当欢度,死归自然的人生体验。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说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之境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忠言。(《饮酒》其五)

这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篇.描写了诗人归隐后悠闲恬静的隐居生活和心境。前四旬,先写景后言理.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中间四句写景的同时抒发了悠然自得的情怀.也寓托着倦而知还的道理;最后两句则是观照万物而体悟人生的哲理。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诗歌创造了高远拔尘、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今之词,写有我之境地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则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是说。在王国维看来.写“有我之境”容易.写“无我之境”却极难:在极难的情况下,陶渊明却做到了。在陶诗中,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妙融无痕。浑然天成。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中往往阻孤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来隐喻自身之高洁品质。在这些作品中,“我”之情思流注于象征之物.笼罩全篇,形成独特的诗境。诗人在《咏贫士七首》其一,以无所依托的孤云与迟迟出林的飞鸟自喻.表明自己往易代之世将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决不会趋炎附势,改变气节。《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同.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株卓然独立.做迎风霜的孤松不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吗?《和郭主薄二首》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也是自我高洁人格的象征。总之,这几种手法都足赋树木禾苗,孤云飞鸟以人的知觉与情感.形成主客交融、物我合一之境界。

陶诗的魅力.在于以其性隋中自然流出的质朴语言创造出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卫舒缓、平和、少有激荡.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华著.陶澜明的仕臆与陶诗的艺术风格.首都师范大学报.199505.

[2]李华.陶涌明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版.

 

万方数据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作者:钱惠梅

作者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江苏,无锡,214073

刊名:

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7,(2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李华陶渊明的仕隐与陶诗的艺术风格 1995(5)

2.李华陶渊明诗文赏析集 198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胡波.王华自然观与宗教信仰对中西田园诗的影响--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田园诗浅议-文教资料

2006(1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和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的田园诗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写作特点,写作对象以及写作手法及背景上的同异等角度着手,来研究中西方两种田园诗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特别是来自宗教信仰的差异和自然观的不同是造成陶渊明和华滋华斯的田园诗不同的根本原因.

2.期刊论文李开明.LI Kai-ming玄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诗歌风格探源-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3)

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3.期刊论文黎鲜.LI Xian储光羲田园诗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吸收和创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

本文的田园诗主要指描写农村的田地、园圃、人事风物的诗歌.储光羲是盛唐最重要的田园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有他自己的特点,在写作内容、写作对象、生活情趣、对农民态度以及艺术风貌等方面都有对陶渊明的吸收,并有创新处,使田园诗更有田园美和人情味.

4.期刊论文李雷.LI Lei陶渊明,诗意的栖居者——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探微-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学位论文徐瑞祥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比较研究2006

华兹华斯(1770-1850)和陶渊明(365-472)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华兹华斯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选择远离城市的田园生活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极力赞美自然的伟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恢复人类的自然本性,拯救人类的心灵。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继弥尔顿和莎士比亚之后最为重要的诗人。陶渊明,开创中国田园诗歌一派。他质性自然,由于厌倦东晋腐败喧嚣的官场而退居田园。并在坚持躬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人生之道的认识。他倾心歌颂田园生活,在回归自然中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平静。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虽然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彼此之间也无影响,但他们的田园诗歌却有着相通之处。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桥梁沟通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

本文试从两位田园诗人的“回归田园之路”、“诗歌创作题材”和“诗歌创作语言”三方面探讨华兹华斯和陶渊明诗歌的相通之处,并试从两位诗人的“田园诗歌意境营造”、“独特的自然观”和“蕴含在田园诗中的精神追求”三个层面上分析两位诗人诗歌的相异之处。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初步分析比较,不仅要探寻两位诗人的创作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较研究来揭示二人的田园诗创作对当今诗歌发展的启示,借以为东西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作一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本文共分引言、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结语五个部分。

引言简要介绍了两位田园诗人的生平及前人对两位诗人及其田园诗歌的研究,交代了本论文在比较其诗作时的切入点,以及论文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田园诗在西方和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状况。西方的田园诗可追溯到古西腊罗马时代,并以描写牧羊人的生活为主题;中国的田园诗也可以追溯到时《诗经》中的个别诗篇。第二部分简要叙述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对田园诗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通之处”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相似的回归田园之路,两位诗人都在对现实失望、对理想幻灭之后,才走上了回归田园的道路,开始了以回归自然为主体的诗歌创作。第二部分比较了两位诗人田园诗中的三类共同题材:赞叹美丽的大自然、歌颂静谧的田园生活、同情贫苦的劳动人民。第三部分阐述两位田园诗人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共同之处:语言清新简练平淡,是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

第三章“华兹华斯与陶渊明田园诗的相异之处”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营造田园诗歌意境方面呈现出的巨大差异,这主要源于二人所传承的东西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华兹华斯在其田园诗中重在个人对大自然的沉思,从而表现出西方“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注重物我两忘,从而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天人合一”的精神。第二部分探讨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在其田园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各自独特的自然观:华兹华斯把“童年”作为重返自然的中介;陶渊明则通过躬耕实践深化了他对自然的认识。第三部分比较分析了两位诗人在田园诗中所表现出的相异的精神追求:华兹华斯的田园诗赞美自然的神性,主张人类应回归自然以拯救人类的心灵;陶渊明则通过歌颂田园生活来寻求精神自由和完善自我人格。

结语部分在总结了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田园诗异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当今诗歌创作仍然要借助朴素的语言风格来高扬“回归自然”的主题。无论是西方文化陶冶出华兹华斯,还是东方文化蕴育出的陶渊明,都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他们欣赏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安慰,净化受污染的心灵。在当今自然被日益破坏、工业社会对人性严重异化的形势下,两位田园诗人的这种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精神追求,现实意义尤为重大。

6.期刊论文陈燎宏.CHEN Liao-hong从美的逻辑建构看陶渊明及其田园诗-嘉兴学院学报2005,17(4)

试从美的逻辑建构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来进行互证,认为:人是世界的美,有了陶渊明,才开始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

在显现,陶渊明田园诗的美是田园诗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显现;美是自由的形象,陶渊明在自由的生活中创造了真淳而淡远的田园诗形象;美在创造中,在创造中成就了陶渊明.

7.期刊论文秦蔚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成为中国田园诗创作的第一座里程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本文认为,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似癯实腴"的"田家语";"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浑融的意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三方面影响: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个性、心境;儒、道两家思想,特别是老庄哲学;时代风气.

8.期刊论文李荣枢从陶渊明的田园诗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科教文汇2008(1)

一千六百多年来,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学者不可胜数;探讨陶渊明辞官归田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通过鉴赏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的学者和著述却并不多见.笔者通过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从主客两观来考察,得出的结论如下:主观原因是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决定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动乱、官场腐败造成的.

9.期刊论文李薇.李畅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现实性-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陶渊明以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诗篇,创立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流派.但是历代文学评论家均以为陶诗没有反映现实,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本文以为:陶渊明的归隐虽然含有消极成分,但其反抗现实的积极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田园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凋零破败的惨况和农民困顿不堪的生活境遇;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包含着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友情.

10.期刊论文彭树欣论文明的奴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兰州学刊2009(9)

随着文明的进程,文明的奴役问题也被提出来了.抗击文明,不是回到纯粹的自然,而是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在于,反抗奴役,建立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文明的奴役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f712175374.html,/Periodical_wjzl200726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将农村的生活情状第一次带进了诗歌,在他的笔下,有田园风光的描写,有农村劳动生活的场面,有对田园生活的体会,人生的真谛,在这里变成了现实。他的诗歌以自然平淡取胜,一如生活本来的样子,生活中的细细碎碎,心情的悲悲喜喜,都真实的记录下来。其写景平淡,叙述自然,寓情寓理,抒怀真挚,品行高洁,达到了诗歌境界与人生境地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陶渊明风格自然平淡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8篇。其诗成就最为突出。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田园诗最能代表他诗歌的成就及艺术特色。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 1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完整版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着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刘珍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相,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活调和的结果。 第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反映质朴的村居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恬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他的这类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文题目: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诗恬淡自然,醇厚隽永;将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他的诗作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新的、美的类型。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自幼受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度出仕。但他同时也受老庄思想和当时盛行的隐逸风气的影响,具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腐败、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不仅使他济世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还得降志辱身,小心谨慎地周旋于风浪险恶的官场,这种生活使他倍感矛盾和痛苦。他在四十一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已然结束了十余年任隐不定的生活,辞官归隐,坚决走上了躬耕自给、洁身守志的归田的道路,归田以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自己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反映了广

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试探的情况下,他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为我国创作了第一流的诗歌。他的诗以崭新的内容,纯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二十多首,多写于归田之后,故田园诗占了很大的比例。他的田园诗风格恬淡自然,淳朴隽永;情、景、理融为一体;语言自然本色、精炼传神;笔法清新自然且细腻。这些特色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奠定了后世田园诗的艺术风格特色,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清人东方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1四个“真”字,可见他的田园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从整体来看,他所作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来自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的诗的内容均为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诗中的生活场景又为人们常见。他的诗正是选择了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和事物,用人们熟知的形象,艺术的再现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让人一读就懂,倍感亲切。同时他又能与读者相见,不虚夸,不掩饰。自己的生活苦难、思想矛盾,都能坦率地和盘托出不避丑拙,毫无矫揉做作之态,诗中处处有诗人在,有真情在,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确实是“情

陶渊明诗歌特色浅析

陶渊明诗歌特色浅析 导读:(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宋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辞赋3篇,8篇,而其诗成就最为突出。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对中国古典的发展贡献甚大。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陶渊明诗歌特色浅析,更多阅读欢迎访问YJBYS 网。 然而,由于陶身处晋宋门阀专权、浮靡文风盛行之际,其诗并不受重视。直到梁代萧统《陶渊明集》问世,人们才开始重视陶的文学创作;唐代时,陶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普遍承认;宋、清两代则出现了研究陶诗的两次高潮。严羽《沧浪诗话》称:“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朱熹《朱子语录》也说:“渊明诗平淡, 出于自然。”我们认为:仅仅用“平淡”、“自然”来评价陶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去探究、去挖掘,逐步发现陶诗的真正艺术特色。 一“质而实猗,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 晋宋之际正处文风之变,时尚以繁富促密为贵,而陶诗却追求恬淡自然。“陶诗平淡,出于自然”。“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其一),在别人看来,诗中的景物是平淡的,然而在诗人看来,这些田园景物是真实的、自然的,不知要胜过那官场的华美多少倍。因而,陶诗中我们找不到华美富丽的色彩、丝竹管弦的聒噪,更没有人工修饰雕琢的精致,有的只是平平淡淡、自自然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相见无尘杂,但道桑麻长”,榆柳、桃李、种豆、桑麻以及狗吠、鸡鸣等普通的田园景物以及田间劳作、邻里往来等平凡的日常农村生活,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出现在文人的诗作中,陶无愧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1.纯取白描 “白描”, 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勒而不加色彩渲染。作为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不加色彩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词藻,……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语文知识词典》第10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陶正是一个善用白描写意的高手。他的诗以自然取胜,他写诗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但却能粗粗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还能于平淡中引发人丰富的联想。比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诗中抓取了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炊烟等几种常见的农村田园风物,然而所有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却构成了饶有意趣的田园: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使人仿佛听到了深巷中的犬吠,树头上的鸡啼……。这里的田园是宁静安谧的,淳朴自然的,在这里诗人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安宁。 2.语言平淡、平中有奇 凭陶的艺术修养,他并非没有绮靡的才华,然而,他那率真耿介的性情、“抱朴含真” (《劝农》)的追求以及对虚浮污浊官场的厌恶,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田园大诗人,他的田园诗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无不透露着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因而,我们不应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应真正深入到他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意境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钟情于自然,而陶渊明更是对自然的追求和对自然观的理解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的个性品格、诗歌题材、诗中之理、艺术之美全都表现在对自然的追求,达到了一种物我一体人生境界,开创了质朴无华,极尽纯净的语言之美。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之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是情、景、事、理的大浑融。他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通过人人可见之物,表达高天世人的情怀,写出深刻的理。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陶诗最重要的还属于发乎事,源于景,缘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南山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抽象与生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的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农村生活之美,从内容上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表现农村恬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实际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轻烟;从幽深的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特色与人生境界的探索摘要:陶诗的内容大都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平淡与醇美的统一,情、景、理的统一是陶诗的艺术特色。田园诗所歌咏的是个人悠闲的生活,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这是其不足之处,但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是有积极意义的。咏怀诗、咏史诗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关键词:陶渊明平淡醇美艺术特色人生境界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诗歌的艺术特色(一)生活背景: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亭,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据史书记载,东至县东流镇东晋时期属浔阳柴桑(今属九江彭泽县),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后人敬羡先生,建祠以祀。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时一个动乱的年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让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开始身在仕途,心在田园了。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二)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在诗歌、散文、辞赋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其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1.平淡与醇美的统一:前人常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这是不错的。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一切如实说来,平平淡淡。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和陶渊明的为人一样。因此读来韵味隽永,越读越觉的它美。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熙熙令音,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也有类似的特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结末“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 2.1情、景、事、理的浑融 2.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谈田园诗离不开陶渊明,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重要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形式主义风气盛行之时,诗坛上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但陶渊明却有着一般文人所未曾有过的田园农耕生活经历,和劳动人民有许多接触,可以说,是生活给他以厚爱,使得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却能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这年十一月,爱好自然的陶渊明不堪社会的动乱与污浊,毅然辞去彭泽令之职,这是他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自此归隐田园再未出仕,以一首《归去来兮辞》展开了他躬耕自资的农村生活,只留给后人许许多多的清新田园诗。 归隐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因为“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因为“世与我而相违”,而“园林无世情”。归去可以脱离污浊的官场和红尘俗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回归本性、回归自然,所以他此后所作的若干田园诗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情、景、理交融,远离尘俗,却又在自然中阐发深刻的哲理,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平淡与醇美两方面。 一、陶渊明田园诗之平淡 陶渊明田园诗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其韵味醇厚而又自然宁静。他的诗常常取自自然和平常的生活,但看似信手拈来的随意之笔,却又无处不透露出诗人细巧的心思:取景,山水田园远近相依,既有草庐村舍,又不乏自然之美;记事,家长里短有情有趣,既有田耕之乐,又充满生活气息。诗人把所见所闻巧妙组合,呈现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朱熹的《朱子语类》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就是说其诗风的“平淡”,表现自然,毫无矫饰。 平淡可分为平实的景物和平常的人事两方面。 (一)平实的景物 陶渊明田园诗中描写之物象,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抬眼可及的,从堂前屋后,到田间菽稷,房舍村落,远山炊烟,点染勾勒间,落笔看似随意,却又错落有致。 近处,有描写居住的房舍院落的,还未走出篱笆墙,诗人就已经洋洋洒洒留下许多好诗了,如《时运》中写道:“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这里写的就是院内的景物,无论晨昏,简朴的草庐清净的令人止息,竹林的清荫遮住了庭院,一边是药栏一边是花圃,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旁边有浊酒半壶。。。。。。平实的景物,平时的生活,没有什么比这更简单,更真实了,但落笔之间又让人感觉如世外桃源般清新纯美。还有《归园田居》(一)中所描写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袅袅炊烟依依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目录 目录 (1) 摘要与关键词 (1)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1)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3)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他的生活和思想 (4)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分析 (8) 参考文献 (12)

[摘要]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这一古典诗歌题材。他的创作,与其所处时代、家事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思想密不可分。陶渊明在其独特的以自然为核心的思想引导下,运用质朴的诗歌语言,描绘躬耕自资的劳苦与欣悦,冲淡自然的表现田园生活的淳真与美好,既抒发个人的志趣(《归园田居》),有寄托社会的理想(《桃花源记并诗》)。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高远,对后世诗人产生巨大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新自然说意象意境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陶渊明的生平与个性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的《诗品》)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辛丑岁七日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游好在六经”(《饮酒二十首》),怀有“猛志逸四海”(《杂诗十二首》)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五首》):“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陶渊明生于东晋兴宁3年(公元365年),他28岁以前的经历已经难以考证,只从《五柳先生传》的自述中推想其于贫苦生活中读书不辍。太元18年(393年),于29岁时初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②”其后“躬耕自资”闲居五六年。隆安3年(399年),35岁,任刺吏桓玄属吏,两年后就因母丧辞职归家。桓玄篡晋后,刘裕出兵讨伐,陶渊明曾任刘裕幕下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41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建威参军,同年8月改任彭泽令,但于11月,为官80余天即弃职返里,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词》及《归园田居五首》。自此以后,直至终老,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 ①颜延元.《陶微士谏》.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1.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见《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上册:3.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怡然超脱的情趣、恬淡深远的意境 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纯净简洁、质朴无华的纯净美,多用白描手法。加以点染勾画。使之现出深远恬淡的意境和疏淡自然的情趣,构建出冲淡之美。 著名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是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这首诗不刻意雕琢却高度艺术化传神,平白的语言却达到诗意语言的极致之境。“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用质朴而自然的风格营造出了一种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表达的是纯真情怀。而非矫饰的感情。诗的美感,不仅来源于淡雅、纯净语言。更来自于诗人自然、率真、超脱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向往的闲适淡泊的人生。 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是心与自然合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意味隽永,韵味醇厚。诗人将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育。”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找到了人生真谛的喜悦之情,是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美风格的诗作之一。 二、日常生活的诗化。蕴藏着高洁情怀与深刻哲理 将日常生活涛化。使之充满诗意。他擅长在日常劳作中发现生活的美感,作品因此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对艰辛的劳作,诗人表现出的是平静乐观的心态,宁肯躬耕田垅也不肯同流合污的执著、乐观情怀与风骨,成为高洁之士理想人格精神的楷模。 在平淡的语言中蕴含朴厚悠远的诗韵。诗人用欣赏的艺术眼光来审视田园,他的田园诗似乎信手而作,却有超出常人的旷远与清淡,形成浑然天成的意境。这是因为。作者的心真正融于自然。认为劳动生活中包含有美的意趣,如《饮酒》(其五)中所描绘的“人境”即俗世的生活场所,首句写结庐、六句写采菊。是描述田园生活。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抒发隐居之情。以真景、真情中包含着从真实的世界中体悟出来的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采菊为篱下,悠然见南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都是写景,但又传达出作者对田园的热爱,又包含着“心远地自偏”和“欲辨已忘言”的哲理。情景相融。对诗人来说。采菊东筒。是生活悠然自得,对自然之趣的品味,也是对宇宙、人生之领悟。

诗意的栖居者——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参考模板)

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 论文(对外汉语) 学 部 人文学部 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类 专 业 对外汉语 学 号 2009473071 姓 名 王虹霞 指导教师 田小军 2010年5月30日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装 订 线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诗意的栖居者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摘要 陶渊明、陶诗融洽的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代表,陶渊明的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诗意地栖居”。 陶渊明的诗意栖居表现为对躬耕田园生活的体验和表现为诗意化,追求任真自然和身心自 由境界; 与劳动创造、美酒、诗书相伴的美好人生; 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亲友民胞物与的 仁爱情怀;都是他对美的诠释。这种境界追求、美好人生、仁爱情怀三位一体,分别从感 性的生活体验和理性的生命思考,建构起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动人的美学精神景观。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诗意的栖居 装 订 线

Poetic Dwelling Persons _____Taoism 's Pastoral Poetry ABSTRACT Taoism and his poems show us a kind of harmonious balance which is human with nature, society and human themselves. As a delegat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with high value of life,Tao’s existence appears a truly poetic dwelling which is the experience of rustic life, the freedom of mind and body, and the life of poetic. His definition of beauty is that live with work, good wine, nature and books , and love all nations. That is the beauty in his heart. He built a landscape from the perceptual life experience and rational thinking which are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beautiful life and love. Key words:taoism;pastoral poet;poetic dwelling

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以田园诗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同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中生活,成年之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在当时社会思潮与生活环境熏染下,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使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分别在陶渊明身上大放异彩。因而,其诗歌作品多呈现出各式鲜明色彩、富于高洁人品的知识分子对于虚伪、欺诈的官场和世俗社会的鄙弃,除此而外,诗作中还流露出陶渊明本人对于自然、自由、和谐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以下,我将引证陶渊明的诗歌来说明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1、情景事理的浑融统一 人评陶渊明的诗歌具说理、叙事、抒情、写景于一体,将情景和事理有机结合,将主观意愿和客观环境之矛盾组合,再运用于说理方式,表现出其旷意闲适的情感,终使得全诗因此创作出出神入化的境界。 例如他的《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在此诗中,“穷居”而“时忘”开篇便将主

人公愁孤的形象表现出来,之后由“落叶”,而怅然“知秋”更使全诗的孤寂感倍增。陶渊明脑中怀抱的是“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然而现实所对萧瑟让他心中感觉恍然,只感叹“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全诗的基调是灰调,但是诗末陡然出现了一抹希望之色“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这种看似平淡的愿望,却饱含了炙热情感。本诗便深刻的反映出了其诗歌的第一个特点,即情景事理的浑融统一。 2、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其二,便是指其诗歌的实质内涵了。“风格冲淡自然,真纯隽永,语言质朴无华。”这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陶渊明诗歌的概况评述。但是要知道,平淡不意味着平凡,质朴不代表简单,陶诗本身用词朴实,明白如话便是他的特色之一,可当深究其诗歌深层含义时,其中无不蕴藏其内心深处对于那份累计陈酿已久的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褒贬态度,以及诗人本身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可谓是“朴实中见真意”,这份遗世独立的态度与精神,本就是那些华而不实的歌功颂德及混淆心智的香艳魅词所不能比拟的。 就拿陶渊明的《咏贫士》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来谈谈。 本诗展示给我们的第一幅景象便是黄昏时分,万物各有所依,偏是那空中一抹云彩,无依无傍,在昏色之中飘荡无依,因而诗人不禁发出感慨“何时见馀晖。”何时?只怕是不复再见了吧。别了孤云,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

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怎样的 陶渊明是古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的诗歌丰富多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陶渊明的诗歌风格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诗歌风格一:平淡自然、情真味永。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无论在叙事、写物还是描景上都是朴质无华的。诗歌的内容贴近生活,思想感情非常的浓厚真切。陶渊明的诗歌题材以田园生活为主,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虽平平淡淡,读起来却有滋有味。 诗歌风格二:浑融完整,意境深远。 陶渊明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这些句子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的诗意盎然,丰富了读者的想象,好像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有趣、意境深远的画面。 诗歌风格三:语言质朴,生动精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核心思想,在诗歌的著作中当然也不例外。他的语言质朴实在,不娇柔不造作。就如同本人一样,陶渊明在仕途上始终保持着品德节操的纯洁。因人格的坚定与生活体验高度合一,创作出来的诗句就很有感染力。 诗歌风格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歌可以分为五大类,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和赠答诗。田园诗和咏史诗是陶渊明的主要创作,也是他成就的

代表。田园诗表达的是陶渊明向往追求的田园生活,抒发了悠然自在、知足淡泊的思想情感,体现了陶渊明追求真的人生哲理;咏史诗是陶渊明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咏史的同时又抒发情怀,展现了一种大气豪迈的风格。 关于陶渊明的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情诗介绍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情诗仅此一首,那就是《闲情赋》。《闲情赋》在陶渊明的诗歌作品中,极具特色。无论是从作品的风格还是其思想意义来赏析,都与其他诗歌作品截然不同,此赋独具韵味。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描绘的是一位倾城倾国的绝世美女。作者非常的仰慕她,对她朝思暮想。由此情不自禁的产生幻想,想象自己日夜陪伴在她的身侧,与她形影不离。如此陪伴还不够,甚至要把自己变成依附在美女身上的物件。如此浓烈的爱慕之情,让人不禁赞叹。 陶渊明情诗《闲情赋》为前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全篇辞赋结构新颖,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想象,丰富了内容;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让作者的情丝缭绕在字里行间,慕念之情逐渐递增,很有创造性。辞赋中描写的语言华丽无比、辞藻优美、变化莫测又清新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