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模版(本三)

最新《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模版(本三)
最新《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模版(本三)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对青藏铁路的认识

专业:工程管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2013 年 6 月 15 日

一、我对青藏铁路工程概况的基本认识

1、青藏铁路享有的美誉:青藏铁路,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

2、对青藏铁路的路线及投资的简介:

(1)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2)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天气恶劣三大难题。截止到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

二、青藏铁路工程项目的提议、审批、考察、施工、运营

1、时间表

20世纪50年代,中央决策:要把火车修到拉萨。

1956年开始,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即对从兰州到拉萨的2000余公里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

1973年,毛泽东在接待来访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表示,要加紧修建青藏铁路。

1973年11月26日,原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了青藏线协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提前完成。

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上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并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肯定。会后转发了座谈会纪要,明确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1995年,铁道部开始组织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下个世纪前10年进行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2000年3月7日,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加快“进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

200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

2000年12月,国家计委在京召开青藏铁路汇报论证会,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青藏铁路有关情况的汇报,对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意批准立项。

2001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

2002年5月,青藏铁路冻土试验全面铺开。

2003年3月,青藏铁路铺轨穿越昆仑山隧道。

2003年6月,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开工。

2003年8月,青藏铁路铺架工程成功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2004年5月,青藏铁路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态势。

2004年7月,青藏铁路正线铺轨450公里。

2005年8月,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线下工程基本完成。

2005年8月24日,铺轨通过唐古拉山,10月12日全线可行。

2006年3月1日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

2006年5月1日不载客列车工程运营试验。

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2、三次勘测青藏铁路

第一次:1955年至1961年。

1955年10月,当时的西北设计分局(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前身)派遣曹汝桢等4位同志随西藏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慕生忠将军一同进藏,就修建进藏铁路的可行性展开沿线调查和收集资料工作(下称“踏勘”),前后历时近3个月。

1956年,西北设计分局正式更名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下称铁一院),并承担了进藏铁路的前期规划工作。

1958年,铁一院开始对最后一段即格尔木至拉萨段展开初步测量(初测),1960年即完成了初步设计、部分定测及部分的施工设计,但1961年因故停止。

第二次:1974年至1978年。

1974年,中央再次将修筑进藏铁路提上了议事日程。遵照上级指示,铁一院在该年三季度踏勘,四季度开展航空测量和方案研究工作。1976年元月完成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方案研究报告》。同年年底,完成线路系统初步设计报铁道部审批,l977年5月,国家计委组织审批通过,铁道部正式下达批复意见。1977年6月,铁一院全面展开定测工作,至1978年7月已将定测桩打到了那曲,距拉萨不足400公里!但不久后即奉命停止,8月12日,第二次勘测工作宣告全面停止。

第三次:1996年至今。

1996年,铁一院再次进行了青藏铁路的踏勘,提出了青藏线、甘藏线两条进藏铁路方案规划研究报告。

1998年,铁一院又进行了青藏线预可行性研究,对青藏线工程技术和运营管理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1999年底前完成了研究工作。

2000年,铁一院超前安排了青藏线的初测工作。从3月28日航测地控工作开始,到10月底钻探工作结束,铁一院集结了各分院、各单位的7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在从格尔木到拉萨的1000余公里范围内展开了会战。

2001年3月1日开始,铁一院再次全面展开青藏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最高峰时,有1100到1700余人的勘测设计队伍同时奋战在这块世界最高的大陆上。

3、青藏铁路面临的难题考验

青藏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历年平均气压620mb~544mb,为海平面的60%~70%。空气中含氧量少,比海拔平面减少38%~46%。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针对青藏铁路所处的特殊外部环境,设计中采用了“快速通过高原,减少布点,减少定员,减少劳动强度“的总体思路。

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550公里,实际上真正的冻土地段不到400公里,属于较不稳定、不稳定多年冻土地区不会超过190公里,其中极不稳定高温冻土地段在100公里之内。青藏铁路冻土研究涉及的内容之深、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多、经历的时间之长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有很多人担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冻土的深度(冻土上限),进而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专家认为,基本上不会。据气象资料显示,自中国唐代以来,地球的平均气温基本上是按照“冷、热、冷”这样一个客观规律演化的,上一个“冷”的周期结束于刚刚过去的上世纪80年代,现在刚刚步入又一个“热”的周期,这一周期大概持续到2500年左右。在这500年中,气温的升高是一个逐渐而缓慢的过程,每年升高的温度仅仅在0.02℃~0.03℃之间,这种细微的温度变化对冻土,尤其是永久性冻土的影响是很小的;并且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季气温的变化上,而这种影响对于冬季气温常年在—30℃左右的青藏高原来说,更是微乎其微的;再一方面,设计中早已预先考虑了温度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而且设计中的“留有余地”要远远大于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产生的结果。可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铁路的冻土基本上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青藏铁路施工难题的解决方案

1、冻土问题是修建青藏铁路最主要的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发育和分布明显受到三向地带性控制,即:由热量和水分随高度变化造成的垂直地带性;由热量南北差异引起的纬度地带性,由距海洋远近和大气环流特点造成的降水不同所产生的地带性。

一般情况,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地温下降0.8℃~0.9℃,冻土厚度增大20米左右。在同一海拔高程下,纬度每向南减小1度,年平均地温升高0.9~1.0℃,冻土厚度就相应削减。

多年冻土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融沉、冻胀和不良地质现象。

(1)融沉

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高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地区,上限附近往往存在着地下冰和高含冰土层,由于埋藏浅,极易受天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而融化,产生融陷或融沉,极大地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这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

(2)冻胀

在低温冻土区,地表因暖季与寒季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活动层厚度一般较薄,并存在双向冻结,冻结速度较快,帮冻胀相对较轻。在高温冻土区,活动层厚度一般较大,冻结速度也较慢,因存在粉质土和足够的水分,冻胀严重。用粉质土和粘性填筑的路基,由于冻结时水分的迁移,可能在上部聚冰,融化时引起翻浆冒泥。

(3)冻土不良地质现象

多年冻土区常见的现象有:冰椎、冻胀丘、融冻泥流、热融滑蹦和热融湖(塘)等。冰椎、冻胀丘其成因可分为冻土层上水补给和下水层补给,冻胀丘多发育于高平原区及河谷区细颗粒土地层中,冰椎多发育于山坡坡脚泉水露出处。对冰椎及冻胀丘,线路多已绕避,个别难以绕避的采用以桥梁形式通过。

青藏铁路的成败决定于路基,而路基最大的问题就是多年冻土。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不同设计原则:

在年平均地温较低的稳定型多年冻土区应采取保持地基冻结状态的设计原则;在年平均地温较高,含冰量较少,路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采用施工及运营期允许融化的原则;在极不稳定的冻土地段,可采用铺设保温层、通风路基、清除富冰冻土、热桩、以桥代路等综合技术措施。在不融沉或弱融沉的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区可采取不考虑建筑物热力影响的常规设计方法。在各类冻地区都必须加强对冻土的环境保护,对取弃土场、路基填筑方式等制定严格的技术要求。

多年冻土地区的具体工程措施:○1合理控制路基高度引起路基下沉。○2铺设保温层来保持路基稳定。○3通风路基。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填石路基的通风透气性、寒季冷、暖空气在路基中产生对流,冷空气下降,起到保护冻土的作用。○4以桥代路的技术措施。○5冻土区的桥涵工程。○6建立完善的排水设施

2、高原缺氧问题

(1)高原铁路建设及运营面临的问题青藏铁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历年平均气压620~544mb,为海平面的60%~70%。在全长1118公里的青藏铁路格拉段上,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5公里,其中,路基的最高点,在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072米的地区;空气中含氧量少,比海拔平面减少38%~46%。高原缺氧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由于缺氧和低气压使人的机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适应性或代偿性变化,对人的身心健康、劳动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由于含氧量低,造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机械功效降低。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更为突出。

(2)总体设计思路

针对青藏铁路所处的特殊外部环境,设计中采用了"快速通过高原,减少布点,减少定员,减少劳动强度"的总体思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根据沿线的地形条件,合理加大曲线半径,适当提高轨道标准,充分发挥牵引动力的作用,提高列车在高原上的运行速度,使旅客和货物尽可能快速通过高原。

○2在满足输送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设车站,最大限度地减少高原地区的车站数量。采用超长机车交路,减少高原上的机车、车辆作业环节,从而减少高原地区的作业人员。

○3选用可靠高度、维修量少的运营设备,大力推行自动化、机械化作业,减少用工数量,降低劳动强度。

○4充分利用科研最新成果,广泛借鉴高原公路、管道等工程的建设经验,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设计原则,选用适合该地区的结构工程和路基支挡、加固措施。

○5建立适合高原特点的管理体制、机构及用工制度。

(3)高原铁路牵引动力的研究在青藏铁路的预可行性研究中曾研究过电力、燃气轮机、内燃机车三种牵引动力。电力机车具有马力大、计算速度高、起动加速快等优点。特别是在高原、电力机车的功率基本不受影响。作为高原铁路,在牵引动力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该地区电网建设滞后,目前沿线无可靠电源,尚不具备外部供电条件。同时该线具有运量小、线路长的特点,近期采用电力牵引不仅加大了工程投资,而且增加了高原上接触网、牵引变电所等设施的维修人员及相应维修费用,因此本线近期不宜采用电力牵引。采用内燃机车作为高原铁路的牵引动力是可行的,在目前条件下也是比较现实的。

根据试验分析,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DF11型机车装车功率将降至2500千瓦,若采用高原增压器等措施,装车功率可达到2700千瓦,为原有装车功率(3610千瓦)的74.8%。通过分析研究,以现有的DF11、DF8型为基础,对柴油机、增压器等零部件进行改进后,可以满足青藏铁路客、货运牵引的技术要求。

为了增加列车在高原上运行的可靠性,旅客列车采用双机牵引,货物列车可考虑采用三机牵引,当一台机车发生故障时,可保证列车继续运行,防止因机械故障致使列车滞留高原。

(4)高原铁路管理维修模式的探讨

本线建成后,管理模式考虑成立青藏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统一负责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在公司基地设机务段、车辆段、客、货运营销管理机构和综合管理维修中心。综合管理维修中心统一负责工务、电务、水电、房建等各专业设备的检测、保养与维修工作。

为了减少沿线工作的职工人数,改善各站人员的生活条件,采用中心站的管理模式。全线选择人员居住相对集中、条件相对稍好的地点,设置6~7个中心站,由中心站负责管理相邻会让站的行车及工务、电务、房屋、水电设备的保养工作,中心站的管理半径控制在70~80公里左右。根据各站作业特点,中心站一般下设车务室、保养室、公安所和卫生所,对有客货运和列检作业的中心站设客货运室和列检所。

信号可采用由各中心站集中控制相邻车站或直接由格尔木、拉萨集中控制的方案,其余车站值守人员只负责排除故障。为了解决工务养修半径大的问题,全线采用机械化养路、机械化检测、机械化巡道,配备巡道车、轨道检测车、钢轨探伤车(可与轨检车合设),轨道检测数据由综合管理中心的检测中心统一处理,并据此调整安排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计划。线路的养护维修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在拉萨和格尔木设维修基地。

除格尔木与拉萨外,沿线各站的作业班制采用"四班两上岗"制,即两班人员在高原轮换值守,两班人员在基地(拉萨、格尔木或西宁)休息,定期实行轮换。因当地人员的生理机能对高原的适应性较好,应提前安排对当地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技术工人中尽可能扩大当地职工的比例,对劳动强度较大的非技术性工作可考虑全部或大部分使用当地人员。

(5)高原铁路施工的技术措施

针对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增加控制工期工程的作业班次,缩短每班工人的工作时间,施工期按一定比例增加备用人工,进行轮流换班作业。在施工单位中,有组织地聘用当地工人,可明显提高高原适应性,提高劳动效率。

应选用大马力施工机械,采用机械化施工。

3、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态

据专家介绍,以中国目前掌握的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设计和施工技术,完全可以确保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铁一院在勘测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植被情况,对施工组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措施。

(1)有关冻土的保护。

青藏铁路沿线广泛分布着高原多年冻土,有五百五十公里线路要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区。通过研究高原冻土稳定性与工程的关系,专家们已总结出合理控制路基高度、铺设保温层、以桥代路和筑通风路基等一整套保护冻土的工程措施。长期试验与跟踪观测结果还表明,只要通过多年冻土带一般路基高度达一百至一百二十厘米,其基底多年冻土就能得到可靠保护。施工方面,在冻土地区挖路基时,考虑到高原冻土带草皮的难恢复性,因此路基两侧的土将将合理选择取、弃土位置,取土点一般为低矮土丘,取土深度不大于冻土上限,严禁随意开辟施工便道,任意就近取弃土,铲草皮,以最大限度保护冻土环境和路基稳定,从而保证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还将采取一定的保温材料,来保护冻土。

(2)废物处理及取暖。

在线路所经的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将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高原各中心站的取暖,或使用燃油锅炉,或采用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客车将采用封闭式车体,车上垃圾在指点车站定点排放,集中处理;各中心站的生活污水要经处理达标排放。

(3)动植物保护。

将采取以桥带路的措施,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徒的通道;同时,在施工及运营中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植物,将铁路沿线建成绿色长廊。

四、青藏铁路的两期工程简介

1、一期工程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一条纵贯东西的钢铁大动脉——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这条铁路长约846公里,于1984年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17年来,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去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详实的技术资料。

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已完工,并于2011年06月29日实现电气化运营

2、二期工程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77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58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 530 000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160 000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七座、9074延长米。

与此同时,青藏铁路在冻土攻关、卫生保障、环境保护、质量保证等方面也卓有成效,屡创佳绩。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五、青藏铁路工程项目中的一些技术

1、钢轨换铺任务

2012年10月,经过青藏铁路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顽强奋战和科学施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今年200公里无缝钢轨换铺任务提前完成,为后期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无缝钢轨换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望昆间近120公里的长轨换铺改造任务也于今年6月份完成,这标志着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青海省境内的线路全面实现了无缝化。

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青藏公司运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移动式气压焊焊接长轨条,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采取滚筒与撞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应力放散和轨道锁定,然后通过探伤、打磨等工艺,消除各钢轨接头之间的缝隙,使焊接处与钢轨一样经久耐用,最终将原线路焊接成无缝线路。

青藏公司自2010年开始,计划用4年时间对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进行无缝钢轨换铺,重点提高与改善设备基础质量、线路轨道结构和高原列车运行的舒适度。截至目前,青藏公司已完成对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274公里无缝钢轨换铺以及6公里多年冻土区段无缝线路试验段铺设任务。

2、支线工程

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还将以拉萨火车站为中心向外辐射,兴建3条客货两运的支线。

这3条支线在早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所有项目均在2020年前完工。支线铁路的建设加快,将给西藏天路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这3条铁路分别是:拉萨至林芝(即拉林铁路)、拉萨至日喀则(即拉日铁路)、日喀则至亚东(即日亚铁路)3条青藏铁路支线,全部建成通车后,青藏铁路将和这3条支线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形,总长度将达到2000多公里。

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发现,这3条铁路与其他线路均为西部开发性新线,规划总长1.6万公里,这些线路的建立,将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并打开多条西南、西北以及由此出境的新通道。

据悉,在这3条支线将分别通往西藏的亚东、日喀则和林芝。根据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去年4月的表态,通往亚东的线路将与印度铁路网连接,形成通向南亚、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战略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修建青藏铁路支线十分必要,眼下铁路部门和自治区已完成拉萨至日喀则支线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自治区将最大限度地挖掘铁路的巨大潜力和强大的辐射作用,冀望将来的支线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更多福祉。青藏铁路全线运营一年多以来,给西藏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照此看来,修建拉萨至日喀则和林芝的铁路支线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铁路给一向封闭的西藏所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振奋了。

六、青藏铁路施工企业及监理

1、施工企业

青藏铁路建造的施工企业一共10家。

中铁一局、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四局、中铁五局、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三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等。

2、监理

监理:乌鲁木齐监理公司,铁一院监理公司,甘肃铁科监理公司,甘肃陇辉监理公司,北京铁城监理公司,北京铁研监理公司,四川铁科监理公司,西南交大监理公司,郑州中原监理公司,兰州铁道学院监理公司。由铁道部组织。

七、青藏铁路的重大意义

青藏铁路试运行2006年7月1日全面启动。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前,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无法比拟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十多年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西藏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进藏物资的85%以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从路网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西藏与青海、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

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

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1991年至1998年,进藏旅游的客运量增长率平均高达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之中,但目前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铁路的修建,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两省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八、我对青藏铁路工程的简单总结

青藏铁路的工程建筑设计、结构思路(特色)、使用的工程材料、工程的施工设备、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等都取决于青藏铁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青藏的冻土结构决定了青藏铁路需要特别的工程的结构形式和不同的施工方案及施工策略。还有就是青藏好寒缺氧等因素也给施工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青藏铁路的建设施工的进程跟施工人员的选择,医疗配置也成为不容忽视的考虑对象。还有就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

青藏铁路用于建设、施工、环境保护、医疗配置、施工人员安全健康都投资巨大,当然伴随投资的结果是加快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及各族人民与文化交流。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综述与应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电子信息10-01班 姓名: 学号:

模式识别综述与应用 摘要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人类的模式识别能力的一门学科,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将对象进行分类。模式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 模式识别应用发展状况 前言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一个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涉及人工智能、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医学等众多的研究问题。随着2 0世纪4 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2 0世纪6 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一、模式与模式识别的概念 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都可称之为模式;狭义地说,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 模式识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式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二、模式识别方法——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结构(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把图像或图像系列分割为线条、边缘,结点,区域等并提供相应的特征,诸如灰度值、颜色、形状、纹理,深度等[5]。目的是要利用这些信息对模式进行分类或者对模式进行分析(描述)。分类是实现一个模式与

结课论文统一格式(最新)

研究生结课论文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授课老师: 学院: 专业方向: 姓名: 学号: 2014年5月

政治学院结课论文规范化要求 为统一结课论文格式,现对结课论文作以下规范化要求,请同学们参考:1、题目 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5字以内,三号宋体加黑。题目下附上姓名学号并居中,小四加黑。 2、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在3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3~5个,空格隔开,小四宋体,“摘要”“关键字”加黑。 3、正文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正文部分因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一级标题为四号宋体加黑,二级标题为小四宋体加黑,正文为小四宋体。标题番号统一使用:一(二)1(1)。 4、参考文献 小四宋体,“参考文献”加黑,左对齐。 各类参考文献的标识符号是:专著[M]、论文集[C]、期刊文章[J]、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各种未定义的文献[Z]。 各类文献的格式及示例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34. (2)期刊文章(译著请标明原作者国别)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1]李醒民.哲学不是敲门砖和摇钱树[J].学术界.2000.(1).204~20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 [1]詹成付.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和未来的基本走向[A].张明亮.村民自治论丛[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98-100.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1]杨玉圣.把书评当作学问来做[N].中华读书报.1996-10-09(2).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篇一: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朱峰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阳 111000) 内容提要:深化“两课”改革必须解决“两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过去“两课”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使“两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挥新技术优势,开辟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的新课题。本文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在角色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角色转变、两课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角色的挑战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两课”教师在内涵、作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设计、解惑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的传统角色发起了挑战。 (一)、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中,“两课”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者”转换为“导学者”。所谓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及辅导学生完成学业。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多大是以自我研究、自己学习为主,这种自学是在教师的导学下完成的,所以说,导学就成为教师的

重要工作。导学和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其一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教学媒体,帮助其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其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惑”。它包括单元的总结。重点、难点的讲解等。根据“两课”课程的特点,教师要重点介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借助于课程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指导学习活动,扮演了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亦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其重要的内容包括如何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种媒体和网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从网上浏览的信息更有价值。因此导学对学生完成学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两课”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心灵的塑造者。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及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除了要参与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 一、学位论文文字格式 (一)电子文档类型 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提交方式:学位论文电子文本只能是一个文件,文件格式为PDF,文件名以学号和姓名命名(例如“000123李涛”,姓名前面不要空格),内容为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包括封面、摘要、各章内容、参考文献等内容),与纸质论文完全一致,不要分章形成文件。文件较大时用光盘或者移动硬盘形式提交,并当面检查是否合格。注意论文页码1从正文开始,前面摘要和目录等内容的页码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 (二)纸张尺寸和页码 博士学位论文一律用A4纸(21×29.7cm)打印,双面印刷。 有页眉上页边距2.1cm,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无页眉上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内芯通常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也可以是五号字,行距20磅或1.25倍行距。 硕士学位论文一律用16K(19.5cm*27cm)纸打印,双面印刷。 在有页眉上页边距2.1cm,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无页眉上下左右页边距都是2.5cm。内芯通常用五号字,行距20磅或1.25倍行距;也可以是小四号字,1.5倍行距。

带连续页码(阿拉伯数字页码,底部居中),页码1从正文开始,前面摘要和目录等内容的页码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在WORD中分段设置页码采用菜单里的“插入”“分隔符”,然后选中“分节符”里的“下一页”,这样就可以分段设置连续页码。 (三)字体要求 1、正文:首行缩进。除引文和前面所述的某些外文符号外一律用正体,文字用横排。 2、一级标题(题目):二号宋体居中;二级标题(章):三号黑体居中; 3、三级0标题(节):四号宋体(粗体)居左;四级标题(节内小节)居左:小四 4、表格文字可用小五宋体或正文字体,居中(或居左)并整齐划一,表格名及图名用5号宋体。 5、标点符号:单个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感叹号、破折号等)和成双的标点符号(如分号、括号)的后半部分不得放在行首,成双的标点符号前半个不得放在句末。 (四)页眉和页脚 1、页眉 页眉采用下列形式(在页眉页脚的页面设置中选择“奇偶页不

模式识别论文

模式识别 课题:基于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摘要 针对江水浊度序列宽频、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支持向量机(SVM)回归方法引入浊度预测领域,建立了基于EMD2SVM的浊度预测模型.通过EMD分解,将原始非平稳的浊度序列分解为若干固有模态分量(IMF),根据各IMF序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参数对各IMF序列进行预测,最后合成原始序列的预测值.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浊度预测,并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BF)预测及单独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水质评价实际上是一个监测数据处理与状态估计、识别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应用于水质评价,该方法依据决策二叉树多类分类的思想,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与评价模型。以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并与单因子方法及单个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对长江口的实际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的综合水质评价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浊度;预测;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BP神经网络 一.概述 江水浊度受地表径流、温度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波动明显,在不同的月份有着很大的变化,表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的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河流生态评价、航运安全以及以江河水为原水的饮用

水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在浊度序列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通常都是综合考虑各种水质参数而对浊度进行预测,采用较多的是人工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方法[1,2].这种模型结构复杂,要求原始数据丰富,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较为困难.此外,对于江水浊度这一具有宽带频谱的小样本混沌时间序列,采用单一的预测方法,将会把原始浊度序列中的各种不同特征信息同质化,势必影响其预测精度.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浊度序列分解后分别预测,再进行合成将可能提高其预测精度.不同于小波变换,在对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时不需要先验基底,每一个固有模态函数(In2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包含的频率成分不仅与采样频率有关,并且还随着信号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自适应性,能够把局部时间内含有的多个模态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影响甚微的基本模态分量,这些分量具有不同的尺度,从而简化系统间特征信息的干涉或耦合[3].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2chines,SVM)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是目前针对小样本统计估计和预测学习的较好方法[4],对统计学习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5~8].SVM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解决了模型选择与欠学习、过学习问题及非线性问题,避免了局部最优解,克服了“维数灾难”,且人为设定参数少,便于使用,已成功应用于许多分类、识别和回归问题[5,6,8].根据江水浊度序列的特点,结合EMD和SVM两种方法的不同功能,本文提出了基于EMD2SVM模型的预测方法,用于江水浊度的

结课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 1、封面,使用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 2、题目 题目用黑体3号,居中。“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明、准确。 3、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一般为20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3-5个关键词。 【摘要】两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 【关键词】三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各关键词用两个空格间隔。 中英文摘要部分行间距均22磅,段前段后为0。 4、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其内容主要包括: (1)前言性话语 应说明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在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2)论文内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有表格的使用三线表。 论文内容中一级标题“一”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一)”二级标题黑体4号左对齐,标题前空两格;“1”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空两格,下文内容另起行。正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磅,页面设置上左边距25mm,下、右边距20mm,装订线5mm。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还应包括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跟在正文内容后面即可。

课程论文格式模板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大气环境学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授课教师裴世鑫 成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2 - 课程论文撰写说明: 1、 题目布置。大气环境学是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交叉的分支学科,是从人类环境的角度研 究地球大气,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组成大气的气体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气象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大气环境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包括大气环境的监测技术、理论和模式研究以及应用,主要涉及大气环境状态及其演化规律,大气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大气环境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大气坏境评价和管理,大气环境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请根据大气环境学的研究内容,请围绕“此处填写我们布置的论文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论文。(打印时,此段文字要保留,但括号内的内容要删掉) 2、 评分标准。本课程论文将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一是论文的撰写是否与围绕布置 的题目进行,二是撰写论文的态度是否端正,三是文中是否有、有多少作者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以上三个方面分别占总分的40%,30%和30%。 3、 论文要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直接将文件名以“学号姓名”格式命名,发送 到邮箱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f712860064.html, 或peishixin@https://www.360docs.net/doc/f712860064.html, 中。 4、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月6日。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 英文全部使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除各部分标题、插图和表格外,一律用五号宋体,正文为1.25倍行距。 0 引言(四号,黑体) 应简要回顾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一般400~600字,不超过800字。 1 一级标题(同上)(参考文献出处及注释序号不可标注在文中题目、摘要及一二三 级标题上)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科技论文一般用至三级标题,个别有的用至四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图表名称的格式:图片名称标注在下方,表格名称标注在表格上方,居中,汉字用黑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 , 罗马字用Symbol ,字号小五。 表1 名称……表格要求见注4 Tab. 1 …… 表格以序号、名称的格式标注,居中,中英文对照,表格为三线表(表格套用格式为简明型1)。 x /cm I /mA v /(m s -1) h /m p /MPa 10 30 2.5 4 110 12 34 3.0 5 111 注:表注和图注用小五号宋体,表注左对齐,图注居中。 1.1.2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050 100 1 2 3 4 t /s m /k g

模式识别结课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课程 题目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刘晶晶 学号201110013208 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学生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吕朝辉 教师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时间2014.11.27

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摘要 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迫切地要求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感知诸如声音、文字、图像、温度、震动等人类赖以发展自身、改造环境所运用的信息资料。但就一般意义来说,目前一般计算机却无法直接感知它们,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对于这样五花八门的外部世界显得无能为力。纵然电视摄像机、图文扫描仪、话筒等设备业已解决了上述非电信号的转换,并与计算机联机,但由于识别技术不高,而未能使计算机真正知道采录后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计算机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的低下,成为开拓计算机应用的瓶颈,也与其高超的运算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着眼于拓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提高其感知外部信息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便得到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是对人类感知外界功能的模拟,研究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也就是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现将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一些具体和最新的应用列举如下。 关键词: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应用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nificial InteUigence)是相对人的自然智能而言,即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某些“机器思维”。作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智能行为的计算模型,研制具有感知、推理、学习、联想、决策等思维活动的计算系统,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二)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

数字图像处理结课论文

数字图像处理结课作业 --数字图像频域增强方法 及在matlab中的实现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理学院 班级:电科班 指导教师:

摘要: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使处理后的图像更适合于具体的应用,即指按一定的需要突出一幅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同时削弱或去除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之改善图像质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的处理技术。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空域增强和频域增强。频域处理时将原定义空间中的图像以某种形式转换到其他空间中,利用该空间的特有性质方便的进行图像处理。而空域增强是在图像空间中借助模板对图像进行领域操作,处理图像每一个像素的取值都是根据模板对输入像素相应领域内的像素值进行计算得到的。空域滤波基本上是让图像在频域空间内某个范围的分量受到抑制,同时保证其他分量不变,从而改变输出图像的频率分布,达到增强图像的目的。本文主要从空域展开图像增强技术,重点阐明数字图像增强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几种空域图像增强方法。 关键词:图像增强 MATLAB 空域增强锐化空间滤波平滑空间滤波

目录: 1、何为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的历史 2、空间域图像增强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空间域的增强 3.1 背景知识 3.2 空间域滤波和频域滤波之间的对应关系 3.3 锐化滤波 3.4 平滑滤波 4、结论 1、何为数字图像处理及MATLAB的历史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其他数字硬件,对从图像信息转换而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某些数学运算,以提高图像的实用性。例如从卫星图片中提取目标物的特征参数,三维立体断层图像的重建等。总的来说,数字图像处理包括运算、几何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形态学处理、图像编码、图像重建、模式识别等。目前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渗透到工业、医疗保健、航空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MATLAB是由美国Math Works公司推出的软件产品。MATLAB是“Matric Laboratory”的缩写,意及“矩阵实验室”。MATLAB是一完整的并可扩展的计算机环境,是一种进行科学和工程计算的交互式程序语言。它的基本数据单元是不需要指定维数的矩阵,它可直接用于表达数学的算式和技术概念,而普通的高级语言只能对一个个具体的数据单元进行操作。它还是一种有利的教学工具,它在大学的线性代数课程以及其它领域的高一级课程的教学中,已成为标准的教学工具。

结课论文格式——3000字左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区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结课论文 ××××× 学院(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城规 110* 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81) Abstract (182) 1 绪论 (183) 1.1 ××× (183) 2 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 2.1 数值模型 (183) 参考文献 (185) 致谢 (186)

摘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ulates the combustion space of a 650t/day air-fuel combustion float glass furnace.Then transform it into a oxy-fuel one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m.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ransforming float glass furnace from air-fuel to oxy-fuel combustion. ××××××××××××××××××××××××××××××××××××××××. ××××××××××××××××××××××××××××××××××××××××××××××××××××××××××××××××××××××××××××××××××××××××××××××××. Key W ords:×××××;××××;numerical simulation;air-fuel combustion

人工智能2014结课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人工智能》结课报告 课程号:76807376-01 考试方式:结课报告 使用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2013-3,4 任课教师:陈淋艳 班级:13级计算机3班 学号:13768073** 姓名:李**

目录 前言 (3) 一、专家系统简介 (5) 二、关键字: (5) 三、专家系统概念和理论 (6) 四、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 (7) 五、专家系统的应用分析 (8) 六、专家系统的发展前景 (11) 七、专家系统的总结 (12) 八、学习心得 (12) 参考文献 (13)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定理证明、推理、模式识别、专家知识系统、智能机器人、学习、博彩、自然语言理解等等。 模式识别可能是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让电脑能够认识它周围的事物,使我们与电脑的交流更加自然与方便。它包括文字识别(读)、语音识别(听)、语音合成(说)、自然语言理解与电脑图形识别。 现在的电脑可以说是又耸又哑,而且还是个瞎子,如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并应用于电脑,那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与电脑进行交流,开也不需要记那些英文的命令就可以立接向电脑下命令。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它能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当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机器人了其实机器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各种外型的智能机器人,还包括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用于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只有某一种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研制一种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机器人,还需要不少时间。 到了那时,我们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不知会不会成为现实。专家系统具有一定的商业特性、它先把某一种行业(譬如医

结课论文格式规范标准

《领导科学与艺术》 结课论文 题目:图形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院系:工学院机械系 专业:工业设计 班级:工业设计1101 姓名:李红 学号:2011201566544 成绩:

(空2行 ) 摘 ×××××××××××××××××××××××××××××××××××××××××××××××××××××××××××××××××××××××××××××××××××××××××××××××××××××××××××××××××××××××××××××××××××××××××××××××××××××××××××××××××。(要求200~300 字)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背景和建设意义 (1) 1.2.1 项目背景 (2) 3 章15 2.1 15 2.1.1 三级标题 (16) 2.1.2 三级标题 (17) ………………………………………………………………………… 结论... ................................................................................................... (28) 参考文献 (30) 正文不少于3000字

1章 项目概况 50万吨低碳烯烃煤化工综合企业MTO 分厂设计,为内蒙古 。建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 ,相较于传统的烯烃制取方法,碳原子的利用率,CO 2的排放显著减少,经济效益更高。本项目的建设投产能缓解我国对,减少我国对于乙烯和丙烯的进口依赖。此外,本,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能有效的解决我国甲醇产能严重过剩的现状。 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技术成熟稳定,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 1.2 项目背景和建设意义 1.2.1 项目背景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和战略规划,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计划在内蒙古鄂尔多斯10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 1.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投资意义 1)发展煤基甲醇制烯烃对缓解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课程论文格式范文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模型 课程论文题目: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分析 姓名: 系:应用数学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05级 学号: 指导教师:姜永 职称:副教授 2008年 6 月23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数学类课程 课程论文结果评定

目录 摘要-------------------------------------------------------------------- 1关键字-------------------------------------------------------------------- 1 1、问题重述--------------------------------------------------------------- 2 1.1问题背景----------------------------------------------------------- 2 1.2数据来源----------------------------------------------------------- 2 2、问题分析--------------------------------------------------------------- 2 2.1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 2 2.2研究意义----------------------------------------------------------- 2 2.3目前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3 2.4 研究目的---------------------------------------------------------- 3 3、模型假设--------------------------------------------------------------- 3 4、符号约定--------------------------------------------------------------- 4 5、模型建立与求解--------------------------------------------------------- 4 5.1 数据挖掘与分析---------------------------------------------------- 4 5.2 系统聚类分析------------------------------------------------------ 6 5.3 方差分析---------------------------------------------------------- 6 5.4 相关分析---------------------------------------------------------- 7 5.5 线性拟合---------------------------------------------------------- 8 5.6 层次分析---------------------------------------------------------- 8 6、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11 7、结论和模型的评价------------------------------------------------------ 12 7.1 系统聚类分析的优点----------------------------------------------- 12 7.2 结论-------------------------------------------------------------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

模式识别课程论文

模式识别课程学习感想 人类可以通过视觉信息识别文字、图片和周围的环境,通过听觉信息识别与理解语言,比如识别人脸,阅读手写文字,通过气味识别一种水果的种类等。我们希望给机器相同的模式识别能力。 模式识别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机器系统运用一定的分析算法认定对象的类别,系统应使分类识别的结果尽可能地与真实情况相符合。模式识别方法最大的实用性在于“智能”仿真,可以说在同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医疗诊断系统、地球资源探测系统、机器人辅助生产线、公安人员用于破案的指纹识别系统等。模式识别包含由特征和属性所描述的对象的数学模型,这罩所讲的特征和属性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对。 模式识别系统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即设计过程和实现过程。设计过程是指用一定数量的样本(也称训练集或学习集)进行分类器的设计;实现过程是指用所设计的分类器对待识别的样本进行分类决策。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各种模型的模式识别算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线性模型 我们使用线性神经网络来解决线性模型的模式识别。线性神经网络与感知器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神经元有一个线性激活函数,这允许输出可以是任意值,而不仅仅只是像感知器中那样只能取0或1。它采用的是W—H学习法则,也称最小均方差(LMS)规则对权值进行训练。线性神经网络的主要用途是线性逼近一个函数式而进行模式联想。 二、非线性模型 1、Ada-Boosting 基于级联结构的AdaBoost算法目前被认为是较有效的检测算法。 Boosting是一个将弱学习(weak learn)算法融合为强学习算法(strong)的方法。Ada-Boost 算法本身是通过改变数据分布来实现的,它根据每次训练集之中每个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以及上次的总体分类的准确率,来确定每个样本的权值。将每次训练得到的分类器最后融合起来,作为最后的决策分类器。目前在人脸侦测的领域,就有人将Ada-Boost + cascade 作为一个很有效的运算法。Boost是一种常用来增进learning algorithm正确率的方法。使用boost 分类器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特征,并将关键放在关键的特征上面。 AdaBoost算法针对不同的训练集训练同一个基本分类器(弱分类器),然后把这些在不同训练集上得到的分类器集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强的最终的分类器(弱分类器)。理论证明,只要每个弱分类器分类能力比随机猜测要好,当其个数趋向于无穷个数时,强分类器的错误率将趋向于零。AdaBoost算法中不同的训练集是通过调整每个样本的权重实现的。最开始的时候,每个样本对应的权重是相同的,在此样本分布下训练出一个基本分类器h1(x)。对于h1(x)错分的样本,则增加其对应样本的权重;而对于正确分类的样本,则降低其权重。这样可以使得错分的样本突出出来,得到一个新的样本分布。同时,根据错分的情况赋予h1(x)一个权重,表示该基本分类器进行训练,得到基本分类器h2(x)及其权重。依次类推,经过T 次这样的循环,就得到了T个基本分类器,以及T个对应的权重。最后把这T个基本分类器按一定的权重累加起来,就得到了最终所期望的强分类器。 2、多层感知机 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神经网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格式及要求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格式 及要求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学 号: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组织行为学结课论文 完成日期:xxxx-xx-xx 题 学生姓名: 专 业: 班 级: 授课教师:

摘要 红色字体是要求,完成的论文应达到这些要求,最后在终稿中要删除掉红色字体的内容。 摘要是简化的论文,需要300字左右,按照四段式进行编写。 本文写作的目的 本文讨论的问题有哪些 本文使用了那些方法 本文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关键词 xxx xxx xxx xxx (关键词应有三到五个,中间用空格分开,可以不用标点) 目录应由办公软件自动生成,字体不统一时可以选中全部目录内容进行统一修改 不清楚可以看office的帮助,格式如下: 目录 通过全选、段落设定和字体设定,做出以下样式(目录可是有链接功能的) 目录

1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的概念 分旅游和文化旅游,认为旅游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消费与文化享受相结合的高层次活动。从旅游活动的属性看,无论旅游者的动机有何不同,旅游都属于人们一种暂时或短期的特殊生活方式,经济是旅游的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旅游总体上属于社会文化范畴。①更有甚者,认为“旅游产品本身属于文化消费品的范畴,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既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旅游”,并且认为“文化旅游业的提法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方面的外延和它本身所具有的产业性质,也体现了旅游业对于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一号标题设为宋体或黑体,加粗的小三号字体,二号标题设为宋体或黑体,应与一号标题一致,四号字体,加粗。三级标题为宋体,加粗,小四号。目录中只能显示到三级标题,太多就乱了。正文为小四号宋体。段落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为倍,段间距为段后自动。 注:正文中图的标注方法: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全文就可以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可按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文,例如:图3-1。插图较少时可按照全文编排,如:图1,图2。。。每一图应有简短明确的题名,连同图号一起置于图下。插图尺寸不宜过大,边长不宜大于12厘米,尽量不用整页插图。如插照片应尽量使用jpg图,而不要使用bmp和tif格式的图,以减小文件大小。 正文中表的标注方法:表也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如表1,表2等,表较多时可按章排序,如表,表等。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课程论文格式模板

XX大学 课程论文 在此输入论文题目,黑体小二(简短、明确、具有概括性,一般不超过20字) 课程名称经济学导论 姓名(居中宋体四号) 班级 学号 系别 专业 方向 指导教师 论文评分 2013年11 月 28 日

目录 摘要 (1) 一、××××××××××...............(宋体小四) (2) (一)××××××××××............(宋体小四) (3) 1.××××××××××...............(宋体小四) (3) 2.××××××××××...............(宋体小四) (4) (二)××××××××××............(宋体小四) (6) 1.××××××××××...............(宋体小四) (6) 2.××××××××××...............(宋体小四) (7) 3.××××××××××...............(宋体小四) (7) 二、××××××××××...............(宋体小四) (8) (一)××××××××××............(宋体小四) (8) 1.××××××××××...............(宋体小四) (8) 2.×××××××××××...............(宋体小四) (10) 3.××××××××××...............(宋体小四) (11) (二)××××××××××............(宋体小四) (13) 1.××××××××××...............(宋体小四) (13) 2.××××××××××...............(宋体小四) (14) 3.××××××××××...............(宋体小四) (15) 结论......(宋体小四) (16)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 (18) 目录要求按三级标题编写,标题层次 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及 页码一致

时间序列分析中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模式识别论文

时间序列分析中模式识别方法的应用 摘要:时间序列通常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系列被观测数据,其观测值按固定的时间间隔采样。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是一种动态数据处理的统计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方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处理,挖掘出对解决和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量。经典时间序列分析在建模、预测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果,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时间序列具有不规则、混沌等非线性特征,使得预测系统未来的全部行为几乎不可能,对系统行为的准确预测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很难对系统建立理想的随机模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小波变换等模式识别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可以对一些非线性系统的行为作出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随机时序分析技术的不足。【1】 本文主要是对时间序列分析几种常见方法的描述和分析,并重点介绍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小波变换等模式识别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典型应用。 关键字:时间序列分析模式识别应用 1 概述 1.1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时间序列分析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概率统计学作为理论基础来分析随机数据序列(或称动态数据序列),并对其建立数学模型,即对模型定阶、进行参数估计,以及进一步应用于预测、自适应控制、最佳滤波等诸多方面。由于一元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在现代信号处理、经济、农业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关的新算法、新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目前,结合各种人工智能方法的时序分析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 时间序列分析已是一个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学科,已有一整套分析理论和分析工具。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着重研究具有随机性的动态数据,从中获取所蕴含的关于生成时间序列的系统演化规律。研究方法着重于全局模型的构造,主要应用于对系统行为的预测与控制。 时间序列分析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