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论文

变形监测论文
变形监测论文

——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研究现状

姓名:谢石勇

学号:20114062

论文题目:变形数据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研究现状

论文摘要:论述变形监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变形监测的内涵

变迁;变形监测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变形监测与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其趋势。

关键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理论。

正文:

1.变形监测概论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程,并且对现代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受到多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影响,会产生变形,变形如果超过了规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还可能造成损失,而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从而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

变形监测队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到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项跨科学的研究。变形监测主要涉及研究三方面的内容: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的分析与解释以及变形预报,它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验证一些形变的运动以及设计有效的变形模型。

2.变形监测的一些技术介绍和分析

2.1.地面观测监测技术

在地面上设站,测量变形体的变化,通称地面观测监测技术。主要以经纬仪、全站仪、引张线、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主。目前地面观测技术的主要发展为、测量机器人和激光三维扫描技术。

2.1.1 自动全站仪监测技术

自动全站仪俗称测量机器人(Robotic Total Station System),里面除了一般电子全站仪的电子电路、光学系统、软件系统以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装置,自动目标照准传感装置和提供动力的两个步进马达。

目标照准传感装置,一般采用内置在全站仪中的CCD阵列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识别被反射棱镜返回的红外光,CCD判别接受后,马达就驱动全站仪自动转向棱镜,并实现自动精确照准。CCD识别的是不可见红外光,它能够在夜间、雾天甚至雨天(保证镜面无雨水)进行测量。基于上述特点利用测量机器人可实现常规监测网测量的自动化。

2.1.2 自动全站仪监测系统的构成方式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和要求,自动全站仪可组成以下的监测方式。移动式监测方式,利用短通讯电缆(1~2米)将便携计算机与全站仪连接,由便携机自动控制全站仪进行测量;或者直接将控制软件安装在自动全站仪内部,控制全站仪测量。

2.1.3 自动全站仪监测技术的不足

由于目标自动识别的限制,使用范围有限;由于采样频率的限制,1台用于多点的高频率的振动测量比较困难,当然可以采用每台跟踪1个点的方式,这样成本较高。

2.2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

激光雷达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通过发射红外激光直接测量雷达中心到地面点的一项技术,它通过角度和距离信息,同时获取地面点的三维数据。激光雷达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任何测量专用标志,直接对地面测量,能够快速获取地形高密度的三维数据,所以又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根据承载平台不同,激光扫描技术又分机载三维激光扫描、车载三维激光扫描、站载三维激光扫描,其中的车载型和站载型属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2.2.1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数据采集的高密度、高速度和无何作目标测量上。高密度体现在用户可以设置测点间隔0.1m-2.0m,高速度体现在每秒可测量几十点到几千个点,具有很强的数字空间模型信息的获取能力。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测量范围上,根据仪器种类不同,从几米到4公里以上。10m以内测程为超短程,10m-100m为短程,100m-300m为中程,300m以上为远程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影响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精度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步进器的测角精度、仪器的测时精度、激光信号的信噪比、激光信号的反射率、回波信号的强度、背景辐射噪声的强度、激光脉冲接受器的灵敏度、仪器与被测点问的距离、仪器与被测目标面所形成的角度等等[18]。一般中远程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单点测量精度在几毫米到数厘米之间,模型的精度要远高于单点精度,可达2-3mm。

2.2.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在工程变形监测中的优势及问题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速度快,不需接触目标,精度高,信息丰富(不仅获取空间信息,还获取灰度信息和真彩色纹理)、自动化程度高、3mm的面型测量精度等特点,能快速准确地生成监测对象的三维数据模型,这些技术优势决定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开始在桥梁、文物、滑坡体、泥石流、火山等领域快速面监测中进行应用。例如,美国弗罗里达州运输部利用ILRIS-3D对弗罗里达州I10出口的30号桥梁进行桥梁加载变形监测的试验[18],以分析该桥梁结构承受能力,通过与传统监测手段在外界所需条件、测量精度、测量需要时间、需要人员、测量总点数、成果输出等方面的比较,认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形监测方面是可行的。

但由于激光扫描系统得到是海量数据,一个目标多幅距离影像,以及点云的散乱性、没有实体特征参数等,直接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据比较困难。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整体变形监测概念,研究与三维激光扫描仪相适应的变形监测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9]:(1)现有的基于变形监测点的变形监测模式不适用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变形监测,必须摒弃变形监测点,探讨无变形监测点的监测对象测量方法。考虑采用监测对象自身的特征点或人工投射的特征信息来替代变形监测点的作用,并采集相应的数据。

(2)要研究监测对象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匹配。三维激光扫描仪的采样数据包括监测对象的三维点云和同步采集的纹理信息,利用点云信

息能够很快构建监测对象的三维数据模型,再加上纹理信息,就能建立研究对象的仿真模型。而变形量的获取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两个模型间整体对比(即模型求差)来获取,这里就必然涉及到对模型进行匹配的问题。

(3)基于三维监测对象模型的变形分析理论及方法研究。变形监测的最终结果是要进行相应的应力及应变分析,这里的分析是基于整体监测对象模型的,和传统的基于变形点的以点代面的分析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有必要对基于三维监测对象模型的变形分析理论及方法进行相应研究。

(4)监测数据的精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模型的精度评定研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及技术体系,除了应具备一套完善的理论及方法外,还应建立相关的成果评价体系,具备相关精度指标和置信度的成果才是完整的,这也是相应信息被正确使用的前提条件。

3.对地观测监测技术

对地观测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测量传感器实现对地面进行沉降或位移监测的技术。目前主要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D-InSAR (Differential-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差分干涉雷达测量和机载激光三维扫描等技术。

3.1 GPS监测技术

3.1.1 GPS观测技术的特点与监测应用领域

GPS测量技术以其测站点之间无需通视、全天候观测、提供三维信息、测量范围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

GPS可以提供点位基于全球坐标系统的变化,不受局部变形的影响,

可以监测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内的地球板块的运动,为地震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目前,我国利用GPS已建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由于GPS不需要各种点(基准点、监测点)之间通视,测量范围也不受限制,同时具有高速数据采样率,使其在工程变形监测方面,具有独特测量优势。比如对于滑坡体较大通视条件差或大的露天矿边坡,很难找到通视的基准点,采用GPS监测时,基准点就可以选在远离变形区,而不是否通视。对于海上勘探平台沉陷监测、城市地面沉陷监测,采用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无法实现或作业强度很大,采用GPS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可以直接利用大地高计算沉陷量,使观测结果的精度不受损失。利用GPS 数据的高采样率,可用于高耸建筑物的风振监测、桥梁的振动监测,尤其是5公里以上特长桥梁。

3.1.2 GPS变形监测模式

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两种模式[1][6]。

当变形体的变形速率相当缓慢,在局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可以认为稳定不动时,可利用GPS进行周期性变形监测,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可为数月、一年或甚至更长时间。连续性变形监测指的是采用固定监测仪器进行长时间的数据采集,获得变形数据系列,此时监测数据是连续的,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周期性模式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模式成本低,一般监测采用该模式。比如目前三峡库区滑坡[2]、李家峡水电站滑坡[3],龙羊峡水库近岸滑坡[4]等监测工程中均采用该模式。

连续性监测模式,对自动化要求高,数据采集周期短的监测项目采用。

对于卫星观测条件好的监测工程,比如桥梁、高层建筑物等的动态监测中,GPS正逐渐取代加速度计、激光干涉仪等动态监测设备。在香港青马大桥、虎门大桥[5]、深圳帝王大厦、隔河岩大坝[6]外观变形监测均采用该模式。

该模式可实现24小时的连续观测,使监测工作实现完全自动化,使监测、监控、决策实现远距离控制,建立无人值守的监测系统。由于该模式要求GPS接受设备必须永久固定在变形点成本较高。另外,根据变形体的不同特征,GPS连续性监测可采用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两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观测,一般要求变形响应的实时性。

为解决限制连续性监测模式应用的高成本,香港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的专家开始提出和研究基于一机多天线的自动化监测技术[7]。利用若干GPS天线和具有若干通道的微波开关,相应的微波开关控制电路及1台GPS 接收机组成一机多天线系统。最新系统将控制电路板、GPS接收机(OEM)板集成在工业控制计算机中。目前,一机多天线已应用在东江大坝监测、小湾电站边坡监测[8]等工程中。

3.1.3 GPS在变形监测中的测量方法

根据监测对象及要求不同,GPS在变形监测中可采用的测量方法分为静态测量法、快速静态测量法和动态测量法三种。

静态测量法是把多于3台GPS接收机同时安置在各观测点上同步观测一定时段,一般为1小时~2小时不等,构网用后处理软件解算基线,平差计算求观测点的三维坐标。静态测量法精度高,一般水平精度优于3mm,垂

直精度优于5mm。比如,隔河岩大坝应用广播星历1~2小时观测资料解算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水平精度优于1.5mm,垂直精度优于1.5mm;6小时资料解算水平精度优于1mm,垂直精度优于1mm[6]。GPS基准网,一般应采用静态测量方法,当基准网的边长超过10km,要考虑基准网的起算点与国际IGS站联测,基线向量解算时采用精密星历,以提高基线解算的精度。

快速静态测量法,适用于对监测点的观测。方法是把两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点上固定不动连续观测,另1台以上GPS接收机在监测点上移动,每次观测5~10分钟(采样间隔为2秒),经事后处理,解算出各监测点的三维坐标。若基准点至监测点的距离在3公里范围之内,监测精度为水平位移±3mm~±5mm,垂直位移±5mm~±8mm。若距离大于3公里,水平精度为5mm+1ppm〃D,垂直精度为8mm+1ppm〃D。由于快速静态测量法测量时间短,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段对保证观测精度至关重要。

动态测量法又分准动态测量法和实时动态测量方法。

准动态测量法,把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一个基准点上,另一台GPS 接收机先在另一基准点上观测5分钟(采样间隔为1秒),在保持对所测卫星连续跟踪而不失锁的情况下,在各监测点上停留2~10秒钟。经事后处理,精度可达1~2cm。

实时动态测量方法又叫RTK方法,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其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的发送给在各监测点上移动观测(1~3秒钟)的GPS接收机,移动GPS接收机

在接收GPS信号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再根据差分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监测点三维坐标及精度,精度可达2~5cm。如果距离近,基准点与监测点有5颗以上共视GPS卫星,精度可达1~2cm。GPS RTK最快可达1~10Hz速率输出定位结果;虎门大桥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如大风大雨大雾等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可达1厘米这是常规手段无法获得的。测量结果输出频率1-10Hz,实时动态三维坐标,和振动频率。

静态和动态各有优缺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3.1.4 GPS监测技术的不足

GPS在高山峡谷、地下、建筑物密集地区和密林深处,由于卫星信号被遮挡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其监测精度和可靠性不高或无法进行监测

[1]。比如,在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中,监测点的位置通常是由地质人员根

据滑坡、断层的地质构造和受力情况而定,测量人员的选择余地不大,变形监测点的观测条件欠佳,视场狭窄,大量卫星被山坡遮挡,多路径误差较为严重。

GPS用于动态变形监测时,由于GPS动态测量的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而监测点在很短时间内的变形是微小的,表现为一种弱信号,GPS测量误差成为强噪声,如何从受强噪声干扰的序列观测数据中提取微弱的特征信息,是GPS动态监测应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GPS与一般全站仪、测斜仪等监测设备相比,设备成本较高,一般要3台以上GPS接收机。

GPS误差源多,与传统大地测量手段相比,GPS定位结果和观测值

之间的函数关系要复杂得多,误差源也要多得多。在GPS定位中基准站与变形监测点之间的坐标差是依据两站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和卫星星历经过复杂的计算后求得的,定位结果受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对流层延迟、电离层延迟、多路径误差、接收机的测量噪声以及数据处理软件本身的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将涉及周跳的探测及修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好都将影响最终的监测精度。此外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不够稳定也是影响监测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4.基于GIS的监测数据分析系统

随着GIS技术的发展,GIS已不单是简单的地图工具,它通过科学的手段将现实空间世界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数学模型的分析计算并结合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分析来解决问题。基于GIS的变形分析与预报专家系统,开始成为热门的研究。利用GIS工具进行变形分析的关键,要在GIS系统中解决四维时空的问题[40],利用GIS进行变形分析主要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变形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GIS的叠加功能等得到变形灾害图,结合基于GIS数据库的力学模型,进行变形的分析与预报。GIS 就是将与变形有关的众多的内因和外因,所有数据都抽象为GIS的向量层或者栅格数据层,然后利用力学参数模型进行灾害评估和分析。

另外,GIS可以把大坝、滑坡体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物、变形测量点等信息放置到电子地形图上。通过图形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和多期变形测量结果趋势性计算与变形趋势图的制作,建立可视化的变形测

量查询、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有利于变形测量分析与管理。基于Web-GIS平台开发实时监测预报系统,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灾害信息的发布与查询。

4.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种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和GPS的应用,将向实、连续、高效、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比如,某大坝变形监测系统是由机器人、GPS和特殊测量仪器所构成的最优测量方案;

(2)变形监测的时空采样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变形监测自动化为变形分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数据;

(3)高度可靠、实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自动化系统,要求在恶劣的环境下课稳定可靠的进行;

(4)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再大坝、桥梁、地铁、边坡体等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5.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空间技术及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RTS、GPS、RS、内观传感器及GIS技术已从各自独立发展进人相互集成融合的阶段。在大范围的地质灾害监测方面,逐渐形成大时间尺度以遥感(RS)为主,配

合中长距离的GPS监测,小时间尺度的监测主要以实时自动监测手段为主。形成从天上到地面,从面到点的立体监测网络,技术集成为分析和研究各种灾变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现代工程变形监测技术,综合体现在数据获取的高精度、自动化,监测设备多层次的集优化,变形数据分析的专业化、信息化,监测信息共享的网络化。

参考文献: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大学出版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大学出版

变形数据监测百度百科

建筑变形监测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 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Keywords: building,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i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 placement, deflection

地表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 测定建筑场地沉降、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基础和上部结构沉降。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2 仪器设备 水准仪全站仪 3 沉降控制点布设 特级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4个;其他级别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数不应少于3个。高程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附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避开交通干道主路、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可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方; 2)高程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在建筑区内,其点位与邻近建筑的距离应大于建筑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基础的深度。高程基准点也可选择在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3)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当使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时,宜使各点周围的地形条件一致。当使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时,用于联测观测点的

工作基点宜与沉降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偏差不应超过±1cm。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应设置上下高程不同但位置垂直对应的辅助点传递高程。 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沉降观测标进行观测。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 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标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标必须位于水准观测线路中,不得使用碎步点方式对沉降观测标进行测量。 5 观测周期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设计论文

建筑变形监测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越来越呈现向多层、高层和超高层发展的趋势。而多层及高层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水平或者垂直位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测绘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变形监测是一种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实时获取变形体的动态位移信息来预警变形体的安危状况。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物,研究探讨建筑工程变形监测常用技术方法以及如何在保证建筑工程自身稳定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的变形以保证工程及周围环境安全的技术和方法。总之,建筑变形监测己经成为建筑设计、监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比较几种不同变形观测的方法,特别是建筑基坑变形、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的变形监测。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监测、建筑基坑变形、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more and more presents to multi-layer,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ill have certa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buildings, caused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refor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is also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body safety, it gets the deformation body through real-time dynamic displacem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warning of deformable body. In the practice of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measurement of work activitie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multi-storey and high-rise building, research building enginee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methods and how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to ensure that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 short,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come a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thod,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defo rmation, building settlement displacement,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tilt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deflecti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基坑工程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 学院名称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时间:年 5 月 6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设计(论文) 题目 基坑开挖监测 设计(论文)类型(划“√”)工程实际科研项目实验室建设理论研究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监测在取得大量测试数据同时对工程总结经验、完善基坑的支撑、提高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我市周边地区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于部分单位不重视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如基坑围护结构的失稳,周边建筑的裂缝及地下设施的破坏。因此,当前对于我基坑开展监测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建筑物变形监测论文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程背景 2. 坐标系统 依据收集到的现有资料及技术设计的要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为SBY02,SBY05,SBY09,垂直位移监测的起算数据为SBY01,SBY05.因此变形监测利用的基准和系统为: (1).1954年北京平面坐标系 (2).高斯-克吕格投影3°带 (3).中央子午线111° (4).1956年吴淞高程系 3 建筑物变形观测与动态位移监测 3.1 变形概述 建筑物在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的地质结构不均匀,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土基的塑性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会导致工程建筑物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扰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形值,也就是说,它只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的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是表示建筑物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变形.变形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周期变形(建筑物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变形),短周期变形(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按研究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局性变形,区域性变形,局域性变形。按成因可以分为:人工干预变形,自然原因变形,综合原因变形。 3.2 变形观测概述 3.2.1.变形观测 所谓变形观测,是用测量仪器或者专用仪器测定建筑物及地基建筑物在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变形的工作.通过变形观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质量和使用安全;更好的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预报变形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某种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性能做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 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变形观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内部观测内容由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征及其速度的测定等,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行,以便互相验证和补充。 外部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扰度观测等. 沉降观测 它是指建筑物及其基础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也称垂直位移).沉降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沉降点)与基准点(水准点)之间随时间的变化的高差变化量.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或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水平位移观测 它是指建筑物在水平面内的变形,其表现形式为在不同时期平面坐标或距离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1.什么是变形? .什么是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变形监测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变形是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目的: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意义:1、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 2、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 3、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引起的实际变形的观测:可以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进变形预报模型。 4、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粒子加速器、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内容: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2.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由于变形监测的特殊要求:一般不允许监测系统中断监测:就要求监测系统能精确、安全、可靠长期而又实时地采集数据:而传统的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科研人员在现有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好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设备。这方面成果有:自动化监测技术、光纤传感检测技术、CT技术的应用、GPS 在变形监测中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测量机器人技术、渗流热监测技术、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3. 变形监测工作有何特点:常用变形监测技术方法有哪些? 答: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运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测量技术: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如:三角测量、交会测量、水准测量。2、专门的测量方法。如:视准线、引张线测量方法。3、自动化监测方法。4、摄影测量方法。5、GPS等新技术的应用。 4. GPS用于变形测量有何优点? 答:速度快、全天候观测、测点间无需通视、自动化程度高:能进行同步变形监测:并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显示、存储等:测量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6.变形观测中观测精度是如何确定的? 变形观测中确定观测周期的原则: 答: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得多。当存在多个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时:应根据其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当要求精度低于规范最低精度要求时:宜采用规范中规定的最低精度。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7.为什么要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检核?检核的方法有哪些? 答:资料分析工作必须以准确可靠的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在计算分析之前:必须对实测资料进行校核检验:对监测系统和原始资料进行考证。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成果:发挥监测资料应有的作用。 校核方法:任意观测元素:如高差、方向值、偏离值。倾斜值等/:在野外观测中均具有本身的观测校核方法:可参考有关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校核是在室内所进行的工作:具体有:1、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可通过不同方法的验算、不同人员的重复计算来消除监测资料中可能带有的错误。2、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粗差检验。3、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的可靠性。 8.如何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变形资料进行检核? 答:1、利用式求得变量y和x的相关系数:查阅相关系数的临界值表:判断y和x线性相关是否密切。2、利用式na+[x]b-[y]=0[x]a+[xx]b-[xy]=0 (n:观测值的个数、[]:求和计算:求回归方程=a+bx的回归系数a,b,建立回归方程。3、在回归直线两侧根据2s画两条平行线:检查新的变形值是否出现在这两条直线所夹的区间内:当观测值超出这一区间时:应作专门分析。 9.变形观测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成果表达的形式有哪些? 答:内容:1、收集资料:如工程或观测对象的资料、考证资料、观测资料及有关文件等。2、审核资料:如检查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全:审查数据是否有误或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对间接资料进行转换计算:对各种需要修正的资料进行计算修正:审查平时分析的结论性意见是否合理等。3、填表和绘图:将审核过的数据资料分类填入成果统计表:绘制各种过程线、相关线、等值线图等: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 4、编写整理成果说明:如工程或其他观测对象情况、观测工作情况、观测成果说明等。 成果:文字、表格、图形:也可采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表达。变形监测、分析、预报的技术报告和总结是最重要的成果。 13.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原因:建筑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载荷、振动或风力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地下水位的升降、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内容:1、垂直位移监测2、水平位移监测3、倾斜观测4、裂缝观测5、挠度观测6、摆动和转动观测 意义:1、掌握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理解变形的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引发的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一第26卷增刊1一2017年6月中一国一矿一业C H I N A M I N I N G M A G A Z I N E 一V o l .26,S u p p l J u n .一2017 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引发的 地表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郝文杰1, 2,魏一洁3,任一涛1,史彦新1,2(1.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河北保定071051;2.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 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51;3.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兰州730050 )一一摘一要:西北地区厚黄土覆盖层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二 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具有独特的发育特征,需要具有针对性的监测指标和方法,从而获取监测体的演变模式,本文选择甘肃省窑街三矿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典型区域作为研究试验区,通过总结采煤工艺及地质条件差异引起的地表沉陷特征,结合采用传统测量技术与现代实时监测技术,实施了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引发的厚黄土层变形监测工作,选取地表埋设G P S 监测桩定期监测和安装拉绳变形监测仪实时采集数据的方法, 实时监测塌陷区典型变形点的三维变形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垂向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了对比,进一步对稳定区进行了划分三该研究为开展类似条件下的监测和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三 一一关键词:急倾斜煤层;地表沉陷;G P S ;动态监测;一一中图分类号:T D 325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4-4051(2017)S 1-0378-04S t u d y o n s u r f a c e d e f o r m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a v i n g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 w i t hh o r i z o n t a l l y g r o u p e d t o p -c o a l d r a w i n g m i n i n g m e t h o d HA O W e n j i e 1,2,W E I J i e 3,R E N T a o 1,S H IY a n x i n 1, 2(1.C e n t e rF o rH y d r o g e o l o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G e o l o g y ,C h i n a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B a o d i n g 071051,C h i n a ;2.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M i n i s t r y o fL a n da n dR e s o u r c e ,B a o d i n g 071051,C h i n a ;3.G e o -E n v i r o n m e n tM o n i t o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G a n s uP r o v i n c e ,L a n z h o u730050,C h i n a )一一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 s u r f a c es u b s i d e n c ea n d g r o u n df i s s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c a u s eb y c a v i n g s t e e p -i n c l i n e d c o a l s e a mi nn o r t h w e s t a r e a o f C h i n a .A i m i n g a t t y p i c a l r e g i o n a l o f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i nY a o j i e c o a l m i n e o f L a n z h o u c i t y ;S u m m a r i z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R e s e a r c h t h i c k l o e s s d e f o r m a t i o nm o n i t o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U s e dG P S 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m e t e rm e t h o dw h i c h r e a l i z e r e a l -t i m e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o n -l i n em o n i t o r i n g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i n t h e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s p a c e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d e f o r m a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p r o g r a m 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e s tr e s u l t s ,p r o v i d ee x p e r i e n c ef o rt h e r e s e a r c hw h i c h i s i n t h e s i m i l a r c o n d i t i o n .一一K e y w o r d s :s t e e p c o a l s e a m ;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G P S ;d y n a m i cm o n i t o r i n g 收稿日期:2017-03-05一一责任编辑:宋菲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资助(编号: 2015110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编号:41402322)第一作者简介:郝文杰(1984-),男,内蒙古赤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与方法研究工作,E -m a i l :h a o w e n j i e l o v e @163.c o m 三一一我国宁夏二 陕西和甘肃省等西部地区,巨厚黄土层覆盖地区占矿井开采面积的60%以上, 这些地区的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地表沉陷及采动损害问题日益突出[1],不但使矿区建筑物受损,而且造成植被破坏二水土流失二山体滑坡二农田损毁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矿区可持续发展[ 2]三为最大限度地解放 三下 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保护地表村庄 建筑物,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地表移动观 测研究三在欧洲,F e r r i e r 等人利用光谱成像技术对西班牙最大的铜矿区R o d a q u i l a r 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了由于铜矿的过度开采所造成地面沉降问题的发展 趋势[3]三M u l a r z 利用L a n d s a t T M 和S P O T -5卫星万方数据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基坑工程施工监测

内容摘要 文章以第三方监测单位角度,通过对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设、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基坑工作控制与管理,具体基坑监测方案的介绍,一方面总结了基坑监测的主要内容,反映出进行监测的总体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实测上海基坑监测和制定具体方案,保证基坑监测方案和实际施测达到要求,为信息化施工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确保建筑基坑安全和保护基坑周边环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基坑监测点的布置............................................. 第一节基坑工程监测点布置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围护体系监测点布置 ...................................... 第六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基坑监测的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中城市市区的地价日趋昂贵。向空中求发展、向地下深层要土地便成了建筑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常用手段。在建筑工程市场上,三层的地下室已是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也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35m(成都).由于地下

滑坡体变形监测优化设计的论文-

滑坡体变形监测优化设计的论文: 论文摘要:以一个复杂大型滑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影响滑坡的敏感因素、破坏方式及其稳定性验算的分析研究和对设计过程的叙述,说明了滑坡治理过程中动态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滑坡治理方案优化动态设计 1工程概况 该滑坡位于一大型古滑坡群,滑坡体沿线路宽约300m,南北长约400m。该段线路原设计为缓和曲线,总体走向为SW60。,路基从滑坡的中前部以路堑形式通过,其路基中心最大挖方深度大于10m。在边坡的开挖过程中,先是滑坡体西部局部坍塌变形,经20xx年4月29日大雨,在滑坡体左侧距线路中心线130m处的二级平台以下,发生地面开裂,裂缝宽40CITI,在K28+120~ K28+250段原卸载平台上出现了多条垂直线路的纵向裂缝,线路施工被迫停工。经过8月份的雨季后,滑坡体位移迅速加大,原裂缝进一步加深、加宽,最宽处达45m左右,深达8m,滑坡体整体下滑。中前部K28+222~K28+258段左右坍塌变形严重,挤压变形厉害,浅层滑坡剪出口局部已经形成,滑动擦痕明显。 2工程地质特征 该滑坡的后缘陡峭,滑坡中间部位有一级滑坡阶地和基岩姥坎,可分为前、后两级滑坡体。从滑坡侧界和滑坡前缘地形地貌

等特征综合确定主滑动方向为NW26。左右。滑坡区影响线路里程为K28+018~K28+300段,滑坡体纵向长度约350m,平行路线最大宽度达282m。 根据滑坡勘察资料分析,该古滑坡分为浅层、中层、深层(潜在滑坡)三层滑动。通过野外调查和地质钻探查明,滑体物质主要为滑坡堆积层(块碎石土、角砾和粘土),滑体前部物质比较杂乱,块碎石、孤石含量较高,块石直径多为1m~3m。滑体中、后部块碎石、角砾含量较低,块石直径多为20cm-30cm,粘土含量增多,滑床主要由微风化凝灰质粉砂岩构成。该滑坡浅、中层滑带主要依附于粘土层与表层块碎石层接触带形成,粘土层中不同深度处有滑动擦痕及光滑镜面存在,均为滑坡曾发生过滑动的佐证。 3滑坡形成的原因及机理分析 根据滑坡工程勘察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K28+018K28+300段线路以路堑形式从滑坡的前缘部位通过,最大挖方深度大于10m,在古滑坡体的前缘部位形成了危险临空面,并揭露了老滑坡的滑动面,直接在边坡上暴露形成新的剪出口,导致老滑坡的复活;2)滑坡区后缘弧型延展的基岩陡壁和滑坡体构成庞大的汇水区域,地表水沿裂缝和基岩裂隙下渗至粘土层滑动带,大大降低了滑坡体的抗剪能力;3)古滑坡体物质杂乱,物质结构松散、空隙较大,同时由于取土破坏了地表结恂,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地表沉降观测办法

西石门铁矿 地表塌陷、断裂变形的观察办法(试行) 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条例和局、矿的有关规定,以及结合我矿长期的观测经验。对我矿开采范围内各大采区因采矿出现的采空塌陷区和裂隙变形情况与马河沉降变形情况和尾矿库的监测情况。我矿地测科特制定了相关检测方法及观测结果整理的办法,以顺利有效地把灾害检测工作做好。能够准确地把观测结果上报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防发生重大的灾害事件。 一、观测要求: 1、仪器:全占仪,精度±2″,钢尺。 2、观测时间:以长期固定检测与定期巡查和汛期强化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固定检测一般为每月两次,雨后加测,雨季加密为每周一次;定期巡查一般为每月进行一次。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布置在能反映沉降特征且方便观测的位置,一般采用条带型和十字型观测网,布置观测点使用钢钉和混凝土埋桩的方法。 4、沉降观测的五定: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环境条件要基本一致;观测方法、路线要固定。 5、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作好原始记录,检查原始记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计算出变化值。然后填入沉降观测表中,绘制出沉降与时间的曲线图。

6、沉降结果的上报:要定期将观测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如出现较大的变化时应及时上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重大灾害事件。 二、观测位置: 1、北采区:在北大坑南布置一条近东西向的观测线,10余个观测点;间距10-20;观测点采用混凝土现场浇注设桩。每年一季度末对塌陷区的面积、深度和断裂变形的范围进行观测。变形观测线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每月巡查一次,在雨季或地表巡查发现变化变化较大时可随时加密观测次数。 2、中采区:在塌陷坑东侧布置布置一条近东西向的观测线,10余个观测点,观测方法与北采区相同。 3、南采区:南区塌陷坑已基本用废石充填完毕,没法设置观测点,但在一些地段也存在着裂隙变形和小面积的塌陷。变形观测线一般情况下每三个月观测一次,每月巡查一次,在雨季或地表巡查发现变化变化较大时可随时加密观测次数。 4、马河沉降区:在马河的沉降变形部位,位于马河河床内及马河北岸,对我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地危险,为指导安全渡讯和治理维护的需要,在该部位布置三条主观测线及三条辅助观测线及散点;观测点的间距为10-20米;观测点采用在混凝土面上击注钢钉和埋设混凝土桩等方法。观测时间:汛期(7~8月)每10天观测一次,汛期后的两个月(9~10)每20天一次观测一次。其他月份每30天观测一次。在马河的两岸设置径流水位标志,为有关部门提供观测的数据。 5、尾矿库的观测:沿坝体轴线方向上布置一纵一横观测线,一纵:从底部堆石坝至沙棘林带的下沿,设5个观察点。一横:在411米坝面公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开题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71 姓名:陶俊辉 论文题目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从几十层到上百层的楼房。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楼房质量对所在地表的压力会使地面发生变形,直接影响楼房的受力情况。如果地表受力不均匀,就会发生楼房倾斜甚至倒塌等灾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这些楼房的安全使用,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精密变形观测,以确定其变形状态。 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对高层建筑的运营 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手段的硬件和软件迅速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系统、安全预报及分析评价系统也在不断的完善。工程设计采用新的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变形监测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计和可靠度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变形监测原始数据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困难的。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安全运营的设计目的,一般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和变形监测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 选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对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预测和预报,并为改进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简便、精度高,能直观地、及时地掌握高层建筑性态的变化,许多高层建筑在出现危险之前都常常发生较大的变形。因而,分析高层建筑变形规律、对高层建筑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对高层建筑安全监控、确保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探※※※※※※※※ 探※2008届学生 探※《变形监测》探※课程论文探※※※※※※※※ 变形监测方案 论文名称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0802601班班级 杨波,20号,姓名学号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院系 测绘工程专业 黄长军指导老师 2012年4月25日 目录 、工程概 3 3

、监测内 3 3

三、监测实施流 四、报警方 五、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方 六、监测技术要 七、人员及仪器 、工程概况: 本项目穿行于重丘地区的群山峻岭之中,填深挖较多,深挖路堑和填路堤边坡普遍存 在,深挖路堑边坡共29处(大于30米),填路堤边坡6处。大部分路段坡度较陡,岩体 破碎松软,节理裂隙发育,断裂构造对本标段路堑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较发 育,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边坡和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

坡面观测、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 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 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 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3、路堤沉降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观测主要通过埋设沉降板观测路基的沉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指导施工;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桩观测。 三、监测实施流程 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需要反复交叉开展,为了使边坡监测工作与边坡施工作业协调一致,特制定如下作业流程: 边坡开挖施工准备 不需要 需要埋设监测仪器 测点仪器埋设 不正常 初测、调试开挖边坡停挖或其他措施动态跟踪监测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本级开挖完毕本级加固防护开挖完毕继续监测加固措施不满足满足稳定标准竣工 监测资料1、资料报送程序; 业主、监理审核确定坡面观测点与裂缝观测点监理确认测点仪器坡面及裂缝观测点埋设确定重点监测断面业主、监理等 审核测斜管、测力计埋设与安装监理确认测点仪器监理确认埋设记录监测断面 测点埋设记录埋设记录提交业主、监理、监测单位监测断面仪器埋设记录监理确认埋设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