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学美育总结

2013大学美育总结
2013大学美育总结

大学美育(音乐课)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节:音乐的奥秘

一、音乐是什么

1.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2.音乐的定义

广义: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3.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感

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4.音乐的三大元素

节奏、音高、音色

5.音乐的两大门类:声乐、器乐(要会区别作品属于哪一类)

6.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乐谱

乐谱的作用:准确记录作曲家的作品,使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

二、节奏

1.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2.时值

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亦指一个音发出后所占有的实际时间。

特别关注:

3.节拍:

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又称拍子。

二拍子:

三拍子:

乐谱举例(需要能够分清曲子的节拍)

4.速度的作用:

速度决定了音乐的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它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常见的速度标记:慢板、中板(或行板)、快板、急板。

(请理解乐曲速度与情感的关系)

第二节旋律

1.音高定义:

人类心理对音符基本频率的感受。

2.标准音:

3.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大多数人具有的都是相对音高。

4.为什么当今国际通用的音名只有七个?答:八度律制回归现象。

5.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

6.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曾侯乙编钟

7.音阶: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

8.五声音阶

9.七声音阶

10.调:

在传统音乐理论中,由若干个音合理的组织在一起,并以某个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叫调式,调式的性质、特点叫调性。

调式调性影响作品的音乐风格。

11.旋律:

由一系列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

旋律在进行中会出现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叫做旋律线。

12.和声: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第三节音乐风格

1.音乐风格是指各种音乐要素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这些要素的特殊结合方式

能产生一种显著的或独特的音响。

2.音乐风格的三大最基本分类:古典风格民族风格流行风格

(要能分得清古典和流行)

3.音乐风格的构成元素: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曲式织体情感 ....

4.认识音乐风格的多种角度:时期地域团体个体

5..音乐风格的时期性:(至少知道三种)

中世纪音乐(450~1450)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450~1600)

巴洛克音乐(1600~1750)

古典主义音乐(1750~1820)

浪漫主义音乐(1820~1900)

现代音乐(1900之后)

6.音乐风格的地域性:(至少知道三种)

北美地区风格

拉美地区风格

澳洲地区风格

东亚地区风格

南亚地区风格

东南亚地区风格

欧洲地区风格

西亚、北非地区风格

非洲黑人地区风格

7.音乐风格的团体性:俄国强力五人集团: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里

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居伊等五位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以发扬和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

8.多种多样的流行音乐风格:(至少知道三种)

布鲁斯

爵士

乡村音乐

摇滚乐

索尔音乐

说唱

新世纪音乐

音乐剧音乐

电影音乐

中国风.......

模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的三大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节奏、音高、音色

二、判断题

1.下面的音阶是七声音阶。

答:错。这是五声音阶

2.钢琴是一种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因此,它使用的十二平均

律是欧洲人发明的。

答:错。中国人发明的。

三、论述题

1.乐曲分析:请说明下列作品的节拍应该二拍子?还是三拍子?说明这种节拍

的强弱特点。并分析这首作品属于哪种音乐风格类型,说出其及调式特点,并分析乐曲的速度与音乐情感的关系。

《雪绒花》

答:这首作品应是一首三拍子的作品。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它是一首带有典型西方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应属于流行音乐风格范畴(美国音乐剧插曲)。它采用了典型的是西洋七声调式。这首作品都使用舒缓的速度演奏更为贴切。(感受部分,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

2.音乐作品中有一种体裁叫做进行曲,你认为它通常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

为什么?选择这种拍子有什么优势?你能举出一首常见的进行曲吗?

答:进行曲大多是二拍子的(或偶数拍子,或2/4,4/4拍)。因为进行曲常在行进的时候使用,二拍子一强一弱的律动,更容易使行进队伍的步伐协调统一。《义勇军进行曲》。(或《拉德斯基进行曲》等,切记以进行曲三个字结尾)。

3.请欣赏下面的作品,并说明它属于下列那类音乐风格?西方古典音乐、当代

流行音乐、还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

论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论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接受硬式教育很有关键,它决定着我们是否可以接受更高的教育,但在大学仅仅接受素质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我们很有必要去接受美育,让我们在社会在区别美丑,坚持自己的方向,不可美丑不分,黑白不辨。下面我们来看看美育的特点: 二、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

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大学美育论文

大学美育论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新时期大学美育的现状与出路 摘要: 美育的教育,也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欣赏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这其中主要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大学美育教育。而对于新时期在中国的大学美育教育,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那么我们现在大学美育的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的,我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关键词:美育现状出路 什么是美育 美育,我们又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它的含义。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来感动人的教育。一方面,美育始终不会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重点是以美启真,以美划情。最后,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这也就是强调人的自由的思考,全面的发展和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总而言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对于大学生们而言,我么即将走入社会,那么这种全面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美育的形式与特征 美育具有多样性。这种美所具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指的是美育在时空上的灵活自如和在个体上显现差异的特性。就比如说,我们身边的花草,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手拿来的一本书籍,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电影,一幅简单的油画,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剧......在这大千世界,无时无处不在上演着美的篇章。而在时间上,美育是有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随时发生和停顿的,它并不像其他比如德育和智育一样必须在正常生活工作日进行。另外,美育是会随着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所处的时间段以及所处的地点而发生变化的。就拿一部爱情小说来说,有人感受到的时爱情的忠贞,有人或许更多感受到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还有,当你开心时,你会更多感受其中快乐的桥段,当你悲伤时,你对其中痛苦的桥段会更有感触。 美育的实现依靠的就是人与活的形象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低位,一致必须把认识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审美情感当中,它以潜移默化而不是说教或讲解的方式存在。 此外,美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为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就比如说一部之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影片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精美绝伦的场景,无疑是美的最好体现,此外,那些造型奇特却又非常可爱的生物们则体现出这种美的趣味性。而大学美育在通过感性关注成全人的生命,通过情感的激发来完善我们大学生们的心理结构,通过引导体验走向自我超越,通过人文关怀来发展个性。有学者从个体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美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它更加注重人的价值观念,人格境界,精神个性,趣味修养的培养与训练,作为一种个性教育和发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于传授谋生的本领,而在于帮助人来探索和寻找一条发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构建上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 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大学美育教学路径.doc

大学美育教学路径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美育” “美育”是人们进行审美时必须要经历的一种高级过程,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审美也是以基于“美育”之上并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为目的,所以,审美既是精神的象征,也是对于人格魅力的自我锤炼。朱光潜先生说过:“人心之坏,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总而言之,‘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我需要审美,需要美感修养,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美是一种人生境界,更重要的是“美”能让世界充满爱,能让人类和谐!就当今的大学教育的来说,我们往往是重视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之重要的“美育”。在实现自我健康完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美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并藉此在帮助大学生来正确地“审美”,“美育”从人的成长开始就具有独特的功能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美”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个人心里如果缺失了“美”,那它还会剩下什么呢?或许就是“丑”与“恶”,那么在人的骨子里也就一定“装满”着报复、仇恨、怀疑,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就会缺失来了“爱”,剩下的只有掠夺和战争了。希特勒少年时原本酷爱美术,但因考试未能及第,与美术无缘。试想:如果当时的主考官“高抬贵手”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个创造美、爱美的人,就会少了一个战争狂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可以避免一场战争。可见,这个世界如果缺失了“美”,现实将会变得多么地可怕。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生,他们并不缺乏知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过份渲染和教育,往往会冲淡和流失应存在他们

心里的那份“爱”,往往会让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来不及“修炼”自己的那份“美”。我们为什么要“美育”呢?答案很简单:通过“美育”可以美化人们的心灵,并使人们有美好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太需要“美”了,真正的“美”是可以改变社会的。 二、通过“美育”使大学生正确地“审美” (一)“美育”途径的多样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同学科的人感叹不懂艺术,不懂审美,他们觉得美很神秘、很遥远……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们去认识“美”去发现“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育”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审美也要从从生活实践的现实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出发。蒋孔阳先生认为“美”是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他认为:”美感的差异性,源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美感的认同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同样,人类活动的具体性也决定了与生活目的直接联系性,然而美与美感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美“必须像生活本身一样,是具体的、感性的,我们必须通过感觉才能把握它”。 (二)通过艺术欣赏来进行“美育”和“审美”在感受“美”的同时中追求情感升华,提高自身素质,这就是“审美”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也取决于它的普及性。虽然目前让艺术普及与现实存在差距,但如果不进行普遍的“审美教育”,这种差距将会愈来愈大。审美教育针对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值得我思考的是:艺术专业往往也会把技能与“审美”教育混为一谈,还未能分清艺术技能与“审美”方式的区别,艺术技能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技术不等同于“审美”,也就是说:有好的技能并非就有好的审美能力,这就犹如好的演奏家并非是好的音乐家一般。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主流艺术,其中沉淀的中华民族

本科高校学生美学素养现状分析

本科高校学生美学素养现状分析 [摘要]美学创造是建立在审美理论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之上,是个滞后的过程。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能力,更应当加强学生美学教育的力度,但以何种形式来进行加强和开展教育,需要了解本科高校学生美学素养现状,通过调研制定一套符合学生美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美学素养现状分析 一、绪论 什么是美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任务是提高和培养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生活)以及整个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积极,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健康成长。美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及遗留问题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抹煞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

种仅仅追求学生成绩的现象与美育理念背道而驰。 首先,中学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遇事容易极端,不能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入大学后,需要用政治思想教化和文化艺术知识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中学只重视知识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学时期的学生,为了学习成绩争分夺秒,没有时间动手创新,倡导创新性教育的美育,成了阻碍追求高学习成绩的绊脚石。最后,许多中学空有素质教育旗帜,没有素质教育实质。学校经常拉横幅、贴标语,在形式上宣传了素质教育,但却没有真正从教学模式上改变,素质教育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生美学素养现状 1.学生文化艺术底蕴薄弱 首先,题1中显示21%的学生经常阅读经典文学名著,56%的学生偶尔阅读经典文学著,23%的学生根本不阅读。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并且藏书丰富,但是经常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却不多。所以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较低,文字功底弱。题2中有15%的学生经常浏览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题3中有34%的学生经常听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而33%的学生对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不感兴趣,13%的学生对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不感兴趣。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不具备,他是很难具有美的认识能力和同化能力的。

学生会宣传部部长2021工作总结

学生会宣传部部长2021年度工作总 结 学生会宣传部部长2021年度工作总结1 随着20__年的月历翻到了最后一页,20__年已经进入了尾声。时光飞逝,宣传部也在这一学期中度过了它充实的一个学期。在这学期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在期初的20__级新生迎新工作方面: 迎新当天宣传部主要负责了新生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与团委学生会其他部门一起帮助新生完成了报道与注册。 迎新晚会会场布置。这是宣传部的一项重要、大型任务。在与文艺部沟通并得知晚会主题以及主流气氛后,宣传部副部及干事进行了舞台创意设计,既借鉴了以前成功的经验,又设计出了更新更精彩的内容,其中两位干事的认真、细心、责任心值得我们表扬和感动。接着就是为我们的创意购置材料。两位副部分工明确,带着干事多次进出商店,为材料的数量以及价格做了精心的估算。最后做出预算交给文艺部,并由文艺部交给导员批准,最后购买了相关材料。

迎新晚会当天上午八点半,宣传部副部带着干事前往明哲楼进行材料制作以及舞台布置。在这里,我们真心感谢帮助我们的其他部门。中午十二点左右,舞台布置完毕,现场效果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另外,迎新晚会当晚宣传部还负责了现场灯光和音响设备的调控。 其次,在日常工作方面: 学院每一次在之远举办大小活动,宣传部都会事前到活动教室进行板报布置,为活动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氛围。 另外,宣传部一直承担着更新博客首页这一工作。每当信息部、调研部上传新信息时,宣传部都及时的将信息简要内容放置到博客首页上,方便大家第一时间了解学院活动资讯。 最后,在邻近期末的时候,宣传部接受了关于征集学生会相关标识这一任务。在部长的带领下,宣传部进行了数次讨论,对设计出的方案否定再否定,最后设计出了一套可行的策划与流程设置,为得到的作品做出充分准备。 这学期宣传部的这些任务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当然,在每一次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了本部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最新整理美育心得体会800字.docx

最新整理美育心得体会800字美育教育心得体会500 字 美育心得体会800字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

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美育心得体会800字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由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

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

0 顾松林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和塑造完美人格。美育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性格等都能产生深刻影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美育、加强美育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美学界和文艺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一、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校园正处于一种审美的干涸状态中,走在大学校园中,已经看不见20世纪80年代高高飘扬在大学生头上的理想之旗,那种伴随着信仰和责任而洋溢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的自信,早已经荡然无了。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胜利、消费文化和经济杠杆对人文精神破坏,科技飞速发展和物质产品高度丰富急剧膨胀了人的物欲,从而造成了物对人的挤压与人的精神的日益贫困。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圣洁的象牙塔了,不少大学生在义利之辨、美丑之辨、善恶之辨、真假之辨中迷失了方向,导致了人生价值取向走向了低谷,有的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的,有的甚至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航向,这些都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注意。现在许多国家,如德国的“缪斯教育论”,就把美学、哲学、教育学与美育联系起来,并把美育作为探索的出发点;美国的“创造教育运动”,把培养人的创造力这一美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发掘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日本的“全人教育”也主张美育是培养完全人格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

有统一的美育大纲,也没有公认而且具体的测评标准。另外,关于大学美育价值的全面认识,大多还是孤独地存在于那些哲学式的高深学术讨论或零星的教育实践中,远没有成为大众的观念或者至少是教育界广泛的观念和行动,这些对于高校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二、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智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它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创美能力,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我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德育,它往往忽视了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我国许多学校德育的主流特征,而信念的建立单靠理性的说教或简单的行为训练,已在全球范围内被证明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美育的储善、导善和立善功能。美育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因为审美作为自由感受,含有自由意志的因素,有助于把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对他们自由意志的培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情感活动作为一种信息通道,将审美与伦理道德两种心理结构沟通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将逐渐被意志自由性取代,道德的法律将日益转化为个体的自律,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智能素质中最主要的是心智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于有无美感的学生,他们的直接感受和认识程度大不一样。美感并

大学美育论文

美育对医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人文素质教育被称作当代大学生的“营养套餐”,是因为人文素质不仅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种种理性觉识、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还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是人格完善的重要“营养”。各种大学生的暴力事件的出现又给我们提了个醒: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促进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开发思维,净化“灵魂”;尽快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尽快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国家对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人文基础的薄弱直接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文素质,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不足,对世界、人生的看法有所偏颇,这种情况在我校这样一所理工科高校尤为突出。 对于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隔的统一体。科学(智育)与艺术(美育)从总体上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虽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二者相互渗透,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最基本条件。科学与艺术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都在追求人类摆脱愚昧和黑暗,争取文明和进步,展示人类创造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审美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应成为学校、乃至各个教育环节应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教师与学生对创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共同追求。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价值时同样要注重教育的育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先天的潜能、才能和气质。因此,把审美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放在大学生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方位视野中来考查,我们国家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视程度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片面追求智育,忽视审美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缺失,审美空虚的结果。 纵观中外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民族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其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古希腊的思想家帕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审美素质具有的强大力量能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使人的心灵净化,性格变得高尚优雅。孔子也十分重视对“礼”、“乐”的学习,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一个君子的培养通过学习诗歌等作品得到知识启发,通过学习礼仪塑造品德,而成为君子则要凭借乐教。在我国近代史上,王国维和蔡元培也曾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古代哲人对育人规律的总结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美育教育既是对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当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创新,在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上,美育和智育都是不可缺少的。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的主要意义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审美是美学的源泉。审美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人文学科,同时还涉及更多深刻的内容。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美育资源,为学生开拓更多的视野,把审美教育延伸

缺憾的教育——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现状的思考

缺憾的教育——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现状的思考 缺少和谐的教育是有缺憾的教育。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价值应当是和谐发展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危机,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人的危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本源性价值——“和谐发展人”必须回归。无论如何,美育是当代高校教育系统中一个绕不掉的问题。 [标签]高等教育美育和谐发展人 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价值是和谐发展人。1999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国高等教育若能把美育从国家方针的宏观层面切实推进到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及教材建设等具体实施层面,把美育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这对促进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升精神素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意义十分明显。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美育现状令人关注,然而,其中潜藏哪些问题,问题的瓶颈在哪里,又该如何具体解决,学界对此虽有一些争鸣,但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拟从高校美育现状展开讨论。 一 “多余人”形象是指俄国19世纪前半期文学中的一组青年形象。他们不满现实,却又不愿挺身反抗;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实际行动,最终成了多余的人和无用的人。用“多余人”来形容美育在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中可有可无的处境,形象而贴切。自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引介“美育”以来,美育已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和“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的立项,也表明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然而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中美育的“多余人”现状仍难以改变。 1.高校课程设置鲜有专门的美育课程,此类情况在理工类高校尤甚。国内一般理工类高校多数要求学生选修两三门人文社会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法制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文学欣赏》、《电影美学》、《大学语文》等。有些理工类高校则干脆取消此类课程。至于美育理论知识,则多以《美学基本原理》、《文学概论》、《艺术学》或具体的艺术类、鉴赏类等相关课程取而代之。尽管出版过一些《美育教程》之类的教材,但由于对如何合理设置美育课程没有系统考量,美育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地位不明”现象相当严重。除艺术类和师范类院校由于其特殊性相对完善外,尽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一些美育课程,但大多是选修课,学生可选可不选,致使这类选修课常变为“选休课”,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高等教育应有独立的追求,学校课程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扬社会价值而弃人文价值不顾。从本质上讲,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非彼此对立、相互敌视,而是互补和兼容的。学科设置顾此失彼,将造成美育课程“候补”甚至“缺场”的命运。 2.高校美育教材,特别是美育理论教材,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偏于说教。

大学美育

学习大学美育的意义:人是文化的“动物”,文化是人类世界区别于动物世界的基本特征,人的世界就是文化的世界。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文化素质。教育的终极是完善人格和品质。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米开朗琪罗《摩西像》弗拉戈纳尔《秋千》阿尔塔米拉穴顶的野牛约前14000—前10000年 第二章古埃及与两河流域美术 第一节古埃及的美术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它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这就决定了埃及艺术必须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遵循基本的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以此为中心,分别形成雕塑和浮雕及壁画的程式。 埃及艺术的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处于稳定不变的,总的来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吉萨三大金字塔》 古王国时代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13—前2498年,埃及吉萨 《法老门考拉与王妃立像》板岩,高,埃及吉萨出土,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书吏凯伊》石灰石上色,高,萨卡拉出土,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 《村长像》木刻,高,现藏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 《卡纳克神庙》埃及,底比斯 《三个女乐师》壁画,底比斯,纳赫特墓 河马时期 古风时期的艺术(公元前750-470年) ①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a.“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b.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c.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古典时期 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品。 《御者》毕达哥拉斯,180cm高,铜雕,现藏希腊德尔菲博物馆 《三种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 《掷铁盘者》米隆,青铜模制,高155cm,现藏罗马兰舍洛蒂宫 《雅典娜和马尔斯亚斯》米隆原青铜,173cm 现为大理石仿制,现藏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留西坡斯《休息中的赫拉克勒斯》大理石雕,高177,现藏哥本哈根博物馆 《路德维希宝座》大理石雕,现藏罗马国立美术馆

大学美育感想

大学美育感想 姓名栾超学号20XX4001015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崔凤云 20XX年6月18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发展是一切人的自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美育的感染性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绪论 一、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审美与美感 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美育的发展 (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前 ?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 王国维简介 ?1877年,(光绪三年)出生,世代清寒,幼年苦读。 ?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甲骨文、金文、汉简)。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 新中国建立前 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新中国建立前 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新中国建立后 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 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 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 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最早提出较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美育”概念是由德国启蒙时期的诗人和剧作家席勒首次提出。他在1793—1794年间写的《美育书简》对美育的性质、意义、任务、特点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和睦面的分析,从而使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以美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并赢得“第一部美育宣言书”的美称,也是美育作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大学美育的现状分析

关于当代高校美育的现状分析 080304203 顾松林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还要培养和塑造完美人格。美育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性格等都能产生深刻影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美育、加强美育便成为我国教育界、美学界和文艺界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一、我国大学美育的现状 当前的大学校园正处于一种审美的干涸状态中,走在大学校园中,已经看不见20世纪80年代高高飘扬在大学生头上的理想之旗,那种伴随着信仰和责任而洋溢在每一张年轻的脸上的自信,早已经荡然无了。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胜利、消费文化和经济杠杆对人文精神破坏,科技飞速发展和物质产品高度丰富急剧膨胀了人的物欲,从而造成了物对人的挤压与人的精神的日益贫困。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圣洁的象牙塔了,不少大学生在义利之辨、美丑之辨、善恶之辨、真假之辨中迷失了方向,导致了人生价值取向走向了低谷,有的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目的,有的甚至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航向,这些都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注意。现在许多国家,如德国的“缪斯教育论”,就把美学、哲学、教育学与美育联系起来,并把美育作为探索的出发点;美国的“创造教育运动”,把培养人的创造力这一美育的中心课题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通过发掘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日本的“全人教育”

也主张美育是培养完全人格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统一的美育大纲,也没有公认而且具体的测评标准。另外,关于大学美育价值的全面认识,大多还是孤独地存在于那些哲学式的高深学术讨论或零星的教育实践中,远没有成为大众的观念或者至少是教育界广泛的观念和行动,这些对于高校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二、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智能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支柱,它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创美能力,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我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德育,它往往忽视了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的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铄过程成为我国许多学校德育的主流特征,而信念的建立单靠理性的说教或简单的行为训练,已在全球范围内被证明是难以奏效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美育的储善、导善和立善功能。美育之所以具备这个功能,是因为审美作为自由感受,含有自由意志的因素,有助于把对大学生道德规范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对他们自由意志的培养。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情感活动作为一种信息通道,将审美与伦理道德两种心理结构沟通起来,道德规范的强制性将逐渐被意志自由性取代,道德的法律将日益转化为个体的自律,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智能素质中最主要的是心智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

大学美育问思录-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大学美育问思录 (复旦大学中文系张旭曙) 摘要:当代中国大学生有充分的审美辨别、考量、选择的能力。社会文化精英的审美应承载引导、批评、建设之功能。大学美育课应强调摩挲经典,体会生活,而不要把美育简单地理解为看几次艺术展。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大学美育教学 Reflection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bstracts:Contemporyry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mple aesthetic judgements of investigation,differentiation and selection.Cultural and socialélites should be charged with the responsiblities for guidance,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ught to lay emphasis on reading classics,having deep experience in daily life,but not to realize arsthetic practice only as appreciating art exhibition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aesthetic practice;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国家教育方针原先说的学生全面发展指“德智体”,后来又加进了美育;目前,中国的大学正轰轰烈烈地推行通识教育,审美教育之功能和地位似乎变得更加显豁了。不过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怎样富有成效地开展,而不只是设立一门课,敦促学生进几趟艺术馆、音乐厅就算了事,的确还是有待研讨、实施的艰巨课题。笔者在高校从事美学与文艺理论教学多年,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审美活动现状和大学美育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这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经验体会和看法,与高校教育界的同行专家交流。 一、大学生的审美趋向是什么? 在大众传媒技术日新月异,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的今天,世俗审美活动的娱乐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等而下者为收视率而一味媚俗,跟着公众趣味走,似乎有陷入极端感官享乐主义的危险。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彰显个性,自主性、参与性高,富于青春活力,有人著文,从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参与诸如“选秀”一类的活动而得出结论,把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审美趋向概括为娱乐性、物质性、媚俗性。这说明人们非常关注大学生群体,说明学校不是象牙塔,大学生的日常审美活动不是在蒸馏器中进行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就我多年的高校执教经历,耳濡目染,我敢断言,这样的评判反映出论者对大学生的现实审美状况比较隔膜,至少不全面不准确,流于皮相。 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言行看,考虑问题普遍地很现实、自信满满、有个性、自主意识强,当然不排除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追求名牌、吃苦耐劳精神差等弱点。这些情况有些是青年成长期的共性特征,有些则打下了当代社会生活的烙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简单地拿一把好或不好的尺子衡量。比如大学生追星就不如中学生那般疯狂得近乎不可理喻,再比如有不少大学生喜欢参与甚至迎合趋媚诸如超男超女选秀、网络恶搞,芙蓉姐姐之类所谓“热点”。但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表面上好象对一些社会现象追捧起劲得很,实际上他们大多抱着一种短暂的游戏起哄心态,所谓大众审美狂欢未见得就真对他们产生了什么思想上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1000字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1000字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美育教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美育教学心得体会1 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区教育局主办的由铜仁民族学院承办的“美育培训”活动,通过这次的聆听和学习,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树立人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样,是学校贯穿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和任务。它能改善环境,净化人的心灵。最重要的是,美育启发了我们,有美育的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同样,在此次的培训课堂中,培训老师言传身教的体现出来的,以及运用于课堂中的美,我们领略到了美育的风采,感受了美育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深的影响。 自然界是按美来设计的,美国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写道。其实,审美事实上已经成了当代物理学的驱动力。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某些奇妙的东西: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种美的法则来生成和营构的。我们地球的球体现这种自然本身的完美。说一

个东西美,对称与不对称是其中一条法则,一片树叶.你会惊叹按照数学上对数形状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人以鼻梁的中线垂直延伸,可以相当精准地分成左右两半均等的对称体。这种生理的决定,人视觉上有基本的审美要求,不合对称原理的东西就会引起人的脑垂体的不良反映,而出现不舒服、反感。但自然界,绝对对称基本上是没有的,只有对称中的不对称才有艺术效果。绘画如果完全对称,就成了图案,桂林山水倒影绝对对称是不美的。科学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的艺术化过程。换言之,人类行为的高级状态,都是艺术的状态。符合真善美的理想的境界,都会殊途同归,通往艺术的境界。 我认为,只有对周围世界充满美好向往的老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心灵美的老师,才能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体会到其中的美,从而将其中的美传递给学生,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美。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美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美的享受,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德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德育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