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历年真题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历年真题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历年真题答案

2008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与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2.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抽象 B 变式 C 概括 D 比较

3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A言语直观B模象直观 C 实物直观 D 想象直观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下列哪方面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 教师教学

B 教师教育

C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D 学生学习

5 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种策略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记忆术 B 联想 C 替换 D 系统化

6 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

A 社会自我

B 理想自我

C 投射自我

D 镜中自我

7 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A舆论B规范C群体气氛D凝聚性

8心理学家经过试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给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

A “自己人”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

9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A 服从

B 模仿

C 感染

D 从众

10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

A 观察

B 模仿

C 强化

D 替代强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___三个主要方面。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等心理成分。

3.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社国内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______三个方面构成。

4.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做法被称为______.

5.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______等。

6.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______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7.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8. 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

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______三种教育水平。

9.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______心理

健康教育。

10.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________ 等方面。

三、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试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车观念的基本趋势是先慢后快。

3.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98,则说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4.当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应该在中等水平上适当降低。

5.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景加以培养。

6.品德矫正策略之一过矫正,即矫枉过正。

7.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9个组快。

8.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某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或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了训练,就能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这是迁移的实质。

9.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

2.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3.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4.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五、论述题(本大题2 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请用化名)的性格特征。

2.请结合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阐明教师的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2009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现象在社会心理称为()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2.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现实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普洛夫

4.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一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5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教育

C.学生的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咋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8.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

A.意志

B.动机

C.气质

D.能力

9.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它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2、定势作用 B.迁移 C.变式 D.功能固着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___________。

2.个体自我意识从某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____________等方面。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_________两个分量表构成。

4.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________等几个阶段。

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___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____________。

7.解题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_、课题归类、重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8.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____________、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9.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_。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

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快后慢”。()

3.成就动机倾向于避免失败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时,往往会选择过易或过难的学习内容。()

4.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5.学习进行的心理健教育就是指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教育。()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30秒。()

7.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从众,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8.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供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以降低个人活动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9.一般说来,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10.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即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

2、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3、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4、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5、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6、简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7、简述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试论述教师威信对学生发展与教育效果的影响。

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心理学09-11年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案格内,否则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C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2.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B )

A.抽象B.变式C.概括D.比较

3.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直观形象,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A )

A.言语直观B.模像直观C.实物直观D.想象直观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下列哪方面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C )

A.教师教学B.教师教育C.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D.学生学习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种策略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A )A.记忆术B.联想C.替换D.系统化

6.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感,这种自我称为(C )A.社会自我B.理想自我C.投射自我D.镜中自我

7.群体中占优的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A )

A.舆论B.规范C.群体气氛D.凝聚性

8.心理学经过实验研究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学生就会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B )

A.“自己人”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威信效应D.好感效应

9.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 D )A.服从B.模仿C.感染D.从众

10.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D )A.观察B.模仿C.强化D.替代强化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称为(B)

A.从众 B .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2.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C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3.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5.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C)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的对象是(D)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教育

C.学生的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7.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A)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8.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C)

A.意志

B.动机

C.气质

D.能力

9.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D)

A.定势作用

B.迁移

C.变式

D.功能固着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B) A.比较性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认知结构 D.固定点

3.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A)

A 胆汁质

B 粘液质

C 抑郁质

D 多血质

4. 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处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卢纶所属学派为(C)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 构建主义

D 认知派

5.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合行为的现象称(B)

A 凝聚性

B 从众

C 社会助长作用

D 士气

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 教师教学

B 教师教育

C 学生学习

D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想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这种自我称为(A)

A 投射自我

B 理想自我

C 社会自我

D 镜中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A )

A变式B比较C概括D抽象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 )

A胆汁质B粘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种学习理论属学派为( C )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构建主义值D认知派

个人由于群体的舆论压力,在认知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一样的现象称(B)

A凝聚性B从众C社会助长作用D士气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B )

A定势作用B功能固着C变式D迁移

8、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C )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

9、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确立自我,这种自我称为( A )

A投射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镜中自我

10、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心学习材料的简化和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 B )

A比较性组织者B先行组织者C认知结构D固定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主要方面。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3.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4.在记忆某些材料时,将输入大脑的一些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更大的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做法被称为组块。

5.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包括动作的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等几个阶段。6.人的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7.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作用。

8.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水平分为尝试式、因循式和策略式。

9.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10.个体自我意识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元认知。

2.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里自我等方面。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4.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保持、迁移和知识的应用等几个阶段。

5.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7.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课题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识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9.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马斯洛。

10.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1. 人的心理是个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4.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5.学生学习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Ig(a+b)= Iga+Igb,这在迁移心理学中称负迁移。

6.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含义中增加了道德的健康。

7.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8.气质一般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类型。

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

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10.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

揭示了及时复习的必要性。

2、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

3、学生知识的应用(或解题)过程一般包括审题、题目归类、重现有关知识和解题(求解)等几个基本环节。

4、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5、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学习策略。

6、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7、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8、个体自我意识从其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里自我等方面。

9、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校正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类。

10、“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个分量表构成。

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慢后快。(×)

3.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达到98,则说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4.当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应该在中等水平上适当降低。(√)5.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情境加以培养。(√)

6.品德矫正策略之一是“过矫正”。(√)

7.认知心理学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5—9个组块。(√)

8.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某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或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了训练,就能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这是迁移的实质。(√)

9.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他对问题解决或新知识的学习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 )的观点,流体智力模型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1.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增强和动觉控制的减弱。(×)

2.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表明遗忘进程的基本趋势是“先快后慢”。(×)

3.成就动机倾向于避免失败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是,往往会选择过易或过难的学习内容。(√)

4.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5.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针对学生已经发生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教育。(×)

6.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时间标志是30秒。(×)

7.人们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叫从众,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8.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9.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10.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既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高。(×)

2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一个人已经出现的心理疾患而进行的心理教育。(×)

3 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4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98,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属中等。(√)

5 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动觉控制的减弱和视觉控制的增强。(×)

6 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以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7 道德情感有不同的种类,直觉的道德情感主要通过文艺作品和先进人物的介绍加以培养。(×)

8 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9 有这样一列数字: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10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1、成就动机倾向于力求成功者,在目标或任务确定时,往往会选择难易适中的学习内容。(√)

2、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学习动机水平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3、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既可以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也可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出现减质或减量。(√)

4、一般来说,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也低。(×)

5、定势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续的活动有消极的干扰作用,也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能力。(×)

7、有这样一列数字:100816449362516941,如果孤立地记忆,则有18个记忆单位,难度很大,但如将它们看成10,9,8,7,6,5,4,3,2,1的平方,则有10个有规律的记忆单位,提高了记忆的成效,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组块化策略。(×)

8、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的观点,流体智力随机体的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9、最能解释考试时出现暂时遗忘现象的理论是“干扰说”。(√)

10、如果一个人的智商为100,则可以认为他的智力水平非常优秀。(×)

四、简答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问题表征: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问题表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但是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

变化。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克服定势消极作用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旦发现自己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不要执意固守,而应退出旧思路,寻求新方法。

(5)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6)原型启发:是指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能给人获得解决问题启发的事物叫做原型。

5.简述“名片效应”的基本内涵。

所谓“名片”,就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一致的观点。教师在论述自己的观点之前,如能够先亮出这种“名片”,则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的存在。

6.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人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7.简述创造性(力)与智力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这表明,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创造性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8.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9.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教育

10.简述教师教学的三种水平。(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

11.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和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12.简述学生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13.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14. 简述学习与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1)强度律。感知对象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被人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强度律。

(2)差异律。感知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越大,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差异律。

(3)活动律。越是活动的事物,越容易被人们清晰地感知到,这条规律叫做活动律。

(4)组合律。越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越容易构成一个整体而被人们清晰地感知,这条规律叫做组合律。

(5)对比律。对比关系越突出的事物,人们越容易感知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条规律叫对比律。

15.简述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③通过自我

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16.简述“好感效应”的基本内涵。

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反之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7.简述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途径。

道德感情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感情培养时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

(2)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18.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的基本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是指通过观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规律的智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请用化验室名)的性格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人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有的人则看破红尘,得过且过,以消极的态度处世。有的人热爱集体,严于律己,宽厚待人;有的人则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为人刻薄势利。有的人工作勤奋、踏实,富有创造精神;有的人则办事马虎,敷衍了事,墨守成规。有的人谦虚谨慎,自尊自爱;有的人则狂妄自大,自由放任。因此,性格的态度特征不仅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具有道德评价意义(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感知方面,有的人属于主动感知型,不易受环境的干扰,主动根据目的、任务进行观察;有的人则属于被动感知型,易受暗示,易受环境干扰。在思维方面,有的人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有的人则盲目冲动;有的人灵活细致,有的人则粗枝大叶。在想象方面,有的人想象主动、积极、现实,有的人想象被动、想入非非、脱离实际。

(3)性格的情绪特征。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情绪强烈且不易控制,有的人情绪强度微弱;有的人情绪比较稳定持久,有的人则喜怒无常;有的人精神饱满,无忧无虑,积极心境占主导地位,有的人则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消极心境占主导地位。

(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例如,有的人

行为的目的性强,对行动的意义有清晰的理解,有的人则行动盲目;有的人对行为的控制调节水平高,有的人的行为易受情境、情绪等因素的干扰;有的人办事果断,有的人处事优柔寡断;有的人做事持之以恒,有的人则见异思迁、虎头蛇尾。

2.请结合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阐明教师的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一)建立教师威信的必要性。教师的威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这种威信,只要是教师,人人都有。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这种威信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具有。这种威信对教育的影响与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人格威信。教师的人格威信是由教师个人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人格因素决定的。从本质上讲,它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它一经形成,将会对教育、教学成效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形成和维护教师良好的威信,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教师威信对从事教育工作的启示。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不高,那么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往往会成为“耳旁风”,学生听不进去,也不会认真执行,甚至还可能跟教师发生冲突。反之,教师的一切要求与教诲都会顺利的被学生接受,并努力去执行,甚至教师的缺点也可能得到学生的原谅。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形成并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教师要形成自己的威信。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威信呢?第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第三,仪表端庄,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第四,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五,要努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维护和提高自己的威信。首先,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第三,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第四,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试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教育意义。

基本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是解答复杂数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思考的能力。许多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人,这方面智力很好;②语言智力:这种智力水平高的人,擅长语言文学的学习与运用,善于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③身体——动觉智力:是与人的身体动作有关的智力。出色的运动员、舞蹈家,他们的身体——动觉智力发展水平高;④空间智力:是指从三维空间观察环境,在头脑中构成形象并使之变形的能力,这种智力与画家、雕刻家、建筑师的工作密切相关;⑤音乐智力:指感知、欣赏、表达、创造音调旋律的能力,这是音乐工作者最必须的能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是一种社会智力,这种智力好的人善解人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岗位对他们最适合;

⑦自我内省的智力:是指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动机并能加以表达的能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是指

通过观察自然,进而了解自然规律的智力。

教育意义:①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②该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③作为教师应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2.以大学生“考研”为目标,用动机期望理论揭示大学生考研的不同动机强度。

弗鲁姆(1964 )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全面论述了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M(激励力量)=V(效价)·E(期望值)

根据动机期望理论,大学生选择考研主要基于三个具体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自己考研能力的主观估计。如果大学生相信自己能够考研,则考研的动机就强烈;

如果认为自己不可能考上研究生,则考研的动机就降低。

第二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考研的期望。如果认为考研会带来某种好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大学生想象自己考研会带来自己渴望的结果,则考研的动机会就强烈。相反,路过大学生若认为考研不能带来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则考研的动机就不足。

第三个因素是大学生对考研的偏好。如果一个大学生真的渴求考研,则动机会很强烈。如果认为考研并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甚至延缓就业的机会,那么考研对于他来说就不会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总之,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强度依赖于他们认为自己能否考上研究生,考上研究生能否带来预期效果,以及考上研究生是否有价值。如果大学生对这三个因素的估价都很高,考研的动机强度就可能高;如果他们对其中的某个因素不感兴趣,考研的动机强度就不强,甚至认为考研毫无意义。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明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基本途径。

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建立人际关系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2)主动交往。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多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以后的交往相对来说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3)移情。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系,移情是沟通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个人理解:站在别人角度上想问题)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避免争论。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可以变直接的批评、责怪和抱怨为间接地暗示和提醒,掌握“坏话好说”艺术。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人际关系产生障碍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明智之举。

(4)学会批评。可借鉴卡内基的批评艺术:

○1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

○2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

○3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4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5给别人保留面子。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意义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②学生的学习目标要适中,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③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④要教育学生将时间、精力、资源等投入到为实现目标的学习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做到: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深而有趣,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第四,根据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否则,学生总是不能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由难到易,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第三,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上失败了,可让他们先学习基础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方面获得成功感,然后再在学习新课程方面逐步体验到成功感;第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在遵循一定客观标准的前提下,要掌握评分的艺术。尤其是在第一、二次测验或考试中,千万不能给学生搞“下马威”。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一般都希望自己胜过别人。

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所谓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既要看到竞赛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因此,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及时告诉他们,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以便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已经掌握了的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否则给予批评。但是,奖惩要讲究艺术、科学、合理。一般而言,以奖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都是有利的。

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以争取今后成功。

2012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该小题后面

的括号内)

1.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胜任内驱力

2.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教师需要经常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使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种知识呈现方式称为()。

A.抽象

B.变式

C.概括

D.比较

3.有一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称为()。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4.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的单元,从而扩大记忆的容量,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A.组块

B.组块化

C.替换

D.比较

5.将无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种意义,并利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提高记忆效果,这种记忆信息编码策略称为()。

A.记忆术

B.联想

C.想象

D.系统化

6.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复习

D.固定点

7.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某种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现象,称为()。

A.定势作用

B.刻板印象

C.原型启发

D.功能固着

8.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称为()。

A. 社会促进作用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 从众

10.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品德

4.B;

5.A;

6.A;

7.D;

8.B;

9.B; 1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__意志__________过程。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________学生学和教师教________________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维果斯基___________。

4.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及其有效性,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为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_策略式___________教学三种水平。

5.“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桑代克________________。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从而揭示了及时复习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性。

7.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结果的认知,称为_元认知_______________。

8.技能可分为运动技能和__智力技能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发展性____________心理辅导。

10.当学生掌握了m(a+b)=ma+mb后,错误地得出lg(a+b)=lga+lgb,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负迁移____。

1.意志;

2.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3.维果茨基;

4.策略式;

5.桑代克;

6.及时复习

7.元认知;

8.智力技

2.教师的人格威信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自身能力的某些不足。(√)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指的学科基本结构,其实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4.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

5.从活动的调节看,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

6.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只会产生消极作用。(×)

7.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的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8.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里的“经验”,既包括知识经验和技能,也包括态度和行为习惯。(√)

9.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只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10.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流体智力随着机体的衰老而减退,晶体智力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5.√;

6.×;

7.√;

8.√;

9.×;10.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简述感知规律。

①强度律②差异律③活动律④组合律⑤对比律

2.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①动机的最佳水平因学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②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而上升。

③在比较复杂的课题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反而下降。

④动机强度适中,学习效率最好。

3.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

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4.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①形成态度定势

②确立道德观念

③培养道德情感

④形成道德信念

⑤锻炼道德意志

⑥养成道德行为

5.简述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结果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①问题表征

②情绪状态

③动机强度

④定势作用

⑤功能固着

⑥原型启发

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实际)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结合)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结合实际,阐述教师人格威信的维护与提高。

教师维护和提高人格威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威信③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④教师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③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④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⑤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

2013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种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A )P8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广义教育

2.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大势力”的流派是( A )P9

A.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认知心理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初创时间是( D ) P7倒数第四行

A.1879年

B.1950年

C.1978年

D.1903年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其气质类型为( B )P271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症

5.认知接受说的提出者是( B ) P35“四、奥苏贝尔认知接受说”

A.布鲁纳

B.奥苏伯尔

C.桑代克

D.罗杰斯

6.中等偏难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最佳的动机强度是( B )P55图

A.高

B.中等偏弱

C.中等

D.中等偏强

7.“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B )P7第一自然段

A.乌申斯基

B.维果茨基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8.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称为( B ) P71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9.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 C )P83

A.均衡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无快慢之分

10.在心理学里,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即为人的( C ) P274第一自然段

A.道德

B.品德

C.性格

D.人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

1.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P100

2.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自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_归属和爱的需要__、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P61

3.3.有人在场或多人一起学习或工作,可以提高个体活动的效率,出现增质或增量,这种现象称为_社会助长作用__。P203

4.4.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_原型__。P144

5.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极其有限的,大约为_7±2_个组块。P79

6.6.技能分为运动技能和_智力技能__两大类。P90

7.7.“随大流”、“人云亦云”等属于_从众__现象。P208

8.8.个体自我意识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_心理自我__。P184

9.9.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_发展性__心理辅导。P232补充

10.10.学习者对自己认识过程与结果的认知称为_元认知__。P99 得分评卷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性格的特征。P276-277

①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待社会、集体、他人、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方面等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②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③情绪特征。是指人的情绪活动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④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2.什么是能力?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P258

②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差异,类型差异,表现早晚差异。P265-266

3.简述大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主要途径。P196

①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认识自我。

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来认识和评价自我。

③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活动结果来认识自我。

⑤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4.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P21

①关注生存阶段

②关注情境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5.5.教学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P129

①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③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④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四、6.通常认为,创造过程或者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含义?P136 ①准备阶段:……②酝酿阶段:……③豁然开朗阶段:……④验证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①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②学习目标要适中,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③学习目标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

④教育学生将时间、精力、资源等投入到为实现目标的学习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①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③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做到: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深而有趣,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④根据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①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应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否则,学生总是不能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

败感;

②教学内容的呈现应由难到易,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③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上失败了,可让他们先学习基础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方面获得成功感,然后再在学习新课程方面逐步体验到成功感;

④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在遵循一定客观标准的前提下,要掌握评分的艺术。尤其是在第一、二次测验或考试中,千万不能给学生搞“下马威”。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一般都希望自己胜过别人。教师要利用这一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所谓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既要看到竞赛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因此,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及时告诉他们,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以便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已经掌握了的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否则给予批评。但是,奖惩要讲究艺术、科学、合理。一般而言,以奖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惩罚。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都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以争取今后成功。

2.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该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何启示?P263

(1)基本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有8种智力:①逻辑数理智力;②语言智力;③身体—动觉智力;④空间智力;⑤音乐智力;⑥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⑦自我内省的智力;⑧观察自然的智力。

(2)教育意义:①过去人们所讲的智力,主要是指科技、学术性智力,而把社会性智力基本排除在外,似乎善于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善于运动等都与智力无关。②该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人才。③作为教师应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得分评卷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问题,共18分。

大二学生小李进入大学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对现在所就读的大学很不满意。平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老师一提到考试他就开始准备,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而考试的结果却每每使他失期,所以每当要考试他就十分紧张,但越紧张注意力却越不能集中,记忆也总是发生障碍,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他很着急希望有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

问题: 1.请分析小李是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之中?此种状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李此种心态产生的原因。3.怎样帮助小李改变当前的状况?

案例分析: 1.小李所处状态是一种典型的考试焦虑症状态。

考试焦虑的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无法集中,知觉范围狭窄,思维刻板,记忆障碍,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考前,考中,考后)

2.原因:①学校统考,升学持久、过渡的压力;

②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

③学习动机过于强烈,过分地争强好胜;

④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⑤某些人具有焦虑品质:遇事容易紧张、胆怯,对困难作过高估计,对身体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失败后过分自责。造成小李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③,如“小李进入大学以后就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对现在所就读的大学很不满意。平时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总是起的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老师一提到考试他就开始准备,内心总是想超过其他同学”。

3.方法:肌肉放松法;系统脱敏法;自助性认知矫正疗法。最适合小李的方法是“自助性认知矫正疗法”。即在考试前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次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不是最后一次”等,对于缓解小李的考试焦虑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湖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例——鄂职改办[2013]119号文件

关于印发《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 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9-16 稿件来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处 鄂职改办[2013]119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改办),省直有关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处(人力资源部): 现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8月30日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修订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原有条件试行实践多年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及国家和省里职称改革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修订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为三级,高级职务名称为教授、副教授,中级职务名称为讲师,初级职务名称为助教。 第三条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的申报和评审,按照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分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4种类型。 第四条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岗在职教师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二章分则

第五条申报 一、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年度考核和任职考核均为称职以上,其中破格人员近两年内考核必须有一次为优秀; (三)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四)按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职业资格; (五)外语、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测试和继续教育符合国家和省里的有关规定; (六)身心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或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7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3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年限,并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从事副教授工作5年以上。 (二)副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2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取得讲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4、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上述相同学历或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达到上述规定的相应年限,并取得讲师任职资格,从事讲师工作5年以上。 (三)讲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定或申报评审讲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或取得博士学位,当年经考核合格可认定;

教师资格证模拟题1(教育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不定向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符号填写在题干的括号里。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分,共30道小题。) 1. 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答案:ABCD 解析:心理学对实践的作用就是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幼儿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也具有这四个基本作用。因此,答案为ABCD。 2. 人的心理现象不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答案:A 解析:心理现象是个体心理活动或与他人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体征,属于主观精神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动机、心理过程、个性。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优势兴奋),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此,答案为A。 3. 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 )为主。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概括思维 D.创造思维 答案:B 解析:在整个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仍然保留着感知动作思维方式,幼儿后期开始产生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此,答案为B。 4.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答案:C 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体来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③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主动地加以选择地反映周围事物。因此,答案为C。 5.()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A、兴趣 B、爱好 C、需要 D、性格 答案:C 解析:影响幼儿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是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性格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因此,答案为C。 6.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 A、对物的操作活动 B、与人的交往活动 C、心理活动 D、游戏活动 答案:AB。 解析: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人的交往活动。对物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的心理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发展,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社会性,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因此,答案为AB。 7. 皮亚杰认为(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A.2~3岁 B.4—5岁 C.5—6岁 D.0—2岁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0~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作者:————————————————————————————————日期: 2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鄂职改办〔2000〕192号 各市、州、省直管市、县(市)、林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各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 现将《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原评审条件即停止执行。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高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使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件》和我省职称改革经常化以来有关政策,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高等学校从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第三条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教授、副教授。 第二章任职资格条件 第四条申报条件 一、申报评审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完成本职工作,成绩显著;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能坚持正常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学历、资历条件 (一)教授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评审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五年以上; 2、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十三年以上,取得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副教授工作五年以上;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教育心理学 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胜利前提。 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义工了新的可能性。 (2)、自然环境因素。 1、空气质量 2、噪音。 3、社会密度。 4、自然灾害。 (3)、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传统。 2、拷贝世界。 3、学校教育。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2、精选教材。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5、创造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 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要有助于学习的近移。 三、知识理解的标志。 1、知识“是什么”: 明确知识的表面含义,能正确描述知识的内容。 2、知道“为什么”: 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了解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本质联系。 3、能举例复述: 能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合理的复述知识,举出实例。 4、融合贯通: 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新旧知识是随机联系。 四、促进只是理解的条件。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理解必须以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新学习的知识只有被纳入己有的知识体系之中时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和巩固。 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 感性材料或感性经验是知识理解的基础。 3、利用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是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比较是以方法方面促进理解。 五、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阶段。学生要了解活动的任务、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对活动定向。 2、物质活动于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运用实物的代替进行的活动 3、有声音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 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B.1986年 C.1987年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辅导:心理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心理评估及其意义,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等方面。 一、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实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实行分类的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能够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因而心理评估的功能就不应仅仅实行心理症状学诊断或心理病理分类学诊断,而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潜能、自我实现水准的正向评定。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即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 病的类别实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水平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注重的是人的潜能、人的价值实现的水准,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的水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制定准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这包括必须准确

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理解世界的独特的观点。 2.心理评估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来加以确认。 二、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实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水平测验、创造力测验及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及态度量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标准化的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的施测与解释,都要求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施测人员来实行。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测验的适用年龄、测验的方式和性质等,特别是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是要谨慎从事,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做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而理应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方面特点的工具,它只有与其他信息来源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三、评估性会谈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会谈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所以,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但二者很难截然分开,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会谈法的优点是:在会谈中能够当面澄清问题,以提升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

. Word 文档资料 绝密★启用前 严禁复印 2006年4月教师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教育学心理学A 试卷 (课程代码 660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临床个案法 2、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 ) A 、史莫克 B 、莫雷若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 ) A 、价值的性格化 B 、非言语交流 C 、理解 D 、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 、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 、中等年龄的学生 C 、年龄较大的学生 D 、年纪较小的学生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 A 、感觉运动阶段 B 、思维准备阶段 C 、思维阶段 D 、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 A 、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 、获得好的成绩 C 、适应社会发展 D 、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 A 、派生类属学习 B 、相关类属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例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 A 、举一反三 B 、由表及里 C 、触类旁通 D 、由此及彼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 A 、3----6 B 、4----7 C 、5-----9 D 、6-----10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 ) A 、字面的理解 B 、解释的理解 C 、批判性的理解 D 、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动机 C 、学习态度 D 、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 A 、较高水平 B 、中等水平 C 、较低水平 D 、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 A 、认知的需要 B 、交往的需要 C 、自我提高的需要 D 、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 A 、分析教学内容 B 、设计教学策略 C 、分析教学对象 D 、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 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 ) A 、配置性评定 B 、形成性评定 C 、总结性评定 D 、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 ) A 、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 、情感依赖性 D 、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 、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 、知识的学习 B 、技能的学习 C 、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 、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 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 A 、小步子逻辑序列 B 、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 、及时反馈 D 、学生自定步调 E 、低的错误率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要点 第1部分:基本概念与知识 1、自我意识 也称自我,它指给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意识性的自我察觉活动,这种意识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 2、心理发展 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映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3、挫折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 个人认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者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5、归因 寻找行为的原因。 6、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

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具备三个特征:目标指引、操作序列和认知操作。 7、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提倡发现学习,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8、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9、需要 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0、从众 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 11、定势 也称心向,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12、案例教学 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重具体轻抽象,强调个人从经验中构建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

2018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 A、主观性分类 B、客观性分类 C、“解剖分类” D、理论性分类 标准答案:C 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 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 A、记忆 B、想象 C、判断 D、分析 标准答案:A,B,C 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弗吉尼亚大学 标准答案:D 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C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 A、文法 B、修辞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A,B,C 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 A、高等学堂 B、是大学堂 C、通儒院 D、研究生院 标准答案:A 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 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 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 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标准答案:A,B,C,D 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 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 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学术自由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200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 学知识汇总(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力过程)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的实质主要包括三方面: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一种非流利型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说话时发音困难,语言不流利威尔尼克区:接受性(接受性或印入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反射是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一.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主要作用:接受和传送信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 神经系统 二.1.周围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通讯网络” 脊神经31对:肌肉,脏器 脑神经12对:头部器官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机体兴奋)副交感神经:(机体抑制) 2.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 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级部位,“司令部” 脑:脑由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组成。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其功能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不对称性叫“单侧化”。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与言语有关的方面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也占优势。右半球的优势体现在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上,如音乐、美术、情绪表达、识别能力等。 额叶躯体运动(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温、触、动感觉等)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忱叶的枕极 颞叶听觉颐上回和额中回 边缘叶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调节、情绪调节大脑底而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皮层 脊髓调节四肢活动、体内器官工作等先天性反应(如膝跳反射)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脑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